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记录片香港2008

主演:郑启蕙

导演:Anne Pick,Bill Spahic

播放地址

 剧照

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1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2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3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4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5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6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13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14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15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16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剧照 NO.17
更新时间:2024-05-20 12:11

详细剧情

  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Iris Chang 1968.3.28—2004.11.9),在完成自己第一部作品《蚕丝》后,开始将目光着眼于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短短几个月内,中华大地狼烟滚滚,生灵涂炭。日军长驱直入,攻陷时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并对这座城市和城中的军民进行了丧失人性的洗劫和杀戮。这场超过30万人丧生的大屠杀,却在战后因种种原因而鲜为人知,甚至日方一再否认大屠杀的存在。  为了还原历史,还受害者与公道,张纯如一面收集大量第三方资料,一面前往南京、上海等地与屠杀幸存者进行面对面的取证交谈,前后历经三年时间,终于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推出《南京暴行》一书,使这段“被遗忘了的大屠杀”的历史为世人所知。  2004年,张纯如在筹备第四部作品期间饮弹自杀。  本片由多伦多史维会和大地娱乐(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拍摄,由华裔郑启蕙扮演张纯如。

 长篇影评

 1 ) 与其说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不如说是张纯如的个人传记

很早就知道这部电影,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去看,害怕自己无法面对那些沉重的画面。

看完了,与我原先以为的有点出入,但是依旧震撼。

是了,这样的题材,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都足以让每一个人喘不过气来。因为,那是一段真是存在的历史。

不管怎样,张纯如给了我们和世界一个近乎完整的视角,去了解那些逐渐模糊的事实。

逝者已矣。

 2 ) 张的哀思

最早看《国际先驱导报》,认识张纯如,认识她去了解南京,片子得到在美留学生极力支持,但是国内却迟迟不敢接片,拿出来放,害怕惹事,连老外都气愤,张纯如走了..留下了一片赤诚,所以在这儿,我不骂陆川,向张纯如表示敬意

 3 ) 人间地狱

张纯如是一位美女,她的影像在这部电影里出现了很多次,在结尾那精彩的演讲结尾,她说出了很多人说不出的道理。

电影中那个日本右翼作家斜着眼睛发愣,他面对张纯如的提问,回答僵硬而虚伪。那些讲述当年让人心寒的往事的老人们,每一个都是那么的悲伤。他们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带着血和泪,它们淹没了每一个看电影的人。

张纯如的抑郁症不仅是因为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杀,还因为她对人世间的善良真知泯灭的无法面对。人类有时真的是邪恶的动物,不断地自相残杀,愚昧、无知而又暴力。

 4 ) 电影,如何记忆张纯如(们)?

    2年半前一个灼热的午后,当我从金边S-21集中营走出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水喝,以化解那3小时参观时间所积蓄的焦灼的饥渴感。这种饥渴感来自于简陋展架上那些无边无际的囚徒特写,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于30年前埋葬在不远处的杀人场,更多的柬埔寨人(最高估计超全国总人口数的1/3)则无声的消失于全国各地。载我的摩托车司机谨慎的提及他父母现在还在承受的煎熬,所幸不管多苦,他们好好活着。而见证南京大屠杀的金陵神学院院长、美国人沃特林女士,回国后对残酷画面久久无法忘却,选择自杀。今年的纪录片《南京》一样让我焦灼着口渴,幸好我没背负着文明的底线,去过深地触碰超越人类理解极限的历史血河,可张纯如触碰了,并且在创作过程中不能自拔,最终自杀。从其他影像了解,像张纯如与沃特林这样的例子,在亚美尼亚、柬埔寨、塞尔维亚、卢旺达、波兰或许都有同类,他们都一样是屠杀(后)受害者。

    从纪录片审美角度看来,最近出现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张纯如,南京大屠杀》,无论如何都算不上一部出色的作品,可在大屠杀70周年之际对它挑刺似乎又是不合时宜的。但通过讨论,毕竟能更好的指出,电影,该如何记忆如张纯如这样的屠杀(后)受害者。对于追访式纪录片,由于过往事件的影像资源不足,采取剧情化的人物扮演,这早有先例,无可非议。可我不明白此片的加拿大导演为何不就此追访方式,去专注于纪录片主角张纯如那渐渐滑入深渊的心灵世界,而是花大量篇幅去采访屠杀幸存者。我知道导演想用亲述故事让观众得知张纯如在调查中所承受的压力,以至于将一切素材主观化并导致精神崩溃,但失焦的结果也是必然的,更别说那些可怜的老南京要一遍遍对着不同的导演重剥自己的伤口。

    这个关于张纯如的纪录片虽然不够立体化和深入化,但至少给观众提醒:大屠杀的受害者并不止是那些亲历者。一直以来,有两个尴尬存在于探讨屠杀的文艺努力前。其一,当代众多对大屠杀进行探讨的文学和思想辩论,往往冷漠地导向人类学行为和民族气质等难以触摸的高度,而忽视了屠杀中最大的不幸者——个体本身。其二,电影导演悲愤地回眸本民族的悲情史,往往会被质疑会否被愤怒冲昏头脑,而影响影片随后的推广范围。这在事关我们民族伤疤的南京大屠杀前尤为明显。于是,由外国人以第三者立场来记忆屠杀,或许是条不错的出路,从《南京》到《约翰.贝拉》以及《张纯如》,我们可喜的看到这新一轮的记忆回到了受难者、目击者以及被恐怖历史传染的探寻者。的确,比冰冷的死亡数字更重要的,是那些也曾鲜活过的生命个体。

    1个月前,随着前红色高棉领导人乔森潘被收押候审,前赤柬政权高层均已被逮捕。希望这是压在金边那摩托司机父母头上的最后一丝乌云,散去后,天就晴了。

 5 ) 没有张纯如的张纯如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从任何角度来讲,都应该叫南京大屠杀屠杀张纯如。作者有意的把张纯如写作南京大屠杀和巴丹死亡行军两件事和她的死联系在一起。从片中张纯如的自我叙述可以看出来,这两件事确实对她有很大的改变。但这难道就是她自杀的原因吗?
我认为这太武断了。尤其在片尾用中国人在墓前逗留来作为结尾,这一点把她拔高到全球华人福祉的地位,我认为这是非常玷污她的行为的。
张纯如写这本书的初衷并不只是因为她是一个中国人,而是因为她发现在那场20世纪最大的一场浩劫里,太多的悲剧被后来的战胜国政府有意的掩盖了。
在那场在中国人心中很明确的善与恶很分明的战争中,善恶的界限其实非常模糊。历史是非常客观的,而人由于自己的目的,有意的掩盖其中的一些事。
日本要掩盖屠杀,因为这会毁掉天皇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幻象。而中国政府要宣扬屠杀,却有意的钝化其中的细节,而是以数字作为代表是为了在凝聚中国人愚蠢的爱国情操的同时,还不要过分的仇视日本人。而美国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正是美国人在联军里力挽狂澜,允许日本继续保持天皇制而不是釜底抽薪,消灭日本的这种极右势力。

至于张纯如因为什么自杀,我看就别指望这部电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了

这部电影当然有非常感动的地方,那就是张纯如本人的话,她的话非常的真诚非常的中肯。她号召大家起来去改变那种由少数人控制大多数人命运的体制。她那个时候也许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其实使她得以和拉贝、辛德勒等人排在同一行列。
我很佩服这个作家,她用自己的纯真和善良毫无顾忌的投入到了一件极其恐怖的复杂的,透入人类灵魂的事件中。她就好像是一个现代的女孩子突然一天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南京,经历着每一个受害者的痛苦。
如果没有她,全世界都不会知道拉贝,因为他是一个纳粹。

看到这样的纪录片,我希望每个中国人都可以想到一句话:我是人!

 6 ) 清扬婉兮,山河浩荡

一望伤目的一片历史,让我闭上眼睛,状似逃避,实则内痛。

我是不喜欢看中国近现代史的,所以不懂得,甚至不喜欢听别人说,本能地趋利避害。自己心里有底就行,越说越愤慨,谁也没掌握真理,自说自话罢了,最终也找不到解决的出路,说来无益,让人徒生气馁。
我神往五四时的激情,却木然地看身处现在却不留余地自信谈论过去的人。何况,血缘之外,民族是什么?家之外,国家是什么?也唯有自然和已经逝去的存在,让现在的我产生敬畏。

Iris chang,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只是单纯地吃惊,咦,和我英文名分毫不差。可最终还是为她的人格魅力折服。电影的大陆版是明天3月28号在南京首映。南京大屠杀,我沉默,没有这个叫张纯如的女子,与我来说,那不过是一段沉痛的历史,想来心惊,却没有切肤之痛。

可我现在深切知道,什么叫物伤其类。呵呵,和前面说的自相矛盾,我总归逃不出血缘一类的牵绊。情感和理智的交战?还是我没有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

我想,长存的不是历史,是正义吧,是血液里滚动的最原始最本能的传说中的真善美吧,是混沌初开就朦胧在心底的无瑕吧。
日本,总归是反感痛恨的,我很为这种主流欢喜,不管浮浅还是深邃地反感,都总比媚外好。虽然蛮多地方,我是忍不住要惊羡的,那是对一切美好的爱,抛开民族情绪来说的。呵,很少说自己爱国,因为所见的汹涌澎湃的爱国,不是我心底最深切的感情,爱一个国家,是把自己当正义了吧。我只是爱大自然,或许也爱人类。

看到张承志说到日本红军的义勇,家永三郎发起的旷日持久的日本教科书诉讼,我是震撼的,我不知道曾经有过这样的义举,如同很多西方不知道南京大屠杀。所以张纯如写了《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对于我来说,这是同样烫火的魅力,同样的定义单纯的义举。不愿屈服的情绪,十分激昂,无助的人无望的反抗,让我涌起激烈的血性。

张纯如,这个清扬明丽的女子,美得让我不相信她的身体可以承担这样的决绝义烈。她是华侨,暗地里想想,也就华侨可以一辈子隔着适当距离爱慕祖国吧,我说的是真的有爱慕,无疑更纯粹,所以更义无反顾。
文明中唯有一些最纯的因素,唯它可以凝聚起涣散的失望的人群,让人群受到感召。我喜欢有感染力的人。

可最终这个女子却用手枪结束自己的生命,迷一般,梦魇一样。时代和人对义举的冷漠,比什么残酷的判决都可怕。于是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还有漫漫长路,再如何斗争?至少现在“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she gives voice to the voiceless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受他感染http://hi.baidu.com/%B5%B6%C9%F9%C8%E7%B8%E8/blog/item/3f9d53df01dd6b176327988c.html#comment

张承志 我看日本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1937&idArticle=4721

 短评

深夜看这么一部片子真是虐心啊。她问出疯狂何时结束?但这却是她自己疯狂的开始。她把整个历史的罪责都抗在身上,反而压垮了自己。

7分钟前
  • 王家祥悉达多
  • 推荐

绝不能被遗忘的历史

8分钟前
  • 低头吃草
  • 推荐

日本,你曾经做过什么

12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推荐

中国人都该看看

13分钟前
  • seanlee
  • 推荐

真的有人会为了艺术而研究进而癫狂 进而自杀。一个华人能够如此真的让人感动 更让人感动的是那些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肉体精神折磨而坚强活下来的人 不过可悲的是由于这个国家 让小鬼子很多人直到现在都不承认血的事实的存在。咬牙。

15分钟前
  • ReMinD
  • 推荐

纪录片制作的太平庸了,电视纪录片的质量。但是张纯如太值得人敬佩了,最恐怖还是她因为回顾书写下南京大屠杀而导致她整个人的崩溃,难以想象这种人性之中与生俱来无法压抑的罪恶与血腥,竟然活生生的摧毁了一个人的意志与性格,这是一种多么绝望与强势的恶啊!

16分钟前
  • 迦南Canaan
  • 还行

致敬张纯如女士!中国缺少这样有历史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自私自利的享乐主义者遍地都是。

17分钟前
  • 伊壁鸠鲁
  • 力荐

一个伟大的作家,背负了60年前的伤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并留下了全世界的遗产。

20分钟前
  • 不是大野
  • 力荐

同一个命题,有的人便显出他的可耻之处来。

23分钟前
  • shawnj
  • 力荐

太沉重了

28分钟前
  • feather
  • 力荐

My weapon is my word

29分钟前
  • Mingo
  • 力荐

如果不是张纯如,它真的不值五星

31分钟前
  • 讨厌
  • 力荐

掩面

36分钟前
  • 木阿瞳
  • 推荐

一个很有担当的女性。涉及这类题材的影片真的不要弄得太花里胡哨的好。

41分钟前
  • sofunny
  • 力荐

这电影就像一个大广告,真正的好坏看了书才知道

44分钟前
  • arlmy
  • 推荐

张纯如。

49分钟前
  • 葱的
  • 推荐

D9碟,但版本不好,写在这提醒自己到时候去换版

50分钟前
  • 一Drizzt三
  • 力荐

Our needed to create a better world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humankind.

54分钟前
  • 安非
  • 推荐

BGM很棒《A Song for Iris》--岑宁儿“是的 我必须写 即使更糟糕我也要继续写你看看 那些幸存者没有人去关心他们我必须要把那些暴行公诸于世跟他们的遭遇相比 我的不值得一提”

58分钟前
  • 铁丝儿手
  • 力荐

看了《拉贝日记(图书版)》,我鄙视陆川桑;听了幸存者们的回忆,我强烈鄙视陆川桑;看了张纯如的故事,甚感陆川桑连被鄙视的资格都不配了。

1小时前
  • [己注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