三五成群

剧情片中国香港1999

主演:陈芷菁,李健仁,Kin-Yan,Lee,宋本中,林子善

导演:钱升玮

播放地址

 剧照

三五成群 剧照 NO.1三五成群 剧照 NO.2三五成群 剧照 NO.3三五成群 剧照 NO.4三五成群 剧照 NO.5三五成群 剧照 NO.6三五成群 剧照 NO.13三五成群 剧照 NO.14三五成群 剧照 NO.15
更新时间:2024-04-11 17:11

详细剧情

秀茂坪一班童党打死了一名少年,他们七手八脚将尸体转移,毁尸灭迹……不良青年大王好勇斗狠,与得力搭档阿必两人为维护小弟阿鸡与另一帮不良分子黑仔等人发生冲突,黑仔不敌只得退缩。另一方面,出身泰国区的番薯在垃圾站工作,但游手好闲的番薯将工作推给为人老实木讷的三叔(李健仁 饰),不时对后者施以暴力。番薯为泰国区孩子出头赢得称赞,趁机收小弟建立了自己的势力,黑仔找到番薯要求合作对付大王,结果两人却一起被擅长打斗的大王收编。自此,大王掌控下的“皇朝”党正式成立,一班年轻人整日游手好闲,欺侮三叔,同三叔关系较好的阿鸡心中不平,却因此引来了杀身之祸……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长篇影评

 1 ) 三五成群,没一个好人

相比古惑仔,个人觉得在青少年犯罪的描述上更贴近,因为无关黑社会,无关社会上的帮派,有的只是暴戾。而这些演员在表演上更是值得称赞,大概因为演此片时他们都处在青春期那个年代吧,没有什么比演自己更让人信服。先说大王宋本忠,将那种青春期的坏演得入木三分,要钱不得就拳头敲门,别人不服就拳脚相加,而遇上真正的黑社会又吓得结巴,此处不得不提踢球那段,因为足球不小心提到一群黑社会的身上,黑社会对大王一等臭骂,此处真是神演技,首先是黑社会头目那句:我丢你老母,边个射我?气场之强大。此演员一直是tvb的龙套,在各种tvb的影视剧演路人甲,杀手乙。大王吓得脸都白了。这段视频在youtube有片段,香港那边一些年轻的孩子翻拍着玩,各种版本,而在atv的剧集中,对这个故事又是翻拍,主演换成了此片中的另一个演员张豪龙。张豪龙是张柏芝的弟弟,此片中他饰演胸前挂个香烟盒,在乒乓球室被大王揍的那位黑仔,虽然是张柏芝的弟弟,却没红起来,以前经常饰演失足青年,而宋本忠也是一样。另外一个阿毕,跟大王一起的,也是经常饰演失足青年,叫林子善,比较深刻的是喜剧之王之中跟周星驰对戏的洪爷,还有江湖告急中梁家辉情妇jojo的弟弟,片中吹水几句,说黑社会多么多么好,他多么多么屌,然后下一个镜头被人砍死。。。纵观所有青少年犯罪片,我还是觉得此片最好,看此片时我正值初二,看完那是一个热血沸腾,不同于古惑仔的感觉,因为太贴近青少年的想法了,写得比较乱,就是希望此片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之前评分一直不太高,现在终于有了7分,看来喜欢港片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豆瓣之前港片的评分一直低,印象深刻的有《刀》,这几年评分慢慢渐涨。很欣慰现在大家都不再像以前那样摈弃港片了

 2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春节档给自己准备了一个二十部电影的片单,今天看了第一部,港产Cult片经典之作:《三五成群》。

看完感想:相当震撼。这可以说是华语邪典电影里的翘楚了。

故事根据1997年香港秀茂坪童党烧尸案改编而成。港产片有不少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例如最出名的《人肉叉烧包》就是。但相对于那种猎奇的风格,《三五成群》难能可贵的是导演用近乎白描的方式,讲述10几个14-17岁的未成年,是如何不好好上学,无所事事,因为贪玩、怕被人欺负而抱团,一步步混迹在一起,从最初的嬉戏打闹,到为了处决内部的“叛徒”,而残忍折磨受害的少年直至死亡,以致于最后为逃避罪行而烧毁尸体的全过程。

虽然成本低廉,但导演钱升玮处理细节非常用心,全片不仅在案发地秀茂坪取景,连所属楼层和房间号等细节都原样布置;所有主角使用真实案犯的名字,故事也99%依据真实经历而改编。

本片成本180万港币,拍摄时间6天。大部分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

饰演首要案犯“大王”的是宋本中,之前经常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出演配角,这次是他首次担当做男主角,很好的把握住了这个年仅17岁的小混混老大和变态杀人犯的潜质。他也是演员转型成功的典型例子,剧集《反黑》就是由他执导。

饰演受害人之一三叔的演员也是老面孔,来自周星驰作品里的“如花”李健仁。片中三叔有轻度智障,受人欺凌,李健仁演得十分真实,这是他少有的正剧表演,令人刮目相看。

除此之外,饰演番薯的余家豪,饰演阿必的林子善,以及饰演黑仔的张豪龙都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出演番薯弟弟的梁文迪,从戏里角色来看也许连真实案犯的14岁都达不到,但却演得相当出色,看的时候就让人相信这个角色就是他自己。

本片于1999年6月上映,由于大量脏话、黑社会场面以及未成年的暴力场景而被划分为三级片。由于本片不但有多场暴力戏份,里面的脏话更是破了港产片纪录,成为全香港脏话最多的电影,甚至连当时电检处的处长都打电话给导演,沟通是否可以进行删减。

《三五成群》依据真实案件改编,上映时还是引起了轰动。但由于是三级片,最大的受众群年轻人没法进场;再加上当时正值香港金融风暴,盗版横行,市道低迷,连周星驰和成龙的电影都不卖座,这样一部没什么明星的小成本制作更谈不上票房吸引力,最终只上映一个礼拜,拿到19万的票房。

而导演钱升玮曾经拍摄过《僵尸先生》等多部卖座作品,他拍摄《三五成群》的动机也是为了想警示世人,提醒年轻人不要误入歧途。那时候正值《古惑仔》风靡,黑帮片大量涌现,不少青少年仿效,影片里的这群主角也是如此,所以《三五成群》里的“皇朝”黑社会就完全褪去了《古惑仔》式将黑社会美化成影片的拍摄方式,以白描的形态写就了整部电影。

他不计酬劳辛苦拍摄的心血,最后却如此票房惨淡。观众们宁可在盗版影碟店里,围着电视机一起看《三五成群》的盗版VCD,也不会买票进电影院看。这令他彻底心灰意冷,后面极少再执导电影,而本片后来连DVD都没有推出,甚至连清晰的海报都没一张,胶片和电影海报等相关物品都被钱升玮导演收藏起来,束之高阁。

本来这个故事就和大多数那个年代的小成本港产片一样,就该到此结束了。

但有时候世事就是如此奇妙……

2007年7月1日,一位名为Mato Chan的用户在家中找到《三五成群》的VCD,将其中大王在屋村里和一个名为神仙B的混混起冲突,然后被其羞辱的片段上载到了youtube。这段仅仅只有一分钟,清晰度不到360P的视频,却意外的让本片流行起来,皆因这段混混吵架的片段相当真实,勾起了不少童年时期在屋村长大的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这个片段如今浏览量已达179万,并且引起香港网友二次创作,进行了诸多恶搞短片的制作。不但再次带动本片的观影热潮,还让本来只是客串两场戏的、饰演“神仙B”的演员蔡坚成也再度火起来。他本来是洪金宝的动作团队成员,年纪大了之后已经不再演戏,改行开出租车多年,因为这个短片和《三五成群》的火暴,令他重回娱乐圈,再次接拍了一些影视剧。

2017年,香港叱咤903举办港产片电影节,本片更被选中,和《英雄本色》《唐山大兄》等经典一起放映,而钱升玮导演也贡献出了自己珍藏的电影胶片,时隔多年让这部电影以清晰画面呈现银幕。

遗憾的是本片出品公司倒闭多年,版权混乱,以致于至今也无法推出音像制品。

《三五成群》的影响力一直在延续。甚至直到20年后,如今香港有新的律师入行做刑事诉讼与辩护,都会看这部电影,因为这10几个凶手的量刑方式,在案中究竟到什么程度,谁出手多少,谁旁观,谁见死不救,谁是帮凶,进而判多少年的细节,都被电影忠实反映,成为打刑事官司的一个参考教材。

2022年,在4K电视机上以VCD的高糊画质重温这部电影,但依然令我感到震撼。它当然算不上是多么优秀的作品,导演的手法也谈不上有多艺术性,和同类的《少年A》或者《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相比显得太过凌乱粗糙,是90年代典型的“快餐式”港产片。

但它所表现出的那种生猛和真实,却又让我不得不另眼相看,尤其是中间某些未成年人没来由的暴力,对照现实里真实发生的故事,更让我不寒而栗。无论什么社会环境和时代,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依然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棘手的社会问题。

最后,以当年法官王见秋对其中一个专为污点证人,供出案情真相的犯人的判词作为结束吧。这源于陶渊明的作品《归去来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3 ) 《三五成群》:烧不完的暴力,死不够的阿鸡

    看《三五成群》的时候我没敢挪开眼睛,这些未成年人为什么杀人烧尸,我想看的明白。看到后来渐渐深陷于情节,什么是电影,什么是现实,分不清。电影来自于真实案件,摘于此:1997年5月14日晚上,当时年仅16岁的少年陆志伟,被一群为数14人的童党带到秀茂坪邨某座第1508室(陈木清居所)内,以不人道方式对待,并向他持续虐打;事主在经过多小时的虐打后,当场死亡。童党在知道弄出人命后,恐怕事件会被揭发,在惊惶失措的情况下便把死者的尸体拖往已划为重建工地的第32座的垃圾房烧毁,毁灭证据。

    这部电影刺激了我的某个记忆点。所以我想把这部电影当作一种事实来讲述。

(倒地者,阿鸡)
    阿鸡,死者,有一弟,继母患有重病,父亲经常往返在家和医院之间,对于子女自然疏忽,小弟时常托阿鸡代为照顾,阿鸡几乎不照顾弟弟,父亲知道后偶有打骂,但妻子重病,他的重心在妻子身上。



    (蓝色外套者,大王;红色衣服,阿必)
    大王,童党首领。母亲有早班夜班,有一个大哥,常年不在家,母亲回家时就是对大王责骂,大王毫不理会,母子交流几乎为零。大王家置了一个沙包,大王常年在家打拳,相信拳头解决一切,爱暴力漫画,且梦想再现“把人打飞”的情境。无业,虽然不殴打母亲,但是会以暴力威吓其母给他日常花费。


    (左一,番薯;右一,阿必)
    阿必,大王好友,童党二号首领。拳头不硬,智谋担当。原本在校成绩佳,可以考入不错的学校,加入童党对于学业自然弃置一旁。父母常年不在家,唯一和他们碰面的机会就是在警察局,未成年人犯错须有家长保释。后转为污点证人。

    番薯,被大王殴打后加入童党,原本是另一童党首领。母亲是泰国人,香港人在这一时期看不起中泰混血儿,因此他原先与一帮中泰混血抱团。母亲嗜好麻将。父亲被番薯扇过巴掌。家庭不和睦。无业,常年不在家,寄住在三叔地方,三叔轻微智障,做垃圾佬,被番薯各种毒打,毒打后拿走三叔身上所有钱。加入童党后,三叔的住房成为了童党的集会场所,阿鸡死于三叔住处。

    (左,阿鸡;右,轻微智障的三叔)

    (被围殴致重伤的三叔,最后还被亲侄掌掴)

    (起先遭人欺凌的童党部分人,也对阿鸡下了毒手)
    这群童党的家庭背景相似的惊人,父母与自己疏远,脱离现实,互相抱团为了不被别人欺辱,生活枯燥无聊。联合为童党后,他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曾经殴打自己的人,一个个殴打回去,家庭缺失的热闹和生机,在童党内以一种不够人道的方式拾回。

    童党有一日集结在三叔屋内,与三叔或许一言不合,将三叔围殴,众人离去后,阿鸡复返,劝三叔报警,此话被童党另一人听到,遂告之大王,大王决定与众人在一起惩戒阿鸡。在围殴过程中,将阿鸡视作人肉打桩机,以头撞地,最后拿铁棍每人一棒毒打,在阿鸡不省人事之时,在阿鸡用淋浴头浇醒,唤作“中场休息”,第二场将阿鸡殴打致死。殴打期间,童党内女生与男生在厕所轮流性交。童党惊慌阿鸡之死,约定烧尸,并警告当时已被殴打到浑浑噩噩的三叔,作叛徒,一样下场。三叔恐极,第一通电话打给了番薯的母亲,她并没有太多理会,只是继续打麻将。三叔重病入院,警察前来调查,逐渐,随着三叔口供,案件性质越发恶劣,终震惊全港。

    (阿鸡进淋浴房“中场休息”)

    (前面一堆人围殴阿鸡,后面一对男女进淋浴房做爱)

    (围殴中途,童党拍照留念)
    阿鸡被围殴致死,值得同情。但其实他并不是一个那么值得同情的人。他两面派,在生活里喜欢搬弄是非,脏话连篇。比如他和朋友一起去打乒乓球,场地被人占了,他会破口大骂别人球技垃圾,不配打乒乓球,自然会被人揍,被揍后去找大王为自己出气,添油加醋说,“连大王你的名头都搬出来,人家还不肯让场地”,促成一场打架。另有一次,他四处散播谣言,说童党内某个女生是“男人公厕”,谁都可以上,女生气急败坏,问他“为什么你要四处造谣”,阿鸡答“因为你没让我上!所以我就要说”。但他却是唯一一个对三叔表现出些许同情的人,但同情很短暂,多数时候跟那些童党并无二致。

    生活里其实也有阿鸡,因为我上学的时候也曾遇到过几个,而这几个不过是未被打死的阿鸡。这些阿鸡,他们很弱小,值得同情,但那一张嘴,热爱搬弄是非。班里的男生很喜欢阿鸡,有一次我看不过劝下,阿鸡感激我,而我的善意默许他做了一些当时令我很恶心的事情。已经记不清但是他做了什么让我看不过,只记得我当时问别人为什么要欺负他,那人回答我:“他这个人很恶心的。在女生、老师面前就装得很弱小的样子,其实两面三刀,我们其实也不算是欺负他。”哦,原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无道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阿鸡,是在初中。热爱插嘴,比方是A与B之间的争吵,或许他会插嘴骂B,或者他会转头骂A,可事实上争吵根本没有他的份。有些许的暴力倾向,喜欢逞能,却并没有那么能。说他欺负弱小,他会打我(我也有打他,算是还手),但另一些强势者打他,他不敢还手。阿鸡在初中时被男生欺负的很惨,那个时候我已经懂得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他就坐我身边,无时无刻不张扬着他的可恨之处。阿鸡被欺负的最过分的一次——当然我也只是道听途说——有人将他的洗漱用具放进了马桶里,浸过马桶水,而他毫无知觉。那时我是同情他的,正如同情电影里的那个阿鸡最终被打死。进入高中,我与阿鸡早没联系。听朋友说,他已全然大变,交过女友,人也变得体贴。希望事实如朋友所言,他总算意识到他曾经是个怎样的阿鸡。

    我未当过阿鸡。当我曾算是这样一个童党里的一员。那时尚小,小学三年级,或者二年级,同班一个女生,成绩差,老师厌,说话不得体,因偷窃被抓过,某一个晚上,女生纠集在一起,一人给了她一巴掌,而她只笑。后来她读不下去,于是转校。可无论我再这个女孩子身上加诸多少不好的前提,我仍然打了她。数年来我一直觉得很惭愧,想当面和她说“对不起”,却害怕鲁迅像爱放风筝的弟弟赎罪那样,他却回答:“有过这样的事吗?”

    前天我终于把这个施暴的故事讲给要好的人。他听完故事,问我:“你有被打过吗?”我回答:“没有被打过,都是扬言要打。”

    人人都知道,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人人都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暴力却屡禁不止,更进一步说,暴力越发像是权力的某种表象。

    正如电影里的那些童党,举着铁棍,摆着造型,集体拍照来留念他们施暴的场景一样,网络上流传出越来越多施暴者施暴的视频,每一个视频都残忍、灭绝人性,却都不至于死亡,却因未致死,所受的惩罚远远不及童党焚尸案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被殴打的对象,身上都有某种不可饶恕的理由:她抢了我男朋友;她是班干部平时太目中无人所以我们才教训教训她……这些必定要落在被虐者身上的拳头的背后,只是为了树立某种权威。

    但,这样做对吗?拳头太厉害,可以打倒一个人的自尊,那些污言秽语也太厉害,可以泯灭一个的良知,可当一个人没了自尊与良知,又如何存活于世?那些拉帮结派的古惑仔有江湖道义,那些暴戾之徒明白盗亦有道,而这些受着教育的学生呢?所谓的教育,不过是教了她们将施暴的画面拍成视频传上网络,让各路人马来欣赏自己的战绩光荣而已。若细细来看这些施暴的童党,逃不出这一个步骤,施暴需要留念,他们竟然把自己当作某种长征的战士,留对方一个影像作战利品,在尽情炫耀。

    当然,那些施暴者几乎都有一个不大好的家庭:如父母离异,如曾被家暴。但又多少人最后长成了施暴之徒?我并不知道。

    长篇大论至此,不是奉劝人放弃拳头。而是举起拳头的时候,请记得它应该是带着尊严和良知的。


wechat公众号:ironyeureka

 4 ) 很黄很暴力

此片可以说算是古惑仔的类型片,虽然没有大名星,不是大制作.但是一点都不差,相比而言.<<少年激斗篇>>反而没它拍得好,极力推荐大家看看.片中的大王与神仙B被很多人恶搞.YOUTUBE有得看

 5 ) 法律是保護而不是包庇

香港電影《三五成群》按照真實案例改編,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大案。就像片名所說,引自廣東話:“三五成群,沒一個好人。” 講的是一群青少年最大不超過20歲,最小的才14歲,因為觀看當時香港電影《古惑仔》而結成童黨,误入歧途(“古惑仔”其實也害了大陸很多青少年)。 他們年齡也正好是“叛逆期”,我們也是經歷過來的。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很容易就走上歪路。這個案例真的震驚了香港乃至國際。這些青少年犯的罪遠遠超過普通的打架鬥毆,搶劫,盜竊。以“反骨仔”(廣東白話,叛徒意思)毆打自己的一個同伙“啊雞”,還以“家法”為義,禁錮,虐待“啊雞”致死。裏面那些青少年真的殘忍至極,包括、未成年的小童黨以及女童黨也一樣拿起棍棒抽打“啊雞”。 “啊雞”斷氣後還將其毀屍滅跡,倒硫酸,用汽油燒。真的是殘忍,沒有人性。這不是一個青少年可以做的出來的事,這於那些變態殺人狂有什麽分別! 終究還是逃不過法律的制裁,在香港,是沒有死刑的,法官還是給予嚴厲的審判。為首的幾位青年都被判處終身監禁。年齡較小的跟沒有參與毀屍的也判了幾年徒刑。 看完這部影片真的得慎重思考,導演也正是要告訴我們,孩子叛逆期的性格正常都是家庭導致,單親家庭,父母離異,沒有家庭的溫暖,沒有時間管孩子,都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隨心所欲,無法無天的性格。在這段叛逆期,我們應該多多陪在孩子身邊,教育、引導他們走向正道。他們所接觸的《古惑仔》、《教父》、《黑手黨》往往只是威風的一面,甚至都不清楚這樣做是在犯罪,最終還是得接受審判(在大陸,那些成年的早被槍斃一百次都不夠)。 國際社會也在考慮这一系列問題,正如那時候香港還有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強姦,殺害一對英國情侶,這就是《宝马山雙屍案》。日本也出現過這樣的案例,未成年犯私闖民宅,強姦並殺害婦女,還摔死未學會站立的嬰兒。法律是在保護未成年人,而不是包庇未成年人。並不是你還未成年,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殺人! PS:我們終究也有自己的孩子,必須的吸收這些教訓,好好的教育下一代。少年強則國強!

 6 ) 观后感

原来这就是十大奇案之一的秀茂坪童党烧尸案,片中台词行云流水,如置身于童党所谓的埋堆中,反应了当时的年轻人读了不少不良读物而被影响到反社会人格。尤其是片中的大王,多次提及他当时的梦想,就是可以能做到漫画里面主角可以一拳把敌人打上天(虽想法很低能,但在当时年轻时的确很容易误入歧途)。发生此类众人欺凌一个,其实主要都是来自破碎家庭的问题,就如片中说了,‘我没时间教你,我也不懂教你。’来给孩子说教,反而闲余时间就去了打麻将等等…无论如何青少年误入歧途家长需负起更大的责任。

而关于片中阿鸡的死,有人说他衰多口等各种理由招致童党们的残忍杀害,上网有一个说法,其实阿鸡并不是这样多口,而是一个学习上挺聪明闲余时间会去做兼职帮补家庭。可能电脑想呈现一种所谓的娱乐性给观众,让他的死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吧。

此片过于暴戾,但是拍得很真实。相比如最近上画的追龙2,追2完全就是一部大烂片。旧片不应该被人忘记。

 7 ) 最典型的童党故事

童党题材的影片,看了很多。要论典型,谁也比不上这部制作有些粗糙的《三五成群》。
首先,人物塑造上非常典型。
残暴的首领,大王。可能是小时候长期被人欺压,大王长大后变强了非常神经质。从之前他向母亲要钱,母亲不给他自残那段就可以看得出。大王在小团体里说一不二,不断给成员施加压力,阿鸡被活活打死,让事情不可挽回。大王说一不二,对成员在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被捕以后,竟无一人敢招供大王...实际上,残暴的首领几乎是小团体的标配,《伊甸湖》、<Class of 1984>,都是如此。
二号人物,阿必。阿必在团体里的地位相当于军师,智囊,类似《教父》里的汤姆.哈金。他是大王最早的朋友,大王还没有成名的时候,就跟阿必很铁。大王唯我独尊,但是对阿必的很多意见,还能听进去。阿鸡添油加醋向大王告黑仔的状,阿必也分析出阿鸡这个人说话水分太大,不能全听。另外,阿必成绩较好,穿得也相对体面,可能家庭条件在这群人里也是最好的,他的头脑也最活络。他可能早就跟阿鸡相熟,对弱者也有一定的恻隐之心(影片里表现得还是很明显的),但在最后那种狂热的气氛裹挟下,一切都无济于这桩惨剧的酿成。
其他角色,没有什么典型特征,都是一群色厉内荏的小混混。最可恶的,应该是粒的这个角色,一肚子的整人点子,极端暴戾变态。观人相面,演员选得也挺好的。
多数案犯,都生长在问题家庭。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父亲早逝),重组家庭、新移民家庭(有几个成员的母亲是泰国人),收入都比较低。一进门就是床,还是上下铺。憋屈的居住条件跟这个残酷的故事配合起来,更加压抑。
其实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相信是根据事实略加改编创作的故事。
大王好勇斗狠,报复心很强。因为势单力薄被神仙逼欺负后,他凭借自己的拳头,组建了以他为核心的小团体。小团体没有活动经费,活动地点,起步挺艰难。所以,大王先从整风开始。
看完这部影片,我相信对于惨死的受害者阿鸡,多数观众也不会同情他。嘴巴太丑,动不动张嘴骂娘,还喜欢播弄是非,散播谣言,这样的人我们在生活中都碰到过。有什么办法对付这样嘴巴很臭的人呢?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他越骂,你越打,但是暴力升级,最后你总不能打死他吧?但是在这个极端的案例里,阿鸡就为自己的臭嘴巴付出代价。
首先,他身体瘦弱,对语言暴力有兴趣,但是没有能力和胆量进行身体方面的暴力。这样的人,首先是不讨喜的。成员多数不喜欢他,他还混在这里,被当牛骑之后还不趁早离开,下一次升级的虐待似乎不可避免。再一次,被认为教唆三叔报警后,阿鸡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毒打(可能只是想找个由头折磨别人去了),被活活打死。死后,被焚尸灭迹。三叔报警后,这个案子逐渐真相大白。其实,他不报警,阿鸡的家人早晚也会报警。
事后,大王的母亲送他去警局,还跟警察说,他虽然有份杀人,但作案人手众多,他年纪又轻(在哪都一样,童党有恃无恐,就是因为未成年犯保护恶法),又是投案自首,应该会轻判...

 短评

青少年犯罪,作品虽然极端,但是香港电影人在这个领域起的社会作用要比大陆那些教育片大上太多太多

6分钟前
  • 风中摇曳霸王花
  • 还行

香港童党问题真实写照的现实主义力作。把这部电影和《古惑仔》比的,都是傻了吧叽没脑子的。

10分钟前
  • 冷兵器的残泽
  • 推荐

触目惊心。年轻人误入歧途太容易,成长需要好的环境和正确引导。

15分钟前
  • skaz
  • 还行

棍棍到肉,连画面本身也是。随着焦躁又迷幻的电音走向癫狂,在早已烧成地狱的街头巷尾被迫拼命狂奔,掉进深渊里的一刻再回头看,已经不是脑海中的香港了。

19分钟前
  • 懸蛛
  • 力荐

三五成群冇個好人,應該大部份香港小孩都看過,香港十大奇案之一的秀茂坪燒屍案真人真事改編,香港各地的小童群益會非常諷刺地都不是為小童獲取權益的地方而是讓他們最快最直接接觸到抱團好處、黑社會文化以及煙酒毒品的地方,傳說中「俊?邊撚度俊啊」出處

21分钟前
  • 生活西化美少女
  • 还行

细路哥不好好教,就是三五成群没个好人

25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未成年人(尤指十三四岁的少年),处于青春叛逆期,自制力差,意气用事,做事没有分寸,从不计后果。学业不上心,喜欢“結黨”(三五成群,团团伙伙),将港片“古惑仔”学得有模有样,自以为威风很酷。就如内地“7·30永昌活埋致死案”,手段恶劣,令人发指。故事的结局,主犯终身监禁,从犯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大好年华都在监狱度过。法官讀詩勉勵:“離迷途而不遠,覺今是而昨非”,社會、大眾傳媒對教育下一代責無旁貸,但是最重要是家長。(The judge asked the people and the medias to pay more attentions to the youth . )本故事特向時下未成年的年青朋友忠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勿將未成年誤當“免死金牌”,以身試法,玩火者必引火自焚。

30分钟前
  • 鄭泽燃
  • 推荐

翻了好久翻出一部老影片,可谓少年党犯罪力作。赤裸裸的反映某些未成年人满嘴义气,拉班结派,装狠装酷,斗殴群架,最终酿成人命,毁尸灭迹。一个看起来斯文的眼镜男居然将自诩大王(老大)的狠、毒、疯、暴戾的性格演绝了。

33分钟前
  • 愤怒de西瓜
  • 力荐

香港80、90年代城市犯罪片很有感觉,该片结尾潦草于说教,但也点出了家长、媒体的责任问题,其实并非比欧洲的文艺结尾和美国的类型结束要差,这倒是中国人讲故事的特点,总是要讲点道理,都说“阳光灿烂的日子”如何好,但本质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历史悲剧没有任何揭示,该片至少在这方面对得起观众。

38分钟前
  • 语然小语
  • 推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么多年,我始终认为这类行为完全不具备可被饶恕的资格,即使可以理解,也不能因为年龄等背景问题,就放轻对人性丑恶一面的打击,因为这一面的发展是无穷的,一味地将责任推到家庭学校等外界因素,不好好反省自我,是明显的逃避责任。而对那些自甘成为败类的垃圾,我始终支持死刑

39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还行

拍的还行 算挺真实挺还原 看案件的文字描述感觉要比电影里狠多了

40分钟前
  • 向阳の诗
  • 还行

彻底抛开《古惑仔》漫画式的刻画,耐心的从家庭层面、活动运作进行铺垫后,对犯罪现场现实化的还原,让暴力以真实的姿态出现,绝望气氛直逼邱礼涛。

43分钟前
  • 日灼
  • 推荐

不管隔了多久再看都感觉此片还是那么劲!未成年不是免死金牌来着。片中无大牌不过依旧好睇!宋本中的大王已经根深蒂固了~今天重看留抓~

47分钟前
  • taming
  • 力荐

当年一部《古惑仔》席卷了两岸三地,在当时每一个青少年的心中或多或少的带入了“江湖”。三五成群这个片名太贴切了,三人必有一个扛把子,五人必有一个社团。本片虽然制作上很粗糙,但是表达方式却是赤裸裸的,全片都充满了戾气,就算不是真实事件也让人觉得真实感十足。导演竟然是钱升玮,如果单看片子本身,我还以为是邱礼涛的作品。

49分钟前
  • 八爪
  • 推荐

我老公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就是所有人中他最不敢惹的就是未成年,因为他们最叛逆最不懂后果,还有各种法律保护。这部片看得人蛮揪心,尤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并且这些孩子的家庭也是一言难尽。

50分钟前
  • 科时代
  • 还行

對這種真人真事的青少年罪案特別有好感,警惕一下。

53分钟前
  • Dorothy
  • 推荐

個人觀影史第1647部。技術上的粗糙完全被劇情的生猛粗暴所掩蓋掉,看得我觸目驚心。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適逢我在閱讀《惡—在人類暴力與殘酷之中》一書。書裡面讓我受教的觀點比比皆是,比如,行惡者對於行為惡劣或錯誤程度的認識比受害者要輕微得多。他們在行惡時的第一個反應會是“它並不那麼糟糕”,認為受害者反應過度、輕重倒置;第二個反應則是“我不得不那麼做”或“我只是奉命行事”,認為不受他們控制的因素佔了很大的比重。他們並不否認自己的行徑,但在他們眼中,他們不能對錯誤的或殘酷的行為負完全責任。

54分钟前
  • 大力菜
  • 推荐

见不到以往青少年朋党题材里的热血与义气,通篇充斥暴戾、愤怒、无知。没有“古惑仔”里的理想江湖,只有冷冰冰的现实,很吓人的片子

56分钟前
  • 粵語殘片
  • 推荐

真实案件在一则访谈上看过,远比片中虐人的场面更加残暴,当年出过不少童党的电影,对这部最深刻,比起《古惑仔》这里漫画改编小混混题材,这部源自真人真事的电影更有看头

60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如果不是知道这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秀茂坪童党烧尸案),完全可以列入cult片的行列。一些不过14~19岁的青年,毒手下得异常的冷血残忍。小制作、画面粗糙,除了一两个主演,配角演员也如菜鸟般生涩,但那种杀气腾腾和戾气冲天的狂妄,比起成年人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半拉大的小子流利的说着黑话,憧憬向往着古惑仔拉帮结派,各路市井之语频出。他们的冷静与麻木不仁不仅超越了年龄,犯案中和事后毫无怜悯之心,更有丧失了基本人性的阴森可怖。※查了一下,现实中主犯们除了番薯病亡,其他都已经出狱了。

1小时前
  • 一二三四卌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