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一季

记录片美国2017

主演:内详

导演:摩根·内维尔,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布瑞恩·奥克斯,理查德·普莱斯

播放地址

 剧照

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一季 剧照 NO.1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一季 剧照 NO.2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一季 剧照 NO.3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一季 剧照 NO.4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一季 剧照 NO.5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一季 剧照 NO.6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一季 剧照 NO.13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一季 剧照 NO.14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一季 剧照 NO.15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一季 剧照 NO.16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一季 剧照 NO.17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一季 剧照 NO.18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一季 剧照 NO.19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2:46

详细剧情

  Netflix最新制作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创意时尚工业领域的艺术纪录片《抽象: 设计的艺术(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探访全球创意艺术名家,分享这些活跃于世界顶级设计领域舞台的设计师所持的创意艺术理念。

 长篇影评

 1 ) 记Ilse Crawford:空间对人的影响,或许大得超乎人的想象

这部纪录片刚刚上线的时候,我特意去订阅了一个月的Netflix,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一开始是着迷于第一集:插画。因为这些天马行空的插画,让人觉得生活真有意思,什么都可以拿来玩一把。

后来回国了,到了香港,迷上的却是最后一集:室内设计,关于空间如何影响人的话题。室内设计师Ilse Crawford的团队,对人的关怀,细致到每一张椅子的选择。而我,在全世界居住环境最恶劣的城市,看这样的节目,实在感慨良多。

那些在国外人人都会谈及的东西:人性化、舒适、价值、影响,回到国内都变成了一缕捉摸不定的青烟,是大部分人不能企及的梦想。我承认这些词语都不是实体名词,但是西方已经把它们实践了出来,并且依旧在不断探究。要是你永远都不提及这些词,又怎么会有人关注?又怎么会有实践的一天?

全文如下:

//mp.weixin.qq.com/s?__biz=MzI4MjYwNjE4MA==&mid=2247484362&idx=1&sn=2ffb2235a13c03a6a9bfcb30c03319ea&chksm=eb962cc1dce1a5d7eed2151a523e4d1fda3e883ca2be10c60b07df49c4e574a492f3bf61ae7d&token=1506047313&lang=zh_CN#rd

 2 ) 设计的闪光面——给设计师的情书

大概13岁的时候,偶然间看到央视在播一部关于高迪的纪录片,被他的建筑里诡异又明媚的线条死死抓牢,旋涡一样就这么陷了进去。于是下定决心要当建筑师,又因为高考失利读了工业设计,后来又响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召唤,成了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师。而回头看看这一路,抛开自我的因素命运的因素时代的因素,人生最偶然最不可思议的那个转折点,还是当年在电视机前被高迪深深震撼的那一个瞬间。荧幕上的圣家堂,在巴塞罗那的天空下闪着耀眼的光。

而花两周刷完 Abstract ,结尾的那一刻,几乎有一种回到 13 岁的那个瞬间的错觉。8 位不同领域的设计师,无数炫目而充满力量的设计,也闪着那么耀眼的光,让我差点忘记了,其实那些闪亮的、抽象的、艺术的、美的部分,并不是设计的全部。

从纪录片的角度来说,它的切入点其实有问题。设计,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从抽象的想象到具象化的过程。而影片取名 “抽象:设计的艺术”,把重心放在了“抽象”上,弱化了“具象化的过程”。而“抽象”这一部分反而是很难呈现和记录的:你要如何用镜头捕捉设计师脑海内灵光一现的瞬间呢?而且真正的专业的设计师并不完全依靠一瞬间的灵感,正如第一集中的插画师 Christoph Neimann 所说

Chuck Close said, ‘Inspiration is for amateurs. Us professionals, we just go to work in the morning.’ One thing I love about that quote is that it relieves you of a lot of pressure. It’s just about showing up and getting started. All that matters is you have to sit at your desk and draw, and hope for the best

换句话说,没有专业的设计师会每天起床上班坐在电脑前面等灵感。所有接受过系统的设计教育或者自学成才的设计师,无论是哪个领域,都有一套自己的思考方式、工作方法、过程。最最抽象的审美与灵感,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工作之后,最讨厌听到非设计师朋友对我说的一句话是:你们搞艺术的blablabla。这应该也是大众的对设计师的最普遍的误读之一吧。 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信仰思考诉求。而设计师则是为了满足他人诉求、解决他人问题而存在的。如果你是纽约客的插画师,你是为了唤起人们思考而设计;如果你设计 Nike 球鞋,那你是为了穿鞋子的人而设计;如果你是舞台设计师,你则是为了歌手和观众而设计……是的,剧中的每一位设计师,都可以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然而他们的背后,是一整个团队,无数的研究、试验、交流、沟通、反馈、重复,才足以成就最后的设计。转瞬即逝的灵光乍现,天马星空的想象力,独到的审美眼光,这些听起来几乎成为“设计师”代名词的元素,仅仅只是设计的难以捉摸的闪光面而已。

但也正因为这些闪闪发亮的美好,平行空间里的无数个13岁小孩,被这些光芒吸引着,进入了设计的旋涡,改变了人生轨迹。从这个意思上讲,影片完全是成功并且非常精彩的。尤其是当你发现她承包了你去年看过的所有演唱会的舞台设计,她设计了你最爱品牌的店面,他设计了你爱的球鞋……你会发现他们离自己很近,你会发现好的设计其实离你很近,在你的生活里闪闪发光。

是的,这是一部“过度设计”过的纪录片,这是一部有以偏概全误导大众嫌疑的纪录片,但也是给设计师们的一封闪闪亮亮的情书。你会爱上设计的闪光面,也要记得并懂得享受它复杂理性冷静实际的一面,你会发现,这才是真实的设计的“艺术”。

 3 ) 他们几乎都在充满设计感的大都市里

强推NetFlix出的这一部纪录片《抽象:设计的艺术(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

第一季总共八级,讲述八个不同设计领域的设计师,分别是:《纽约客》的插画师;耐克的Air Max的鞋设计师;舞台设计师,为阿黛尔、碧昂斯和Kayne West设计过演唱会的舞台;来自丹麦的建筑师,把哥本哈根的古老气氛用非常现代化的建筑群改良;汽车设计师,菲亚特克莱斯勒的主设计师;来自纽约的平面设计师及字体设计师,Windows8全新视觉系统、可口可乐、花旗银行、纽约现代艺术馆的视觉图案就出自于她的工作室;为《时代周刊》拍摄历任美国总统及大人物封面的摄影师;以及宜家、Aesop的室内装潢设计师。

NetFlix这一部纪录片可能因为主题是讲“设计”,拍摄得设计感十足,每个字体、小标题、音乐、画面都是打磨过的。这些设计师们如何创作的过程,在镜头中被解构和重组,视觉效果非常好,像看《盗梦空间》。“设计”的过程,以及设计师们的生活,在这种奇特的镜头语言下被展现出来。比如,在描述《纽约客》插画师面对工作的压力的时候,主人公在城市里漫步,然后画面一转,充满涂鸦的都市围墙背后冒出来很多手绘的大型铅笔,追着他跑。既契合了“插画”这个设计主题,又展现了主人公日常的工作状况。这种影像的叙述语言已经超越纪录片了。

“如何设计”这件事其实很微妙,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工作方法。比如《纽约客》的插画师喜欢独自工作,从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就呆在柏林的工作室里,面对一张白纸憋一天;而来自伦敦的室内装潢设计师,就喜欢和同事们讨论,她在为一个餐厅选椅子的时候,把几把椅子它们摆在众人面前,然后给他们贴上便签纸,上面写着关键词“舒服”“容易起坐”“扶手太短”等等,非常有趣。

每个设计领域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有它独特的谜题。用廉价的建筑材料快速地建造新潮的建筑作品是民主吗?人人都可以用手机拍摄演唱会的时代,舞台设计和之前有什么区别?摄影艺术到底是怎么改变社会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其实都是在探讨“设计如何影响人及人们的生活”这件事上。八个领域的设计师都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探讨了这个问题。看完之后,你会发现这部纪录片或许不能给出清晰的答案,但是它激发了你去思考。

另外一个感触就是,八集看下来,这些最厉害的设计师,都谈到了“都市”对他们的创作的灵感。他们几乎都在充满设计感的大都市里:柏林、伦敦、纽约、哥本哈根、米兰、底特律(汽车设计)、斯德哥尔摩……。无疑,一个开放的都市环境,对设计是有要求的。大都市独特的开放、便捷、公平的环境,给设计师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而他们手中的设计作品——独特的《纽约客》、哥本哈根的建筑、底特律的工业环境、斯德哥尔摩的餐厅……又反哺了这些大都市,让它们更有魅力。

 4 ) 练习和体验

刚刚一口气看了Abstract前两集,觉得欲罢不能,趁着余热来写一下观影体验。

第一集:

Christoph Niemann是经常给《纽约客》(the New Yorker)画封面的平面设计师。他是在纽约生活过很多年的德国人,后来又搬回了柏林寻找灵感。他自诩为一个控制狂(control freak),虽然同意拍这个纪录片,但他却只愿意展现他在工作室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的时间段,外加一点参观博物馆的场景。

最近我自己的职业生涯陷入有点苦闷的状态,但是Christoph在这一集里面说的一句话却很令人受鼓舞:“运动员每天练习,音乐家每天练习,谁说艺术家就不需要练习了?”

诚然,对天赋要求如此高的这些职业都需要日夜的练习,我有什么理停滞和懈怠呢?

第二集:

恕我孤陋寡闻,此前我并不知道一手创立和设计Air Jorden的是Tinker Hatfield。我想这一集对于很多球迷,鞋迷来说一定很燃。

从这一集里面看,Tinker Hatfield是一个很典型的西岸酷大爷。他的很多生活方式,经历和想法和我去年在加州实习的老板非常像。我老板应该和Tinker Hatfield一个年龄,也是每周都会开着老爷大众小货车去海边独自冲浪两三次。

Tinker Hatfield有着令我羡慕和非常符合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职业:建筑师,撑杆跳运动员,设计师和成功的商人。比起Christoph Niemann,Tinker Hatfield更像一个实干家而不是艺术家。Tinker Hatfield是更加美国化和商业化的球鞋神话。

这一集让我想到最近在看的创业鸡汤《Zero to One》,Tinker Hatfield经历和最后话让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体验生活和解决问题是创新(innovation)的关键。

待续后面几集:)

第三集:

看这一集之前我都没有想过舞台设计师是不是艺术家,但是看完这一集我觉得Es是我会喜欢和未来应该去多认识的那类女人。

舞台设计师不只是为别人的表演服务,这个舞台也是他们的演出。同理,好的舞台设计不只是作为演出的绿叶,而其本身就值得被当做艺术作品被欣赏。Es这个人很艺术,却又不是不是典型而偏执的艺术家。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像有些艺术家所拥有激情燃烧的小宇宙,而是从幼时学习音乐,漫游伦敦,屋顶幻想一点点厚积薄发而来的。为什么我喜欢她呢?因为她能够持续地探索自己,和其他艺术建立联系,创造出极具她个人特色的舞台却又不夺去别人的光彩。

光影舞台的艺术只存在在这一瞬间,和你的记忆里。

第四集:

纪录片的最后,工作人员问Bjarke Ingels:“你有梦见过建筑吗?”

Bjarke Ingels笑答:“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梦过我的工作。”

而建筑是我从小的梦想。至于为什么最后我没有学建筑,我自己和环境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在看这集之前,我以为这集会让我觉得非常惊艳,然而看完之后居然有种“丹麦建筑师年轻有为,敢做敢想走向人生巅峰”的感觉。这一集有一点像他个人作品和美国梦的宣传片,让我觉得有点苍白。

建筑的意义是什么呢?让人们住上经济适用的房屋?个人的艺术成就宣言?城市的地标和集体的认同?还是美学和文明的跃进?

我现在心里面想的是:以人为本。

5-8:

昨晚一口气看了6-8集。而前晚看完第五集没有写评论可能是真的因为我觉得有点无聊,无话可说。

可能因为这部剧每一集有不同导演的原因,我觉得风格差距挺大的。5-8集让我觉得有点意兴阑珊的原因就是少了第一集那样的艺术感,更多的像普通纪录片那样的演绎。第七集平面设计我觉得如此有趣的话题都被叙述得没什么意思。

本来看了第6集对这个叫Platon的摄影师还挺有兴趣的。但是看到一张他拍的中国politician的照片,我就不评价了,大家自己分辨吧。

P.S. Netflix这部剧第一季主要还是描绘了美国纽约附近和跟欧洲比较紧密的艺术家,对于想看一些西岸文化或者亚洲文化的观众可能会比较失望。

PPS = = 看到最后觉得《纽约客》是不是给了Netflix什么好处,感觉打了很多软广告。

 5 ) Ilse Crawford篇

八集里我最喜欢的一集,看了两遍。几个点

1 设计和人 设计为人

其他人的作品(或多或少)带着匠气,在意一种【表现】,可以理解为”我的作品要表现出xxx“,都带着强烈的个人烙印

那么,在都要听从甲方爸爸、大企业领导的要求的情况下,她能保留住的【设计以人为本】和【设计从人出发】的属性和浓度是最强的

Ultimately design is a tool to enhance humanity
Prioritizing people, putting the human experien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cess

职业转换(从编辑到设计师),承接酒店项目,承接宜家项目,她的经历和表现都践行了这句话

难能可贵(题外话:或许适合我的、能发挥出我价值的理想的工作环境是这种类型的。也说不定啊

2 成长背景、审美情趣、观念喜好相近

"Ultimately design is to elevate humanity"

设计是(展现)提升人性的,这是一句她说出来有意义的话. (it means something)

她相信她相信的,她践行她相信的,她是个知行合一、从一而终的人

这是我看人,最看重的一个特质

即integrity (人的一致性)

和第一个点形成了对照

-----------以上表达了从她做的事,从她做为一个人的欣赏-----------

3 她的设计工作 如何做 对人的关怀

Translating the client, the future life of a building into a design language

某种程度上,大家都在从事一个”翻译的工作“,从A到B。

只是AB各自的形式(一段文字、一组对话、一个建筑、一个设计、etc)以及“翻译"这个过程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铸造、筑造、制造、绘画、作曲、剪裁、etc)。

【sample】- empathize (empathy is a cornerstone of design)
....
Interested in how people behave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spaces

第一步,从建立交流开始

empathy - You have two eyes, two ears and one mouth, and you should use that in proportion

第二步,建立共鸣共情

If you interrogates a situation, actually the answers present themselves to you

material -
....
Design thrives on restriction
I think of it as a primal drive, that you need those tight restrictions and somehow or the other, you come out of it

第三步,选取材料

"Luxury is attention and care"

Love is attention and care.

4 一个观察

Ilse: Yep, it feels like airport security at the moment, you really…
Let’s say there is room for improvement
Ilse: Yeah.

Ilse和宜家的什么负责人,在看宜家餐厅的排队情况的对话。

同时也是,小而美的独立工作室 和 强流程制大型企业的对话。

TBD 还有一些

 6 ) 令人着迷的艺术与设计

艺术吸引我的地方在于那些背后无穷的奇思妙想还有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无限可能性。 E01没有人喜欢真实但大家又喜欢窥探真实;入门不是创造艺术而是体验艺术;有些人喜欢而有些人不喜欢,这就是生活。 E02有点酷,air Jodan max气囊外露的灵感竟然来源于蓬皮杜艺术中心,而Tinker竟然曾经是一名建筑师,设计是相通的且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跨行总是让人兴奋。 E03舞台设计太吸引人了,做舞美也太酷了,烧掉天堂然后在废墟上重建也太有感觉了。 E04我爱BIG!永远的神!Yes is more.这才是真正的做建筑设计啊,去创造去把梦想变成现实,必须要去丹麦!要去哥本哈根!!!!!!!(破音) E05汽车设计太酷了,SM-1也很酷,啊!想去看车展!每个行业做到极致,研究到深处都是吸引人的啊~我喜欢有历史的一切~拉尔夫和妻子一起赛车跳舞的部分太喜欢了,这种可以一起做有意思的事情也太棒了~

E06画的美国地图也太有意思啦!

E07刚果的那一段真的是震惊到我,用强奸取代战争进行侵略,真的是人性沦丧。

E08从无到有的过程,以人性化为中心的设计,真的是太棒了。

神奇的地方是看的时候发现虽然设计行业不同,但好几位设计师都有受到建筑学习的影响,建筑也是相当迷人的艺术啊,让学建筑的人感到一点点热血沸腾哈哈哈

艺术也是相通的啊

 短评

看完这部纪录片延年益寿至少三年。

8分钟前
  • JuJube
  • 力荐

Netflix的纪录片巅峰之作。每一集为了配合不同领域的设计师而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片头设计。这个系列吸收了chef's table对于让的挖掘和tale by light的专业性。期待第二季。也期待哪天Netflix能做一个电影导演或者摄影师的纪录片。

11分钟前
  • 孤树傲海
  • 力荐

空白符號的命運,虛空的旋進,空無意義的、義務式的眩暈,對任意的必要性的激情。無節制的多巴胺消耗與再生產。逼真的假象或施魅的擬真。刻奇設計的生命循環週期:生產 - 消費 - 即刻報廢。「讓意義疲勞,消磨它,弱化它,以便從零能指中,從空白詞語中解放出純粹的誘惑」——這便是當代設計的力量

12分钟前
  • 斯多亞
  • 还行

其实可以选择的范围更开阔些,名字也可以变成Abstract: The Art of Life,如今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能成为设计师,设计不只是工作,更多的是生活。

14分钟前
  • 九個9
  • 力荐

严肃的艺术家都是苦行僧。

17分钟前
  • 无名无姓
  • 力荐

怎么港,人类之光了。

21分钟前
  • 苦月亮
  • 力荐

运镜漂亮!// 膝盖献给Bjarke Ingels/Platon/Christoph Niemann/Paula Scher // 有种观念认为,在自己的家乡比较难成功,但如果你在其他大城市成功了,那家乡的人会说:"他是我们的同胞,他做到了!"

22分钟前
  • Song³
  • 力荐

喜欢1、3、4集,特别是舞台设计师Es好厉害!而且气质迷人。丹麦建筑设计师有一些我在哥本哈根看到的场景很亲切,喜欢现在的丹麦。

26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荐

每一次失败都只是上帝在问:你对这件事是不是真爱?

30分钟前
  • SHAN
  • 推荐

第一集第三集都好看到爆炸。而且画面也超级美,分分钟想截图。

34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力荐

太好看了!通透,简单,有趣。第一集插画,12:40分开始的音乐盘活了整个节奏,soundhound搜了好几遍没结果,然后最后看到composer是Mark Mothersbaugh!真的绝了!

36分钟前
  • 力荐

简直太棒。每一集深入采访一个不同领域的顶尖设计师,包括插画,建筑,汽车,摄影,平面,室内,场景,球鞋,带领观众进入他们的大脑,亲身经历他们完成作品的过程。非常inspiring。求快续第二季啊!

37分钟前
  • Griet
  • 力荐

非常希望出续集,可是好像没有任何动静。

41分钟前
  • 鱼婆婆
  • 力荐

相当都市感的纪录片,不仅纪录的内容是创意人士,纪录片呈现的方式也让人耳目一新。它的编排逻辑和《主厨的餐桌》如出一辙,不过在这里我们看到:设计是一种语言,它传递人们的情感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传递他们的生活哲学。

45分钟前
  • mumudancing
  • 力荐

As a designer, it is not the ultimate goal to become self-expressive. The end goal is to solve a problem for someone else.

49分钟前
  • nice_shinji
  • 力荐

总体而言,鞋子和汽车设计的这两集质量赶不过其他。最喜欢的两集是舞美,字体和插画,其次当然是本行的建筑,室内以及摄影

51分钟前
  • 糖烘烘
  • 力荐

"Inspiration is for amateurs. Us professionals, we just go to work in the morning."

52分钟前
  • Jus
  • 推荐

整个片子都在告诉你品位是什么

53分钟前
  • アイババ
  • 力荐

不管你想成为什么,都请你多多练习。

54分钟前
  • 龟兹人
  • 还行

设计源于empathy和humanity,最喜欢Platon,他能通过言语一步一步引出摄影对象独特且丰富的情感和性格,然后用快门记录这短暂的人性流露瞬间。清末的人们愚昧地认为照相会摄走人的灵魂,但是摄影的精髓又何尝不是抓取人的灵魂呢?

55分钟前
  • 张霹雳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