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1933

动作片美国1933

主演:菲伊·雷,罗伯特·阿姆斯特朗,布鲁斯·卡伯特,弗兰克·雷歇尔,萨姆·哈迪,诺贝·约翰逊,史提夫克莱门特,詹姆斯·弗莱文

导演:梅里安·C·库珀,欧内斯特·B·舍德萨克

播放地址

 剧照

金刚1933 剧照 NO.1金刚1933 剧照 NO.2金刚1933 剧照 NO.3金刚1933 剧照 NO.4金刚1933 剧照 NO.5金刚1933 剧照 NO.6金刚1933 剧照 NO.13金刚1933 剧照 NO.14金刚1933 剧照 NO.15金刚1933 剧照 NO.16金刚1933 剧照 NO.17金刚1933 剧照 NO.18金刚1933 剧照 NO.19金刚193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02:55

详细剧情

  导演卡尔·丹汉姆(罗伯特·阿姆斯特朗 Robert Armstrong饰)为了完成他的电影而来到了荒无人烟的骷髅岛。一只巨大的非洲大猩猩金刚居住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岛上。然而它却被卡尔逮住并带到了纽约,在那里它成了供人观赏的怪物。卡尔一直为没有找到适合的女主角而烦恼,直到他遇见了貌如天仙的美丽女孩安·达罗(菲伊·雷 Fay Wray饰)。而此刻,金刚也深深地爱上了安。  1933版本的黑白影片《金刚》,融合动画、真人和模型为一体,开创了特技片的先河,在当年取得了巨大成功,轰动一时。“金刚”也成为日后影坛翻拍无数的英雄角色。本片荣获2006年第32届美国电影电视土星奖-最佳经典影片DVD提名。

 长篇影评

 1 ) 歧视,产生恐惧

那个时代算是可以了,故也算是流畅,但我们如果以我们如今的角度去看这部电影的话。还是觉得很粗糙。

我说的不仅仅是特效方面,而是30年代好莱坞那种白人至上,土著被设定成愚昧无知,对巨兽无比恐惧,而“英勇”的白人却组成了小队,去对抗“凶残”的巨猩。这也或多或少地,凸显了西方当时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

最后,那一句杀死巨猩的不是子弹,而是爱情。我觉得更是对白人的一种讽刺。诚然,如今的西方社会对种族歧视也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有点矫枉过正,就拿近年的电影来说可见一斑。

无论是月光男孩和黑豹,还是绿皮书,都在宣扬政治正确,可能是西方社会这么多年来的不断自我矫正。

但有时候物极必反,现在也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逆向歧视”。如果,你不为黑豹为月光男孩叫好,你就是三观不正。如果你说绿皮书不好看,你就是种族歧视。当舆论变成只有一个方向,这太恐怖了。

歧视,就是不应该的。不管是种族歧视,还是任何歧视。因为,世界上怎么会有最完美的东西?有时候歧视者也同样是被歧视者,被害者也许是曾经的施暴者。爱他人,就是爱自己。我不想去说教,因为这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

 2 ) 金刚

很多的特技技巧我还是不知道当时的摄制组是如何拍摄而成的,在1933年能够看这样一部片子确实是一场视觉盛宴,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将电影视为商品,其实也未尝不可取,因为把电影看成商品,无数的好莱坞制片人才能想法设法的将商业电影做大做强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这样的氛围无疑是利于电影的发展,直至今日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还是被世界人民冠以视觉盛宴、奇迹等词,一个国家科技文化的强盛,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各个层次人们的创新,只有人们的思想是不断进步的,这个国家便是不断进步的。

 3 ) 你说1.0的笔芯塞进0.5的孔里,可以么?

      1933年版的《金刚》好看得出人意料,虽然在电影《苹果酒屋法则》里见识过孩子们每天临睡前都要重看一遍《金刚》的热情,可还是没想到将近80年前的一部怪兽片可以如此刺激。

    当然,那时的电影特效在如今看来幼稚得仿佛孩子的玩具,可超凡的想象力、齐备的娱乐元素都无可挑剔,以至于彼得·杰克逊2005年翻拍《金刚》时,压根就没有对剧本结构做什么改动,只需要在故事枝干上添枝加叶即可,基本属于照本重述。而相对于彼得·杰克逊版《金刚》前半段节奏上的拖沓,1933年的老版可谓一气呵成,丝毫没有拖泥带水之感,潇洒得很。

    《金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个全世界块头最大的雄性动物,爬上了生殖崇拜的最高峰——帝国大厦,结局不是征服世界,而是死亡——为一个女人而死。前后两个版本的《金刚》,结尾几乎一致——面对金刚的尸体,警察说:“飞机打死了他。”将它从蛮荒之地带到工业文明之都的电影制片人摇了摇头:“不,不是飞机,是美女杀死了野兽。”电影里的美女看起来似乎除了尖叫一无所长,始终处于需要被拯救的位置,可无论是金刚还是勇敢的船员,都肯为她而死,眉毛都不带皱一下的。所以说啊,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还是在后的黄雀更聪明。

    看完这部电影跟朋友小徐聊天,发现她的QQ签名是:“你说1.0的笔芯塞进0.5的孔里,可以么?”我忽然邪恶地觉得这其实正是《金刚》要讲的故事。

    杀猪网
    http://shazhude.net

 4 ) 三十年后还会有人重拍《金刚》

美女和野兽的故事每三十年拍一次都会大卖。确实,在世道不好的时候脱颖而出的电影生命力就是强。

表面看来,这是一个滥俗的好莱坞题材–1976年版的《金刚》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但大胆发挥想象力的剧本、新锐电影技术的运用足以使这样的题材成为经典。

1933年版就是一个经典,时隔七十多年,还是能带给人震撼。虽然技术所限,在英雄跑到猩猩窝里救美女的时候明显有动画片阿凡提的感觉,但瑕疵毫不影响带给观众的震撼。想想吧,1930年代的时候一个50英尺高的大猩猩站在帝国大厦顶上对着飞机捶胸示威。

烂片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并不鲜见。匪夷所思的是,1976年版赢得票房的同时,居然也能赢得许多评论家的好评。在三个版本中,这一版本除了更加色情、煽情、滥情之外,就是拍得更糙。女主角的演技跟她穿的衣服一样多;金刚手握美女的特写镜头多次出现,很失败,一眼就能看出是橡胶手。导演居然让金刚的嘴当吹风机,女主角还挺享受。我的天,一个不刷牙的巨型动物,它得口气,得吃多少口香糖啊。还有,石油公司对付土著居然不是子弹而是烟花,虚伪还是反讽?

对于一个好故事来说,后辈导演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照本重述,彼得·杰克逊就是个聪明人,除了在1933年故事的枝干上添加一些枝叶,没有动任何东西。比如把女主角设定为一个杂耍演员,免得观众觉得美女只是一朵会尖叫的玫瑰花。其他的一切功绩归超级电脑。

如果说1933年站在帝国大厦上的金刚象征着工业社会被吓人的大萧条击败的话,1976年站在世贸中心的金刚则象征着后工业社会被恐怖的石油危机击败。2005年,金刚再次回到帝国大厦顶上,这时,世贸中心早已成瓦砾,如果说有什么象征的话,那就是象征着人类社会被超级电脑所击败,电流硅片之上只有修修补补,只有重温旧梦。

过度阐释一下,金刚是以超男人的面目出现的,爬上男性象征的大厦(从这一点说1976年版比较傻),征服了男性世界,但最终被普通的男人们击败;美女虽然只会尖叫,但却成为这个超男人的选民,有点天注定的味道。各色观众都可以认同,真是个好故事,所以我估计再过三十年,还会有人重拍。

http://my.donews.com/buckzhao

 5 ) “你什么时候上帝国大厦为我打飞机?”

令人惊艳的的特效怪兽电影,后来的翻拍虽然技术有所进步,剧本也打磨得更细腻,但也仅仅是在这一版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而已,这部1933年的《金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有人说,这版金刚滥杀无辜,喜欢不起来,但其实只要你仔细想一想就会意识到导演和编剧这样处理其实是更加真实地反应了金刚的本性,因为它毕竟是一只巨大的野兽,没有人类那样懂得怜悯其它生命的感情,但它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或者物品是会懂得不去伤害甚至去保护她的行为,让人倍感意外。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观众在最后看到金刚在滥杀无辜之后为保护女主而死依然会觉得伤心和失落的原因。 尤其是女性观众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什么时候能有一个男人能为我爬上帝国大厦打飞机呢?”然后对身边的男友狠狠地白了一眼。

 6 ) [Film Review] King Kong (1933) 7.8/10

A killer monster talkie that ushers in an era of creatively cranking out disproportionate behemoths to treat cinema audience with thrills and chills, the original KING KONG is the irrefutable forefather, most extraordinarily for its cutting-edge stop-motion animation technique, under the dexterous hands of Willis O’ Brien, which intricately melds with rear projection, matte painting and animatronics to knock its spectators dead, who are bestowed with an unprecedented vicarious experience of beholding a gargantuan gorilla-like monster, rampaging over, first an island jungle, a tribal village, then NYC, topping off by surmounting the pinnacle of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 (the world’s tallest building at that time), before its fateful destiny precipitated by the weaponry of modern civilization.

Depression-era USA, from New York Harbor to the uncharted Skill Island, filmmaker Carl Denham (Armstrong), embarks his treacherous journey after recruiting a strapped but comely young girl Ann Darrow (Wray) as his new picture’s leading lady in the eleventh hour, only revealing his destination later on, the mystique of an apocryphal creature has been honed up to the hilt, with Ann feigning her trademark scream when sees something unspeakably horrendous, which will soon come out without any scintilla of feigning after she is served as a human offering by the local tribe on the island as “the bride of Kong”, and being tossed around like a toy (and incredibly unscathed) by the ape-monster that seems to take a particular shine to her.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the special effects inexorably look rather dated to today’s eyes (86 years on), Kong’s image is more mechanic and cartoon-like than realistic, and a further emotional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 beauty and the beast becomes stone-cold impossible, but for a cinephile, our admiration and reverence towards the teamwork behind the arduous job of contriving such an enterprise is profound. In retrospect, KING KONG also benefits from its pre-Code temporality, that the film doesn’t shy away from Kong’s feral, human-chomping-and-stomping ferocity.

Kong’s violence might be excessive, but compared to the human team’s wanton reaction of disposing a stegosaurus (unwittingly betrays those adventurers’ own savage instinct), not to mention their reckless action that obliquely brings ruination to the tribe, which has been maintaining a non-aggressive cohabitation with Kong and the Jurassic living fossils, Kong’s fascination of Ann is perversely much more human and affecting (any sexual innuendo is punctiliously fudged), in the sense that his protective inclination towards that dainty, screeching creature is something unadulteratedly congenital and inexplicable (he battles with three different pre-historic monsters to save Ann out of harm’s way), which leaves his denouement a resounding pang in a viewer’s heart. Meantime, what now looks jarring is the ethnocentric idea that a white girl is being lionized by a foreign tribe as something exotically superior than their own skin, and the white men’s rough trespassing on their turfs only makes the aftertaste smack of racial insensitivity.

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like its preternatural protagonist, Merian C. Cooper, Ernest B. Schoedsack’s KING KONG itself is almost, too big to fall, remains as a landmark Hollywood commodity that pioneers in configuring a fantasy world of horror, excitement and otherworldliness, that has been still hogging the market and incessantly piquing our innate interest.

referential entries: Peter Jackson’s KING KONG (2005, 7.0/10); Karel Zeman’s THE DEADLY INVENTION (1958, 6.5/10)

 短评

人类对动物的早期想象,原始人和金刚是野蛮的象征,而现代人是文明的象征。动物被物化,人类自以为比动物高级。更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的女性形象,作为暴力的受害者,被塑造成需要等待男性来救赎的形象,另外,女性始终穿着白色裙,象征代表女性特质的纯洁。

5分钟前
  • 又又
  • 还行

much more than a simple horror film, beauty and beast, both exploited by the capitalist mercenary

10分钟前
  • 葱油饼
  • 力荐

monster系列鼻祖,田中友幸与圆谷英二观此片后开启了近半个世纪的哥斯拉系列。金刚大战恐龙/金刚误入城市空间的场景,奠定了类型片模式的基础,直到今日林黎胜导演巧妙运用西湖当作《百万巨鳄》的地理空间,搭建奇观,仿其雏形。“查理”一角,代表了早期好莱坞电影的中国人形象。白人获胜乃惯常逻辑。

1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在迪士尼做出第一部动画长片之前,雷电华已经将定格动画完美结合到真人电影中,背投、接景、微缩模型、局部特写,数场巨兽间的肉搏战,无论在丛林还是在城市,从金刚出现后始终给人压迫感。以当时的特效技术集大成,呈现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结尾处的帝国大厦是1931年竣工,是保持世界最高建筑地位最久(41年)的摩天大楼,而《金刚》的特效技术甚至保持时间更久,要等到80年代后电脑技术才迎来真正突破。除了特效冒险奇观,内核居然还是伟大的爱情悲剧,即便能战胜世上所有的对手,爬上世上最高的楼顶,依然无法赢得美人芳心。”不是飞机杀死了金刚,是美女杀死了野兽。“

15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那时的电影就成了现在的纪录片,仿佛看到了人类那张画皮的演化——70多年过去了,人的气质与认知进化了多少,一目了然,世界的感觉亦变化,这已不是故事所能掩蔽。食草恐龙们真凶猛啊!定格动画真给力!

2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对特效师威尔斯·奥布莱恩(Willis O‘Brien)长跪不起……他在完成世界上第一部以动画模型和定格动画为主的长片《失落的世界》后,便参与了这部他最负盛名的作品,其中还可以看到恐龙模型的沿用,但不同于上一部默片形式,本片是有声电影,后期金刚声音模拟采用了狮子和老虎吼叫声,定格动画流程已基本完备。当时的模型包括弗里茨·朗尼伯龙根系列和《失落的世界》都属于手动控制机械特技模型,使用人力驱动,由多个人在内部使用滑车推动,但不同于《失落的世界》几处较明显“穿帮”(引线),本片细节更加完美动作仍免不了过于僵硬,但动画与实景结合部分可圈可点。奥布莱恩在《失落的世界》后期就已经逐渐能同时在屏幕上展示定格动画和实景拍摄,本片中最多展现了两个行动的人“同场观看”三种不同动物打斗

23分钟前
  • Elanor
  • 推荐

久远回忆

28分钟前
  • 半个半
  • 较差

大猩猩把娇嫩美白的女子捏在手里剥掉她的衣服,那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所以我讨厌金刚以及它的一系列电影!

30分钟前
  • Ziggy
  • 还行

七十多年后,自小深深受此影响的彼得·杰克逊找来神似菲伊·雷又美而甚之的娜奥米·沃茨,在经典的魅力正因时间的冲刷而被遮蔽、侵蚀之际,以最华丽的技术配置最大程度地重现了经典。作为一个绝对的影迷导演,比起所收获的成就,真正让PJ感到满足的一定还有纯粹的圆梦般的幸福感,这太令我艳羡。

34分钟前
  • Ocap
  • 还行

原来彼得·杰克逊真的是“翻拍”,剧本几乎跟老版一致,只不过把一只霸王龙增加到了三只,把一只长颈龙增加到了一群……

38分钟前
  • 安东
  • 力荐

King.Kong.1933.REMASTERED.INTERNAL.DVDRip.XviD-PARTiCLE

40分钟前
  • Milandini
  • 较差

是美女杀死了野兽

44分钟前
  • Marty McFly
  • 推荐

It was the beauty killed the beast. 美人杀死野兽,或者美杀死野兽,好过爱情杀死野兽。

45分钟前
  • souvent
  • 推荐

勉强及格。比杰克逊的翻拍版好看,前半段故事紧凑没什么废话,表演也好,那位导演有种胆大包天的劲儿,第一次遇上土人后,看他如何让雇员冷静,临走前还把帽子弄歪吹个口哨以示轻松。海面上雾气蒙蒙场面的营造让我想起32年的《亡魂岛》,可惜对那个年代的电影不了解,不知本片的特技是经历了怎样的铺垫——定格动画做的很纯熟,金刚手里的真假人的切换、由近及远的真人、金刚、真人的分层画面,都是靠灵活的定格动画层加精确的剪辑点设计实现的。后半段主要是各种张扬的想象力了,什么金刚大战霸王龙翼龙、大闹纽约,不再注重人物塑造,显得单薄。可笑很多人在这个美女野兽的变体故事里找性隐喻,女主的白衣服都成纯洁象征了,那分明主要是为凸显角色的视觉考虑好么,这些《豹族》《亡魂岛》之类电影的异化角色,都在传达现实世界遭入侵的恐惧感

46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要是按特效来说,其实以我现在的眼光觉得不好看,但是估计当时应该很厉害,以及野兽和美女的设定也很赞。05版是完全按照老版来拍,这点来说老版有过自己的辉煌~

50分钟前
  • 微喵的兔姑娘
  • 推荐

特技太CULT了hahaha几个恐龙也是太劲爆了,美女叫的很卖力让我对她没那么的抱怨了。金刚和许多老怪物一样被美女毁了真是太惨,瞧它的动作多摆多质朴多RAW多老派,真是惋惜

53分钟前
  • 豆友1167238
  • 力荐

怪兽电影鼻祖,好莱坞特效大片先驱。1.片中综合运用多种特效技术,如仿真模型、(布景前)微缩模型、背景投影、遮片绘景等,最重要的技术当属对金刚与其他史前爬行动物进行逐帧摆拍,本片的特效总监威利斯·奥布莱恩在多部奇幻片中都用了定格动画技法。如今看来也不算很假,只是金刚动作稍有卡动跳跃,霸王龙的头部过于可爱失真了。2.后半部节奏非常紧凑,让人无暇思考,细想来,影片确实值得从后殖民与意识形态角度挖掘解读,那段金刚一片片撕下安的衣裙,并端详细嗅的场景很erotic,爬到帝国大厦顶部被打下来的情节设置也意味深长。3.菲伊·雷与娜奥米·沃茨神似,看来彼得·杰克逊确实在选角与情节架构上有意识地复刻老版[金刚]。不过,还是新版更佳,不仅是视效与惊险度。老版的安对金刚只有恐惧,而新版则有更多情感,最终令人泪下。(8.5/10)

5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现在看来特效有点搞笑,当年或许是大片。“是美女杀死了野兽”这句话意味深长。

60分钟前
  • 坍塌
  • 还行

电影史永远属于那些梦想家灵光一现的烂漫空想,和一定要去实现它的巨大行动力之中。

1小时前
  • Peter Cat
  • 推荐

⒈放在1933年,这应该是部吓坏很多人的恐怖片吧?⒉安被导演选中的情节设置也太随便点了吧?⒊金刚、恐龙等看着像是定格动画,那个年代做出如此真人+动画特效也是蛮屌的;⒋还是2005年的翻拍版更得我心,老版的金刚感觉更像是把安当做是心爱的玩具,而缺乏后者那些触动我的美女与野兽之间的情谊;……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