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尾岛

动作片韩国2003

主演:薛景求,安圣基,许峻豪,郑在泳,姜声振,姜信日,郑柔美,金康宇,林元熙

导演:康佑硕

 剧照

实尾岛 剧照 NO.1实尾岛 剧照 NO.2实尾岛 剧照 NO.3实尾岛 剧照 NO.4实尾岛 剧照 NO.5实尾岛 剧照 NO.6实尾岛 剧照 NO.13实尾岛 剧照 NO.14实尾岛 剧照 NO.15实尾岛 剧照 NO.16实尾岛 剧照 NO.17实尾岛 剧照 NO.18实尾岛 剧照 NO.19实尾岛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08:11

详细剧情

  60年代末朝鲜半岛南北局势紧张,双方都展开了疯狂的间谍与刺杀行动。1968年1月,康仁灿(薛景求饰)因谋杀罪名成立而被判死刑的,在行刑前突然被召到拘留室,与特种部队军官讨论替代死刑的条件,他将被送到西南部荒岛实尾岛接受特别军事训练。同时,另外30名死囚也接受了特种部队军官的条件,被征召到实尾岛执行特别任务。  这31名死囚乘坐渔船到达实尾岛后,便在上级崔在贤中尉(安圣基饰)宣布下,组成了以刺杀朝鲜元首金日成为目标的“684北派部队”,并随即接受一连串地狱式的体能和军事训练。  可是在三年后,由于韩国政府国策的改变,“684北派部队”的计划被取消,31名队员则前途未卜。他们纷感被国家出卖,只能设法自救……

 长篇影评

 1 ) 感慨的是韩国的审片制度与影片质量真的在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

这种军事题材的电影,如果放到中国,首先肯定是不可能去拍,就算拍了也审不过,就算过了肯定也是与历史背离。但是一切都发生在韩国,而且是在上映后舆论给予国防部压力迫使军方承认这种历史的存在,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国家,是多么强大的世界级的电影界,看过那么多的韩国电影以及电视剧,给我最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电影始终都是在围绕人物展开的,无论是历史、政治、还是其他的一些情节,都是从人,从人性最为切入点去剖析。太喜欢韩国的影人们了,用心在拍啊,值得尊敬。。。

 2 ) 《实尾岛》观后

    20世纪60年代末,南北朝鲜之间局势紧张,双方都展开了疯狂的间谍与刺杀行动。1968年1月,南韩,因谋杀罪名成立而被判死刑的印禅,在行刑前突然被召到拘留室,特种部队军官曾魂告诉印禅,如果不想死的话,可以到西南部荒岛“实尾岛”接受特别军事训练。
  与此同时,另外30名死囚也接受了特种部队军官曾魂的条件,在死刑执行前获释,但要被送到宝尾岛执行特别任务。这三十一名死囚乘坐渔船到达实尾岛后,便在军官曾魂的宣布下,组成了以刺杀朝鲜元首金日成为目标的“684北派部队”,并随即接受一连串地狱式的体能和军事训练。
  死囚们在训练中,抱著为国家效忠的心态,抹平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这支部队变得团结而有凝聚力。在接受艰苦的训练之后,他们被秘密送放朝鲜,开始准备详细周密的刺杀计划。在离开的前一个晚上,所有的人都很兴奋,憧憬朝鲜的统一;憧憬著成为民族英雄,被人们记住;憧憬著亲人为自己自豪;憧憬著一切美好……然而,实际上远不像他们所期待的那样。长时间的等待过后,只有饥肠辘辘,和对祖国的思念,而刺杀的命令却迟迟没有到来。三年后,韩国政府突然改变了政策,“684北派部队”计划被取消。为了保住刺杀金日成行动的秘密,国家下令歼灭684部队。仍然滞留朝鲜的三十一名死囚特别刺杀队员,顿时失去了任何依靠和支持,他们感到被国家出卖,不得不在敌国设法自救……
    如果可以的话,这当算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本人受爱国主义教育多年,对“战争题材”多少有点敬畏。但介绍里“80%的韩国人看过此片”这一句,吸引我最终决定下载下来看。它延续了韩国电影一贯的悲剧色彩却又暗含希望的结尾风格,但感觉上又却不尽相同。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英雄悲,总比“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人悲更能打动人。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群死刑犯人,他们有著凶残的一面。他们不是圣人,为著各自的利益甚至仅仅是喜好进攻别人。在驶向海岛的船上,只一些小摩擦,就引得整船人参与其中的打斗,只有鸣枪才能使之平息。就是这样一些人组成的“军队”,涣散得象盘沙子。但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他们一起踢球,进球了,欢呼庆祝;一起训练,虽然枯燥,还自娱自乐;一起战斗,决不落下任何一个战友。是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的爱国之心,让他们改变,使离散得象沙子一样的人最终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支团结的有战斗力的特种部队。影片时时刻刻不在体现著爱国的情绪,艰苦的训练,对刺杀计划的盼望,多次高声合唱国歌……它们散布在影片的每个角落。用事实来说观点,让人听起来不觉厌烦。
    然而这些士兵却被自己深爱著的,愿意为他放弃生命的国家抛弃了。刺杀计划被取消,滞留战区的士兵无依无靠。为了保守住刺杀的秘密,一纸军令,更要歼灭整个684的士兵。这使长关陷入了矛盾之中。军令不可违背,自己要么亲手杀光部下,要么和他们一同被杀,任何同情都是不允许的。两派已经激烈冲突,最终再做争取占去上风。这一切被士兵无意中偷听到,少数之情人情绪激动,几次冲动的举动最终还是被克制住。在长官坐船离岛的时候,士兵中几个处于领导地位的小团体成员在岸边一次排开。“曹士官”“干吗?”“放假呀?”“我有这么好运吗?去办事”“今天,会回来吗?”“怎么了你们?”“大家想请你带些甜食回来,没什么事”“好,明天晚上前,我会带东西回来”“立正,敬礼”士兵齐刷刷对曹士官敬著军礼。双方对是视著,这次离开决定著几十个人的性命,士官心里清楚,士兵心里也清楚,但是双方都没有说破,所有言语都放在一个军礼中,是种信任的委托。士官回以注目礼,船起动离岸,但双方一直保持著,时间就在这是凝固。但最终,所有人都没能等到“明天晚上”的到来,主张歼灭一派开始行动,起义开始了。
    激战过后,士兵冲进了长官的房间,用枪指向他。长官安然地坐在桌子后面,“我的任务不仅是让684部队成为最强,并且要听命于国家国家命令我歼灭684部队,我被下令要杀你们。…………身为军人,执行命令是理所当然,但我的责任感,不能让我失信于你……走之前把我杀了,否则我别无选择,必须杀你。”士兵上好子弹,但视线已被夺眶而出的泪水模糊,枪口放下了,士兵转身想要离开,长官用手枪抵着自己的头,随后是一声巨响。士兵和士官们的关系,远不象表现出的那么糟。也许是因为军队中强调上下级关系,所以才让观众有了关系恶劣的错觉,而实际上呢?都是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其深厚的情意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次起义中,士兵获知了一件惊人的事情。原以为自己刺杀金日成成功后,自己是成就朝鲜统一的英雄,被世人记住。然而实际上在人们眼中,他们根本不存在。
    士兵靠自己的力量回到了韩国,劫持了一辆公共汽车向到汉城总统府驶进,迎接他们的是封锁。广播里将他们描绘成北韩游击队员,这伤透了他们的心,“他们会叫武装匪军去杀金日成?”
    国家太过急切要消灭这群匪军了,以至于不再多考虑公共汽车上的百姓。曹士官再次出现,承诺过的甜品掉落一地。但军队一听说“车上的人是我的部下”的时候,他被强行扣留。枪战过后,士兵全部受伤了,然而在他们的掩护下,百姓安然无恙。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没有人会记住他们。死是难免的,但不能没有名字的死去。士兵割破手指,在公共汽车的墙壁地面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他们赶走了车上的百姓,引爆了随身携带的手榴弹……
    在影片的结尾,这样写道“那些接受国家征召,准备慷慨赋役的人,31位被分裂的国家无情抛弃的受训者。为那些找寻身份,选择死所而呐喊的人,献上本片”。敢于正视历史的国家让人敬佩,而个人相比国家虽微不足道,可是未能死得其所,更让人愤慨。
    一部感动过后的影片,写些什么纪念。

 3 ) 肮脏的政治、感人的友情

1、佩服韩国的电影工作者和宽松的政策,敢于拍摄这样揭自己伤疤的影片。在国内,这是不可想象的。
2、影片敢于反映反思朝鲜半岛的历史,敢于正面表达南北韩两国人民的所思所想,让人钦佩不已,这样的影片还有《生死谍变》《太极旗飘扬》《共同警备区》等,值得我们学习。
3、影片基本符合历史真相,但拍的让人心情澎湃,尤其是不可避免的悲剧性的结尾。让人知道了什么是政治和政客。肮脏的政治。也让热衷于戏说历史的电影人汗颜。
4、情节并不新鲜,和英国影片《野鹅敢死队》的主题结构完全相同。另外,《加里森敢死队》《十二金刚》等也是利用死囚去立功赎罪,完成一些不可能的任务。但是片子仍然让人震撼。
5、影片纯粹是部阳刚的男人戏,连个女配角也没有,只出现了几个零台词的群众演员,如公交车上的女乘客、实尾岛上的女军医等,但并不影响片子的观看热潮。这一点,也让那些拍片就离不开女人离不开多角恋爱的导演脸红。
6、影片虽然讲述历史战争阴谋,但打动人心的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尤其是男人间义薄云天、生死不弃的友谊,包括教官与队员、队长与队员、队员与队员间的义气,这一点和吴宇森类似。
7、其实片子的大场面并不多,135分钟也有点拖沓,比如强暴女军医的桥段是否有点画蛇添足。
8、实尾岛事件其实和朝鲜战争一样,是北朝鲜先挑起的,青瓦台事件是根源。
详见附录:

青瓦台事件
  “朝鲜武装分子青瓦台袭击事件”,又称“1•21青瓦台袭击事件”,发生于 1968年1月21日。当时,朝鲜派遣了由“124军部队”所属特战敢死队31人组成的武装队员,暗中穿越军事分界线透入韩国,以全副武装的韩国野战部队打扮,进入了可以对青瓦台一览无遗的首尔市北岳山路。不巧遇上了下班路过的韩国钟路警察署署长,识别出野战军服的肩章属于无法擅离的驻守前线部队,于趋前盘问时,导致双方开火,立即惊动驻守在北岳山路防守青瓦台的韩国军队,使得朝鲜特攻敢死队南下暗杀当时韩国总统朴正熙的计划化为泡影,也震撼了全球。
  1968年1月21日深夜10时许,韩国总统府所在地青瓦台附近,6个身穿韩国军服,脚上却是黑色胶鞋(因为韩国军队从没有配发过这种黑色的胶鞋,反倒是朝鲜军队多穿这种黑色胶鞋)的行人引起了巡逻警察的注意,因为这里距离韩国总统府非常近,警察的警惕性还是很高的,便上前盘问,不料这6人竟然抽出冲锋枪开火,并向正在街上行驶的公共汽车投掷手榴弹,致使公共汽车上多人死伤。后援的大队韩国军警迅速赶来,经过激烈的枪战,击毙其中的5人,重伤并活捉1名,但这人在押解途中自杀身亡。
  韩国军警随即在首尔地区展开大规模的搜捕,先后发现并击毙28人,生俘1人,另有2人逃脱。据唯一的生俘者金兴九招认,他们一行共31人,是朝鲜代号第124部队的突击队员,计划分为6组同时袭击首尔的韩国总统府、美国驻汉城〔今首尔〕大使馆、美军驻汉城的第8集团军司令部等目标,来掩护对汉城一所关押朝鲜特工人员的监狱的营救突击。负责袭击青瓦台的那一队特工被发现时,他们距其目标——韩国总统府的直线距离已不过百米!在随后韩军发动的数万人规模的大搜捕中,竟然还有2名朝军特工成功逃脱,其中一人更是在腹部中弹的情况下,用手将流出体外的肠子塞回腹腔,以手部压住伤口,跋山涉水,逃过韩军的重重围捕杀回朝鲜。
  《新东亚》引述当时负责调查“1•21青瓦台袭击事件”的白东林(当时的韩国防谍部队调查系系长)的话指出,当时的31名朝鲜特攻队员中,除了金新朝欲引爆自尽前被生擒之外,能够确认的尸体只有27具,其余3人下落不明。就在韩国的调查工作结束后不久,韩国当局透过朝鲜的广播才得知,有一名参与袭击青瓦台的朝鲜敢死队员,已经安全逃回朝鲜,而且成了朝鲜的大英雄,他就是现任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负责宣传的副总局长朴载庆。

实尾岛事件
  韩国当局为报一箭之仇,也仿效朝鲜“124军部队”,于同年4月,在仁川外海无人荒岛“实尾岛”建立秘密基地,暗中招募包括死囚在内的各路好汉成立“684部队”(意味着1968年4月成军),接受魔鬼训练,打算派遣特攻敢死队渗透平壤,格杀北朝鲜金日成。孰料,20世纪70年代初期,朴正熙与金日成互派密使谋求韩朝促进和解合作交流,致使韩国“实尾岛”的派北工作员,顿时沦为烫手的山芋。在走投无路的窘迫情势下,他们杀出重围,欲前往青瓦台讨回公道,却在首尔外围的大方洞地区,在韩国军队重重围剿下,在一辆大型公车上引爆自尽。

揭秘被掩藏的历史
  影片《实尾岛》以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据说1968年青瓦台事件发生以后,时任总统朴正熙和韩国中央情报局创建了一支由囚犯组成的特种部队,政府要求将这组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训练成专业的特工人员,他们的任务就是进入平壤,将金日成的项上人头取下来,而后因为种种历史原因,这支部队成为烫手山芋,就在政府决定秘密处决他们的时候,这些人发生了暴动,最后于1971年8月 23日在首尔自杀身亡,事后韩国政府称这是一次北韩游击队组织的恐怖事件。事件发生三天后,韩国政府国防部长于空军参谋长被撤职,到底这支部队是否存在,到底他们是由韩国政府组建的“死囚特工队”,还是北韩的游击队。该事件发生后,多家新闻媒体机构都想揭开“实尾岛”事件的真相,但无一成功,这段历史被深深埋藏起来。后来当时被劫持的人质也表示,那些恐怖份子似乎并不想伤害他们,而且首先开火的也是韩国政府部队,他们为什么要集体乘车去,如果是恐怖分子,分散活动也许更合适,他们到底是谁?真相被埋藏了32年,随着政府于军方情报机关的秘密记录为人所知之后,实尾岛事件再次被谈起,影片着眼于当时纷繁厚重的历史,抽丝剥茧,逐渐揭示了事实的真相,仅凭这一点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本片题材十分敏感,在表现政治的冷酷与人性温暖的矛盾冲突中充满了悲壮色彩,士兵与囚犯三年的朝夕相处,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许更多的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认同感,这是一部属于男人的影片,当性格坚毅的将军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处死自己亲自训练的特种兵时,情与法的矛盾冲突把他推进了绝境,在进退两难中如何选择,是处死特种 兵还是违抗上级的命令,无论如何选择他都是输家,紧张的与激烈的气氛让人感觉脆弱的人性在强大丑恶的政治面前不堪一击。最后士兵与特种兵的绝杀更是充满了悲剧情节,在风云变幻的战争年代,到底谁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影片充满了对这些人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南北分裂的痛苦与政治的厌恶。

实尾岛事件时间表
1971年
8月23日早上6点:24名受训人员逃出实尾岛。
6点15分:实尾岛和空军总部的联系中断。只有6名现役士兵侥幸逃生。代陆军中尉及其他12名士兵被枪杀。另有6人溺水身亡。
中午12点15分:出逃的受训人员在仁川海岸登陆。劫持第一辆公共汽车,开往首尔。
中午12点53分:24名士兵与出逃的受训人员在仁川松洞车站交火,两人受重伤。
下午1点10分:在仁川又有交火。
下午1点20分:出逃的受训人员在仁川劫持第二两公共汽车
下午1点30分:当地警察局受到攻击。一名警员中弹身亡。
下午1点38分:新洋(音译)村检查站,一名警员中弹身亡。
下午2点15分:公车开进首尔,司机逃脱。
下午2点25分:最后一场交火。乘客证明:“前几枪都是从车外打进来的。”出逃的受训人员引爆手榴弹自杀。4人未死。
 8月25日:国防部长被解职。
1972年
3月10日上午10点:最后4人被处决。
7月4日:半岛南北双方代表签订和平协议,并协定不通过秘密军事行动挑衅对方。

 4 ) 无鞘可置的利刃

实尾岛上的 684部队是韩国为了报复“1•21青瓦台袭击事件”而特意组织的敢死队。据维基百科资料表示“电影将31名成员描述为从全国死囚罪犯及流氓中抽选而成的死士,但也有队员遗族宣称成员多为受待遇吸引的一般民众。”而百度百科资料则表示“大部分敢死队员都是些肇事逃亡的卡车司机,汉城车站的黄牛贩子,冒牌和尚,流浪歌手,诈骗犯,酒鬼,马戏团团长,落魄的拳击运动员,睡在隧道里无家可归者等等流氓地痞式的人物,虽称不上是罪大恶极的犯人,但也是让警察极为头痛的难缠家伙。除此之外,另有5名队员是遭绑架的普通韩国人。”

如果那31名成员确实都是死囚,那他们原来便已经是死了的,这个必死的任务不但可以洗刷掉他们身上原本的污名,甚至还可以光宗耀祖,那在实尾岛那几年便可以说是借来的,虽然很冷血,但是被背叛的悲剧性与愤怒感相对地可能会有所降低(冷血点来讲啦),但悲剧性还是有的。但是如果这31名成员只是一些小型罪犯,或者是社会底层,甚至是被绑架的普通平民,那实在是太冤枉(尤其是被绑架的平民)。小型罪犯虽扰乱社会治安,但罪不至死;社会底层,投胎技术不济,出身不好也不是死罪啊;被绑架的普通人就更冤了,彩票不见得会中,死士训练团的锅倒是从天而降啊,还 TMD 地甩不掉,还被扣了顶爱国帽和光宗耀祖梦。

电影内描绘的正统军与敢死队日久建情,我是相信的。天有不测风云,以为飓风前夕,没想却晴空万里,之前防灾的措施用不上也是有的。飓风不刮了,防灾措施用不上了,要取消拆掉也不可厚非,至于是否要将材料给另寻他用,抑或收存以待将来不时之需,还是直接销毁呢,确实是有待考量的。不过 684 部队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却想一个轻飘飘的销毁命令便可以为可以轻易抹杀。

唉~朝鲜磨出来的剑,出鞘便离韩国总统府的直线距离不过百米,若非那可笑的黑色胶鞋和俘虏的泄密(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没准也得逞了;他们自己磨出来的利刃,无鞘可置,也无法任之默默荒废生锈,最后搞到要以自己的鲜血为祭来毁刃(据百度百科资料实尾岛上代陆军中尉及其他12名士兵被枪杀,而后一路杀往汉城的路上又导致了12位普通市民和警察的死亡。),虽然对最高统治者来说可能只是手指头不小心被一张废掉的文件给不小心划破了一点点点皮的级别。

一把好刀,可以用来砍杀敌人,也可以用以自裁,想开一点不想杀别人也不想砍自己的话,拿去切个菜做个饭行不行?虽然好刀未必会乐意,但也不用连商量都没有就毁刀啊。

另外,电影中有一幕提及两名队员跨岛强奸民女被处以极刑这一幕。本人首先是佩服导演,导演和编剧虽然怀着极其同情 684 部队的情怀 / 初衷来设计这剧本,但没有为了美化而特意省略掉 684部队在被闲置期间确实有两名队员跨岛强奸民女这一特不光彩的部分。虽然 684部队被憋了几年年,很憋屈,但是别人家的女儿在另一个岛上也没招谁惹谁啊(就算真的招蜂引蝶也不表示可以被随意欺辱,就连元朝时期的许衡都懂的“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道理,难道是现代人故意不懂的吗?),所以我个人对导演把这一幕处理得这么悲壮慷慨感觉特别不适。

同时个人也觉得这部电影的雄性荷尔蒙爆棚(男性军人电影很正常),演员的表演都很用力,认真来讲很多时候都觉得有点用力过猛了(也许是剧情需要吧)。

 5 ) 《实尾岛》:被国家背叛,是最绝望的背叛

随着韩国电影的强势崛起,韩国影坛涌现出了很多对于朝韩关系反映和反思的影片,甚至可以说朝韩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韩国电影的崛起,如《生死谍变》、《共同警备区》、《太极旗飘扬》、《隐秘而伟大》等。

上映于2003年的《实尾岛》同样是反映朝韩关系的影片,并且作为韩国第一部千万人次电影被载入韩影史册。

为了报复朝鲜特工对韩国总统的刺杀,韩国军方组织了31个死囚犯到实尾岛上接受秘密训练。训练异常残酷和血腥,很快这批人被训练成为了最优秀的士兵。

在去刺杀金日成的途中,突然接到命令,刺杀任务暂时停止。随着朝韩关系的缓和,这批士兵也失去了用武之地。而最恶劣的是,政府怕泄露出去刺杀金日成的消息,决定把这批人秘密消灭掉。可训练这批人的教官于心不忍,于是放出消息给这批人。

经过和岛上士兵的激烈战斗后,这批士兵逃出实尾岛,劫持一辆大巴车,奔赴青瓦台向韩国总统要个说法。在路上被韩国军队层层围截的他们,最终点燃了身上的手榴弹,饮恨离去。

尽管影片没有摆脱韩国电影刻意煽情和用力过猛的通病,并且剧情上稍有拖沓,但依然是部有内容、有思考、有力量的影片。

有内容,则在于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还原,不美化政府,也不美化这批死囚犯身上的恶。剧情上步步为营,情节冲突塑造得体,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使得两个小时的电影并不沉闷。

有思考,在于影片题材的大胆和锐利。影片前半部分矛头针对的是朝鲜和金日成,后半部分则转变为个人和政府之间的冲突。这批囚犯被国家利用,当失去了利用价值,又被国家抛弃,矛头转向了漠视公民权利和生命的政府。对政府之恶毫不留情地揭露和反抗,成了影片最亮眼的部分,并且以后也涌现出了《恐怖直播》、《辩护人》等类似题材的优秀影片,不得不佩服韩国电影人的勇气和担当。当然,这也得益于韩国电影宽松包容的环境。

有力量,则在于影片没有韩剧中泛滥的儿女情长和卿卿我我,而是激情四射的男儿豪气。面对艰苦的训练,甚至死亡,毫不犹豫;对国家深深的忠诚,矢志完成交待的任务;在发现被国家抛弃时,不甘心不妥协,誓要向总统要个说法,绝不苟活。

看韩国电影,除了被其下了重药的煽情感动到,更多的是被其犀利大胆的题材和坚决有力的表达震撼到,韩国电影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影响力,恐怕后者才是决定性的。

 6 ) “实尾岛”的哀歌

    《实尾岛》我看了两次,都是与朋友看的,他们都说这是一部极震撼的片子。是的,一部绝对IN的纯男人的电影,也是硬盘中为数不多的未删除的电影之一。
    演员阵容可以说我一个都不认识,但却都是实力派,这也从反映出我对韩国电影的不了解。在“韩流”的侵袭下,我只记住了“野蛮女友”、“大佬老婆”等等搞笑的人物。快餐文化只不过是一时的欢愉,而真正的艺术是无法忘却的。

    《实》片风格强劲,壮美,惨烈,具有一般战争片的要素;但它并没有忽视其他要素的存在:喜剧效果,那个左撇子贪生怕死、见风使舵,表面上给影评带来了一丝轻松的成分,实则反衬出训练的艰苦(几乎泯灭人性);人间永恒的温情,主演薛景求对世上惟一的留念就是他母亲的照片,但被指挥官撕毁后,他痛苦无助地流下眼泪,正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说到底,导演刻意在影片中穿插一系列“意外事件”是为了更好地观察何为人性或者说人性在战争中体现出如何的状态:士兵被压抑太久的性欲在女军医身上发泄,马克思说过“任何违背人性的事情都是罪恶的”,强奸事件的发生孰之过?指挥官为士兵奔走呼号,但是作为军人的职责就是“遵守命令”,他才无奈的自杀。士兵与训练官的互相残杀类似《大逃杀1》中的情节模式,举起枪时彼此是敌人,放下枪时又悲伤地流泪。平日表面斯文、体谅士兵的训练官,却是坚决执行命令的拥护者,而“魔鬼”训练官有着对士兵很深的感情。
    种种强烈的反差对比,使我的思维始终处在高度的“严肃思考”的状态中。当士兵用血写下自己的名字时,我被他们震撼了,我就是他们中的一份子,即使没有人会记住他们,不会承认他们,但是历史绝对不会抹杀他们的存在。
    旗帜裹英烈
    尸身尚未寒
    鲜血染旗帜
    举旗向青天
    立下庄严誓言
    怕死的懦夫尽管走
    我们誓死捍卫旗帜
   
    该片没有对朝鲜战争进行深入的反思,更多地是考察绝境之下的人性,不能不说是影片的遗憾之处。还记得主演薛景求对他的训练官说的话吗?“我会找到那混蛋,那他脑袋开花,看共匪的血是什么样......我会砍下他敬爱领袖的头,丢到他脸上......”这就是韩国人的战争观,自己认为的历史。

 短评

三星半,有的地方太过力了

8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我看过 并讲过几十遍

11分钟前
  • 边城浪子
  • 力荐

就算东海沧沧成桑田,白头山崩难擎天,我们同心协力一往无前。初衷是为了取得性命,但当发现身份被剥夺了,名字被消除了,那么活下来的存在感呢?男人之间的手足情意,千尺深万丈高。羡慕。

13分钟前
  • 叽里呱啦
  • 力荐

“我连国歌都记不起来了。”这段台词让人发人深省。里面有首歌叫“赤旗歌”,现在在韩国是禁歌,所以后来DVD版本当影片里的战士们唱这段歌的声音部分要么被韩国国歌代替要么被消音了。

17分钟前
  • 牛花
  • 力荐

韩国主旋律电影,看起来很威猛,实际格局很小,最后的升华也了了。从头到尾一张张面部抽筋的脸

21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渺小的个体就是当权者手中的一枚枚棋子,命运早就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想要挣脱束缚,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故事不错,就是太沉重了!

24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摩加迪沙影评下推引 2021-11-16 (重温)人怕出名但更怕无名。名字这一符号到底代表什么?人一辈子到底在追寻什么?太多的人来不及思考,被生活着。个人命运在国家机器里微不足道,在时代洪流中悄无声息,没有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是特别的存在,每个人都在努力证明自己是最特别的。存在感貌似是人赖以存活的理由,如果人没有存在感,围绕在你身边的一切实像瞬间崩塌,只要自己存在就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舞台,然后开始自己的表演,不管演得如何,至少是演了,存在感就不可磨灭。然而一群人被活在缝隙里,缝隙随时可以被轻而易举的封闭,他们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人在乎他们。缝隙中的人他们一开始有目标,他们有存在感的活着,然而随着目标的消失,他们也无法存活。人活着总得有目标,否则就会迷失,我们用尽一生回忆自己是谁,寻找到自己。

27分钟前
  • 愚无尽
  • 推荐

士兵只是棋子,有个好的题材和引子,但是,还是犯了韩国拍类似电影的通病,深度上浅尝辄止,煽情上挥霍无度。

29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1971年8月23日发生的实尾岛事件,被掩盖近三十年。韩国影史上第一部超过1000万观众的电影。韩国政府直到2006年才发布关于此事的官方报告,2010年才向相关家属支付赔偿2.73亿韩元。存在争议的点是那31名684部队成员并非都是死囚犯,大部分是雇佣征召来的平民,甚至包括7名失踪男子。

31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水中憋气那段,让我想起哈利波特火焰杯中的比赛和王牌特工中的特工测试。他们对宗中士敬礼,再回敬,让我对军人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突然悟到,也会这是导演故意要让我们看懂,军人和囚犯互相残杀却又互相不忍,像极了朝鲜和韩国。还想起来蝙蝠侠2时小丑妄图想让两船的囚犯和普通人按按钮开炸弹互相残杀,地位不同的两者因为觉悟极高的带头人开导,但之后其他人也乐于牺牲。还好我没放弃韩国真的,用一部电影告诉你什么叫表达言论自由。挺想看美国版,但是想的无间道就,还拿了奥斯卡,靠发火表达演技,奥斯卡我去你的吧

32分钟前
  • 冀舒頉
  • 力荐

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回复平静…在统治者面前,个体人格永远都被元素化,沦为政治暗箱操作下毫无个性的牺牲品。31名死徒从加入计划的刹那,就是没有身份的无名无姓死士,可即便是死刑犯,在荣誉和历史责任面前也会回归到人性隽永的光辉时刻!即便是被法律剥夺自由的囚徒,内心深处也依旧对尊严怀揣梦想!

34分钟前
  • 大王亲自来巡山
  • 力荐

轰轰烈烈的生与死,化作生锈的文件柜里的一本卷宗,淹没,无人知晓,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38分钟前
  • wlhui
  • 推荐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实尾岛》,韩国导演康佑对国家伤疤的揭露,铸就了这场热血而又悲情的经典之作,对历史的还原,在面对所谓的国家利益面前,小人物不过只是棋子的隐痛,构筑着深刻的内在纵深,而政客的肮脏虚伪与敢死队员们义薄云天的羁绊更形成了电影鲜明的比照。

43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推荐

只有在你直面死亡的时候,才真正有机会看清自己的人生和灵魂。韩国的战争片还是值得推荐的。{后半段字幕翻译的实在太操蛋,严重影响观影效果。}

45分钟前
  • Augentropfen
  • 力荐

3.5聽聞歷史事件才看得這部電影,電影裡面吃的是人飯,現實中吃的是老鼠蟲子,喝的人骨酒。比起球場上歡呼的棒子球迷,顯然這些為國捐軀的死刑犯更有愛國情結。最後一幕才諷刺,就這麼蓋上了章,就斷言了這二十幾個人的一生。恐怖分子,死刑犯,沒人知道他們在實尾島做了什麼。

49分钟前
  • 还行

对于自己国家历史的阴暗面,韩国影人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挖掘,将其以电影的方式赤裸裸地展现。让观者震惊。并在社会引起反响,甚至推动事件本身进展。《实尾岛》就是这样的影片。电影并非完美,也有乱煽情的老毛病。但在实地取景与还原残酷训练方面还是认真到位的。军人只是国家的可用可丢的棋子而已

5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实尾岛上负责训练他们的那位长官被迫置身于多重情法困境中无法自洽只能选择自杀,才是本片悲剧核心。他故意泄露上级要灭口的命令给684队员,又让队员亲耳聆听士官们的决定,固然是顾念情谊,但却把驻岛士兵置身于失去先机被屠杀的境地了。两边都一样是部属一样是人,凭什么去衡量?

58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韩国电影中的难得好片,男人的片子,音乐配的不错.

60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关于罪犯和军人、忠诚和背叛、奉献和牺牲。当生命被轻易拨弄,特别是高高捧起又重重摔下,即便是死刑犯,又有几人能淡定从容。讽喻政府的辛辣片子,也正是这种创作的自由度成就了韩国今天文艺的繁荣。

1小时前
  • 罗星月
  • 推荐

我爱这个国家可是这个国家不爱我。可以与《华丽的休假》以及《JSA共同警备区》同看。

1小时前
  • 江湖遠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