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馆

记录片大陆2010

主演:内详

导演:周浩,郑晓蕾

播放地址

 剧照

差馆 剧照 NO.1差馆 剧照 NO.2差馆 剧照 NO.3差馆 剧照 NO.4差馆 剧照 NO.5差馆 剧照 NO.6差馆 剧照 NO.13差馆 剧照 NO.14差馆 剧照 NO.15差馆 剧照 NO.16差馆 剧照 NO.17差馆 剧照 NO.18差馆 剧照 NO.19差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2:48

详细剧情

  广州火车站站前派出所,一个万象生的地方,在这里你能看到社会的各个折射面。

 长篇影评

 1 ) 城市的悲剧

要是说《矿民、马夫、尘肺病》讲述的是村庄的悲剧,那《差馆》记载的就是城市的悲剧。

广州,这个华南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承载着无数进城务工人员的梦想与现实。他们告别了熟悉的土地心爱的家人,年复一年的往返却永远无法触及这个城市的繁华。广州塔的灯火星光璀璨,但没有一束光为他们点亮。

广州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提起广东省,茂名韶关梅州,那些粤西粤北的城市往往被理所当然的忽略,正像这个城市的大多数人也被同样的遗忘一样。广州的存在是广东省的骄傲,无数的就业岗位推动了一场农民工进城的运动,从东北到两湖到两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们聚到这里成为一颗颗螺丝,钉进了这个城市的地基;广州的存在也是广东省的无奈,高度中心化的经济下几座孤岛成为了为数不多的支柱与希望——当然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也是如此。

跟浙江省的对比还是很明显的

春运可能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迁徙了。每一年的冬天,广州市火车站目睹了过客们匆匆的身影。火车站内外的喧嚣也传递给了站外的派出所:有瘾君子当街抢劫,让丢失纪念耳环的东北大妈失态大骂;有醉鬼嗜酒如命,用最后一分钱购买酒精麻醉了神经,最终摔得满脸是血;有被同行顺手牵羊的拾荒大叔,那100个空塑料瓶是他最珍贵的宝藏。

差馆里的百态伴随着警察的无奈,这里迎来送往,而警察更多地扮演着旁听者的角色。

(这里)98%,99%的问题我们都无法解决。

确实,除了一句“你去救助站(收容所)吧”,警察又还能再维护哪些正义呢?丢失身份证的农民工没有了购票的资格,刚出狱的小哥居无定所,带着女儿偷盗的父亲流着泪回不了家,警察还能做些什么呢?耐心的警察可以听完所有的倾诉,慷慨的警察甚至可以自掏腰包为失魂的人垫上去救助站的公交车费,但这永远不是系统性悲剧的解决方案。在目睹无数人来人往后,这些年轻而热忱的心也难免感到冰冷。在社会最深处角落里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是法律条文无法触及的死角。

故事正在改变,十几年之后的今天更多的人们走出了工厂走上了街头,他们是头戴安全帽在车流间穿梭的身影。一切正在变好,骑手的工资正在试图追上通胀的速度,但时至今日,六亿月薪不足一千的人,他们的生活又是否还能被镜头记载?

故事的最后,春节到来了。警察局门口张灯结彩,崭新的画报挂在最醒目的位置。鞭炮声里,2010年的虎年是全新的开始。但是在差旅里,城市的悲剧可能还会一次又一次的重新上演。

 2 ) 观察的功力

质性研究方法课教参与观察的时候老师的观影作业。感觉自己总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好像看到了什么东西,好像看懂了很多东西,但要自己说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描述不出究竟自己的感想是什么。看到的当下也许会会心地发笑,但是会心一笑好像成了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无时无刻通过“笑”(或者是其它的表达)来提醒自己是和影像达成了某种共识似的。

这就跟看书的时候看着觉得很有快感,但是事后却复述不出来作者讲了什么,甚至也复述不出来自己究竟有什么样的感觉,只剩下一堆激情的残余物。

我终于说出来横亘在我和作品之间的那道墙,作品指的是某本书、某次展览、某部话剧、某个电影。为了避免自己观看之后的茫然,我必须要人为制造一些“对话”的提示信息。

回到电影。我觉得拍摄的画面我都很熟悉,似曾相似,好像我能达成和它们的某种共情,好像我的生活经历里有这个熟悉的影子,好像我完全能有这种文化经历自信去理解这些画面,但是好像我想当然了。

一个现代的社会体制——公安系统放在火车站,另一个充满隐喻的场所,最常光顾公安局的不是城市里的人,而是那些农民、农民工、混混,这些在城市边缘的人,比较奇特的是,还有一个在开发区上班白领模样有大学毕业证的人。

来公安局的大概有这么几种:我没钱买回家了,我饿了,我没钱坐公交了,警察叔叔你们帮帮我借我钱给我吧买个票给我借你银行卡给我用一下吧。在这种情况,明亮的派出所显得跟这些人格格不入,人家警察也很困惑,你要借钱找我干嘛,我们可是处理安全问题的公安机关,警察们要么自己也很困惑地赶走这些人,要么直接自己掏几块钱把打发他们。不知道为啥,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秋菊打官司》里的桥段。另一种是受到了委屈的,我被人打了,我包被人抢了。警察说,百分之九十八的情况我们是帮不到的。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人会来找警察找公安?社会服务机构太少了?没别的地方可以去?觉得警察就是可靠的寻求帮助的对象?反正我没怎么想通。观察与其说是观察细节,不如说是观察某个社会场景产生的背景,其实功夫不在眼力,而在经验和知识。

最后说下那个白领大学生,他因为怀疑同事偷他东西然后觉得冤枉了对方而来公安局“自首”,广场心理咨询中心欢迎您,最不能理解的是,(可能是由于摄像机镜头在场的原因)女民警还正经八百地回答了他。

 3 ) 差馆里的人生百态——评纪录片《差馆》

纪录片《差馆》拍摄于春运期间坐落在广州站旁的一所公安局里,该片真实地记录了警察在临近春节时忙碌的工作和他们在工作时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导演用冷峻、残酷的镜头聚焦在车站派出所里来来往往的底层人民,用一家小小的派出所反应出了百态的人生。 影片主要以警察帮助有困难的人为记录的角度然后展开。导演选取派出所作为拍摄地点,以警察和有困难、有诉求的底层人民为拍摄对象,为观众更好地呈现出了警察工作时遇到底层人民“要回家”“要吃饭”这一系列无理要求的无奈,也让观众了解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不易与艰辛。当拾荒老人、打工人等社会群体反复出现在派出所中,出现在镜头里时,一些当前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但那些问题有大多数是警察无力解决的。例如那些底层人民的吃饭、住宿、回家、讨要工资等问题。由于这些群体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思想上逐渐形成了无论有什么困难,不管警察能不能解决都找警察的固执,而这种固执的思想正成为了警察工作上的一种负担,在他们反复对钱财的索取之下,警察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尽量能帮就帮,但他们提出的一次次、无止境的,过分的要求,使得警察只能将他们赶走,此时纪录片的真实和冷酷在屏幕前为我们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声音处理方面,导演放弃了对音乐的使用,而该用同期声,以客观的镜头引领观众直面社会现实。全程没有解说词、字幕介绍影片的内容,只有火车站嘈杂的声音和几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它将现实的声音完全暴露在影片中,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让观众拥有代入感,而对人物之间的对话毫无干涉的背后是导演对现实生活的尊重。 该片在画面处理上也大有看头,导演主要运用了大量的固定镜头和跟镜头还有中近景的景别来记录一个又一个事件的发生。在固定镜头下的摄影机成为了监控器以独特的视角去记录生活,但随着事情的深入发展它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旁观者以跟镜头还原了事件的全貌,这仿佛是导演在用“我的摄影机不撒谎”的宣言去告诉观众这部纪录片的真实性。 在为影片命名方面导演也是下足了功夫。本片名为《差馆》,差馆二字在广东话中正是派出所的意思,导演用片名为观众传递了影片中所记录的地点和地区等重要信息,而对朴素、接地气的当地方言的运用,显现出了导演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还有画面,声音,拍摄手法等技术方面的设计更是体现了导演对底层人民强烈的人文关怀。

 4 ) 《差馆》一部与《守护解放西》同题材却不同意义的记录教育片

周浩导演拍摄关于广州火车站来来往往人员的纪录片,真实呈现了以广州火车站派出所为中心辐射的大部分来广打工人在这里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困难。 百度百科对此的定义是“无聊”、“真实”和“粗糙”的一部生活现实的纪录片。 “真实”这一点,我极具认同,因为这里面呈现的人物只要你多经历一点,你就会发生这些人是都切实存在在你生活周围的。每个人都那么真实和让人无奈与心酸。 “无聊”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因为我觉得这里面的人物记录很戏剧化,带着一点喜剧化效果,也透露着一点心酸。正是这部纪录片让我把这类纪录片的好感度一下子拉到了最高,很有看点,你能获得快乐的同时也能激励你自己,学到很多人生知识。 “粗糙”这一点,我觉得还好,因为它展现的画面让我感觉都没有太多的出戏,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是完整的。纪录片老师告诉我们:“纪录片是可以容忍粗糙的。”所以这一点,对我没有太大的劝退感。 这个纪录片看得过程中让我想到了我特别喜欢的另一类纪录片《守护解放西》,是一个很出圈的综艺纪录片,感觉里面更加注重”戏剧化“,这是和这个纪录片唯一的不同点。 但同样的题材,我却更喜欢《差馆》,因为这部纪录片给我的感觉是带着教育感和沉重感,里面一些人物的发展轨迹感觉可以预料但事实上确实大相径庭。 并不是每个人来警察局寻求帮助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警察只是一份对于他人而言更有温度和职业感的工作而已。

 5 ) 那些无处可去的潦倒灵魂

在不久前的一场“一席”演讲中,现任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研究室主任的加拿大人费立鹏道出了有关中国自杀人口的统计真相。让人匪夷所思的一点是,在中国1996-2001年的自杀人口中,超过50%是因为服用农药,出于一时冲动的更不在少数。这样的统计结果从侧面描绘了中国底层群体一种动物性占主导的生存性格。多年过去,尽管因为许多客观原因中国的自杀率下降速度显著,但这种性格是否也曾有所改变呢?

某种程度上说,周浩2010年上映的纪录片《差馆》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然而答案可能依旧不乐观。正如他曾经在一次访谈中坦白的那样,“在拍这个片子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中国有这么多的文盲。”

《差馆》的“故事”发生在春节前的广州火车站广场派出所。“差馆”二字取自香港地区对于警察局的称呼,运用到文艺作品里竟也生发出一种朴素的诗意。这个浓缩了世间万象的地方,因为处于一线城市,并随着春运来临,放大了人性,成为考察中国社会最恰如其分的一个切面:走投无路的潦倒之人相聚在这里,和公权力产生或激烈或微妙的碰撞——这天然就蕴藏了一种戏剧化的可能性。

尽管在所有周浩的纪录片中,《差馆》可能并不是让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它不像《龙哥》、《大同》和《书记》这样的记录自带噱头属性,缺乏了焦点的镜头使导演观点的表达更隐蔽也更含蓄。这种观点,更多融化进了人群,揉进了差馆里的人物群像,以至于让我们难以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观点,否则到影片结束,镜头里出现一幅充满喜气的新春招贴画时,我们也不会突然觉得心酸,觉得刺痛感无比明显。

这也是影像最最原始的力量,是诞生了120多年的电影本体传统得以延续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需要一个精心编造的故事,仅仅是忠实的记录就已足够震撼,那是一种不加设计的台本、没有丝毫安排的场面调度和最朴实的镜头语言调和而成的天然电影试验场。

电影里,周浩还原了差馆内一张张或茫然、或愤怒、或疲惫的面孔:一个新疆男人,醉酒后来向警察讨钱买东西吃;一个女农民工,和几个工友一起拉欠薪的老板来差馆讨回公道;一个饥肠辘辘的年轻人,一边拿着简陋的一次性饭盒熟练泡面,一边讪笑着给人看他从救助站占便宜骗来的票;一个刚被刑满释放的罪犯,因为没有身份无法住店来寻求帮助,却悻悻而归;一个哭着来告状的小孩,满脸委屈说刚刚有人打了他;一个觉得自己有罪来招供的年轻人,实际只是和朋友的误会;一个带小孩一起偷东西的小偷,悔恨得满脸泪痕;一个彪悍的东北大妈,面对缩在角落的小偷,情绪一直不能平复……在中国,火车站犯罪事件屡屡见诸报端,镜头下,在这个拥挤又高压的场所,你真的会担心它随时都可能爆发一场恶性变乱。

这些人普遍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起初我们觉得好笑,他们之于警察就像中国的学生之于老师、孩子之于家长,有点怯生生,又有点理直气壮。可接着我们又会同情他们的遭遇,特别是那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人,就像那个拾荒老人,那些被偷走的廉价瓶子可能是他唯一的生活来源,但法律救不了穷人,他只能诉诸最原始的生存竞争法则,用警察说的以牙还牙来自己解决。这些都是底层群体逃不开的生命循环,我们同情,但又能怎样?

对于更直接接触这个群体的警察来说,同情心或许早已麻木,然而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时,没有哪个人会真的斩钉截铁。他们知道法律的规定和该走的程序,但人心不是机器,这个时候恻隐的本能还是会不自觉出现。所以镜头中差馆里的警察,至少从影像里表现出来的那部分来看,依然会尽量心平气和地和这些人沟通,会借给穷人自己身上的零钱。最难拿捏分寸的是需要做重大决定的时刻,在2011年上映的第二部《差馆》里,当拍摄者问一个警察“你什么情况下会申请拘留”时,对方试图归结出一套方法论,但几句之后,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长久沉默。

电影真正深刻的地方在于那些没有明说之处。对于底层群体来说,差馆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如果只是为了寻求生活上的帮助,他们大可去救助站,但就像那个从救助站要来泡面却宁愿到差馆泡的男人,多数人都不愿在救助站多呆一秒。我们只好猜测,这或许是因为自尊心,或许是因为某些更深层次的无奈,或许是一种幼稚,又或许是一种清醒的考虑……但这或许还不是最重要的,作为观众,我们更好奇发生这一切的原因。

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救助站还是差馆,都无法给予这些人期望中的恒久庇护,他们在这里的周旋也不过是命数的一部分。在人群熙攘的一线城市广州,他们只是身处其中的一粒尘埃,被隔离在中国现代化的浪潮之外,不知明天在哪。

 6 ) 吞吞吐吐的广州火车站,许许多多的“尴尬人”

“尴尬人”一词,是《水浒传》中,受过林冲恩惠的小店老板和自家老婆说起,到店里来的行为反常的客人(其实是来害林冲的陆虞候)时用到的,看到走进广场派出所的各种人,莫名觉得用在此处比较合适。

不知道周浩导演是从拍摄的多少段来访者里面剪出了这样几个“尴尬人”的故事。再怎么剪,故事的素材都太有优越性了,太鲜活。不识字又身无分文,来往于救助站的年轻人,被偷了钱包身份证的妇女,被抢了瓶子的拾荒者,被附近混混欺负的小孩,被拖欠工资的打工人…有钱谁坐火车啊,火车站就是个底层人的吞吐站,尤其是经济最活跃的广州的火车站,每天成千上万的人通过这里被吞进机器轰鸣声日夜不休的工厂…可再怎么样也是要回家过年的,人有着精神慰藉上的需求,一些形式上的尊严和自由。也有成千上万的人被榨干血肉和青春,然后被永远地吐回农村。 一路平稳顺利通过求学初步实现阶级晋升的人,在我20年平稳的生活里遇到的社会边缘人,都没有春运前的几天广州火车站广场派出所的片警遇到的多。 很喜欢看10年前后的纪录片,那时候我还在中学校园的象牙塔里,世界只有县城那么大,但是遥远的东南沿海,电子厂,服装厂里,同样来自底层的人们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那不是某人的个人选择,是城乡二元,一推一吸,和城市化没有什么关系的人,被动参与城市化的建设,被吸进当时的产业、经济结构中沿海许许多多的廉价劳动力工厂中。 在过去的岁月里,人可能过得谈不上幸福,烦恼依旧很多,但还是会怀念,只是个眼下生活的对比之后,意识到不可逆的下坠。 “你是来干什么的”,“我是来认罪的”,“我怀疑了别人”。离开广州前找个地方忏悔自己对朋友的怀疑和构陷。镜头拍到他的脸,那个真诚,痛苦,又毅然决然的眼神瞬间让人破防。犯罪是最低底线,而人心才是是最高的法则。带着行李、精神颓然的男子和女警隔着柜台静默相对的画面,像极了电影的构图设计,这个静默的画面旁边,是喝醉酒摔得满脸是血的维族流浪汉和警察要饭吃,拉拉扯扯的动态画面。一动一静两者同框,造成一种游离,反差的氛围。

这种游离就是人间的模样,但是东北大婶的一顿高密度问候输出,瞬间把游离的人扯回清清楚楚的现实,现实生活中是有喜剧人物存在的。比如一边儿拉着要冲上去打人的媳妇儿,一边儿喊“要是隔我年轻20岁,你小子完了”的大叔。

 短评

讨薪的,赖帐的,哭穷的,耍赖的,讹诈的,忏悔的,捡破烂的,不识字的,喊警察叔叔的,被骗打黑工的,专等救助站救济的,被教唆偷盗不听反挨打的,身份证被偷无法买火车票的,刚刑满释放不能住旅店的,指使女儿偷窃的,遭抢仍彪悍的,这个残酷的众生相,简直让人没法再爱这个人间。

5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拍个救助站的纪录片吧,为什么这些人都不愿意去救助站,是他们精神不正常?

8分钟前
  • 细雪
  • 推荐

周浩导演在映后谈说,这片子获得拍摄许可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当时广州是春运示范点,他们被一个局拒绝,被这个所允许了。2010年的广州越秀区广场派出所,辖区就是车站范围,任务也比较单纯。春运的流动人口是观察社会的富矿,提供了各种奇怪的悲惨的样本,即便摄影机主要只拍接待大厅,仍然可以窥见一代下层中国人日常的艰难时刻。各色人等丑态频出,现场学生们爆发出一阵阵笑声,我却只能苦笑,这根本不是猎奇不是审丑,这就是被时代车流撞倒的人,被城市化和数字鸿沟抛弃的人;再往前推十年,他们就是我们的农村亲戚,我们的中年邻居,想到这些你很难笑得出来。当然他们不是小白菜,他们会违法,但正如周浩导演被迫解释自己打破所谓纪录片教科书规矩时说的那样,规矩是给守规矩的人定的。周浩导演的世界,永远是复杂多义、值得挖掘与回味的。

12分钟前
  • Jacques
  • 力荐

有令人捧腹大笑的瞬间,但更多的还是心酸、心寒、心痛……之前碰到一个德国人,他不相信中国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反问我说你们中国人都这么妄自菲薄吗?我想这部片子应该能改变他的错误印象吧……最后祝愿较真的悔罪哥一切顺利

14分钟前
  • 奥蒂安斯
  • 力荐

仿佛一部摄像机置于千万人潮涌动的人生车站,来来去去播放着两个字:活着。非常好👍

19分钟前
  • WellIgotone
  • 力荐

如果这是真实情况那么人民警察比我印象中要靠谱许多;最后压轴出场的真给咱东北人民长脸啊……

20分钟前
  • NigelCrane
  • 推荐

王兴曾说过一个数据,说中国的本科率大概只有4%左右。也就是说,一百个人里,也就4个大学生。可为什么在我们的感觉中,身边个个都至少是大学文凭。其实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就比如公众号这个东西,中国有N亿人不晓得这是个什么玩意,会看公众号的人在中国就是小比例人口。尤其是对很多在移动互联网中长大、生活的00后来说,中国就是网上那些人的组合,比如从微博来看,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国人都吃了没事,整天就关注几个明星的鸡毛蒜皮。可中国太大了,就像贾樟柯说的:不能因为整个国家都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这些年,我经历了太多的长辈们,他们一生勤勤恳恳,把自己献给组织,献给子女,生活照样把他们压在底下踩,年纪越大踩的越深,直到陷进土里,没人记起......我总觉得,不管是谁,无论他拥有什

24分钟前
  • xiangkaiad
  • 力荐

派出所里的百态。想知道救助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27分钟前
  • KingofChimney
  • 力荐

那个忏悔的人给派出所提供了神性的沉默时光

29分钟前
  • 多情总被无情恼
  • 力荐

人生百态。

31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力荐

一个机位,万千人生。这是最真的世界

33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广州火车站一直都让人避而远之,差馆里往来的都是社会最底层,所有的问题回归到最基础的生存问题。在旁人看来很多需求、很多表达仿佛都不合理,但是在他们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然而最难过的地方就在于如一位民警所说:“98%、99%都是解决不了的。”无助且难过。

36分钟前
  • ibelieve
  • 力荐

张全蛋警官

40分钟前
  • zci
  • 力荐

各种各样的人,乱摆摊的、讨工钱的、没钱回家的、耍赖的、骗救助站资助的,抓进来的多是熟面孔,扣几个小时也就放了。站前派出所处理的大部分是自己处理不了的事。只能当个裱糊匠,挨过时间,糊弄过去,等着这些人坐车离开。毕竟,来火车站的人终归是要离开火车站的。

45分钟前
  • 艾弗砷
  • 力荐

纪录片是五味生活的纪念册,历史可以逝去,但影像却可永世长存。

46分钟前
  • 逝去的爱
  • 力荐

心酸。拾瓶子的老头去报案说,自己的瓶子被人抢走了。

49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河南 四川 东北 广州 新疆 哈哈哈 地域黑合集

51分钟前
  • 生生鸟
  • 还行

因为凹凸镜DOC的推文,又重看了一遍《差馆》,仍然觉得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人类学样本,放在十年后的今天,有的变了,比如可以随时补办的临时身份证,有的没变,比如,还有很多人各种原因无法顺利正常的回到家乡。现在,广州火车站都已经开始翻新了。来到广州的人,大多数第一脚踏上的就是广州火车站这个地块,改开多少年,多少人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广州火车站站前派出所是个窗口,这个公共场所,芸芸众生鲜活生动。

56分钟前
  • 张劳动
  • 力荐

机缘巧合在刚成年时做过几个月协警,观影时有些感触,同片中不同,镜头之外的警局要生猛的多,毕竟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破事很容易就耗空人的耐心和善念,警服又会赋予别样权威,这种变动在年轻警员身上会更加深刻,可惜电影太浅,仅给了纪实功能。

60分钟前
  • 乔大路
  • 还行

吾国啊,吾民!http://t.cn/zYGkJrZ

1小时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