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将至

动作片大陆2017

主演:段奕宏  江一燕  杜源  郑伟  郑楚一  张林  

导演:董越

播放地址

 剧照

暴雪将至 剧照 NO.1暴雪将至 剧照 NO.2暴雪将至 剧照 NO.3暴雪将至 剧照 NO.4暴雪将至 剧照 NO.5暴雪将至 剧照 NO.6暴雪将至 剧照 NO.13暴雪将至 剧照 NO.14暴雪将至 剧照 NO.15暴雪将至 剧照 NO.16暴雪将至 剧照 NO.17暴雪将至 剧照 NO.18暴雪将至 剧照 NO.19暴雪将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1 08:11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座小城之中,接连发生的杀人案表明,有一个凶恶而又冷血的连环杀手潜伏在这座阴雨连绵的城市之中,而且此人极有可能是当地一座工厂里的内部人员。余国伟(段奕宏 饰)是工厂保卫科干事,因为多次破获了工厂里的盗窃案件而被人们称为“余神探”。  杀人案发生后,余国伟感到自己有责任为了调查案件的真相而贡献出一份力量,殊不知在刑侦队队长老张(杜源 饰)和李警官(郑楚一 饰)眼中,余国伟只是一个笑话一样的存在。余国伟决定凭借自己的力量调查案件的真相,并在一场意外中结识了名叫燕子(江一燕 饰)的女子。余国伟和燕子之间产生了压抑而又微妙的感情。

 长篇影评

 1 ) 难懂吗?“暴雪”是时代的“风潮”与“挽歌”

高能预警!前方严重剧透!没看影片的请不要看这篇影评。

【1997年是什么?】
1997年,对我来说还是记忆模糊的时光。只记得街对面的工厂区,每到傍晚会有一片片深压压的工人骑着自行车的出来,他们穿着藏青色的工服,饭盆叮叮当当的发出愉快的声音,车把上挂着从厂区里买的大白馒头,略显焦急的冲回家给家人准备晚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们都消失不见了。曾经威严的、又高又大的厂房,一下子空空荡荡,像是一个个阴凉的吸人洞穴。我从来都不敢走上前。

偶尔家人聚会的席间,隐约听到爸爸妈妈的哥哥姐姐们说起的都是“下岗”、“内退”、“买断”这些我无法理解的陌生词汇,还有夹杂其间的“1万块”、“2万块”。

不久后的春晚,小品演员黄宏喊了一句“咱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刘欢老师唱的《从头再来》也传遍大街小巷——
“心若在梦就在”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往往那些真正承受时代痛苦的人,没机会说些什么。

【所谓的“故事”】
《暴雪将至》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这样的年代里——1997年。
故事的男主人公就是《从头再来》中所唱的一个“有心”“有梦”的小人物。

“神探“余国伟,一个工厂中的保卫科科长,这个身份说起来很微妙。他在讲究效益的“工厂”中,却在一个没有效益的保卫科里,他可以拿着警棍、别着手铐去审视与拷打每一个工人,他却又不是警察。他在这样的夹缝中努力活着,所以他对“体制内”是那么的向往。
转到体制内的方式,无外乎两种:要么以保安的身份与工厂的效益部门一决高下被认可——成为一个被表彰的“劳动模范”,要么像轴承厂的老马被警察系统破格录取。不论哪个方向,都是被国家认可,被更多人认可,这是他对“体制内”的向往,对“权利”的追求。

而通往这条“体制内”的手段,就是他所拥有的“神探”技能。
所以当有一起女工人被害事件发生的时候,他是那么兴奋,大显身手的好机会来了!破了这个“连环女尸”杀人案,就能转到体制内了。他兴奋的冲进现场,颠颠地跑着说“放下电话就来了,没耽误什么事吧”。其后的日子里,他开始慢慢使用他的破案方法:蹲点——因为笃定犯人喜欢故地重游;摸线索——去灯光球场找那个女人调情聊天;甚至不惜钓鱼执法——放上钥匙作为线索,使用他最擅长的“眼力”,下班时段站在工厂门口就能看出来谁干了坏事。
案件终于有了眉目,并与“凶手”在火车间、工厂区,上演一场生死追逐。“余神探”险些被凶手勒死。徒弟不幸在追击中死亡。案件到这里,再一次失去了线索。

当他看到妓女“燕子”的照片时,又有了新的思路。警察老张说“这些死了的女工,都有些相似之处”,看那清纯甜美的燕子与它们多么相似!警察老张还说“他(指凶手)喜欢出现在这条老街”。余神探赶紧租下老街“小香港”的理发店,暗中观察着燕子的一举一动。他相信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信誓坦坦的对燕子说“我要保护你”。
“我要保护你”……燕子望着这个有点优秀有点木讷的保卫科科长,她以为这是爱情。而当她发现日记,发现自己只是“余神探”诱饵的时候,脆弱的燕子再次选择自杀,用她能实现的最决绝的方式。

一切都失控了。
大雪要来了,工厂要倒闭了,案件没有线索了,最爱的女人永远的离开了……
余神探悲愤、余神探失望、余神探不知道该如何去触碰到体制内,他所梦想的一切都没有了。
他将怒气撒到“他以为的凶手”身上,一下、一下、又一下,打到血肉模糊。
警察说“他疯了”。
他是疯了。难道他还剩什么了吗?
什么都没有了。

一晃10年,他从牢狱中出来。那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不见了。他老了。
“你叫什么?”
“余国伟”。“余下的余,国家的国,伟岸的伟。”
“姓什么??”
“余,多余的余”。
10年过去,他成为了那个“多余的余”。

而这时,他才知道一切不过是一场徒劳,真凶早已受到老天的惩罚。
暴雪终于飘然而至。

【何为“暴雪将至”?】
片名《暴雪将至》,字面意思:“暴雪,将至未至”。有一场雪,将会到来。

这“暴雪”,一方面是指真实的天气——
电影开头广播中的背景音在提醒一场“大雪”的到来。故事改编自连环杀人案——白银案。而现实中的1997年的湖南,确实有一场将要到来的“寒潮”,在雪来之前,始终是绵绵不断的冰雨,推迟了10年,于2008年湖南发生严重冰灾。因此全片仿佛被“泡”在了雨中。虚构的精彩与真实的现实相结合,商业电影修饰上艺术化的表达,使《暴雪将至》呈现出一种独有的味道。

这“暴雪”,另一方面是指“时代的风潮”——
非常意象化的表达。“时代的风潮”,就像风雪一样飘忽不定,说不定什么时候才会来。在电影中代表了90年代突然实施的国有企业改革。原本稳定的工厂受到了这场‘风潮’的动摇,工人纷纷下岗回家。余国伟不是一个人,他是众多下岗工人中的一个,他和所有人一起在工厂的门口,期待着被点名重新“上岗”,他渴望回到安稳的体制内。
在这场风暴中,可以看到工人们的众生相:有去灯光球场找乐子的,他们的苦闷无处发泄,只能回到最原始的性欲中解决;有在筒子楼里杀掉妻子的,还无辜的说“我不是故意的”(筒子楼是那个时代独特的产物,大家密密麻麻整齐划一的住在一个个格子中,非常压抑,再加上时代的改变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人人岌岌可危),在惶惶不安中丧失人性,连最心爱的妻子都可以杀害。所有人仿佛一夜之间都“变了性”。

“暴雪”不仅仅是风潮,更是“挽歌”。唱给那些所有经历过这一切的人们。
他们是时代的经历者,更是国家转型的牺牲品。

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导致90年代的连环杀人案格外多。影片《暴雪将至》就是改编自“白银案”。同样的时代背景、无辜的女尸、神秘的凶手,以及“无意中被抓获”的结局(白银案的凶手落网,是因为他亲戚的dna因贪污案被录入库,于是警方在家族dna中筛查。非常的“无意”)。

【两场“雪”的寓意】
除了片名的“雪”,“雪”也在影片中,被戏剧化的使用。
电影中出现了两场意味深长的“雪”:一场下在余国伟人生最得意的时候,突然下起的“棉花雪”,一场下在余国伟了解一切真相的时候,真正的大雪终于来了。这两场“雪”都充满了偶发性和幻想感,有着虚实间互相撕扯的感觉。董越导演曾在采访中表示:“现实与虚幻其实很巧妙,有时候现实比虚幻更戏剧,更有反讽意味。”
架在这两场雪之间的,是余国伟重回故地,老人说的话“不可能,保卫科没效益,厂里没给过保卫科劳模,1997年谁还有心思评劳模”,两三句话,四两拨千斤般的让所有人动摇。劳模“棉花雪”的戏份,究竟有没有发生过?是余国伟记错了?还是老人记错了?
其实这根本不重要了,在这一瞬间,我相信大部分观众和我一样陷入各种思考,而我想,这或许才是导演真正的用意与野心所在——“反思”与“颠覆”。

导演精心颠覆了此前架构的故事。这故事有三层:第一层,是追凶的故事。第二层,是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里的挣扎。第三层,是人与真相之间的距离。在现实的空间里,下雪的播报是一种声音符号,里面藏着不安的情绪。而真的下雪以后,反而有一种荒诞的感觉。因为‘雪’出现在了它不应该出现的地方。荒诞入侵现实,让现实与虚幻的界限模糊。让我不禁的思考。思考的层次,随电影从表及里,更从具象转到抽象。

【“雨”“雪”“铁”独特犯罪风格】
大多数的犯罪片,都会选择“雪”作为意象的表达元素。冷冰冰的“雪”,是一种“无情”,犯罪案件的发生通常是“冷漠的人性”,同时雪的覆盖能力,又能为犯罪过程增加阻力,增添影视戏剧化。
最经典的有《冰血暴》,白雪皑皑,凶手“汽车销售经理”把想要吞掉的金钱藏在雪中。雪里藏的,是人性的贪婪。《白日焰火》这个发生在“冰城”哈尔滨的故事原本就带着肃杀的气氛。这里的“雪”有清冷孤寂的感觉,也衬出了两位主角之间挣扎的情感纠葛。近期大火的犯罪类型网剧《无证之罪》,在开篇就出现了一个被封在雪中的受害者,加上凶手别称“雪人”,让这部剧中的“雪”透着危险的气息。

而《暴雪将至》更多用到的是“雨”。雨是“雪”的前兆。余国伟最接近凶手的那场工厂追逐戏,始终发生在雨里,但它终究不是雪,他也终于没有触碰到真相。所以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刻,雪才会翩然而至。“雨”的渲染力,加上“雪”的动荡感,与工厂“铁”的元素,造就了《暴雪将至》独特的“冷”的犯罪片气质。是目前中国犯罪片中所没有的(我记忆中没有,欢迎大家补充)。

所以当有人把《暴雪将至》评价为“低配版的《白日焰火》“的时候,我无法苟同。这部影片的电影语言运用、视听语言表达、故事层次呈现、及立意,都要比《白日焰火》高级很多。段奕宏与廖凡,一个是东京影帝,一个是柏林影帝,按理说不分伯仲,但我还是认为段奕宏比廖凡演的更有细节及更丰富的层次。段奕宏给我留下了两个非常深刻的设计:一个是“劳模戏”段奕宏他的脸皮竟然在颤抖,有效传达了一种过度兴奋的窒息感;另一个是,全片他不停的在拉皮衣,这个小细节真的太像90年代时我爸30多岁的样子了。

【真相,神来一笔】
故事的真相是,真凶早就被车撞死了,而且被撞了2次。就像余国伟说的“好多事情都是有定数的”。
第一次被撞,会有一种无意性。但第二次的被撞,就暗含有一种必然性。全片如此“上帝视角”,暗含一种“天意”+“命的感觉”。我真的要为导演打电话了,这样的设计实在是太高级。
《心迷宫》的导演忻钰坤看完以后还在微博上开玩笑说“我不剧透,这电影讲的是‘苍天饶过谁’”,我看完这句话哈哈乐了半天。(忻钰坤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国内导演之一。)
其实在西方电影中,一直遵从着“善恶终有报”(Be Sure your sin will find you out)的原则,不论多么强大的势力和狡猾的手段,终究逃不出法律公正的制裁。在《灵数23》(The Nember23)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虽然人们都说时间可以抹去一切,记忆可以选择性的把不好的回忆埋葬,沃尔特•斯派格在13年前犯下的罪行仍旧再次找上了他,有些血债总是要偿还的。更为经典的《七宗罪》的结尾同样是横来一笔。(不好意思,这小段是从别处摘来的,写到这我有点累了)

【算是个收尾】
我是真心喜欢这部电影的。现在人都那么忙碌,如果我不喜欢又何必浪费时间来写它。
我们每次说起犯罪片都是韩国多么牛逼牛逼,有《杀人回忆》《追击者》,我们也喜欢看美国犯罪片,因为它“又商业又好看”,我们边看别国作品边生气,不断埋怨“为什么中国拍不出来这样的影片?”。
我觉得《暴雪将至》可以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国产犯罪片了,尤其是对于一个导演的处女作来说。虽然不是个满分犯罪片,但它是一种进步的存在。像这种电影,只有更多的人看到了,思考了,观众的审美都上去了,电影才会越来越高级,越来越好看。
当我们仅仅用刺激、紧凑、快又爽这些标准来衡量所有电影,是对电影的亵渎,还是对自己的亵渎?
像这两年出现的忻钰坤、刁亦男,都是非常好的中国电影新生力量。像《余罪》《无证之罪》《白夜追凶》也都是好的作品。他们聚焦于中国当下社会,各有各的犯罪特色,每个都是独特的。是一种希望。
还是给中国电影多些鼓励吧。

 2 ) 《暴雪将至》片名有何寓意?

老余一心想要抓住犯人,想得成魔,想到间接害死了徒弟和燕子。却没想到,真凶早已死于非命。自己一直在找的,本就是只有他自己期待着的宏图大志。甚至那个成为劳模的景象,都好像不是真实的,自己神探的身份,被重视的感觉,都是不真实的。

他错在,梦做的太久。

燕子问,香港会不会成为一个想去就去的地方?而后,以为遇到爱情,接受了那个山寨的小香港,她的梦景破灭,将自己抛下的时候,已经是1997年,很快,香港就会变成想去就去的地方。

她错在,梦醒的太早。

杀了妻子的丈夫,骗自己说,我不是故意的。

他错在,给自己套了一个梦。

一心想要离开这个小镇的老警察,最后只能老死在这里。

他错在,动身的太晚,只能永远的活在梦里。

最后一个镜头,获得了自由,知道了真相,拿到了身份证的老余,终于要离开这个梦。车子却卡住了。这个地方所有人好像都被卡住了,卡在一段时间里,始终没能前行。那些前行了的时间迎来了香港回归,房地产发展,奥运会。这些被卡住的人迎来了一场大雪,覆盖覆盖,湮灭湮灭,忘记忘记。

每个人,都和那个杀人犯一样,无人认领,无人认识,看不清脸孔的死去。

 3 ) 余国伟,哦不,老段有戏了

文/夏丽柠

管段奕宏叫老段,他一点也不冤枉。不说他面相显老的事儿,就说他考入中戏时是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比印小天、高虎、陶虹他们差不多要大三、四岁。就是因为外在形象不好,别人上大学时都出去接拍青春偶像剧。只有老段,踏踏实实地在学校里学习。大学毕业的时候,别的同学成了明星,老段却成了学霸。以至于惜才如命的老师们,最终为他求来了一个留京的名额,这个从新疆走出来的小伙子,成了实验话剧院的专业话剧演员。

一个真正的演员,只有在舞台上、镜头前,才能展现自己的魅力。虽然老段外型不讨巧,但是只要聚光灯打在他身上,整个人马上便光芒四射了,强大气场迅速外扩。老段演过的话剧不少,可我最爱他在廖一梅的话剧《恋爱的犀牛》里扮演的马路,一个痴情到癫狂的文艺男。他俯在郝蕾的膝盖上,满怀深情又无限懊恼地说,“明明,我该怎么办呢?”那个时候,观众感同身受,他的声音、表情、骨胳和肌肉都为这个受尽恋爱折磨的男人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我们不需要再去评判他的容颜,而是深吸一口弥漫男性荷尔蒙的剧场空气,全神贯注地投入马路的爱情悲喜剧,而忘了老段是谁?

然而,在观看《暴雪将至》时,我再次遇见了同样的感觉。我觉得老段就是影片中的余国伟,余国伟就是老段,合二为一。凭借这个角色,老段拿了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最佳男演员。他在片中的表现无可挑剔,名至实归。之所以将片中男主角的名字记得很牢,是因为影片刚开始时,老段自我介绍:我叫余国伟,余下的余,国家的国,伟大的伟。平静浑厚的声音,令人觉得这个男人踏实稳重,又有点小坏。

但接下来的镜头便摇到1997年的冬天,大雨如注的湖南小城,余国伟穿着件皮夹克,白衬衫,扎了条红领带。迈着两条小短腿,急急地跑到了案发现场,满脸堆笑,老远就跟公安局的刑警打招呼:“需要我们怎么配合?”然而当刑警离开,他独自面对女尸横陈的现场时,双眼射出了冷峻的光。瞬间,满屏都被这个极具心机的小人物形象塞满了。余国伟,哦不,老段有戏了!

余国伟在冶炼厂负责保卫工作,因为工作认真负责,逢案必破,被人称为余神探。多年的成绩以及周围人的奉承,令余国伟对未来充满信心。他甚至幻象自己能当一次劳模,上台戴一次大红花,发一次言,对所有人大声地说:“一定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就是这句话、这个理想、这种幻觉,成为生于六十年代的余国伟走向未来生活的动力和支柱。如今五十多岁的人可以想想,谁都有深具时代烙印的热血青春。

有人说这部电影像韩国版的《杀人回忆》。但我觉得,从导演的视角来说,这部比韩国电影略高一筹。虽然这个案子被锁定为连锁杀人案中的一起。犯罪分子身上有四条人命。但显然,导演董越的醉翁之意在酒,表面上他拍的是罪案,实际上他想说的是余国伟因此而改变的人生。起初,余国伟通过自己的经验一步步接近真相。但是,一次在钢厂里的追踪之后,犯人丢下一只鞋子。余国伟的徒弟却失去了生命。案件在余国伟心里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一方面他与罪犯结了仇,另一方面他的理想被蒙上了阴影。

追踪的这场戏拍得漂亮极了。罪犯、余国伟师徒二人在巨大的钢架结构的炼钢车间内攀爬、穿梭、追逐。哗哗的雨点声,密集的脚步走,厂内小火车的鸣笛声,以及车间生产的轰隆声。在空旷的背景之下,三个人的生命显得那么渺小。同时,此情此景也是对余国伟的人生侧写,他在乎的只有他在乎,他珍惜的只有他挂在心上。在时代面前,他只是一个弱者。无论是他单身,还是后来成了下岗工人,都是他无力改变的。他只有顽强地,近乎于偏执地追踪凶案线索,他才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或者说,实现了理想,他才能肯定自己存活在世上的意义。

影片中有一条弱化的余国伟与“小姐”燕子的感情线。江一燕乐于颠覆自己的玉女形象来扮演,精神可嘉。不过,与老段演对手戏还是有点吃亏,几场戏都是靠老段托着。但她怀疑老段利用她诱惑罪犯,逼问老段为什么不跟她发生关系的那场戏,眼里的盈盈泪光仍然彰显了江一燕的表演功力。

余国伟在破案过程中发现,他离理想越来越远了。失业、失恋以及理想的破灭,令他做出了极端的选择。多年后,他重新走上社会,已经是2008年的冬天。原来的工厂被整体爆破,将要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当他坐上长途客车要远走他乡之时,大客车却熄火走不了了。这意味着一个人无法那么轻易地走出过去,从头再来,谈何容易。有的人,一生都要被困在原地。一场暴雪,就能将过去的一切掩盖无痕吗?那只是期盼而已。

电影结尾,余国伟望着窗外散落的雪花笑了,他的英雄梦想彻底落幕了。他已经知道罪犯是谁了,或者永远也不会知道是谁了。但这对于他已经不重要了。这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就在结尾的二十分钟,含义即广泛深刻。莎士比亚说过,生存还是死亡?然而,对于人类来讲,生存是第一要务。可对于人生,有的人早就死过了。

我相信,老段对余国伟这个怀揣理想的小人物的理解是彻底的。他也曾经是这样的人,向着“演员”的理想前进。只不过他成功了。余国伟失败了。那么老段,与余国伟一起,继续加油吧!

转载请豆邮联系

 4 ) 这个冬天有很多雨水,是为了等待暴雪“终至”

这是一个很完整的故事,这是一个今年华语电影里为数不多的好故事。

好的剧本是第一,在此基础上紧接着的才是好的表演,所以段奕宏才凭此拿了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影帝。整个电影看下来,实至名归。

很明显,《暴雪将至》属于类型片里的文艺片。悬疑是主线,扑朔迷离的案情背景下,被连环杀人猥亵妇女的阴霾笼罩的让人觉得压抑的工业小镇里,上演了一段“救人者最后杀人”的“杀人回忆”。

余国伟的“余”,是剩余的“余”,多余的“余”。这大概是十年监狱生涯让他不自觉悟到的一点对自己的认知。

但是就像片中多次出现的人物背部后脑勺特写一样,我们只能看到真相的一半。很自然联想到《一一》里的洋洋,“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看不到,所以我要拍下来给你看啊。”

看不到的、深藏在心底的是什么?

那是想让心爱的女人留下来的愿望,那是自己从“余神探”到劳模的名声满足,那是自己的正义,那是自己的好奇,那是自己的守护,那是自己的“爱”和“怕”。

这是97年的冬天,工业重镇上发生的多起荒野谜踪事件。多个女人抛尸荒野,死状惨烈,经查是同一个神秘的凶手所为。97年是香港回归的一年,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浪潮下的一年,是巨大变化的一年。

燕子想离开这里去心心念念的香港开一家理发店,老余秘而不宣的愿望无非是想让她留下来,害怕她成为凶手下一个目标,也是为了早点达成愿望,遂私自“侦查”,将最繁华的三条街的交叉路口,号称“小香港”的那家理发店盘下来,企图给她一个“家”,企图将凶手“引蛇出洞”。

他蛰伏等待,和以前穿着无异于别人的雨衣,在大街上迅速被人潮挤过,迅速被雨水拍打过的迷惘无奈和愤懑不同,这次他有了目标有了方向。

当找到的嫌犯那张脸第一次正面出现时,其实我就暗自觉得他不是了。

其实还是很有“套路”的叙事,后面顺理成章。由于冲动,错认嫌犯,凭只有一只41码到处都合适的鞋的物证,凭他多次光顾燕子的理发店,和在街上对女人多看两眼等,就一口咬定他是凶手。

但这都不足以成为杀人的直接动机。

导演很聪明,或者说,剪辑很聪明。将老余和燕子在高架桥上的那一段拆分成了两段叙事。中间的时间给了老余杀人。

燕子,可以看出是喜欢红色的姑娘,总是一身红衣,她向往热烈的都市生活。她是个神秘的女人,不知道来历,胳膊上的疤痕肯定藏了不少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她无意中发现老余的“侦查”活动后的另一种“爱”与“怕”,长久的哭泣,她可能追求的是一种平静,一种稳定的美好。她没有想到的是,这爱的背后的复杂性,如从来不曾停过的雨水,如看不透的黑夜,如在桥上俯瞰小镇那绵延不知伸向何方的铁路线,如下一个未知不明的受害者。

“希望在哪里呢?”

“我知道你的愿望了,你是想让我留下来对吧。”聪明的女孩,说着她坐在了桥墩上看着下面。

她会不会跳下去呢?我想。这个动作太像要跳下去的准备动作了。

接着,镜头一转,老余把嫌犯拖到荒野,愤怒杀人。有目击证人的一场杀人事件,乌云笼罩的天空下,墨绿色的雨衣,远景里几乎和真正的凶手一样“残忍”的施暴的老余。

结局可想而知,杀人就是有罪。

这时,被抓的老余抬头看看天空。仿佛看到最后和燕子在桥上,燕子最后笑着看着他,然后一头倒地。

那是真的。

作为观众的我,猜测也对了。

知道我想到了哪部电影?嗯,就是同样有段奕宏的那部电影。一个叫李缇的姑娘也是那样看着郭晓冬,然后一头倒地;一个叫余虹的姑娘在昏倒后医生问名字,她说自己姓余,多余的“余”。

多么像啊。

总是灰暗的色调的97年,不辨来处却知归途,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留在此地的燕子,锒铛入狱的老余,不知去处的真凶,大批下岗的工人们。电影里的其他和主线无关的案子,如丈夫杀害妻子,也是那个变化的年代,一切暗流涌动,人心惶惶下的一个缩影。

你在那些巨大的职工家属楼上抬眼望去,你看那一身身一模一样的雨衣,那将帽子带上就看不清楚谁是谁的雨衣下,掩藏了多少秘密,多少无奈,多少害怕,多少冤屈。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会发生。

有多少人在行走,就有多少故事。

十年后。出狱的老余,即将爆破彻底拆掉的老工厂,已患疑似痴呆的警队老张。

老张病前给他留的东西,在那么薄的一张纸片上,陈旧的新闻报道,那么轻的一个真相。

真凶已死,车祸而亡。

诡谲的是,他被人祸“绳之以法”的时刻,他提早离开,他的几秒缺席,他的不在场的时刻,恰恰是一场错过。

这就是反转。这就是真相。电影里最有戏剧性的地方就在这里。

后来我看见了阳光。在老余在肇事者家里听到真相后外面屋子里照进来的阳光。

这个时候,他可能才真正明白自己当年杀死自以为是的凶手后老张的那句潜台词:凶手马上可以查出来了,你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做多余的事情?

你,为什么这么多余?

“我,为什么这么多余?”这一定是老余最想问的。

他最后去了那座老工厂当年颁奖的那个台子,早已物是人非。一切就像一场梦一样,正应了燕子死前说的“梦”。不该发生的,该发生的,都发生了。

最后一切的一切,随着工厂爆破而倒塌。那些“浮城谜事”,那些怅然若失,那些无奈,那些悲剧,都可以荡然无存了,一切都消解于这个巨大变化浪潮的时代。

大概也只有重新给自己一个新的“身份”,但是回家路上当汽车出故障,发动机迟迟发不起来,就像故事的最开始,自己的摩托坏了,警察的车坏了一样,往事重现。

这时,窗外,终于下雪了。

为什么我会说“终于”,因为97年的冬天,已经有了很多雨了。片名“暴雪将至”的这个“将”字,真是等了很久,有十年那么长。

冬天多雨,很反常;冬天下雪才是正道。

这里,广播是个很重要的元素,不断的天气预报做环境渲染,以及另外的广播里三次传来像是学校里运动进行曲的声音,暗示背景,烘托人物感情。

暴雪终至,仿佛我们一直在等待这一刻,仿佛暴雪终至后,就是晴天,就是希望,就是光明。

虽然,那曾经似飞雪从工厂小礼堂天花板上飘下的飞絮已不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终究会过去,那些“错过”的爱恨已消失。

这里是湖南。这是2008年。和现实背景的结合,那年受雪灾最严重的地方。

“还是有希望的吧?”

“还会有希望吗?”

这是导演最想表达的,也是导演最想问我们的。

很喜欢这部电影,短评写不下才写了长评。

 5 ) 几亿中国人的生存困境,20 年后又进入一个死循环

受深焦编辑部的委派,17号晚于杭州青年电影节有幸观看了闭幕电影《暴雪将至》,因与院线同步上映的缘故,对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也远远超越小众的范畴。

受深焦编辑部的委派,17号晚于杭州青年电影节有幸观看了闭幕电影《暴雪将至》,因与院线同步上映的缘故,对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也远远超越小众的范畴。

很多人把《暴雪将至》归类于犯罪电影,执着于对真凶的追究,其实我更愿把《暴雪将至》归类为写实电影,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灰暗时光,精准把握了90年代中国人的生存焦虑。此前反映90年代国企改革的电影有许多,如《钢的琴》黑色幽默、《二十四城记》的迷雾哀愁,而《暴雪将至》阴郁悲伤、潮湿的气氛布满了每个角落。

《暴雪将至》作为董越导演的处女作,在观影途中会发现些许韩国经典《杀人回忆》的痕迹,连绵的阴雨天、泥泞的道路,悬而未决的凶杀案等等;但情绪的出色把控和时代的准确切入也让这部国产片脱离了对韩国电影的刻意仿效。如果说《杀人回忆》道出80年代韩国个体与制度间的困顿挣扎,那么《暴雪将至》则折射出9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民众群体焦虑症,击中了父辈国人的集体痛点。

在当年国企由盛转衰大背景下,一幕幕残忍的凶杀案在南部小城上演。段奕宏饰演余国伟作为当地国企保卫科科长,被厂里的员工戏称为“余神探”, 算是小城的“体面人”,在荣获1997年劳模奖状后更加风光无限,大好未来仿佛在他眼前铺开,被同事戏称他即将“上调”时,内心依旧隐藏不住对进入体制内的欣喜;在对凶杀案追查之余,余国伟亦热心配合公安刑侦,成为警察身边的得力助手。

偏偏不凑巧的是,少女连环凶案与国企下岗潮捆到了一起,随着对凶杀案的不断深入,绝望如瘟疫般侵蚀了余国伟原本前途光明的一生。先是徒弟死于雨天追凶,然后保卫科长被工厂辞退,最后发廊爱人绝命于跳轨自杀;别无所求之下,追凶成为他生活的唯一依仗,直至淹没了他生活的全部。不疯魔不成活,一无所有的余国伟化身地狱执行官,残忍的杀死了他眼中的“嫌疑犯“,亦除掉了前半生的心魔。

面对过往的荣耀,余国伟正如时代牺牲品,他的悲剧除了源于个体对未知的恐惧,更源于对时代浪潮的无力。其实余国伟的黑色经历如一面镜子,照出了90年代国人被改革吞噬的人生;恰巧,悲观情绪集中于余国伟的个体之下,在电影中显得更加尖锐、悲剧和世事无常。

或许,建国后国人得益于公有制的庇护,成为了光荣的无产阶级工人,国家给分配的工作不仅是生存的保障,更是荣誉和地位的象征,仿佛永远不会被世界背弃。可伴随着时代变革汹涌推进、国有企业的大范围崩塌,集体主义的信仰亦被无数次动摇瓦解,“身份人”亦成为伟大祖国的第一批弃儿。

在没有互联网的90年代,为单位工作一生亦成为了无数平凡人生活的全部诉求;尤其于小城市中生活的民众来说,下岗无异于间接给他们判了死刑。为祖国奉献了所有青春的职工,直至被下岗那一刻,人生终点亦被相关政策所定格。

表面上,连环凶杀案带给这座南部小城突如其来的恐惧,成为人人畏惧的猛兽。但是时代浪潮所触发千万人集体失业的国企下岗潮才是真正恐惧根源之所在。如果说《村戏》是对70年代集体主义和个人诉求的沉重反思,那么《暴雪将至》中展现的90年代集体生存的困境更像是一座围城,体制的牢笼扼杀了每一个身处底层的中国人,体制内外,皆无处可逃。

最后,与世隔绝十年的余国伟再返人世间,满面沧桑、锐气不再,可内心放不下的依然是旧时光的连环命案。泥泞小路早已被水泥路代替、下岗潮以另一种姿态重组、左右他一生的悬案也被人瞬间遗忘;唯一线索只不过是醉酒卡车司机的只言片语。在观看完十年后工厂爆破那一刻,他和芸芸众生般的无产阶级一样,集体主义信仰已随着工厂的坍倒彻底崩塌。

电影名为《暴雪将至》,除了影射08年那场席卷南方的超强暴雪,更似隐喻被暴雪所掩盖的共和国弃儿,暴雪淹没了时代的悲剧和惨痛。身无牵挂的余国伟首次踏上远行的班车,寻求外人生之外的新起点。无奈班车熄火,十年后,又是一座围城。

 6 ) 如果回到1997年

2008年,天涯论坛出现了一个帖子:《我要回到1997年了,真是舍不得你们》,这个帖子已经是天涯最知名的帖子之一。

我不知道董越导演是否看过这个帖子,巧合的是,故事的起点是1997,故事在影片中的终点是2008——这也许不是巧合,而是无论1997还是2008,都是这个国家、民族,都是太多个体难忘的年份。

关于影片的气质、讲故事的方式,已经有不少人说过了。而影片打动我的是在时代洪流里英雄梦闪耀又破碎、小人物挺立又跌落。

如果能够回到1997,会不会有人去告诉余国伟:不要在凶案上再纠结,去彻底的无私的爱你身边的燕子。

1997年的余国伟会听劝吗?

好几年前我曾经说:短片里,尤其学生作业里总是急于完成对一个人“转变”的描述,和解是符合观众和电影节期待的结局,但其实好的作品里——那些流传到现在别的叙事作品里——的人物,往往是“打死都不改这一身臭毛病”。

余国伟和我们许多人一样,打死都没有改掉自己身上那一点理想和心机的混合。这是很多人的平常命运,是从1997-2008,又从2008到现在,是那么多个体都用了最大的气力去主导人生,却慢慢走进时代的洪流,变成越来越像的,面目模糊的群体。

余国伟在他们中间,迄今不过五十出头,希望每一个他过得好!

 短评

女人的死亡方式,被男人拖到另一个地方,缓慢,残忍,一刀刀杀死。男人的死亡方式,当他发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在多余的国度,做多余的伟大梦想,余国伟。

9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导演把握社会现实和类型片的能力都相当可以了啊~很像曹保平风格,支持这种走向的国产电影~

14分钟前
  • esp吃梦香菇
  • 力荐

20171029 TIFF 全球首映。不差,作为处女作来说,厂房和筒子楼的全景空镜还有工厂追逐戏真的蛮惊艳的。只是故事还是有些卖弄,导演QA的时候也显得有些迷,估计自己也没琢磨透。雨雪作为意象,操作得有些过。段奕宏超级棒!!!段奕宏本人超级帅!!!!给段奕宏投五票!!!!!(想了一下还是加一星

17分钟前
  • 很好很会吃米
  • 推荐

从头下暴雨下到尾这一点就值回票价……

18分钟前
  • 吃吃
  • 推荐

3.5 创作思路上有《白日焰火》的影子,全片都在营造暴风骤雨及被下岗潮裹挟的低压氛围,个体记忆被无情碾碎,并将凶手直指整个失意压抑的时代。后半段剪辑有点崩,尤其是燕子的最后几场戏,导致高潮部分剧情走向缺乏力度。无法幻想的日子里,我们都成了多余的人。

23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这个片子看完很憋屈,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呐,别太把自己当专家,越有人夸你,你就可能越成笑话,别总想着过去的荣耀,你以为的那些光荣搞不好最后都不存在,即便存在也是喂了狗。

27分钟前
  • 小川叔
  • 推荐

@东京电影节 低配版《白日焰火》。想讲太多导致故事浮得厉害,导演处女作值得鼓励

31分钟前
  • 这货是牛奶
  • 还行

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

3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段奕宏影帝努力地扮演了一次宋康昊。40分钟以后全面崩坏。江一燕在我心里还是隐藏极深的万年烂片王。

35分钟前
  • 你虎哥
  • 还行

厂里那段追赶戏拍的绝了,工业水平全程在线,故事太温吞看到中间有点嫌长。另外一个还算严肃的电影在世界首映这场的Q&A,全是一些小粉丝儿在争相表白偶像,求祝生日快乐的上台自拍的还有要translate by myself的,感觉真丢面儿

37分钟前
  • Cindy
  • 推荐

案发地点一年365天都下雨,可能凶手是萧敬腾吧。

42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他想在集体里留下自我,却被时代率先抛弃,他想从正义里偷份荣誉,自己却成了作恶凶徒,疯狂的追凶路上他毁掉三条人命,暴雨连阴,其实正义早已生效,暴雪将至,可惜他的人生已经失效。犯罪是壳,时代是肉,人心是核,一个癫狂小人物的1997,黑色又荒诞。

47分钟前
  • 24city
  • 推荐

多余的余。一个被无情抛弃的年代。全片视觉风格是统一的,恶魔自有天收的想法执行,变成了下个不停的大雨和上帝视角。但江一燕从头到尾都不在状态,令人难堪。后面一直想通过不断往下掉的戏去补救,却已来不及了。飞车粗暴,爆破造作。想玩点回忆似真似假的喂狗老人,也有点闪烁其词,故作聪明。

49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段奕宏那个角色只能解读为深柜了吧!虽然不想每次都用那么情欲的视角来看段奕宏主演的电影,可是看完以后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也就那句“跪下,撅着”了!

52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批判前 先把故事讲好;起手势很高 越讲越平庸

57分钟前
  • st.moto
  • 还行

余国伟 钓鱼的鱼 多余的余 暴雪将至的时候 每个人的命运都跟余国伟那条不断拉扯的夹克一样尴尬

59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电影真的很像《杀人回忆》但像就像吧,起码前半部分节奏氛围都很棒,可是从江一燕角色正式上线之后就变了。偷看日记产生误会,能解释不解释直接跳轨自杀,这么疼痛这么矫情,然后这就成了主角施暴的导火索了?我想看的是小人物为进编制,破案到癫,直至入狱的过程啊!

1小时前
  • 永恒星鲈鱼
  • 较差

前面给出的所有线索,到后面都是无用的,然后导演说:“算了要不我们还是谈谈时代吧。”……镜头质感不错。

1小时前
  • 荞麦
  • 还行

如果老段要利用我查案我愿意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嫌犯上钩被抓继而帮助他成功破案评上先进转正上调实现梦想。他喜不喜欢我,是不是深柜我都无所谓。

1小时前
  • 中也
  • 推荐

这电影看得我欲哭无泪。走出电影院,失魂落魄。看电影时,我一会儿代入男主,一会儿代入女主。内心戏多得要死。我像男主一样失去了十年,然后又失去了十年。也许我早就像女主那样被轰鸣而过的时代列车撞死了,但我自己还不知道呢。一个人如何证明自己还活着?这是一个问题。

1小时前
  • 丁小云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