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佬正传国语

剧情片香港1986

主演:冯淬帆,叶德娴,秦沛,陈国新,周润发,梁朝伟,岑建勋,马斯晨

导演:尔冬升

播放地址

 剧照

癫佬正传国语 剧照 NO.1癫佬正传国语 剧照 NO.2癫佬正传国语 剧照 NO.3癫佬正传国语 剧照 NO.4癫佬正传国语 剧照 NO.5癫佬正传国语 剧照 NO.6癫佬正传国语 剧照 NO.13癫佬正传国语 剧照 NO.14癫佬正传国语 剧照 NO.15癫佬正传国语 剧照 NO.16癫佬正传国语 剧照 NO.17癫佬正传国语 剧照 NO.18癫佬正传国语 剧照 NO.19癫佬正传国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02:43

详细剧情

  女记者(叶德娴 饰)受托跟踪采访一个忠实于精神病患者救助事业的社会工作者(冯淬帆 饰),二十多年来他一直与街头流浪汉打交道,旨在引导他们走向康复,但他的行为得不到人们的响应。女记者亲眼目睹了他对垃圾佬(周润发 饰)、终日游荡在菜市场的癫仔(梁朝伟 饰)与康复的患者(秦沛 饰)的关怀 与他们辛酸的故事。康复患者其实有间歇性发作精神病,受到生活中重重压迫后,想念儿子的他持刀闯入幼儿园酿成血案......

 长篇影评

 1 ) 关于癫佬的那些传说

我生活的小镇是个安宁的镇子,太阳光照下来,白色的公路在闪闪发光。如果在集市日,路上繁忙,小货车摩托车络绎不绝。一些中老年人和妇女会满脸喜气地跳上小货车,孩子也高高兴兴地跟在她们后面。在农村,赶集的主体人群就是他们。车子突突地向集市驶去。这时,大路的尽头就会走来一个人。她形容枯槁,发乱如麻,有时候她穿着黑色或者花色的长裙,有时候她赤裸着上身。她的行为乖张,有时候会引吭高歌,有时候会低声谩骂…..

《癫佬正传》是尔冬升导演的早期作品,主演是冯淬帆和叶德娴。除此之外,还有一群大腕,周润发、梁朝伟、秦沛。他们三人都饰演癫佬。所谓癫佬就是精神病患者。冯演的是一个社区义工,而叶演的是一个记者。电影的以叶——也就是记者的角度来叙述,所以对癫佬这个群体的认识是逐步深入。最后,叶接过冯的班,成为奔走在街头上,照顾那些“癫佬”的义工。叶德娴去追一个“癫佬”,累了双手扶膝在喘气。她的面前出现了冯的影子,脑海浮现出冯被癫佬(梁朝伟)误杀和冯拉着她去追癫佬(周润发)的情形。叶强忍悲痛,毅然抬腿追去。这时,苍茫而忧伤的音乐响起。画面定格在叶的奔跑中。感人至深。即是力量和信念的传递,亦说明了任重而道远。
据我所了解,无论是在电影还是在文学作品都缺乏对癫佬这个群体的关注。人们对他们天然有一种戒心偏见,即使是对已经痊愈的患者。秦沛饰演的是一个已经痊愈的癫佬,但是社会上的偏见并未减少丝毫。相反,一些无谓的戒心把隔离起来,他只能蜗居在家里。他唯一的寄托就是他上幼稚园的儿子,然而前妻却以他精神异常为由禁止他接触儿子。这个打击对他而言是致命的,后来他的病复发也是由此而起。后来在寻医的过程中失踪,女记者叶德娴为了寻找他,在报纸上发表寻人启事。没有想到,她好心办坏事,因为街坊们一看到启事,人情汹涌,挤在了癫佬的门前。当然,他们手上还带着一些工具。比如说,扫把,木棍以及一些杀伤力小的武器。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驱赶癫佬,因为“谁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发疯”。秦沛在街坊的围攻之下,逃到了幼稚园。那时候,他的儿子正在上课唱歌。上课中止,孩子们恐惧地看着满头红血的秦沛。

事实上,在《癫佬正传》中。癫佬的范围不仅仅是那些精神病患者,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冯淬帆就对叶德娴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有些人并没有癫(意思相同疯)”。所以,癫佬的范围包括流浪人士。他们游走在城市的边缘,生活在人们歧视的眼光之中。所以,他们把自己包围起来。《癫佬正传》中所说的那些人不洗澡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也有着特有的身份认证,警惕陌生人。所谓“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癫佬正传》中的陈阿婆的故事就是体现出此点。
市民是如何看待癫佬的呢?叶德娴饰演的记者的态度我想就是普罗大众的态度,因为在她看来,那些癫佬不爱干净,随地大小便,影响了市容。前几年,中国政府处理这些流浪人士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印证了这种心态。工作人员会把一些流浪汉拖进卡车,然后趁着月高风黑把他们遗弃另外一个管辖区。很显然,流浪汉受到了“非人”的对待——把流浪汉当作“非人”的,记者亦表达了这种心态。这种心态的扩大化,就是“追杀”癫佬,即使是已经痊愈的癫佬。
如何消除社会偏见?让大众接受癫佬这个群体是“人”而并非“非人”,显然还有很首先,作为人民政府要站出来表率。值得安慰的是,自2006年始,政府终于认识到“癫佬”作为“人”这一客观事实。因为在1982年,对待癫佬是用“收容遣送”,2006年之时是用“救助管理”。这是个可喜的进步,但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因为如何避免在《癫佬正传》中市民追杀癫佬的情形才是治本之策(“追杀”有些艺术化)。

尔冬升把镜头对准了社会忽略的群体,这足以体现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气。然而,在现在的中国内地,这部电影能不能通过审查,我还是有所怀疑。《新宿事件》就是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在内地上映。《新宿事件》我在网络看了,以我鄙薄的智慧,我是看不出什么问题来。不过有一点,我敢肯定,《新宿事件》很好看,亦很沉重。
再说说演员的表演吧,冯淬帆在五福星系列中的喜剧形象太过于深入人心了,所以他一出场,我竟以为《癫佬正传》是喜剧片。其实,他的表演还是很到位的。叶德娴的表演无出彩之处。倒是梁朝伟,周润发,秦沛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周润发的癫佬一脸灵气,因为他眼睛里遮不住灵气四溢,所以表演痕迹深。梁朝伟的表演亦如发哥一样,痕迹很浓重。可能是现在梁朝伟的名气大,所以我有些先入之见。秦沛饰演的是不完全的“癫佬”,所以不需要在那装疯。这方面他比较讨好。在幼稚园的那一场戏极为出色,令人动容。

用一个故事来结束这个浅薄的影评。
在某一年,那时我还在读小学。早春风料峭,我去上学。路过一间牛棚之时,看见一群人——他们与我同龄——围在门口。我受不住诱惑,挤过去一问,原来里面睡着一个人。他/她好像是生病了。我拼命地挤到门前——牛栏里面黑压压的一片,根本就看不见人。后来,有个女孩子说,他/他可能饿了。于是,从包里掏出糖果炒米(方块状,如砖)丢在了里面。最后,在大家的感召之下,我也忍痛割爱地把自己的零食丢在里面。
自那以后,我一直不知道那人的下落。

 2 ) 生死交瘁

老师上课播的片子,还一直强调说怕里面的一些情节会吓到我们。
其实,吓到我们的不是电影的情节,而是故事的本身。

那么多的死亡。
特别是最后那二十分钟。
其实,都可以避免的,不是吗?

如果,人们都有社工的心态。
如果,人们都不是冷漠无知而又势利的动物。
如果,人们可以冷静思考患者的感受。
如果,人们的心理世界可以互知。
如果,不是一切都只是为了一切。

正如某人所说:  社工不该在心力交瘁献身后惨淡的躺进一方小墓!!

 3 ) 处女作与演技派

一到暑假我就窝在家里那也不想去。明年就要开始实习了,这个暑假就尽情享受我的电影大餐好了。

《癫佬正传》,1986年的老片了,不过里面有梁朝伟和周润发。

这是尔冬升的处女作。我发现很多好导演最有特色甚至可以说最好的作品就是处女作了。今年银河映像的金牌编剧游乃海终于也拍了处女作——《跟踪》,可以说是今年港片中最有特色的一部了,果然出手不凡,技惊四座!而香港另一位鬼才导演彭浩翔的处女作《买凶拍人》真是把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成了他的粉丝。

回到《癫佬正传》,我有个毛病,就是老是会说着说着就会扯得很远,跑题。

尔冬升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导演,他的另一部作品我也是奉为经典——《旺角黑夜》,第一次发现张柏芝和吴彦祖的演技可以如此出色!昨天张柏芝和谢霆锋儿子出生了,祝愿他们幸福!

其实,我是一个港片迷,虽然没有达到魏君子那种程度,但是,总之就是喜欢看港片,老的新的我都看。虽然近年来港片不济,出现了很多烂片,但这并不影响我对港片的热爱!

想看《癫佬正传》,是因为这是尔冬升的第一部作品。前几天我看了他在96年与罗志良联合导演的《色情男女》,里面他让刘青云演一个叫“尔冬升”的导演,后来因为拍的片子不够商业票房惨败,于是一时兴起跳海自尽。这种自嘲很值得玩味。

很多人冲着梁朝伟和周润发去看这部电影,,但其实他们两个不是主演,都只是配角,戏份不多,但很出彩!梁朝伟更是凭这部电影才真正被人看到他的演技,真是表演天才!演个傻子都演得那么像,那个眼神都模仿不来的。周润发就相对平淡些,不是说他演得不好,实在是因为他的个人气质太突出了,反而不太像一个傻子了。一个好演员就是要演什么像什么,要让人有真实感。
秦沛是最出彩的,特别是最后被逼到幼稚园那段戏,真是老戏骨,演技没得说。当年的金像奖上,秦沛不负众望拿了最佳男配角奖。周润发也让凭借经典角色小马哥(《英雄本色》)拿了影帝,这种角色才适合发哥,人家就是有气质,就是够潇洒,演什么都这样。

但我不推荐女生去看这部电影,因为主题相当压抑,结局也黑暗,现实主义的电影一般都是沉重的,像郑则仕早期的电影《何必有我》(应该是最初的肥猫形象,不是后来的什么《肥猫寻亲记》之类的喜剧),那时候我还小,看到肥猫的结局那么惨,实在是无法接受,难过了好一阵子,幼小的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PS:貌似女生并不都是心理脆弱的,算我上面说错了。

 4 ) 社会工作缺失社会性 谁的悲哀

与八十年代中期香港电影执意展现全民娱乐的作品不同,这部尔东升的处女作因关注特殊群体而显得卓尔不群,倍受推崇,被认为是带有浓重人文特征的经典影片。由此看来,尔东升的儒雅气质不仅体现在白衣胜雪的侠客风范上,更因其骨子里自然流露的社会关怀而独树一帜。当年被指责为只会扮靓装酷的小生尔东升,不满媒体对他的妄加评论,负气拍出这部从形式到内容都颇有震撼力的影片,叫人吃惊之余赞不绝口。

《癫佬正传》开始的场景是精神病人在菜市场病情发作,挟持一名妇女,而围观群众或喧闹哗然,或惶恐不安,一种冷眼观世事的局外人眼光,由此分化出健康人与残障群体不可逾越的鸿沟,畏惧、歧视、躲避、窥探以及抛弃,成为社会对待精神病人的主流态度,而社会工作者的无悔付出倒凄惨得成为弱势群体对另一弱势群体的相濡以沫。随着影片对精神病人生存现状不断深入的揭示,流露出这样一种讯息:缺失关爱的社会比丧心病狂的疯子更可怕。一群不份青红皂白的邻居对一名患者的围殴,更令人觉得恐怖的是,那些正常人对落荒而逃的患者的穷追不舍。

影片另一个辛辣的指向是针对社会的抛弃行为,妻子对患病丈夫的抛弃,母亲对患病儿子的抛弃,包括个别心力交瘁的社工对救助对象的抛弃,医疗机构对初步治愈但仍存在复发隐患的康复者的抛弃,暴露社会进程中无情的一面,“我妈叫我去死”,自杀未遂的患者啼血的告白,是影片最为刺耳的一句台词。

尔冬升初执导筒,却熟练的讲起了连环索式的故事,故事与故事之间衔接自然,在不经意的实录式语言中推向高潮,众多片段环环镶嵌,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勾勒社会遗弃群体生存境遇的宏大画卷。

 5 ) 但愿温柔相待

最近觉得看老一代港产片很下饭,所以三餐都看。
前天看到了《癫佬正传》
饭没吃好。
因为这不是一部用来下饭的电影,它低成本小制作,它关注的主题很容易被无视,但如果你决定看它,请务必用认真的心。
也许多数人一看名字就不喜欢这部电影,说香港是文化沙漠,是大陆学究和装逼范儿们高傲的口头禅。
这边的人仗着五千年的罪与罚,对一个被英国人洗过脑的小渔村嘴角一瞥,淡笑而过。
这电影拍的那一年,86年,我出生了。我出生之前,整个中国是红色的,我出生后,中国开始变身为利益的海洋。曾经拿在手里的喊在口里的,开始一概扔下,而重新拾起的,又带着充满纰漏的铜臭。在利益的海洋中,人们有的得意洋洋,有的凶猛前进,有的退避三舍,有的心怀旧惧。
但每个人无一例外的就是,粗糙。那时候的人,来不及停下脚步倾听,也舍不得等待,大家争相去做成功的人,去做创造利益者,或者既得利益者。管他有没有人在哭,管他有没有人在凄凉呢,如果你在哭你在点背,那我唯一的努力目标就是不要是你。
多年来,很多人踩踏,很多人被踩踏。只是换了鞋,换了路径。
那就是我出生的大时代。我所说的粗糙,现在还铺满着神州大地。
而我出生那一年的香港,尔冬升拍了这样一部电影。
电影是说精神病患的。全片分了好几个小片段介绍各种癫佬。有活泼弱智的,有偏执暴力的,有隐性自虐的,他们出场统统惹人讨厌,但不出五分钟,你会开始流露柔软,流露同情,流露理解。因为通过情节的拓展,你会发现他们竟都如此的纯真和良善,他们甚至比起常人要好得多。他们只是有比正常人严重得多的脆弱,他们非常之脆弱和敏感,而因为纯真和良善,就更脆弱。
我妈说的好,坏人一般都不脆弱,他们会麻木地杀戮他人保全自己,无论精神还是肉体。而过于善良的,反而会戕害自己,于是疯掉。
当这些善良的念头用毫不自保的方式展露给这个世界时,这世界毫不兼容,于是社会炸锅了,癫佬们受到了残酷的围剿。
这个世界的正常人用无法被神经病人兼容的方式去对待这群不能被兼容的人群。于是伤害到来,流血事件到来,惨痛的代价到来。
男主角是个帮助精神病患者的社工,他游走于精神病人和世界之间,试图搭建桥梁,试图传达给一方温柔的对待,传达给另一方宁静的理解方式。
但是,他抗不住了,最后他死去了,因为他毕竟势单力薄。面对这个坚硬的世界,面对那些暴露在外不懂矫饰的柔软,这两方的征战是那么激烈,在中间极力疏通的人是很容易牺牲的。
电影的结局令人伤心和感动,男主角死后只留下一个有着社工编号的墓碑,和一群再得不到保护的精神病患者。
那个初衷只是一篇采访的记者小姐,追随了逝者的脚步,英勇地继续做两个世界中间的那个人。依然势单力薄,依然困难重重。但只要有人将那份疏通和温柔继续传递下去,这个世界,就让我们觉得……还好,没有那么冷。
我在开头绕了圈子介绍了我出生时的大背景,又开始简单介绍了这部电影。这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脉络,其实正是我要说的话题。
关于理解。关于对柔软和脆弱的异类的理解。
我们生活在过于粗糙暴力的世界。我们也许很少认真地体察过弱势群体的需要。甚至我们很少认真体察过身边每一个他者的需要。无论他是正常还是失常。
我们总是扬长避短,我们趋利避害,甩掉我们被视为绊脚石的一切。而这当中,有多少柔软?有多少不堪重负的柔软呢?我们急着避开的或者铲除掉的一切,有没有人尝试着去理解?去用柔缓的方式等待?如同我们等待一个幼儿摔倒后的重新爬起?
我觉得现在都很少有,这柔缓的方式,这理解的耐心,太稀少太罕见了。
在我们这个社会长久的历史和不尽如人意的此时,人们总将暴力和粗糙向着未知和不解一甩,然后也势必承受着他人甩来的暴力和粗糙。我们没有温柔去享受,我们也很少给世界温柔。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孤独,每个人视他人都为异类,也被他人视为异类。我们总有各种各样的彰显的或者隐藏的棱角,不能被外界兼容。
而有责任感的社会和人群,就是能将这份兼容做到最大化的社会和人群。
而1986年的香港,已经有一部电影,在用着略带悲观的心情提供一份温柔的兼容,供人们思索和实践,哪怕人们浅尝辄止。

 6 ) 有谁还在乎他们——《癫佬正传》

整部片子透着绝望的悲凉,就像尔冬升想展现的社会问题一样,难以解决,无从解决。回到片子一开始提到的问题,重生会的经济补助越来越少,如果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社会慈善机构给予这些帮助精神问题的社工组织更多经济供给,是否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又或者本片不仅仅是呼吁社会关注这样的边缘群体,更多的是想通过对边缘群体自身故事的讲述,剖析人性的弱点和矛盾?对此我不得而知。 就像片中秦沛所饰演的康复患者,在他尚未被不公平的现实逼到疯病发作那时,他看似冷静的讲述精神病患者所遭遇的心酸经历。被社会歧视,被医院驱逐,甚至不容于家人。家人一见康复无望,便远远的离开,舍弃了病人,最后社会上真正还愿意去理这些精神病患者的大概只有社工吧。然而社工也不是圣人,谁能把一件无望的事儿一直做下去呢? 大概没有谁有资格去责备那些离弃病人的家属,谁家遇到这样一位精神病患者,可以持之以恒,完全放下自己的生活去照顾病人,一个病人,可能会搅得一家人都无法过正常的日子,谁又伟大到年复一年的看着自己的亲人在无望的精神错乱中过活,而自己却要为之付出生活的全部。 大概没有谁有资格去责备辞职的社工们,当家人都一早不再关注精神病人今后的生活,他们还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着那些蓬头垢面,似乎不可理喻的病人,在与病人分分秒秒的接触中,有的不仅仅是超乎常人的忍耐,还有时刻注意病人有暴力倾向,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而获得一个患者的信任又是怎么样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呀? 社工阿明被责备的时候,他讲:你不能说我没有心,我看了他们十几年,可是有什么成果呢? 除了片尾,梁朝伟扮演的阿狗因为妈妈让他去死而发癫令人心头一紧。就是康复患者阿全被一群人追着打,最后追到幼儿园那一段令人落泪。他发狂砍那些因为看报纸听说他有精神病就来打他的街坊,是在那些街坊将他妈打倒之后。他发狂的间隙看到儿子,依然会露出纯真的微笑,像个普通的父亲那样鼓励孩子接着唱歌。即便他满身是血,他的儿子最后依然想扑向他,而不是惧怕他。这大概就是亲情吧,可以超越恐惧,可以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依然剪不断亲情的牵挂。 讲到底这依然是一个死结,谁能告诉自己的家人,要照顾那些边缘的精神病患者。因为这确实是有风险的。连照顾阿狗多年的社工,他一发狂也都杀死了,尽管这不是他的本意,该谴责的是乱打闪光灯的记者。 但我们至少可以给他们一个生存的空间。如果他们已经每日与垃圾为伍,他们已经远离了亲人和我们眼中的幸福,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幸福或者不幸的生活着,或者不介入是最大的帮忙。 就像片中,如果没有记者不计后果自以为是的报道,就不会惹起街坊四邻的集体围攻。如果没有街坊四邻的集体围攻就不会酿成惨案。如果没有记者闪光灯乱闪,社工就不会死,如果没有报纸每日对精神病群体的负面报道,或者他们的境遇会好一些,不把他们逼到绝处,事故也会减少些。 社工要全婶把发癫的阿全送回精神病医院,全婶说什么都不肯,双眼含泪双膝跪地求社工让阿全留在家里吧。社工追问原因,全婶说进去他们给阿全吃药弄的痴痴呆呆,每日受人欺负都不知道还手。哪个母亲都不愿意看到儿子过这样的日子,宁愿每日买两袋子鸡…… 记得凤凰周刊曾经做过一个中国精神病患者境况调查的专题,内容触目惊心。如果说普通百姓最好的办法是不介入的话,相关机构确实应该为这些不幸的人们做些什么了。

 短评

如鲠在喉。2015.3.9成都

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垃圾婆交响乐大剪刀暴走,烟屁股棚屋森林藏女藏尸,幼稚园小鱼儿歌癫佬菜刀,鱼市场Jackie拳击闪光灯之殇;从社工关怀方向出发的猎奇疯子集合,对边缘人士的赶尽杀绝拍出了《科学怪人》的感觉,居然还能以潜移默化的强烈社会责任结尾,很神奇

9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很会拍电影的人拍的,叙事、节奏、摄影、人物性格塑造都很出彩。追周润发那段几个机位切得太有数了。秦沛的表演精准到位,让原本毫不相干的我真的融入进去了。也是很多人的故事,却讲得流畅生动,形象都立得住(除了梁朝伟太夸张了且两次闹事不符合常理)。有社会良知的电影,业界良心!非常推荐!

14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压抑程度已经超出我的范围!不知道80年代后半的港片是否都是如此,社会底层和边缘人同时展现强烈的紧张感和顽强的生命力,然后爆发在一个悲壮的结局上。当然现在香港的贫富分化也一样明显,但没人敢拍这样的片了,敢拍怕是也放不出来了。

15分钟前
  • tifanie
  • 推荐

绝望而残酷。梁朝伟和秦沛的疯癫非常到位。

19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赞叹小宝的处女作竟如此程度,比后来的作品犀利,我原以为是年轻的凌厉与意气所堆砌的,没想到二十年后他却道破:“作为一个新导演,前两部戏就要放胆去选材,因为其实你也没有什么好输的,所以选材特别一点,你才容易表现,让人认同。相反你拍主流的电影就很难让人注意”。噢!精明到让我哭笑不得。

22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叫《社工正传》更合适。有些精神病可能是街头实拍的。都是好演员,表演很生活化,发哥尤其好。最后秦沛砍人对声音的处理很有味道,从精神病的视角过滤嘈杂的人声。音乐开端则类似街上汽车驶过。幼儿园一段节奏把握很好。叶德娴好靓!

23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很致郁的片子,冯淬帆饰演的男主忙忙碌碌的奔走在几个癫佬之间,但是他付出的关怀收效甚微,癫人自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的执念,有自己始终迈不过去的坎。其实哪有什么康复之说,对于大部分癫佬来说,癫才是对于他们最好的状态。癫佬从来不是社工的责任,他们是社会发展遗下的悲剧产物,哪是靠几个人散发大爱能帮的过来的呢。

27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8/10。绝望现实主义,深入刻画了癫佬复发的原因和孤魂野鬼般的生活状态,他们在菜市场稍有举动便被警察围堵激怒,家人早就搬家消失,硬要抚养孩子以为孩子病了埋土里还有救。最终砍人的竟是个表面正常的康复者充满讽喻,父爱的无从表达,医院的漠视,记者的疏忽,邻居的驱赶歧视,多重压力造成的惨剧。

28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在香港能那么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非尔冬升莫属。尔冬升是悲观的,所以结尾的悲剧效应才那么震撼人心。能直面社会的最阴暗面,这本身就是不容易的。可惜现在的合拍片只能happy ending。没有反思,没有批判,何来灵魂。当然没想到秦沛、周润发、梁朝伟演疯子,演技也能如此考究,佩服之至啊。

31分钟前
  • daangel
  • 力荐

馮淬帆這派表演好踏實又有血有肉的,我幾乎都覺得自己一向愛秦沛太膚淺了~~癲佬並非只暴力狂一種,吸引眼球是做夠了,and then?

33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社工不好做 演员也不好做

38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720p# 群像演技大爆发。尔冬升的《癫佬正传》和林清介的《失踪人口》都是知识分子型导演的良心作品,三十年后尔冬升的视线依然聚集在小人物拍出路人甲,证明他关怀底层的心境犹在。

40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秦沛演得最好。

4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2008-11-21 11:13:38 7/6.6(69) 看过还标喜剧的是脑子坏掉了,周润发啊、梁朝伟啊、经典喜剧、爆笑啊……好多网站也只能拿这个当噱头和卖点了

47分钟前
  • 德拉库拉拉
  • 推荐

小宝的第一部如此之好,不妥协,太令人激赏了

49分钟前
  • luc1en
  • 力荐

那么愤怒!那么悲痛!

52分钟前
  • TUO
  • 力荐

挺悲伤的现实题材影片!~本以为会是部喜剧!~

56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还行

梁朝伟挥刀,周润发埋子,秦沛咬鸡——尔冬升的处女作现在看来仍有些血腥与可怖。也许你我都是癫佬,只有最后仍在奔跑的叶德娴,才让人觉得人生是有一点暖的。

57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很少在短评中直接推荐电影。但这里,向各位强推本片!!!!除了爱情亲情片我很少哭,但这次真的被感动的~~~都不想废话。尔冬升真的很会选材,选才,作为导演,出道即巅峰,他本身就是大cai。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