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

记录片大陆2014

主演:华晨宇  欧豪  白举纲  宁桓宇  于湉  张阳阳  饶威  左立  贾盛强  于朦胧  范世錡  居来提·库提来  

导演:范立欣

 剧照

我就是我 剧照 NO.1我就是我 剧照 NO.2我就是我 剧照 NO.3我就是我 剧照 NO.4我就是我 剧照 NO.5我就是我 剧照 NO.6我就是我 剧照 NO.13我就是我 剧照 NO.14我就是我 剧照 NO.15我就是我 剧照 NO.16我就是我 剧照 NO.17我就是我 剧照 NO.18我就是我 剧照 NO.19我就是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19

详细剧情

  2005年,《超级女声》红遍中国,那是一个全民疯狂的年代。那一年,我们记住了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那一年,见证了我们最年轻最放肆的时光,那一年,竟已悄悄过了十年。2013年,12个年轻人怀揣梦想踏上这个舞台,他们曾和我们一样曾经历这十年,如今他们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  电影讲述的正是选秀舞台背后这一群年轻人最真实的故事,他们不再是被包装的“偶像”,他们会面对来自成人世界的否定、会愤怒、会叛逆、会疯玩、会打闹、会想要获得别人认可,他们只是一群平凡而真实的年轻人。  如果你正年轻,它是一面镜子,能让你看到自己。  如果你年轻过,它是一个时间机器,能让你回到那个放肆“ZUO”、放肆哭、放肆笑、放肆犯错、放肆沸腾的年纪。

 长篇影评

 1 ) 【转】《我就是我》:4%排片,94%好评

没人想到,以2013年“快乐男声”12强为班底的选秀纪录片《我就是我》在上映三天后,仅仅交出平均排片比例4%,票房累计不到600万的尴尬成绩,虽然三天票房已超过去年中国好声音的《为你转身》500万的最终票房,但从整体排片、上座率等综合因素考虑,影片的最终票房应该也就在千万左右。然而,同被定义为“粉丝电影”的《小时代3》前三天的平均排片为43.7%,三天票房累计为2.43亿,而《后会无期》的这两个数字分别是38%和2.26亿。
 
照常,这种表现的电影只能用“失败”两个字来定义。但《我就是我》奇特的生存环境却让这部电影可能在多年后会重新被人讨论和研究——不仅是因为它的上档时间正好卡在两部全民关注的现象级电影中充当了炮灰,更可惜的是被打上“粉丝电影”失败案例的标签。事实上,在购票网站格瓦拉上,只有购票用户才有资格评分,《我就是我》的评分高达9.4分,远远超过《后会无期》的8.1分以及《小时代3》的6.6分。无论是否有选秀情节、是否粉丝、是否80后90后、包括《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著名影评人周黎明等审美严格且有职业操守的影评人那里口碑却是一边倒的好评。

一部充满诚意、口碑优秀,且有十年选秀品牌积累的电影,到底“败”在了什么地方?电影上映当天,湖南卫视副台长张华立在朋友圈感叹:“我03年和我的同事开始做超级男声。选秀在中国一直毁誉参半,今天上线的《我就是我》让我坚信以前我所有的辩护:这一切都是真诚的,都是值得信赖的。未来,没有这些,我们就真的对《后会无期》和《小时代》投降了”。同天出品方天娱传媒品牌中心总经理赵晖一封充满情感但又不煽情不矫情的长微博《热血无需同情》在朋友圈打了鸡血般的被自发传播,不只是芒果台工作人员、媒体记者,甚至是湖南卫视某些竞争对手都在传播此文并提醒自己的宣传团队“看看人家的文章多么的走心!”

是的,“走心”!这成为电影《我就是我》的最大的竞争优势,也不幸成为最大的“短板”。影片的气质和风格从导演的选择就决定了这绝对不是一部卖座的商业电影,导演范立欣是中国首位获得美国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长篇商业报道奖两项大奖的一位导演,他的情怀、审美、责任心和使命无可厚非。但纪录片本身的形式注定了他不可能拍出一部金句不断或者夸张情节的影片——而后者却被韩寒娴熟的运用在电影处女作中,也被郭敬明以各种高大上的视角重复运用。没有给网友段子手般转发的快感,也无法带来美到令人窒息的视觉冲击,“真实、热血、青春、不做作”这些充满荷尔蒙的元素,最终被追求视觉、感官、好奇心,更直接一点说追求商业回报的院线经理无情拒绝。从商业的角度,院线经理的低排片情有可原,当电影成为快消品,有话题有噱头有大咖有参考案例的影片风险更小。而纪录片?能上院线已经很不错了。当年雅克·贝汉的纪录片《海洋》这种在全球都有极大影响力的作品,凭借超强的口碑在中国上映长达2个月,也一共斩获不到2500万的票房。如果院线经理能有足够的耐心将《我就是我》延长至2个月,打破《海洋》的纪录不是难事,这不仅对纪录片行业是个好事,对于真正的好电影给足时间去发酵更是头功一件。可惜事实是残酷的,在追求短平快高效的今天,《我就是我》要想获得较长的上映周期,并非易事。以纪录片去抗衡郭敬明的系列畅销小说改编影片以及韩寒的公路片,从影片的故事性上来看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尽管《我就是我》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完全真实的,新鲜热烈的青春的苦与乐扑面而来,那又如何?在《小时代3》的7000件华服晃瞎双眼,以及韩小野的萌照和朴树的十年回归的冲击下,如同一粒石子,被所谓眼球经济的大潮迅速淹没。

即便不从纪录片和故事片的角度去考虑,从“粉丝电影”的角度去考虑你可以说这是一部粉丝电影 但哪部电影没有粉丝呢 你敢用一个毫无演绎经历的纯新人吗 小时代没有粉丝吗 他的书迷 各位演员的粉丝,后会无期难道不是仗着国民岳父还有小野 和朴树在炒作吗 ?三部电影走了完全不同的风格路数。1999年凭借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进入公众视野的韩寒,通过作家、公知、赛车手、主编等一系列的事件聚集了大量人气,小他一岁的郭敬明在两年后的2001年也问鼎新概念桂冠,并以多本作品热销最终登顶“中国作家富豪榜”。然而,《我就是我》的核心演员却是去年通过选秀才进入大众视野的年轻人。从微博粉丝数量对比,郭敬明3300万、杨幂3700万、柯震东3100万,小时代三个最高人气王粉丝总数破亿;韩寒3900万、王珞丹3300万、冯绍峰1500万,累计8700万粉丝;而《我就是我》华晨宇420万、欧豪247万、白举纲211万,累计878万,不及韩寒一个人的零头。人气、江湖地位和经验的欠缺,让主创人员的影响力在社交媒体的造势中被对手甩了几条街——韩寒顶着“国民岳父”的头衔不断的以自黑和段子手形象掀起全民恶搞,一边营造亲民幽默的形象,一边选择在《小时代》上映前一天推出朴树这枚重磅炸弹,极大干扰对手的同时又将无数有着文艺情节的话语权人群感动的嗷嗷叫,所谓逼格十足;这边,郭敬明将卖腐文化进行到底,喊出“票房破五亿公布主创光屁股照”的军令状,通过破记录的物料发布将唯美到极致的图片和视频源源不断的推倒观众面前,造成理想中的世界就是“小时代”的幻觉;而刚刚进入娱乐圈的快乐男声们,首映礼发布会破天荒的喊出“破亿就跳广场舞”,单纯的让人想流泪,感动的众多媒体发自内心的出于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真实的尊重给了头条,而不是出于标题党和流量考核。在“无炒作不娱乐”的年代,《我就是我》出乎意料的选择了一条干净、符合这些年轻人现实情况的方式,比如去年的冠军华晨宇在电影公映当天微博写给粉丝的话——“写了好多东西,又都删了,删到还剩一句话,谢谢你们。”没有卖萌求粉丝冲票房,没有跪求扮可怜引同情,就这么发自内心的,和最懂他的人一句尽在不言中的拜托。谁最能打动你?是郭敬明的高大上的幻境?还是韩寒心思缜密的桥段设计?亦或是快男单真实干净的告白?也许在唯票房论面前,能带来收入的就是最好的营销。

有人说,2014年的暑期注定要写入中国电影历史,因为有《变形金刚4》破纪录的近20亿票房,因为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上海绝恋”,但请不要忘记在这个惊天战役中倔强发声的电影《我就是我》,极有可能是多年后能被人发现他的好,能感受到这个时代一群年轻人的梦与付出的真实故事。只有这部电影,才能让那些在看之前“我以为”的人,在离开影院后能发自内心的说“我相信”。

如果将《小时代》传递的高大上比作天,将《后会无期》的辐射面比作地,那么在路上探索的纪录片《我就是我》在票房大战中的结局就一句话——天高地远,死在路上。可惜,这个“死”是在对纪录片、对选秀带有偏见的先入为主中的“死”,而不是因为口碑、艺术性的“死”。借用一个网友的影评——没有表演,只有表达。没有台词,只有心声。没有演员,只有被记录者。它出人意料的真实,也出人意料的温情,最后又出人意料的残酷。

 2 ) 你最好三俗得起

     看到热门短评被诸如“哈哈哈终于可以不用看就怒打一星了”占领,感慨你朝的盲流子毫无悬念地往着逼范儿的方向越跑越远。。
     在这个被段子手和冷幽默浸润的年代,抬头想想,这么部“小众”纪录片敢在意料之中的冷嘲热讽里顽强上映,也是蛮拼的。“蛮拼的”难得褒义一次。
     快男,秀粉圈,砸钱,囤票……这些词实在是太不好听了,以至于几乎每个人都高冷地刻意与之保持一定距离,哪怕万不得已深陷其中也想要率先自嘲一番再发几个破涕为笑。他们说那是三俗啊!!他们说韩寒是岳父啊!后悔无期才是情怀啊!身处这样一种舆论环境,你很难再去争辩什么,但别人述说的理想都是别人的,自己手握的命运才是自己的。东极岛鼓舞人心,湖南广电的1号演播厅未必就三俗,况且,你最好三俗得起。
     回到纪录片本身,我觉得它是易懂的、流畅的、有做到反映十年间的年轻人,意识形态,身体力行。没有晦涩的镜头,拗口的台词,力求真实,真实得都被人指着鼻子说是节目花絮了。这样的评价有点辜负导演的用心。十年不是一个人的全部,更不是湖南台的全部,但缝上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做一次回顾,并且完全用真实发生过的情节作为串联影片的骨架,小13是幸运的。看了片子就能感受到说到底芒果系列还是和众多后起之秀不一样。那么多卫视用那么多档节目作了尝试,pk和投票的方式可以被效仿,侧重点不管是音乐、偶像还是背后的故事,有一个部分这个舞台依旧做到了独家。那就是与其说是选,不如说是给你一个环境看谁成长得更快。它是有时间线索的,不是一锤定音,更不是一把椅子改变命运。你混出头以后,傍身的可以是创作、全面发展的素质甚至可以是哥们义气拉你扶你,这就是快男凭什么。试问其他敢吗,这很真实。都在讲煽情、炒作、赚眼泪,其实没有无缘无故的缱绻情深。为什么十年间,出狱了哥们接风,毁容了哥们心疼,雪藏了帮忙发声,再相逢相拥而泣。相比之下,那些火车司机、脑癌患者、边疆老师、北漂痴男、半红影星结束之后就花开两朵天各一方了呢。话可能不入耳,但意思就是总有情怀在里面。你们觉得庸俗、矫情、不入流的年轻力。
      因为正在年轻,因为继续年轻。这个舞台上的工作人员甚至还有心去纠正你的错误,去惩罚你,教训,塑造。这大概是这档节目目前为止最打动我的地方了吧,不是各种文字奢靡的MV,经久不衰的主持串词,而是“造星”。世界上选拔的活动那么多,边选边造的除了学校、家、就是那个舞台了。不动人吗,你跟我讲情怀。
      我承认韩寒把一切都搭建得不错,小宾馆效应、午夜电台效应,萌宠效应,特立独行效应,现实扇你一耳光效应,不告而别效应。名言式的台词很便于传播, 大家拿克制和放肆造句,拿背井离乡就得出人头地自励……就比如“小孩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对账工整无懈可击。可我就是觉得没有小白伏在秀珠老师肩上她那句“你说的我都记住了,你答应我的你要做到。”来得更直击人心。《我就是我》整个片子一直在说我们不想丢掉那些最简直、最纯真的东西,我们不想妥协,ok我也听烦了。但会去想,仍然有共鸣是因为它是永久的,永远被人们所追寻的一个东西。
       留不住的东西。
       留不住的东西都是迷人的,不管是逝去的爱情还是不复的青春。道理不深,但给你一个时空温存在那个氛围里,这个作品的存在还是值得的。多希望芒果选秀终止在10年这样一个节点,变成远去的时代。给它刚刚孵育出来的这帮人,最好的停顿。这就是私人情结了,因为对这个小团体,真正付出了自己的爱,何炅说,有粉丝认可这些“选”出来的偶像他就觉得很幸福。完成的,是从构想到实现的全部。所以我们怎能不买单呢,买的时候还不能像“小时代3梗”那样偷偷摸摸去指屏幕,还拿自己私人地方去宣传。被说成粉丝电影很刺耳,但不假。另一位海鸥就说过,若干年后我已不再是你的粉丝,因你已征服全部路人。
      追星汪遭遇尴尬太多,但追星汪得到的也是和爱豆几乎一样的成长和感悟。与其在别人的理想、情怀里打滚,不如做点什么真正跟青春有关的事,这本身就很情怀。
      票房怎么样得由快男舞台那所学校和天娱那个赞助商去承担了。扮演学生而不是演员的男孩子们,加油吧。你们才真的是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曾经拥有着的一切也可能转眼都飘散如烟。但你们,我们,勇敢、自信、年轻、来不及去发生多少意味深长的文艺段落,那就三俗吧,趁三俗得起,坚持下去。

 3 ) 谢谢你们,在舞台上帮我们微缩了整场人生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几乎对选秀节目选手一无所知,叫的出名字的选手,用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而李宇春、周笔畅、曾轶可、华晨宇之类,在我眼里,也仅仅只是选秀选手而已。
  那些夏天里,我们忙着在空调房里打游戏、吃西瓜,忙着追星、恋爱,无所事事。而他们为了在舞台上发光,正经受着一场严苛而残酷的洗礼。
  他们弹错了音符会被老师骂,忘了歌词会被罚折返跑,在拍宣传片的时候不小心烧伤了也不敢告诉父母,连卧室里都安装着摄像头捕捉着所有细节。严格、压抑是他们最常有的感受。
  可他们已经踏上了这个把一切都放大了的舞台,他们别无选择。
  这是从男孩到男人的过程。
  
  可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小白完成了折返跑之后,罚他跑步的老师紧紧的拥抱着汗流浃背的他。是那些粉丝在魏一宁被淘汰之后呼喊着我们等你回来,而一墙之隔的魏一宁眼含热泪的样子。是华晨宇举起奖杯的时候,父亲忍住眼泪用力鼓掌的样子。
  多美好啊,这就是青春。
  
  让那些压抑而严苛的夏天变的无比美好的,原来是爱。
  
  左立唱着,在这里的每一颗星辰,是那么明亮而短暂。
  他们站在舞台上,我们也一样。
    我们和他们一样,是人生舞台上明亮而短暂的星辰。
    
  人生太短,短到来不及找到它的意义。人生太长,长到能让人忘记初心。
  可你知道的,我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出于本能,用细小而柔软的手紧紧握住父母的手指。
  爱才是我们的初衷,它让每一颗星辰焕发光芒,彼此温暖。

  华晨宇说,不是我变了,而是所有人都变了,而我没变。
  他不怕输,他只是想证明,他是一个值得被爱、被信任的孩子。

  何老师说,这是个有魔力的舞台。
  可我觉得,有魔力的,是爱。
  
  谢谢你们,在舞台上帮我们微缩了整场人生,让我们见证了爱的魔力。

 4 ) 《我就是我》——从男孩变成男人

文/卢杰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梦想过——我就是我。
但当我们走进社会才发现——那是谎言。
我不是快乐男声的粉丝,但我是这部电影的粉丝。
其实,在那年,我跟他们做着同样的事情。
2013年的夏天,我毕业了,家里人希望我留在广州,找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然后像大多数人一样,普普通通的活着,找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结婚、生子,组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普普通通到老、到死。
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我的理想。
或许,那些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会对像我这样的小辈说——平淡才是真。
可是,去他妈的平淡,去他妈的普通。我们这年纪的人,除了一腔热血,什么都没有。但那些什么都有的人,偏偏没有着一腔热血。
为什么要平淡?
人难道不应该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吗?难道刹那的光辉,不比一直暗淡要好吗?
在电影开头,其中一位男生问了这么一句:如果不唱歌,你还会做什么?
唱歌、弹吉他、写歌。不知道,感觉没有了音乐就活不下去。(大意如此)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后半句话是青春的代言。
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了音乐就活不下去。对于我来说,没有了写作就活不下去。
所以,我坚决离开了广州,孤身一人跑到北京,成为了一名北漂。
我羡慕电影中的他们。他们有一场可以参加的歌唱比赛,可以通过比赛让更多人认识他们,知道他们的名字,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印在纸板上,听到成千上万的人呼喊着自己名字。
只可惜,写作没有,当然,也不应该有。写作需要冷静的思考和分析,这种导致肾上腺素激增的行为对写作是没有益处的。
只是,谁不想要成名?
享受鲜花与掌声的包围,大概没有一个年轻人不曾憧憬过这样的场景。
他们是我们都曾想象过的未来,但电影里,也让我们看到了光鲜背后的泪水与汗水。
我也同情他们。作为新闻系毕业的学生,深知媒体对公众人物的缠绕。几名未经世事的少年,一下子被推到镁光灯前面,被无数的摄像头笼罩,一言一行都被成千上万的眼睛盯着。稍有不慎,很可能就落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就变得做任何事情都变得畏首畏脑,思前想后。
这算什么青春?所以,这电影的名字才更加显得意味深长——如何在现代媒体的关注下,做到“我就是我”。
电影中的一个场景,我记忆尤深。
其中一个男生说,我们理解你们要拍东西,理解你们要让观众们看到更多。但是,能不能有一个下午,就那么一下午的时间休息一下,让我们玩一下?
话音低沉,满脸无奈与落寞。
实际上,这并不是他们仅有的经历。跟我们同龄的人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只是,他们是典型,是代表,是万众瞩目。
我从广州来了北京,人生路不熟,饮食习惯大相径庭,连说粤语的人都没找到几个。在公司里,是新来的同事,任何事情都小心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就容易做错事情。从学校到社会,不是一段距离,而是一道鸿沟。
不单是我,也不是单那几个快男,我们每一个刚从学校踏入社会的人都是如此。小心翼翼地在一个新环境底下生活,不敢有半点差池,仿佛周围有无数只眼睛紧盯着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那不仅仅只是在工作上的状态,更是生活中的状态。离家漂泊的人,没有了家庭的庇护,做任何事都得小心翼翼,不许一点的行差踏错。
作为一个北漂,其中的艰苦更与何人说?时刻怕受骗,小道不敢走;强迫自己改掉生硬带着口音的普通话,拙劣地模仿北京口音,以免遭到莫名的白眼。
任何事情看起来都比做起来要容易得多得多……
对于几位男生的晋级过程,电影只是草草描述,因为那不是描述的重点。但就在这草草描述的背后,是由无数我们没能看到的努力与汗水所组成的。
电影中有两幕,是讲两位男生因为拍VCR受伤的事情。一位是从弹簧床上摔下来,一位是油漆洒到眼睛里面。都是非常危险的意外,很可能一个不小心就变得半身不遂,或者是失明。但是,他们不敢跟家里人说实话,偷偷地瞒了下来。家里人打电话来问,他就告诉家里人,那油漆是假的,根本不会有事。但实际上究竟是如何,大家都能看到。
我也是。来北京没多久,因为一次意外脚受伤了,一个多月不能走路。但我一句话也不敢跟家人提。不,不只是我,我猜,在北京成千上万的北漂们,全国各地百万千万为了理想而离家远游的青年们。大家都一样。
这是一个过程,一个成熟的过程,从男孩变成男人的过程。
在电影中,比赛的导演说了一句话,让他们几个从男孩变成男人。它不仅仅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如何从男孩变成男人,就是这部电影所想要展现的。
从男孩变成男人,就是要学会经受寂寞、就是要学会藏起自己脆弱的一面……
相比起另外几个综艺节目拍出来的《爸爸去哪儿》电影版、《中国好声音》电影版。《我就是我》这部电影是真正准备充分的,有诚意的,在质量上也好太多了。
在电影里,我看到的不是偶像歌手们的成功路,而是一群男孩变成男人的艰辛历程。它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必须走过的路。如果想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必须要付出代价。
如果,想要坚持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想要达成“我就是我”,想要追逐梦想,做一个热血的青年……我们需要付出太多太多。
但是,青春不后悔。

 5 ) 哎呦,青春哪有那么高大上啊



    曾经,我其实是很不喜欢大部分国内的纪录片的,灰暗、肮脏、落后、贫瘠,暗无天日,苦不堪言。即使是都市,也如同地狱一般,仿佛不泥泞,就不是生活。但是范立欣的纪录片,开始让我觉得观影可以成为享受,完全按照电影工业化流程运作,精致的构图摄影、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以及专业的包装营销参奖之路,一切都不再是独立影人自娱自乐的产物,而是一群人苦心钻研、动脑思考的结晶。有极端者会说,那种敏感直斥社会现实和人民矛盾的才是真正的纪录片,我不否认那是很动人的内容,但是为何不能以美的方式呈现呢?为什么要让所有人的感官跟着本就痛苦的故事扭曲?美本身有错吗?

    
    这部片子呈现的,也是我们这个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要素。选秀,几乎是伴随着我们这代人成长的一个符号,谁没看过选秀?谁不认识几个选秀明星?有疯狂者甚至彻夜投票,上街拉票。我当年就给张靓颖投过15票,记得短信费还不便宜。

    湖南台的超快系列选秀每年都能吸引超过百万的青少年报名,这是普通人走上音乐道路的为数不多的途径,在此之前,歌手出道要么是星探挖掘、毛遂自荐、要么就是学院派、留洋派……更多的普通青年空有一副好嗓子,施展无门。记得最火红的时候,总会听到有人鼓动身边唱歌好的朋友,“你去参加快女吧。”这说明一个很重要的群体心理,就是在普通人心中,这是一个门槛很低但收效很可观的平台,即使最后不能成为什么巨星,但也能收获关注度,被发掘的筹码也无疑多了几分。真人秀节目对普通人的影响你难以想象,曾经身边有个人参加过某著名相亲节目,此后回到家乡人人都认识,频频赶场主持婚礼,价码比普通司仪贵了一倍。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舞台,哪怕他没有报名参加选秀,他也会在生活中随时随地“秀”自己。那些公交车上大声打电话谈生意的,朋友圈动不动就发合影秀甜蜜的,同学会争着抢着要买单的……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鲜活可爱。

    但是除了05年的快女,我却再也没怎么看过湖南台的选秀,因此后面出道的那些快男快女我完全不认识,也不知道红的所以然。一度也像给这电影打一星的那些人,看到那些选秀明星频繁出现就有种排斥感(当然我不会去留言辱骂,做人的基本素质还有,最多无视,连跟朋友讨论都不会)。湖南台也应该要承认,最初选出来的选手包装的确是土的掉渣,雷的惊人。大家本来就是草根,却被打造得愈发像乡村唱戏的,这无疑会让群众直摇头,让高冷无感者趁机打上“low”的标签。我至今还记得张靓颖当年巡演的时候穿了一件像红鲤鱼似的裙子,给幼小的我的审美观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完整地看完了2013届快男比赛,实属巧合。研究生刚毕业的假期,我妈来京帮我从学校搬到新家,顺便帮忙整理。我每天无所事事就在家待业,偶尔写写东西刷刷微博,从来没想过要追快男,只是每周五会看看好声音盲选。然而我妈因为在家收不到芒果台,所以在北京期间如获至宝,天天守着不换台。因此每天的情景就是我在卧室里上网,她在客厅里看芒果台。快男海选开播那天晚上,我一边上网一边听着外面电视鬼哭狼嚎,时不时穿插着我妈的朗朗笑声。那些歌声听起来实在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平淡,无技巧,比起好声音那些高音王巨肺王实在是太小巫见大巫。突然间,我听到了一段诡异的旋律,没有歌词,低声呜咽,后来貌似被评委打断了,紧接着旋律又起,唱到高潮部分我觉得动听极了,赶紧冲出卧室去看看是何方神圣,那个穿着宽松汗衫,一脸油光和痘坑的华晨宇就这样第一次出现在了我的记忆中。

    此后到66进20的时候,我就想着再看看这个男生还能唱什么。一曲弹唱的《The kill》再次惊艳到我,四个评委起立鼓掌,我开始对快男的直播形式和有趣的意想不到的赛制感兴趣。说实话,那些男孩子们大部分唱得一般,因为紧张还会走音发抖,但是评委的激情生动、选手的青春热血、以及主持人的幽默风趣,都使得这档节目的娱乐性大大超过其他节目,也成功留住了我的视线。我的室友和我一起看,高冷的她总是会吐槽,“好LOW啊,还是好声音唱得比较好,换台啦。”逼格高如我也很不好意承认自己在被快男吸引,因此总会陪着她换台,但是渐渐的那种一成不变的节目形式已经在我心中慢慢减分,那些讲故事的VCR也让我觉得假而烂俗,我知道,此时我内心的天枰已经偏向了那群90后的男孩子们了。

    后来我还鬼使神差地看了赛事追踪节目《想唱就唱》、看了YY网站上他们的24小时直播,看了他们比赛前的学校唱歌视频,那是让我转变为华晨宇亲妈粉的关键。我看完了这所有的一切,我都不敢说自己确切了解了他们每个人的性格,至少华晨宇一直都让我有种还留了一手给自己的感觉。但是有些人通过一档《花儿与少年》就能定性他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我真是对人类的观察力和被电视剪辑的明辨度感到心疼。

    回到这部电影,我应朋友之邀看了纪录片人士的交流专场,到场专家们都纷纷表示以前从不关注快男,也不喜欢,但是看过之后感触很深,觉得这群男孩为了梦想努力的精神很打动人。但是作为一个去年看了一夏天他们的成长故事的观众来说,一部96分钟的电影呈现出的内容实在是还远远满足不了我。因为大部分都是我经历过的看过的,少部分幕后的东西也是我能够想象到的。但我唯一感到震撼的是最后部分,他们完成比赛已经晋升为艺人各自发展,有领奖有出席活动有巡演的快速交叉剪辑,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酸楚在喷涌,就好像是看着自家孩子出息了一样,那个夏天的男孩子们最终都成为了舞台上最耀眼的星星。而他们一路走来受过的伤、流过的泪、遭遇过的委屈和难过,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作眼角唇边的坚强微笑,化作满场闪烁的灯牌后面激动的张张面孔。

    那个夏天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但是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却会继续在这个复杂的圈子里找到他们的秘密自留地,也许是他们的心里,也许是他们的微信群里……但在我们这群追了一夏天的观众看来,他们谁好,都不如大家好。

    很多观众看完会觉得好像小白最出彩、戏份最多,的确,看过试映场的路人观众也大多对小白和于湉印象深刻、而对于实际戏份最多的华晨宇则没有评论太多。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是这部电影很妙的地方,它充分展现了这群90后选手的多样性。小白是很执拗倔强一根筋的那种男孩,他认为不符合自己底线的东西绝对不会让步,这是90后仗义的、较真的、浑身是刺的一面;于湉是很隐忍有主见的那种男孩,他在面对与各方的争执和有异见的时候都会清晰阐明观点有理有据、不轻易妥协,这是90后有见识有见地、有大智慧的的一面;他们二人的性格是最容易产生矛盾冲突的,而这体现在一个纪录片中,或者说一部真实电影中,就注定会形成片子最激烈的部分,也很自然而然地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华晨宇的随意性格,导致他从不不较真也从不不钻牛角尖,任何拳头打在他这里就会被抵消。因而在他身上永远构成不了外在冲突,但是有很强烈的内在冲突,这是需要观众结合他的比赛历程和成长过程自己去品的。

    尖利是种青春,同样的,柔软也是种青春。即使是片中简短描写的魏一宁的眼泪、耿琦的求救、桓桓的“总有一天我会一个人站上这个舞台”……都是青春最真实的写照。范立欣导演很好地在片中呈现出了青春不同的面貌,无关戏份,同样动人。就像花花在预告片中说的那样:哎呦,青春哪有那么高大上啊!

 6 ) 我为什么给一个负期待的电影打五星?

谁要看一部快男主演的电影,或者公平点说,如果不是粉丝,谁要看一部由快男主演的电影?
但当和公司的小伙伴在公司第一次看完电影后,一切都变了。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夜晚,看完电影后片尾字幕还没有出完,坐在我旁边的同事,一个1米8的汉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嗷嗷嗷的哭个没完,我多想劝他注意点在片方面前的形象,但我做不到,因为我的泪也在吧嗒吧嗒的往下流。一开灯,有人发现我哭了,有一个眼上挂着泪的同事边哭边问我,“昊哥你也哭了”,我多不想承认,因为再那个时刻,我还觉得这是一件多丢人的事儿。
不丢人,多美好,这才是青春。
大学学了四年电影,毕业在电影行业里做了六年,发现在电影圈里工作,也好,也不好,好的事情是不要天天做公务员那样天天重复自己的事情,不好的是,再看电影时,再也没有影迷原始的冲动,取而代之的,则是看电影的过程中不停的思考,这个电影卖点是什么,能和哪些品牌做联合营销,脑袋里不再有情怀,有的都是技巧。但这部电影,却让我放下了所有的技巧,它就像一部时光机一样,把我带回了自己青春时光。
我初中有一个好哥们,当时吃喝拉撒天天泡在一起,除了学习,无话不谈,他父母离婚了,所以每次开家长会,或者提到爸爸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他和其他同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电影《我就是我》里,也有这么一幕,所有快男的选手的家长去探班,唯独华晨宇的家长没有去,探访结束送家长走,镜头就一直对着华晨宇,他一直在对其他选手的父母招手,笑着招手,我觉得他很难过,但是他还在笑。不知道为什么我一下子想起了我初中的哥们,每次我爸接我回家时,他和我招手,也是这个表情,我就突然忍不住想哭,因为觉得他们好可怜,也不知道该怎么帮。
我上高中的时候,每天都在想怎么考大学,考上大学后,就想如何能在北京找到工作,很好,一切都特别顺,我爸爸妈妈也很少教育我,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我不用鼓励,因为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但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有,就是没有青春。说实话,看着片子里白举纲对着宁桓宇唱歌,华晨宇为了于湉使小伎俩,我挺吃醋的,挺嫉妒的,因为上学这么多年,我没有结交什么太多哥们,几个当年关系比较好的,也都随着年月失去了联系。当年那些玩儿的倍爽的同学,听闻都过的特别好,我觉得好亏,青春如果不挥霍,不浪费,不做点自己想做就做的事情,可能这一辈子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看到李宇春站在台上搂着周笔畅大吼,“我和我的小伙伴都在这里,我们的梦想还在,你们呢?”的时候,我又哭了,是啊,干嘛明天能做的事情,非要今天做,干嘛非要为了明天会更好,牺牲了当下。
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2013年的总导演马昊对所有的快男说了一句话,“你们到这里来,就是要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我飙泪了,你说的到轻松,男孩长成男人哪有那么容易啊!但电影看到最后,汪涵却说,“我其实一点都不希望他们变成男人,我希望他们一直都是男孩”,我又飙泪了,做男人多容易啊,我接下来要做几十年的男人,但能做男孩的时光,只有那么几年。
哭会传染,笑会传染,青春,也会传染,我为什么要给一个负期待的电影打五星,因为我被传染了,因为青春就是传染病。

 短评

先導放映時候看的。覺得這才是青春。並不是年輕的肉體就是青春,還有不羈、放縱,友誼、親情,矛盾、渴望,夢想、妄想。關於真實。關於商業與藝術。關於800小時的素材。關於隱晦的批判。究竟是不是一場秀,大家看過後再討論吧。每一部紀錄片都用過心後再評價吧。

9分钟前
  • 敬請安靜
  • 力荐

《归途列车》的导演把一部狗血选秀节目硬是拍出了年轻人独有的天真和纯粹。只可惜受限于制片方,最后有点转变为栏目宣传片的感觉。当然,也可以将它看为一部优质的青春偶像成长电影?如果导演能更直白地表现节目所带来一些的负面元素,能更宏观立体地去讨论整个文化现象,片子应该会更好

11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我正青春,而你们的青春,却永不回来。这个夏天,最值得看的纪录片。

13分钟前
  • 自由极光
  • 推荐

本最该成为粉丝电影的《我就是我》却轻轻撩起帷幕的一角,用冷静的镜头语言记录了中国当下年轻人的现实一种。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导演@范立欣 未必能赢得票房,但容易赢得真心,在我看来这是更大的野心。

14分钟前
  • 四十四次日落
  • 推荐

看到那段没有水印没有广告的弗朗明哥还是很开心的哈哈哈 欧豪练舞的样子好认真好可爱 手指被割伤 清洗伤口时深深低着头一语不发忍着痛 有一幕是满场的观众 突然下一帧变成灯光熄灭后的空场 带感了~ 白举纲唱龙拳玩双节棍那段有点震惊~ 哈哈江油小王子

15分钟前
  • 沙力兔
  • 还行

亮点在后半段真情实感流露。互动观影把这部纪录片的形式也推得赚眼球,能理解为什么被选上多伦多。

16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十年选秀,看到春和笔抱一起的时候,多么希望这一秒是永恒的。

18分钟前
  • 小石匠
  • 力荐

十年选秀,那个燥热的夏天,怀念与你们一起度过。

2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几年前,我曾为自己过了容易掉眼泪的年纪而庆幸,几年后,我看着他们,却莫名有些羡慕。在那个并不知道自己虚伪的年纪里,在那个把鸿毛看作泰山,把自己也当成泰山的年纪里,借着梦想的名号而为青春哭泣的感觉,真好啊。

25分钟前
  • 飞行官小北
  • 还行

快男不仅是一个选秀比赛 就像新东方不仅是一个培训学校 而是一种青春的精神 青春并不是指一段年龄 而是一种不苟且的状态 虽然很多次跌倒 依然要做自己 好好活着

27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试图透过一场全民娱乐现场,捕捉全新一代舞台逐梦青年的立体画像。青春、励志与激情,也同样可以是其反向的尔虞、操控与消沉。揭秘十年造星工厂之运转体系,舞台之颠亦或是被体系吞噬的当代90后青年,走向Liveshow之后全民娱乐帝国,更为黑暗系“饥饿游戏”或许才刚刚启动。

31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小时代3》《后会无期》《我就是我》,竟然全看了,这个暑期好青春呢!!其实三个电影都是三星水平,如果非要比的话,《我就是我》带给我的触动更大一点,回忆更多一点…

33分钟前
  • 宋小卡
  • 推荐

给这部电影打分简直是我理性与感性的博弈。感性告诉我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调调。但理性告诉我这部电影缺点一样很明显。对这届快男印象大为改观。院线中国电影十佳,被完完全全低估的电影。豆瓣上的那些没看就打一星的装逼狗请你们滚!

37分钟前
  • 迦南Canaan
  • 推荐

现在作为一个在湖南卫视实习生的身份来看这部纪录片,心情有些不同。选手们一开始海选的时候都想证明自己或者唱自己的歌给别人听,但随着他们有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也被附着更多的东西,但这个纪录片告诉我们他们也是个孩子。

42分钟前
  • 花开有声
  • 推荐

你说这个不是粉丝电影,但你怎么解释只有粉丝才能看得下去?这种程度的仆街,完全可以理解。

43分钟前
  • ZeonGin Sou
  • 很差

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 2.6分就是你们的榜样,不敢撞小时代,敢撞后会无期!小四韩寒同意嘛?他们女婿同意嘛?

48分钟前
  • 清舞翩翩
  • 很差

对快男无感甚至没看过比赛 电影看完也哭的蛮爽 有路转粉趋势

53分钟前
  • 郭小月
  • 推荐

清华点映看的。之前从没看过快男以及默默地深深滴鄙视过脑残粉们。不过片子并没有不好看也没有脑残,尽管商业制约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影片之中,仍不失平衡与换位思考。扣一星为不可避免传递出的芒果台价值观,再扣一星为与《归途列车》之间的心理落差...未看刷一星这种行为真心脑残,为毛还有人以此为荣

57分钟前
  • 浅斟低唱
  • 还行

对于纪录片来说,它比one direction那个好太多了

1小时前
  • 醉饮狂歌
  • 力荐

尽管记录对象几次三番在镜头前表达自己不愿被节目组的“本质玩弄却假意培育”的娱乐态度收编,但影片总是通过插入脱离主要脉络的剪辑画面来体现他们对成功和友情的渴望(所谓励志,所谓成长),所以说到底是影片被节目组收编了,永远不要怀疑主流电视文化的可怕力量……

1小时前
  • 正在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