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爱

剧情片德国2012

主演:玛利亚·霍夫斯塔尔,玛格丽特·提塞尔,梅兰妮·莱尼兹

导演:尤里西·塞德尔

播放地址

 剧照

天堂:爱 剧照 NO.1天堂:爱 剧照 NO.2天堂:爱 剧照 NO.3天堂:爱 剧照 NO.4天堂:爱 剧照 NO.5天堂:爱 剧照 NO.6天堂:爱 剧照 NO.13天堂:爱 剧照 NO.14天堂:爱 剧照 NO.15天堂:爱 剧照 NO.16天堂:爱 剧照 NO.17
更新时间:2023-07-24 16:17

详细剧情

特丽莎(玛格丽特·提塞尔 Margarete Tiesel 饰)是一名看护士,年近五十的她早已经失去了曼妙的身材和清秀的面庞,然而,她却并没有失去追求爱的自由的权利。带着渴望被爱的愿望,特丽莎来到了火辣热情的非洲肯尼亚海滩,在那里,许多身材壮硕健美的年轻男孩等待着那些像特丽莎一样的年长女人们,他们将她们称之为“糖妈妈”。

 长篇影评

 1 ) 爱之信与望

一个面目猥琐、皮肉下坠的男人挽着一个青春阳光从简约衣衫中喷薄欲出的女孩。她如花笑靥,婀娜多姿,闪耀夺目的珠宝与吹弹可破的肌肤如辉映的星月。他昂首拓步,名利场中所有的蝇营狗苟,家中恶妻的张牙舞爪似乎都被这场纯净的爱情稀释成才子佳人漫步花前月下。

这个场景,我们太过熟悉。

或者亚洲的黄色肌肤少女,体态轻盈如燕,牵着挂着布衫、踩着凉鞋的白种老男人招摇过市。

这个场景,我们也不陌生。

而种族、性别、财产、年龄的简明标尺下,人类一分高下:
白种人好不羞耻地夺取高位。
男人是情爱林里的猎手。
有钱能使鬼推磨。
唯有年轻,人人曾经享有,亦终将被岁月夺走。

用来阐释篇首的两个情形,则似乎合情合理,毫无争辩余地。

于是在这个电影里,导演悄悄调换了一个维度。
色衰、有钱的白种…女人?!!

只是猎手变成秃鹫,男人们仍旧盘桓上空,寻觅猎物,他们除了天赋的性别高地可倚别无它长。而期待爱情的女人们,只好买下欺骗带来的片刻安慰。

明知是骗局,在被当面戳穿时也无法应对。只得慌忙用暴力掩饰焦虑。

苍白肥硕的肉体赤裸横陈于镜头前,毫无遮掩。本是原始崇拜中的完美身材,却在现代被鄙弃。连自己也无法正视。四个女人间的对话显示了当代女性的普遍忧心。只有在这片“原始”的土地上,她们能纵情释放那些沉重不堪、压抑卑微的心绪:在狭隘单一的当代审美统治下,一切对于形体、年龄、面容的攀比所造成的肉体、心灵的痛苦。观众也从她们倾泻的欲望中体会到了放纵的满足感。然而这放纵被“责任”勒住。休止符是间隔十几分钟留在女儿语音信箱里的“亲亲,宝贝,爱你”和从青春期的女儿那永远得不到的关心和生日祝福。

影片的表演真实得骇人。绝望的主妇们度假结束后,要重返篱墙内了。突然想起来不久前看到的一本杂志上介绍几对“非常”couple,其中一对便是一个白种德国女人与一个在度假时结识的当地捕鱼的年轻亚洲男性结合的故事。最后将男人带回故里成婚,从此过着甜蜜的生活。写得温情四溢,全然不似影片的绝望灰暗。果然,只要你对爱情信与望,怕是什么故事都能当做至高无上的真爱了吧。

 2 ) 据说在肯尼亚,可以找到爱情

前言:我们谈论电影的时候,经常会提到“女主角”。如果你习惯拼音打字,并且普通话说的不够好,你可能会把“女主角”打成“女猪脚”,面对这么一部电影,用这三个字来说主人公,却是很恰当的。肥胖,而且年迈。所以,在下文中,我们会一直用这三个字来表述。

据说,在肯尼亚可以找到爱情。

这是我自己杜撰的一句话,我不准备引述出来什么重大爱情哲学。之所以这么来一句,完全是想表明女猪脚疯癫几日的目的。

女猪脚是一个看护智障的妇女,在影片中我没看到她的丈夫,她有一个20余岁的女儿。对她的家庭,本片着笔不多,我也不清楚她为何要去肯尼亚。度假?可能。据说,在肯尼亚可以找到爱情。

这部电影史导演爱情三部曲的第一部,三部曲我只看了第一部,所以对整个“天堂”三部曲的主题把我不够深刻。就这一部来说,副标题“爱”一定是导演所力图要表现出来的东西。爱,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这部电影比较反常规,并不很直接地涉及这三个方面。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一个老年妇女寻找爱(甭管什么爱)的电影,到不如说,这是一部年迈老人约炮的故事。女猪脚拎着行李来到肯尼亚观光,却没有去领略大自然风光(这一般是旅游的重点,特别是非洲),却抱着体验人文特色的心态,马不停蹄地赶着约炮。

在日韩,有一本描写老年人情色的电影,据说是禁片,尺度略大。我不晓得它为什么被禁,知道有一天在网上看到有人说道,一大把年纪了还拍大尺度,美女横陈不就一坨肉嘛。我突然意识到,人一上年纪,皮肤松弛,乳房下垂,木耳变黑,所有当时爽过的东西都成了噩梦。

跟女猪脚类同的人在中国大陆无处不在,这样的人通常是,富婆。人老珠黄,却打扮的花枝招展。有时候,因为气质一类的东西,你就想着上她,想清楚她那名贵皮囊下面的躯体是什么样的,但是当你上了她的时候,面对一堆肥肉,你就会发现,这样的人穿了衣服要比没穿衣服要好。

起初我没有抓住电影的主题,在电影片名出现前的一段画面里,那些情节基本跟主题是无关的,直到女猪脚到了肯尼亚,故事才真正开始。我相信,爱情这东西,细节很关键。喜欢一个人可能就是因为他黝黑的皮肤,或者回眸的一个微笑,同样,憎恶一个人也可能同样的因为一些细节,就为他一个不合时宜的喷嚏,或者抬腿迈步的一个姿态。第一个炮友是女友介绍的,据说上面下面都很大,女猪脚心动了。在开放的时候,因为炮友小气没套套,还不忘找店家找零,惹来女猪脚的反感。第二个倒是喜欢的紧,因为对方懂得“与人保持距离”。我想爱情就是这样。喜欢一个人,或者憎恶一个人,都源自一个可有可无的细节。我以为电影就是这样发展,女猪脚这就算是找到真爱了,欢乐一家亲,电影结束了。我滑动鼠标,却发现还有一半时间。

结果是猪脚被坑了,二号炮友是骗钱的。他干完事之后,不忘要求女猪脚给他妹妹(其实是老婆)捐钱,接着又给一个学校捐钱。等到女猪脚没了钱,那哥们躺床上一动不动。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女猪脚,你最好思考一下,有人主动上你的几种可能、

可以肯定,有人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你这个问题,你找对象,对方的外貌你在意么?传统观念不建议你做一个叛逆的回答,我们的答案是现成的,符合礼仪教化的,是正统思想,积极向上的。你可以想象当你说出,我很在意对方相貌的时候,对方那种失望,或者差异的眼神。

但,我想你可能在意它。你喜欢一个人,很多情况先是从外貌开始的(不,我不注重对方外貌,起码不是择偶最主要的一点。别装了,这有科学实验证明)。

试着想《大话西游》中紫霞和猪八戒对换身体那段戏。在那段戏中,至尊宝面对互换身体的猪八戒和紫霞的时候,他差点没吐。你可有勇气面对自己喜欢的人突然有天成了一头母猪,我说的是母猪,你们家可能不养猪,但请不要把所有的猪跟新闻联播里的猪对比,农村自家养的猪要脏的可怕。你再仔细想想。

爱情,是有多么伟大?你相信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爱情,你可想过一对巨丑男女之间的爱情。你可能大方地接受了这两巨丑男女的爱情观,门当户对,长相般配,却也说的过去。那么,你想过一个美女跟一个恶心到家的男人之间的爱情么?当你的朋友圈中出现“美女和野兽”的时候,亲,你有没有去暗想,我草你妈,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可能我说的还不够直白,还没涉及到你,因为你现在的另一半是你中意的,或者你没得到爱情,而且对其还抱有美好的愿望(这点跟我很像),所以你觉得我完全是在胡扯。那么现在,请把你的对象想的恶心些(我知道这很困难,而且极不人道),你还对他有想法么?

暂停一下。

我知道很多人还是在反驳着我的观点,这没什么,我不试图改变什么,我只是在讲述自己的一些念头。你之所以没有同意我的看法,一方面是你的爱情观足够强大,另一方面是我刚才的一切说法与你无关,假设也不可能成为事实。因此,你继续保守着主流思想,而不愿破坏它。

这一点,无疑,是很好的品质。相信爱情,终究是没有错的。我也相信我的姑娘在路上。我不准备给大家一个量化的现成的对待爱情的观点,你幸福就好,一切爱情经历了才算靠谱。

当你老去,乳房不挺。女猪脚,请细想那些炮友上你的初衷。性欲不在,有那么一刻,你想到了亲情,可最终到一群诸友过来给你祝寿,你又想到了寻找炮友。

一个性欲极强的女人,最大的苦恼是没人上她。

我想警告这些女猪脚,请掂量一下自己的身材。解开胸罩,它有没有下来?

去肯尼亚,在你被骗之前,你可以找到爱情。


————————————————————————

整部电影视角静态拍摄,摄像机比较固定,所以看起来很安逸,也预示了情节没有太大起伏。主题推进前面稍微有些累赘,但总体还可以。光线白光强烈,色彩饱和度较大。视角广阔,色彩对比明显(开始第一幕色彩搭配不好)。多用强光突出猪脚“无忧无虑”的心态,用暗淡光表现猪脚心情低沉。

又及:上面文章中我对女主角不是带有偏见,专门去抨击她,特别是人老珠黄这里。我这么写,我觉得电影要传达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3 ) 《天堂:爱》《天堂:信仰》和《天堂:希望》:如梦天堂

如梦天堂,虽然遥远,却很渴望。

奥地利电影“天堂三部曲”之《天堂:爱》《天堂:信仰》和《天堂:希望》都证明了这一点。尤里西·塞德尔于2012年执导了这部系列电影。既然天堂不存在,那么爱也就是虚无的。如同《天堂:爱》中一直从事护工的中年女人特蕾莎,终日辛劳,懒散的女儿虽已上中学,仍不谙世事,更谈不上理解妈妈的不易。

这样一个单亲的家庭,一切都得妈妈扛着。扛到一定的极限,就想找到一个出口逃避和解脱。这一天到来了,特蕾莎积攒了平时的假期和半生和积聚,就为了去一趟被称为“欧洲女人天堂”的肯尼亚优美海滩,度假的同时也想着寻觅着理想的爱情,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

热带海滨黝黑俊美的胴体,总是晃动在这些失意女人的面前。她们来自欧洲各个发达国家,她们也都有着相似又深具个人印记的失意,都是为了在天堂一般棕榈树林立的阴凉下,期盼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享乐之爱。

这部本来称为《糖妈妈》的故事,至少主叙事就是这样的简单,而次叙事是特蕾莎与女儿的几次通话,其中所隐含的孤独与落寞,如一场梦中狂欢的告罄。特蕾莎与孟加的所谓爱情,富有戏剧性。之前她刚逃离与一个黑人青年的“爱”,这次终于遇上了孟加,一个还能说上几句德语的年轻黑人。特蕾莎被他善解人意的谈吐所吸引,很快二人就有了诗一般的爱情。雨。依偎。手牵手漫步在棕榈林。这一切似乎让人相信她真的如愿了。

但还是为她捏一把汗。果然,孟加开始摊牌,带她去自己的姐姐家,说姐姐的男人狠心离开了她,留下两个孩子,生活困难,其中一个还在医院抢救,需要一大笔钱,首次的讨要,让特蕾莎毫不犹豫的给了他们。之后,孟加并不满足,总是编织着五花八门的谎言,诈取她的钱财,稍不能满足时,特蕾莎所渴望的爱也就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可她已被他几乎掏空,再无出手之力,于是孟加干脆溜之大吉。这让已深陷恋情中的特蕾莎陷入了极大的痛苦。寻人未果,恍惚的她不知向何方。度假变成了煎熬。正当她徘徊痛苦之时,在海滨突然发现了孟加与所谓抱着孩子的姐姐一起,她愤怒地上去揪住孟加的头发,一阵噼里啪啪的耳光子“明明是你的妻子,你却欺骗我说是你的姐姐,还撒谎说你爸爸病了,你这个骗子……”。

打归打,人终归是要放的,回到酒店的她身心俱疲。生日这天,另外来自奥地利的三个女人为她庆生,还花钱请来黑人青年表演脱衣舞。尽情地玩乐之后,独自的她仍空虚无比,于是找来酒吧一实习生,如同她与孟加第一次同床共枕一样,她手把手的教他如何抚摸如何让她开心。当提出最后一个要求时,黑人青年就是不愿意,他说很不习惯。她愤怒了,边赶他边说别想从我这得到一分钱,老实的黑人青年吓得逃之夭夭。而得不到满足的她坐在床上掩面痛哭。

这是得不到爱的声嘶力竭。本来天堂就不存在,既不存在,也就没有爱了。只是她们不敢面对不敢承认而已,其实她们心里都很清楚,却甘愿冒着受骗的风险去寻找一场本就虚无缥缈的一场风花雪月的梦。可笑又可悲。明明是买春,却渴望爱的重生。这不能不说是西方文明的某种末落的体现。

《天堂:信仰》则更犀利。这个失意的女人是特蕾莎的姐姐安娜,她在医院放射室工作。收入方面比妹妹好很多。家庭方面,她有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老公,几年前遇到一次意外事故,瘫痪后,只能靠轮椅行动,但夫妻二人因她坚称的信仰,已分居好几年。自她皈依了天主教,就成了一个狂热的信仰者,几乎所有空余时间都献给了基督。

这次,她也是把平日的假期积聚后,请了一个长假。每晚,她会对着受难耶稣像鞭打自己,以宣示自己对上帝神圣的爱。这种自虐的方式,似乎给她带来某种快感和释放,更离谱的是,她拒绝与老公同床,饥渴难耐时,却会用挂在墙上的受难基督十字架像,放在自己身上,当作自慰的工具。其实这是对神的莫大亵渎。

白天吃完饭,她就会边弹琴边唱颂。之后,她就会带着圣母玛丽亚像,挨家挨户传教,有理解的有拒绝的还有辩论的,影片中她所遇到的最后一个是来自俄罗斯的一个醉酒女人,这次不但没有传到教,还挨了一顿打,狼狈出来后,她徘徊在车站。

她沮丧地回到家里,看到老公打碎了她所有与天主教相关的供品。这深深地刺伤了她。激怒的她,收走了他的轮椅,让他只能艰难爬行。老公嘶叫着说你对我没有感情,你要害死我,你就是个妓女。他还找机会企图掐住她就犯,但于事无补,反而一阵缠斗中,她占据上风。但这些给她带来极大的痛苦,她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她对着耶稣像边控诉边鞭打:你没有给我带来我想要的一切,你让我陷入巨大的痛苦……

但凡一个信仰虔诚到一个极致的时候,总会走向它的反面。安娜把信仰当成她生活的所有和包括所有的爱,其实与她妹妹特蕾莎一样,都违背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信仰和爱都需要建立在最基本的人性基础上,如果置现实和周遭于不顾,无疑她们所谓的信仰和爱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所触及伤痛,也就远远大过她们所企求的东西。这是人格与灵魂的丧失。这也证明天堂只是一个虚拟的存在,甚至只是一个虚妄的幻影。

《天堂:希望》沿续了《天堂:爱》,母亲特蕾莎送13岁的女儿梅兰妮参加减肥夏令营后,就飞往肯尼亚寻找自己的浪漫假期了。梅兰妮在减肥营受到同室女孩的鼓噪,也想好好谈一次恋爱。可在此只有两个男人,一个是苛刻又冷酷的训导员,一个就是看起来和善的中年医生。于是,梅兰妮瞄准了医生,之后,她就总是找借口前往看病。不是感冒,就是胃痛。医生的听诊器也总“咚咚”地在她胸口上听个不停,渐渐她对他的迷恋开始炽烈,渐渐医生也情不自禁深陷其中,以至最后为了控制事态,他不得不告诉梅兰妮别再找他了。

想想这一对短暂的忘年交,为了爱,在众目睽睽中,他俩曾躲藏到深林处幽会,这是怎样的胆颤心惊。明知不可为,中年医生还是无法按捺自己的蠢蠢欲动,或者这就是脆弱和乖张的人性。当医生提出分手后,梅兰妮脸色突变,可谓愕然,继而泣不成声。

天堂如梦,恍惚又茫然。

但是时间会抚平一切伤痛。慢慢,她会平静下来,她也会成长,从心痛中领悟爱的能力,或者找到爱的方向,恐怕这就是所谓的希望吧。

2013、7、14

 4 ) 笑中有淚之天堂三部曲之愛

你以為你是他們的神,其實你於他們(非洲男人)猶如等著餵食鱷魚的死雞,花錢買愛,享受白人到了黑人世界的優越,舒放你的快樂,卻是更讓人看清「窮得只剩下錢」的悲哀。

導演用了最誇張的形式描述一堆放大了的情緒,愛、失望、寂寞、欲望、孤獨、失落,在這無愛紀裡,女人變得又老又醜又肥,將女人所需要的愛通過購買非洲年輕男子而得,誰知愛買不到,得到的是更清晰又嘲笑的現實。

男人消費年輕美麗女子變作了老女人因為情感與欲望而消費年輕男子,並在強烈的種族優勢之下,對男人而言,情感是抵不上欲望的,而換過來,女人的情感佔先,以為可以在儘是優勢之下得到愛,以為可以更自如得展現真正的自己並且同時得到愛,以為這將是一個愛的天堂。而現實卻是一切早已化作了消費與欺騙。悉知女人心思的得儘優勢,這群老了醜了肥了的白人女人,面對同樣膚色的白人男人自然是與愛無關了,她們做不了自己,展現(展露)不了自己已久,加上中年婦女的生理欲望,更孤寂的情感需求,在一切壓抑已久的情況之下,在這個天堂的號召之下,由著看好戲,戲噱,變作黑人們的囊中之物。原來是其獵狩已久的,尋愛,被愛,需要愛,早被黑人們看得清清楚楚,出賣身體的遊戲,對於黑人男人,一定容易得多,真如遊戲一般,連親密的動作與手勢都由女人所需要一一指導,再用「 唯一 」、「愛不分年齡」等騙術套路令老女人們中招。當然,大家的把戲都不難被看穿,最後騙人繼續,只是對象由這一批變作了那一批。這樣的女人永遠不缺,缺錢擁有身體的年輕黑人亦同樣不缺。其實導演是誇張了,變回現實,同膚色的老女幼男比例亦一直放大。

而最後,那個年輕的、稚嫩的、無經驗的黑人男孩,始終無法出賣自己從而無法完成主角的性要求,這是他的第一次,而之後呢,我們難道不可猜測得到嗎?而女主角與女兒的關係,其實是叫人唏噓的,永遠亦只有單方面的聲音,這所帶來的孤獨,卻在看清尋愛本質之後變得愈發刺眼。

說回這些女人,反過來一想,又是值得可憐的嗎?她們的出發便是根植於種族優勢,有錢優勢之下,而由著「嘲笑」 變作「被嘲笑」,事實是她們根本知道於自己的悲哀所在,可現實又哪有這麼如童話故事/勵志故事般容易改變?這才是真真實實的。

愛,別說這無窮誇張放大了的表現形式,我們身邊,又仍有多少愛呢,無欺騙的呢,誰人仍在執著?而醜人、肥人、老人的愛呢,垂下了的胸部,是否就沒了擁有愛與對視愛的權利了呢?我們都知道,無這種被剝削的權利,可是我們又知道,這是避無可避的現實,赤裸裸的,直擊。

 5 ) 欲望的天堂

文学是个好东西,可以让观者体验到不同的人生。在文学里,你的有限人生体验可以得到无限倍数的扩展。电影是个好东西,可以使这些人生扩展变得更为具象和真实。观影多年,在体会了诸多人生的的光怪陆离之后,我似乎可以对一些电影产生某种直觉和预感。所以当看到德国电影《天堂:爱》(Paradies: Liebe)的标题的时候,自己对故事的预期就绝对是偏离“天堂”和“爱”这两个词汇的,事实也证明了我的预期。如果你喜欢20世纪著名画家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孙子)后期的画风,那么你会对于电影《天堂:爱》的构图和各个角色感到似曾相识。但是不是谁都能够接受卢西恩·弗洛伊德笔下那种扭结迂阔肌理所表达的冷酷,所以如果你在片中没有看到期望中的美好,请对你的不适感采取妥协的态度。

《天堂:爱》是“天堂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的题材并不新鲜,但是在表达上堪称同类题材里最为写实的。片中充斥着大量直白的裸露,恐怕只有在观念最自由开放的国度里,才可以允许这种电影的存在。话说故事的主角是胖胖的特丽莎(Margarete Tiesel),足有五十多岁了,她来到肯尼亚度假,在这个过程里她自己发动了一次关于爱情的复兴。本片的导演是因为电影《狗日子》(dog days)而名声大噪的尤里西·塞德尔(Ulrich Seidl)。塞德尔一贯喜欢用职业演员和业余演员混搭的形式来进行拍摄,在本片中也不例外,所有的肯尼亚角色都是由业余演员扮演的。因此这部电影笼罩着一种纪录片的调调。《天堂:爱》里演员们职业与非职业的碰撞,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令人信服的效果,尤其是特丽莎对于一个黑人哥们的循循善诱,表现出女人的真切又易碎的欲望,还原出这个貌似天堂的国度里那些披着爱情薄纱的真相。

你会一边看着电影,一边发出预知的叹息。这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妇人在安顿好女儿之后,离开奥地利来到肯尼亚。在偶然结识朋友的诱导下,加入到sugar mama的行列里。在这个梦幻如天堂的沙滩边上,她感受到了她理所应当得到的那份爱情和欲望。这是一个她从来不敢奢望的天堂,在这里她可以随心所欲颐指气使,而当地的年轻男子会竭尽所能讨这些年纪不小的女人们的欢心,前提是--双方达成一个公道的价钱。特丽莎一开始还不太适应,还会扭捏不安,当她遇到芒嘎的时候,所有自己的情绪和身体都已经做好了铺垫,于是一切顺理成章地开始了。芒嘎的体贴让她觉得逝去的青春打了一个回旋,那种感觉让她深深沉迷,并且越陷越深。爱情的幻象很快就破碎了,芒嘎开始了贪婪无度的索取,借口繁多不一而足。幻灭的特丽莎似乎并不灰心,她开始愈加无所顾忌地在其他男人身上榨取欢乐,但是她却更加难以排遣孤独,她的灵魂游移不定,在向着苦难内核延伸。

影片的叙事分为两个维度,从生而为人的维度来说,特丽莎作为剥削者的代表似乎并不值得可怜,但她是可怜的;黑人青年们作为被剥削者,似乎值得可怜,但是他们的游手好闲又彰显着可怜之人的可恨之处。从社会环境的维度来说,电影语言毫不掩饰新殖民主义的构图,沙滩上白人与黑人之间永远隔着绳索和保安。就像现实中国际关系的缩影,代表着经济操控下的西方世界与非西方世界如此的难以交融。衰老的白人妇女来到肯尼亚寻欢作乐后扬长而去,但是年轻的黑人们依然对她们趋之若鹜。就仿佛非西方的文化成了西方生活的点缀,而西方的形态与时尚,却往往还是非西方模仿、追逐抑或欲罢不能的焦点。回到电影片名《天堂:爱》,爱在这里绝对不是爱,那么哪里是天堂?对于非西方来说,西方是天堂一样的存在;对于西方来说,非西方成了西方猎奇的乌托邦。
公众号:丁神灯

 6 ) 《天堂:爱》

简直就是现实版的“Hot in Kenya”。

尤里西·塞德尔 Ulrich Seidl从来没有以损耗观赏性来凸显自己的影像诉求。

当视觉味蕾习惯成自然,他所追求的效果就达到了。

两个平行世界,“爱”就是扯蛋。

 短评

5分,纠结的三部曲说明导演处于探索上升期。【分数范围5-6分】

9分钟前
  • 沙漠中的西蒙
  • 还行

人沒這麼貧瘠。但不得不說仍是部具破壞力的電影。就應該在一個舒適的電影院裡播放,去讓無法離席或忍不住離席的觀眾都感到精神上的難堪。

10分钟前
  • Listen
  • 还行

看到的只有第一部分,老年人的性爱,也许不能光看情节。。。法国人说lourd,我心中旁白,真的有这么纯真的事儿吗

12分钟前
  • 豚豚饼干
  • 还行

in another country.

14分钟前
  • 移动应用
  • 力荐

通过一个旅游业现象由点及面扯出一大片,一个在外国的中年妇女在野炮中渐渐明白自己的价值,性的背后只是骗局,源于地域性的贫富差距,源于金钱,看这群白人女性的身体和肯尼亚黑人的身体讽刺就不言自明。环境宛如天堂,现实堪比地狱,片中裸体的尺度让人变得和动物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1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被片名骗了。这样现实的白加黑,色情镜头处理的缓和生活。真爱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21分钟前
  • Eggplant
  • 还行

没想到尺度这么大,挺重口啊,看之前完全不知道。影片本身像是挖掘世界另一个角落真相的窥探仪,里面所有人都在自欺欺人——其实一手交钱一手上床就好了嘛。

2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看的我无比压抑.......

25分钟前
  • 柊二
  • 还行

gar keine Liebe

30分钟前
  • Tingalein
  • 较差

提早退场的人真的不少,剩下的人大概也是先大笑后惆怅吧...

34分钟前
  • LOL
  • 推荐

一个肥胖女人的非洲性爱之旅。沙滩上旁观的人都是冷漠的,只有瞄准猎物,才会一跃而起。投怀送抱的人都是自卑的,被剥去的不只是薄如蝉翼的衣裳,还有一碰即碎的自尊。她反复说自己不是动物,可当衰老的身体横陈在肮脏的床板上时,就没有人再把她当作人类了。年度十佳出早了,这部好震撼。

3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我好喜欢导演对各个房间的全景拍摄。电影是对旅游业引发的黑色故事和妇女中年危机的描述。这个爱,有关性,但却与真正的爱无关。这些源自金钱,源自贫富差异。

38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第一次近距离观看非洲人的大丁丁

41分钟前
  • yolanta
  • 较差

不是很喜欢...视觉上有些接受不能...

44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较差

中年妇女非洲求爱记。

46分钟前
  • 苏帕超
  • 推荐

在赤裸裸的欺骗和横陈的裸体之外,影片将一切种族,政治,爱以为的东西都留白在影片之外。宛如天堂的美景之外,却是老妇人内心的地狱。并不美好的裸露面前,情色之味也并不那么浓烈,只是爱与性的关系在这个老妇人心中一定有了最真实的体会。

49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尺度好大...我鄰座一女笑的好誇張...

50分钟前
  • Orange
  • 还行

最后一场就是打破甜蜜的谎言。说是要爱,却沉沦于欲望。说讨厌谎言,却又热衷于谎言,人呐。

5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三部曲中最重口的一部,赛德尔的镜头对准了被欧洲主流社会所排挤的人群,并毫无顾忌的把这两类人中现实存在的交易真实再现。构图独具风格却又略显刻意,距离大师仍有距离。

55分钟前
  • 主治大夫
  • 较差

辛辣讽刺,大胆,直接,重口味,种族歧视,人性践踏,寓意符号,以及无法被满足的空虚欲望和爱。

5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