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

大陆剧中国台湾2008

主演:王仁甫,吴佩慈,陈浩民

导演:陈皓威

 剧照

食神 剧照 NO.1食神 剧照 NO.2食神 剧照 NO.3食神 剧照 NO.4食神 剧照 NO.5食神 剧照 NO.6食神 剧照 NO.13食神 剧照 NO.14食神 剧照 NO.15食神 剧照 NO.16食神 剧照 NO.17食神 剧照 NO.18食神 剧照 NO.19食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7:01

详细剧情

「民,以食为天」,又「唯有饮者留其名」。   中国人对饮食之重视,从这可见一斑。   中国,以农立国,这更可说明「食」对中国人来说,是多么根本,有多么重要。   故,食可谓无时无刻在影响著亿万中国人的生活,不论贫富,无论贵贱,那管权势,上至天子,下至乞丐,也要「食」!   其息息相关,其不可或缺,无可取代!   中国,五千年文化,加上幅员广阔,令到中国人的烹煮技巧之多样化,之刁钻,之神乎其技,为全世界所认同。而当中,更有不少传奇故事...   本剧就以一代食神史提芬周的传奇故事为主轴,从一个只有五元身家的流浪汉,到一个拥有过亿资产的「食神集团」,然后又沉沦成为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氓,在最为穷困潦倒之时,却找到人生真諦,食之大义!   所谓「珍饈百味易,人情味最难」   自问精於食味的「食神」,一生中的大起大跌,弄出珍饈百味,却失败於人情味,到最后,才领略到,要成为真正食神却只在一个字。...

 长篇影评

 1 ) “香港是一个出奇迹的地方”

  相对于素有“无厘头”评价的、由周星驰担纲主演的搞笑片,他参与执导的影片虽不乏搞笑成分,却更多地体现了其深沉、严肃的大用心。而《食神》一片,更是凭借其不俗的立意、新颖的手法和黑色幽默的风格,从普通搞笑片的行列一举脱颖而出,得以高踞优秀港片之位。
  影片的情节颇具传奇色彩:史提芬周(周星驰饰)是香港饮食业界只手遮天的人物。他为人阴险毒辣,为维护其至尊地位不择手段,甚至于他并不怎么会烧菜(“烧菜烧得好,要饭要到老”是其信条),却能长年占据至尊名厨“食神”之位。正在其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却遭其合作伙伴、“大快乐”饮食集团总裁(吴孟达饰)阴谋算计,落得身败名裂、流落街头。这位昔日的“食神”在庙街骗吃骗喝时,被大排档老板娘“鸡姐”(莫文蔚饰)好心收留。此后,周凭借昔日的品尝经验创出一道名吃——爆浆濑尿牛丸,红遍全城,东山再起。最终在新一届的食神大赛上,洗心革面的史提芬周凭借其一身绝技和一腔真诚,悟出了“食”的真谛,感动了上天,挫败了“大快乐”总裁一伙的阴谋,更赢得了鸡姐真挚的爱情。
  由于有着强大的人性理念作支撑,影片在煽情或搞笑时,没有流于低俗浅薄,而是“火候十足”。从影片对人物的设定即可见一斑:令人过目难忘的首先是他们丰满鲜明的个性,而非某一段滑稽表演。在塑造这群特异的人物形象时,影片采取了“先立后破”的手法:先大肆鼓吹他们的正面形象,继而猛然揭穿他们佩戴的假面,借此制造出唐突的爆笑效果,令人在捧腹之余暗感惊讶。比如最初“受万人敬仰”“宅心仁厚”的食神,很快被发现竟是个粗鄙不堪的恶棍;可怜巴巴、低三下四的跟班唐牛却是个心怀叵测的大阴谋家;十二岁就在庙街混的鸡姐在爱人面前也只是媚态百出的小女子;最绝的要数少林武功,竟被编导“糟踏”成了用折凳扁人的现代街头打法……传统的“神话”在现代商业社会的秩序中所能发挥的能量,只是为片中人物打造了一副合称的假面而已;面具下的人,早已是现代人了。这种颇具时代意识的悖反设定,突出地展现在方丈接受采访一场中:方丈对记者们说:“我本着慈悲为怀的心,收留了他(周)。”接下来的一幕里,我们看到的实情却是,方丈对昏迷的史提芬周欲行不轨,未能得逞还气急败坏。“慈悲为怀”这一庄严博大的情怀,就这样被个人的欲望滑稽地消解了。编导们在组织这般笑料时,也在向我们传达着“人心不古”、“时代变了”这样的讯息。
  在象翻牌一样将现代的伪神话一一毙掉之后,影片不负众望地重建了真正的宏大神话——以史提芬周悟出“食”的真谛为契机,潜藏在他身上的神性得以复萌,被贬人间受三十六劫、七十二难的食神归位;恶人受到了观音大士的施术惩罚。史提芬周“魔-人-神”的曲折心路历程和算命喜姑“其实满街都是神仙”的断言,使得本片赫然成为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之美妙寓言。
  在这部关乎商战、武功、爱情、黑道、人性、厨艺,甚至神仙(足以称得上“五味并陈”)的影片中,编导发挥了高超的一勺烩的功力,使之真正达到了“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的境界。情节的铺陈推演尤为别致,呈现出拼贴画般的效果,时空顺序被打散,有赖观众按故事的脉络将其还原。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预留了充分的线索,这一还原过程显得轻松自然且不乏乐趣。例如在最后一场食神大赛上,九死一生的史提芬周突然身着古装震撼登场,给人以诸多悬疑,然而影片并不急于解开谜团,而是在接下来的赛程中一点一滴的逐步披露,令人始终兴味盎然。类似的交叉蒙太奇在片中得到反复运用,过去与现时被交替组接,不仅使得叙事节奏灵活多变,还增强了叙述的张力,营造出近乎完满的讲述效果。
  抛开其文化意蕴、对人性的深刻演绎、完善的技法运用不论,该片仍有无数可圈可点之处。就象片中那道“乾坤烧鹅”一样,在满篇插科打诨、虚张声势、奇行异举、夸张造型的喜剧手法之下,掩藏着该片内在的乾坤:到位的表演、精妙的台词、华丽的画面、流利的剪接、独到的配乐……经典的段落比比皆是,谁也不会忘记食神接二连三给出零分的奇妙评判和创出“濑尿牛丸”的搏命之夜。这一切,使得《食神》成为娱乐片中的怪杰和佼佼者,“不论身材、相貌都是一等一的”。
  《食神》一片的成功并非偶然,它与香港的社会形态、高度发达的电影业不无关系。特殊的地缘及历史,使香港孕育出了兼具东西特色的大都市文化。这一兼收并蓄的特色在银幕上也有着醒目的体现,使得香港电影以其独特的“混杂”趣味而被世界影坛所看重。《食神》一片中对此也作了近乎自觉的反映:用电脑测字、食神半中半西的名字和他上西装下裤衩的装扮、饭馆雇工既有四川人也有洋人、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摆着算命摊子……可说是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今日香港的脉搏。
  而且,香港电影业的发达程度单凭数字也能说明,一百部影片的年产量相当惊人;更何况其国际知名的大导演们屡有佳作问鼎大奖。作为一部够资格充当“港片代表”的电影,《食神》当年便颇受好莱坞青睐。如果要将上述状况一语尽括的话,搬用星爷在片中接受采访时所讲的台词再恰当不过了——“香港是一个出奇迹的地方”。

 2 ) 孔子和耶稣说过:初恋无限好

上礼拜五逃班,去哥们儿家享受属于男子汉们的大金刚聚会。每次凑一起不外乎是玩《Super Street Fighter IV Arcade Edition》和拿起吉他贝司胡逼发泄一番,最后以叫个外卖喝几听啤酒看电影而告终。

选择看什么电影是最纠结的。凡是有字幕的译制片一概不看,因为,我视力不好,看字幕觉得特累,大家就索性照顾我选一些看起来不用动脑子的老国产喜剧故事片或者港产电影。

这次,选的是《食神》。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都很少再看周星驰的电影了。就像不爱面对自己难以回首的青春期似的。


尽量还原出学生时代凑一起看片的感觉那是不可能的!

看的时候大家老爱七嘴八舌的开启评论音轨,一个赛着一个的显示自己比别人懂得多。说薛家燕在里面跳的是 Swing,说欧锦棠还在吴大维版《李小龙传》里扮演他的师兄,说在保利剧场那边的茶餐厅吃饭遇到过林雪……


我老是无法专心致志的投入进去收看。直到史蒂芬.周意淫与女学生拥趸见面的那段,我才端正了我的态度。

对着摩托车的反光镜反复排练怎样能让与暗恋的女生相遇显得更加充满偶然性或者不敬意,穿越光阴下凸显青春气息的朦胧树荫,捷径就在自动售货机与冷饮冰柜的中间,一句“你好”的声音那是来自穿水手服的钟丽缇的问候,足以让史蒂芬.周陶醉半天。完成了对“阳光柠檬茶”1993版广告的重新诠释。其实我觉得这段的气质更适合塞在《逃学威龙》里。

要是把场景对换成北京胡同,钟丽缇吃的冰棍应该改成“大红果”。

贯穿这40多秒街角遇到爱段落的那首《初恋》。也是一次重新演绎的致敬。

《初恋》这首歌本是日本歌手村下孝藏的成名作。香港女歌手林志美也翻唱过,而电影里则是莫文蔚版。日中两版的歌词从男女嘴中唱出来也不一样,村下版荡漾着春雨时节的落寞收场,郑国江重新填词的中文版则是心跳少女心的恋爱百分百的心情日记。

“分分中都渴望与他相见,在路上碰着亦乐上几天。”单是这句就能让我躺在沙发上走半天神。

我第一次看《食神》刚好是1997年香港回归的小假期里。我不知道谁是彭定康,谁是董建华,我更不知道吴孟达在电影里造型的梗。一夜之间伴随礼花绽放,米字旗陨落,地理课和政治课要牢记的知识点又多了一笔。

跟同学家的小院里我们看完电视台直播后,就赶紧看租来的《食神》。喝雪碧,吃牙签肉。那盘录像带的封套是星仔、莫文蔚、李兆基、八两金、林雪、田启文在“爆浆!撒尿牛丸”店门口的合影,在没看片子之前,我真的以为这会是部《古惑仔》或者《庙街十二少》的续集呢。看到是讲饮食的,我还事儿逼呵呵的对同学们说这就是部周星驰抄袭《满汉全席/金玉满堂》的骗人玩意。当时也有传闻说 Jim Carrey 要主演美国版《食神》。

后来的 VCD 也好,DVD 也好,都不是这个镜头当封套,特喜欢这种 Local 劲。

不过看到前面提到的与女学生邂逅的章节时,我真的心跳的特别快。我想起了学校操场沙坑西边的落日,静校广播的悠扬音乐,喝着375ml软包装“统一”冰红茶去停车处取山地车,在粮店门口遇到暗恋的女同学,假装没看见的双手撒开自行车车把吹着口哨骑过,但是,擦身而过的瞬间鼻孔还是紧张的收缩,写完作业看完动画片的时候不忘在日记本上画个对勾记录下这又一次的相遇。

后来暑假的时候,再次租借这盘录像带的时候,我用英语磁带将有《初恋》的这段录了下来,没事的时候就听会,这是属于我一人的秘密。第二年,初中毕业的时候,看了《爱情麻辣烫》,里面第1个,关于录音的恋爱故事看的我特别生气,没想到世界上也有像我一样的人。

每天下班的时候,面对张自忠路车站的日落,我心中多少会残存那么一丝可怜的赤子心。不多,就一丝。


无论孔子和耶稣说没说过“初恋无限美”这句话,我都始终觉得这句话,特-别-对!尤其是你也像星仔一样到了留着假坂本龙一发型的年龄时,体会会更深。




























还没完,你们知道《食神》里我第2爱看的段落是什么吗?就是李兆基披着薄纱的天竺少女陶醉环节。

 3 ) 你吃过黯然销魂叉烧饭吗



对于周星驰,很多人最喜欢他的《大话西游》。
我几乎每部片子都看过,也好喜欢,但最爱的却是《食神》。
看过很多次,就算不是从头到尾刻意取悦自己,随意的转台,我也会看下去。
感谢重庆影视频道和深圳影视频道。这么多年我一直可以看到莫文蔚那种丑得让我又感动又发笑的脸。

史提芬周是大性情之人。我总以为现实中的周星驰也该如此。乖戾、嚣张、天赋,但总能吸引一大批人为之前仆后继。
最近几年已经没有听到吴孟达和他合作的消息了,凡是和周星驰搭戏一炮而红的女演员也一一沉默着反目,就连爱过他的朱茵,也公然宣布与周星驰誓不两立。再看看他近来电影里的不同角色,配角也好,跑龙套也好,鲜有熟悉面孔,想必他是不受娱乐圈欢迎的,要不然也不会被孤立到这个地步。

不是每个鬼才都与世为敌,但不见得与世为敌的都是鬼才。
这个世界上怪癖阴暗的人可多了,有作为的没几个。所以我还是喜欢周星驰,至少有他出现的电影里,你可以笑得没心没肺,之后还能留下同情的泪。

还是回到《食神》。
也许是小人作祟,看见丑女不顾一切的追求爱情就觉得悲壮。
你是我大排档上唯一的旗子。
你是我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最佳食神。
你是我从李兆基刀下救出来的落魄男人。
你是我追到天涯海角只想你绘一颗心的男人。

以上总是莫文蔚想说的话吧,但她不是文艺青年,她用满墙的周星驰照片,由美女演变成刀疤脸和龅牙,还有转身为史提芬周挡住的那颗子弹来证明,我真的好爱你。
莫文蔚是让你我忍俊不禁的烈女,是浪子回头最想拥有的那个女人,是黯然销魂叉烧饭的始作俑者。

食神大赛最后,薛家燕对黯然销魂叉烧饭的评价堪称经典笑料。
叉烧,好吃啊!!我从没吃过这麼好吃的叉烧,救命啊~~~~ 叉烧的肉汁镇在纤维里面,好似江河汇聚,而且里面的肉筋被内力打碎,入口极之松化,再配合用火云掌煎成的糖心荷包蛋,哇!这叉烧太棒了!尘世间没有形容词可以形容它了!
为什麼?为什麼?为什麼?为什麼让我吃到一碗这麼好吃的叉烧,如果我以后吃不到怎麼办?!
(薛家燕一边独白一边在叉烧肉上打滚,太搞笑了。)

而究竟这么好吃的叉烧饭,是少林功夫的造诣,还是因为曾经黯然销魂的一刻。
周星驰说,根本没有食神,或者人人都是食神。
他心里想得,手上做的,是莫文蔚在街头面摊上递给他的那碗叉烧饭翻版。
简简单单的米饭叉烧荷包蛋,二十港币就可以饱暖。个中滋味,恐怕只有情在深处的人才知晓了。

好比莫文蔚不求言谢,在大排档唱的那首歌,笑着感动了我。
情与义,值千金!
刀山去,地狱去,有何憾!
为知己,牺牲有何憾;
为娇娃,甘心剖寸心;
血泪为情流,一死岂有恨,
有谁人,敢过问!

 4 ) 如果莫文蔚不是美女,周星驰还会爱上她吗

看到最后我脑子里浮现一个问题:如果最后莫文蔚没有变成美女,那周星驰还愿意和她在一起吗?

米兰昆德拉先生讲过: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开始于她成为他脑海中的一个隐喻一段诗性化的记忆的那个时刻。

那么莫文蔚在周星驰脑海中的隐喻形象是什么呢?是那碗叉烧饭?
不对,应该是那碗黯然销魂叉烧饭。这两者间有明显的区别。

早先的事实证明一碗叉烧饭的形象并不能建立起一个周星驰心目中的爱情隐喻。而黯然销魂叉烧饭则不同。首先它是建立在莫文蔚已死这个美丽的诗性基础上的。其次,它是由周星驰自创的,换种说法就是它是周星驰心中诗性美的产物。因此总的来说,“黯然销魂叉烧饭”这一隐喻形象是由周星驰心中的“黯然销魂”催化着莫文蔚的“叉烧饭”而建立的。所以我有足够理由相信周星驰深爱着死去的莫文蔚。也正因如此我还相信,一个复活的莫文蔚仍然无法转化成一个爱情形象(虽然能成为一个感恩的形象)

但是一个变成美女的莫文蔚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她完完全全是一碗全新的精致的叉烧饭(和黯然销魂)无关。于是忧郁的食神转又变成了一个帅小伙和美女开始共赴一段俗气的爱情。

 5 ) 从《食神》看中国传统餐饮业的现代化走向

偶几年前的一篇,贴在这里吧……

1996年,《食神》上映,可惜当时我不过十余岁,满脑子想的是青春期男孩那点破事儿,所以"史蒂芬周"的这部经典的电影只被我当成一阵大笑话,看了了事。不久前回杭州,在火车上又有幸看到几个《食神》的片段,竟有"茅厕顿开"之感。说来我进入食品行业也有两年,从食品行业的角度再看《食神》,发现这竟是如此绝妙的电影,将中国传统餐饮业在面对现代化时的困境讲得如此入味,因此回家后又找来碟片,仔细看过一回,以免辜负了史蒂芬周的一片苦心。

话说影片前三分之一,明线是讲史蒂芬周(就是食神了)被人揭穿花招,人格破产的事,而影片的各种细节都反映了中华餐饮业堪忧的现状:

首先是空名头。史蒂芬周没有真本事,甚至不会拿刀,只是通过炒作出名,花钱顾人吹捧自己,在厨艺大赛上将皇帝炒饭、锦绣多味鱼、金缕佛衣和乾坤烧鹅通通评成零分,然后用自己的绝技"水晶胶加双氧水",获取所有人的称赞。通过这种手段博取名声,再用这名声来混淆视听,愚弄群众,从而卖出自己的产品。

然后是管理者的素质。有了名声,史蒂芬周狂妄自大,不尊重员工(要是换了我两年前的脾气,我一脚就把你踹到马路边上花园里去,再把你挂到皇后像广场里鞭尸了,蠢货!),甚至不尊重高级人才(懂不懂规矩啊?还双硕士学位,我看你是吃屎学位吧)。虽然他也收集了很多资料并且能随时调出(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方便面有53种,一年的营业额有13亿,方便碗面占其中的33%,竞争很大),但这些数据并没有成为他做决策的重要依据。他是专制式管理,听不得别人的意见。他无礼地拒绝了同行提出的合作要求(用食神形象的方便面),只是因为对方不能顺应他过高的自尊,从而将合作伙伴逼成敌人。此时吴孟达已经开始准备暗地整倒食神,而后来食神将他的唐朝餐馆开到了对方的大快乐餐馆对门,造成恶意竞争,于是吴孟达走投无路,不得不出手。相比肯德基和麦当劳,则是善意竞争导致的双赢的局面。

接着是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食神的倒台不是偶然,如果他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他没有说那么多假话,吴孟达和唐牛也不会有机可乘。
食神只顾利润,一味缩减成本,于是选用了吴孟达推荐的廉价走私牛肉(显然这里质检工作也没有做好)。在店面的安排上,他也尽量缩减开支:

"台子要多窄有多窄,凳子要多小有多小,顾客要舒服就不让他舒服,吃完了抬了屁股他就会走;吸管要多粗有多粗,冰块要多大有多大,一杯喝完了他会再喝第二杯;你是不是新来的,这还用我教?"

用这种自以为是的地摊心理学欺负顾客,完全不尊重顾客的感受,取得失败是必然的。

食神的奸商行为在"刻骨铭心初恋金银情侣套餐"这一段达到极点。他继续采用愚弄顾客的手段,给普通的食物使用虚假好听的名词,使之极端地与现实脱节,并将这种劣质的食品高价出售。
"孔子和耶稣都说过"初恋无限美",所以我们特别选了这个题材,加上高贵的材料,每个套餐只卖99块9毛9,100块都不到,可以了。随餐再送印花1个,只要集满5个印花,再加99块9毛9,就可以换到刻骨铭心的骨头项链坠子,这个坠子因为经过我食神的开光,所以对于年轻人谈恋爱有妙不可言的功效"

"加上印度神油一起用,更是如虎添翼啊"

讲述套餐的制作过程更是厚颜无耻地吹嘘:
首先我要重金礼聘一对热恋当中的猪,趁他们不注意抽他们的血,再用他们的血(也就是猪红咯)
哎!是浓情化不开的猪红
……
然后我把他们的皮炸成金黄色
就是猪皮咯
哎,是情比金坚的炸猪皮
猪皮就是猪皮咯
再将一生只恋爱一次的"巴黎九棍鱼"的鱼肉打成鱼丸,再放在印度的感情咖喱上面
咖喱鱼丸?猪红、猪皮、鱼丸、那还有没有萝卜啊?
……
说起来当然少不了代表天长地久的韩国野生萝卜,再加上一条荡气回肠的猪大肠,再铺在烟韧缠绵的面条上面
空旷的大词架在劣等的品质上,于是这碗面的本质:
就是一家团聚,成了一碗街边的杂碎面

这碗面如何呢?
咖喱鱼丸没鱼味,又没咖喱味,失败
猪皮煮的太烂,没嚼头,失败
猪红松扑扑的一夹就散,失败
萝卜没挑过,筋太多,失败中的失败
最离谱的就是大肠,完全没有洗干净,里面还有块屎……
然后走私牛肉质量出问题,食神就被警察叔叔带走了……
顾客不是傻子,拿顾客当傻子的人才是真的傻子。
食神的失败告诉我们,传统餐饮业需要从利润角度转换到顾客角度来考虑问题,否则事业必然无法长久。

但是,食神倒台后,接班人仍然重蹈覆辙。他的竞争对手收购了他的公司,这些人并没有真正吸取食神的教训,他们揭发食神时那些热爱公众痛斥黑暗的道德也已经用光,于是传统餐饮继续走回老路,甚至变本加厉:"台子要多窄有多窄,吸管要多粗有多粗,冰块要多大放多大,薯条炸的要多老有多老,让小朋友吃了要多渴有多渴,这些事你们应该都知道,不用我多说了!"

也正因为整个餐饮行业没有良性发展的希望,食神才有了打破常规,东山再起的机会。

影片中间三分之一,开始讲史蒂芬周如何咸鱼翻身,后面隐藏的则是中华传统餐饮向现代化突破的途径。

食神洗心革面,东山再起,靠的是街头名吃"爆浆撒尿牛丸"
首先是在传统的工艺上进行创新。撒尿牛丸的创意,来自一次以争夺利益为目的的黑帮争斗。传统餐饮业已经不思进取,他们认为自己的撒尿虾(就是皮皮虾做的)已经十分优秀,但是却不知道这样已经失去了撒尿虾的鲜味。史蒂芬周受到启发,提出撒尿牛丸的概念。这一想法立即得到实践,他对传统的工艺进行了改良,选用了优质的牛肉,由火鸡用惊人的腕力捶打做成肉馅(每片牛肉要经过捶打26800多次),中间放入冻成小方块的皮皮虾肉馅,捏成牛丸,煮过之后肉丸中间是空的,富含汁水,同时弹性极佳。

当然世界上好的产品到处都是,成功的销售策略仍然是关键。史蒂芬周化解了两帮黑帮的恩仇,大家合伙创业。产品名称返璞归真,简单上口:"爆浆撒尿牛丸",再也没有虚假的夸大。他们重新收拾了店面,使用了容易分开锅次的类似关东煮的水煮锅,同时将原来反复使用的餐具换成了干净的一次性餐具,使街边摊的卫生状况大大改观。于是撒尿牛丸凭借口感独特,打响了第一炮。紧接着,史蒂芬周开始利用媒体,进行软文营销:
食牛丸食出奇迹,厌食症病人恢复食欲迅即痊愈
前度食神再创奇迹,爆浆撒尿牛丸风摩全港
撒尿牛丸引起各界关注,大学研究生分析牛丸香味成分

电视采访则全都安排了自己的人:
自从我吃了撒尿牛丸之后,头脑变得灵活了好多,每次考试都得100分呢
我吃完了以后更美了……
我吃了之后明显的高了,人也壮了,自信心又回到了我身边
以上三句我们视之为搞笑,造成实际轰动的,是用撒尿牛丸来打乒乓球。
专业人士说的是:这个东西不但好吃,还有噱头,我都忍不住买了一碗……
此时的撒尿牛丸已经打出了品牌,史蒂芬周也赚到了第一桶金。

接下来就是品牌的发展。史蒂芬周用全部资源抵押贷款,准备开20家店,但是他没有获得好的位置,由于竞争对手的排挤,他能找到的位置都是偏僻的地方,如果还是开店,就必死无疑。这时他进行了更重要的突破--将传统饮食转化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产品。从电影来看,他与人合作办了工厂,将牛丸做成罐头。具体的细节影片没有讲,但是从食品行业的角度看,他解决了4个重要的问题:

1.传统工艺向现代化生产工艺的转化
撒尿牛丸很好吃,但是要想大规模地生产,就算火鸡24小时不停地捶打、几十人不停地捏丸子,也满足不了订单,所以首先他们要选择合适的设备:牛肉的捶打可以使用擂溃机,也可以调整工艺,直接使用绞肉机、斩拌机制作肉馅;丸子成型使用包心肉丸机;煮丸子有连续式水煮设备;做成肉丸罐头少不了高温杀菌,杀菌后肉丸的弹性、口感都会变差,因此需要对原来的配方进行调整,改善产品性状。影片省略了史蒂芬周是如何做到这些的,但是暗藏的条件就是这样,如果未能成功地将原来的传统工艺转化为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工艺,史蒂芬周绝不可能大规模生产丸子。

2.OEM工厂的管理
史蒂芬周本身很有创造力,但他不是个好厨师,对食品工厂里面的事情就更加不懂,所以他没有能力管理工厂。于是他很聪明地采用了OEM方式,委托专业的罐头生产企业为他生产产品。这样就弥补了自己知识的不足。而OEM工厂用现代化工艺生产的牛丸,如前所述其风味不及手工制作的牛丸。这和北京烤鸭是一个道理,正宗的北京烤鸭非常好吃,但是市场上风行的工业化生产的真空包装的"北京烤鸭",其实和正宗的北京烤鸭完全是两回事,这只是利用人们对北京烤鸭的喜爱来带动其工业化产品的销售。换到撒尿牛丸这里,就是当人们看到罐头的时候,会想起史蒂芬周摊铺上那好吃的牛丸,于是工业化的产品也得到了推广。

3.管理人员的选用
我们先来看看跟随史蒂芬周的都是什么人:两位大将"火鸡"和"鹅头"都是黑社会老大,其余的全是街头混混。这些人没有管理经验也不懂市场运作,如果用他们做管理层,必然导致可怕的结果。但是街头混混也有混混的好处:会拉关系,办事能力强,重感情不轻易背叛。史蒂芬周了解他手下的人,所以工厂是与专业人士合作的,没有让这些混混插手,而将他们都安排在自己身边,作为随时可调遣的兵来使用,决定权都在自己手上。这样即为高等人才留出了位置,又没有亏待和自己一同创业的伙伴,可谓一举两得。

4.销售通路的搭建
史蒂芬周的罐头"全香港2800多家超市、便利店都有的卖"。说明他的销售通路建设得非常好。打造一个品牌,必须依靠标准化的运作。出厂价、折扣、让利、促销活动……所有的策略只需由史蒂芬周来制定,然后交给他手下那一群执行力超强的混混即可。史蒂芬周制定的策略非常完善,所以后来他可以完全不管企业,径直到少林寺学艺。
以上4个问题,是中华传统餐饮向工业化迈进道路上的重大障碍,解决了这些问题,史蒂芬周自然快速获取成功,夺回食神称号!

《食神》是1996年的影片,考虑到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其内容对今天中国大陆的餐饮业仍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影片中地摊上使用的塑料筷子,在近几年才开始为国内餐饮业使用;撒尿牛丸工厂中已经使用了连续式肉丸水煮机,而国内各大厂家至今仍多在使用单批次的水煮槽;影片中频繁举办的美食大赛,大陆也是在近年的电视节目中才频繁出现;更不用考虑史蒂芬周的产品发布会,到目前,大陆餐饮业很少注重利用媒体宣传,也很少举办大规模的新产品发布会。或许今天的大陆正对应十年前的香港,那么我们或许应该期待带领传统餐饮业走出瓶颈的"食神"出现。

------

 6 ) 童年记忆

星爷系列大都看了很多遍,但《食神》还是记忆最深之二。可能是因为一起看的人,也可能是因为童年的记忆最难忘。当初一部电影,从店里租回来,一家人甚至几家人围在一起看。看到好笑处,一屋子的笑声。即使是这样一部经典喜剧,一个人看的乐趣也远比不上几个人一起看,更何况是一群人一起看呢。现在电脑、手机、网络越来越发达,要一起看也只有电影院去贡献票房了。

 短评

标记。中华大当家。

6分钟前
  • ᥫ᭡້໌
  • 还行

撒尿牛丸,好吃,好吃个

8分钟前
  • Miss Lucky
  • 还行

周星驰的电影虽说无厘头但还是很有深意,好看,莫文蔚扮丑真的好丑啊,哈哈😄

9分钟前
  • 呆瓜
  • 推荐

印象最深:少林寺拾捌铜仁!

14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推荐

看完好想去香港路边摊吃撒尿牛丸和叉烧饭啊。😂

15分钟前
  • 柠檬海盐
  • 推荐

看完食神 想的不是黯然销魂的爱情 不是丑女翻身的反转 而是这电影太敢拍了吧!开场满是缺点的男主 被暗算又凭撒尿牛丸起家 情节进展超快 夹杂让人意难平的爱情线 最后居然还跑到少林 加了武功 神佛这样“奇奇怪怪”的线 实在不敢想如果是现在的国产电影 有这么多元素能拍成什么样子……但是食神就是这么自然 周星驰封神是有理由的

18分钟前
  • Risa-Risa
  • 力荐

挺经典的,看了好几遍,虽然还是周星驰的套路,周星驰好几部片子都是一开始嫌弃女主,后来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大话西游功夫足球和食神都是这个套路,但是黯然销魂饭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分钟前
  • 竹叶卷心
  • 推荐

想尝一口弹性好到可以打乒乓球的撒尿牛丸,想吃一碗催人泪下的黯然销魂叉烧饭……“你肚子饿不饿 ,想不想吃东西啊”和“你肚子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有种异曲同工之妙。星爷最后白发造型是不是在向我们预示他要渐渐淡出荧幕了呢

21分钟前
  • 豆辛瓜辛
  • 推荐

蛋炒饭应用隔夜饭来炒

23分钟前
  • Little Punk
  • 还行

一直想尝尝可以打乒乓球的撒尿牛丸,想吃蛋炒饭

26分钟前
  • 赫舍里清如
  • 推荐

星爷的电影都很好看,莫文蔚扮丑也是拼了

28分钟前
  • 草莓__三月
  • 推荐

“黯然销魂饭”。“得罪方丈,你想走?冇咁容易”!“人人都可以係食神”。又是部大爱的经典,经典梗简直数不胜数,最记得李兆基的“初恋”和刘以达的“梦遗”了。毕竟彼时已是周星星制作的第3部作品,导演方面已逐步成熟,当然喜剧方面也同样如此。可能本片确实比较简单,许多地方也还是套路化的模式,可仔细看你不难发现,星爷的作品大多都很简单,但简单得来它并不空洞,平淡处的细致有时反而更打动人。我第一次看这片时就很喜欢了,星星在商业片中的艺术追求一直令我敬佩。近年逐渐学会以[商业]、[艺术]双标准进行打分,也多得这个,让我可以更直接的表达我对一些影片的喜爱。而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整改最多的,就是周星星的作品。连我自己都甚是惊讶,但想来其实并不奇怪,毕竟拍出商业片而又容易让人以艺术标准评判的人不多,周星驰算其中一个

30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力荐

黯然销魂饭,撒尿牛丸,全是爱

35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从谷底爬起的经历也没能压下史提芬周的嚣张气焰,却能为情黯然销魂,洗心革面。食神终究是人,争端的最后还是靠神来解决,比赛结果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史蒂芬领悟到开篇时他自己说过的那个“心”字。

37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推荐

周星驰的电影每每搞笑中带着浓情,总感觉这里的莫小姐好痴情啊!

40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推荐

先生,你额有朝天骨,眼里有灵光,仙人转世,神仙下凡,我终于等到你了,不要走,虽然我泄露天机,灾怯难免,但是我命中注定,就算我要冒天大的危险,我也要给你看个全像。

42分钟前
  • godzilla
  • 推荐

少林寺18铜人里最前面那三个一直在凹造型……

45分钟前
  • Sophie Z
  • 还行

食神大概是星爷的片子中我刷的遍数最多的了。少林十八铜人,黯然销魂饭,撒尿牛丸。每次看还是觉得搞笑啊啊啊啊啊

49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推荐

世人皆看重皮相,也只有电影才会有这样那样的神转折

51分钟前
  • 吃瓜少年
  • 推荐

星爷作品的魅力就在于,从人小物跌宕起伏的人生中,领悟成功的真谛只有一条: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到极致,那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54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