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弥漫

战争片其它2011

主演:罗伯特·温茨凯维奇,本诺·菲尔曼,阿格涅兹卡·格罗乔斯卡,玛丽亚·施拉德,赫伯特·克瑙普,马尔钦·博萨克,克日什托夫·斯科涅茨尼,米拉·班科夫茨

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

 剧照

黑暗弥漫 剧照 NO.1黑暗弥漫 剧照 NO.2黑暗弥漫 剧照 NO.3黑暗弥漫 剧照 NO.4黑暗弥漫 剧照 NO.5黑暗弥漫 剧照 NO.6黑暗弥漫 剧照 NO.13黑暗弥漫 剧照 NO.14黑暗弥漫 剧照 NO.15黑暗弥漫 剧照 NO.16黑暗弥漫 剧照 NO.17黑暗弥漫 剧照 NO.18黑暗弥漫 剧照 NO.19黑暗弥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8 20:12

详细剧情

  二战时,在德国占领下的波兰,管道工波德克(罗伯特·维凯威兹 Robert Wieckiewicz 饰)与搭档扎佩克兼做着小偷的勾当,错综复杂的下水道成了他们最好的隐匿处和贮藏室。他和城市中被封锁的犹太区做生意,跟德军中的乌克兰军官是旧相识,乱世中享有一点生活的自在。不久德国人开始屠杀、搜捕犹太人,部分不想被押往集中营的犹太人和波德克达成交易,按人头计价得到了藏身下水道的机会,黑暗又臭气熏天的下水道成了波德克收留犹太人的避难所,地面上的犹太人很快被抓捕一空,在物价飞涨和德国人持续的高压下,扎佩克离他而去,波德克只靠自己艰难维系着下水道中犹太人的安全……

 长篇影评

 1 ) 换了中国导演,最后那哥们儿肯定要活着入党的

黑暗弥漫,止步于阴暗的下水道。
暴虐发生时,高贵的上帝躲起来,卑微的管道工暂时代理上帝。
耶稣是犹太人。
据说,希特勒有犹太血统。
再加上卡尔·马克思。
教主们居然都是犹太人。
欧洲的战争基本上就是他们哥仨之间的事情。
犹太人不容于天地之间,怪不得会铁了心要独立建国。就苦了巴勒斯坦人,唉!
估计反犹思想不是一天两天生成的,希特勒不过是集大成者和践行者。
希特勒是洞悉群体心理的顶级高手,群众被其玩弄于股掌之间。
反犹不过是希特勒达成某种政治目的的手段。底层百姓未必人人认同,但迫于淫威不得不从。
下水道绝对很棒,比北京的强。
大水瞬间排干,导演绝非为了显示什么奇迹,而是为了隐喻科学理性善的一面,对比科学理性带来恶的另一面。
善有善报?换了中国导演,最后那哥们儿肯定要活着入党的。
真实比煽情更有穿透力,子弹般的穿透力。
上帝是存在的,上帝也是不存在的。上帝的存在与否,在于人的意念之间。
犹太人身居死地也不忘读书,也不忘祈祷,也不忘抓教育。这个民族历经劫难,九死一生,顽强繁衍,枝繁叶茂。自当有其过人之处。可敬,可敬!

 2 ) 索哈并没有好报

这是波兰人视角看待犹太人被抓捕的过程,十几个犹太人在下水道工的帮助下躲在下水道里14个月求生的事。水道工是个小偷,开始是贪便宜赚点小钱帮助犹太人,帮助开始于交易,但是最后是出于怜悯和同情帮助犹太人,一直到这些犹太人被救。说实话被救助的这些犹太人都很自私自利,这些犹太人有小偷和叛徒,有的是懦弱和胆怯,虽然犹太人是无辜的,但是确实不太招人待见。如果带入角色我是水道工,大概率不会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做赌注去救助这些犹太人,在那个非人的年代除了自己和家人的命,其他的都不值得。而且这些犹太人没什么感恩的心,不团结还挺蠢。水道工的老婆是个好人,没有她老婆的善念就不会有后来的救人举动,也许当初就把犹太人出卖换钱了,人的善恶有时就在一瞬之间。索哈救了这么多少最后死于苏军的车轮下,好人真的是没有好报。这个电影很黑暗沉重。

 3 ) 《黑暗弥漫--下水道》

《黑暗弥漫--下水道》

长假开始,回味人性!通过电影,要比小说来得更快吧!
下面是:

1、人道
又是救人,这次是二战波兰的犹太人。发生地是华沙?格但斯克?
那是1943年,地点则是被纳粹占领的利沃夫市——那是一个真正弱肉强食的世界,弱者掠夺更加无能为力的人,而穷人则去偷更穷的人,简直就是一个信任危机空前高涨的年代……利奥波德·索恰(罗伯特·维凯威兹饰)是一名下水道工人,平时也会有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负担一个家庭的开支,养活他的妻子和女儿。
该下水道巡查员、业余小偷,偶然发现一群犹太人聚集区的难民企图不测发生时躲避到下水道中!
先是出于利益索求,后是出于人道主义及人性本色,帮助了其中的11名顺利躲过14个月,迎来苏军的解放!

2、原著
此片为今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本片原著是罗伯特·马歇尔创作的小说 "In the Sewers of Lvov: A Heroic Story of Survival from the Holocaust”(在利沃夫生存:一个英雄的故事,从大屠杀的下水道)

3、活下去
因为叙事主要是下水道,电影拍得非常黑暗(为了弥补这个缺憾,硬是让不见天日的避难者们可以常常开会矿灯),导演用几乎不加主观色彩的镜头来记录一个不见光的地下世界。

人性,在这里,丑恶与善良一并共存,真实无比,无论犹太人,波兰人,或者乌克兰反苏军管、亦或德军!
一切都是在二战这个巨大人类共同灾难中,集体演绎,目的是?-------生存!活下去!


4、上帝的惩罚
片末有这么一个翻译"仿佛我们需要上帝来互相惩罚"。为何呢?这里需要看看历史成因!

利沃夫市是乌克兰利沃夫州首府,该州1867-1918年属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短命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结束了,就划归波兰,但1939年划入苏联,其位于乌克兰西部,在德涅斯特河上游及布格河上游之间的丘陵地上。
她处于基辅、中欧和东欧通向黑海和波罗地海港口的交通要道上,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她的经济发展。人口结构:乌克兰人为主,余为俄罗斯人、波兰人和犹太人。


基于真实历史(不是教科书历史)因此,本片结尾部分,犹太人被从下水道捞回阳光照耀下的地面,并没有引发多少本地居民的热情与关照!

正如本部影片执导筒的波兰的女电影人阿格涅丝卡·霍兰所言:
“2009年,出现了一大堆以二战期间纳粹对欧洲的犹太人和其他民族实行种族灭绝的大屠杀为核心概念的小说和电影作品,于是大家想当然地认为,与这个题材有关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延伸和发展,完全没有重复的必要了……不过,在我看来,这里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谜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挖掘得也不够深刻,我想知道的是——这种令人发指的罪行怎么可能真的会发生?而且还在这个世界不同地方得到了持续的响应,覆盖范围从卢旺达到波斯尼亚?在这种巨大的灾难和危机面前,人性到底被摆在了什么样的位置上?难道真的像大家认为的那样,这些可怕的事件和行为,只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意外?或者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揭露我们本性中更加深层且黑暗的真相的?”


5、krysia chiger

片尾提及幸存小女孩齐格就此事写了本自传《穿绿毛衣的女孩》(The Girl in the Green Sweater)2008年出版。

就是类同《安妮日记》的亲身感受,现在齐格都是老太太了,我们可以看看其当年的照片!人类历史上,自我毁灭的事情从未间断过!

更多描述中的配图,请看http://xueqiu.com/6847723845/23473845

 4 ) 同构性

作为一部拥有奥斯卡所喜爱的“二战+犹太人”的真实事件改编题材,《黑暗弥漫》无悬念地拿下了一张通往“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入场卷。但最后的结果却证明这个入场券发得更像是个人道主义安慰奖。
故事发生在被德军占领的波兰小镇利沃夫。主人公伯戴克是一个工作在城市下水道系统里,偶尔闲暇也会入室抢个劫的底层小人物。当德军开始肆意枪杀犹太人时,伯戴克无意发现了一小伙儿犹太人挖通的地道,正连接着他工作的城市下水道系统。他以一天500波兰币为酬劳,同意庇护这十几个犹太人藏到地下去。随着德军恶行的深入和日积月累与犹太人的接触,伯戴克从开始时的以钱相要挟,到到不顾搭档和妻子的反对无偿提供救赎,与犹太人们建立互信,直到迎来解放的春天。
我们通过伯戴克的目光看到一个底层人眼中的城市劫难和人性屠宰场。显然他的视角是众多“二战+犹太”片视角中更贴近真实的一种选择,处于灾难的发生场,一只蝼蚁本无暇顾及那些需要通过文明和道德修饰的正义感。而他拯救的犹太人也全不是《辛德勒名单》里那样的高智商高情商之人,他们同伯戴克一样以自私为开端。这是影片情感的基调。导演显然是想先把他的人物们向下掘到尘埃里,与黑暗无光的污水和老鼠做伴,再一飞冲天高鸣人性之歌。
问题是,在向着尘埃与污秽挖掘的过程中导演扎得过猛过深,而相对的人性觉醒和正义之光又缺乏有力的突破和拔高。结果整个片子如片名一样陷入了一片黑暗。故事的整个叙事重心全落在了伯戴克如何帮助这些下水道中犹太人躲避搜查和犹太人之间的家长里短上。但这其中竟没有一个重大的危机对伯戴克的拯救行动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唯一造成过人员损失的原因竟还是犹太人自己的逃跑。导演向我们展示,连故事中的人物都想要逃离电影设置的情节,可见下水道的环境与时局是多么无法直视呀。于是,观众迫不得已也如同那些下水道里躲避的犹太人一样,在整个片子的主干部分从头挨到尾,整整挨了9个月,只等着探出地下重见阳光的最后两分钟。好在最后伯戴克和他的犹太人真的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观影的快感是已然没有了,但宗教的人性的寓意此时终于能克服等待中波澜不惊又一身臭气的绝望和无聊,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也算能启发观众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

原载《环球银幕》302期 乔酒

 5 ) 天不会总是黑的

比起辛德勒的名单,这片子没有把主人公塑造得那么完美和高大,甚至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猥琐——长的确实也够矬的。
史无前例的残酷的二战,其造成的灾难是人性之恶的大释放,也是人类永远反思的一个主题。——相对而言,我们对上个世纪另一个大的罪恶和灾难反思的还远远不够。
整个电影很压抑,大概因为太写实了,常常有很恶心的感觉。似乎能闻到下水道里那种恶臭,甚至能感觉到老鼠乱爬的质感。
但,人确实要知道怎么面对苦难,并忍耐下去。
黑暗经常弥漫,但即使在下水道象老鼠一样活着,也要坚持下去等到光明。
因为,天不会总是黑的。

 6 ) 对人性的探讨,黑暗与光明,恶与善。

整部片充满了压抑,直到高潮波德克的妻女离他而去,把整个绝望带到了极点。而后他的妻子终究还是回来了,伴随着久违的阳光照射进屋子,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胜利。无论是下水道中的犹太人还是主人公一家和其他波兰人,整部片充满了对于人性的探讨:人善与恶的两面交织在一起是分不开的。记忆最深的一段时波德克说“我不想让他们以为我是个做事不拿钱的白痴”,感觉英文版的感情更强一些"I don't want them to think I'm a sucker who's doing all this for nothing.再配上他那表情,无疑塑造了一个十分丰满的人物形象,值得回味。另外,那个波兰军官的死其实也是可以略微思考的——因为“信仰”不同,被最信任的人背叛。

 短评

关于二战人们的反思似乎已经很多了甚至有点让人不耐烦了本片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影片的叙事稍显简单但也让人觉得朴实就像主人公的性格从开始的为了钱为了生计到最后舍命救人人性就这样慢慢的被发掘但最让我感触的还是结尾的那段文字故事的原型 意外的死于俄国人失控的汽车下这

7分钟前
  • 音五六// Jee Zark
  • 推荐

《下水道里的辛德勒》,故事没有逾越凡人所能,看上去真实、饱满、细腻,虽然压抑,却不失闪亮与杰出!

8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一个国家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13分钟前
  • 春暖花开
  • 推荐

地面之上是令人窒息的黑暗弥漫,地面之下才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17分钟前
  • 推荐

这部电影常会拿去合辛德勒作比较,一样的犹太人救世主,一样的先是唯利是图,而后舍己为人,但该片做的要比辛德勒更加真实,真实的地下水通道,黑暗,恶臭和同样恶心的性爱与人性的欲望,这便导致了两种结果,要么喜欢,要么嫉妒排斥

18分钟前
  • mark
  • 还行

「难道我们总是以上帝的名义相互惩罚?」

22分钟前
  • 林檬
  • 力荐

非常不错,下水道里绵延无尽长达14个月的黑暗。都是由人最本源的欲望驱使,慢慢地,拧成同一股企盼自由的力量。这个刻画的过程,是逐渐深入的,在此继续吐槽十三钗。战争主题的电影为何一定要拍得那么宏大壮观,滴水腐臭的管道一样可以如此震撼。当然作为一个学管道专业的,一开始就知道肯定要下雨。。

27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英雄也要接地气

30分钟前
  • 上林苑
  • 推荐

这种电影每每得知是真实故事改编就会更难受。电影拍得非常客观,导演极力避免个人感情的流露。下水道这个载体让这段黑暗的历史更加肮脏,而人性的发扬以及求生的欲望都刻画得十分出彩。

32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力荐

他的故事是那类在最黑暗之中仍旧能够让人类看见光明的鼓舞人心的故事。

35分钟前
  • 孤独的海怪
  • 力荐

下水道的犹太人们,当外面传来“都结束了”的时候,他们重新从井盖中钻出来,重见光明。战争真是太可怕了。片子唯独就是时长太长,且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地下,太黑暗了。

37分钟前
  • 白暖暖
  • 推荐

看了結尾字幕才知道男主角最後還是挂了…

4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好片

45分钟前
  • MKING
  • 力荐

深刻,沉闷,画质很好。

48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小市民的善良,救人救到底。兩個多小時不長,比讀書快多了。

50分钟前
  • 二道贩子
  • 推荐

大部分人物都较为扁平

55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下水道里的辛德勒》,故事没有逾越凡人所能,看上去真实、饱满、细腻,虽然压抑,却不失闪亮与杰出!

60分钟前
  • Anakin
  • 推荐

光明不在

1小时前
  • 小屋乌
  • 推荐

你能看到的,远远没有现实残酷。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作恶者,虽然他们出现的方式不尽相同。

1小时前
  • 麦兜
  • 还行

这是这些年里看过的二战关于犹太人片里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从观赏性上来说没那么好看,没有的太多泪点梦幻点感情宣泄点也没有按照常规的把“十二门徒”的挑选说出必然原因,甚至还有一些残酷真实得令人反胃的镜头。这也许也是刻意的要把历史讲述得贴切真实而不让观者有一些总期待出现的意淫幻想吧

1小时前
  • M.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