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何处来第一季

大陆剧大陆2014

主演: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

导演:李伦

 剧照

客从何处来第一季 剧照 NO.1客从何处来第一季 剧照 NO.2客从何处来第一季 剧照 NO.3客从何处来第一季 剧照 NO.4客从何处来第一季 剧照 NO.5客从何处来第一季 剧照 NO.6客从何处来第一季 剧照 NO.13客从何处来第一季 剧照 NO.14客从何处来第一季 剧照 NO.15客从何处来第一季 剧照 NO.16客从何处来第一季 剧照 NO.17客从何处来第一季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4-06-12 16:11

详细剧情

  由央视制作,讲述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五位嘉宾的寻根之旅的真人秀类历史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被誉为开创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先河,备受期待。4月27日晚间,CCTV-1将携手优酷同步播出这部“并不是很严肃的”历史题材纪录片。  近日,《舌尖上的中国2》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纪录片的关注。而同样由央视制作,讲述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五位嘉宾的寻根之旅的真人秀类历史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被誉为开创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先河,备受期待。4月27日晚间,CCTV-1将携手优酷同步播出这部“并不是很严肃的”历史题材纪录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国人自古对于“家乡”都有着一种特别的眷恋,而《客从何处来》的这个题目也正式来自这首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这档真人秀类纪录片分七集,易中天、马未都、陈冲、曾宝仪、阿丘五位嘉宾踏上未知的旅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历史。他们将寻访海内外数十个地方,探究自己家族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私家历史”,在历史中认识自我、思考未来。  一份足有253个人的死亡名单,绝大多数人都姓易,他们的生命都结束在1939年9月23日,最大的71岁,最小的只有1岁。这是易中天在去往岳阳市营田镇家族老宅的前夜,通过传真发给他的。对于这桩发生在75年前的家族惨案,易中天早有耳闻,但却不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这场灭顶之灾中自己家这一支能幸免遇难。带着对这段历史的不解与好奇,易中天踏上了《客从何处来》的寻根之旅。而陈冲希望了解作为中国著名药理学家的外公自杀的真相,马未都最想知道生前是空军总医院政委的父亲的故事,阿丘想知道他外婆是怎么去世的,曾宝仪则是带着浓浓的乡愁寻找外公的故土。  每个人背后都有段深埋的家史,《客从何处来》中每集片子仅讲述一位嘉宾的故事,通过阐释个体与家庭、宗族、民族之间的关系,复原我们的故土牵挂、追思念旧、家国情怀的精神线索。多集拍摄下来后就不断的接近“我们是谁”、“我们的民族是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部有趣的纪录片,更是可以撰写出真正具体的,真切的,无法被篡改的,关于我们自己的家国史、民族史。  2014年4月27日起,让我们与五位嘉宾一同奔波万里百年,去认领属于他们尚未启封的血脉遗产,一同观看《客从何处来》。

 长篇影评

 1 ) 真实的生活,远比文学创造更悲情一万倍

看一部记录片,看到泪流满面,悲伤不能自已。

阿丘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也许行内小有名气,此前对他却一无所知,也没看过他的节目。

阿丘小时候就有一个疑惑,母亲在马来西亚出生,却极力回避这一点,阿丘隐约知道,外公外婆是中国下南洋务工的普通穷人,以割胶为生。然而天道无常,外公外婆一夜之间双双被杀,因为是母亲当时只有5岁心智不全,就记得是被所谓的红毛鬼所杀,就和阿丘的舅舅一起被姑婆从带回国。阿丘小时候,还有种声音,说外公外婆是叛徒,所以被游击队所惩治杀害。

马来西亚,外公外婆,这些事在家里不能说,不许问,不能提。有时候实在好奇追着母亲询问,看见的是母亲哀伤的表情,接着是长时间的沉默沉默。阿丘的寻根之旅,是希望知道外公外婆究竟是怎样的人,那段历史的真相是什么,母亲那段从不提起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

阿丘第一站赶往马来西亚,见到了母亲姐姐他的姨妈一家,姨妈已经年老事发当年也很小,有价值的线索不多,据姨妈家的表哥讲,姨妈也从不讲小时候的事情,甚至非常排斥提起那段记忆。对阿丘的到访,表哥觉得自己也有义务,去了解自己母亲的过去,于是和阿丘一起上路,共同去探寻家族的秘密。

小时候的那种声音,说外公外婆是共产党,因为出卖同志,所以被惩害。查找马来西亚的历史资料中,确实有个叛徒,名字和外公一模一样。通过马来西亚中国大使馆,和双方历史学家追巡探究,认为两人的籍贯和活动轨迹不同,名字只是巧合,至于母亲记忆中的红毛鬼,应该是英国驻马来的殖民者,当时的局势动荡不安,马来的游击队对抗殖民者,时常需要躲在当地老百姓家补养,殖民者就惩罚这些庇护游击队的老百姓,不需要审判不需要核实,只要是认为你是,立即开枪打死这些手无寸铁的无辜劳动者。阿丘的外公外婆应该就是其中一员。

画面向前推进,老一辈的故事,尘封的历史画面一页一页打开,外公家是中国南方农村寻常一家,土地贫瘠只能靠天吃饭,孩子多没别的出路,外公外婆成亲一个月,就一起下南洋讨出路,在马来西亚做最苦最累的割胶工作,每天凌晨就要起床,顶着蚊虫叮咬,在潮湿闷热的天气里需要连续作业16个小时,当地人都不愿意干,外公外婆就靠这个活计,支撑自己的小家和国内的大家。阿丘和表哥还在橡胶园体验了一下割胶的工作,仅仅一会两个四十岁男人都不再说话。

这时节目组收到外公老家寄来的一组照片,是外公外婆当年成亲的祖屋,还有叔公一家写来的一封信,原来十几年间外公外婆在马来赚的钱,除了最基本家用,全部寄回国,帮助父母去养育一家老小,外公家里的几个弟弟结婚,翻盖新房,老人生老病死,都是用的外公寄回的钱,甚至叔公家现在住的房子,都是用外公寄回的钱盖的。阿丘和表哥翻看着照片和信件,抑制不住悲从中来,阿丘静默,然后哽咽,表哥转过身去,摘下眼镜,捂着眼睛挡住泪水。

历史过于浩瀚局势风起云涌,而外公外婆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沧海一粟,渺小得不能再渺小。寻访到这些轨迹已经实属不易,阿丘已无甚遗憾,叛徒也好无辜受害者也好,只想帮助母亲打开心结,她拒绝回忆的过去,也是疑惑丛丛的过去。阿丘说:其实母亲拒绝讲,甚至不许我们提,怕打开以后是一个更不好的真相,宁愿在生活中回避它,绕开它,但夜深独处时,相信母亲也一定会去想,却宁愿一个人慢慢消化这种复杂情绪。我想找到事情的真相,哪怕它是不堪的,我希望母亲打开心结,我的外公外婆到底怎么了,不要母亲背着这个包袱到走,这是一个做儿女的心愿。

寻根之旅到这基本已经结束了,阿丘也准备回国,在酒店回各自房间前,表哥叫住了阿丘,递给他一封信,尽量自然的说没什么事情,只是一些话,嘱咐他回房间再看。在独处的房间里,阿丘打开了表哥的亲笔信,一个一直被忽略的亲人,却又最最悲情的一生由此浮出水面:

亲爱的远方的表弟阿丘:

很高兴能和你一起,完成这次“寻找”外公的旅行,要感谢外公,让我们有机会有一段时间相处和了解彼此。找到了那段属于我们家族共同的历史,也是完成了我一个多年的心愿。

我想我们之所以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好奇,更因为我们的母亲们,他们的命运也都被这段历史而改变。所以,在你即将回去的时候,作为你的哥哥我很想告诉你另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关于我的母亲,你的姨妈,在我们的外公外婆去世之后她的一些遭遇。

那又是一段并不轻松的历史,我甚至担心自己无法清晰地当面说明,这么多年后现在来告诉你这些事情的意义,所以思前想后决定写这封信。

先从信中夹着的这张小照片说起吧,你能认出上面的人吗?你的妈妈、姑婆、还有舅舅们。唯独,没有我的母亲……我想告诉你,这张照片是六十年前,姑婆带着姨妈舅舅们刚刚回中国时寄给我母亲的。好多年后,我母亲还在背面写下了那行字——“我的姑母和我的弟妹们合影的像片”。

或许你会好奇,大家都回国的时候为什么我的母亲会留下?那是个今天已不能想象的原因。当时,姑婆为了把所有的孩子都带回中国,路费不够,姑婆只好和他们中间最大的孩子,也就是我的母亲商量办法。最终的办法是,姑婆把我的母亲卖掉,用这笔钱,带着你的妈妈和舅舅们回到中国。卖掉自己换路费,为了弟弟妹妹们,我的母亲独自一人留在了马来西亚,那年她只有11岁。

或许在国内的亲人眼中,我的母亲后来在马来西亚的生活过得还不错,有个很爱她的老公,经营着一家不错的油站。但在遇到我父亲前,她一个人留在马来西亚的20年,真是吃了很多苦。

当时,母亲被卖去一家做生意的华人,是家中的佣人,还要干商店里所有的杂务。不幸发生在后来,主人家里发生一起完全跟我母亲扯不上关系的意外,但那家人却全归咎于母亲的头上,无缘无故地责骂她,侮辱她,说母亲是扫把星,甚至说以前外公外婆也都是被她尅死的……那年母亲才17岁,这样的指责给了她极大的心理压力,她开始自责,怀疑真的是自己害死了爹妈?她活着,是不是个就是个错误?她忍受不了这样精神上的折磨,甚至选择自杀……

万幸的是,母亲被救了下来,后来被送到了福利部门监护,这听上去似乎不错的安排却开启了她人生最伤痛的经历,那个福利部门的一位高级官员,霸占了我母亲,我想你懂我的意思。

两年后,母亲19岁,那官员娶了她。但当母亲走进那个家时才发现,她是被当做“女佣”介绍给全家——所谓“娶”,只是那个男人为了在掩盖自己的罪行、避免处罚的手段……而她的那个所谓的官员丈夫,不久就秘密逃往了英国。这个家庭有钱、有权、有社会地位,接下来的8年,我母亲的工作就是伺候他全家十几口人。

27岁,是母亲人生的转折点。那年,经人介绍母亲认识了父亲,他们一见钟情并很快结了婚,这或许是我的母亲一生最幸运的事情!

那是一个新的生活,对母亲来说太重要了,但面对我的父亲,因为自己种种不堪回首的遭遇,母亲陷入了自卑和不安,她甚至花钱想通过极其迷信的方法,去乞求神灵保佑,让父亲能留在她身边。作为子女我们无权去评价这么做对不对,但真的很让人心疼,你能体会到那时候她是多么不安和无助,多么渴望把握住她的幸福……不过幸好,母亲和父亲一直很幸福。

我后来慢慢了解到,在母亲生活最糟糕的那些年,她没钱买邮票、纸笔,完全断了和国内的联系。不过,自始至终她都保留着那张小照片,可以想象她内心的那份牵挂……和我父亲结婚之后,妈妈开始重新写信给国内的弟弟妹妹们,靠一个二十年前的地址,历经周折,又是因为她的坚持才找到亲人们。
 
在母亲房间里有一个旧盒子,那里面都是她的宝贝,除了那张小照片,她还几乎保留了所有国内寄来的信,最早的一封应该是80年代初的了。其实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想来对你也并不陌生。自从妈妈和国内重新联络上,我和妹妹就常常替母亲在信封上的写地址,就是你家的地址,而姨妈,你妈妈,寄来信里也常常会提到你,这封上说“孟煌上中学了,要住校了”,过几年,又会提到“孟煌上大学了”,接下去是“孟煌结婚了,有女儿了”。

母亲一直很牵挂大家,对亲戚们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但或许大家并不清楚,那时候母亲也不并不富裕,她给人家帮佣,父亲是油站工人,直到后来全家努力顶下了油站,家境才渐渐好转,这些母亲可能从未跟大家说过。

啰啰嗦嗦写了很多,但其实,今天告诉你这些,并不是希望亲人们感谢母亲,因为母亲她觉得作为姐姐这些也都是应该做的。而说出这些,正如我前面写的,我甚至无法清晰的说明,这么做的意义,我只是觉得,我们是亲人,就像我们这次的旅行的意义一样,我们知道了我们从哪里来?也就知道了,我们为什么是一家人……

这些年,母亲和姨妈都老了,尤其是母亲现在的身体,可能很难再有机会回国和姨妈们团聚了,但这一次你能来,我知道母亲还是很开心的,期待保持联络,期待有机会再见面。

代问姨妈好!

祝好!
兄梁业秀

看到这里,即使隔着电脑屏幕,泪水都能模糊双眼,真实生活的跌宕起伏,远比文学创造更波澜壮阔,更感天动地动人肺腑,姨妈为弟妹牺牲的这种情怀,草木都为之动容。

在中国的传统中,家中的老大,从小就天经地义谦让弟妹,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弟妹,穿最破的衣服吃最差的饭,稍微长大一点,对上要照顾父母,对下要养育弟妹,犹如家中的第二个家长,关键时刻毫不犹豫的牺牲自己,甚至用一生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去支撑起整个家,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父母的位置,俨然成为家中所有人的大家长。而且这一切,他们本身都觉得是自己应该做的,再正常不过。

对照下南洋邮寄全部血汗钱供养家族的外公外婆,卖掉自己筹路费供弟妹回国避难自己一人留在异乡的姨妈,半生缘中下海当舞女尝尽艰辛养育弟妹供之读书的曼璐,到香港影星黎姿少年拍戏养家,青年拍戏供弟弟读书,弟弟开诊所比弟弟还高兴,弟弟出车祸息影一年去照顾,并第二年火速下嫁年长10多岁的残障富豪,简直令人心疼到不行。他们在做这些事时,都是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就像表哥的信上说的,外人看起来好像伟大,他们却觉得再正常不过,是自己应该做的,也不希望弟妹的感激,因为我们是亲人。

是的,因为是亲人,因为是老大,所以义无反顾的承担起父母弟妹的生活,有谁知道她的艰辛不易,当年她的稚嫩肩膀是怎么支撑起重担,她现在的生活是否幸福富足呢?

片子最后,时隔拍摄后半年,阿丘陪同母亲来到马来西亚,和姨妈一家一起回到当年外公外婆生活的村庄,两个风烛残年的姐妹跨越半个世纪再见,没有涕泪纵横没有跪地感恩,只是手搭着手默默无语看着六十年前共同生活的地方。

这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比所有影视作品更跌宕起伏,比所有文学创造更真挚感人,比所有台词文句更质朴无华,却是最动人肺腑直击胸臆。

阿丘的故事,是最普通的人的故事,却最打动人心,我们这些小人物在历史的舞台,渺小的不能再渺小,却也是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一份子,大环境碾压下的生活状态,折射着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对家人的爱,对父母弟妹的责任,胜过自己的一切。

不求回报不求感恩,无怨无悔。

这就是生活吧。

大爱无言。

 2 ) 我的战争观,我们的战争观

看完古尔齐亚写的战争观后我立刻想起了这部电视剧,想起了这前三集里易中天的起起伏伏的家族史和战争观。
第一集里,易家祖屋在抗日战争里被侵华日军的轰炸机夷为平地。全家人在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而后赋闲在家的二爷爷易甲鹇的带领下在轰炸前夜逃离祖屋(这位二爷爷据说是电视剧《红色》男主角原型),走上同千千万那个年代的中国人一样的流亡之路。
而第三集里,在讲完易家民国前后的历史之后,随着视角的拉远,我们也被易中天带到了越南河内。易家十八代祖先易先在得不到朝廷撤兵的消息的前提下死守越南谅山,后城被越南独立反抗军所破,易先自缢而亡。
时间与地理的跨度,把这两段除了血缘外毫无关联的故事汇聚在了易中天身上。彼时,他和他引领的视角是一个在战争中流离失所、侥幸存活的难民后代。追寻的也是在轰炸中死去的先祖和二爷爷之所以能够对轰炸未仆先知的家族史。此刻,身处越南、面对十八代先祖时,视角则转化为了镇压越南人民独立的侵略者后代。
这种视角的转换应该是导演有意为之。从侵略者后代到战争难民,易中天的家族史正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起起伏伏的战争史;而这种转换聚焦在一个人的身上更是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即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根本无法选择你祖先参与的战争是否正义,更无法选择是否参与战争。作为后人,你只能接纳。接纳所有战争带来的的骂名与泪水,接纳所有战争带来的苦难与折磨。
电影《我的战争》的宣传片里,一群老人坐在一个去韩国首尔旅游的大巴上,韩国导游小姐说,欢迎你们第一次来到首尔,老家伙们说,哈哈,你错了,我们当年就来过,那时候不叫首尔,叫汉城,我们当年是胜利者,是开进城的!
是的,今天你可以在韩国人面前趾高气昂的讲你昔日开进汉城,因为长津湖冻死饿死的不是你、因为上甘岭上被炮轰的更不是你。这种话里传递出的扭曲的战争观让我觉得胆寒,本应为和平的来之不易而珍惜生活的人却在趾高气昂的渴望战争,是真的看不到那些被战争搅碎的人与家庭么?还是真的因为屠龙勇士在恶龙死后会化为另一条恶龙继续盘踞在龙巢?

你所能做的只是在奔跑中保护好你自己

你想要感受到他爱你 愿他别去伤害你

 3 ) 可能真的只有中国人才会这类节目吧

虽然有些流程转折得有点生硬,但是不影响观看。可能本来就因为老一辈的历史故事就富有戏剧性,这真的就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被历史的潮流推着走,可能就是改变一生的决定。这里面我感触最深的应该是阿丘那集,因为他的外公外婆和姨妈都不是大人物,他们只是被历史裹挟着,他们的命运也是被历史决定的,从他们身上我们以小见大,当年那批华人为寻求出路下南洋,日子过得很苦,他们只是被历史抛弃了,而他们只是想好好活着。祖先崇拜,追根溯源,最后标题很符合,客从何处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 ) 大家会在什么时候一起回忆一个人?大概是葬礼

从明星的家族史回顾那个动荡的年代,从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那个时代人的生活。除了易中天那一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生活和真情。
不可能每个人的家族史都有易中天那样厉害,我们只是小人物,但是小人物也有自己的过去,比如曾宝仪的外公那样,更加贴近我们普通人。
看完了客从何处来,我恨不得立即去问我爸,我们家族谱在哪里,我们家以前是在哪里的,可是我现在一个人在外面,不在他们身边。
当大家会一起回忆一个人会是什么时候?是葬礼的时候。
想起了年初,我外婆离世,那时候正好是大年初七。
在她的葬礼上,我见到了许许多多我从来没见过的人,他们都跟我有着某种联系。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了我外婆的过去,我第一次知道我那自我记事以来就疾病缠身的外婆是个怎样的人。我是从表哥表姐等人那里知道的。他们也都是平日里一点一点地听说的,知道这个几个人才会聚在一起讨论这些。
我也只听了个大概,我觉得我外婆是个很了不起的女人。
我外公的父母只有我外婆一个女儿,那是我外婆的父亲是个厨子,家里生活条件很好,还收了好几个徒弟,认作了干儿子。我也才知道原来在外婆葬礼上出现的那几个爷爷是外婆的干哥哥。想来我外婆家那个时候是很富足的。听说我外婆年轻的时候还做过买卖,是个很精明干练的女人。
后来,她嫁给了我外公至于是怎么嫁的,为什么嫁我就不知道了。
外公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就去世了,没什么印象。在外婆的葬礼我我才了解了他一些。
外公是个特别特别老实人,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经历了饥荒、大生产,那时候家里很穷,据说我舅舅曾经差点饿死,。他们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一大家子都是靠着我外婆支撑,靠她左右逢源。
我从没想过我的外婆是个这样的人,在我的印象里,她一直是佝偻着身子,喘着气,一到冬天身体就特别不好。据说她这哮喘是年轻时候留下的,她靠着这样的身子撑起一个大家庭,一直到她离开。
我对她的了解也就这么多了,我的妈妈舅舅知道的肯定比我多些,而我的后辈又能记得多少?所有的事情都随着她的离开慢慢被时光掩埋。
听上去多么无奈。
我们普通人不可能有《客从何处来》里的嘉宾那样寻根的经历,无法深扒家族的过去,没有那么多档案史料,长辈们很多时候对过去也是闭口不谈。当我们老了,有一天忽然问自己“我是哪里来的,我们家是从哪里来的”,留下的只会是遗憾。
所以,回去向长辈们问一问我们的家族历史吧,即使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零星小事,却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和留给后辈的回忆,依旧亲人之间的纽带。知道多少是多少,然后告诉下一代,让这些历史跟随着不息的生命传承下去。

 5 ) 老一辈的记忆

第一集:
我看到传真的镜头时,还觉得有些矫情。不过是知乎上偶然看到的一个问题里截图提到这部纪录片,今天无事就找来看。后半段,整个人都哭得不能自已,我本身也是十分容易受到触动的人。
言馨堂在炮火中不复存在,一百多人的家也没了。世事无常,当时未出生的幼童也成为了外公,更不消说上一代上上代,早就融入黄土,散入风里。那些名人他们做了一些实事,姓名事迹都得以保存。不是名人的呢,都在我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闲聊里。生活烦闷匆忙,大多数人们都是偶尔想一想。记忆一点点说出来,一点点被言语磨损,又沉淀在下一辈的同年回忆中,就这样慢慢的流传下来——这是我家的记忆方式。

 6 ) 也谈谈我的寻根

我是一个普通人,三十多岁我结婚生子后,才从妈妈处得知我爸爸的小时候的事情,知道他是奶奶和前夫生的孩子,并且自己的生父在1958年即失去联系,我爸爸一辈子困于自己的身世之谜,一辈子惆怅。

我听说后一开始并不以为然,时至今年终于觉悟并帮我爸爸开始他的寻根之路,一开始并没有报多大希望只是打听下,幸运的是一路上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我替爸爸找到他的生父的消息。虽然亲爷爷已经不在世上,但找到亲爷爷在辽宁的后来的家眷,可以前去灵前拜一拜,不久我即将带领父母前去认亲。我爸爸一辈子沉默寡言,我没见他这么高兴轻松过,他看着我:替我办成这么大事儿,我咋谢你呢?

那一刻我泪奔了。这就是所有的一切的意义。

 短评

必须给五星,虽不完美,还遭腰斩。但“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的发问真的很好。个体家族的命运容纳了上下几百年的国家群体历史。

6分钟前
  • 小银酱
  • 力荐

家庭家族,血缘亲情,以及根,这是大多数国人难以割舍的牵绊。虽然知道这是节目,流程有编排,演员有表演,剪辑有后期,但还是频频让人飙泪啊。。。

9分钟前
  • 一贫
  • 力荐

易中天的三集虽然历史庞大,但总感觉是端着架子在演戏。而阿丘的一集却是真情流露,当所有的疑虑和遭遇被公布时,我也和在橡胶林痛苦的表兄弟一样默默流泪了,期待后续寻根

13分钟前
  • 邻舍的老花猫
  • 推荐

易中天一期就赚了我五滴眼泪。人是有根的。

15分钟前
  • Ocap
  • 力荐

在现今这么一个亲情寡淡的年代,这种纪录片其实还是很有意义的。不过更多的都是名人富贵命(细查易中天族谱,那也是牛逼的很,起码书香望族),难免让人感觉“富贵有命,将相有种”。易中天和陈冲那几集,摆拍的很刻意,按剧本的痕迹太重,反不如阿丘曾宝仪亲情流露来的自然,真情人性最动人。8.5

16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话说我还真想回到自己名字上在族谱的那天,在这个血脉亲情渐渐冷淡的社会,乡间那种依靠乡党宗族的联系不知道会不会走向消亡。五百年前是一家?未来也许发现共有同一个祖先的人们依旧漠然。在老家虽然是“外姓”,但是看见村里的祠堂(别姓)倒塌荒芜十余年难免伤怀。乡音未改,只恨鬓白。

21分钟前
  • 橙泥小火炉
  • 还行

好像是去年看的,我咋记得有六集?看完忽然就觉得,现在的中国跟过去的中国之间,有个巨大的断崖

23分钟前
  • 小野猴子
  • 力荐

我觉得这是微观史学与口述史学宣传的一次很好的实践,通过一些名人来挖掘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片段,并将这些历史公之于众,让人民可以铭记,对于推动史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28分钟前
  • 韧勉
  • 力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回乡偶书》,小时候不知道背了多少遍,却只有口无心。长大了,才渐渐明白它的涵义。

31分钟前
  • 回忆离开回不来|跳房子
  • 推荐

看看嘉宾的成绩和他们的家族历史,不得不感慨“富贵有根,聪明有种”。

34分钟前
  • Roland_L
  • 推荐

让我明白了,我站着的土地,我身处的国家的厚度。有大家,有小家,有各种悲欢离合。如果我们可以站在历史,站在身后人的角度看,我们自己的人生也多出了许多内容。和母亲重看,果然易中天的故事的起起伏伏悬念设置最受欢迎。如果有海外华人的部分就更好了,流落在外的很多当时的历史制造者。

38分钟前
  • 严措
  • 力荐

我更喜欢这个纪录片。

41分钟前
  • 闲人
  • 力荐

看完易中天弃

45分钟前
  • gash
  • 力荐

很多人的偶然,汇聚成民族的必然。悲剧,是善的冲突。真是泪点连连的好片。

49分钟前
  • 潜神嘿规
  • 力荐

阿丘和曾宝仪那两集定义了血脉亲情才是国人寻根的意义,而非牛逼哄哄的族谱。铅字具象成了个人,事件变成了经历,家史构成了国史……虽然摄制组对流程编排严重,易中天和陈冲的演技多过真情,不过企划意义大于内容,些许的刻意依旧能可以原谅。

54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找寻到自己的根基,知道了自己从何处来,就不会再感觉自己是飘荡在宇宙中的孤零零个体。而是千百年来血液和精神力量融合汇聚在一起的集合。每一个人身上都肩负着希望。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对待人生?就像马未都说的那样:我们的先人不知道我们,但我们一定要知道他们。

56分钟前
  • muran
  • 力荐

"我们知道了我们从哪里来,也就知道了我们为什么是一家人。" 哭了一晚上。

5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以前我不懂那种他乡遇故知的欢喜。直到我上大学时,在另一个地方的路上听到乡音,立即欣喜的上前询问。搬家之后一直不喜欢新家,因为离亲戚朋友太远。国人自古有寻根溯源的思想,它让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不至于感觉孤零。

59分钟前
  • ᥫ᭡້໌
  • 力荐

每个人都想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人生漂泊如蓬草,大历史是风,我们都活在风里。无论自己的祖先是籍籍无名,还是声名显赫,他们的人生都有情有痛有希冀怅惘。大风吹走他们的身影,我们在风里捕捉他们消散中的气息。

1小时前
  • 人土土
  • 力荐

喜欢阿丘那集

1小时前
  • TM1001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