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情

剧情片中国大陆2019

主演:曾小敏,文汝清,朱红星,王燕飞

导演:张险峰

 剧照

白蛇传·情 剧照 NO.1白蛇传·情 剧照 NO.2白蛇传·情 剧照 NO.3白蛇传·情 剧照 NO.4白蛇传·情 剧照 NO.5白蛇传·情 剧照 NO.6白蛇传·情 剧照 NO.13白蛇传·情 剧照 NO.14白蛇传·情 剧照 NO.15白蛇传·情 剧照 NO.16白蛇传·情 剧照 NO.17白蛇传·情 剧照 NO.18白蛇传·情 剧照 NO.19白蛇传·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4 16:26

详细剧情

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取材自民间故事《白蛇传》,那白蛇的故事,远久流传...   白素贞修炼千年,只为人间寻那许仙,再续兰因前缘。   说什么人妖殊途,法理难容此爱恋。昆仑雪寒金山水漫,白素贞拼尽所有,只求天地人心情真一片。   纵天谴又如何?再困塔里千年亦甘愿!   彼此守望,哪天,佛陀花开,你我再见!

 长篇影评

 1 ) 谁的情话 传颂千年

受邀看完戏剧(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了,泪目了三次,全场浸入式体验梅花奖得主曾老师的戏剧魅力,这次中国古典戏剧体验完美满分结束。

全程粤语听的人极度舒适,说腔和唱腔的搭配让人回到小时候坐在电视机前看白蛇传的感动。音乐转折即经典喜剧有氛围又有交响乐团和国际顶级作曲团队的搭配,光靠声乐就堪称经典。 打斗动作柔韧完全符合戏剧标准,和院线电影的打戏完全不一样却更有美感更协调,大到白素贞法海,小到小沙弥哥哥演技在线,如同身临其境,我带入白素贞身份的时候都要哭了(怎么这么苦啊)。特效是澳大利亚团队制作,远近虚实的特效和场景布置,严格按照舞台要求的摄影构图,完全是一场美学和中国风的对外完美输出,看得我这个小时候被奶奶逼着看戏剧的90后泪目三次,这次粤剧领先赢了一局。

按照粤剧分为了五折和尾声,一共六个部分。按照初春(万物初露),晚春(情愫暗生),盛夏(热恋沐花),清秋(落叶纷飞猜忌),初冬(大战万物僵死)和尾声-初春(充满希望万物复苏)。

不想剧透任何一丝丝细节,但是白素贞盗仙草救夫的情真意切,许仙幡悟悔错的回忆,最后为这段情镇塔千年的最后一眸,看的人鼻酸,人生在世有很多爱恨情仇,爱情亲情友情、最能传颂千年的就是那份为爱牺牲的奉献精神,令人记忆犹新。

最后用片尾曲的歌词做收尾那就是:

谁的思念 暖了春天

谁的誓言 风里听见

谁的泪水 糊了视线

谁的情话 传颂千年

五星推荐,5/20上映,请大家多多支持国粹。

 2 ) 广东粤剧界最高殿堂的最强力作!

剧情紧凑,看完很多人还没走,差不多直到听完歌才走。绝美中国山水画视觉。演技绝,吊打小鲜肉。我哭了多少次都忘了,结束只感觉我得缓一缓,结尾的音乐实在太好听了,正好给我缓一缓情绪才走出影院。感觉打开粤剧电影新世界的大门。绝对值得一看,不一样的感动。

这剧感觉要爆!白素贞的飞行让我感觉真的在飞,这是从来没有的感觉,可见其对自己的要求相当严格。白素贞饰演者曾小敏,不用多说了,当今粤剧界最好的正印花旦,一个眼神就能让人落泪,在电影里也是能文能武,所有泪点都是她贡献的,所有精彩武打也是她贡献的。全剧还有法海和小青、鹤童鹿童武打也特别好!这些都非二十年功力及天赋难以达成这样精彩的功架。全程无替身,都是戏曲演员的真功夫。曾小敏水袖堪称一绝。我看了最后的演员表,都是粤剧院的演员,而且居然有我知道的国家一级演员(冼鉴棠)做武僧,这算是跑龙套了,国家二级演员(程君捷)做群舞,太吓人了。诚意满满,演技有保证啊!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广东粤剧界最高殿堂的最强力作!


《白蛇传·情》中的【曲牌】

这部电影中有诸多原创新曲、新词,有些词曲都是新创,有些则是新词。经过数年打磨,经得起反复回味。列出个人认为会成为经典的曲牌唱词及念白。(电影版有细微增删)

【圆愿】(圆我的愿)

【清歌】(蓝蓝天,水涟涟,一叶莲舟划过水里天)

【妆台秋思】(万花吐芳旖旎开)

【趁好天时】(趁好天时,山清水旎)

【反线中板】(清明一霎雨霏霏)

【西湖烟雨】(我愿修炼千年,在西湖断桥边)

【落花风中翩】(落花风中翩,舞尽相思意)

【雨中素莲开】(雨中素莲开,你我湖边会)

【怀旧】(痴已心中栽,情根心内埋)

【流水南音】(这酒是雄黄神迷惘,若然饮下我痛难当)

【落叶摇情弄】(天昏地转,雄黄强饮五内伤)

【萧萧班马鸣】(青山冲霄鹤鸟飞)

【可怜我】(上仙山,哪管死生甘登险地)

【首板】(寻觅许郎,飞波逐浪)

【千般恨】(泪化江波雪浪翻)

【若说忘情】(若说忘情离苦海茫茫,我愿永陷亦不离许郎。这千年苦我甘尝,这千年海我甘愿趟!)

【情未央】(你有金刚伏魔杖,我有天地揭谛剑一双。今尽与你拼一场!看这法理规千行,管得了众生凡心向?缘生缘聚情未央!)

【春江花月夜】(默默记千年,袅袅丝不尽)

【反线二簧】(恨法海无端横阻隔)

【楼台会】(情重天可悯,誓语重千钧)

【悲秋】(悲痴情,遭霜雪,让那相思去莫寻)

【清歌】(为你拚死生,你尽忘情,山盟尽泯)

【惜缘】(愿惜前尘兰因,缘续再不留憾)

【未了情】(谁的思念)

念白:人间一场恋,西湖几度春。雷峰数层塔,佛陀花如海。

念白:人间好在有情,有爱,亦有家。

念白:至真至美至善,莫过于情之所至,携手一生一世人。

许仙念唱李商隐《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还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念白:山无言,水无心。天地无边,法有规。各归其道,行各则。佛渡众生是大爱!

念白:若是天理不许爱,那我千年缘生又是为何?

念唱:我呸!人家你情我愿,碍了谁人的眼?关了哪佛的事?逆了哪里的天?你凭什要来主宰!

念白:人若无情不如妖,只要有情妖亦人!

念白:又见长堤,断桥依旧。昨日情始,今日情决。千年缘生,我心如昨。奈君负我,天也情薄!

合唱:落得一身伤痕,清泪两行。重回故地,魂断神怆。凄然独对天边冷月,自彷徨。茕茕孤影,家在何方?

念白:姐姐!有情是妖,无情是人。这一趟人间,我们来错了!

念白: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最初的缘始,在这千年的桥边。经五百年的风,受五百年的雨。都只为与你在人间相遇,续一缕情丝。

念白:娘子,我说过此生伴你百年。不管几生几世,我来寻你。


【影评再补充】(六月二十四日):

往深了看,我觉得这部剧就只有白娘子和许仙。小青属于白娘子野性的部分,法海属于许仙世俗规矩的部分。当许仙克服了世俗规矩,就是法海下线的时候了。当白娘子克服了自己的野性,遵守了人间规矩,小青也到了下线的时候了。所以最后只有白娘子和许仙留在我们的视线内。最后纵是未见,也感觉在身边。

比较标志性的是:许仙说出只要有情妖亦人,法海就下线了。当白娘子自愿进塔,小青也就下线了。

世间万物为镜像,非眼前所见。用在这里挺好的。小青本无小青,法海本非法海。小青和法海各自在白许身上。

小青和法海都是白许身上投射出来的幻像,是成全两人爱情的自身固有障碍。

因为法海小青两者最后被白许所克服,也就是自我否定,所以才那么刻骨铭心。

 3 ) 皇帝的新衣

这是去年上半年,院线约的影评……发过去之后,小半年没理我,大概觉得我太刻薄了。今天和朋友聊起来,偷偷贴到全互联网最刻薄的豆瓣上。但文艺界的确有件皇帝的新衣,觉得所谓“优秀传统文化”只要稍加改造,就能适应当下。我相信,系统内很多人一定是看到了皇帝光着身子,但是只有说衣服好看才能分到资源,而且描述得越细致分到的越多,还可以领个项目去做更新的衣服。

近年来,在各方面政策支持下,戏曲改编电影有了一个小热潮,比如早几年的昆曲电影《红楼梦》,更近的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越剧电影《西厢记》、沪剧电影《挑山女人》。即使在这众多的影片中,《白蛇传•情》仍显得颇为突出,主要是它以4K高清格式摄制,并非常规地大量使用数字特效,在技术层面上不太“像”一部戏曲片。其中的原因很容易理解:4K高清产业算是目前广东省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设备和播出渠道对内容的需求相当高,政府投资的戏曲电影肯定要跟着省里的大方向走;当然更重要的是想吸引年轻的观众,虽然电影制作者们并不一定清楚年轻观众的审美是什么,但他们肯定知道,以往戏曲电影的美学常规已经不适应当下主流观众的需求。

从个人角度来讲,数字技术的引入,至少在美学层面上是成功的。受限于经费,《白蛇传•情》的特效和当下主流电影当然有相当的距离,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是接近于二线手游水准,但这里却有意外之喜,即风格与影片本身的题材非常贴近。白蛇幻化人形在凡间恋爱,又与邪恶势力展开不屈斗争,差不多也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仙侠游戏带起的一波仙侠、玄幻流行文化。当然,也可以反过来理解,早就渗入民间文化、大众文化的白蛇故事,才是玄幻仙侠故事的来源之一。再加上戏曲本身高度的假定性,并不符合“真实”标准的特效技术反而衬托出其中意境,比以往戏曲电影借鉴传统舞台布局的美术设计,更具表现力。至于是否符合当下观众的需求,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因为从戏曲电影诞生至今,“戏曲”与“电影”的关系已经发生逆转。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城市商业文化和留声机、无线电等大众传播手段的繁荣,戏曲正处于高度繁荣的阶段,可以说,戏曲,而不是电影,才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大众文化。电影更多地是戏曲想借助机械复制手段,摆脱演员肉身的时空限制,尽可能地扩大观众。甚至,在很多情况下,电影还需要凭借戏曲的影响力来抢占市场,比如最早的粤语电影都是戏曲片。有声电影技术出现之后,语言/方言成为电影市场的天然分界点,但粤语电影界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都与好莱坞和国语片工业相去甚远,最可行的道路是借影响力更大的粤剧东风。建国后拍摄戏曲电影,一方面是在“戏改”背景下提升戏曲本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更多也是希望借电影这一大众媒介,让更多想看戏而不得的群众能一睹高水平表演。差不多同时的香港、台湾戏曲电影,更是将“戏曲”本身视为电影工业竞争力的来源。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戏曲在整个社会层面的影响力急剧下跌,观众大量流失,戏曲电影不再是“电影”借“戏曲”的影响力来争夺市场,而是“戏曲”希望借助“电影”去吸引那些原本不是戏曲受众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评判戏曲电影的标准不应该是戏曲的,而应该是电影的,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吸引那些原本不是戏曲观众,甚至对于戏曲审美没有什么概念的人,希望他们在观看了电影之后,对于戏曲本身,产生些许的兴趣,能把日渐式微的戏曲传播下去。

吸引非戏曲观众的兴趣,又涉及两个主要议题。一个是表现形式,另一个是故事本身。前者和数字特效的关系已经探讨过,整体的美术风格也符合当下“莫兰迪”色系的审美,演员本身也适合大银幕的审美。不得不说,大银幕是非常残忍的,特别是纤毫毕现的4K高清格式。近年也有一些戏曲电影,用了功底深厚的名家,在舞台上只觉得唱念做打样样动人,但大银幕却只会让观众看到眼角的皱纹和不再紧致的轮廓,不再相信其中青春洋溢的爱情故事。事实上,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对戏曲演员本身是残酷的,即使舞台表演,也不得不分更多的精力在视觉效果上。新世纪以来传播上最成功的青春版《牡丹亭》,就以牺牲表演本身的艺术水准为代价,全面启用年轻演员,并结合现代舞的灯光、舞美设计,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昆曲爱好者。批评者可以认为指出它无数不符合昆曲美学规范的地方,但无法抹杀它在戏曲传播上的价值。回到《白蛇传•情》,和舞台剧版本相比,无疑是少了很多隽永的美感,“盗灵芝”“水漫金山”,甚至是片头片尾处手游品质的数字特效都过度使用,但这种泛滥本身有一种情绪性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弥合了戏曲审美与当下主流观众之间的差距。

但说回来,能在根本上弥合差距的,并不在视觉层面,而是戏曲改编如何能够符合当下主流观众的价值取向,即戏曲故事的伦理内涵上。戏剧的关键在于其现场性,在于观众和舞台之间的情感联结,而不是虚浮的“审美”。百余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在经历巨变,大部分所谓“传统戏曲”的精神内核,都不太符合时代精神的变迁,而必须随时做出调整。那些讲“忠孝节义”的京剧,只能以折子戏的形式存在,很难想象完整演出的《大登殿》能吸引年轻一代的非戏迷观众。《锁麟囊》常演不衰,也是因为“积德行善必有余庆”在一众“传统戏剧”中,还能符合当代观众的价值观。

《白蛇传》的戏曲版本,同样经历了剧烈的改编。我们今天大众文化所熟悉的白蛇故事,以及其中的白蛇和许仙形象,基本奠基于新中国“戏改”田汉版本的京剧《白蛇传》。在这个版本中,民间传说和“传统戏”中白蛇“盗库银”“水漫金山”致使生灵涂炭的“妖”性一面基本消除,留下的是“传统妇女的美德”一面,以及为追求恋爱自由而激烈地“反封建”性。而为了不让白蛇对许仙的情感太突兀,或者太不值得,许仙的形象也得到了大幅度改造。从“遇妖”故事中常见的犹豫、生怕被骗的普通书生,变成了同样为爱情坚贞不屈的痴情人。相应,法海则成为封建势力的总代表。90年代风行一时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也基本是在这个框架下展开,但基本保留了“报恩”和“修行”两个元素。但吸引观众的,始终是白蛇和许仙之间的浪漫爱。最近几年,徐克《青蛇》在互联网翻红,许仙懦弱的一面又被重现,但故事的重点已经放在青蛇和法海上,同样聚焦的还是二者被外在因素限制的浪漫爱。可以说,经过“戏改”的提纯、净化,白蛇故事变成了一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浪漫爱,并以浪漫爱对抗一切社会压力的故事。

但问题在于,百余年的社会变迁,特别是最近四十年来的市场化改革和社会快速的原子化、新自由主义化,年轻一代虽然还为情所扰,但主要的压力来源已经不再是外部力量,而是来自浪漫爱本身。或者说,来自文艺作品建构的浪漫爱的唯一性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多变性、不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所以,今天的市场,不再会追捧那些“莫名其妙就爱上”的流行文化产品,而希望去详细表现浪漫爱本身的展开过程,和由两个人性格弱点本身决定的冲突,以及自我实现与浪漫爱之间的矛盾。包括对琼瑶电视剧的重新评价,无不是在这个脉络之内。而像《白蛇传》这样的一见钟情,包括简单的“报恩”理由,都很难让观众信服。所以,前年取得市场成功的《白蛇•缘起》,想重讲这个故事,给白娘子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但是限于编剧功力,虽然重点在表现相爱的过程,只是把原作白娘子的单方面付出,改为许仙的牺牲。影片的豆瓣页面上,充满了对这一点的批评,认为这不过是见色起意。

说回到《白蛇传•情》,限于戏曲的体裁,更难以表现浪漫爱本身在生物性和社会性两个层面的复杂性,而只能再次重申“戏改”时期京剧版和越剧版的纯爱故事,并极大淡化了“反封建”的内容,让观众对两个人的毫无来由的相爱无所适从,难以共情。可以想象,黑暗影厅中的年轻观众,在亲密关系中的最大痛苦并非来自长辈、社会的干涉,而是“我爱的那个人并不爱我”“我无法和恋人保持健康的亲密关系”“如何平衡自我实现和亲密关系之间的平衡”,那么,能够回应他们这些疑问,才是戏曲改编能获得时代新生的关键。要知道,我们今天,所有为大众文化所熟知的戏曲,都是新中国“戏改”的反封建版本,而不是“忠孝节义、因果循环”,它们才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扎根大众,远及海外。时移世易,戏曲也应该参与新的文化建设,而不是退回到抽空社会内容的浪漫爱。

 4 ) 情痴

大早上起来跑去看电影(之前大晚上买的票太累了没有去),哭的稀里哗啦,这两天在看诗人十四个,有些场景感悟会更深一些。一个点是更理解法海,类似人妖殊途,不能因为个例破了大常(就像是不能因为有人复仇杀人就不把复仇的人绳之以法,虽然没点名这样的后果),这部剧的法海真的是三观又正又法力高强,火焰翅膀看的我一愣一愣的;然后就是白娘子也是三观好正,真的是情痴。世间上的事顺风顺水最好,逆水行舟的艰难只有逆水的人才知道,白娘子修了千年,能从里面感觉到她真的法力高强,又善良为人也不嚣张,和法海相处以及抢灵芝都是先表明立场,话不多,说的都明白又情切。为了爱情真的是抱着舍弃一切的觉悟。喝雄黄酒那块儿,因感到许仙情真,硬是接了三杯,惜心之人;小青就是修炼的更少一些,为人是非黑白分明,不管大义,但在乎姐姐,愿为在乎的人奋力一博。

表现手法真的太强了,演员也是。分了四折加序和尾声,从小荷尖尖,帘雨相识到情投意合,美满度日,再昆仑求灵芝,水漫金山,最终被压雷峰塔。场景干净,四周景物完配人物心情,美满时荷花满池塘;到许仙怀疑娘子,满地黄叶,到白娘子水漫金山失败一池枯叶,看景大概就能知道这折应该抱着什么心情看。幸福美满那段儿成婚和美满的转场(鱼动变茶叶,新婚依偎转头到莲畔赏花)惊艳;还有水漫金山,白娘子剑打后用水袖,舞的很好看;还有同场景白娘子先给法海水墙,法海用袈裟墙挡掉,破阵之法是小青配剑刺穿墙面,击退其他和尚;法海更胜一筹,反配水墙,白娘子破解之法更巧,形成旋转,化了水流,然后白娘子更猛烈的攻势,法海用了杀器火焰之翼,反将加剑阵,白娘子用水袖断剑勉力支撑,终于不敌。这段儿真的太精彩了,打得有理有据……还符合人物性格……还有来有回……然后唱腔我听不出好坏,但很好听,白娘子有一个啊,啊在水漫金山漫天白雪中醒来后,婉转的痛哭,那段儿觉得很精彩。然后很惊艳的一段是采灵芝和鹿童鹤童的打戏,也太干净利落了吧,还不是替身。然后胜了鹿童,但又救了她,因救他被鹤童击败,后鹿童求情,完全get。

排片太少了,真的很精彩~

 5 ) 当戏剧与电影有天然壁垒时,如何看待这部戏曲电影。

发一下我的课堂小论文(拙作见笑)

千呼万唤始出来,因疫情而搁置了一年的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终于公映,借“520”这个新情人节悄然进入院线,排片虽不算多,但已让戏迷们大饱眼福。班上的研究戏曲的同学晒了几次票根让我们赶紧去看,于是和广东同学赶往影院。该片此前已获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 类型之窗· 最受欢迎影片奖、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奖,并入围第 32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

笔者始终认为,电影与戏剧之间必然存在壁垒。创作戏剧电影时,前提是电影而核心是戏剧,这就容易造成戏剧与电影产生天然的冲突。戏剧电影要真正做到“水乳交融”就必须同时兼具影和剧的双重魅力。戏剧重流派唱腔和戏曲武打,电影重视听语言。一般的戏剧表演只能局限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实景道具的缺乏加上演员和观众的距离要求,使戏剧演员须以浮夸的肢体动作、对白表述来辅助观众,借助想象力还原故事空间及人物行为意涵。舞蹈化、 程式化、写意化是戏剧表演艺术的特征,比如在传统粤剧《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宏大场面仅借助演员的水袖表演和摇摆姿态,加上无形的器乐音效即视为完成,水袖代表着一波高过一波的水浪,具有写意性。这正是戏剧“景在演员身上的表演原则”的体现。舞台条件限制决定了戏剧是一种向“虚”性质的演出,但电影作为光影记录手段,它是写实的代表,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电影,人物言行都必须要贴合真实生活状态,不能矫揉造作。在这一方面,CG技术的引进比玩3D噱头的白毛女更有诚意,《白蛇传·情》的主创从一开始便明确了要“做足电影感”的创作理念。 这就决定了片方并不满足于简单使用一些蒙太奇剪辑、多角度拍摄等电影手法(虽然这些都必不可少),而是要充分挖掘出故事的视觉元素,以瑰丽的视觉奇观展现故事的神奇想象,打造出“堪与好莱坞大片媲美的粤剧视觉大片”,尽管效果并非如宣传中那么亮眼,但已经超越了一般国产电影。电影不仅将真实的水浪呈现在了银幕之上,更将白素贞与法海的斗法表现得层次分明。一面是水浪在白素贞和小青的驱使下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越来越猛,一面是法海以袈裟、禅杖、火法、飞剑等守卫和反击。层层推进、你来我往的斗法展现了水漫金山的奇观景象,也将戏曲电影的电影化理念践行到了极致。 鹿与鹤的出现非常可爱,从前戏剧舞台上对鹿与鹤当然是写意性的展现,戴上动物的犄角或者披上皮毛假扮,但电影中突然出现栩栩如生的动物算是完善了戏曲观众对刻画人物真实性的又一追求。特效技术虽然可圈可点,但仍有值得商榷的部分,例如白素贞用水袖打架、法海用拐杖抵御海浪,有的观众笑称法海变成了海王,CG团队来自国外,自然创作出的视觉奇观不免有西方英雄电影的影子,在这一方面,是让许多戏迷失望的,既然在讲述一个流传百年的故事,在营造视觉奇观部分,我们更加期待看见一个有特色的法海,而非与原先有的西方印象重叠的反面人物。

“我呸!人家你情我愿 碍了谁人的眼?关了哪佛的事?逆了哪边的天?”泼辣的青蛇依旧让观众惊喜。更值得关注的是,以往的青衣是不会武打动作的,但在这部电影里,由于技术和拍摄的方法,不要求演员一气呵成完成动作,而是可以分解程式,不需要寻找替身,饰演白蛇的梅派青衣李炳淑自己便可以完成电影中武戏,电影不同于舞台表演,有不同的景别变化,因此更加拉近观众与演员的距离。戏曲搬上银幕必须要保持戏曲本体、戏曲感和优 秀艺术传统,电影导演更多要做的就是如何保留戏曲感的问题,不能以电影对真实时空的要求对待戏曲歌舞电影。其次,在改编戏曲故事时,创作者应当注意将戏曲“银幕化”,强化可以凸显银幕优势的情节,努力制造一种银幕幻象,通过剪辑对时空进行主体性创造,运用蒙太奇结构和镜头的转换变化以及移动来造成舞台戏剧性,并使其电影化。在这一点上,本片的打戏部分实际上是非常精彩的,不容错过。

《白蛇传·情》并非白璧无瑕。根据电影二度创作的需要,该片对于《白蛇传》戏曲文本有所删减。与传统戏曲文本几乎平均分配每一折戏份有所不同,该片编导显然选取的是适合夸张放大成为视觉奇观的文本段落进行重点演绎。比如游湖借伞、端午惊变、水漫金山。与此同时,戏曲《白蛇传》文本中有些比较关键的情节,在 影片呈现中相对薄弱,比如,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许仙还伞,在影片《白蛇传·情》中了无痕迹。 《白蛇传》中最后一折《合钵》是全剧的点睛之笔,在影片《白蛇传·情》中却被弱化了。从戏剧结构的完整性来看,剪裁得当才能够夯实传统戏曲的内在逻辑性与外化的戏剧性。

不过,导演对文本的折叠其实有迹可循,在对本片导演的访谈中,他其实透露了自己对于戏曲电影的期待。同时也不难发现,其实导演对粤剧并不熟悉,因此对文本的舍弃一部分原因也来自自己的喜好而非观众的喜恶。导演认为从前的戏曲电影更多是作为资料的保存,而非考虑到了电影观众的存在,而目前则是希望在传统戏剧和观众之前搭起桥梁。既然是电影,则更加强调电影特色。当代视听艺术则能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感官体验,将原本就不存在的戏剧世界通过虚拟的形式变得可观可感,这也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第一导演:怕市场上不太有声响。

张险峰:对。坦率讲,我也感到很突然,不敢贸然接这个事,我说我先把舞台剧的视频看一眼,了解一下。在舞台上,这个剧就是后景是一张蓝布,上面画了几个花,就三个演员在那,毕竟戏曲的假定性很强,不需要太多道具,只有一座断桥。我看完之后,一个礼拜都没想到一个方向,我跟包世宏说你再给我一个星期,我还要再考虑一下,等于说是我考虑了半个月,但半个月过去还是不行。

张险峰:我觉得应该降低一个姿态,这些年戏曲电影的发展,我觉得有些曲高和寡了,它其实主要考虑的是把艺术家的表演完整地、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然后作为资料保存,作为学术性特别高,对未来的曲艺传人作为一个学习和研讨的作用,但是,在整个过程之中不是特别考虑观众的存在。

《白蛇传·情》的预告片在年轻人聚集的 B 站获得 200 多万播放,弹幕满是赞扬与期待,可谓尚未上映,便已出圈。导演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对本片票房并未有太大期待,但事实却与此相反。然而,观众的热情上去了,影院的排片却依然不佳,由此可见好像并不是年轻的观众不喜欢,也许是资本不喜欢。纵使《白蛇传·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质疑,如对戏曲表演程式的革新使粤剧原本的韵味减色,特效技术的使用消解戏曲本身的虚拟、想象之美等等。可见戏剧电影在革新和发展过程中仍会面临各种挑战,戏曲和电影的特色和风格之间、传统艺术精髓和市场商业口味之间的取舍和平衡问题,也将继续伴随戏剧电影的发展而受到关注,但这些争议不会也不能成为阻碍戏剧电影前进的理由,《白蛇传·情》的成功已经点明了戏剧电影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6 ) 打开戏曲电影新境界

全城唯一一场,虽然影厅小又设备破落,整部影片还是带来非常美好的体验。结束后心情激动,祝愿这部影片能被更多人看到。 上一部看过并喜欢的戏曲电影,大概还是80年代的京剧电影《真假美猴王》。还记得片中净瓶甘露淹过真假悟空的镜头,当时称奇,现在想起来也是很有想象力的设计。到今天终于又见到一部用前沿电影技术来创作的戏曲电影。坦言,若不是看到“4K全景声”缀于前,只单粤剧电影四个字,大概我连预告也不会打开。戏曲是小众艺术,我多数时是远远敬畏。但此番《白蛇传·情》真的打开了新境界,第一次让我在电影的声画体验下深深沉浸到粤剧的艺术魅力中。 影片水墨画风,大多场景应该还是布景(竹林一处有点疑惑),但已脱离舞台,又多加CG渲染。虚实结合,大致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折衷。浪漫气很重。也感慨怎么会有《白蛇传》这样的浪漫故事,配得上各种浪漫手法来演绎。蒙太奇让转场自由,电脑特技更真正呈现上天入海的法力神通。影片的飞行场面拍得太漂亮了。小青的竹林飞行,白素贞前往昆仑山掠过云海,还是最后二人飞向金山寺。最打破拘束,视觉冲击很强。意境渲染最好的当属金山寺,阴森压抑,罗汉金刚怒目,禅杖冰冷铮铮。无怪是个破坏人家姻缘无情无理的地方。高潮场面水漫金山是最重头特效戏,滔天江浪,小青的万剑流,法海的袈裟结界,攻守斗法蔚为奇观。 影片角色都由粤剧演员担当。身段唱腔自然没得讲的。其实我从来都看重戏曲演员(不多说,偏题)。白素贞和小青是最好的,一个眼里饱含着情,一个则两眼有光。明艳或娇俏,自然溶在这幅画卷里。而许仙这位就差些。虽然也是名家,但感觉他并不是很融入电影的创作氛围,还像拘束在舞台般,没有十分放开。他演的最好的是夫妻对饮一场戏,人物情感最感染得到。踩厚底靴的法海,气场也是很足的。少年许仙和许白幼子都让反串演员出镜,感觉比较遗憾,破坏了电影意境,让人出戏。 整部影片都浸透在传统文化的审美中。之前几乎未听过粤曲,但片中唱词却每一句都直接沁到心里。音乐迷人,唱词清丽脱俗,又毫不生涩。自然融于人物情感表达,没一刻觉得分离的。影片人物妆容戏服也极具传统文化审美,原谅我无力详尽赏析。故事演绎依循《白蛇传》底色,无太大颠覆,却不觉陈旧。加重灌注一个“情”字,换得许仙最后一句“娶妻如此,夫又复何求”,在这个爱情悲剧神话中,白素贞就又一次占据心头吧。但结尾,从断桥残雪到雷峰塔感觉缺乏缓冲,诀别场面设计又过偏于舞台写意化。爱被夺走得太快太仓促。很难受。 这部影片之前,张险峰导演有过两部《功夫机器侠之南拳/北腿》,是电影频道出品网台同步的大电影。两部电影都很好看,是很有想法和情怀的作品。但从片名就受到太多口水攻击。就湮没在网络偏见中了。本来系列要开发六部,还有院线大电影。也就都没有后话了。我一直很可惜。希望此番《白蛇传·情》能实现破圈,长线发力,取得好一点的成绩。从5·20到端午节,看国风电影,白蛇传故事,总是应景的。

 短评

“我呸!人家你情我愿。碍了谁人的眼?关了哪佛的事?逆了哪边的天?” 青妹泼辣依旧。

3分钟前
  • 人间非是有情痴
  • 力荐

这是新中式影楼美学电影?但粤剧好好听,词儿也不错,传情可以说是丝丝入扣,水漫金山奇观戏也还有设计(且不说好不好),啊《白蛇》真是常看常新的一个故事。

5分钟前
  • 山人阿苍苍
  • 还行

电影很好,粤剧好听,画面绝美。但是许仙是真的傻逼。

10分钟前
  • 北门扛把子
  • 推荐

编曲精良(为了贴近主流电影观众,唱段更接近通俗流行,水漫金山段则直接上了西洋管弦乐),白蛇传故事也常看常新,但第五折的处理有腰斩感,全片镜头设计也干巴巴的,相比舞台搬演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提升。不过CG的引入比玩3D噱头的《白毛女》之流有诚意多了,尽管质量不佳,但仍是一次勇敢且有意义的尝试。

15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3rd PYIFF#类型之窗。传统粤剧+电影化的拍摄手法+CG后期,很杂糅的产物。说实话没看出技术有多么牛逼,但是在形式上可能是有超前之处。鉴于对这种类型完全无感,给三星算鼓励。

17分钟前
  • 阿飞
  • 还行

服化道演员镜头都美炸了,果然没有流量捞钱,电影就会有质的提升,可惜拍片观众都太少了(我竟然体会到了包场的快乐😂),大家都多多支持支持这种新的电影形式吧~

18分钟前
  • 鹿鱼渔
  • 力荐

耳目一新 青妹宛若活体弹幕一般

21分钟前
  • 叽叽喳喳🦜
  • 推荐

本来对戏剧电影没什么期待,但是真的有惊艳到!四分是鼓励!可以理解一些人对这个片子很有意见,无法接受戏剧进行某种电影的表达。

22分钟前
  • 炸炸比利
  • 推荐

2019.11.13,坐标琼花大剧院。这是印象中去现场看的第一部粤剧,去看之前别人说什么粤剧看不懂不好看之类的感觉,看了之后完全不是的,觉得挺好看的,非常值得一看。一句拉长音的许郎,娘子,把不舍之情尽显在腔调中,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包括演员的身段,唱功,基本功等等,感觉戏曲比一般的话剧难度高多了啊。

27分钟前
  • 小云天空
  • 推荐

戏曲电影终于脱离舞台的束缚,通过CG技术走向更自由的状态。/ PYIFF @1号厅 10.18

29分钟前
  • sTill-Life
  • 推荐

#PYIFF# 本届最大的惊喜,太震撼!

31分钟前
  • 辰悠沉
  • 推荐

戏曲与电影本身就有天然的冲突,拍摄层面其实做得挺好的。最大的遗憾是文本上还是过于保守了。跟导演聊了一下这个话题,导演也很无奈,想变却变不动,老艺术家们层层把关,实在变不了啊。。

35分钟前
  • 余小岛
  • 还行

这水漫金山不比复联4好看?

39分钟前
  • 娇妮
  • 力荐

#3rdPYIFF# 尊重原著不出大错的改编,开篇特效影楼审美,但整体来讲布景人物美轮美奂、戏曲声腔韵味十足,给电影观众带来了非同寻常的体验,水漫金山一场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最好国产奇幻

43分钟前
  • 一碟琴心
  • 推荐

太惊喜了,导演创新性的选择了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来演绎这段经典。它即保留了戏曲的写意部分,又用视听丰富了写实部分。笔者认为它开创性的为国粹带来新生,如此这般,那能开发的题材太多了,惊喜惊喜啊。顺便吐槽某些迟到的观众,声音大还开手电筒,素质有待提高。

46分钟前
  • 推荐

粤曲电影从来没这么好看过。

48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舔狗白素贞,渣男许仙和理中客法海的故事。法海当一次好人不容易。

53分钟前
  • Frank
  • 推荐

举世无双的美术!盗仙草那一折哭成狗,40块的电影票,光水漫金山就值400了。请多多贡献票房

58分钟前
  • Dolphin
  • 力荐

底本还是旧故事,还是强行和睦,但小青跳了出来,掴了许仙一巴,忽然就变得解气,变得有一个出口。另外一处高光是盗灵芝遇仙童,素贞救了鹿,所以鹿也饶恕她。

1小时前
  • 伊夏🪀
  • 推荐

画面很美,小青的话就是所有观众的心声。很高兴能看到国粹的突破与进取。

1小时前
  • 喝水大师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