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

剧情片大陆2018

主演:周迅  秦昊  杜江  张子枫  邓恩熙  边天扬  吴彦姝  谭卓  胡歌  胡昌霖  李春明  穆龙  刘靖宇  高炳然  白素娟  刘思博  常海波  李勇  刘笑语  赵芙丽  建圳  郭德诚  王靖宇  孙萍  李泽宇  仇硕康  艺涵  李昊芳  王子璇  王远达  于建波  张俊宇  

导演:岩井俊二

播放地址

 剧照

你好,之华 剧照 NO.1你好,之华 剧照 NO.2你好,之华 剧照 NO.3你好,之华 剧照 NO.4你好,之华 剧照 NO.5你好,之华 剧照 NO.6你好,之华 剧照 NO.13你好,之华 剧照 NO.14你好,之华 剧照 NO.15你好,之华 剧照 NO.16你好,之华 剧照 NO.17你好,之华 剧照 NO.18你好,之华 剧照 NO.19你好,之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3 00:11

详细剧情

  生死离别,红颜薄命。告别了命途乖离的姐姐,袁之华(周迅 饰)带着些许落寞的心情和丈夫以及姐姐的儿子晨晨踏上归途。临走的时候,她从外甥女睦睦(邓恩熙 饰)手中接过一封邀请函,这是姐姐袁之南初中同学会的邀请。在久别重逢的老友欢聚环境中,被众人当作之南的之华无法坦然道出姐姐去世的事实。她选择先行离去,途中却又与姐妹俩的旧相识尹川(秦昊 饰)重逢。在此之后,之华以姐姐的名义给尹川写信,重温青葱时代的记忆。与此同时,待在老家的睦睦和之华的女儿飒然(张子枫 饰)接到了尹川的来信,出于对母亲过往的好奇,她们以稚嫩的笔触写了回信。  喧嚣匆忙的电子时代,两代人分出三地,重绘他们逝去的岁月人生……

 长篇影评

 1 ) 如果能呈现自洽的剔透世界,是否接地气这事也没那么重要吧~

1.

坦白说,点映之前我并未对本片有太多期待:

当时曝光的海报里,陈可辛、岩井和周迅三位大佬齐齐出镜,其他的演员却并未出现,多少给人一种一口气把最大的三个卖点给交代干净的企图感,这感觉本身的确很不“岩井”。

预告片透露的信息也卖相不够好:手写的信、钢琴、周迅正经到有一些刻板的念白、人到中年的某种惆怅和落魄......一切符号的堆砌,很容易理解成是看厌了的那种俗套国产青春片的调性,或是照着《情书》写的一次努力接地气却别扭的命题作文。

但坐在电影院里半个小时后,确切说是少时回忆的篇章展开后,我改变了想法:

比起很简单的故事,这是部细节与节奏取胜的电影,非常典型的岩井风。以及极度精巧的结构,许多角色之间都有明显或隐秘的互文关系,将残酷刻意隐藏后的坦坦荡荡的温柔。你若求真,或会觉得这温柔是矫饰,但心存一片琉璃世界的话,会觉得折射处的剔透光芒颇合心意。

至于手写信等过分古早味的事,确实脱离所谓现实生活,但戏做得够好,节奏够稳,营造出一片自洽的剔透世界,又何必过分在意真实与否呢。

至少我完全入了戏。

2.

与《情书》一样,故事本身没什么特别,重点在于观众跟随影中人去寻觅过往情感时心情的每个落点。

事实上我个人并不像别人那么地喜欢《情书》,固然层层揭秘的结构是十分好的,藏在冬季回忆里的少年情怀也是令人熟悉的,但是我太小心眼吧,无论是多年前还是现在,都会把视角和感情带入渡边博子,即便博子对着雪山喊出了那句经典台词,能看出编剧想让她释然,但我作为观者,却始终觉得作为替身的她的情感并未有个好的归处。

我总是会对因往事蒙尘而显得美好的主角感情产生怀疑,却对替身和配角有莫名的同情。我觉得《情书》的故事对博子非常不公平。

而《之华》却是配角与主角交相辉映的故事。

姐姐之南是青春里理所应当的主角,影片的线索里她却被虚写,被处理得像影子。这个人物有纤细易碎的悲剧美。妹妹之南则是一直以来的配角,故事里曾是姐姐的影子,却被实写,她可爱、纯良、一点恰到好处的狡黠,不一定拥有完美的爱情,却有大部分普通人大致美满的一生。

以姐姐的死作为开头,讲的妹妹的生活。《之华》整体结构是姐妹两人性格与命运的一段互文。她们或许根本是一个人的两面。这种经典文学里太熟悉的笔法,被岩井太过熟练地用了一遍,有种很完整的结构美。

3.

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段落是,秦昊演的尹川找到之华这里,两个人坐下来揭秘的片段。起初略带喜感,然后电影前半部分的一些悬念,不管是观众心里的还是尹川心里的,这时都得到了回答。当情感的浓度达到最高的时候,镜头突然转到之南的儿子晨晨放飞小鸟,讲出《情书》里的经典台词,表面上塑造了晨晨的真实性格,又似道出此时尹川的心声。这太妙了。

我此时甚至有点莫名地眼眶湿润,好像也并不全是因为剧情,而是为了这个镜头的转接造就的、类似在一出交响乐里听到绝妙的合乎心意的一个小乐章的那种感动。

4

最后说几笔演员。

当然是冲着周迅去的。而秦昊除了假发外都很好。尹川与之华坐下来揭秘的那个段落,他台词上稍微有些瑕疵,但庆幸导演没有让他重演,两个人默契微笑,接着继续讲,这瑕疵反而带来一点生活里有毛边的紧张感,也觉得两个人都真的入了戏。

张子枫反而是片子里是最让人舒服的演员,她每次出现都是十足在角色里的状态,那段与少年尹川在路口的戏,每个无措和希翼的表情都是对的,镜头也很听话地围着他们转,是“多希望我与你才是世界的中心”的心酸无奈的感觉。我起初以为少女的情窦初开是相对好演的,但现在并不容易,她不动声色地表现出一个聪明的小女孩的狡黠与期盼,鲁莽与可爱,期盼与失落,毫无斧凿感,且有种本质上的可爱。

 2 ) 一鸡两吃,江郎才尽的岩井俊二就是这样消费他庞大的中国粉丝的

感谢豆瓣网友的目光如炬与宽容,对我在首映当天的一篇急就章文章给予热烈关注,短短几天内获得四五百位网友的支持,相信我的判断不是孤立的。当然也有不少网友反驳我,认为影片完全没有问题,是我们这些认为烂的观众没有鉴赏品味。

点赞称有用的朋友多达474个

所以这几天我又回想了一下影片的整个剧情发展与人物逻辑,很抱歉,仍然不得不说《你好,之华》根本就是一部无病呻吟空洞矫情的电影,岩井俊二一厢情愿的想克隆自己过往成功影片元素,企图汉化后加以复制贩卖,目的仅仅是为了消费他的庞大中国粉丝群体而已。

任何一部影片,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起码的逻辑与人物行为动机都是不能缺少的,这不能够用是否文艺腔就可以逃避的。《你好,之华》首先在编剧上就先天存在着太多的不可能。

1、故事从姐姐之南去世后,妹妹之华去参加姐姐的同学会开始。首先,妹妹去参加姐姐的同学会本身就有些奇怪,这样的动机本身就不是中国人的常态,一般情况下都会忽视这张邀请函吧,毕竟也没有必要特意去现场告诉大家姐姐去世的消息了,顶多也就是回信报一下死讯。暂且理解成周迅想要重温一下中学时代的美好时光才赴约吧,这是第一个比较违背常理的行为。

2、这样久违的同学会,一般的流程不应该是先签到留名吗?所以只能解释为周迅版之华刻意隐瞒身份假装是姐姐,这是第二个违背常理的地方,因为刻意隐瞒需要很强的动机,周迅为什么要假扮姐姐参加其同学会?冒名顶替姐姐参加同学会很好玩吗?这是一个正常的四十岁以上中国女人会做的事吗?这个角色让人完全无法理解。

3、所以只能脑补是一入会场就有某个同学把她错认为姐姐之南了,那么周迅也就顺水推舟安然入席了,问题是影片没有提姐姐和妹妹是否一个年级一个班的,但姐姐妹妹不是双胞胎应该没错。所以姐姐的同学会,为什么有人会把妹妹错认为姐姐的?而且其他同学都没有质疑的?全班眼瞎吗?而且这也是很容易被同学们戳穿的事情,随便聊一下同学往事就露馅了。

4、继续脑补,如果假设周迅版之华出席动机是为了见一下中学时暗恋的秦昊版尹川,那我也可以勉强接受。但问题之一是,她如何确认尹川一定会来?为了一个如此不着边际的念想而刻意假扮姐姐出席同学会,仍然不是一个正常中国中年妇女能做得出来的,而且什么样的初恋暗恋能让一个四十多岁中国女人,在三十年后仍然不惜冒名顶替不惜隐瞒姐姐死讯,心心念念想着去撩三十年前的暗恋对象?难道是她现在的老公每天对她家暴?或者人如屠夫完全不是精英型的落差?然而并不是,她的老公人设是一表人才的杜江,去掉摔手机那段,全片中杜江压根是个暖男,对老婆温柔体贴,对长辈迎来送往,小孩出事后忧心忡忡奔来波去,根本是标准的五好丈夫。这样看起来,周迅完全是吃着锅里的想着碗里的渣女嘛。所以这是岩井俊二想要塑造的之华形象吗?

5、同学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周迅离开了,这时秦昊追出来想要约周迅再聊聊,然后被拒绝了。后面提到秦昊其实一开始就认出周迅不是之南,而是之华了。秦昊扮演的那个角色可是在中学阶段一直喜欢之华,并且苦追了好久的人设啊,而且当时因为妹妹的阻扰,还绕了好大一圈,所以秦昊应该是非常讨厌妹妹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此时应该是秦昊戳穿周迅谎言的最好时机。好吧,就算当时秦昊碍于对方的面子,没有立刻戳穿周迅,但也无法解释,他在收到周迅不断的来信之后,还一直情深切切的回信,配合这个讨厌妹妹演戏,这哪里是一个正常的中国老男人做得出来的事情?

到这里,短短同学会一场戏中,里面所有角色人物的行为逻辑都是有悖常理的,一个人出现意外,那可以说是戏剧设置,但所有角色都违背常理,那就说明编剧完全是想当然,这就让人怀疑岩井俊二到底有没有好好了解中国人了。

6、接下来,更加奇葩的设置了,秦昊在同学会后追出来给了周迅一张名片,任何一个正常的现在中国女人,即使不用手机的即时通讯比如微信联络,都会以邮件的方式联络吧?怎么会使用信件这种古老的方式的?不知道平邮的送达时间根本不可控,并且丢失率很高无法查询吗?给人的感觉是强行复制《情书》的信件模式。问题是日本人写信仍然是到现在都非常普遍流行的方式,得益于日本邮政高效的收发系统与日本人的传统习惯;但是中国人真的没有几个正常人会还手写信件来沟通了啊,你当然可以说几亿中国人肯定也是有人写平信的,不是不可能,你要说一个情窦初开的中学生要通过手写信满足自己的幻想去和未尝谋面的笔友交流,那是可以理解的。但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你要是没有充分的背景与细节去描述这样特定的罕见行为者,无论哪个观众都会认为是扯淡的。

7、而且手机被砸了之后,微信也是有网页版的,周迅明明也是可以通过电脑继续与秦昊保持联系的,更何况中国女人手机坏了压根不是一个事儿,分分钟直接买新款好不好,断断不会因为这个理由改为写信件联系的。当然周迅说了,是因为老公网络能力超强,也许会通过手机查到她的人际交往。可是通观全片,既没有提她老公杜江是干什么的,后面也完全没有表现杜江是网络高手的细节,那这句台词是什么意思?是说周迅为了给自己写信而编造的理由吗?那不明明白白是说周迅是心机婊嘛,只能认为手写信件就是周迅找借口慢慢撩秦昊的设置了。

8、然后是杜江,作为周迅的老公,他已经和周迅生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张子枫,两人已经是老夫老妻了吧?在周迅同学会后偷看手机就算了,还因为一条暧昧短信就发飙砸了手机,这哪里是中国老夫老妻的做派?正常的中国中年夫妇,已经是熟悉到懒得说话,懒得看对方手机了,不是对方手机跳炸了,老公拿着手机打游戏根本动都不会动一下,而且人到中年的杜江竟然不加班也不出去应酬,这样的中年老公本来就是罕见极品吧?也不知道是怎么样保持精英身份的。因为一条暧昧短信而发飙砸手机的,只有新婚燕尔的小夫妻或者情侣才会如此不成熟,而且杜江还必须是小肚鸡肠的控制狂家暴男人设,然而并不是啊!!!

9、然后是两个小辈,都应该是9000岁的人设了吧?起码的礼仪应该是知道的吧?收到寄给已故母亲的信件,拆开看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个家庭没有父亲,但是假托母亲的名义回信就断断无法理解了,正常的情况下,不是应该直接以女儿的名义回信,然后告知真相吗?即使是在张子枫的怂恿下,即使是之南的女儿因为看了尹川写给母亲的信和书籍,而产生好奇心理,假托母亲名义写回信,也是属于非常强烈的越距行为,任何一个正常的少女也断断不可能如此添乱,既不符合角色的性格也不符合角色的逻辑。

7、秦昊其实在大学阶段是已经和之南成为情侣了,然后被胡歌横刀夺爱,为什么秦昊当时没有去追回之南?有一种可能是,秦昊其实从来没有和之南成为情侣过,这样才能解释为何他在分手后还写了一本《之南》的代表作,所以从始到终都是秦昊一厢情愿的暗恋之南,所以才能解释秦昊为何一直耿耿于怀,三十年后甚至到北方去追寻之南。但仍然是很让人疑惑,为何一定要等到同学会后才去找之南,之前的三十年,他的同学都消失了吗?他这三十年一直独身是圣人吗?完全是奇葩嘛。

8、再细想一下,秦昊写的《之南》这本书是如何到之南手中的?为何不在送书的时候表白?之南收到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已经和胡歌在一起了吗?为何没有任何回应?婚后如此不幸,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之南想方设法联络秦昊叙旧吧?而不是妹妹之华。所有情节都完全不可考。

算了,也是不想吐槽了,总之这片子里面的槽点不要太多,数不胜数。周迅、秦昊、杜江都是好演员,还有剧组中其他老的小的,都是表现出色,尤其是两个小演员,演少年尹川的边天扬与演少年之南的邓恩熙,无论表情还是肢体表演都拿捏精确表现到位,而那么多优秀的演员,在岩井俊二的努力下,在如此不合理的剧本塑造下,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打造了一坨看上去华丽的。。。。。

明年岩井俊二的日本新片《最后一封信》是全日本班底的全明星豪华阵容

看上去,岩井俊二完全不打算理解中国人,也完全没有想表现中国人的故事与情感,所以《你好,之华》是一群貌似中国人的角色在中国土地上演的日本人才会干的事情。我不想揣测岩井俊二拍摄此片的动机,但是当我看到他明年的另一部电影《最后一封信》的内容梗概,也是有些惊讶,这难道不是典型的一鸡二吃吗?难道岩井俊二就是为了来消费中国粉丝才拍《你好,之华》的吗?

(附录《最后一封信》内容梗概:岸边野裕里(松隆子)在姐姐远野未笑的葬礼上,遇到了姐姐的女儿远野鮎美(广濑铃)。无法接受母亲亡故的鮎美,也无法打开母亲留下的最后一封信。裕里参加了要和大家报告姐姐往生的同学会,巧的是,她的初恋对象镜史郎(福山雅治)也来了,两人在一封封书信的联系中串接起三人当年的故事。)

但是我更难以明白的是,在这样一个完全是中国演员组成的剧组中,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指出剧本的不合理之处,周迅、秦昊在表演的时候难道完全不动脑子吗?监制陈可辛也是完全没看剧本吗?陈可辛好歹也是拍了那么多年大陆的现代戏了吧?

联想到刚看的NHK纪录片《活出树木希林》,里面展现了一个细节,树木希林在拍摄《小偷家族》的时候,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奶奶这个角色可以容忍这个家庭不断有新的陌生人加入进来,她对是枝裕和说她想不通,问了利利弗兰克,也说不知道。是枝裕和在听到这样的反馈后,才加入了奶奶去前夫家要钱的段落,并且籍此将奶奶的前史背景全部补充进去。为什么《你好,之华》中的周迅秦昊就没有这样做呢?

猫眼到昨天晚上的票房数据

豆瓣的评分现在稳定在7.2分

所幸的是,《你好,之华》上映五天,票房仅仅5300万,豆瓣评分也从初始的7.8分暴跌到7.2分,看上去不但过亿无望,而且岩井俊二在中国的人设也将从此崩坏,这又是何苦来呢?

 3 ) 岩井俊二拍《情书》的遗憾,用这部新片弥补了

《你好,之华》,

是岩井俊二导演的第一部华语电影,

由陈可辛监制,周迅、秦昊主演。

这是一个关于有情人错过30年再相遇的故事,

上映之前,

就已经获得2018年三项金马奖提名,

被称为2018年度最后一部值得期待的电影。

1995年,岩井俊二拍摄的《情书》,

成为初恋纯爱片的经典,

时隔23年,

再次拍摄一个有关信件传情的故事,

他想借此弥补当年拍摄中的一些遗憾。

周迅演唱主题曲《样子》

影片借由周迅的歌声说出,

“我问生命,要些答案;

可是生命,没有听见一般…….

没有回音,是生命的常态。”

自述 岩井俊二 编辑 张锐嘉

我的妈妈在中国大连出生,所以我对中国一直有种特别的情感。这次,我回到母亲的出生地,拍了我的第一部华语片,《你好,之华》。

《你好,之华》讲了一个关于错过和再相遇的故事。

周迅饰演的主人公之华,替刚去世的姐姐之南参加了30周年初中同学会,却意外邂逅了中学时期爱慕的男同学——秦昊饰演的尹川。

尹川喜欢了之南30年,却始终没能在一起,而之华现在也已有了幸福的家庭。

尹川和之华机缘巧合下开始互通书信。三个人学生时代的故事,通过书信的展现逐渐清晰。

电影最大的看点就是之华的恋情了。之华比姐姐更早遇到尹川,初中时就喜欢他,但尹川却喜欢上姐姐之南。

因为年少的嫉妒,之华把尹川写给姐姐的情书都藏了起来,却被尹川发现了……

张子枫饰演年轻之华

虽然后来大学时,两人重逢了,但已为时太晚。

再后来的之华,与别人相恋、结婚、生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在重逢尹川后,又情不自禁地想接近他,以姐姐的名义与他通信……错过真是让人回忆过去的最大契机啊。

电影里有一段关于人生的解读:“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人生有艰难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

这段话既是之南中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是尹川为之南写的小说的结尾,也是尹川给之华的回信。

我觉得我们现实中的人生也与电影里的一样,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奇迹。

眼前的幸福可能会招来悲剧,悲剧反过来又会带来幸福,然后又变回平凡的日常。这些事情循环往复,喜怒哀乐才是人生。

电影《情书》片段

其实早在1995年,我就拍摄了一部关于通信的电影《情书》。

我拍摄新作品时,喜欢回顾以前,会把之前作品中没实现的想法延续到后来的作品中,弥补之前的遗憾。时隔23年,可以说《你好,之华》是对《情书》的一种延续。

比如这次以葬礼开篇,也是延续了《情书》中女主角在雪地里参加丈夫三周年祭日的开篇。

电影《情书》片段

《情书》里,女主角在雪地里捡到一只死去的蜻蜓,《你好,之华》里,之南的孩子在路边捡到一只死去的小鸟。

《你好,之华》延续了《情书》的唯美和青春,却比《情书》更温暖明亮。之华在妈妈家给尹川写信的那个场景,我让整个片场充满了光。

以姐姐的名义写信的之华,沐浴在阳光下写道:“你好尹川,你还记得我妹妹袁之华吗?她不太引人注意,如果你已经忘了也不奇怪。”

这一刻,我觉得有一种时光带来的释怀感。希望观众看完这个影片时,会觉得很暖心,很幸福。

《你好,之华》的拍摄故事

1995年拍《情书》的时候,写信还是一个人们常见的沟通方式,但现在都没人用信沟通了。所以现在再拍摄关于信的影片,构思和心境都不一样了。

《你好,之华》剧组合照

在来中国拍摄这部电影之前,我很少离开日本,最多就是去夏威夷度假,平时能见到中国人的机会估计只有在横滨的中华街了。这次,我结识了很多中国优秀的电影工作者和演员。和大家这样邂逅,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岩井俊二、周迅、陈可辛拍摄宣传海报

最初我把剧本发给陈可辛导演的时候,他说让他想起当年在香港看《情书》时的心境。后来我们一起斟酌剧情,一起解决剧情中因为中日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影片的名字定为《你好,之华》,也是陈可辛导演的提议。

周迅看到剧本后也是一拍即合,在片场我们经常用微信交流,她发给我中文,我用微信翻译理解了意思,再用日语回复她,挺有趣的。

真怀念大家一起拍戏的那段时光啊。

MV里,周迅向空无一人的观众席轻声唱起:

“我问生命,给些感叹;我问生命,要些答案;

可是生命,没有听见一般…….没有回音,是生命的常态。

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三个人一起拍摄电影主题曲《样子》的MV。周迅穿着一身蓝绿色长裙,从中学演讲台后面走上来,我在旁边弹钢琴,陈可辛演奏吉他。

这首主题歌,曲是我写的,词是音乐人吴青峰填的,正好道出了人生无常的感叹,也是电影里我想表现的东西。

岩井俊二在《你好,之华》片场

一人身兼编剧、导演、剪辑、作曲

片子里的10首配乐都是我自己写的,我还特意邀请了《情书》的钢琴配乐老师中村由利子,来进行钢琴弹奏。她是影响我音乐生涯的老师,当初写《情书》剧本的时候,我耳畔一直会想起她创作的音乐,可以说是灵感之源。

岩井俊二微博发布和中村由利子合照

除了作曲,《你好,之华》里我还同时担任了编剧、导演和剪辑,每个职位都有每个职位的难处。创作一个故事并展示故事有趣的地方,难;怎样把想好的故事用电影呈现出来,也很难。

到现在为止,我拍摄的都是自己的剧本。因为我了解自己写的剧本,会很清楚对每个角色、演员应该有怎样的期待。

但如果导别人写的剧本呢,又要以怎样的基准来判断?所以我很想尝试导一部别人写的剧本,和演员、主创们一起讨论对剧本的理解。

岩井俊二在主题曲《样子》中演奏钢琴

永不结束的青春

青春期是我创作的最大源泉。在那之前,我就是只对甲虫、怪兽、奥特曼感兴趣的普通孩子,但那时候内心总是充满着莫名其妙的热情。

20多岁进入社会了,不确定的事情越来越多。到现在我还坚信,只要回忆起人生的前18年,我就能完成一个作品。这可能也是我创作中青春片居多的原因吧。

上大学后的前两周,我内心充斥着可以独自一人的喜悦,完全不感到寂寞,不知道这么高兴的事情在我一生中还能有几个。那时候我一无所有,所以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但也正因为从零开始,才什么都可以做,才可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片段

电影《烟花》剧照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的创作过程,我花了很多时间散步,边散步边冥想,去寻找自己的内心世界。

《情书》里回忆的那段,是我听着我学生时代一直听的音乐,不断回想14岁写成的。

追寻到更早,《烟花》还有大学时代的作品,都是从14岁的记忆中捞出来的。

今年我55岁了,我记得20年前总是会想:“啊,我上岁数了”、“青春结束了”,可现在回头一看,20年过后,生活也没结束啊。

既然如此当初就应该做些更疯狂的事情,并且把每件事做好。也请大家一定要将“青春没有完结”这个想法保持下去。

《情书》回忆片段

拍电影是件非常开心的事,辛苦是难免的,可做什么不辛苦啊,至少可以活在当下,下一次都不一定再有机会了。所以每次拍新的作品我都当作是最后一个来拍,把每件事情做好。

我最讨厌别人说 “我好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这就像有人说期待你的下一次人生,可人生只有一次啊,下一次的人生不那么容易到来的。有人说要着眼于未来,但我觉得人生的焦点应该放在当下。

 4 ) 《你好,之华》——你也好,世界

电影开局是很普通的,差点要让我以为是一个中年出轨的《昼颜》再现。 然而很快猜测就被推翻,这不是那种套路。

虽然名字是《你好,之华》,但主角仿佛不是她。亦不是死去的姐姐或者年少时的暗恋对象,侄女和女儿仿佛也不在中心点的位置,更不用说其它人。或者应该说,每一个人都像主角,但又不是。

没有能猜到下一幕的标准流程剧情,也没有激烈的冲突和主线。但吸引人的点始终贯穿着。“想要继续看下去”的意愿越来越清晰。

我以为会不耐烦,却看得渐渐更专注。

这不是一个走标准爆米花生产线的片子,虽然放在其它剧本里狗血的要素一个不少。却半点不肯沾那些粘稠的卖点。

也没有什么恶有恶报或者皆大欢喜的小团圆。仿佛只是白色窗帘被风掀起时,你路过了某间教室,看到有人站在那里,手指随意流畅的拂过了琴键。不是肖邦也不是莫扎特,亦不是贝多芬或者巴赫。

不是任何名曲和流行乐的篇章。

你却不知不觉的听完了。

你想鼓掌,又觉得仿佛太刻意。而奏者没有谢幕,甚至没有与你示意。只是短暂的互视一瞬,各自掉头走开。

不去想为何相会,亦不去想何时再会。

只是结束时片中每个出场角色都好像褪去了负面的情绪,各自笔直的前进了。就连逝去的女子也鲜活起来,虽然在这片子里,她一开始从世间败退谢幕。但结尾时她唯一留下的东西,仍然是曾为命运斗士的期望之证。

这片子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一个人心底都有一片坚不可摧的圣域。然后各自为了这片不可侵犯之处而探求、而尝试,而奔走。

就好比会在广场上跳广场舞,稍一按摩扭到脸,已经老态龙钟的老奶奶,其实会用英文跟人交流修道院与凡尔赛宫。还会“不小心”遗落下口红。

想起以前跟人聊过的一个理论:

每个人自幼都抑制不住的以为自己应该被上天青眼有加,特殊对待,然后终有一天要从梦境中清醒。重新面对自己存在如蝼蚁这个事实。

或早,或晚。

但蝼蚁亦有浩瀚的爱和尖利的恨,心底亦有万壑千岩,在这一点上,被上天宠爱的或被背弃的,都十分平等。

然后,在认知自己可笑的微渺之后,变成方寸间的舞者。 每天重复着汲汲营营的求生,然后从磨砺道路的间隙里搜寻着吉光片羽,用来修补维护自己的圣域。 在心底焚起弥天大火,持续燃烧着不肯平庸不愿磨灭的骄傲。

持续着与漠然世界的战斗终生。

 5 )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这部电影叫《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

电影以葬礼开场,以校园生活的回忆定格来作为收尾,葬礼是对生命的不可挽回,校园生活是对青春匆匆而过的追忆缅怀,一切都是在讲年华岁月的逝去。

不叫《你好,之南》是因为影片不单单是聚焦之南这个人物,而是聚焦对周迅所扮演的之华这个人物所引出的祖孙三代的一种全景式人生关照,镜头雕刻的是在不同年龄段的他们面对爱情,面对命运所产生的不同际遇的人生交织图腾。所以,进一步来说,《你好,之华》里面的华可以引申为电影里全部人物的“年华”,是一种人物自己对自己人生的回望与问候。

三代人的线索都是以周迅扮演的之华作为情感纽带而串联起来。

之华是全片的戏眼,所以影片叫《你好,之华》。

是之华替姐姐参加同学聚会遇见了尹川然后装作没有死去的姐姐之南给他写信开启了全片,初中时的校园生活片段更多的也是在叙述那个在姐姐之南光环下的普通少女之华暗恋男神尹川的少女心事。婆婆那条线是之华看见她与英语老教授在公园里谈笑所引出。之后,为闪了腰的婆婆送信,为手受伤的英语教授老爷爷写信也都是之华这个人物所连接起来的。之南的儿子晨晨那条线也是在讲作为小姨的之华与侄子晨晨面对至亲突然离世后的人生状态,之华在黑夜里彷徨着急的找到离家出走的晨晨,告诉他你还有家可以回去,是之华给了晨晨温暖,是之华拍着晨晨的背默默留着眼泪心疼说出那一句,好好睡吧,睡一觉就会好的。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里,一切都是轻盈克制而充满诗意的,虽然以葬礼作为开头,但前半段的基调都是明朗跳动而活泼的,时时有幽默的细节。随着剧情的慢慢展开,一切处理的不疾不徐,痛心,伤感,释然,一层层抽丝剥茧,一点点向你娓娓道来,就像冬日里的一杯温暖的咖啡,也像最知心的朋友在和你深谈低语,整部电影的观感非常舒适,那些诗意的瞬间会让你看完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是会回想起来。

昨晚看完电影,今日一早仍然会想起的是那句在冬日里裹着厚厚围巾低头的叹息,是写信沉思时笔尖触碰纸张的沙沙声,是婆婆收到信时的激动变成了轻描淡写的那一句“你放在那里吧”,是那个英语老教授家里“不小心”遗落的口红,是原本应该嚎啕大哭的葬礼上静默的不舍,是那句少女只会写在信上,永远不会说出口的—我喜欢你。

之南的死去,带给周围人的悲痛是显而易见的,但导演没有直接要人物浅显的哭。

而是表现在之华参加姐姐30周年同学聚会上已经要早早离场时听到姐姐年轻时的毕业演讲的声音而心碎不舍的回头。

表现在之南儿子晨晨问奶奶,人为什么要死?以及他在看到小鸟死去时的低头凝视和放飞家里养的鹦鹉的同时也是放飞过去的自己的释怀之情。

表现在之南女儿睦睦哭着对着尹川说的那句,要是写这本书的作者来早早接我们就好了。

表现在之华对尹川笑中带泪的那句,要是姐姐当初嫁给你就好了。

表现在之南的父亲母亲对外宣称之南是病死的,是自然生老病死自然的不可抗力,而不是对之南自己结束生命的痛心惋惜之情。

关于人物的表演,两个小演员张子枫和邓恩熙都灵气十足,邓恩熙是那种第一眼就会在人群中注视到的美丽少女,哭戏见演技派的实力,小小年纪,未来可期。而张子枫更是因为此片提名金马奖最佳女配角,电影里几场关键的戏她处理的很精准到位,自然有生活的烟火气息,把敏感,俏皮,可爱的青春期少女懵懂的一面完全表现出来了。胡歌也是亮点,饰演一个头发散乱,胡子邋遢,喝酒消愁,整天混日子的实实足足渣男,胡歌的表演有一种沉下心来的力度和爆发力,在得知之南死了后那一晃而过,有点自责,有点后悔,又有点蒙圈,不想被尹川看到自己的痛心瞬间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周迅的表演比起因为角色束缚要端着演的如懿传明显更自然灵动,处理起生活化的现代戏显然是她的强项,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秦昊的表演也属上乘,把一个落魄的小说家爱而不得,错失遗憾,痛心但不张扬的内敛一面全然呈现了出来。我对这个角色最有体会,因为我本人也是一个小说作者,和尹川有着同样的命运。写过两本不畅销的小说,前阵子,大学10周年同学聚会,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问我,你现在在做什么啊?我说,我写点东西,出了两本书。同学说,哇,没想到我们中间还出了个“大作家”啊,你现在一定赚很多钱吧。我回答不上来,因为光凭那些可怜的版税收入,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同年龄的朋友做生意的做生意,做高管的做高管的,几乎都结婚买房生子,而我几乎一无所有,我有时候也问自己到底要不要坚持下去,改行吧。但我是真正热爱写作的人,写作已经融入了我生命,书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已经变成了我最珍贵的朋友,他们的人生就是我的人生,他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所以就算实在坚持不下去,也就大不了从头来过而已,毕竟我才刚30岁出头。

青春是岩井俊二作品中永远的母题,在点映见面会上,导演还是那个带着眼睛的文艺青年摸样,面对观众的问题也是回答的有点害羞有点不知所措,有没有人是永远活在青春里的?我想,岩井俊二就是这样永保初心的人。

岩井俊二的电影里,处处是青春的影子。

写信,阳光,操场,遮脸的口罩,自行车,转学,马尾辫,白衬衫,毕业礼堂,睫毛,短发,黄昏,侧脸,足球,背影,对视,汗水,图书馆,运动会,相遇的走廊,教室门口,被风吹起的窗帘,音乐课的钢琴声,青涩的自我介绍,永远定格的夕阳。这些美好记忆的标签随便选两三个,就能组成一个唯美,感动人心的青春故事。

我对青春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曾经一同绽放过或者死过了一会,后来我们各自靠向了人生不同的,最适合自己的岸。

之南为什么不和尹川在一起?张超为什么会变成那个消沉自甘堕落的样子?这些都是青春里的人物面对生活所作出的选择,可能会无奈,可能会后悔,可能会遗憾,有的人最终活出了自我,有的人努力过,挣扎过,不甘心过,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周迅的表演如水般隽永,紧紧贴合人物最生活化的一面走,松弛而细腻,有一种可以把周遭发生的一切变故熨烫的妥帖的淡然。在点映结束后采访时,周迅说,以后只想演更多生活化的角色,而不是之前飘来飘去,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

在处理如何把日常变得精致且具有诗意上,周迅和导演岩井俊二都有一种天赋,可以让日常记录不再死板无聊,让时间变得像一个个俏皮弹跳的音符,在人物或喜或悲的人生里恣意游走。手持摄影更加灵动,真实地表现故事,让镜头有一种静静聆听者和陪伴者的沉静之感,周迅的每一个回眸,每一个不安局促的眼神都是戏。

你好,依然活在青春里的岩井俊二。

你好,44岁依然美丽的周迅。


因为一直有人问哪里可以看到我的那些小说,所以放了我的公众号上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一个看看,里面会一直更新最新品质电影的深度影评,经典小说的书评,和一些生活中的感悟。

人间奇遇

 6 ) 《你好,之华》是中国版的《情书》吗?

岩井俊二和村上春树或许是中国文艺青年最熟悉的两个日本文艺符号。《情书》这部近乎完美的青春绝唱我自己也看过许多遍。

“岩井俊二+周迅+陈可辛”、“岩井俊二的第一部华语电影”,这些自然是让国内文艺青年异常兴奋的标签,但日本导演能否适应中国水土,之前还是有些疑虑的。

不过随后,今年金马奖入围名单公布,《你好,之华》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周迅)、最佳女配角(张子枫)和最佳原创剧本(岩井俊二)三个最有分量奖项的提名,这说明电影在编剧和表演层面上是可圈可点的。

事实也证明了金马奖的眼光。坐进影院,开场音乐响起的一刻,对岩井俊二水土不服疑虑立即消除了。

在本片中,周迅不再是《如懿传》中靠一个人的演技苦撑的大女主,无论是她扮演的之华,还是张子枫诠释的、在姐姐的美貌和能力阴影下的“猪猪女孩”,以及秦昊的失意作家和胡歌演的渣男等等,所有人的演技都在线。

虽然《如懿传》和《你好,之华》都是下半年才上映/上线的作品,但毫无疑问,今年可以称为“周迅年”。

周迅作品产量很低,但她在每一部中都能树立一个个性鲜明的经典形象。与以往相对架空的形象不同,这次她终于有了一个足够“日常”的角色。从夫妻吵架、照顾家庭的琐碎,到几场情感戏她都完成的特别到位。

在电影一开场她的表演就非常动人。在之南的葬礼上,岩井俊二给了周迅本片的第一个面部特写,她面色哀伤、憔悴,情绪低沉,整个眼睛是刚哭过的那种真实的浮肿,而这个浮肿明显不是化妆带来的效果。

从电影海报版面的均匀分配就可以看出,《你好,之华》其实是一部群戏。由于清新的气息和涉及到几代人的感情故事,所以有人把《你好,之华》定义成岩井俊二式的“青春片”,这其实不太准确。

青春片大概有两种类型:讲述个人成长与青春悸动的纯爱类青春片;以及“解构”前一种青春片的“残酷青春”类型。在华语片中,《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蓝色大门》、《闪光少女》等属于第一种类型。

而岩井俊二的电影,虽然画面清新,但内容上远比纯爱类青春片更沉重,他所刻画的始终都是“残酷的青春”。这一方面源于他本人(或许也是日本人)对死亡的迷恋,另一方面是,他习惯于把个体放置在更宏大的时间性和时代性背景中。

《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梦旅人》,他的每一部剧情长片几乎都被死亡和哀悼的阴影所笼罩。《花与爱丽丝》或许是通俗意义上的纯爱电影,但他随后迅速拍了《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把死亡写在了片名里。这样说来可能只有《四月物语》算是比较纯爱的题材。

《燕尾蝶》讲述的是日本“后工业”时代废墟中的青春、爱欲和死亡的故事;《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关涉网络时代个体的孤独、伤感和残酷。

《情书》更是一个经典的现代人精神寓言。尽管我们把它当做一部爱情片来看待,但片中没有一个人曾经哪怕片刻得到过互相喜欢的、对称的爱情。用戴锦华在《电影批评》中的总结来表述:

“秋叶茂深深地爱着博子,博子却无法忘怀男藤井树,秋叶茂的女弟子绝望地爱着老师,却深知自己没有机会取代博子。少年树曾绝望地试图引起少女树的关注,……但当女藤井树终于了悟并怀抱着同样的爱时,男藤井树却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小樽的邮差显然爱着女藤井树,但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加上年迈的、逐日与电子游戏机为伴的爷爷和中年丧夫的母亲。这几乎是一个被孤独者所构成的世界。”

正是这份岩井俊二独有的情感错位,以及作为线索串联全篇的书信,让国内观众误以为《你好,之华》是一部中国版的《情书》,但实际上,导演只是借用了情书中的若干基调和元素,虽然同样是关涉悲伤与遗忘,回忆与自我寓言,但两部电影的视角却不尽相同。

《你好,之华》是不是《情书》的中国版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电影中的中国化和本土化完成度;二是它与《情书》在内蕴上的差别。

本片并未局限于为中国观众量身一部中国版的《情书》,因为它无论从色调还是镜头语言上都延续了岩井俊二一贯的特色,没被完全被大连的东北风情裹挟。

岩井俊二在采访中也透露,场景、道具等“本土化”方面的工作,他都全部交给中方的工作人员来处理。也就是说,中国元素并不是电影的绝对中心。

换一个角度来说,岩井俊二的意图不是要书写中国人的青春,而是释放一种更为普世的能量。典型的日式青春是岛国特有的那种孤独、绝望、后现代的、向死而生的青春;而合乎逻辑的中式青春大多带有“被政治化”的时代色彩。《芳华》、《阳光灿烂的日子》,包括《中国合伙人》才是中国人的青春,因为我们的青春里必然印刻着那些动荡的时代、热血的时代以及改革开放的时代所特有的痕迹和底色。

其次,与《情书》单线条的爱情片式“自我发现”路径不同,《你好,之华》的视角是“亲情的”。

这一点导演在开头就已经用镜头语言点明。

在《情书》的开场,博子仰望“天国”中的藤井树后,在长镜头注视下缓缓走远,消失在镜头里。而在《你好,之华》中,众人参加完之南的葬礼驱车回家后,摄影机在极高处(天国)俯拍,注视着一家人走入室内。

这分别表现了一个人的告别与一群人的告别,后者显然是以之南的视角来叙述的。

与开头呼应,在《情书》的结尾,博子对着雪山呼喊,终于完成了与爱人的告别。而《你好,之华》的一家人,也在结尾再次重聚;之南的子女终于有勇气打开遗书,勇敢面对母亲的离开。

从表面上看,两部电影存在着一种暗恋/明恋的对应关系,但本片并不是《情书》的延展,用秦昊的话说,在导演的审美体系上虽然有一脉相承之处,但在具体的展开上是各自独立的。

首先,有别于《情书》单线的恋情叙事,《你好,之华》不是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尹川虽然在最初告白时遭遇挫折,但他们在大学时代又再度相遇、相爱。直到之南临死之前,甚至在遗书当中,两个人始终都是互相属意的。

其次,《你好,之华》虽然借用了《情书》以书信的错位表现情感错失的元素,但所有角色都是在之南去世后,以“回顾”和“悼念”的方式去演绎,而不是直接“参与”其中的。

在《情书》的结尾,博子从拒绝遗忘,到接受爱人的死亡,并将哀悼的任务传递给女藤井树。而在《你好,之华》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传递过程。在之南从天国的注视下,家人以及昔日恋人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对她的追悼工作,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你好,之华》中累积了大量书信的错位、情感的错失、生命的延续和回忆的堆积,或许它不如《情书》深刻,但远比《情书》更为丰沛。

虽然影片中所有人都在写信,但英文片名《Last Letter》——最后一封信,显然指的是之南的遗书。有趣的是,中文片名是《你好,之华》,但之华其实从未收到过一封开头为“你好,之华”的信。无论是尹川年轻时代的情书,还是如今的通信,开篇都是“你好,之南”。这暗示出,“你好,之华”看似是一种表达“开始”的问候,其实在说“之华”如何去“结束”,即在姐姐去世后,走出姐姐生前,以及她的去世所带来的阴影。

之南的遗书是当年的毕业演讲稿,这份演讲稿是之南写就,而后经由尹川之笔修改而成的。从这个重要的设置来看,今天的岩井俊二似乎不再是《情书》中那个透露着刺骨的、绝望孤独的现代寓言家。

这封遗书代表着死亡,但就像每个人的人生,它虽然是由我们自己在独自创作,但又是经过别人的参与而得到修改的;人生的每个重要参与者都在修改着这份遗书。之南的人生曾经被尹川一笔一笔用心刻画得很美;也曾经被前夫张超一次一次残忍地撕毁。

年少的之华说,“姐姐就是感冒的传染源”,的确,在本片中,她从未现实在场,确是所有故事的起点。而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无论他人以何种方式参与,自己都是那个情感的传染源。

 短评

映后问答环节,问出了自从看到海报就搁在心里的问题:周迅涂那种蓝颜色的指甲油有什么用意?导演答,指甲油是周迅自己的选择,他也很喜欢。片子的好处、各种美好细节都是岩井流常规操作。其实之南这个人物的人生选择不太能捋得顺,但周迅张子枫胡歌的表现都那么好,集体扛起一颗星。音乐都是导演自己操办,就像小说作者自己配插图一样,不管技术怎样,感觉一定是最对的。最后发现演职员表中,赫然就有一个名字叫“之南”,我和身边的姑娘都小声惊呼起来。那是那晚感觉最奇幻的一刻。

10分钟前
  • 张天翼
  • 还行

导演自己编的剧,就是这么一气呵成!棒!配乐好评,从开场的在殡仪馆的配乐至结尾字母的配乐,都很棒!张子枫演技好评,周迅演技好评,胡歌演技好评。演晨晨的男孩演的不错。温亲,但又告诉我们人生终有必需面对的事情。强烈建议,能把那个毕业典礼的演讲稿发一个完整版出来。

11分钟前
  • WeiYi
  • 推荐

用《情书》&《花与爱丽丝》的元素讲了一个全新故事,同样的书信沟通、暗恋甚至感冒,《情》的「身份错位」在《你》再度出现,通过几组关系拓展开来。真正的主角是成年后的之南,虽没有出现却无处不在。在手机时代,以信为媒介,没有产生距离感,能讲得通。

1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张子枫值得金马女配的提名!邓恩熙真的很水灵!胡歌是个惊喜,很帅,演技也好。所有演员都很不错。整部电影还是偏向日系。

18分钟前
  • BAzINGA
  • 推荐

把现实中粗鄙丑陋的一面打磨抛光,只萃取精华。岩井俊二非常文明,压着拍,抻着拍,让角色们悄悄说谎,彼此成全,含蓄留白,各个体面,也让电影本身透露出高级的疏离感,虽然手法是转基因嫁接。

2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作为导演的第一部华语电影,我对这份答卷表示非常满意!熟悉他的影迷会知道他写起剧本非常随意,我也做好了再看一部“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的心理准备,但这次他为中国观众准备了一个既非常岩井俊二又很完整易懂的故事(可能也归功于陈可辛监制的把控吧)。周迅原来也可以演这样“普通”的角色啊,看了那么多古灵精怪的她,之华居然可以演得那么舒服。还是要表扬剧本,每个人的故事穿插融合,毫无生拉硬凑感,人物都立体了故事也完整了……不太会说好话,但真的还能喜欢岩井俊二30年。

24分钟前
  • 全是奶
  • 力荐

3.5 在岩井俊二的作品里算不上好,但也不差。里面的“时空信息传递”、“替身与错位”,看似是《情书》的反面,实则挖掘的是家庭代际的空间,引出稍显过满的群戏——每个角色都有互文关系。演员方面重点夸下金马提名的张子枫,没想到她竟是戏眼,两次落泪都是因为她。

2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看预告片觉得寡淡单薄降低了预期去看,没想到更加失望,心里是很遗憾的,同岩井俊二的某些单薄的作品一样,贩卖一个情绪却单薄的可笑。大故事是好的,也动人,可惜没有更好的细节填充,特别像已经有了许多虫洞的连衣裙。我最不喜欢的处理是视角问题,以之华进入,后半段却直接旁落到尹川,将周迅晾在一边,这种转移是很不舒服的,再加上演员的配置,周迅演这个线索角色是天生吃亏。执行层面里,首先剧本的本土化做的很差,书信这么重要的核心,没有想到聪明的办法让它成立,剧本也没有在这种元素上真正的起到故事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情书、遗书、小说这样文字道具通通都只是他们本身,没有深深嵌进故事最重要的情感里。场景也很荒,依赖于生活讲故事却非常失真,尤其三十年前。许多场戏其实应该更有“人气”,现在变成了为了干净而干净。演员们也无亮点

33分钟前
  • Morning
  • 较差

留白部分给了人无限的遐想,人物塑造给了人深刻的印象;岩井俊二有一种独有的灵气和直觉,知道在何时进入细节何时转向广阔的世界观然后何时在切换回细节,对影像的嗅觉也是敏锐的,在《情书》中的遗憾和心心念念都集中在了《你好,之华》里。开头的葬礼和结局的“情书”首尾呼应,是对生命惋惜也是向死而生。在电影的落地上陈可辛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摄影和选景甚至部分演员的状态以及情感的共情会让你恍惚这是一部日本电影,但人物面对的困境却让人回到现实。胡歌的人物留白和父母一辈的情感以及两代孩童之间的某种情感链接是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而正是这些看起来是闲笔的情节却在关键时刻迸发出了非常强大的能量。期待岩井导演的那本延伸小说。@181101·Beijing

37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人生啊不是随便扒拉扒拉就可以写清楚的啊,可是我就是要活成一首漂亮的散文诗!台词几乎一半都有笑点!周迅一如既往的好,胡歌很惊艳,邓恩熙真是美出了一片天!

42分钟前
  • Himno
  • 推荐

1.很纳闷张超是何方神圣能从尹川那里抢走之南,直到看到胡歌是张超,我就懂了呀!2.很好奇东北也能找到这么清新的小街道,原来导演是选择性的遮住了场景才拍出了这个效果😂 3.请问剧里之华的私服是什么品牌,好好看!!最后很开心现场见到岩井和周迅~

43分钟前
  • 弥生
  • 推荐

张超这个角色的自省能力超过他的阶层了

45分钟前
  • 轮子到底滚不滚
  • 还行

外衣是你好之华,里子是再见之南。

48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还行

飒然暗恋着同桌,但她不愿意说出来;之华表达了爱慕之心,仍然也没能修成正果。你说或不说,你都是他故事里的配角,毫不起眼。尹川和之南是初中同学,大学又再一次相遇,终究是有缘无分;婆婆想和英语老师再续前缘,可对方却不解风情。三个时代,四段感情,有过暧昧和相爱,又归于错过和遗憾。再深的感情,也抵挡不住缘分的交错。之华被尹川伤了心,尹川又失去了之南。张超伤害了之南,又得到了另一个人的爱。相爱未必能够相守,爱过也未必能爱到最后。结婚不意味着幸福,能让你幸福的人你却没有和他结婚。于是,你还是想着那朵白玫瑰,那个床前明月光。你写过动人的情书,也写过精彩的小说。但人生很复杂,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53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太失望。后半段的故事线乱成筛子,岩井俊二还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故事吗?水土不服严重,怎么能指望日本导演拍出八十年代的年代感呢?睦睦对尹川那一番突如其来的表白心意像横生出来的怪胎,这走向太奇情了,看了一本书就幻想中认爹了?

57分钟前
  • 后自愈
  • 较差

这个片子充分说明了《情书》要是没有柏原崇会多无趣,没有柏原崇你给我个刘昊然也行啊,对着那个土味男同学我完全召唤不出青春回忆好吗!而且秦昊浑身上下也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猥琐气质(感觉给之南上完香后简直会从遗物里顺走一件内衣撸一辈子),要听他每天给我朗诵刚写好的小说我情愿被胡歌杜江家暴一下吧,信女要从今天开始双手合十静静等待日版的福山雅治了!

1小时前
  • 王大根
  • 还行

几乎没有带着任何的既定印象和期望去看这个片子。少年时代情书留在我印象当中的画面是白和粉。现在在看你好之华,画面则是平淡的灰。这是一个中年版以及老年版的情书,也是少有的从头到尾周迅都在做配角的故事。如果说情书给我们的印象是纯爱,那么这部电影留给我的印象则是无奈。而在成人的世界里面,不强求,顺其自然,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排。岩井俊二依旧维持了音乐和感性的双水准,故事里桥段设计的精妙,毕业宣言从头贯穿到始终。在不同的情境下,同样一段发言稿却仿佛有了生命一般焕发出不同的意义。因为周迅,所以五颗星推荐。胡歌在里面奉献了少有的欠揍型表演。哈哈哈

1小时前
  • 小川叔
  • 力荐

现在人到中年的周迅就和如懿一样,不争不抢,沉稳自由。在别的演员满脸刻着“我很会演戏”的时候,她在钻研“纪录片式的表演”,她的表演越来越细微,越来越不着痕迹,见好就收,一点不贪,看起来毫无企图心。之华这个角色就像陈可辛说的“她不像《如果爱》里的孙纳,是有的演的,之华根本没的演”,因为人物太生活化了,太平淡了,更像是个配角。这样的角色和如今的周公子就这么完美地贴合到了一起。

1小时前
  • 王筱驴
  • 推荐

7,仍然非常岩井俊二的风格,包括细腻的情感与好听的音乐。导演仍然用他的方式讲了一个慢故事,挺难得的。其中有几场戏的处理非常厉害,演员的发挥也很棒,包括张子枫,也有明显的提升。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一部关于错过的故事,色彩非常美,胡歌也有参演,看完电影满脑子都是胡歌演的那个张超,一个傲娇的渣男,佩服胡歌的演技。

1小时前
  • 醒了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