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2007

记录片英国2007

主演:安君  詹姆斯·厄尔·琼斯  帕特里克·斯图尔特  乌尔里希·图库尔  渡边谦  

导演:艾雷斯泰·法瑟吉尔  马克·林菲尔德  

播放地址

 剧照

地球2007 剧照 NO.1地球2007 剧照 NO.2地球2007 剧照 NO.3地球2007 剧照 NO.4地球2007 剧照 NO.5地球2007 剧照 NO.6地球2007 剧照 NO.13地球2007 剧照 NO.14地球2007 剧照 NO.15地球2007 剧照 NO.16地球2007 剧照 NO.17地球2007 剧照 NO.18地球2007 剧照 NO.19地球200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2-03 20:42

详细剧情

  电视系列片"行星地球"(2006)的电影版本,拍摄了几个动物家庭的迁徙路线。  一部由英国BBC和德国联合制作的关于地球、大自然的纪录片,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通过对地球生命的神秘实录,通过表现大自然美丽景象与野生动物纯粹的生死之搏的真实纪录,再配合柏林爱乐乐团的美妙配乐,将地球的魅力在大银幕上毫无保留的完美呈现出来,旨在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由阿拉斯泰尔·福斯基尔(Alastair Forthergill)和他的团队穿越7大洲、62个国家、用45部摄像机耗费5年时间精心制作的纪录片,向我们展现了全球变暖时代动物的迁徙和生活的改变,大自然的宏伟壮观、生命的脆弱和坚强、变迁的无常。整部影片的场面和音乐从头至尾都让我们深深震撼……2007年10月法国上映。

 长篇影评

 1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结构什么的有一种模仿12怒汉的感觉,但其实内涵相差太远

- 很多评论都说这是什么07年最强科幻电影,引发人们对于历史,生命,宗教等等的思考......很遗憾,我不认为这么一个满身都是破绽的东西能够起到如此作用。

- 所谓科幻电影,许多的模式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科学知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发挥想象与文学创作,或表达对未来的憧憬,或体现对科学的担忧,根据导演的思想不一而足。

- 所谓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正因为立足已有的科学知识,电影才更加富有真实性,才更容易使人产生代入感,才更能使人跟着导演的目的思想进行思考和评论而不是纠结于电影本身。

- 历史虽然任人打扮,但她好歹是个萝莉而不是正太,史学家对三国可以有一千种解法,但我的先祖肯定不是棒子。

- 不立足于科学的科幻,那不叫科幻。为什么你没见过以永动机为题材的科幻电影?因为永动机已经被牛三定律所彻底证伪。如果真要有,那不叫科幻电影,那叫奇幻电影:指环王你不是看得很起劲么,没人会追究它的科学性。

- 但是你既然着力于科幻,那么请你有那么一点科学性,你以思辨为看点,那么请你有那么一点逻辑性。在我眼里,整部片子浑身都是破绽,哈佛教授的头衔不是电影设定了就是的,台词摆在那里,逻辑性如此欠缺,恐难当此重任。没干货难以服众,上菜。

=======================================

- 主角声称他来自X万年前,我先不管他是怎么活下来的,我先问一句:亲,您怎么长得跟现代人一个鸟样?上高中的时候,大家见过什么周口店山顶洞人等等原始人的头骨和模拟图吧?那种身高堪比武大的类人猿怎么变得跟现代人毫无分别了呢?
    当然答案有好多,比如他体内细胞随着时日变迁新陈代谢适应了周围环境使得形体逐渐趋向于现代人啊什么的,行。我不纠结这个。

- 我随手翻了一篇影评,说他自称是从14000年之前来的。好,大家既然看到了我这个影评,一定开着网页吧?咱新建个标签,百度一下【中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我按照某个知道里的回答,按照12年的数据,把自杀的20万人给剔除了,再进行一个最保守的估计:200万人。用它除以总人口数,得出概率,再乘以14000.
    亲,你们看,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如果按照现有科技水平,有个人经历了14000年的岁月,他意外死亡的概率是多少?21.53%!算你20%好了,1/5概率。这是医疗食物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不要说古代那种环境,就说新中国成立,死了多少人?你说你从远古一路活到现在,我告诉你,在数学上把有着极低概率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没有错,你是从14000年前活到现在这就是个不可能事件,小学数学直接送你进坟堆。
    当然,有数学好的同学肯定要吐槽我这概率计算的方式不对,1/5概率只是他活到第14000年时暴毙的概率,在此之前每一年的阵亡概率肯定要依次降低。但是我说亲,这只是个大概的估算,让大家有个数字上的概念,更何况古代的死亡概率,哪里是200万除以13亿如此之低?不管怎么说,除非主角有僵尸的能力,不被爆头就不会死,不然小学数学计算就已经将命题证伪,已经没有机会扯到什么基因的有的没的。
========================================
- 因为这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不苛求导演圆谎,我只想听听在这样的设定下你要表达什么。所以关于主角身份的真实性我先直接略过,我们看下整部电影是怎么讲的。
- 只可惜,最终表现让我大失所望。前半段正如片中一些角色所讲的,【主角你所讲的东西都是教科书里面的,是人所熟知的】,换言之,【没有干货】。你看导演怎么回答的?【无法证伪,且听他讲】。

- 当时我想:我他喵都不管你是不是从14000年前来的了,还管你讲的东西什么真不真?剧情敢进展快些给我点干货么?

- 以上是我当时的吐槽,不必在意。后来来的人越来越多,对主角也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我这里要说一句:

- 如果是你面对主角并假装他是合理的,那你有何想法和选择?

- 不外乎下面几种:
1.拉实验室整个彻底研究了
2.他是隐患,干掉他
3.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4.。。。。
总的来说,跟你见到一个有钱人的反应是一样的:
1.寻求他成功的秘诀
 2.做掉米国财团头头,为穷人造福
3.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4.。。。。
也就是说,其实你会做出如何反应,无论羡慕,嫉妒,仇恨,好奇,在你看过电影简介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数了,还需要导演安排数个角色来在电影里分别体现吗?还需要浪费你两个小时吗?

- 不不不,这是剧情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之一,我在耐心地等待。

- 然后导演开始撸宗教了:从主角跟一个老太太的絮絮叨叨里跟随历史时间,最后揭秘主角就是耶稣。不是某些影评说的很可能是,那就是。

- 于是我终于看到了一点干货:导演对耶稣的重生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耶稣就是一个街头卖大力丸的,会点奇门异术,通晓假死之法,用这个骗过了围观群众,加上自己乐善好施又粗通历法,当时就变成了教派头头。我的话虽然难听,但导演他就这么个意思。

- 然后呢?

- 然后主角朋友各种不服,主角依然使用【无法证伪】这一挡箭牌,于是大家三观尽毁,情绪崩溃,内牛满面,五体投地。。。

- 然后某老头证实了主角的真实性。。。

- 然后主角带着女人走了,电影结束了。

- 你说这玩意能够【引人深思】?能够让人思考【生命,历史,宗教】?你TM在【逗我】。

写到这里,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写下去。我仔细看过豆瓣满满的好评,却发现它们跟这部电影一样空虚。【无法证伪则存真】这一思维逻辑来自美国司法体系,电影《十二怒汉》是对其完美的注解。但这是牵扯到司法公平和嫌疑人性命的,陪审团审案时候所采用的一种模式,将其擅自应用,则是【不顾前提】,【偷换概念】。大家可以自行举些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一逻辑的不合理性,比如说,你朋友跟你说,
1.你妹正在去日本的飞机上
2.当时你不在你妹身旁,你妹手机关机,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证伪
3.所以你妹正在去日本的飞机上,或者说你不能否认你妹正在去日本的飞机上
4.你说你妹昨晚明明跟你说过要去面试
5.然后你朋友说你不能否认你妹正在飞机上的可能性,所以你妹可能正在飞机上

- 你说有没有道理?

以此类推,耶稣也可能是卖大力丸的,主角也可能是来自14000年前的了,不可能事件其实还是有概率出现的,只不过概率及其微小,这是数学定义,对不?

呵呵。

说要点,【不能证伪则存真】是在陪审团对罪犯进行【有罪】和【无罪】的时候使用的,换言之这个逻辑的默认前提是承认二元论(这个你不知道可以划词搜索,就是对于A,有B,则B和非B必有一真,很简单的),而具体到本片探讨的所有问题,难道二元论是适用的?非黑即白?难道证明一个命题必须用反证法,排除它的一切对立面?那个关于数学家的笑话,说在此时看到的半个羊的颜色是黑色的那个,说的也是类似的问题。

搞清了这个问题,你还觉得这玩意深不可测?拉扯吧,牛宝宝!

 2 ) 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非 常 失 望!

很多人推荐之后看的,所以对他期待较高。有人吧这个故事和十二怒汉相比,于是期待着一场激烈的智力和思维的碰撞。独幕剧往往是考验编剧功力的,尤其是这样的小场景长对白常常容易让观众犯困,能做好不容易。抱着这样的期待,我来看这部电影,只能用失望来形容。
整本电影的逻辑漏洞非常明显,正如很多人所说证伪的难度不大,主角并没有什么办法在逻辑上杜绝证伪,而往往是采用我不喜欢等方式排斥证伪的方法。这种做法和耍流氓没什么区别,任何一个命题只要你把所有的证伪方法定义为会对你造成某种伤害而不去做那么就没法证伪。因此其实这个男人无论真假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挑点实在的漏洞,一个重要的漏洞是作者假定我们现在对古人类和古地质的认识是几乎准确的,因此john才能从教材中回忆过去。这是一个非常扯的说法,因为即使板块构造说也只是个假说而已,而这几乎就是现代地质学的基石。另一个漏洞是除非主角向鲁鲁修里的CC一样有不死的能力,否则我想一个人能够survive所有的兵荒马乱而活下来的几率几乎等于零,无限趋近于零。而按照他的说法,有他这种能力的人没几个,算一下概率,那么这毫无疑问是一个reasonable doubt了。
其实这些都无关紧要,最让我失望的还是双方之间的智力碰撞,其辩论水平和逻辑水平实在是对哈佛教授的污辱。跳跃性极大,涉及面极广,而深度非常差。只有关于时间那个命题比较上路,差不多达到了康德那个时代的哲学水平。生物学、地质学楼主不熟悉不妄加评论,但是心理学、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的相关讨论实在是不堪入目。而对于死亡的大篇幅讨论也是让人不知所云。最大的问题还不是不专业,而是讨论本身缺乏针锋相对,似乎每次john说完这帮高级知识分子就怂了。至于佛陀和耶稣这样的世界宗教一元论,西方公知民历中信的人还不少,中国公知中也有说什么黄帝是埃及人云云,上不得台面。稍微对佛教和基督教有点了解的人都会觉得奇扯无比,两者之间表面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逻辑框架乃至思想主旨都截然不同,把两者扯一块实在是搞笑。。。说john是Jesus,oh my god,你就这么想调戏一下可怜的可爱的小基督教徒的脆弱而纯洁的心么?
剧情方面,只能说充满了违和感。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是人们不断逼问而无所得,一步步走向崩溃。事实上我没看出来除了基督教老大妈以外其他人有什么可崩溃的。而其崩溃的过程也是让人蛋疼到碎,充满了各种不知所谓的表演。而男主动不动一脸装逼的走出去,走进来,难道是编剧怕老让他们坐着观众容易睡着么???
最后剧情神展开,尼玛这货真的是14000岁,真心把这部电影最后一块遮羞布扯没了。如果不是的话,这是对科学对理性对逻辑的一次重大挑战,是对近代化以来现代社会的基石的一次质问——逻辑无法证伪的东西就是真的吗?这个问号太强势太有力了,简直可以一俊遮百丑。然而导演显然觉得这个结尾不够带感,先让人狗血淋头的给他搞出个儿子来然后搞死了,然后这个男的看起来看破生死了一脸茫然开车而去,尼玛那个傻逼女的居然还跟上去了,真是亮瞎狗眼。。。简直不给这本电影一条活路了。。。。。
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渣字,实在是吐槽不能。

 3 ) 小成本,大制作

并不是所有的科幻电影都需要特效,这个影片就是一部未需有任何特效的科幻传奇,电影以座谈的形式,用语言为媒介,构筑了一个神秘叵测的科幻世界,其言谈间予人带来的深思是如此充满魅力,那语言艺术的遐想为人叹服。

里面大量的对话,关于时间、宗教、物理、历史、心理等等很多大容量内容,在几个主演的对话间来回拉扯你的思考,感觉是一部可以多刷的影片,细细体味对话应该每次都有新发现,节奏不快没有惊心动魄,却一直牵着你走,让你思考甚至想着是否要相信他们的话或者怎样反驳。

电影结尾绝对是神来之笔,颠覆了我对传统科幻电影的认知,很值得一看。

 4 ) 非常聪明,但邪恶

我一看快500条的评论,我就知道我无法一一看完以便找到和我想法一样的朋友,还是自己写点等着别人找到我得了,而且我十分怀疑我写东西的能力....

这是最近看过最有意思的、最聪明的对话了。
几个对话的人的身份先把大家都唬住了,都是哈佛的教授耶....内容本身其它的帖子和已经说得很多了,我更加有兴趣的是几个谈话的人对话题的1)内容的反应;2)自己提出什么问题。

话题的内容没有什么特别的,唯一比较特别的是用一个历史的见证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串起来,给予一种真实感。谈话的高潮部分是宗教。这也是常常所说的“除了死亡,没有其他更加严肃的(哲学)问题”。死亡是时间的见证人,时间用死亡彰显自己的存在:而事实上,时间不过是一直错觉(在绝对的意义上)(请不要抬杠问是否真的有“绝对”这种东西.....)。

其中有些细节是有意思的(大概其他的朋友都提到过了)。
1) 维护基督教教义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位女士的反应;
2)黑人一直保持了相对更加开放的态度;
3)最终和John一起走了的女人似乎在暗示女人抓住真理的能力大大超过其他人(几乎所有男人和除了她之外的其他所有女人)
4)做为John的儿子的精神病学家的,专业水平的确不错,但还是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5)贝多芬音乐

以小成本挑战大话题,这个片子很成功。话题本身无解,而且也过于沉重和艰难,溜掉(就像剧中的那几个人最终选择的一样)和及时打住(就像片子和我现在正要准备做的一样)都是最好的选择:1)言多必失2)过犹不及,保住给大家聪明的印象和...成本。

末尾的歌曲不错...
=========================================
补记:本来以为写到上面的地方就完了,但我在回家的路上还在想这个电影,总有种感觉,一种什么地方没说出来的感觉。

现在我想说:小心这个电影,它可能会使得你
1)变得虚无;
2)种下丧失信仰的种子(只要假以时日)

在这方面,我甚至想说这个电影是邪恶的。
对于宗教意义进行虚无解说或者解构的后果是可怕的(电影标题“The man from Earth”也不过是就简单的对“The God from Heaven”的直接对应和攻击:“没有什么上帝,他和你我一样,不是来自天国,而是就生在这片土地”)。


对比下伯格曼的《第六封印》,差别巨大。真正的思索和兜售思想毒药快餐之间,高下立分。《12猴子》,《银翼杀手》《第六日》等,都更加真诚。而这个片子iu一味玩聪明。

当然,它的说服手法是可以学习的,包括
说John也会生病,避免了大家要他展示神迹的可能(当然这逃不过某个网友提到的死亡概率的问题,但只有事后,类似的疑问才会有。但这样的疑问似乎有点不在点子上)
还有很多其他的,自己找找看了。



我的建议是:就把它当作一个好玩聪明的对话,别把其中的说法当回事,如果你沉迷于对它的各种意义的分析,我想说,打住,去请女友吃点好吃的大概比较靠谱!

 5 ) 一部让人思考的电影

绝对是头脑风暴,我看过很多让人很绕的电影,基本都是在时间问题上引人入胜,但这类电影,如果你仔细想想,会发现众多漏洞,但你可以不信,因为电影就是很坦然的告诉你“我可没说这是真的”,一笑了知,娱乐而已。

但这个剧本,让人引发很多思考,不是简单的这个是否可能,人类应该爱护地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而是上升到一个很大的概念........

比如剧中虔诚的基督徒,那个老太太,她心目中的基督是神圣的,是完美的,当她得知眼前坐着的这个人就是那个他一辈子都奉为神的基督,他无法接受,她觉得自己的一生都被圣经欺骗了,她甚至觉得整个世界是个巨大的谎言,伪善!她迫切希望有人告诉她这不是真的,就比如有人告诉你你最亲的人死了,你会崩溃,觉得天都榻了,当他告诉你其实我吓唬你的,他没死,你才会松一口气,一切又回到正轨了。

而那个黑人,他喜欢John的故事,他觉得神奇,他希望是真的,他思维较为开阔,他喜欢这个故事,与老太太不同,她对这个故事很痴迷,不会感到生气,但当John说这都是假的,我随便编的,这时他反倒气的浑身发抖泪流满面,因为他所痴迷的一切都是假象。

至于那个胖老头,他始终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这个故事,不,应该说他已经不在乎这个故事是否有趣是真是假,他完全认为讲故事的这个人没救了,需要送去精神病院治疗。可以说他是所有听故事的人中最为极端的一个。当希望故事是真的人们,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相信,希望是假的人,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John告诉他们是假的)。他们始终还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是真是假,他们可以找出自己喜欢的答案高兴得离开。而这个老头,他已经完全不管真假了,压根就不信,却无意中得到了最真实(对他来说)最残酷的答案 - 这个说自己活了1400岁,说自己是耶稣本人,他认为有神经病的人,竟然是他父亲!如果他没有不小心听到John的这些话,他也可以安然的离开,可真相打败了他,他心脏病发死了。

其实剧中每个角色对这个故事的态度,都代表不同人对这个世界,或者说身边每个小事的态度。接受自己认为对的,接受自己认为美好的,批评或逃避一切自己无法接受的。

这个世界的定义,历史的定义,人体的定义,时间的定义,都只不过是人类自己设定的一个圈子,或许有个看透地球上一切的人,或者是外星人(只是假设有这么一个人/物种),他知道这一切的真相,他会觉得可笑的地球人,你们深信的这些都是错的,时间不是这样的,历史也不是这样的,宗教更加不是这样的。但我们有必要知道么,这是一个我们适应的规律,一旦它被打破了我们便会无所适从;而那些少数想要打破这些规律的人,并不知道真相所在,便也无所谓,可一旦知道了这个让他们痴迷的真相,却无法得到,便会悲愤失望不已。

所以对错只是人类已经适应的规律,它不代表正确的,但确实让我们不会崩溃的。如果真相带来的只是大多数人的不能接受和少数人的不能得到,那真象只会带来毁灭。

这一切的一切,包含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中,是一份工作,也是各种宗教。如果一份你很满意的工作,很通情达理的老板 ,突然得知同样的职位却拿了更多的薪水时,你会开始愤愤不平,老板变得讨厌了,工作变得烦杂了,你觉得这个地方没法呆了。但这只不过是份工作而已,人生中的小插曲。但设计到宗教,这个你无从考究无从诋毁的家伙,一直穿着神秘的外衣让人无从反驳,在教徒心中他就是正确他本人,他信仰的就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一旦被一个不争的事实推翻整个宗教体系,揭露出宗教原来是伪善他本人的时候,相信绝大多数教徒会悔恨一生。

这一切的最后让我想到老子,道家主张的就是接受你能接受的,无视你不能接受的。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去改动,歪曲甚至和自然作斗争。上帝不在天上,他活在我们中间,甚至你也可以是上帝。天堂也并不在死后,他就在这个地球上,他不是耶稣或者佛祖所规定的样子,它是你想要的一种生活,只要你能够平和坦然地面对世界,随处都可找到天堂。也不要去想人死后能否复生或转世,昨天或是前一秒,已经是过去,痛苦也好,难过也好,不要去想它;而明天或是下一秒,都是新的,那是之后的事情,也不必去杞人忧天,为了下一秒过多担心,只需活好现在,这一秒,对就是你读这些文字的这一秒,这才是你需要关心的。

我刚看完就马上来写了,想得很多,写出来很乱,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说了些什么,就这样吧。

 6 ) 一场不精彩的说教

  作为一个影迷,我无法将《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视作一部经典,甚至无法欣赏这部电影。就电影技术上的基本元素来说,此片毫无亮点。大多时间镜头只是根据对话需要机械地在每个角色之间转换;画面的构图无甚美感;配乐——如果有任何配乐的话——完全没有起到辅助叙事的作用;节奏掌控也乏善可陈;演员们的演技也普遍痕迹显著。当然,作为一部以谈话内容为主要情节的低成本“科幻”电影,我们可以暂时抛开电影技巧的讨论,将重点放在片中的故事以及作者借以推销的世界观。   本片故事按照一个核心线索展开,即这个世界上会不会存在一个人,可以从旧石器时代一路活了一万四千年,一直活到现在?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人,他的人生经历又是怎样? 就这个题目,我认为更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叙事方法应该是逻辑上推演的。当你由于严谨的推理而不得不接受一个难以置信的观点时,心理上的抗拒以及震撼就要比仅仅是被灌输该观点要强烈的多。所以如果本片的思路是:男主人公John提供事实和线索,周围的人通过逻辑推演,不断逼近事实真相——即John是来自远古的不死人。那本片可能会更吸引人。不过本片的故事采用了另一个思路,即男主人公John在故事开始不久就提出自己是长生不老的原始人,影片的其余部分则是在试图证实或证伪这一事实。        这样的思路不会使故事引人入胜,原因就在于“事实”的证实或证伪都尽在编剧主观掌控,而不需要观影者头脑的参与:无论编剧希望John是/否原始人,他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出不可辩驳的证据;观众只需要接受编剧抛出的事实,而不需要逻辑推理。其实让观众(以及电影中的诸位科学家们)相信John长生不老这件事本身并不难,他只需提供证据证明他已经活了一百年即可——从违背常识的角度讲,活了一百年(而且看起来一直都是三十五岁)和活了一万年同样不可思议。而凭借过去一百年人类的科技进步,这个男人过去一百年的照片和任何生活痕迹都可以证明他的存在。正如影片结尾时,John轻易地通过回忆出生活的细节而让其中一位教授——后来我们得知他是John的儿子——意识到John真的不会衰老。但是这个结局不会给我们任何心理上的冲击。举个不很恰当的类比,如果《第六感》不是让观众在结尾才发现了惊人的事实(此处不做剧透),那么该片就不会带来如此大的震撼。本片中我们不是很早就已经接受了John是原始人的事实了吗?那么这个结局又有哪里是意料之外呢?        于是整个情节的发展中,观众和影片中的科学家们一样,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就已经接受了John的理论,即他是一个一万四千岁的原始人。影片的推进于是成为了John(背后其实是编剧)对于人类学、生物学、历史及宗教史发表个人见解的媒介。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本片其实更重视了“幻想”而少有科学的推理。如果按照柏拉图以来的逻辑推演法,我们只能从“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通过严谨的逻辑得出结论;相反,在本片中,编剧任意添加的“事实证据”可以使这个故事更加圆满,但是却已经失去了“科学性”。 这也是我认为本片的故事情节失去了戏剧张力和矛盾冲突的来源,以至于观众很难感受故事的带入感。        这样的情节设置也使得影片中关于针对John身世的质疑所作出的回应,大多诉求于两类解释,第一类是将历史个人化、故事化以求更可信;第二类则是通过与普通人的经历相类比,使John的行为合法化。 而这两类解释也都是编剧的主观演义,没有任何逻辑性可言。        关于第一类的例子,比如当John刚刚透露自己是原始人后,谈到了他曾经和哥伦布一起航海,他说自己虽然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仍然害怕哥伦布的船会在某个地方从地球的边缘掉下去。再比如后来有人问他是否曾经留下洞穴壁画,他讲述了一个关于LesEyzies壁画的故事,用以说明原始时代进行艺术创作也是存在风险的。这些故事都不是在回答“John是否原始人”这个问题,而仅是“John是原始人”这一前提可能的推论。它们都通过将历史事件个人化以求更可信的一种手段。        关于第二类的例子则更是俯拾皆是。比如当被问到普通人连小时候的事情都记不住,John何以记得几千年前的事情时,John通过类比人类对小时候的记忆来加以解释:他对于千年前的记忆和普通人对儿时的回忆类似,仅仅是片段式的。当被质疑地球地理没有发生过变化,John何以不记得自己的出生地时,John通过类比普通人也记不清小时候居所四周的地貌环境得出“人无法回到家乡,因为家乡已经不在那儿了”。(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赫拉克利特关于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见解。)        而当我们更细致的检查这个看似自圆其说的故事本身时,我们可以发现故事的内容都没有逃脱出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范畴。本片很难说成是一部“科幻电影”,因为全篇唯一的创造性的事实就是John活了一万四千年这个前提,剩下的则都是通过人类在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心理学方面掌握的知识来解释;甚至故事中最大的颠覆:关于基督耶稣以及基督教与佛教关系的另类解读,也不忘要从印度教和希腊神话已有的知识当中寻找论据。稍有科学素养的人,就会发现编剧从零星的证据出发就“推导”出结论这一过程是多么的没有“科学依据”,也是有违科学的严谨的。当我们考虑到人类已有的知识是多么匮乏的时候,就不禁会觉得影片中的世界观过于狭隘,甚至要怀疑编剧的想象能力之匮乏了。我们看科幻电影的时候往往会抱着一点预期,可以得到关于看待宇宙的另一种不同的见解,但是在本片中我们遗憾的发现只是得到了一个个人色彩严重的、主观臆断的人类知识演义而已。        整个故事(如果可以算作是故事的话)更类似是编剧关于个人的哲学思考和主观的价值取向的宣讲。如果是其他类型电影,这一点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作为一部科幻电影,这种说教就难免招人反感。影片开始的讨论即在为John这个旧石器时代人寻找生物学上的支持(旧石器时代的人和现在的人在解剖学上没有差异,也没有智商差异等等),这里暗示着作者是相信进化论的;但是从后面John对于是否有神存在的讨论中,我们了解到John不相信任何已有的宗教理论,但是并不排斥可能有神存在。没有得到科学上严格证明的进化论以及无法进行科学证明的神学,同等地作为解释这个世界的“可能性的”理论,编剧没能说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在这一方面,编剧的判断是个人色彩浓厚的,甚至是武断的。从编剧对于赫拉克利特早期辩证法理论以及进化论的引用中,我们不难想象编剧自己可能是略带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的自由主义者。但是编剧没有说服力地灌输个人信仰,就容易引起任何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头脑的怀疑和反感。        影片中最重要的理论颠覆,即关于基督教理论的“演义”,更是充满了个人色彩。影片的编剧JeromeBixby自己很可能就是一名佛教徒(虽然我没有查到他明确的信仰,但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比如他写过一部叫做<禅>的小说),所以他一整套关于基督教教义起源自佛教教义、耶稣本人就是佛教徒(就是片中的原始人John)这样的解说就不难理解了。其实这个理论也不是编剧的原创,但我们可以想象编剧本人就认为佛教作为解释世界的手段更为高级和玄妙,于是简单粗暴的将佛教凌驾于基督教之上,以为撼动了西方文明的基石。但有意思的是,佛教教义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无神论的(释迦牟尼从来都没有说他是神或者神的儿子,实际上我们知道他就是一个人类的儿子,而且还曾娶妻生子。而且人人都可以成为佛,这本身就使佛与一神教的神不同了),而且佛教的教义并没办法解释宇宙的起源,禅宗的关于世间万物的思考充满了辩证……这些理论和John本人——我们可以想象就是编剧本人——的信仰非常相近。 编剧甚至直接忽略了基督教出现之前数百年古希腊哲学直至斯多葛派的思想与基督教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直接将基督教的神学与东方的佛教(编剧信仰的佛教恐怕还是后世传入中国后被改良了的)等同在一起,稍有西方哲学史知识的人,都要禁不住嘲笑编剧的幼稚可笑吧。        于是看完影片,如果那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头脑还没有被片中掉书袋似的专业词语搞懵的话,也很难获得类似看完《2001太空漫游》等电影之后的关于宇宙观上的震撼,而更像是听了一场并不吸引人的演讲。

 短评

再一次见面你就在天堂了/火星以西,水星以东/草痴长了几春,叶枯了几秋。一眨眼沧海又成了桑田 /释迦牟尼的袈裟传给了耶稣//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每隔10年我都要重复转折的命运/一万年太难捱了/别人的女人那么美,欢乐那么大,一辈子只爱一个人/而我只能在车前为你停留一瞬间

6分钟前
  • 墨墨
  • 力荐

如此令人惊艳!李敖说,你们骂人是“王八蛋”骂过就算了。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不但骂他是“王八蛋”,我还能证明他就是“王八蛋”。

8分钟前
  • 犀牛
  • 力荐

哪位管理员把影志那个【意外结局】的豆列删了,我都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还没看就被他剧透了,这货是反社会人格吗,要抓狂了。

11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Man from Earth = Cave Man,Earth在这里是“洞、穴”的意思。好玩的是,电影名字弄错了,并不影响观众看懂这个片子……

14分钟前
  • 笑来
  • 还行

电影与文本的区别在于它有自己的镜头语言。如果连小说就能搞定的东西要电影来干什么?

19分钟前
  • CARSON
  • 较差

骗子!我还以为片尾会是一群外星人把“这个来自地球的男人”接走!

22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围炉夜话的小成本,反而提供了科幻片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24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推荐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搬沙发的工人。

29分钟前
  • 蛮爷
  • 推荐

对宗教的解读很有意思。

32分钟前
  • 傅尸水
  • 力荐

围炉夜话神游八荒,科幻真正的魅力不是视觉效果能取代的。

37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Fucking Amazing!!!

40分钟前
  • 和菜头
  • 力荐

电影若都这样拍不止要节省多少成本?里面关于历史、宗教、生物、心理等方面的探讨固然深刻、引人入胜,可是……带给我的思考并不多,感觉很遥远。整个片子就像小时候几个朋友围坐讲鬼故事……蛮有趣的。

4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精彩绝伦的阴谋论,单一场景,靠室内主角们的唇枪舌战,竟然烘托出玄妙之感;其中几个大学教师,在他的娓娓道来中,陷入对世界观的重新考虑;不得不提的一点是,那些虔诚教徒果然心灵脆弱,有人质疑或推翻他们笃信的《圣经》,动不动就玩精神崩溃的姿态...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48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真绝了,所有成本,一间小房子,几个主要演员,然后从头聊天到结束,但却跌宕起伏,精彩无比。编剧要有这水准,制作费省下来的钱都应给他...

49分钟前
  • 小岩井
  • 力荐

比起《12怒汉》还是弱得多,主要是戏剧张力不够,因为说白了这就是个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的问题,就听个新鲜,所以冲突还是起不来。所以最有戏的部分也就是那个老太太跟男主争耶稣基督的地方,不过老太太缴械得也太快了,还是信仰不够坚定啊。

52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单幕剧、文本化、够思辨、够硬朗、够简单,念头抓人,惊鸿一瞥的开了个联想丰富的引子,受益匪浅---从创作角度看

55分钟前
  • boks
  • 力荐

典型的密室谜案,只是没人找到破绽。不过里面的观点却很有趣。有几个问题是动脑子的了:1、玛丽亚是你亲妈?2、你会多少种语言?3、可以测一下基因吗?如果您存在了14,000年,基因能证明。4、你怎么辨别配偶是不是自己的某个后代?5地球一半子孙出自你门下?6、有多少存款?定期转存应该也很吓人了吧。7、你怎么伪造档案?

57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确实和标签里写的一样 有思考价值 这部电影低成本的低到普通人也可以拍了 但是里面蕴涵的深度比大片可牛多了

59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推荐

理论上能活190岁的人类,为什么正常情况下都活不过一半?因为我们短视,我们贪婪,我们愚蠢,我们固执已见,我们相信便宜的宗教,我们制造欺骗大脑的海洛因,我们相互掠夺又相互依存,我们制造汽车又花大把时间在健身房,我们研究高营养食品又憎恨肥胖,我们创造货币又被货币奴役,我们的一半死于欲望

1小时前
  • 有病要读书
  • 力荐

一部成本极低的软科幻佳作,以围炉夜话的形式呈现了一个脑洞大开的思想实验。编剧的光芒几乎盖过了一切,但男主角极具信服力的表演仍然不可忽视。这个故事/假说反映了人类文明根基的脆弱和虚无,也反复提醒我们自身存在的有限性。(9.0/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