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火线(2012)

科幻片俄罗斯2012

主演:斯维特兰娜·伊万诺娃,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尤里·库琴科,马克西姆·马特维耶夫,叶戈尔·别洛耶夫,亚历山大·奥列什科,阿列克塞·古斯科夫,谢尔盖·加扎罗夫,阿纳托利·比利,莉迪娅·韦列热娃

导演:贾尼克·法伊济耶夫

播放地址

 剧照

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2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3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4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5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6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3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4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5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6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7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8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19穿越火线(201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2:30

详细剧情

  一场毫无征兆的现代战争一触即发,无数大兵、先进武器聚集一地,战事愈演愈烈,导弹在天空中呼啸而过,子弹像雨点般的肆意飞散,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战争火线,而这道火线恰好阻隔了一对母子。年轻貌美的母亲不顾一切、试图只身穿越火线,救出年幼的儿子,但无奈于敌方火力封锁严密,而且她心中的机器怪物也是万般阻隔,这个冒险之旅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就像一场噩梦,幸有一队勇敢的大兵舍身保护,但她能否克服千难万险,打败心魔,营救出儿子……

 长篇影评

 1 ) 《八月八日》

8月8日,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逐渐被淡忘的大日子,在2008年的这一天史上最盛大的一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了。而对俄罗斯人而言,这一天的意义恐怕更深刻而且不那么美好——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的同一天,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爆发了一场关于南奥塞梯地区地位问题的战争。
当年的苏联,是个地地道道的坏事包!不但存在期间对内对外坏事做尽,就连解体之后还遗留了一大堆烂摊子火药桶,朝鲜、阿富汗、科索沃、高加索——如果不是中国政府怂包,中俄之间目前应该正进行着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领土争端!
苏联,全称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更像是一个国际组织而不是国家的名称。事实上所谓的苏联,是俄罗斯统治的由十几个国家组成的国家集团,而且这十几个国家里有超过100个民族和多种信仰!这些国家中的多数,都是俄罗斯在沙俄和二战时期通过武力挟持加盟的。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在挟持过程中和其后的高压统治下,“联盟”内部产生了极深的积怨。因此在苏共垮台后苏联迅速解体,各国各民族的矛盾公开化,东欧及巴尔干地区成了刀兵不断的火药库。
格鲁吉亚就是与俄罗斯死不对眼的加盟共和国之一,脱离苏联后,积极申请加入俄罗斯的死敌“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让俄罗斯极其不爽!而让格鲁吉亚极其不爽的是,自己境内有一个亲俄的南奥塞梯自治州——这下麻烦了,俄罗斯鼓动格鲁吉亚境内的南奥塞梯独立,而格鲁吉亚也不善,暗中支持俄罗斯境内的车臣、北奥塞梯独立,互相都想挖对方一块肉,这仗,能打不起来么!
8月7日夜,格鲁吉亚军方向南奥塞梯军方发动突然进攻,8日,俄军进入南奥塞梯……鉴于两国军力的绝对悬殊,俄军仅用5天就击败了格军,12日军事行动宣告结束。26日,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承认南奥塞梯共和国独立。28日,格鲁吉亚宣布与俄罗斯断交。目前,仅有包括俄罗斯在内的5个联合国会员国和4个非会员国承认南奥塞梯共和国。
俄罗斯电影《八月八日》就是以俄格之间这场史称“五日战争”的冲突为背景,讲述一位美丽的母亲只身进入南奥塞梯,救出身陷战区的幼子的故事。
电影是精彩的——有幸生在中国这个粗制滥造的国家,我的口味着实不高——独特的切入点、精良的CG特效、儿童的奇思幻想、养眼的男女主角、激烈的巷战、如画的风光……无一不精彩!至于有些枝节略显拖沓都属瑕不掩瑜,我觉得可以忽略不计。
最震撼的镜头是俄军飞机轰炸格军坦克集群时,被炸飞的炮塔像勺子一样飞出硝烟插在公路边上,太酷了!最揪心的是担心“战场幽灵”狙击手,任何人在窗口附近我都担心他下一秒会被飞来的子弹爆头!
看完电影,有两点感触很深:
其一,俄罗斯这个让人又恨又爱的国家。
现代中国人对苏俄的感情是复杂的,无可言状的。恨它者有之,因为苏俄是近代以来坑害中国最苦的一个国家,强占数百万平方公里疆土、扶植蒙古独立、占领东北烧杀淫掠、指使中共卷入韩战……从世界范围上看,勾结德国瓜分波兰、制造卡廷惨案、肢解小国、输出马列、制造饥荒、军备竞赛……可谓恶贯满盈,是世界上第一流唯利是图、卑鄙下流的国家,恨得人牙痒!爱它者亦有之,因为“新中国”的几乎一切,政治制度、军事体系、经济体制、教育制度、文化史观、工业技术、建筑规范、科研机构、艺术创作……甚至城市的下水道,都是在苏联的直接指导下重新建立的,是苏联把中国从一个中世纪国家帮扶成一个现代国家。所有这些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你可以不知道,可以不情愿,但客观现实是它已经溶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个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废除农奴制的国家,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发展神速,在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建筑、科技,文学、绘画、戏剧……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世界级的杰出人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对推动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丰富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回到电影来说,那是苏联导演手把手教的,拍主旋律大场景的战争片,你看过苏联的《解放》再看咱们的《大决战》就知道什么叫小儿科什么叫照猫画虎。如今拍这种新视角的现代战争片,你会郁闷的发现,TNND还是玩儿不过人家!这不仅仅是徒弟和师傅的差距,而在于俄罗斯艺术,无论是音乐、绘画、文学还是戏剧,一直以来都是以宏大、悲剧和现实主义著称,这种血脉里的大气是越来越小家子气的中国人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
有人总结,如今苏俄的生猛、霸气、英才辈出,其实很像中国的汉代,我觉得蛮有道理。马克思说世界上的国家如同儿童,有的早熟,有的正常,有的晚熟。中国属于早熟的,一千多年前就过了青春期;由希腊文明发展而成的欧美文明算正常的,现在正值壮年;而俄罗斯应该就是晚熟的,现在刚到青春期,像个精力过剩混不讲理的半大小子,短时间内真拿他没辙!
其二,俄国电影的特长就是表现战争的残酷性。
在现代战争机器下人是何其的渺小脆弱,夺走或失去生命在战争中比喝凉水还要容易!怎样能使生长在和平年代,未经战火蹂躏的人们对战争产生足够的敬畏和警惕,应该是战争题材影视剧一个责无旁贷的责任。作为一种视觉再现的艺术,影视剧可以选择把血淋淋的杀戮原封呈现,也可以选择处理的如同昙花凋谢般唯美,甚至是充满乐趣的游戏!而我们从小到大看到的苏联以及在它影响下发展至今的国产战争片,还有大量的好莱坞电影,为了追求政治和商业利益,选择的都是后两者,英雄人物永远不死,而所谓死亡也就是身上爆个血泡儿痉挛两下躺倒不动……我们从小就觉得打仗是件很过瘾很好玩儿的事!
而当你看到《八月八日》中以为很有故事的父亲、爷爷、奶奶、记者、中尉、乘客们以突然的方式“嘎呗儿一声”就死在眼前,看到一个士兵在空旷无人的废墟里拣起一个苹果还没吃到嘴就被一颗子弹击倒在地的时候,你才会开始注意到战争的无情和生命的可贵!你会不由自主的分外担心还没死的主角的安危,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会是谁,死神才不管你是主演还是龙套,一切都是无常……而这,就是战争!俄罗斯另一部描写车臣战争的电影《炼狱》,更是表现了令人窒息的血腥:车臣叛军把被俘苏军的头割下来,拴在火箭弹上打回苏军阵地;为了避免叛军侮辱阵亡士兵的遗体,苏军用坦克将满院子尸体轧烂、与大地混为一体……
如实地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既是态度问题也是技术问题。炸点是炸药的土石乱溅还是汽油的一股火球儿、纷飞的是刨花还是残肢断臂、真的出动飞机大炮还是模型或者盗用影视资料片段、士兵的军服装备是不是那个年代的……眼睛雪亮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得出好赖。中国有个叫冯小刚的导演想要拍出美国大片水准的《集结号》,得去韩国请烟火师!而中国,妄有个军队编制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就挑不出个能把烟火做真了的来!
同为优秀的战争片的典型代表,善于写实的俄罗斯与善于煽情的美国的区别同样是一贯的,美制的东西讲究不仅实用还得漂亮,苏制的讲究不仅能用而且耐用!好莱坞出的《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硫磺岛的来信》等大片也很真实,但就是觉得不如俄片那么干打实凿、板板见肉。打个比方,美国大片就像加量的大汉堡,肉多油多永远一个味儿;俄国大片就像整块的烤羊腿,得用刀切,拿牙往下撕着吃!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你喜欢军事题材电影,如果你厌倦了美国大片绚丽的特技,不妨看看这些年被忽视了的俄罗斯大片,相当好看!当然,你得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2 ) 穿越火线

为了让自己的赠券不要像上次一样在有效期内过期,决定还是去随便选一部电影,在俄罗斯的《穿越火线》和大陆的《全民目击》之间纠结了一会儿,还是决定选一下前者,插播我对《全民目击》其实很有好奇心,如果不是因为女主的话,孙红雷和郭富城的飙戏还是值得看一下的。
不知道总局为什么要引进这部片子,也许是传播正能量?不过从上座率来说,我并不是特别看好,不知道会不会让俄罗斯人民失望了。
不扯闲篇,说回片子本身,实话讲,真是比较一般,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俄罗斯版《潘神的迷宫》,或者说是俄罗斯版的变形金刚。凭心而论,俄罗斯的变形金刚做的很不错呢。
在看整部片子的过程中,有个影评一直萦绕在我耳边,如果没有那个白痴儿子的话,这还是一部不错的《潘神的迷宫》。我也非常有同感,影片中的小男孩看着很机灵,但确实有点不大聪明。
OK,我们都认同孩子们有时候会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但是像这个孩子这般入戏,生死存亡关头,想到的不是朝夕相处的妈妈,而是幻想中的铁甲机器人,也够难为他的了。归家路上想想,要不发条微博算数,然而龟毛处女座还是觉得140个字难以尽言,多少还是得啰嗦几句纠结着推荐这部电影的理由。
第一、 俄罗斯版变形金刚做的真的不错,这个视觉效果很赞,值得去看一看;
第二、 以及之后的所有原因,是希望看的人能够看到这部片子里面的人与人这件的真情,不仅仅是影片想着力歌颂的母子情。
从小男孩把临死前的父亲想象成是铁甲机器人的那一刻,我们还是能够明白,在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在父亲身边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父亲其实是他心目中不朽的传奇英雄。他也是一名军人,这部片子中其实最值得歌颂的反而是人性,特别是强调“军人也是人”
八卦消息说这部影片其实是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五日战争为背景,因此影片在格鲁尼亚被禁放,然后俄罗斯也被塑造成被迫参战的受害者,政治上的东东我们不讨论,重点是军人对待平民的感情很是值得深思。
在真正的战争面前,似乎只有军人的臂膀格外安全.影片中与几处暖心小细节非常值得推荐:
女主第一次到达国会大厦时,赶上了空袭,无意间碰上的政府高层并未因为她是一介平民就自顾自逃命,而是不由分说带她一起走,沿途还一路救起其他平民,直到把他们带到安全地带,自己才转身投入战斗;
第二次丈夫的战友伊卡璐尽心帮她,没有谁因为她是去找儿子而感觉添乱,所有的军人都在帮助她;
在救援的同时,耳边是炮弹的呼啸,勇敢的士兵还在电话里欺骗母亲,说是隔壁邻居在装修,作为一队之长,相信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有爱的欺骗了;
第三次最后5公里,为了转移藏在地下室的1200多名平民,几乎已经暗生情愫的队长只能保证自己会完成任务后第一时间回来找她,这就看出美国和俄罗斯的不同了,这故事要是发生在好莱坞,那多半会给白痴儿子顺便找回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老爸,然后大家一起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再在通过最后屏障的时候,女主人不幸遇到了小狗妈妈的挡道,狗妈妈是因为要保护自己的孩子才拦住了她的路,无奈中她只好把她当成可以听得懂自己说话的小狗来哀求请狗妈妈不要叫,请她体会同为母亲的心情,悄悄地放她过去。我宁愿相信这是导演的特别安排,因为在女主成功救到儿子折返时,我们看到镜头扫过狗妈妈被炮弹击中的遗骸,不得不说,那一刻,我非常之震撼,战争,无论发生在何时何地,无论对谁,都是不可饶如的罪行。
当然最后一个彩蛋就是敌方军人竟然开车护送了女主一程,再次让我们感到在战争中那仅存的人性温暖。影片在中国宣传海报上写着“没有必死的决心,就没有求生的可能”,其实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无论多么猛烈的炮火,也掩盖不住人性的光辉”。

 3 ) 墙裂推荐!

写完短评觉得不过瘾,又忍不住写一篇影评。

然而点开影评那一栏大多影评都在说一场战争两方不同视角,也提到了另一方视角的另一部电影,抱歉我不了解历史,不关注战争,也没看过另一部电影,今天我要说的,只关系影片本身。

首先要说的是,电影选角很成功!娇小玲珑的母亲,年轻,漂亮,显得柔弱又精干(看完电影你会觉得我用词并不冲突)。孩子天真无邪,眼神中满是期许和纯真。这样两个人和里面粗壮的大兵冰冷的铁甲对比,显得异样的突然。

电影采用双视角交叉,现实与魔幻交替。母亲在现实的枪林弹雨中不断前行,儿子在虚幻的童话里满眼希翼!

期间男女主角的爱情也给影评增加了色彩,惊险且有轻松的电影,是HE,所以大家放心看吧!

 4 ) 一部高明的俄罗斯宣战片

   在开头我想说,这不是一部所谓的妈妈找小蝌蚪的故事,而是一部十分高明的宣扬战争的影片,至于具体原因会在下面举出。
  这部电影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母亲在战火中寻找自己儿子的故事,但是每个情节都十分地不真实,想想看一群士兵在战场上因为感动开坦克护送一个平民的几率究竟有多大?为什么导演要设计出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这是每个看完的人所疑惑的,但其实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因为导演脑残,而是导演刻意而为。
  尽管这个故事情节脱离实际,它还是能表现出一种母爱,这种母爱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但是对于这部电影,他表现出的又不仅仅是母爱,而是一种隐喻。这么说可能很难让人接受,但是我们看看现在中国大陆是怎么比喻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七子之歌》里面就将台湾比喻成中国母亲的失散的孩子,在这部电影里面也是一样。俄罗斯因为南奥塞梯去攻打格鲁吉亚的立场好像不能让人民完全接受,但是如果是一个母亲为了救孩子的人性角度,那么无论是谁都能完全同意了。
  另外一个小细节,母亲去救儿子的每一段情节,都是通过诸如军车载着走、士兵们开坦克掩护等军备方式达到的,其实就是在为观众潜意识里洗脑,军事的力量很大,军事能做到我们想要的任何事,或者在辩解我们用军事解决南奥塞梯问题是很有效的很正当的,诸如此类。
  在电影里面我们看到,小男孩的士兵父亲在战争前很傻比地把自己的儿子接到自己所在的南奥塞梯,因为他并不知道这里将要要发生战争。这其实就给我们灌输一种意识,俄罗斯的军队不知道格鲁吉亚的行动,所以一点准备都没有,他们打这场战争完全是没有预谋的,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呵呵,只有鬼才知道。
  然后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小男孩幻想自己是“魔尘侠”和机器人同伴与邪恶强大的魔王战斗,幻想中小男孩一直被魔王追杀,并处于被动的一方。而在后来的情节中,小男孩的父亲被射杀的时候,电影并没有直接表现出血淋淋的场景,而表现小男孩将魔王(格鲁吉亚部队),杀掉幻想成自己的机器人同伴(士兵父亲)的场景。
  导演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就是为了联系开头小男孩的幻想,给观众灌输一种潜意识,俄罗斯部队像小男孩的幻想一样,是被动的、弱势的。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知道比起格鲁吉亚,强大的俄罗斯才更像是一个“魔王”,导演为了掩饰这种实事实,就使用这样一个障眼法,给观众错觉。
  由此可见导演是多么的高明,硬生生地将一个宣扬战争精神的片子包装成一个所谓宣扬母爱的商业片,这才是宣传片的楷模。再看看描述同一战争的《五日战争》简直弱爆了,虽然用的是战地实拍的真实资料,但是偏向性太明显,就给人一种虚假做作的感觉,结果被骂成狗。再看看人家俄罗斯,暗地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就给你灌些阴风鬼火。

 5 ) 一位父亲,一个孩子,几个士兵,一个喀秋莎 —— 一部平实、质朴、真实,看了让人舒服的电影

这部俄罗斯电影,似乎让我了解了更多俄罗斯战争电影的新形象。 看后的感觉,耳目一新,沁人心脾。 08年奥运会开幕那天,格鲁吉亚首先对俄罗斯边境进行军事打击, 俄罗斯遂对格进行还击。 -------------------------------------- 电影以一个俄罗斯年轻的母亲去边境战区寻回自己年幼的儿子这个很小的切入口为线索就此展开。(女主真心俄罗斯美女,点赞) 不若美国的战争大片, 没有特别震撼的特效, 没有描绘大国首脑军事高层深谋远略、调兵遣将的桥段, 也没有影片《珍珠港》里那样刻骨铭心的跌宕爱情, 而把刻画的重点放在了每一个亲临战场、 在一场战争中要直面死亡的人身上。 -------------------------------------- 小男孩的爸爸面对敌人的坦克, 站在炮口与自己父母坐着的吉普车之间, 从容地托了托俄军的钢盔,又扭头冲着自己的儿子微笑, 随着敌军坦克的炮响,再也不见。 这是一个儿子的坚强, 一个军人的尊严, 一个父亲的伟大。 他的微笑,不经让我想起了《美丽人生》中被德军士兵顶着枪口, 依然微笑着学机器人走过儿子藏身的邮筒的父亲。 回想起来,让人感动。 虽然这个角色在电影伊始便离开, 但回忆整部影片,这个角色很真切地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辉。 --------------------------------------- 电影中设计小男孩的片段, 多数都是在描绘他对那些让他不安的东西的幻想——邪恶的机器人。 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些情节和一部严肃的战争片格格不入, 我刚打开电影的时候都怀疑是不是有人恶作剧, 传了一部科幻动画到网上。 小男孩对机器人的幻想在这部电影里的运用, 的确让我觉得似乎有些成事不足。 但看完电影再仔细一想,剧本如此一笔, 也许是想把一部战争片变得更真实: 对于一个小男孩来说, 自己的亲人是善良的机器人,而敌人的战车是邪恶的机器人。 他并不太懂成年人的世界,不理解怎么会有战争, 他的心里,只想有一个善良的机器人保护好自己小小的世界。 比起单纯描写战争的残酷,给儿童带来的创伤, 剧本如此设计,父亲死于战火由一个善良的机器人倒下体现, 让电影显得更温情, 虽不够融洽,但却是这部片子的亮点之一。 --------------------------------------- 小队的指挥官和士兵, 一个刻板,一直被老妈烦, 一个色色的,却有些口吃, 还有符合俄罗斯人各种“不靠谱”、“大条”等stereotype的坦克兵。 美国大兵的力挽狂澜, 风情万种,个人英雄主义, 在他们身上丝毫不见。 他们只是普通的士兵, 有家长里短, 有七情六欲, 也会暗生情愫。 小队指挥官在受到敌人活力压制的时候还得接老妈的电话, 跟老妈说一声枪响只是自己坐下来用力过猛, 可谓幽默。 戎装在身,他也知道, 自己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向自己中意的姑娘表达爱意。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驾车护送母子二人的格鲁吉亚士兵。 本为一个民族,说着同一种语言,只因政治不得相互残杀。 “你的母亲也会为你这么做的!” 女主的一句话,让那个士兵放弃了军人的职责:服从命令。 但他担起的是,作为一个人的责任。 士兵角色在这部电影中的体现,可谓真实、感人。 --------------------------------------- 女主,作为本片贯穿头尾的角色, 可谓在影片中暧昧了不少人: 和可能开始下一段婚姻的投行男吃着饭又接着前夫的电话, 和小队的指挥官、士兵含情脉脉。 虽然女主的名字叫Ксения (Kseniya),但她前夫叫她却是秋莎。 小时候喜欢上了这首叫《喀秋莎》的歌, 这首爱情歌曲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缠绵, 而是感情质朴、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流畅。 这部电影亦是如此。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歌声响起时,描绘的是俄罗斯春回大地的美丽景色: 漫山遍野的白色的梨花开放了, 早晨的河上还笼罩着白色的水汽, 一片静谧安详的和平景象。 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一直是俄罗斯人民心中的骄傲。 喀秋莎,俄罗斯女性常见的名字叶卡捷琳娜的爱称。 歌曲的作者将她作为自己心中爱慕的女性象征。 俄罗斯文学历来有着“圣女情结”的传统, 女性形象绝大部分是神圣美好的。 “驻守边疆的年轻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视线从家乡转到边境,人物从喀秋莎转为战士。 而另一个重要元素也出现了:祖国。 这首爱情歌曲与和平年代的、卿卿我我的爱情歌曲不同, 喀秋莎的爱情属于"战士"的前提非常明确: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而在这部电影中, 女主为了找回在战区的儿子不顾安危穿越布满狙击手的敌占区, 偷走敌人的越野车,闯过敌人军营重回俄军后方; 从一开始不屑一顾儿子对于机器人的幻想, 到最后把自己带入儿子幻想的机器人角色鼓励儿子不要昏睡过去; 从不敢在空袭下开车, 到开着吉普车冲向坦克,学着指挥官计算坦克装填炮弹的时间, 让敌军坦克干掉了自家的军车, 她是勇敢的,她也在改变,在进步。 -------------------------------------- 在投行上班的那个男人在影片开始不久变被女主抛下, 因为他不是勇敢的战士, 只能落寞地跟着电梯从荧幕中消失。 指挥官在战争胜利后找到了准备坐直升机撤离的母子, 交谈中淡淡地说:“战争结束了。我们赢了,打到了他们的首都。” 事实上,俄军在08年在推进到格鲁吉亚首都前就停下了脚步。 在军事行动过程中也尽可能地避免了对平民的伤害。 无论他们是因为何种原因只做了点到为止, 电影希望表达的,是他们热爱和平。 电影的最后,是女主家电话的答录机。 几段投行男唯唯诺诺地的留言之后, 是指挥官的来电:“嘿秋莎,我是Egor.” 电影戛然而止,但相信剧本在暗示一段爱情的开始。 按通常的规律,战争中最需要的是《马赛曲》、《大刀进行曲》那样的鼓舞士气的铿锵有力的歌曲。 而《喀秋莎》这首爱情歌曲竟在战争中得以流传,其原因就在于: 这歌声使美好的音乐和正义的战争相融合, 这歌声把姑娘的情爱和士兵们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 这饱含着少女纯情的歌声, 使得抱着冰冷武器、卧在战壕里的战士们, 在难熬的硝烟与寂寞中,心灵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和慰藉。 同样,在这部电影中,是美丽有勇敢的女主,和勇敢的战士一道, 为电影描上了淡淡的,却又暖暖的一笔。 七十五年来,《喀秋莎》传遍了苏联,也传遍了中国。 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信仰和种族的人们喜欢这首歌, 因为它表达了人类永恒的主题:爱国、勇敢、和平和爱。 而这部贯穿着喀秋莎的电影亦是如此, 虽然有着小小的瑕疵, 虽然有几个让人觉得不合理的槽点, 但百年之后,人们回看这部电影, 相信观众感叹的必定是片中展现的人性的光辉, 而不是过度追求“女主怎么开车就传过了敌人的营地呢”。 ---------------------------------------- 这部电影的真实、质朴和平实, 让它在战争电影中脱颖而出,值得一看。

 6 ) 《穿越火线》将母子亲情置于俄格战争的宏大背景之下

看了《穿越火线》,将母子亲情置于俄格战争的宏大背景之下,全面展现了一场俄罗斯视角下的战争。变形金刚特技制作水平一流,俄罗斯电影够中国光脚赶上一阵的。可惜剧情略显拖沓。(2008年8月8日起,借北京奥运会之机,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了一场战争。俄罗斯最终获得完胜。)

 短评

以南奥塞梯战争为背景,几场遭遇战和巷战戏拍得不错,有点《世界大战》和《巴尔干边界》的意思。故事以妈妈“穿越火线”寻子记和儿童的视角来反映战争的残酷性,但儿童的幻想与现实的嵌合实际上并不怎么搭,还不如干脆利落专注走写实路线。影片和《潘神的迷宫》并非一个类型,也并非一味地隔夜鸡汤主旋律。

2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还行

战争戏很出彩(特别是巷战那段,跟黑鹰都有的一拼),文戏很粗糙。一个国家时不时打打仗有好处,哪怕像格俄战争这样,也是绝好的战争片题材。国产片就只能拍点《冲出亚马逊》之类的意淫一下,差太远了。

5分钟前
  • daangel
  • 还行

母亲救子的情节过于商业化…

7分钟前
  • 一如往昔
  • 还行

啥玩意烂糟的……看不下去

8分钟前
  • happyfeetrun
  • 较差

其实导演是有一颗文艺的心稍微,有些画面很细腻,但是我一遍看一遍在玩手机,完全没有代入感。

11分钟前
  • 左小煮粥
  • 较差

战争场面很强。

14分钟前
  • 萬和生
  • 推荐

昨晚上b站刚看完。俄罗斯拍的一部有美国战争片影子的电影,很精彩!不知道为什么这片评分这么低,最起码7分+啊,是因为政治原因么?

15分钟前
  • Alec
  • 推荐

2012-170.战争场面尚可

16分钟前
  • 记忆错觉
  • 还行

CF还不错嘛

17分钟前
  • 我的鸡鸡会拐弯
  • 推荐

神马玩意。。

20分钟前
  • sugarland
  • 较差

俄罗斯老大哥用1600万美元的预算狠狠地抽了好莱坞N个耳光,特效制作、场面还有镜头调度都非常具有水准的现代战争片,可惜的是影片的故事实在是太无聊了,想要用儿童视角带出战争的残酷,却使得幻想与战争两个部分完全脱节,近40分钟的铺垫冗长而没有意义,不过光看战争场面还是值回票价的。

25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效果牛逼,剧情拖沓,线索古怪。导演是拍文艺片出身的吧。妈的一堆低端诺基亚现身连个植入都谈不拢。。

27分钟前
  • 大刚
  • 还行

结尾有点狗血。但标签写“科幻”有没有脑子?明明是一个男孩的幻想,渴望一个超人般的父亲形象来拯救。而一个开始略虚荣的金发母亲在历经炮火后,也变成了强有力的拯救者。总统去度假而非参加北奥,规避了俄格实战。在表现和平生活的美好和战争的残酷上,没有谁比我大毛更厉害。

28分钟前
  • 厄庇墨透斯
  • 推荐

我觉得俄罗斯人都能拍出这种片了!!!中国电影人你们弱爆了啊!!!不能再等了好么!!!

31分钟前
  • /name-?P=0/
  • 力荐

【好多中国观众的第一反应:神马!这不是腾讯拍的电影?!】必须承认,老毛子拍战争电影还是有一套的。不过,我只喜欢看其中的那段巷战场面,其他的都无感——对俄罗斯人的情感模式各种不懂。另外,本片原名《八月八日》,引进后就改为山寨土炮款的《穿越火线》,实在是买椟还珠啊。

34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黑鹰计划》与《变形金刚》的结合体,靓母三千里寻子记,以成人与儿童的视角审视俄格战争有新意,俄罗斯拍战争片相当猛,巷战那段场面非常给力。而幻想主线与整体之间倒是有点突兀,效果还可以。对于女主角,“我还是喜欢俄罗斯的”

39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战争场面不输老美么,而且作为半脉相承的军备大国,很多武器看着还蛮亲切的,尤其坦克(T50还是T80)和疑似米格的战斗机群。相比腻腻歪歪的欧美姑娘,还是喜欢长脖子利索的俄国姑娘啊啊哈哈~

44分钟前
  • 左影²
  • 推荐

前半部节奏很慢,后半部音画俱佳,总体来说不过瘾不爽快。

48分钟前
  • zhang 2nd
  • 还行

哪个二货写的剧情简介,根本就弄拧了

51分钟前
  • Dasha
  • 力荐

海报疑似俄罗斯山寨《变形金刚》,其实是个小妈妈找蝌蚪的故事……关于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对美国视角的宣传片《五日战争》,一次有力回击!战争、动作场面,亮点多多,但整体上,节奏略显拖沓。

54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