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音魂掠影 剧照 NO.1音魂掠影 剧照 NO.2音魂掠影 剧照 NO.3音魂掠影 剧照 NO.4音魂掠影 剧照 NO.5音魂掠影 剧照 NO.6音魂掠影 剧照 NO.13音魂掠影 剧照 NO.14音魂掠影 剧照 NO.15音魂掠影 剧照 NO.16音魂掠影 剧照 NO.17音魂掠影 剧照 NO.18音魂掠影 剧照 NO.19音魂掠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5:56

详细剧情

  由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编剧并执导,吉亚尼·罗素、王家卫等人任监制,聚焦意大利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传记电影#50年一瞬间的魔幻时刻#正在进行后期制作,计划2020年公映。  影片历时5年,横跨欧美进行拍摄,将以叙事手法呈现世界级音乐大师莫里康内70多年职业生涯中鲜为人知的一面,探寻他在世界领域内与著名好友、同事之间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为音乐注入灵魂

当我们谈论起莫里康内,我们是在谈论莫扎特,我们是在谈论贝多芬。你我有幸与他经历这一时代可以称的上是幸运 记得高一还是高二,语文课要求课前每个人讲一个人当作文素材,当时莫里康内刚离开,我便选了他,那时确实确实年少无知,只看过他的啥啥三部曲,和他跟莱昂内合作的几部出名的通心粉。上台就嘎嘎乱叫,说啥配乐不是电影的灵魂,如果配乐是,那剧本算啥,服化道算啥,摄影算啥,表演算啥。。。。现在回想当初的瞎逼逼,真想抽那个傻X一耳屎。 也许配乐不是电影的灵魂,但莫里康内的肯定是。我们如今想起西部片,一个随着文明到来慢慢消亡的片种,会毫不犹豫想到莱昂内,这便证明了一切。灵魂是啥,灵魂是在死去后依然值得被世人铭记的一切,我想,莫里康内的黛博拉之歌,童年回忆,配的上作美国往事的灵魂。 他拒绝旋律,却作出最动人的乐章,他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却成了帕索里尼的好搭档,他被主流音乐圈放逐,同时也曾看不上电影配乐。他是矛盾,碰撞出音乐与电影的可能。

如今我们仰望莫里康内,我们仰望那一张张乐谱,我们仰望那一部部经典,我们仰望同时期的明星。同时,我们也在仰望莫里康内,那个严肃的,庄重的,可爱的,时而望向不远处,眼神无助,时而并不浮夸地摆动双臂,在家里,独自奏响心中的乐章。他是音乐本身。

说回电影本身,讲述了莫里康内的生平以及他创作理念的几次转换。虽然并未探索更多,但作为传记电影,从起源讲到功成身就再讲到影响,工整,但精致。完成纪佳。

我不为莫里康内的离世而为他感到惋惜,他在活着的时候受到世人认可,这便是大部分艺术家办不到的了。我因他的离开而对自己感到惋惜,一想到这样的伟人不再与我活在一个世界,就感到失落。

这是献给恩里克莫里康内最好的礼物。

 2 ) 将“电影配乐”上升到音乐艺术的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

因为导演托纳多雷而看的,这也是我看过他12部电影中的最后一部了。

这部2021年的纪录片,记录的是意大利的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一生。影片采取的标准的叙事文结构,先是音乐家们的评价,再从他小时候跟父亲学习小号开始讲述,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他的作曲和开始电影配乐,并从他一生500部电影配乐中选择了40多部进行了具体阐述,最后再以世人(包括音乐家、歌手和导演等)对他的高度评价结束。非常的“标准”,非常的平直,但其中对素材剪辑的顶尖水平展露无疑,将埃尼奥·莫里康内自己的阐述、当时演奏的历史影像、电影中的片段,以穿插、混合等方式混为一体。

因为其中涉及的电影大多是我所不熟悉的,所以还特地看了两遍,并用笔摘录了一下才理清了头绪。看完他的一生之后,我的两个感概:

1)他作为传统音乐学院出生的作曲家身份而去做电影配乐,在当时的音乐界是一种堕落(按照影片中的说法,跟卖淫是一样的),但电影配乐确实能发挥他“场景感”强的天赋能力和实验主义音乐的喜好,所以他在初期以犯罪的心理从事着这份工作,直至扎根于此,找到了其中的意义,也终于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传奇”——这跟阳明心学延伸而出的“内外匹配”选择模型何其相似,以“心”为主,融合“外”部。而他的妻子,也在他跟外界的审美冲突中起到了很好的锚定左右(这点又跟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中主角跟最后的爱人的关系何其的相似。

2)他的成长基本伴随着当时意大利电影的黄金时期,跟赛尔乔·莱昂内、昆汀·塔伦蒂诺、托纳多雷等多位大师级导演的精诚合作,一方面是他能力的印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时代的成就。这让我这个电影小白也有了去专题化看看这些导演作品的意向。

 3 ) 伟大的莫利康尼

近期看得最好看的片子了。片子是以编年体回顾了他的作品和艺术生涯。其实片子里涉及到了很多专业的音乐作曲知识,有些我听不懂,但是并不影响电影引领你理解他的伟大,我们可能之前都没有意识到他的伟大。 当那些熟悉的曾经感动我们的旋律响起,配上那些经典的电影画面,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而且片子还涉及他太多的优秀作品实验性质的开创性的创作我之前根本没听说过。还有太多太多有意思的细节了:老爷子提起自己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作品,旋律信手拈来;父亲曾经是小号手但是年长后已经不是出色的小号手了,莫里康尼在父亲在世时就没有用过小号元素;他提起年少音乐学院毕业考试得到高分和导师的肯定依然眼含热泪,提起得意的作品眼睛闪闪发光,提起奥斯卡屡屡落选的愤愤;学院派对他的否定的失落和后来内心的和解,没有这份感性又怎么能写出来那么好的作品呢。真的是一位真诚的天才。没有他的音乐,有太多的电影压根儿不会是现在的面目吧。PS:意大利人太能说了,采访那老几位表达能力真强,叭叭儿的

 4 ) 纪录片《音影掠影》中:莫里康内,像海一样宽广

朱塞佩·托纳多雷拍埃尼奥·莫里康内,怀的是备受关照的晚辈对大师前辈的敬畏之心。一百五十分钟的纪录片《音魂掠影》(Ennio: The Maestro)以托纳多雷对莫里康内的长访谈和电影片段为主,穿插各路人士对他的回忆和看法。剪辑很好,多人谈话被看不见的绳子收束成紧密的对谈,莫里康内和导演们的哼唱变幻成老电影的画面。最后半小时是狗尾,奥斯卡对老年莫里康内终身成就的认可,昆汀·塔伦蒂诺对他的至高赞美(热爱程度超过莫扎特和贝多芬),含有盖棺定论的意味。但凡你看过莫里康内配乐的500部电影中的几部,或者认真看完纪录片的前两个小时,都会认同最后的半小时是多余。虽然受到世人认可会让大师高兴,可能还会落泪,但这种高兴不会超过他在谱曲时,甚至不会超过他在影片开头缓缓做运动时。 我从来没见过哪个老人有莫里康内这样清澈明亮的眼神。他的眼睛给人很深的印象,不像大多数人,老了以后眼皮完全遮掉眼白,只剩眼珠,空洞地直通灵魂。戴上老花镜的莫里康内,更放大了这种未被岁月抹杀的奇迹。埃尼奥·莫里康内的眼睛这部纪录片避开大部分他的私人生活,只浅浅谈到童年作为小号手的父亲对他的影响、像圣母一样永远微笑的妻子玛利亚、最重要的导师戈夫雷多·彼得拉西和象棋,完全未提及他的另一个热爱:足球。象棋教他学会“人生的挣扎”。话是这么说,我们还是很难想象,一生只有一位挚爱,生活简单的莫里康内,为何能像第一流的小说家一样洞悉人心,为每一个合作的导演、每一部电影挖掘出创作者本人都未曾料想的宝藏。五百部电影像大海一样宽广,仅仅看影片中的剪辑片段都能感到风急浪高,何况要为它们一一配上音乐。埃尼奥·莫里康内和一生挚爱的妻子玛利亚莫里康内第一遍看样片时,有时会表现出快要睡着的样子。熟悉他的导演也不清楚他究竟是在打瞌睡,还是像西部片里的高手过招,无招胜有招。 安东尼奥·蒙达出过一本莫里康内的口述访谈录,记录了作者对莫里康内的十五次采访,内容比较侧重大师的电影合作者。我更喜欢这部电影版的访谈录,它惟一的主题是音乐,连大师本人都在音乐的背后。 听埃尼奥·莫里康内讲音乐,听他连说带比划边哼唱那些电影音乐的诞生。《荒野大镖客》(A Fistful of Dollars, 1964)里小号的转音,如何影响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表演(他只是第一个,之后还有要求在片场播放原声带才能入戏的罗伯特·德尼罗)。塞里乔·莱昂内坚持在《黄昏双镖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 1965)中再次使用口哨和小号,莫里康内则有自己的原则。大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莫里康内有两条原则:不肯重复自己;不愿让导演在自己配乐的电影中用别人的音乐。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荒野大镖客》对位(counterpoint)是埃尼奥·莫里康内一生的主题。他在音乐里自觉或不自觉流露出的对位,反映他在实验音乐和古典旋律,电影配乐师和作曲家身份转换中的矛盾心理。约翰·凯奇在一帮严肃作曲家聚集的音乐节上玩声音实验时,莫里康内也开始用小号发出非小号的声音。《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1968)中著名的音效,来自他扭转长梯发出的声音。 “声音也是音乐。”他后来又试过连续在三部先锋电影中用“声音”替代“旋律”配乐,直到别人告诉他:“这三部听起来都一样,而且你会为此丢掉饭碗,再也不会有导演来找你配乐。”

“他用音乐创造了一部平行电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鞑靼人的荒漠》(The Desert of the Tartars, 1976)关于遗落的青年之梦。瓦莱瑞奥·苏里尼想听莫里康内曾经在钢琴上敲出的四个音符。这四个音符后来成为电影的主题曲,五把军号的曲子在雪山前彼此追逐,象征永远不会到来的假想敌,驰往最终的幻灭。

莱昂内听莫里康内演奏《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莫里康内一直相信少即是多。他可以把四拍子的四个音通过轮番敲重音变出一首歌,能从郊狼的嚎叫和窗外的游行队伍鼓声中找到灵感。所以莫里康内的音乐动人,对音乐再鲁钝的人也能记住反复出现、不断变形的一小段旋律;所以他宽广,从流行歌曲到交响乐,实验音乐到爵士无所不能。也因为莫里康内心思纯净,易动感情,书里、影片中都留下他忆故人泛泪光的时刻。埃尼奥·莫里康内带着越来越多的记忆往前走,桌上空白的谱纸在等候他落笔。他想让某一个想法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让树木移动,去追逐那个想法。“可追逐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5 ) 致敬永远的大师,Morricone!

如果用一组词来形容Morricone,恐怕就是伟大,天才、经典、大师、不朽了。他的音乐总能直抵人心,触动你内心最深处的感受。

恐怕一个人一辈子能写出其中一首便能吹牛逼一辈子,但谁能想到他的作品几乎每首都能成为经典。因此把他与莫扎特、贝多芬放在一起并不算夸张。即便6次奥斯卡提名,5次失之交臂,也并不能掩盖住他的光芒。最终补上了一份终身成就奖。

自己有幸在本科毕业音乐会中改编演奏过他为cinema paradiso创作的主题曲。当时邀请了林志炫的御用伴奏与我一起合作,本没抱太大希望,但当他听到那首曲子的时候,一口答应。我相信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Morricone。

研究生毕业音乐会上,我再次选择了他海上钢琴师中的那首playing love作为返场,致敬这位永恒的大师!

2020年7月。91岁的ennio Morricone故去。但他留下的作品将永存。在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同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活在同一时代感到荣幸。

我相信再过一百年二百年后,人们依旧会如现在讨论贝多芬、莫扎特一样去谈论Morricone,去欣赏他的作品,因为,这是真正的大师。

相比曾经的大音乐家,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在世的时候就被大众认可。他如同海上钢琴师中的钢琴家一般,一辈子为了音乐而活,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他不会为了这个世界放弃他的音乐之船。

 6 ) 属于自己的一部《天堂电影院》

Ennio为一部电影谱过曲,《天堂电影院》,电影最后一幕是托托一个人坐在影院里,看着所有那些被剪掉的接吻的镜头,不能自已,泪流满面。若想体会托托在那一幕的心情,看这部电影,150分钟,所有那些Ennio配乐过的经典电影片段在大荧幕展示在你面前,你不能自已,泪流满面。那些电影太过出名,你大部分都看过。

看这部电影,就是自己的一部《天堂电影院》。

Ennio活了92岁,为电影配乐近70年,传奇对他已经是太过平庸的称呼,他见证了无数经典电影的诞生(他唯一的遗憾是错过了库布里克的《发条橙》),他的配乐已经与电影融为一体,在他之前配乐对电影微不足道,在他之后一个新的电影世纪诞生。他是心理学家,他比导演更能洞察人物的心理;他腼腆温和,可听他的音乐如同进入一个深渊。

但他说起电影配乐流泪了。学古典音乐出身的他,为电影配乐被视为自甘堕落,当年那个力排众议给了他最高分的恩师表示失望。Ennio说他的配乐是在救赎,用成就证明他没有自我放弃。他是第一位出电影配乐专辑的作曲家,第一位有音乐家愿意为了电影配乐而买他专辑的作曲家。他的影响力超越了电影,得到了在音乐领域应有的地位。

开始他总说这一年是他最后一年做电影配乐,一年又一年,后来他不再说了。她是电影配乐大师。

HK Golden Scene, 6.22, 2023. (等这部电影开场的十分钟,收到消息我的学签通过了。)

 短评

致敬大师

7分钟前
  • 沉默的导航
  • 推荐

片中提到的由他制作的电影配音的片单: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1544365/ 方面查阅。

8分钟前
  • 水水
  • 力荐

音乐背后是漫长的岁月

11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和Tornatore一起看Morricone的纪录片时空交错,勾起所有关于电影和观影的感动。灯亮的一刻所有人围住Tornatore鼓掌十分钟,所有路过Maria的意大利人都在跟她说Grazie,还有此起彼伏的抽泣声。真好啊,你们都是人类群星。#Venezia78#

16分钟前
  • 力荐

如此海量的素材,把旧影像与新采访进行了合理的梳理和混剪,是个浩瀚的大工程。托纳托雷是莫里康内后期合作最多、最有默契的导演,他对莫里康内的音乐创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都能从片中看得出来。他在大师离世前采访了他,留下了如此珍贵的访谈,你能知道都有哪些因素造就了莫里康内。采访对象有新有旧,看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已经离开了……其中一位讲述莫里康内写音乐如此之快的惊人程度,就像在写一封信。即使在他的工作室,也没有一架钢琴,因为他的灵魂可以听到每一个音符。王家卫是本片的监制,前面有“上海繁花里”的片头,他也在片中用中文也讲了两句。看到最后产生的思考,莫里康内为电影创作的音乐真的和伟大的古典作曲家的音乐水平一样吗?

1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没有莫里康内,就没有天堂电影院

21分钟前
  • Damon
  • 力荐

威尼斯非竞赛单元全球首映,音乐大师莫里康内的纪录片。影片结束,全体起立,向托纳多雷致谢,向莫里康内致敬,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26分钟前
  • 花花
  • 力荐

和Tornatore一起看Morricone的纪录片时空交错,勾起所有关于电影和观影的感动。

29分钟前
  • 雪白明月乔♀
  • 推荐

他起初想当医生,他爸爸让他学吹小号。后来靠小号谋生艰难,让他感到羞辱,他改学作曲。他的理想是当一个现代的作曲家,创作先锋音乐,但是却开始为电影配乐。他跟夫人说,我做十年电影配乐就不干了。然后是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后来一辈子都在为电影配乐。他总想放弃传统旋律,但最后他谱写的旋律传遍世界。他精力旺盛,很多人说他像个运动员一样,激情澎湃。他外表谦逊,但他并非看上去的那样。汉斯季默说,你只需听一两个音符就知道那是他!整部纪录片就像是一次漫长的采访,他口述自己的历史,职业生涯。看这纪录片太激动了!听他的音乐,人就不会因为孤独而感到难过了。

31分钟前
  • 门房大爷
  • 力荐

得古典音樂家傳,並出身聖塞西莉亞學院的音樂教育的莫里康內,儘管日後已成長為精品迭出、譽滿業內和全球影迷圈的電影配樂大師,但仍始終處於能否得到“學院派”承認的焦慮和糾葛中。莫里康內將電影音樂理解為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音樂,那麼他海量的創作和既往時代古典樂作曲家的作品,在水準和性質上能否等量齊觀?換句話說,莫里康內是否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貝多芬、莫札特和舒伯特?影片言道,這個問題至少還需要200年才能由歷史給出答案,只是既然電影音樂已經成為當代器樂創作中最為大眾的文類,如果莫里康內不是,誰又是呢?2022年9月3日18:30於廣州(同《美國往事》連映)。

34分钟前
  • Bork
  • 推荐

这可能是最好听的纪录片。来自大师的怨念:毕业时和老师抱头痛哭,老师承诺给他找工作,然而并没有;莱昂内电话里诓了库布里克,以致他没能合作成《发条橙》;以及奥斯卡……

39分钟前
  • SleepyPino
  • 力荐

音符回响,永不终结!

43分钟前
  • William H D Lee
  • 力荐

7.5/10

48分钟前
  • Valuska
  • 推荐

看完极其感动和震撼,感动的是莫里康内对音乐的热爱,震撼的是他对音乐的造诣如此之高。看之前不会想到他是如此喜欢探索实验音乐的人,且对古典音乐,新古典音乐也有着极强的掌握,风格多样,很多歌都蕴含着巧思和细节,而且写这些歌和写信一样的简单,速度极快,以至于有一年给十几二十部电影配乐。毫无疑问,他是影响了整个配乐届的大师,甚至影响了一代人,大部分人都可能听过他的配乐,从年轻人开始用他的音乐融入到自己的新歌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后世的影响。他的音乐甚至双向成就了很多电影,我感觉如果《海上钢琴师》没有大师的配乐,肯定效果大打折扣。多次奥斯卡提名没中感觉又有点心酸又有点好笑(有一次被坂本龙一拿了)。可惜关于王家卫电影的部分提及不多,明明作为监制,而且《一代宗师》里最喜欢的配乐就是莫里康内的,没看到花絮有点可惜。

53分钟前
  • HatcherZ
  • 推荐

太多、太多、太多熟悉的旋律了,会忍不住跟着哼唱,甚至有些感动。对于莫里康内配乐的电影,真的分不清谁更重要了,是互相成就,是缺一不可。

5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大厂联合出品和大牌导演监制受访果然出手非凡 涉及的影片片段基本都用上了最新修复素材 借由莫里康内本人讲述作为一次相对完整的创作回顾 大师也曾化名Dan Savio开启西部片配乐创作 才知道六七十年代还有那么多不太知名但是配乐出彩的片子

57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推荐

1.上周看到《隐入尘烟》豆瓣评分已经上升至8.4分,还以为会登顶豆瓣电影一周口碑榜,没想到上周五排第一的却是《音魂掠影》,好奇地点进去一看,这部几百人评价9.2分的纪录片竟然是朱塞佩·托纳多雷自编自导的关于意大利音乐大师恩尼奥·莫里康内的传记电影,果断纳入观影片单,这周五总算观看了(《隐入尘烟》倒是成为这周的口碑电影榜第一名);2.Ennio Morricone:……就在那一天,他(Sergio Leone)带我去看了一部日本电影(黑泽明导演1961年《用心棒》),他向我解释,《荒野大镖客》从中获得了一些灵感。……(《发条橙》)这是唯一一部留下了遗憾,我没能参与的电影。3.初看的版本,影片画面的内嵌字幕都没有翻译,制作者都不检查的吗?而后观看的「弯弯字幕组」版本,下面翻译台词、上方添加注释、中间也有备注,显得用心给力太多了。……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Ennio绝对称得上是当代伟大且极具天赋的作曲家!真的就像莫扎特作曲一样,把脑子里的天籁旋律誊写到乐谱这么简单。果敢,自由,深情,悲悯……他创造的音乐世界无法被定义。

1小时前
  • _wish_
  • 力荐

#bfi 致敬传奇。大银幕看到“I slipped”真的瞬间落泪

1小时前
  • Ziggy
  • 推荐

迷弟导演给心中的神谱写的一曲颂歌。莫里康内的创作史几乎是半部电影史,从莱昂内、帕索里尼到托纳多雷、塔伦蒂诺,随便一个名字都是一座高山,而一部部代表作背后都有他的神来之笔。看着片中那些电影片段,我完全无法想象当老牛仔拔枪时,当四兄弟经过曼哈顿大桥时,当托托静静看着那些删减片段时,当1900在楼梯上驻足时,在无数经典时刻没有莫里康内那回味无穷的配乐我们是否还会如此珍爱这些作品。相比好莱坞同行们动辄用千篇一律的交响乐刺激观众的耳膜,我心中的史诗感永远是莫里康内那悠扬的哨声或颂吟的旋律。

1小时前
  • 不留痕迹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