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

记录片英国2010

主演:马休·柯林斯

导演:兰德尔·赖特

播放地址

 剧照

文艺复兴 剧照 NO.1文艺复兴 剧照 NO.2文艺复兴 剧照 NO.3文艺复兴 剧照 NO.4文艺复兴 剧照 NO.5文艺复兴 剧照 NO.6文艺复兴 剧照 NO.13文艺复兴 剧照 NO.14文艺复兴 剧照 NO.15文艺复兴 剧照 NO.16文艺复兴 剧照 NO.17文艺复兴 剧照 NO.18文艺复兴 剧照 NO.19文艺复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4:52

详细剧情

这个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新系列,由马修·柯林斯(Matthew collins)撰写并呈现,首先是对艺术史上最灿烂、最美丽的画面之一——拉斐尔(Raphael) 1505年创作的《草地上的圣母》(The Madonna of The Meadow)——进行艺术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已成为21世纪遗产产业的一部分,但在拉斐尔在世的时候,它是一种令人吃惊的新形式的vi…

 长篇影评

 1 ) 老习惯来做笔记了。。。

为了弥补一下差记性,每集看完都会来这里写下重点,不断更新中~

第一集:草地上的圣母
开篇绕的有点长,转到正题之后内容就开始变得比较有意思了。先说了下拉斐尔学习绘画技巧的时代背景和家庭背景(这个就不用我说了吧?人家可是文艺复兴三杰啊!好吧其实我是记不清楚那一长串人名了,就隐约记得他爹是个帮贵族画画的有钱画家,果然艺术这种东西还是要靠天分,从娃娃抓起的!像楼主这种基本就是注定没救的),然后阐述了一下他的绘画风格:

1、有选择性的写实主义中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比如拉斐尔早年给自己画的自画像中,关于五官和发丝的勾勒细致得无与伦比,而服饰等其它部分的描绘却仅以寥寥数笔带过,形成对比,以凸显其脸部的精致(真是自恋得无可救药了),使得画面显得既真实又不真实,而这种画法被广为应用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中,以凸显神性既融合于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又高于生活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味。

2、利用互补色来造成色彩间的互动,将所有你可以看见的颜色都变成了“光”,比如《草地上的圣母》中,圣母身上红色的衣服与草地的绿色形成了对比,而蓝色的裙摆则与另一片嫩黄色的草地形成了互动。顺便说一句,在基督教中,蓝色代表神性,红色代表人性,不信的可以去研究下文艺复兴时期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的壁画,身着蓝色服饰的不是圣母就是耶稣。这幅画作中圣母着红衣,身上披着蓝色外套,表示圣母虽有一定的神性,但本质仍是人。而在圣经中,圣母死去以后虽然也可以升天,但在地位上却相对比“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要低一个等级,是介于神与人之间的一种存在。

3、利用最基本、简洁的几何图形进行构图,以达到画面的稳定和赏心悦目(比如《草地上的圣母》就是利用了大三角形的构图,而雅典学院则是利用了两边对称双三角形的构图)。

一定还有4或者更多的。。。但是我记不清了。。。回头重温的时候再补上。。。-w-

比较有意思的是,拉斐尔曾和同为文艺复兴三杰的米开朗基罗共同为当时的教皇服务过(我说的当然不是你想的那种奇怪的“服务”!想歪的同学自动面壁去!)。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米开朗基罗阴郁暴躁的性格注定了他总有一天会被拉斐尔彻底架空。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件,拉斐尔在为罗马教会创作《雅典学院》时,曾通过好友的关系偷偷进入米开朗基罗的工作室,并且借鉴了他当时画作中一位人物(没错就是西斯廷大教堂九副穹顶画当中的一副),并最终成为了《雅典学院》完美构图的点睛之笔,这与其说是拉斐尔在向这位大师致敬,我倒更觉得他是在向教皇展示米开朗基罗的可替代性,并最终导致了米开朗基罗的被驱逐(所以说斗争什么的古往今来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啊)。

都聊起《雅典学院》了,那索性再说说这幅画作中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拉斐尔在创作这幅画作时,将当时教皇身边的学者、大师们的形象一一对应了进去,比如达芬奇变成了柏拉图,而和他关系很好的一位建筑师(也就是放他进米开朗基罗工作室的那个人)被画作欧几里德,米开朗基罗则衣衫褴褛像个乞丐一样位于画作中较为显著的位置,他自己处于画面一角,作为画者默默看着画布中的其它人物。所以说得罪谁都不能得罪艺术家啊!记得以前在别的书上看到过,曾经有个谁(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米开朗基罗=-=)得罪了卡拉瓦乔(也有可能这两个人倒过来。。。楼楼记性太差了),后来那个人就被画作了地狱中某一层被剥了皮的坏人,还有个人在画作中被蛇咬住了生殖器。。。。所以说艺术家们的想象力和报复心真的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

拉斐尔自己其实也并不随和,他在和另一位画家共事合作时,根本不顾及另一位画家的构图,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作画(与其说是自我,不如说是故意让人家下不来台),所以到现在我们仍能看到这两幅原本应该是一体的壁画中人物比例完全失调,眼神和构图也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说和大师真的是不能合作 啊,让他们单打独斗去吧~~反正出了名也没我们这种屁民什么事儿~~

不过话说回来,为嘛人家22岁的时候已经画出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了,我25岁了还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呢~~果然每个人天分都是不同的,我还是做个安静的美女子好了~~

屁话说了一堆好像都没《草地上的圣母》什么事儿~其实应该是一定有的,但是楼主年过25以后好像记性就不行了,各位看官放心,等楼主二刷的时候一定补上~嗯!就是这样!

 2 ) 个人杂感

第一集(关于拉斐尔) 拉斐尔的画技来自于从小身为公爵画师父亲的熏陶,形成于综合了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的明亮和流畅。感觉拉斐尔是一个始终充满野心的人,同时又拥有极高的天赋和优秀的处事,可以杂糅各种所长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能得到各种势力的喜爱,可想而知拉斐尔非同小可。也许那个时期画画对大多数画家来说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或者是一种跻身上流社会的方式,但是他们可能会想不到自己能够因此成为存留在历史的存在。 第二集(关于波希) 我始终认为艺术作品的完成是在观赏者看到作品本身的那一刻,关于尘世乐园,讲解者告诉观众可以从多个视角来阐释,或许它可以被现代人认为是一种超现实主义,也可以被国王认为是对人性本质的揭露和警告,又或许可以被教会认为是对宗教的劝诫,而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又可以是作者内心对自然和身边之物的观照。庆幸历史(宗教改革)没让瑰宝被火炬烧之一去。

第三集(关于皮耶尔)

把皮耶尔的《基督受洗》设为手机壁纸,完全能感受到那种将几何融入艺术的美感,“三位一体”,恰到好处的分布和色彩,以及拱形和透视的运用,皮耶尔耗费17年(好像是)才完成的画作,这样看来,现代人真的太浮躁了啊。我完全可以怀疑,皮耶尔的艺术成就绝对离不开他自身的热爱,真的有人在那个时代将数学融入画画,从来不雇佣助理,自己精雕细琢每一处🥺很爱讲解者最后说的那一段话,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美不是因为上帝、政治、社会,而因画作本身而美。有人曾经说过“艺术就是过度解读”,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仅仅只是因为美。

因为这个纪录片所以好想去佛罗伦萨看看啊,以后,一定要去一次!

 3 ) "It is the artist, not the critic, who gives society something of lasting value."

Today we’re very uncertain about what it is that art is supposed to do. We don’t see that it comes from visual traditions that have built up over centuries, and we don’t realize that by junking those traditions in favor of a breathless, urgent sense of the right now, which is what our art mostly does, art gets weaker.

Like God, politics, society, art is now a dubious thing for many people. And yet here is something that tells you about power, and not weakness, simply because of what has been done there. God, politics, society, feeling a bit solemn and deciding to go and see some Renaissance art, non of these are really the reason why art ever looks good. It’s what’s actually in the picture that does it.

以上是结尾。

所以现在,再回头看八年前GRE issue的一道题目(暴露年龄了!):"It is the artist, not the critic, who gives society something of lasting value."

 4 ) 文艺复兴 纪录片第一集 《雅典学院》who's who?

文艺复兴 纪录片第三集 皮耶罗 //www.douban.com/note/833228230/?_i=5749247Mga-wyJ

文艺复兴 纪录片第二集 Bosch //www.douban.com/note/833065757/?_i=5229665Mga-wyJ

《文艺复兴》这部纪录片第一集主要是讲拉斐尔的另一部作品《草地上的圣母》:色彩饱和,圣母的蓝色袍子、淡蓝的天空,棕绿色的草地,到处都闪闪发光;还有画中的三角构图,圆形的运用。在色彩的使用上,拉斐尔不像米开朗基罗那样过于粉嫩,又不像达芬奇那样阴沉。

这集也讲了拉斐尔的其他一些作品。对《雅典学院》很感兴趣,拉斐尔在这幅画里让文艺复兴时的人扮演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位于中央。

1 右手指天的是以列奥那多-达芬奇为模特的柏拉图。

2 亚里士多德,手拿一本他自己所著《尼各马可伦理学》(Nichomachean Ethics)。他身上穿蓝色和棕色,可能代表水和土;对应旁边柏拉图的颜色代表火和空气。

3~6 ?

7 锡诺普的第欧根尼(Diogenes of Sinope),古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也叫“Diogenes the dog”。

8-10 ?

11 年轻的学生?

12?

13 可能是普罗提诺(Plotinus,204/5 - 270 AD),新柏拉图主义创始人。

14-18 ?

19 斯特拉波(Strabo),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地理学家,著有《地理学》17卷。也可能是琐罗亚斯德(Zoroaster),又译查拉图斯特拉,古波斯先知,祆教创始人。

图R

R 拉斐尔本人在右方

拉斐尔自画像。

20 克劳狄乌斯-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占星家。是面对斯特拉波(或琐罗亚斯德)、只有背影、着黄袍的这位。

索多玛自画

21 索多玛(Sodoma),图R里站在拉斐尔与石柱之间的,是拉斐尔的好友、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Giovanni Antonio Bazzi,人送外号索多玛。

23 欧几里得(Euclid),几何学家,拿圆规的这位。模特原型是建筑家Bramante of Urbino,拉斐尔的远房亲戚,介绍拉斐尔与当时教皇认识的中间人,拉斐尔因此得到教会的终身职位。

24-25 ?

26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古希腊哲学家,以弗所学派的创始人。模特是米开朗基罗。

27 巴门尼德(Parmenides),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是最重要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之一,是埃利亚学派的一员。

28 希帕提娅(Hypatia),著名的希腊化古埃及新柏拉图主义学者,是当时名重一时、广受欢迎的女性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占星学家以及教师,她居住在希腊化时代古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对该城的知识社群做出了极大贡献。

29 毕达哥拉斯的追随者,手拿算盘。

30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本人,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创立者。他认为数学可以解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对数字痴迷到几近崇拜;同时认为一切真理都可以用比例、平方及直角三角形去反映和证实:譬如主张平方数"100"意味“公正”。

31 亚尼修-玛理乌斯-塞味利诺-波爱修斯(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六世纪早期哲学家。也是希腊罗马哲学最后一名哲学家,经院哲学第一位哲学家。

32 伊本-鲁世德(Averroës),著名的安达卢斯哲学家和博学家,研究古希腊哲学、伊斯兰哲学、伊斯兰教法学、医学、心理学、政治学、音乐、地理、数学、天文和物理学。

33 费德里克-贡扎加(Federigo Gonzaga)?

34 伊壁鸠鲁(Epicurus),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伊壁鸠鲁成功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其学说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

35 ?

36 季蒂昂的芝诺(Zeno of Citium),哲学家。

37-38 ?

39 匆忙经过的仆人

40 ?

41 ?有人说是埃斯基涅斯(Aeschines)。

42 阿尔西比亚德斯(Alcibiades),雅典杰出的政治家、演说家和将军。雅典大政治家伯里克里斯是他母系族伯,曾养育过他。阿尔西比亚德斯是这个贵族家系的最后一名著名成员,这个家族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衰败。他在战争的后半段扮演重要角色,担任战略顾问、军事指挥官和政治家。

43 安提西尼(Antisthenes)或色诺芬将军(General Xenophon)

44 埃斯基涅斯(Aeschines),古希腊演说家之一,曾主张与马其顿腓力二世和解。政治家狄摩西尼的政敌。

45 苏格拉底(Socrates)本底。上图右。

大厅左右两侧的雕像

左边是自然哲学派,雕像是治愈之神阿波罗,以里拉琴为标志。

右侧是道德哲学派,雕像是手拿盾牌的雅典娜。

 5 ) 博施 写实作品中的超现实符号

《尘世乐园》 1505年

德•贝亚蒂曾在游记中有这样的描写:

此外,还有各种幻想画,上面画着大海、天空、森林和原野以及许多其他东西;一些生物正从贝壳里出来,另一些生物在清除天鹤;白种和黑种的男人、女人呈现出种种姿态;各种鸟兽显得自然逼真。这一切是如此悦目和奇异,简直无法向没有见过它们的人描述清楚。

初看博施的作品,很容易将其归为超现实主义,但其创作年代确实16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彼时对艺术的革新是艺术家们对现实世界的探索,而博施的作品是在发展起来的写实成就转而描绘人的眼睛从未看见过的实物进行描绘,奇思妙想的混搭潮人。

博施本人的日常生活几乎是不为人们所清楚的,就如这幅《尘世乐园》一般,没有任何作者本人的介绍,也没有人记录他的言行。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特别喜欢这位艺术家,因为它非常关心人的邪恶。博施将人们对地狱的恐惧转化为可见的具象,与写实作风不同,与人们向往的灵魂归宿更加相悖,所以在纪录片第二集中,特意强调了“这是宗教画而非迷幻药的产物”。虽然离经叛道,但这并不难解释

文艺复兴的精神就是时尚潮流的发源地,文艺复兴的全部内容本身就在于对自由的思考,文艺复兴的作品则折射出了这种自由的概念。

《尘世乐园》左幅,伊甸园

三联画的左幅为伊甸园中耶稣为亚当和夏娃主持婚礼的画面,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生物已经用生物构成的和谐曲线。水池中爬出很多邪恶生物侵蚀伊甸园。

《尘世乐园》中幅,人间乐园

三联画中幅人间乐园是出乎意料的存在,让人不自觉地想看细节,而随着对细节的查看会发现画面变得狰狞,而狰狞之处融合熟悉的生活中,让人身临其境。画面到处是裸体,生活在一个充满异果的世界。

多处画面将人物与动物、果子的比例倒置。猫头鹰遍布,注视着人类社会。在文艺复兴时的猫头鹰并不是智慧的代表,它们在夜间行动,代表了负面的意义,即忧虑与罪恶。男女们拥抱即指代性交,吃着水果的人们指代人们无节制的欲望。

人类在善恶并存的人间乐园享受欢愉,追逐欲望,而猫头鹰注视着一切罪恶。

大地有眼,树木有耳

《尘世乐园》右幅,地狱

画面充满黑暗、火光、杀戮,人们惊恐万分的终极炼狱。画面中的乐器变成了刑法,载人的空壳树人冷眼看着地狱,眼神闪烁残忍之光的猫头鹰吞噬着人类,右下角穿戴修女衣饰的猪逼人签下条约,画面中的这些符号可以推断这幅“地狱”对奢靡之音侵蚀、腐败社会的道德警告。

《尘世乐园》外部

上帝创造世界。

善恶是否可以共存

《尘世乐园》的三幅画面中,没有一幅是有绝对的善与恶,而是描绘了生命是如何走向万劫不复。即时是天堂的美好,也有邪恶的生灵侵蚀。人间乐园中,画面上方男人们骑着各种动物逆时针转圈,中间的女人们在水池嬉戏,这是人们的人性使然,这份本能被上帝统治不够,被恶魔统治得更多。左边的耶稣看着充满了罪恶的人类神情哀伤,与右幅树人的冷眼旁观形成对比,地狱不再是寻常地狱,而成为了一种理性标识。天堂和地狱不再是人的最终归宿,而成为内心的永恒存在,正式自我的道德问题。

同样善恶共存的画面也存在于博施的另几幅画中,如《贤士朝圣》、《干草马车》等。自此便打开了阴暗面这一新流派。

《贤士朝圣》

《干草马车》

博施的画面中有很多邪恶丑陋的细节描绘,但这不影响绘画过程中产生的美。他在刻画邪恶时融入富有美感的符号,当然也得益于对自然的仔细观察,以及对人心恐惧之物的仔细洞察。艺术家在这一时期有机会将自己的理解与想象通过作品表达,所以现代人的理解与彼时的出入是较大的。当面对《尘世乐园》时,我们很自然地联系到超现实主义,而彼时的人们看到这样的作品时,内心更多的是对道德的思考。

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将《尘世乐园》当作是一种寓言、一种道德警告,在宗教整顿动荡的时代,这一幅画被完整保存,警告世人恪守道德,减少贪婪欲望,减少社会奢靡腐烂之气,大地有眼树木有耳,心中的罪恶会被时刻注视,最终走向毁灭。

亨德里克的客人们以为会有最后的宣判日,殊不知所有宣判皆在你自己心中,要从心中寻找自己到底是什么。

 6 ) 笔记

《文艺复兴》BBC

每集一幅画:

1⃣️《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

2⃣️《尘世乐园》波希

3⃣️《基督受洗礼》弗朗切斯卡

第一集

《草地上的圣母》 1505年,拉斐尔22岁所画

眼前的事物被理想化了,虚与实的对比。

🌟谜一般的光线,圆形,画作发充满光线。“颜色振动”,绿与红,黄与蓝,互补色,让人觉得真实感的原因——颜色,明暗法呈现,颜色强度协调。

🌟粗线条与细节处精细画法对比。

【《岩间圣母》达芬奇】

拉斐尔父亲是皇家画师,拉斐尔从父亲那里学习。拉斐尔的师傅是佩路基诺,甜蜜表情、鹅蛋形脸蛋、宁静…。壁画《圣母的加冕礼》拉斐尔20岁所画,连贯的韵律,每个人物。他21岁来到佛罗伦萨。比达芬奇年轻30岁,比米开朗基罗年轻8岁;圣母与孩子的主题画作在这段时间画了20幅,最终画成了《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死后他的草稿才被收集起来,当作范式,🌟这些草稿并不是寻找解剖学的精确性,而是试图找出结构上的抽象化美,从身体各个部位的排布上寻找流畅的整体。

继承了希腊罗马雕塑的动态

🌟各种美聚集在一起:人体的完美性,尼德兰艺术的光线和细节,中世纪艺术的简约之美,均被协调在一起。简约的几何学——矩形之中的三角形(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形成了有序的场景。圣母像山一般升起于地平线之上,草莓、罂粟花。乐观主义、理想主义。

【宗教画不再是唯一画种,肖像画出现,《蒙娜丽莎》是世俗肖像画的始端】

【《本多尼斯》(the Donis)1506年,拉斐尔】

拉斐尔的Maddalena灵感来源是《蒙娜丽莎》,摒弃了达芬奇所用的烟雾缭绕的朦胧感,而是用了米开朗基罗的柔和感,成了拉斐尔的和谐色彩。

二十几岁就画了【自画像】

1507年,佛罗伦萨教堂的委托,大型圣母像。

为教皇画【《雅典学院》】,几何形状,创造着秩序;可能是参考了米开朗基罗所画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1510年为教皇尤利二世画肖像。成功挤入上流社会。

最后的【肖像画】,拉斐尔接近四十岁。

最后一幅作品【《基督显圣》】

1520年37岁时因为高强度工作发烧而死,葬于万神殿。每天墓前有支新鲜玫瑰。

第二集

《尘世乐园》波希 Hieronymus Bosch 1505年

新创造的象征;被关着的画,需要被展开。没有人知道这幅画的确切含义,每个人可以做出自己的解读。

【《贤士来朝》 善与恶并存】

【《干草马车》 希望与残暴并存】

离经叛道,三部分。过目不忘的细节。将宗教思想用潮流时尚表达出来,猫头鹰-忧郁,水果,无节制的欲望。🌟细节与美感,美与所画之物无关(用同样的美感画邪恶之物)。文艺复兴相信人定胜天—探索现实世界的新思潮,绘画中对旧宗教的反思,旧观念中的善与恶可以被重新诠释。对于恶魔的描绘源自自然界。Bosch,树人,身体空壳,画家本人也在这幅画里。Boschvogel,所有鸟群的集合词,包括猫头鹰。随处可以见到猫头鹰,看到人们的罪恶。🌟用创造的符号表达含义,因为绝对的美感而拥有力量。许多符号,和谐排布在一起。🌟似曾相识之感,自然与不自然共存,波希认为行为道德主义的基础在于对自己的深刻认识。如今,这幅画被视作新鲜生活的象征;“阴暗派”,寻找潜意识,人的本性。兽性与宗教,外界与内心。

男人骑着野兽,本能。

这幅画受亨德里克三世委托。当时荷兰受到西班牙的统治,但实际上直接管理者是荷兰人,亨德里克三世和西班牙国王英俊王菲利均为圣母玛利亚兄弟会成员(波希也是)。亨德里克三世希望用文艺复兴的艺术跳出宗教桎梏,他有庞大有着精美图书的博物图书馆。

【与波希同时期的祭坛画】

【北方画家杨·凡·艾克 1432年祭坛画,波希出生前20年所画,充满细节刻画,波希以此为创作源泉】

波希Bosch(森林)的艺名源自他居住的小镇镇名,荷兰的富庶小镇,时常遭遇洪灾。他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圣母玛利亚兄弟会的成员。真名:Hieronymus van Aken, 约生于1450年左右。自画像

逝世于1516年夏天,圣约翰教堂举行葬礼,可能是死于沼泽传染病。他死后名声鹊起,他的作品被挂在Nassau宫。

1517年宗教改革。亨德里克三世死于1538年。荷兰,80年的宗教混战,波希的画作是自由天主教复兴的产物,福音主义运动是双方皆赞成的。这幅画被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虔诚的信徒——所得,其他作品也是。菲利普二世将其称这幅作品为“草莓画”。

宗教裁判所,也认为这幅画无害,《尘世乐园》幸存。

【波希,七宗罪,情欲之罪用有关音器、喂食、肉体表示】

用艺术揭示宗教弊端。

第三集

《基督受洗礼》皮耶罗·弗朗切斯卡 1450年

他影响了“文艺复兴三杰”

题材:耶稣受洗,犹太人的净化方式,为了洗去罪恶,预言世界不日将灭亡。这幅画是画家对于福音书原始故事的解读。但至今不能被确切解读。

三位一体:圣灵的标志——鸽子;基督复活——拥有希腊诸神的雕塑式躯体;上帝原来出现在画框上,现已失传。

🌟沉重感实际上也是艺术的一部分(相比于轻盈)。

画面的留白构图,明亮对比。

背景的景色:画家家乡,1412年画家在那里出生。胡桃树。

这幅作品是被修道士委托,政治——试图联合东西基督教共同抵御土耳其,画作与东正教有关,例如手牵手的天使、人物服饰。

【祭坛画:耶稣诞生,皮耶罗少时接触的】

🌟中世纪绘画,人物被笼罩在金色;文艺复兴,用高山森林,被用作神话事件的场景。

弗朗切斯卡只有少量作品传世。无从知道画家是否信教。

【5世纪为哥特国王所作的塔的天顶马赛克画】色彩的变化,中心人物更明亮

文艺复兴,艺术家从匠人升为哲学家。

蛋彩,某些物质将颜料粉拌匀,🌟黏合剂是鸡蛋蛋清。颜料的特性决定了作画方式——颜色的过渡与油画是不同的,蛋彩必须由浅到深一点点画出渐变,油画颜料只需要调和就可以了;这需要非常细腻的笔触,线条不可以重叠,因为重叠会把另一条线条破坏。颜色渐变是文艺复兴画家的基本功,蛋彩画干的很快。

弗朗切斯卡在创作这幅画时将天使翅膀上罩上一层半透明的颜色,使其看上去可以透光。

画中一切被精心布置。画面两部分,均有“拱门”(树干),以及其他“拱”。

画家年近30岁来到佛罗伦萨。

【布鲁内莱斯基的建筑作品,古典主义,用图画构建空间(几何学)——透视,圣灵教堂的草图】

【马萨乔,圣母与圣婴,透视】

🌟透视法——以人为中心的视觉现实,与中世纪以上帝为中心想违背。

【北方,杨·凡·艾克,名作,不符合透视法】

【弗朗切斯卡晚期祭坛画作品,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反差】

《最后的晚餐》灵感源自这画幅画《基督受洗礼》

弗朗切斯卡尽管声名鹊起,却几乎不用助理。以数学和绘画出名。撰写了有关透视法的数学运算。

【皮耶罗·弗朗切斯卡,The Flagellation,250尺距离,可以据此为蓝本构建出建筑,展现了空间】

🌟本集介绍的这幅画所用的不是原配相框。原相框是对称的,不成比例的。

🌟图画:十字(寓意十字架);天是圆,地是方,基督是链接天与地的力量(在圆形与方形之间)

🌟背景人物、天使和高山都故意被遮挡——模糊;水中倒影是虚假的,存在距离问题。为基督教义作了隐喻,天堂才为真。

弗朗切斯卡以其壁画出名。

1492年80岁左右去世,死前失明。

 短评

“如上帝、政治、社会一样,艺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可有可无的。但这些作品告诉你,艺术并不像上帝、政治、社会那样严肃,艺术并不因为其它原因而美丽,因为它作品本身就是美丽的。”

8分钟前
  • 影树
  • 力荐

信息量太大,需要集中精神重看

10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对于曾经在2012.5.17标记了看过这件事,完全没有印象……今天是2017.12.1

11分钟前
  • 天蓝蓝
  • 力荐

我的原版碟啊。。。

13分钟前
  • _
  • 力荐

【Renaissance这个选题只用三集涵括感觉略大了些。毕竟是后人的解读,总还是免不了一些部分可能的过度解释和解读偏失。但是从整体而言还是相当客观丰富,并能给予多角度启发的。另外摄影录制的安排和拍摄角度的选取都感觉得到很用心。但我就一个疑问:说好的达芬奇呢?

18分钟前
  • Μουσαι
  • 推荐

a bit too professional

22分钟前
  • sarah🇺🇦
  • 推荐

It was confirmation that change never really happens,man is helpless to control himself, and he blunders along futilely to the inevitable hellish apocalypse that awaits us. The goods are rare,and the damned are pretty much most of us.

25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BBC的短片切入角度可行,但对画本身,OMG,只有第一集Raffaello还有可看性!Piero毫无美感可言~最可怕的莫过于Bosch,在我看来他的话就是evil...pure evil...

26分钟前
  • darkerthanwhite
  • 推荐

欧洲之崛起正在于此。

29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Hieronymus Bosch 波希

34分钟前
  • 反射弧
  • 推荐

Bosch!!!!!!!

39分钟前
  • anthologia
  • 力荐

高亮第二集

41分钟前
  • 巴斯特德
  • 力荐

精炼、逻辑强、有引导性,不能更赞的纪录片模式

45分钟前
  • 灏熙
  • 力荐

2011.06.29 我竟不知波希是谁,我是文盲。。

46分钟前
  • mintvanilla
  • 推荐

2>1>3,虽然3最切题

49分钟前
  • Soda兰
  • 力荐

看来我这样局部欣赏画还是对了!以小看细节看色彩的对比再看完整的~~我也想去近距离接触那些真迹!!!!!

5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翻译有点生硬

54分钟前
  • 猪膨膨
  • 推荐

好~~

55分钟前
  • 我的豆瓣满了
  • 力荐

这个纪录片解说词非常有深度,需要对美术史有一定基础的人才能完全融会贯通。拍摄的很好,逻辑和层次不说,花边八卦都很细腻。

58分钟前
  • 苏觋觋
  • 力荐

大开眼界。 第1083人看过。

1小时前
  • royalwyx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