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

大陆剧大陆2005

主演:陈宝国,焦晃,归亚蕾,陶虹,杨童舒,林静,沈保平,杜淳,宋晓英,马少骅,张世,苏小明,李乐

导演:胡玫

播放地址

 剧照

汉武大帝 剧照 NO.1汉武大帝 剧照 NO.2汉武大帝 剧照 NO.3汉武大帝 剧照 NO.4汉武大帝 剧照 NO.5汉武大帝 剧照 NO.6汉武大帝 剧照 NO.13汉武大帝 剧照 NO.14汉武大帝 剧照 NO.15汉武大帝 剧照 NO.16汉武大帝 剧照 NO.17汉武大帝 剧照 NO.18汉武大帝 剧照 NO.19汉武大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16:11

详细剧情

  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景帝(焦晃 饰)着手解决王国问题,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治国有方的汉景帝沿用了黄老的无为而治,然而刚刚稳定的西汉王朝面对强大的匈奴入侵,不得不忍辱负重,通过和亲来维持边境安全。景帝去世后,年少的汉武帝刘彻在其有心计的母后王氏的精心策划和拉拢众人下被推上皇 位。汉武帝一登基就展现出与以往君王不同的气魄和才智,广开言路,寻觅贤臣,实行改革。在其父文景之治奠定的基础下,汉武帝(陈宝国 饰)不断拓展着西汉的基业,在挫折和困难中展现着不断成长的帝王气魄,并且在皇后卫子夫(林静 饰)之弟卫青(陆剑民 饰)的帮助下对匈奴数十年讨伐赶出中原,一扫以往的民族耻辱。在刘彻的铁腕统治下,西汉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长篇影评

 1 ) 自古名将如美人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我不愿看到卫青墓的衰败,就像不愿看到长阶前将军告别的白发。只是如果真的不看一眼,又舍不得。——题记

曾经有段时间,常常莫名地想到《寂寞下马陵》。那是一位朋友的文章,我没有看过内容,单单只记得这样的名字。我想,应该是关于某位将军。最近有心去找来看了,带着能应验自己所想的念头,却不免失望。原来《寂寞下马陵》讲的是刘彻经过董仲舒的墓,常常下车来看。而究竟,有没有下马陵这样的地方?

早年去西安的时候,心里满满的都是三国。登上西安的古城墙,敲过那里的暮鼓晨钟,而我想到的只是自己站在诸葛曾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不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常常只奔着一点星火而去,兀自认为那之前或以后,都是一片晦暗。从长安不再是帝国之都开始,好像我就对历史失去了兴趣。

如果说,某个地方在你心中是别样的,那么一定源于你对他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引发共鸣,倾注情感。比如当我了解到历史上的玄奘,才明白大雁塔来自何处。西安,承载着太多秘密。关于西汉的那一段,也不单是“马踏匈奴”足以概括的。可人们对于历史,总有自己偏爱的一处,就像人们提到匈奴,首先想到的是少年霍去病,就像太史公在对李广的评价里说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话。人们习惯于同情弱者,而试图弥补那些已成史实的遗憾。

我也有自己的偏爱,而我对西安的偏爱,那一点星火始终停留在汉以前。人总是对与自己相异的事物产生好奇并探究,所以我没有喜欢过大明宫开放的牡丹。我想象秦汉时候长安的街市,马蹄踏过扬起的尘土足以隐没一个小小孩童的身影,而那时的人们总是一派灰头土脸的古拙,却让我觉得真实而鲜活。

“自古名将如美人”也是我在朋友那里看到的一句昔日感慨,却不曾想,今天我也会如此唏嘘。“自古名将如美人”,起初我并不知道下一句,只想到“朱颜辞镜花辞树”。辉煌与明媚总是短暂,大约可以说,将军下马后,都有着各自酸甜苦辣咸的人生。人生那么长,不可能天天在打仗。

我所认为的寂寞下马陵,是关于某位将军的故事。历史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人们最关注的其实不止是历史的原貌,而是那个原貌是否是与自己心底里所想的重合,那一种感情是否能得以应证。那么,真命题其实不是史实,而是愿意不愿意。历史是冰冷的,利益之争是不变的主题,个人的力量和光辉相比之下显得微茫而无助,所以有了“不许人间见白头”的凄凉。历史又是温暖的,当时过境迁,人们谈笑间说起那些故事时,再复杂纷繁的历史背景不过只是渲染人物个性与品质的陪衬。于是我们心中的将军或美人,都定格于他们最灿然的那一刻。

我们之所以喜欢历史,是于现实中难觅知音吗?我从没有想过原因,或许只是习惯。远没有朋友概括得那么震撼:“真正爱历史的女人不多,大多女子都不喜欢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更谈不上赋税兵役战争吏治。但喜欢看历史的女人却又是多的,因为过去的故事和人在时空里赋予了现实所不能有的安全感。于是,可以恣情的一往情深,甚至一厢情愿。在想象构筑的故事中,真正构成历史的骨架都成了背景。而正中,只有他或者我们,容不得别的枝枝叉叉,容不得看上去有些愚蠢和漫不经心的打搅,容不得别人探究或者猎奇的目光。女人,终究是自私的,无论是对于真正属于自己的,还是想象中属于自己的。”

只是时光尽去,许多东西都变得淡淡,只是淡淡的相随于习惯。我相信最美好的东西不在史笔下,也不在后世杜撰的故事中,他们真实平淡的存在过,却又如云烟般悠远地飘散了,但是时间和空间仍不能阻隔偶遇,很微妙的感觉,就像我莫名地想到下马陵。我佩服史笔的惜墨如金,但是那些只言片语引申出的无限可能常常使我觉得冷飕飕的。再加之后世的推论、佐证,更加寡味了。原来,我们只喜欢自己杜撰的故事。

我觉得做一个简单纯粹的人就很好,越是坚韧的信仰,越是一往无前的勇气,来源于越是纯粹的人生观。我们常常揣测历史人物的高明睿智,只是没有温度,也不足以温暖人心。所以我们更喜欢“无怨无悔”的人,更喜欢听他说“臣历来习惯于背对名利而面对强敌”。“汉朝没希望了,汉朝人不爱自己的马,不爱自己的女人”。我们从这些话语里感受他或激昂或悲愤的情绪,于是我明白了,他为什么会成为故事里的将军。只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将军下马以后的事,那些于潮汐间隐匿的悲喜。江河总是波澜不惊,不知道是否终能归海,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其所能地奔流。

总有许多史笔未记之事,总有许多人们不知道的故事,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秘密的。而我们只需相信,于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里,他是一个有过微笑也有过眼泪的将军就足够温暖的了。

无论战争或和平,无论出塞的公主,还是远征的将军,都不曾填满过人心不足的沟壑。人说,他们不过是主宰者手中或温婉或强硬的一枚棋子,也许是吧。当我们驻足边关,放眼荒漠的时候,也正是他们牵扯出那一声声发自心底的幽叹。诚然那温婉的身影背后同样是悲壮的,诚然那策马长空的矫捷背后同样是凄切的。好像从古至今这里都是一样的荒芜,广袤的天地与风沙,似乎我们可以更接近他们所看到的,可是我们不清楚,同样是没有头绪的青春,他们远行的身影为何如此从容?昭君的琵琶还在风沙声中缱绻吗,那么还有将军的长啸呢?我在想,有没有一种乐器是属于将军的?是埙吧,那一种低沉的思乡曲。好吧,他们都是不许人间见白头的,那么也请允许我换一种说法,他们从来都不曾老。

 2 ) 这剧抓人物抓得不错。

小的时候看历史故事,觉得霍去病一定是骄傲的、张扬的,肯定长的也很帅。毕竟小姨卫子夫能得到刘彻喜欢,舅舅又被平阳公主惦记,外甥肯定遗传家族基因。可惜的是那个时代木有画像。

霍去病的童年后期,卫家已经发达了。电视剧里,霍去病甫出场就在卫子夫的身边,设定是已经跟汉武帝相处了很长时间。我觉得设定基本合理。史书上描写的他的性格,明显深受汉武帝影响,骄傲自信,也就是说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汉武帝的衣钵传人。那种天之骄子的风格我好喜欢啊。

李乐的长相是非常正统的剑眉星目,那个时候也是恰好朝气蓬勃的青年,他演霍去病好有说服力哒。

我记得特别清楚的一幕是酒宴上霍去病舞剑,俊朗少年前途无限的感觉特别好。这里汉武帝,卫青,霍去病三个人性格特质表现的也十分突出。

汉武大帝的军装设计简直太帅了,霍去病骑马打仗的镜头看一次感动一次。

像霍去病和李乐,根本无需谈及演技。李乐就是霍去病,

我还特别喜欢这部剧的歌曲,经常复习。可惜这剧的片源不是很好,都不够高清,很遗憾了。

 3 ) 晁错之错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在晁错被杀后作出这样评价,贾谊的英年早逝与晁错的朝服腰斩是汉初的两大政治悲剧。汉景帝在被迫杀了晁错之后也懊悔不已,感叹说,为什么要娶这样一个名字呢,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一错啊!其实,这话是唐朝的一个节度使说的,景帝跟我们玩了一个穿越。

当然,晁错之死不能怪他的名字,而是他犯下的三个大错最终将他送上了不归路:

其一,疏不间亲。人际关系就像一个一个的圈子,这些圈子按与个人的远近构成若干同心环。尽管圈子是动态变化的,但也有较为稳定的表现形式,如子女、夫妻、父母要算核心内圈,次之则为兄弟姐妹,再往外是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同乡、同胞,直到地球上的全人类了。其基本规律是,内圈的关系要比外圈牢固,在厉害算计上先内后外。因此,处在外圈的人不能说内圈人的坏话。比方说,如果有朋友向你诉苦,说自己孩子怎么怎么不听话,如何如何不上进等,你一定要沉住气,千万不能随声附和,哪怕一句“是有点儿”也会把这位朋友得罪掉,这就是疏不间亲。景帝要削的藩王全是刘姓家族,尽管会为了利益而争夺翻脸,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藤上的瓜,要比同晁错的师生情谊牢固得多。你看看热闹就行了,干吗要掺和呢?且不说景帝为了赢得战争主动权而杀掉晁错,即便不杀,战争结束后晁错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苍鹰郅都的下场便是另一个例证。
其二,树敌太多。除了汉景帝外,其他正派反派对晁错全不待见。藩王这些反派自不必说,可为什么朝廷乃至后宫上下全想晁错死呢。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家本来过着朝九晚五舒舒服服的日子,就算藩王不老实,那也只是跟皇帝老儿过不去,即便有危及朝廷的危险,至少还不影响眼下的快乐工作和生活。你晁错偏要折腾削藩,逼得七王叛乱,也让这些大臣娘娘们战战兢兢,你说他不招人烦谁招人烦?二是这晁错一心傍定汉景帝,却不知已激起了众怒。你想啊,他天天跟领导嘀嘀咕咕,搞得跟同志一样,其他人不仅羡慕嫉妒恨,还得提防你在皇上面前说坏话,不定哪天就被皇上给除了,不恨他恨谁?光跟领导搞好关系固然会一时得宠,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总会有被冷落的时候,到那时大家群起而攻,你就惨了,所以说坚持群众路线也很重要,至少不要树敌太多。

其三,谋而不忠。孔夫子的学生曾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什么叫为人谋而不忠,不是说你给别人出了个好点子就算谋而忠了,还得想周全,特别是后果会怎样,如果后果不利甚至出现灭顶之灾时,你有没有办法帮人兜住。如果没这个意愿或本事,那你最好三缄其口。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貌似关心你的人动不动出一些不负责任的主意,真正有事时又不管不问,着实令人讨厌。晁错失宠乃至被杀的直接原因便是对景帝谋而不忠,看他献计削藩时何其慷慨激昂,及至藩王造反后又同景帝一样惊慌失措,甚至提出由景帝亲临前线督师的馊主意,让景帝失望,进而才有了对手的可乘之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晁错的错说到底还是谋国而未谋身的错——姑且把这也算作错吧。更深一层则是时代悲剧,在家天下时代,一切都是皇帝的家事,有什么事业可言?但往大处往远处看,正是由于晁错的主动献策和被动献身,才促成了景帝的成功削藩,才有了汉匈之战的辉煌战果,也才有了汉朝的长治久安。就凭这,晁错也算错得其所、死得光荣了!只是在我等普通老百姓看来,这些好处晁错已没有机会分享了,不免为其“好人无好报”的命运深感可惜。

 4 ) 不是追忆的追忆

小时候读《上下五千年》,那些故事的标题都还历历在目:飞将军李广,卫青和霍去病,张骞通西域,苏武牧羊,司马迁写《史记》……那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灿烂的篇章,都写就在短短七十年间、一个人的一生之中。这个人就是刘彻。

很多年前有过一部电视剧《汉武帝》,胡玫阿姨后来一定很羡慕嫉妒恨,这么顺理成章的剧名竟然被人占了沙发。那部电视剧似乎拍得一般,看过一些,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只记得小霍之死被拍成是在受降匈奴的时候中了暗箭,后来马革裹尸还的时候还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在等着他归来。美人名将,不使白头。小霍就这样完美的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五年前,胡玫拍的《汉武大帝》首播时,我正在大学里啃书。啃的已经不是历史,也没有条件看电视,只能在寒假回家的间隙,陪爸妈断断续续的看几集。看到了那些女子复古华丽的装束,看到了宝国大叔的强大气场,看到了小霍的阳光天骄。奇怪的是,唯独不记得有看到卫青。他果然太低调了,低调到我竟然完全把他忽略掉。

这个夏天,偶然又偶然之间看到了一个MV,《茂陵祭》,一个90后小姑娘做的。不知有什么魔力,竟让我看得泪流满面。又不知是什么因缘,让我误打误撞寻到了天涯那矗立不倒的卫帅高楼。后来的一切就都自然而然的发生了:看了许多的贴,看了许多的MV,最后终于从迅雷上拖下了《汉武大帝》的全集,开始一集一集的从头重温。必得这样,方能感受到一部剧的全部重量。

说重温其实不准确,因为我已经完全不记得看过其中的任何情节。胡玫不愧是拍这种大历史题材的高手,从一开始的那几句题词已经让我心潮澎湃。然而,点点痕迹都在提醒我,这已经是五年前的旧片。那些激情和狂热被封存在2005这个年份,渐渐褪色、黯淡、被遗忘。只我欣喜的在故纸堆中翻寻,哪怕孤独无边。

这感觉正如上一个夏天,我沉浸在Star Trek里的时候。一集一集的看TOS,一部一部的看电影,抬起头来却意识到,这已经是四十年前的作品,讲着未来几百年的故事。让我恍惚间有沧桑的迷茫:这一切是早已过去,还是尚未到来?

再看《汉武大帝》的时候,正好遇上中日矛盾再起。韬光养晦了这么多年,很期待有个人也能像刘彻那样大喊一声:从今往后,攻守异形。(想起前一阵在水木上看到过一个帖子,说宝宝和外交部发言人念台词都太不给力了,下面有人回帖,不如让唐国强来!有人再回:还是让陈宝国来念最给力!……)

而当漠北决战后,卫青说出那句“惨胜如败”,却让人不得不深思,战争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网上一篇关于卫霍的文章里说,小霍只知道“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却不知,一个民族是不那么容易也不应该被消灭的。小霍只打了六年匈奴,而卫青征战匈奴二十多年,他应该能够看到些不一样的东西了。这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胜败。怨怨相报,何时能了?

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这是历史给刘彻的评语。汉武一朝,杀的丞相、诛灭的家族、征用的民夫兵士之多,足以给刘彻安上一个暴君的名号。然而他最终还是以一代英主的形象垂于青史,除了因为有卫霍打下的赫赫战功,还应归功于他自己的个人魅力。轮台罪己之诏,不是每个君主都有资格写的,更不是每个君主都有诚意写的。即便是一个平常人,能有如此担当,也算难能可贵。

刘彻是个幸运的人,纵其一朝,出了那么多名臣名将,星耀一堂。他又始终是个孤独的人,他认为最像他的小霍早逝,而自幼追随他的卫青又选择与他保持距离。剧里面,平阳公主对卫青说,不要让皇帝有受拘束的感觉,好像离了谁就不行。也许只有到几十年后李陵、李广利兵败投敌,刘彻在朝堂上小憩时,脑海中闪回当年卫青和小霍纵横沙场的英姿,黑白的画面,斯人青春依然,他才终于明白,卫霍这样几百年一出的将才不是想有就会有的。有些人,错过了,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

幸好,有些剧,错过了五年,也还能找回来重新细品。

这五年间又出了许多古装片、历史片,良莠不齐,糟蹋经典的糟蹋经典,不知所云的不知所云。这五年间胡玫阿姨也又拍了《孔子》这样的庸俗片。草原导演塞夫走了,总摄像池小宁也走了。

不变的只有那部曾经热播一时的戏,五年后再来看,仍然堪称经典——

剧本写得很出色。虽然也有明目张胆窜改历史的地方,比如王太后死了韩嫣还没死,李广改成战死沙场,把南宫公主给嫁去匈奴,子虚乌有的甘泉宫事件……等等。

演员选得非常到位。虽然也理解胡导为了节约经费搞得我看好几个角色都疑似穿越,比如梁王复生成了刘屈氂,被卫青一瓢丢翻的会稽司马投胎为李广利……

口语化的对白和复古的装扮放在一起也融合得不错。虽然个别地方的台词有些生硬别扭,比如平阳公主和卫青没有吵架的时候的对白(偏殿戏除外……)

而最大的遗憾和缺陷有两处,一是草原战场的戏杂乱无章,缺乏气势;二是后期制作粗糙,人物嘴形和台词对不上的情况比比皆是,大大影响了作品的表现力。不过这大概都是因为种种客观条件所限。从整体上还是能感受到,胡玫是非常用心、用情的拍了这样一部格局恢弘的戏。

她自己当年拍《雍正王朝》的时候说过,任何一部历史都是当代史。而任何一部当代史也终将会变为历史。千百年后,如果真的进入了一个像星联那样一个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星球的时代,还会有人因为那片戈壁草原上的辉煌战史而记得刘彻、卫青、小霍吗?

既然曾经拥有,有些爱便永远不会停顿。

 5 ) 央视年度耽美大戏

《汉武大帝》当年首播时,一心萌东瀛二次元跟猫鼠的我对朝廷台绝无好感,有天晚上莫名跟妈妈一起看了会儿,然而这惊鸿一瞥!恰恰被我瞥到卫青临死挣扎着去见刘彻,大家都还记得吧,满城将士喊”大将军威武“,然后他去爬那该死的几百层台阶,刘彻在上面急的团团转想要下去扶他又被身边太监拦住。

这时,那首天杀的著名BL插曲响起,彻底暴露了女导演胡玫的同人女本质,一个深情的男中音开始唱:”那时你给我一个笑脸,我就心跳一辈子。。。 “镜头开始闪回几十年前刘彻卫青刚见面时一起在上林苑纵马驰骋,到后来他为他打匈奴,二人几十年的纠结。。。。。。。我记得清清楚楚为了更加有助于大家理解,那歌词还打了字幕。。。。。。

最后卫青终于爬上去了,刘彻也不顾阻拦跑下台阶抱住他(!),卫青成功地死在武帝怀里,那邪恶的歌压根没停过。。。这一幕令我穿越地想起小学跟爸妈一起在饭桌上看《美少女战士》最后,某相当女性化的四天王之B要挂了,他相方长发沉默又帅气的四天王之A把B抱在怀中,B:”亲爱的,我想死的美一点 “,A(没说话,左手抱着A,右手一挥斗篷,漫天花雨纷纷降下),B:”亲爱的,我美吗?“,A(继续酷毙了的扑克脸):”你很美。 “(我。。$%^&*。。。。我爸我妈......^%&*&**...............)

事后反应,我只记得我在暗自吐血,一升一升地吐,倒是我妈既兴奋又囧地说出我不敢出口的心里话:”这啥玩意儿啊?"(上升符号,请自行联想为关西腔:南加阔列?整个一吐槽口气!从此我认定同人女因子是DNA里带来的不能怪我要怪请怪我妈谁知道她怀我的时候跑去中文系禁书区看了什么怪东西)当年四天王临死时我爹娘的反应也是这样的,具体说什么不记得了,然而语气真的只有关西腔”南加阔列!“可以概括啊。。。。

自从出了这部央视年度耽美大戏,小的我再也不敢因为盗用日本动漫音乐鄙视朝廷台了,因为人家那是在做同人PV啊!你看咱们自己做同人PV不也是哪段音乐最合衬用哪个么。。。。。。何况那首心跳一辈子是原创歌曲咧!我好想知道唱歌那位老兄看到这一幕作何感受。。。。还有写词的,我好想知道导演是怎么跟作词人沟通的:

——(以下妄想)这是用来在卫青临死跟汉武诀别时放的,画面会回放过往几十年他俩的往事,你想想怎么填词,要煽情一点,这段算是全剧尾声的高潮,要表现君臣间的深厚感情。
于是作词人一不小心努力过头了!他相当符合导演的期待,把大汉朝军队整成罗马人的军队,战士努力杀敌,是为在同性情人面前彰显勇猛(# ¥%&*#¥%……)

然而真相更可能是这样的:
——(妄想二)作词人呈上初稿,胡女皇大皱眉头:
这感情太不丰富了,你想想卫青一个骑奴被提拔到大将军,他得对汉武帝抱有什么样的感情?那得是全家人几辈子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啊,要更加深情一点,深情得好像恋爱(!)一样......

于是作词人哭着写出了平生第一篇耽美歌词......作为一名杰出的腐女导演,胡女皇满意了......

当猛然发现自己写不出许多常用汉字的时候,开始格外怀念天朝雨露滋润,于是莫名其妙地绕着圈萌回来了,尽管当年看到这一幕俺就去纵横道发帖了,但并没有正经萌过,可是现在,我好想穿越回汉朝和小兔子小鹿们一起围观上林苑狩猎噢T T

 6 ) 经典是实,神作则非,仍有瑕疵

《汉武大帝》的优点不用我多说了,其剧情风格的气势恢宏、整体上对史实的忠实、几位主演精湛的演技、韩磊大叔饱含深情演唱的《最后的倾诉》和《等待》、场景的壮丽和大气、细节的严谨考究(本剧历史顾问是王子今教授,国内研究秦汉史的权威专家)都值得细细回味。在我看来,最值得称道的应该是胡枚导演的高水平发挥。胡枚导演作为一位女性,可以拍出如此大气磅礴的历史正剧( 《雍正王朝》 也是她的作品),确实相当难得。总体上,《汉武大帝》确实可以算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内地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甚至可以不加这个“之一”),其忠实于历史(片头已经明确点出本剧基本上改编自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的创作态度远胜于号称“历史正剧”却在很多地方把历史改得面目全非的《康熙王朝》、《贞观长歌》和《大秦帝国》系列,而其剧情的紧凑、剧情高潮部分的雄浑大气、情节观赏性之强、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又远远胜过了忠实于史实、细节考究认真细致但剧情观赏性弱的《贞观之治》。

不过有些话还是应该说出来。虽然作为一部经典历史电视剧,《汉武大帝》当之无愧;但是,《汉武大帝》仍然有许许多多瑕疵,就算这些瑕疵都是瑕不掩瑜,《汉武大帝》也达不到有些人吹捧的那种高度,更称不上“神作”。

《汉武大帝》的瑕疵大致概括一下,至少我认为有如下这些:

1、《汉武大帝》个别地方对史实有较大偏离,常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情况。虽然平心而论,《汉武大帝》整体上是尊重史实的,对汉代服饰、汉军和匈奴军装备(剧中匈奴骑兵没有南北朝时期才发明出来的马镫,可见考究是认真的)、汉代宫廷礼仪等考据得都比较严谨,在史实考证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除了对汉武帝刘彻过度美化之外其他角色性格都大体上符合《史记》的记载(如窦漪房的专横跋扈和疼爱子孙,王娡的阴险狡诈,田蚡的小人得志,卫子夫的恭谨贤惠,卫青的谨慎谦退,霍去病的个性张扬、锋芒毕露,汲黯的刚正不阿,刘据的善良文弱);但是《汉武大帝》全剧违背史实甚至篡改历史的地方仍然是存在的。其中移花接木的情况比较多,如“细柳营”的故事发生在汉文帝时期而不是剧中所描述的汉景帝时期,电视剧把匈奴冒顿单于弑父(头曼单于)篡位的故事嫁接到百年之后的伊稚斜单于身上,剧中直接把身份背景相似的赵信和卫律[两人原本都是胡人(匈奴人),都曾经降汉,后来又都叛汉投降匈奴,并且都得到过匈奴单于的重用]合并为赵信一个角色(“苏武牧羊”故事中苏武的对立面原本是卫律,剧中改成赵信)。此外在其他方面瑕疵也不少,如受宫刑后的太史公司马迁居然还有胡子。全剧最违背史实的地方就是将李广将军的结局由《史记》、《汉书》明确记载的因迷路误期被逼自杀改成战死沙场。战死沙场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军人的最高荣誉,如果李广真是战死沙场那么对于他来说也算是死得其所,他儿子李敢又何须迁怒于大将军卫青甚至将其刺成重伤?剧末字幕中说刘彻一生抗击的匈奴人最后西迁到了欧洲,这也是沿用了目前已经基本上被证伪的历史假说,事实上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任何史料可以有力地证明Huns(匈人)和匈奴人之间有关系。

2、《汉武大帝》以汉武帝征伐匈奴为主线,对汉武帝平定瓯越国、闽越国、南越国、开辟西南夷地区(今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云南省全境、贵州省西部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市和安顺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百色市一带)的疆土、灭卫氏朝鲜、入侵大宛国(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二郡的历史或一笔带过、或直接忽略。这一方面美化了汉武帝的形象,没有表现出他凶残暴虐、穷兵黩武的一面以及因为他穷兵黩武给汉朝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丑化了汉武帝,抹煞了他开疆拓土、初步奠定传统中原王朝版图的历史功绩。

3、《汉武大帝》对于汉武帝的形象确实有过多的美化。历史上桑弘羊在汉武帝时期和汉昭帝时期发挥过重大作用(尽管他的财政改革堪称祸国殃民),但全剧中他露面的地方很少。电视剧对汉武帝“均输”、“平准”、盐铁官营、颁布“告缗令”和“算缗令”打击民间资本导致汉朝中产以上人家大量破产、大肆任用酷吏并推行严刑峻法残暴屠杀无辜民众、穷奢极欲挥霍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的暴行、暴政、恶政、恶法几乎没怎么涉及,巧妙地掩盖了一代暴君的滔天大罪。现在秦汉史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是西汉时期“溺婴”问题,而西汉“溺婴”与汉武帝苛捐杂税肆意盘剥劳动人民和由国家垄断盐铁生产有关。汉武帝时期的民生状况可以说是无比凄惨,这一点在剧中只有最后一集汉武帝视察民情时有所体现。要知道中国人是最温和、最具忍耐精神的民族,可是汉武帝时期广大关东民众居然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揭竿而起、为生存而抗争,可见汉武帝及其手下酷吏统治的残暴不仁!据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关东民众被逼无奈之下愤而起义,“而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南阳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齐有徐勃,燕赵之间有坚卢、范生之属。大群至数千人,擅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二千石,为檄告县趣具食;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胜数也。”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价是:“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剧中最荒唐的情节莫过于汉武帝和晚年卫青的一段对话,这段对白中汉武帝居然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一位帝国时代的专制暴君,竟然是这么伟大的人民公仆!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一切拜物教中,最可鄙的莫过于权力拜物教,崇拜权力和崇拜有权力的人是滋生暴君和暴民的土壤,也是我中华民族文化中最顽固的毒瘤!美化暴君、歌颂暴君只能带来暴政和虐杀,绝不可能带来真正的民族复兴!

4、这部电视剧在西域部分拍得十分潦草,给人一种敷衍了事的感觉。众所周知,张骞通西域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汉武帝时期,而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初(相当于中国唐代初期)。可剧中西域(中亚)那边的居民,一个个头戴白帽,看上去是一副穆斯林的装束。这一点考证也太不细致了!另外,在张骞通西域相关剧情中,演员念出的台词对西域很多国家国名的读音都是错的。即使抛开剧里把“大月氏”读作“da yue zhi”(此处有争议,但大多数当代历史学家都倾向于应该读成“da ruo zhi”,张大可、邓瑞全主编《中国历史文选》都是这样注音的)不说,剧中把史学界公认的“大宛”(da yuan)读成“da wan”绝对是误读。看过许慎《说文解字》的人都知道,“宛”字在汉代就读成“yuan”或“juan”音,“wan”音至少是魏晋南北朝时代才出现的。

5、这部电视剧整体上台词写得很好,但也有个别台词过于现代化和口语化。最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晚年汉武帝和宦官苏文谈到钩弋夫人为他生的儿子刘弗陵(后来的汉昭帝)时,自称是“他爸爸”。汉代人自称是孩子的“爸爸”?此处改成“他爹”该多好?另外,陈宝国老师的演技的确十分精湛,他演汉武帝演得几乎可以说出神入化。但不可否认,陈宝国先生的北京口音比较重,用带京味的普通话演汉武帝,总有一种强烈的违和感。

当然,除了第3点以外其他缺憾都不算大问题,总的来说《汉武大帝》仍是一部恢弘大气的经典历史剧,这一点是应该承认的。

 短评

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祁连

4分钟前
  • 空空空空
  • 力荐

这部剧的重点是,我很花痴卫青将军~~

8分钟前
  • tarepanda
  • 推荐

琅琊榜都9.2 汉武大帝才8.9。

9分钟前
  • MADAO
  • 力荐

小时候跟着父母一起看的,每天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这部电视剧是否还原了历史,众说纷纭,但肯定的一点,剧组非常用心,演员的表演、服饰、道具,都非常精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种历史剧淡出荧屏,被仙侠宫斗等雷剧取代,这是中国电视剧的悲哀。

10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文戏不错。武戏除了最后的漠北决战,其他基本都是一带而过,不过瘾。

12分钟前
  • sosovipp
  • 力荐

卫青好帅!

15分钟前
  • 小黑屋进行曲
  • 推荐

回头想想,印象最深的居然是陶虹的刘陵,真是不可多得的女性角色。

20分钟前
  • nuts
  • 推荐

附加分给霍去病!!!!帅哥啊啊

23分钟前
  • 踢泥
  • 力荐

非常!喜欢!中年的汉武帝!!虽然汉武帝干了很多错事 可是年轻时的他真的是一个有勇有谋 雄涛大略 善于提拔将才的好皇帝!而且他的人生经历真的告诉我们一个非常好的道理 要懂得功成身退 别搞终身世袭制 会出事

25分钟前
  • Qing
  • 力荐

能舍得再多花点钱就更好了……

27分钟前
  • Ai
  • 推荐

陈宝国演出了汉武帝的霸气

32分钟前
  • 楚小白
  • 力荐

杜淳的那段少年还是很经典的~

36分钟前
  • Ace_WL
  • 力荐

想起看了这部后为汉史疯狂的日子。。

40分钟前
  • DiDi
  • 还行

看了无数遍,无数遍,无数遍。连片尾曲那么动听,我喜欢那些穿着汉服的女人,好美,好有气势。

43分钟前
  • han
  • 力荐

良心大制作,陈宝国的汉武帝是经典!

47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力荐

这部剧怂恿了我去学历史 影响了我人生

50分钟前
  • 风行
  • 力荐

超级喜欢的,如果宝国兄慢点出场,年轻版武帝再演多几集就更好了。还有,韩嫣最好再美型点。

55分钟前
  • 松鼠小姐
  • 力荐

腐到朝廷台极限!(這話是首播時我留的)時隔五年,俺又繞著圈地萌回來了!握拳!呀巴黎祖國好呀!!!

59分钟前
  • 夏雪宜
  • 力荐

配乐太差了!!你丫穿越剧吗????!!

1小时前
  • nain.L
  • 还行

最近又重温了一遍,经典依旧。场面、布景、格局都很不错,演员实力深厚,尤其主要角色的人物性格刻画的淋漓精致。但是诸多的历史细节错乱,诸如汉景帝问周亚夫丞相事、单于弑父妻母等诸多细节,后期制作明显与史料所述大大缩短,非常粗糙。8.3

1小时前
  • 巴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