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记录片台湾2014

主演:痖弦

导演:陈怀恩

播放地址

 剧照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2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3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4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5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6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3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4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5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6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7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8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19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02:52

详细剧情

  回顧1950年代迄今台灣詩壇與文壇,瘂弦的參與及貢獻,幾乎可說是從一個人的身體力行,縮影了超過六十年的現代詩與文化史。  在創作上,公開發表詩作雖然只有12年(1953-1965),然而作品經典淬煉,經過好幾世代潮流的浪頭,仍傳頌不輟。在編輯事業上,從《創世紀》、《幼獅文藝》到《聯合報副刊》,前後45年編輯生涯開枝散葉,以特有的溫情、智識、人緣風度,前溯五四與日據時期文學傳統,從島內到海外,打造文壇盛世。  紀錄片《如歌的行板》從瘂弦現下在溫哥華的日常生活展開,描繪詩人「退而不休」的文學進行式:依據瘂弦廣結人緣的寬闊關懷,與林亨泰、林懷民、蔣勳、席慕容、吳晟、蘇偉貞、黃永武、馬森、阮義忠等好友,回憶詩、副刊與文壇種種,交織呈現詩人與華文文學界的綿密交流;與張默重回高雄左營眷村,同遊《創世紀》創刊與1950年代創作狂飆、抄寫禁書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高雄煉油廠圖書室」等場景;南下成功大學,踏訪「旭町營房」舊址,回憶初來台灣的軍營生活與文友結緣;和接任副刊編務的陳義芝一起到圖書館,翻閱昔年《聯合報》副刊檔案,回憶「副刊王」與「副刊高」(高信疆)競爭互動、合縱連橫的臺灣文學副刊盛世。同時,拍攝團隊也隨詩人重返故鄉河南南陽,回到童年住居與學校,踏勘古城人文環境,追索詩人生命與詩意的根基。  歷經大時代變遷、壯闊波湧的文學生活,在本片中藉著抒情詩般的動人影像,生動而優美地鋪展瘂弦的生命之詩,成就了超越「記錄」的傳記電影新風貌。

 长篇影评

 1 ) 真好啊,那个读诗的年代

我之前不读诗,有也是应付高考背来背去的那几篇名句。

我自然也不知道 痖弦 ,不知道如歌的行板。

但我知道这部纪录片,很早前知道的,但是一直没有看。静不下心总想那天想文艺了再看。

当我安安静静地看完这部片子,我都不敢说自己文艺。在诗人面前凡人总是惭愧的。

影片中介绍人物用的头衔大多都是“诗人”,我想真好啊,现在还哪有人敢这样称呼自己,诗人是太过沉重的称呼,现在都流行什么作家、摄影师、插画师等斜杠标签。当那个“诗人”跳入我眼帘时,我才恍然大悟,我现在看的是诗人的生活。 痖弦 出镜的朋友大多也是诗人,看到那么多诗人齐聚一堂,真好啊,现在不多见了。

他慢悠悠地去理发店剪发,与理发师闲话当年,叫白色小狗兔兔,在草坪上晒太阳,在乡村小道上旁若无人地读报或者就这样看行人来来往往。有一个房间的书籍和信件,有时候打开看看,更多的时候不敢打开看看。与朋友一起读诗,你读我的,我读你的。

更多的诗意是在日常对话中不经意流泻:

“现在只有这棵树知道我年轻的模样。”

“我已经决定了跟她,因为我们已经海誓和山盟了。”

“走路的时候有思想吗?”

他与他朋友见面,他与学生讨论,他回乡怀念母亲,他悄悄思念夫人,他与女儿共餐,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人一辈子浓缩在140分钟,悲苦甜蜜不过一笑了之。八十岁了,仍然健步如飞,精神面貌良好,还能读诗。 痖弦 的声音真好听啊,那些读诗的旁白我以为是另找人配的,看到后来才知道就是他自己的原声,想起了高中时被老师要求着大声朗诵,那些干巴巴的声音,实在是配不起这些诗啊!

影片纪录了一个诗人真正的文艺生活。我们现在的文艺生活是什么?网红店打卡?在画展自拍?看本书都要发朋友圈?在社交平台上发不咸不淡的文字?我问所有人,也反省我自己。

本来我是装文艺地来看这部片,现在却被教育真正的文艺不在于装。

有趣的年轻人老了仍然有趣,诗意的年轻人老了仍然诗意。那个年代的人们命运是跌宕起伏,可同样的也带来了无可替代的生命滋养。就像看无脑玛丽苏小说时,会羡慕女主角一波三折的坎坷真爱,现在的我也羡慕那些老人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我真怕我以后老了,没有任何值得纪念的回忆,连墓志铭也写不出什么来。

读书真好啊,任何时候都是好的。他们不会是最后一代敬重文字的人。他们抄过的诗其实小时候我们也抄过,我们也有读书笔记。只是后来长大着有手机有电脑,就搁置了。可是从现在开始,我想读诗了。

我想与诗形成联系,从青年到老年,就这样诗意地活下去。

或许有一天,可以的话,我也想别人能用诗人这个头衔介绍我。

 2 ) 默雷之响,大音希声 ——留点什么或什么都留不下

一 我花了两个多小时,在B站上看完了关于台湾诗人痖弦的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一开始吸引我看的,并不是诗人本身,而是开篇提到了他身处温哥华的背景,美丽的森林让我有一点点敏感,然而随着观影的深入,彻底让我沦陷的,却是诗人深沉的诗意和绚烂的人生。 我不是诗人,虽然年轻时不知天高地厚,也曾经舞文弄墨拽过几首不成样子的东西,也曾在不惑之年后不间断地连续一年多每天写过一首有感而发的所谓诗,以及,我也交过诗人朋友,但是诗之与我,却真的不如拿起相机去记录我看到的景物来得更加的得心应手,我承认,看了痖弦的充满了厚重情感的诗,我还太浅薄。 给我真正震撼的是,诗人用他的生命,认真地去体悟这个世界,他用最充沛的情感,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他最深沉的情感。每个文字,都是一个音符,你以为它会发出宏大的旋律,但它却厚重得好似无声,你必须用心去倾听,用你的生命去倾听,你才会有共鸣。 痖弦坐在温哥华的公墓里,对着亡妻的墓地,静静地凝望那一方土地,墓碑着镌刻着圣经的句子,以及妻子曾写给他的诗句。 他静静的坐着,画外音是他写的诗。 他没有发声,但天地之间的最真实的情感,却可以为他代言。 禅语说“一默如雷”,我很喜欢这句话,真正有力量的声音并不是不停的呱噪,而是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 如果你认真的去对待这个世界,去除外在的伪装和内心的巧饰,回到初心,那么,你所说的话,你笔端流出的文字,就是那默雷之响,它足以震撼最木讷的心灵。 二 书读多了,会被人骂作书呆子,但专有一些人,一辈子爱书成癖,读书成狂,真的像呆子一样。 四集纪录片《书迷》里记录了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一辈子的精力去淘书、藏书、读书、卖书,或者保护书,然后某一天,某个书呆子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所拼命保护的这些纸张和文字印制成的宝贝们,就会被当成藏书者的遗物,流散出去,命运好的,会遇到下一届的爱书人,庄重地请回自己的书房,当成宝贝珍藏进书架,命运不好的,会被当成废品成堆的处理掉,有些去了废品收购站等待成为纸浆,有些则成了旧书贩子的谋利之货,像黑奴一样被甩进潘家园旧货市场这样的地方,等待着前途未卜的命运。 好的书遇到对的人,就像好的女人遇到了懂她疼她的好男人,它依然会被新的藏书者当成宝贝,带着上一届主人的生活温度和生命痕迹,一同传承给新的爱书人,而那些时运不济的书,连同它们所承载的某人的生命故事,则会被无情的碾压和忽视,渐渐的尘封于某个角落,等待虫蛀鼠啃,最后大抵是成为废纸一堆。 我也爱书,也爱淘旧书,看到有些旧书像是菜市场里青菜萝卜一样的被卖家抛来扔去,像是骡马市里的牲畜一样被买家翻翻捡捡,我都会为这些旧书心疼,尤其是看到纪录片里,那些躲过了刀兵水火、虫鼠蚁蝇而幸存下来的古书,却被败家的子孙当成废品蹂躏得面目全非皱成一团,然后随意地卖给旧书贩子时,我就心痛不已,为那些历劫幸存的旧书鸣不平,憎恨那些不再敬惜字纸的败家子们的忘祖行为。 但是转念一想,这个世界,会是永固的吗?千百年来,文化的摧残可曾是一回两回吗?如果世间一切都是不坚牢的,你所拼命固守的,无论是书,还是任何的身外之物,你可能留得住?直到有一天,你这个肉身,也和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消散的旧书、古籍一样悄然失去,你还会惋惜那些无法挽留的东西吗? 白居易诗云“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越是美好的东西越经不起折腾,而无论美好的还是丑陋的,最终都会失去。 所以还执著于这些有形之物又何益呢?那些留不住的,终究会留不住,那些摧不毁的,却不会依附于有形之物留存,你耗尽心机挽留的,可能不过是黄粱一枕,而你担忧消逝的,却有可能因为它摆脱了形体的桎梏而流传千古。 那么,做一个人,要么留点什么,要么就什么都留不下——你的爱,你的思想,你的精神,这些远远超出了外物的形体,只要你能真挚的拥有它们并分享它们,它们必然会留存,反之,你执著于有形,则必然会速朽,最终是什么也留不下。 万和生·随想录 11/04/2022

 3 ) 浪漫而又苦楚

给桥

常喜欢你这样子

坐着,散起头发,弹一些些的杜步西

在折断了的牛蒡上

在河里的云上

天蓝着汉代的蓝

基督温柔古昔的温柔

在水磨的远处在雀声下

在靠近五月的时候

(让他们喊他们的酢酱草万岁)

整整的一生是多么地、多么地长啊

纵有某种诅咒久久停在

竖笛和低音箫们那里

而从朝至暮念着他、惦着他是多么的美丽

想着,生活着,偶而也微笑着

既不快活也不不快活

有一些什么在你头上飞翔

或许

从没一些什么

美丽的禾束时时配置在田地上

他总吻在他喜欢吻的地方

可曾瞧见阵雨打湿了树叶与草么

要作草与叶

或是作阵雨

随你的意

(让他们喊他们的酢酱草万岁)

下午总爱吟那阕「声声慢」

修着指甲,坐着饮茶

整整的一生是多么长啊

在过去岁月的额上

在疲倦的语字间

整整一生是多么长啊

在一支歌的击打下

在悔恨里

任谁也不说那样的话

那样的话,那样的呢

遂心乱了,遂失落了

远远地,远远远远地

 4 ) 《泪到结尾的结尾》

——致痖弦

黑幕闭

我开始流泪

为悲剧时代

为文学的尊严

为老友围坐六十年

为幽默与唱戏

为标准国语念传奇

为观音、为罂粟

为明德新村的电台

为联合副刊

为最体面最庄严的序

为旧书箱、蓝色的信纸

为慕容

为叶先生

为张默,为洛夫

为创世纪

为活着、咳嗽、辩论

为今天的云

为南方女儿不懂的红玉米

为树是地上的诗

为深渊、为飘零

为如歌的行板

为猫坠入箱子

为理发与吹风机

为崩溃之声

为军服坠落、轮船失踪

为失败的人生

为零星战斗的缝纫机

为两岸无来信

为一生多悲无喜

为龙卷风到顶后一支离去

为神支走他的最后一日

为桥桥

为你

写诗 写不出

流泪 流到灯光闪烁后的

结尾后的 结尾

后的 结尾

苏玉竹于2017年11月长沙

 5 ) “当紧紧握着自己的不幸,于是便得到存在,存在,竟也成为一种喜悦。”

诗歌与瘂弦回忆的交叉呈现,也是对台湾1950年至今诗坛史的回顾,流离战乱的历史悲痛融入生命变成诗。被触动好几回,最后一段还是忍不住流下泪来。

随意写写影片中印象深刻的几个地方:

少年时参军在师部经历压抑的集体主义,夜晚会听到无法忍受压抑同僚吞枪自尽“我不知道他哪里找到的子弹”。诗歌成为不幸中的唯一慰藉,“当紧紧握着自己的不幸,于是便得到存在,存在,竟也成为一种喜悦。”

从来没有了解过「戒严」时期的历史,可以说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背景的影片,从影片中的种种描述里看得太难过了…以下是一些片段:

瘂弦与友人林怀民相见时,小林说:“在那个时期,当政治的禁忌变成生活的禁忌,每个人都会先陷入无限的自省(自我审查)之中。”(联想到《1984》了)

瘂弦少年从军,内战期间随蒋迁至台湾。1948年内战结束,一句“南阳”(瘂弦家乡)收复了,两岸至此不许通信,成为与父母的生死诀别,成为与家乡的生死诀别,离开的时候并不知道再也回不来了。

非常难过又感慨的事实:政治的变动是真的可以一夜之间改变一切,最后仅以一句轻飘飘的历史描述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个这样的家庭流离失所…

时间留下了一条巨大的沟壑,看完才切实感受到,那个时代那个群体的个体经验,大概是我们这一代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写诗12年,却只发表88首作品,前半生的经历使得love&war time成为瘂弦一生中诗的主题。看这部纪录片,会被诗中饱含的情感美得颤动,也会难过得数次流泪,写影评时试图再次体会这种复杂的情感,但依旧词不达意,面对影像本身,我的文字显得太无力T T。

 6 ) 一些记录与摘抄

林怀民:为什么罂粟在罂粟的田里,这还用说吗?可是这里面就是让你玩味。舞蹈是诗,然后它讲的是说不清楚的事情,它不能用文字说得很清楚,是比较近诗。所以我就想,你的诗给我的滋养,从那里开始。那个东西是得到一种意境,到最后就有勇气去做没有故事情节,没有文字的东西。
痖弦:所以我说走路是为了到达,而舞蹈是为了表达。

说到了去爱荷华大学的故事,去图书馆看书,写《中国新诗研究》。

看到了阮义忠。

 短评

看他读红玉米那首诗,在黑暗的影院里忍不住落泪。

5分钟前
  • R.H
  • 力荐

观看之必要

10分钟前
  • acaleph
  • 力荐

加拿大将来华人多了,就叫chinada,美国将来华人多了,就叫美利坚和中国

11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4.5;“世界上唯一能对抗时间的,只有诗。”「诗人是酒神的神圣祭司,在神圣的黑夜中,他走遍大地。」颠沛的一生却也是丰润圆满的历程;痖弦声线真棒,朗诵诗歌韵味十足,平添魅力。

1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如诗的电影,被柔软的美好和回忆的离愁 触动而流泪之必要。文学电影,好爱这种存在

18分钟前
  • Wendy
  • 力荐

導演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質:幽默感、深情,委委道來⋯⋯👍👍👍飄零君莫恨 好句在天涯

20分钟前
  • 秦音无界
  • 力荐

现在只有这两棵榕树知道我年轻时的样子

22分钟前
  • vivi
  • 推荐

“所以神把我支开是什么意思,我也不晓得。”

27分钟前
  • 希声
  • 力荐

“还有什么比失败的一生更富有诗意呢?” 想起在台湾时听蒋勋讲课说到痖弦,给我们看了他的诗,做了一整节课的赏析练习。看完纪录片,看到抄诗、念诗和温哥华的片段便忍不住落泪,在片中出现的诗,像最轻盈的蝴蝶落在我心脏那薄得几乎透明的叶脉之上,蝴蝶款款飞,脚落在最敏感的心弦上,我颤动不已,蝴蝶并不知情。

28分钟前
  • drunkenstain
  • 力荐

痖弦,台湾诗歌界的宗师级人物。陈怀恩导演拍得很棒,这一系列里人物最饱满的一集,痖弦老爷子80岁了,还是北方人的豪迈性格,说话声音响亮,时常爽朗地哈哈大笑,骨子里又有诗人的天真细致,讲到诗歌,回忆旧时人事,经常忍不住就热泪盈眶。

3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飄零君莫恨,好句在天涯」。一個理髮店,剪一次頭髮,就回憶完他的一生。瘂弦確實是一個好詩人。片中蔣勳在黃昏中誦讀「深淵」那段,我猛地回到現實中——那一夜,他也為我讀過此詩。人吶,不過是孤獨地活著。

32分钟前
  • 上官良成
  • 力荐

上一代的傳奇,消逝中的人和事,聽來叫人神往而感傷。

33分钟前
  • anniesit
  • 力荐

詩人只寫了12年詩,88首發表作品,但是他說,一日詩人,一世詩人。看詩人寫詩,看詩人讀詩,看詩人的生命史。今人之詩作,缺少這些前輩的磨難、歷練、沉澱,所以才有諸多梨花體、烏青體之流。

38分钟前
  • 聽見月光
  • 力荐

我一直以为痖弦像他的诗一样低沉阴郁,但没想到是个温润随和的老人。他的声音真是太好听,在影院里,环绕一片黑暗,沙哑却嘹亮,连天的高粱一样汹涌开来

39分钟前
  • 袁长庚
  • 力荐

此前不知道瘂弦,不晓得他的影响力,也没有读过他的诗。看完非常非常喜欢先生的人生故事,是萦绕那个大时代的一首温柔却执着的将进酒啊。从读抄禁书的左营青年,到在爱荷华与国际友人谈笑风生的文学青年,和桥桥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再到楚汉争霸的联合报副刊王,为《幼师文艺》《创世纪》贡献,又做了商禽、林怀民的密友,蒋勋、席慕蓉的恩师。家事是战争年代留下的永恒伤痛,“红玉米挂着,一九五八年的风吹着,红玉米挂着”。//想读书单又厚了一摞!

44分钟前
  • 花岛仙藏
  • 力荐

認識了一個詩人, 記得他說的一句,大約是詩就是鴨掌的po,寫詩就是找出事物之間的關聯, 我覺得比喻也是事物之間的關聯

45分钟前
  • 梁小小
  • 还行

有好幾回,在黑暗的戲院裡流了淚。

49分钟前
  • oopsitecm
  • 推荐

慚愧非常,不看這片也不知華文界有此詩人作家,記得看到最後的最後。

53分钟前
  • 健EDWIN
  • 还行

看时《大江大海》的片段在脑海闪过,许多记忆里一个永痛的1948年。个人的生命放到历史里才显出意义。蒋勋在码头边读起《深渊》,惊讶地说,你那时候很大胆啊,批评政府。办创世纪的时候,他们把左派诗人化了名藏在书里,确实大胆。看完电影出来,新闻报民进党胜出。好像在给这场漫长回忆画终止符。

55分钟前
  • Arrow Shaw
  • 力荐

后来,他的名字就写在风上。

59分钟前
  • silmarillio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