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

剧情片台湾2010

主演:赵又廷  阮经天  凤小岳  黄镫辉  陈汉典  柯佳嬿  马如龙  蔡昌宪  钮承泽  席曼宁  

导演:钮承泽

 剧照

艋舺 剧照 NO.1艋舺 剧照 NO.2艋舺 剧照 NO.3艋舺 剧照 NO.4艋舺 剧照 NO.5艋舺 剧照 NO.6艋舺 剧照 NO.13艋舺 剧照 NO.14艋舺 剧照 NO.15艋舺 剧照 NO.16艋舺 剧照 NO.17艋舺 剧照 NO.18艋舺 剧照 NO.19艋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29

详细剧情

  蚊子(赵又廷 饰)17岁那年搬到艋舺,因为一根鸡腿踏入了黑道,认识了和尚(阮经天 饰)、志龙、阿伯还有白猴四个好兄弟,五人结为太子帮。太子帮秉持只识意气,不问意义的精神,凭借志龙的父亲Geta(马如龙 饰)的黑道地位在学校呼风唤雨。踏入黑道就意味着要经历腥风血雨,然而和尚作为众人的守护神总能帮他们化解危机。艋舺传统的黑道秩序遭受着现代文明的威胁,外省人灰狼(钮承泽 饰)要求和艋舺的老大们合作遭到拒绝。此时,和尚由于得知父辈们之间的事情对Geta心怀不满,加之文谦的怂恿而卷入一场阴谋。艋舺局势暗潮汹涌、杀机四伏,五兄弟在黑道与友情的决择中,演绎了一段关于青春的悲情故事。  导演钮承泽称《艋舺》是“生猛又华丽的青春动作片”。本片于2010年春节档在台湾上映,首周票房达6000万新台币,刷新了台湾本土电影的首周票房纪录。

 长篇影评

 1 ) 当我们混在一起,生命有一种绝对

【意义是三小,我只知道义气】
“每天这样打打杀杀有什么意义?”一开始,蚊子总是这样不解地问。
“意义是三小,林北只听过义气,没听过意义啦。”他听到的永远都是相同的回答。
“我从小没有父亲,没有朋友,被邻居同学一路欺负到大,直到遇见了这群兄弟,我的生命好像才有了意义。不,意义是三小,我只知道义气。”那时候,他以为自己听懂了。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遇见彼此之前,也只能一个人漫无目的地游走,在遇见彼此之后,仿佛生命才真正开始。但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的错觉。

【人在江湖,同样的身不由己,谁比谁高级】
“你为什么要当妓女?”第一次见到小凝的时候,蚊子不解地问。
“你为什么要做兄弟?”她毫不客气地反问他。
从头到尾,我并不觉得他爱她,你知道的,在这种青春热血的故事里,所谓的女主角也只能是被忽略的炮灰。甚至那也不是所谓的同情或怜悯,因为我不觉得他的情况比她要好到哪里去,也不过就是稀里糊涂地做着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事,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自己,这就是我的命运。那种感情,大概更多的是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无奈吧,却自以为付出了真心。

【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轻易承诺】
“我要去菲律宾几个月,等我回来,我一定会带你离开这里,找一天带你去看电影。”他曾经这样对她承诺,而她傻傻地相信了。
少年总是太轻易地付出承诺,可是结果呢?你的承诺呢?你的电影呢?你人呢?这一切该不会只是一场梦吧?
“最近有什么电影好看啊?”终于有一天,她在床上问另一个男人说,似乎依然在期待着什么,而我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很难过。
最近有什么电影好看啊?恩,《艋舺》还不错。

“当初为什么丢下我妈就走?”
“因为出事了,跑路。”
“那为什么一句话都没说?”
“我说了她就会等,我不想耽误她的青春。”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留在她身边吗?”
“人生只有一次,我没有机会了。”
什么都不说也是一种爱,而且也许是更为深沉的一种爱。当你知道自己注定漂泊一生居无定所的时候,与其让对方的等待成空,倒不如就这样潇洒地走。给对方自由,也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多年以后,他回来了,却早已不再是当初的他。

【未来已经来了,艋舺的人还在睡】
“时代不一样了,外面的世界正在改变,我们如果跟老一辈的一样死脑筋,早晚会被吞掉。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艋舺。”
大人总是说小孩子固执,其实他们才最固执,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纵一切,永远都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外面的世界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而他们依然做着从前那些事,不知道为了什么在坚持,却不知道这样的坚持会加速毁灭。
为了艋舺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为了自己在乎的人不成为混战中的牺牲品,和尚决定把自己放到人们的对立面,面对蚊子的质疑,他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我们曾经歃血为盟,而今却各奔东西】
“那艘船早就开走了,我们没有搭上就是没有搭上,不然怎么办?”
《宝岛一村》里面的这句台词,放在这里却是那样的恰如其分。事到如今,到底有没有船,能不能去菲律宾,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不再彼此相信,而是选择了怀疑。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啊。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当初信誓旦旦的承诺,如今却成了散落开来的讽刺。

【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你也已经做了选择】
“我从以前就不懂为什么要打打杀杀,今天我更不懂。为什么你明明是我兄弟,我却要弄死你?”
“因为这里是黑道,因为我们混的是黑道,挡路者死,谁还有得选啊?”
“如果黑道是这样,那我混的不是黑道,我混的是义气。和尚,刚刚你以为我要抱你,所以你张开了手,在那一刻,你选择了相信我,不是吗?你以为你混的是黑道,你混的其实也是友情,是义气。”
就在你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冷血,只懂得杀戮,不再有任何情感的时候,情感却转身变成最锐利的刀子,在你身上刻下一道又一道深深的伤口。
无论现在的你是什么身份地位,和谁在一起,做些什么样的事情,人生,终究逃不过“情义”两个字。想想看,失去了情感的人生,该是多么的空洞无趣。

【男人流血不流泪,只因未到伤心时】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看到昔日的“太子帮”老大,此刻却在角落里蜷缩成一团,他流着眼泪说完了这句话,然后转身离开。
他叫做和尚,他不近女色,连乖巧如蚊子都要找个小凝,而他却不知道为了谁在守身如玉。
从小他就保护他,帮他抗下大大小小的事情,让他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生活,像个真正的太子一样。和尚是志龙的智囊团和保镖,是他的大脑和拳头,也是他永远的安慰和依靠。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个人,是可以让你忘掉自己,奋不顾身去爱去恨的。你愿意为他做任何事,隐忍也好,委屈也罢,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不需要被任何人知道。
大家都说和尚非常聪明,如果不去混黑道,大概可以弄个博士来玩玩。而在我看来,他真正的聪明,却在于他对情感的准确把握。他知道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只有什么都不说,才能一直一直和他在一起。
一开始我有点搞不懂,和尚那么聪明又有能力的一个人,怎么就爱上了志龙这个草包?可是后来我想通了,感情是不需要被理解的,也没办法解释,因为它就是那么自然而然的一件事。
为了更好地弄懂这句话,我觉得这部电影有必要再看一遍。

【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原来我们都是草】
“有人说,踏入黑道就像抽到一支坏签,最后不是亡命天涯就是惨死街头,可是那一年,我跟我的兄弟们都以为,踏入黑道以暴制暴才是王道,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所以在影片的最后,和尚惨死街头,蚊子他们亡命天涯了。还会有其他的结局吗?

“你知道吗,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才知道原来我们都只是草。”灰狼告诉蚊子,别和命运死磕,你斗不过它的。
小孩子总是天真并且固执的,总以为自己会和别人不一样,傻傻地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甚至别人的命运也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以为自己的命是全天下最硬的,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死光了,而我也依然能够顽强地活着。
然后有一天,我们忽然都长大了,才发现,原来我们不过是风筝,而牵引的线却并不在自己手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是致命的威胁。当我们觉得自己终于自由了的时候,却发现生命反而充满了更多未知的危险,却发现也许被控制被左右的人生,才是最安全的。
原来,我们都被骗了;原来,我们根本什么都不懂;原来,那些无所不能的大人,他们曾经也跟我们一样,什么都不懂。

【我们一起走进大人的世界,并且一去不回】
“你们四个为什么要找我加入?”初来乍到的蚊子一头雾水,心想,我明明就跟你们不熟啊。
“因为五根手指头合起来,才是一个拳头。”和尚说着,朝蚊子伸出手,他犹豫了一下,然后紧紧握住。蚊子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然后他们一起跳过那面墙,再也没有回来过。
大人的世界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跃跃欲试,里面的人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墙的那边是什么?谁跳谁知道。
如果可以,就让这一天来得更晚一点吧,反正它迟早会来的。

【热血青春,就是我摔不坏的皇冠】
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到《九降风》,再到《艋舺》,台湾式的青春与热血一直都是我的最爱。作为一个非典型性大龄女青年,我对缠绵纠结的言情片没什么兴趣,却总是一不小心就被某些不靠谱男青年的青春和热血所感动。感动于他们的情,他们的义,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冲动,尤其是那种明知不可而为之还没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没办法,谁让我是后青春期的怪阿姨。
在我看来,无论到了什么年代,青春都是极其伤人的。改变的只是时间地点场景和人物,不变的是永远残酷的青春。故事中的人永远都在对抗着什么,对抗整个世界的黑暗,对抗那些连对方都不知道是谁的大怪兽,并且从来没有战胜过它。但我们是如此倔强而骄傲。
我们都曾经叛逆,曾经有过属于自己的“太子帮”,为了朋友和义气做过很多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以为那就是所谓的勇敢。然后不知道哪一天,也许我们都长大了,在那之前,我只希望你记得一句话:有天变成了被对抗的大人,也别忘记今晚。

 2 ) 义气是三小啦,我只看到爱情没看到义气

会去看《艋舺》很大原因是我乃《康熙来了》的忠实观众,而本剧主创人员曾经上过康熙宣传,除了导演钮承泽提到说本片的动作指导曾经任职于我心目中的神作之一old boy引起了我的巨大兴趣(事实上电影也确实出现过一只类似old boy里那“神之一镜”的长镜头,但质感拍得有差)之外,那次宣传最惊爆的话题是阮经天和赵又廷的kiss~~~作为一枚腐女,我当时觉得主持人很专业,演员很有诚意,虽然赵同学不是我的菜,但他跟阮同学接吻还是很萌嗒。

但是、但是、但是……呢,看完电影之后,我只想摔杯子、捶墙、砸锅、冲到塞纳河边对着那些来来往往的游船喊“拉错对啦!你们拉错对啦!徐熙娣蔡康永你们会不会主持节目啊!你们不是认识钮承泽吗?!蔡康永你不是学电影的吗?你们康熙的人肉背景陈汉典不是也有出演吗?!你们节目不是专门给人出柜用的吗?!为什么你们会在这种关键的时候拉郎配错啊!为什么啊啊啊啊啊啊~~~”
和尚你好惨啊啊啊啊啊……是说连演你的那个人都没有想到在场外给你补偿回来,你好惨啦。阮经天你作为演员有义务帮和尚至少把志龙亲到吧!(众:演员几时有过这种“义务”)

那么先要讲说阮同学的演技还是值得点点头的。虽然估计是因为电视剧演多了,那股拿腔作势的做派仍旧撇不开,不过豆导不是个很含蓄的导演——他不喜欢搞暗示,能用明的就不来暗的(比如最后那段什么“混友情,混义气”的台词就过于直白,多余到雷人了),镜头讲不清爽的就用台词和旁白来补,反正是直隆冬来直隆冬去就对了。和尚对志龙的那条线,大概是豆导怕弄得太明了将来被黑道砍(台湾的审查制度ms不介意这种的),所以搞得有点雾里看花灯下画画的感觉。先不要管这个同性恋是真性假性环境性的,这唯一一条完全靠一路暗示加旁敲侧击完成,且是推动剧情最为重要的线索,除了导演一开始放出卖肉场景影射两人关系(老大一身雪里白条,二把手倒是一整背的刺青,摆明了这修罗其实是二当家的),再用一个明显作为一般过渡性场景来说太长只能解释为别有深意场景的志龙把妹和尚很不爽的桥段,以及用其他同伴的话点明和尚不喜欢女生之外,就得多靠演员平时在细节处能否表现这种“暗示”——一是要表现出来,不能搞得观众完全收不到信号,二是要“暗”,不能太露骨以至于挑到明。
阮小生给出的讯息很足很电很暧昧,一开场至少我们腐女都接收到了。尤其是他看志龙的眼神~~~啧啧,别人都在看蚊子打架,只有他一直看着志龙,看也就算了,多亏他那么小的眼睛居然能做出这么说不清道不明的表情(对比之下同是单眼皮的赵又廷同学输太多了)。我当时已经心里一抖,想说“不是吧”,结果阮小生在后续情节中配合导演安排的各色细小桥段,很肯定地回答我说“就是的”(那你tmd戏外跟赵同学搞什么暧昧!气死我了!),尤其是最后那表情(大哭,和尚你好惨)。
当然有同学硬要说不是的话,其实作为豆导,平时直隆冬惯了的,硬憋住装了半天含蓄,最后还是破功了(豆导侬别拍文艺片了,还是直接点的打比较适合你)。所以如果嫩前三十分钟还没别过苖头来可能只是嫩平时比较少看电影或者观察能力比较差,但到最后听到和尚的表白都还别不过来的话就绝对是脑子绕不过弯了。
一直不明白对方心意的女王受(其实我觉得丫最后是明白过来的了),和细心体贴智商超高但却一直默默付出的闷骚攻,还是下克上,我的个娘喂,这个配对不是时下最萌的吗?你是想把我们腐女都搞出心绞痛是怎样?豆导~~~你平时是有在看耽美小说哦……日本的小说和drama里最多同志的地方就是黑道呃~~~不管怎么样,反正你这两个角色同人女要定了,你就等着以后在网上看和尚志龙和蚊子的三角狗血同人小说吧(远目ing),反正我不看到和尚和志龙的h是极度不甘心的

替和尚不值当——志龙是很漂亮没错,不过那个性过于的啥了——之后说正题啊(众:对你来讲刚才那个不就是“正题”吗?)。
本片明显带有半自传性质,豆导以前一定是在道上混过,不然拍不出这个还原度来。自传性质的就有这个好处——背景时代、环境布置、人物讲话的方式甚至走路的样子等等的绝对不会错。比如你要我拍一部九十年代初期的电影,我都知道墙上的挂历是什么样式的,当时流行那些明星,在看那些电视电影,街上的人是怎么穿衣服的等等等等,不会容许美指之类在这种事情上出槌。所以从时代的选择和视角上来讲,我觉得,嗯,侯孝贤导演大概会喜欢这部电影。侯导拍的电影也有日据时代的味道,但那是属于另一种生活层面的人群——普通人,小市民的,他也喜欢还原度高的(只可惜配乐中没有出现三味弦,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应该有这种乐器的)。而这部电影的切入点比较不走寻常路,是黑道。而黑道,其实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体。疑似曾经混过的豆导带领我们倒回二十年去看当时的台湾黑道是如何样的组织,是什么样的氛围,是怎样运作和管理,新一代的黑道人员是如何训练起来的,非常有趣。我尤其喜欢本剧中的背景和装饰,那些日系的屏风,灯笼,墙上的海报等等的……有关这方面的奖项,今年的金马应该就是这家的了。
但是“半”自传比之真自传,虽然同有场景和时代还原度高的优点,但就一部角色导向的电影来说,“半”的衰点就在“要自爆不自爆”的界限上,一方面想说自己的时代自己的生存环境以滋纪念和怀念,但另一方面又不肯献出自己在当时的面目。相比于出场时间不算很多但个性倒还蛮清楚的志龙来说,作为第一主角的蚊子在个性的设定上是相当模糊不清的。“动机”问题自始至终的没有解决。他跟灰狼之间为什么紧张,跟他妈妈之间为什么疏离,他为什么会在Gata身上找到爸爸的感觉,他为什么会同情与他们为敌的狗仔却一转身能那么冲动地去对付自己的结拜兄弟?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个性,导致了他行为,反正我看到最后没能理解。仿佛就是导演塞了个剧本给他说“情节是这么设定的”,所以他不得以照着做而已。我总觉得豆导是有所隐瞒,至少是有所保留的。这就不痛快了不是。蚊子有一部分的心态是真实的——比如他为了一只烤鸡腿加入黑道,还有他说要去日本看樱花,然后白猴揪出颗牙,地上就出现一朵“樱花”,这个idea如果是凭空来的就天才了;可是有一些地方是明显“生造”的。这不仅使得这个人物不够立体真实,而且直接导致了电影风格的脱节。
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拍得非常有格调,慢镜头和定格的使用,色彩的入调,跟他们身上穿的花衬衣、脚上夹的人字拖非常搭调,有点像韩国的青春喜剧,但还是有台湾本土的味道在。我喜欢这种青春的感觉——黑帮片很少有这样拍,而且比如香港这种黑帮组织化集团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地方,即使拍青春的黑帮片也是类似《古惑仔》之类的,没有条件去拍一部这种黑帮得无辜,黑帮得理所当然的感觉。青春时代其实就是这么乱七八糟的,青春的时候我们不去想明天,不去想生活有什么意义,男生混在游戏机里,为了一个女生大打出手,女生成群结伴地去看男生们放学后脱了校服抄了家伙群殴,大家都觉得这是正常的,这是生活,日子就是这么过的,从来不去想说这么干是不是很无聊——其实很多年之后回头来看也并没有不妥,因为当时年青么,青春的时候不傻一把那才是真的傻。
而这一段时间,应该也算是现代台湾的“青春期”吧,开始看到外面的真正的世界,原有的生活形态受到影响,不得不改变。我尤其喜欢他们在舞厅跳台客舞那段(台客文化好好玩)。这一部分的戏都还在“介绍”部分,是比较自在比较轻松的,有一种把握在。到外省帮正式出场,开始铺plot起,感觉整个风格都转向我们已经看过几百遍的电影模式上了。而且POV也出了问题——因为是前半段给人半自传感,就应该保持在主角视角上,但是后半段的plot需要切换到和尚的视角上,加上这个人物本身复杂度比较高动机比较足,都好像是电影进行到一半突然换了主角似的。

陈汉典同学的表演没有预想中的好。可能因为导演给这个角色的设定就是简单的“恶人”而已吧,所以汉典同学其实一直是在“模仿”啊,就算不是在“模仿”赵哥,也一定是在模仿某些他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恶人,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狗仔就是“恶”而已,甚至连高中生的感觉也从来没有演出来过。我收回之前认为他可能得金马的话(呸呸呸)。蔡昌宪倒是蛮灵活的,还有一点灵气。至于男主角么……我只能说我们气场不合,我还是觉得他不好看啊,而且有种说不出的不自然和呆滞~~~对不起赵又廷同学的fans(四面鞠躬ing)。气质果然是种很悬的东西啊,人果然还是要靠眼缘的。那个演妓女的mm气质就和我的眼缘,很少有女生脸上贴这么大块胎记还有种清爽干净楚楚可怜的感觉的。

这部剧应该算是打开了台湾电影的另一条路吧。以前说到台湾电影,印象中都是文艺片。如果不是文艺片,通常都不入流——是说感觉在制作上都很随便,一点也不精致的感觉,所以如果不是文艺片得不了奖那也一定商业不起来,只能是不入流。这部电影至少有一种“精致”的感觉,虽然是拍早期的故事,反而有种“现代”味道,所有背景和表演都是设计过的,是部非常“正常”的商业片。这在台湾出品的电影当中确实很少见的类型。我衷心期望台湾以后还能多出这类型的“狗血”电影。一个地方的电影产业是需要这样的电影来打底的。

PS:我不懂电影中的一句话,什么叫“你没有当过兵怎么能出国?”难道在台湾男生在没有服兵役之前都不可以出境的吗?不是的吧~~~

 3 ) 義氣其實還是三小,我只知道父親

『蚊子:缺的不是友情,是爸。』

当蚊子说灰狼是“我妈结婚前的男朋友”时,看惯了古惑仔当年情桥段的人应该就能猜到他们是失散多年的父子。但“父亲”这个角色在蚊子的生命中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即使得到,也是不可信以及短暂的。

从最开始,蚊子就是个孤立状态:经常转学,被人欺负,没有朋友。父亲在他心中只是一张旧明信片,感受父爱也许就是去日本看一次樱花。撕咬着一只鸡腿踏进黑社会,无所畏惧却也需要这样一群兄弟:台客太子爷志龙,向他伸出一只手的和尚以及等等等。从此他获得新生,从阴郁消沉的小男生变成歃血为盟的太子帮成员之一。此时的他将对父亲的渴望转化成对灰狼的仇视,因为灰狼当初一声不响离开自己的母亲,但可惜他仇视的正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志龙带着他回家吃饭,从第一眼见到geta开始,他已经把这个胖胖的戴着浴帽炒菜的庙口老大当作假想的父亲。要说一下geta马如龙大哥,还记得他是【海角七号】里那个捍卫台湾本土文化的大叔,亲切,琐碎嘴,心肠好的要命。【艋舺】里华丽变身黑帮老大,上得谈判桌,拽拽地跟灰狼说不要我不要跟你合作;也下得厨房,炒完菜揪下保护头发的浴帽丢到小弟脸上,又是不食人间世俗烟火的老大一枚——这就是蚊子梦想的老爸啊。

当老爸geta搂着儿子志龙在KTV嘻嘻哈哈唱着《心事谁人知》时,坐在下面的蚊子看着这对父子,感动的快要哭出来。在潜意识里,蚊子已经把geta当作父亲,或者他希望自己的父亲就是geta这样的人。所以后来他表示亲密的举动就是多买一只心爱的鸡腿带给geta吃,坐在geta身边神情满足的像个小孩子。当他再一次准备带鸡腿给geta吃的时候,geta已死。这对于蚊子来说,父亲真实的在自己面前死亡,手足无措间只能跪在地上大喊有没有人大喊救护车。这时恐怕很难说出之前五人聊天时笑着提到的“可能不知道我的存在就翘辫子了”。当父亲的死亡真实摆在面前,蚊子无法坦然接受。

但最致命的打击应该是最后,和尚拿枪指着躺在地上的蚊子说:你以为geta是什么好东西。然后列举geta不为人知的恶行,对于蚊子来说,如果说父亲的肉身死于自己的怀里,那父亲的精神则死在和尚口里。

开始我并不确定蚊子最后是不是死了,我去问搁浅,搁浅说,该是死了吧。我希望他就这样面带笑容地死去,比最后活过来,然后得知原来亲生父亲还没死,而且正是自己看不爽很久了的灰狼,我估计敏感脆弱的蚊子会崩溃。



『和尚:今天你不把我杀了,明天我就杀你爸。』

和尚有父亲,但因为算命的一句话便从小跟着geta,geta对于和尚来说也是一个替代的父亲,但与蚊子不同的是,他似乎并不认同。更何况,这个替代的父亲打着义气的旗号暗伤自己的父亲。复仇的种子由此埋下,而最后,曾经救过自己一命的文谦不停给这颗种子浇水,和尚内心的仇恨从此破土而出。他始终只为了一个人:志龙。替他挨打,心甘情愿做他的跟班,甚至洗澡时帮他搓背——很明显,和尚对志龙有特殊感情。

只是我不能理解的是,和尚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啊……”难道杀你爸是为你好?



『志龙:其实我是来喝酒弹琴的,只要别逼我。』

自Geta死后,志龙就开始变成一个弹吉他的酒鬼,他是个失去庇护的太子爷,倒是把蚊子急坏了,主动提出捧牌位,这位小伙子非常入戏,将geta真正当作自己的父亲。并且在那场篮球戏里蚊子一直把球丢给志龙,像是指着志龙鼻子说:干,给你老子报仇去!志龙在转变后的例证性动作是逃避,他本来就不是强大的,在失去父亲的遮蔽之后更是软弱而盲目的,逃避的方式是喝酒弹吉他,有点奇怪但很真实。不知道有时候你会不会逃避——但心里知道逃避是不对的,你消沉你不吃不喝你对人不理不睬你知道这些举动其实是你不想去做的,但没办法。

他一直缺乏自己判断的能力,他最像被风吹得稻草,蚊子将刀架在和尚脖子上那场戏,镜头在志龙的疑问间切换,在看台版【九降风】的时候,我就觉得凤小岳是个非常显眼,外形很特别,再加上有种桀骜不逊的气质,但这都掩盖不了他的乳臭未干——所以志龙这个角色正适合。而我认为凤小岳在【艋舺】里,前半段很好表现了太子爷气质,而最出彩的是后面两场:篮球戏和这一场对和尚产生怀疑时。软弱,无助,统统爆发。

直到最后的爆发,源自和尚的那几句话。所有的愤怒悲伤转为狂捅十几刀。



『白猴:(用沉默向你致敬)』

白猴最容易在开始被忽略,所以不知道你有没有忽略,他从小也没有爸爸。
他最瘦小,但最带种,只是悲情了点。





『豆子豆导钮承泽』

这三个称呼属于一个人。喜欢他,从他还是小毕开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表情扭曲地捧着被人捅出的肠子吃力的走着。当时还小,只觉得这个小毕,真惨真作孽。他身上总是有种形容不好的味道,看见他不需要一个熟悉过程就觉得很熟。他长得很有特点,小眼睛嘴尖尖,有股子又酷又狠的劲儿,吼起来鼻孔会张很大。他去拍偶像剧偶尔也捣鼓个电影出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艋舺】的最后借和尚之口还点出生存之道四个字,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心。

豆导偶像剧拍得多自然不会忘记搞“烂漫”:旧情人的明信片;去日本看漫天的樱花;跟爱人一人一只耳塞闭上眼睛听歌;光线暧昧的小屋里被风扇微微撩起的长发;挑阳光好的日子亲吻;骑机车在风中笑闹穿梭的少年;穿着校服斜挎着书包坐在围墙上看蓝天里的白云朵朵——浓缩成两个字:青春。赤裸裸的青春。

有人说豆导把自己弄得又有义气又有型,的确,灰白的头发,犀利的眼神,话不多远走天涯之时为了不让心爱的女人浪费青春于是不辞而别,但偏偏跑去日本的时候还寄来一张明信片——就是这张卡片比“你等我”三个字还有用。我只是有点不太喜欢他跟文谦说话的那段,前面努力营造的气场在那场指手画脚的对话里烟消云散,虽然这次谈话是为了坚定文谦灭掉两个老大的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桥段。也是由此可见独裁统治是势力发展的必然道路。要么散了要么成了,结果不同而已。

最后的结尾太过偶像剧,我多么希望蚊子跟和尚抱在一起之后只用眼神说话,各种情怀情愫都凝结在眼神里,嘴巴闭上就好。可是他俩一个挨了枪子儿一个挨了捅,还在那讲道理说哥混的不是黑道是友情,我跟搁浅说我心都揪起来了,真怕他们说混的是寂寞。

 4 ) 我想起曾经有个差点成为我男朋友的人


高中班里有个猛男,他跟我说话的时候会脸红,凭我有限的人生经验,我觉得他对我好像有点意思。
毕业后,他去了日本,我们偶尔会在QQ上聊天。
有一天,我们说起高中生活,然后他说起他关系很好的一个兄弟,突然,他变得很激动,说:“你们女人不能理解我们男人之间的友情,我们现在想对方想得能哭起来。”
由于这句话,当时我在情感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凭我有限的人生经验,我认为他们之间不可能仅限于友情这么简单。
那天他在QQ上告诉了我他在东京的地址,让我写信给他。
我答应着,却下笔不能,之后我们永远地失去了联系。


我高中的时候,是个严重的中二病患者。
并且,那个时候我正在经历某些女性在青春期可能会经历的特殊阶段——Lesbian求索期,也就是说由于生理上的熟以及心理上对男性的不信任感,将情感施放于某个同性身上的阶段——我跟一个漂亮姑娘交往很密切,但是迫于家庭、社会、交集圈以及自身的压力,后来我们两个白瞎拉到了。
由于中二病的原因,我陶醉在自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同时也希望她也跟我一样痛苦。认为自己是因为这段纠结扭曲的感情而存在,只差一个悲剧的结局来写完这首情歌,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她能因为痛恨我的背叛而来到我的学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中用小刀刺穿我的身体,然后我在虚脱中用眼神原谅了她,然后满意地死掉。
但真实的结果是分手后我和她永远地失去了联系。


和尚对李志龙究竟是什么感情,大家可以各取所需。所以《江湖告急》才是最正点的,直接挑明了“二当家对老大一定是爱情”这个黑帮片最常见的事实。
适时的死亡是最完美的,一来很美,二来避免了以后的人生中将要面对的种种操蛋的事情。理想主义者满意地挂了,猪头全部都活了下来。


说几点正经的:
1 片子做得很精致很完整。
2 再精致再完美,也局限于“青春片”这个范畴,在大格局上没有深刻的东西;另外还有个可能就是,本来一个挺肤浅幼稚的本子在后来被改得很细很精良。
3 剪辑很有灵性,但有两处细节处理得不够流畅:男主角第一次参与街头混战以及后来和尚被袭击,画面完全重复显得累赘。也或者导演追求的就是这种感觉也未可知。
4 幸亏主演的3个帅哥我之前一个也不认识,没有影响我的观影感受。


兄弟和女人都是浮云,只有鸡腿才是永恒的。

 5 ) 《艋舺》诉说的不是青春,是记忆

  好的电影鼻子都会感到很愉悦。《艋舺》在柏林电影节上载誉而归也是意料之中,毕竟好的电影,一眼就能看出来。除了实力派,我们还将在国内遭到恶评的影片也一道送过去,毕竟恶心外国人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影片在配乐方面很出彩,在寂静的山林的黎明,蝈蝈清脆的叫声,和尚裸背抽着烟,音乐很舒缓,像水中轻轻荡起的涟漪;总之,音乐和故事情节衔接的很贴切。

 

      影片中人物性格塑造很完整,基本上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办什么样的事,没有让观众觉得“驴唇不对马嘴”的事件发生。白猴很义气,所以大仔死后二话不说上门寻仇的就是他;黄万伯玩女人,不讲原则,还很熊,混社会的居然杀猪都不敢,所以见事不好最先开溜的会是他,在河水边嬉戏时宣称自己在水里尿尿了的也是他,究竟尿没尿不知道,但他就是能想出孙子的点子来,最是圆滑;和尚很聪明,打小就知道通过手段达到目的,很会做人,所以“识时务者为俊杰”,叛变的会是他,即便同大佬没有仇怨,他也会叛变,不为别的,性格使然;蚊子从小没有父爱,对父爱有种天生的依赖,李志龙的老爸大佬让他一起唱歌时他一定觉得很温暖,他甚至愿意为大佬披麻挂孝;而李志龙身上有富二代的特点,平时很狂妄,事情真正落在自己头上却很怂,软弱到哭鼻涕。所以看似五个人形影不离,钻一个被窝,穿一条裤子,但是由于性格各不相同,在冥冥中也就注定了以后各自不同的归途。看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不虚。

 

       蚊子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天生的同情弱者,虽然也砍砍杀杀,但这确实是蚊子骨子里的东西,他同妓女小凝的关系就很能说明问题,两人没有床戏,没有表现冲动的爱欲,导演对于这一段感情处理的很干净,在嘈杂甚至肮脏的社会,这样纯洁的感情更显难能可贵,更何况又是同一个妓女。

 

      蚊子在感情上接受不了大仔就这么死在自己的怀里的现实,他歇斯底里的喊出我永远不能忘记大仔死在我怀里。但喊出的不是义气,而是幼稚,对于灰狼来讲,义气恐怕只活在自己年轻的记忆里,那太久远了,江湖上待的久了,义气早已舍弃,再难寻觅。老江湖了,越来越懂得识时务者才是俊杰,谁都做不了风,只能是草,随风倒的草。

 

      劝人向善的电影一般不会违背道义,所以结局也大都是道义获胜。站在发展的角度,艋胛传统的社会关系已经没落,自然而然受到新的或外来势力的冲击,无视枪,不认同枪的威力是不对的。但是从道义上讲,枪不讲道义,所以开枪人必死。

 

      时代的发展催生了艋胛的改变,道义战胜了所以这部影片它还是有自己的立场的。

 

      血战爆发了,又结束了,恩怨了断了,一切尘归尘、土归土,就像水中溅起的浪花,归于平静才是最终的状态,艋胛的生活在这之前、在这之后都会按照原有的惯性继续下去,生活是什么也阻挡不住的,打麻将的还会打麻将,吃斋念佛的继续吃斋念佛,对于某些人,发生的一切可能是生命中永难泯灭的记忆,而对于其他人,顶多也就是时下关注的新闻事件罢了。

 

      在艋胛,普通家庭对于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子女是多半是无奈的,客观的讲是妥协的,教育方面,子女能高中毕业就阿弥陀佛了,当蚊子的妈妈收到蚊子所在学校派发的劝退通知书时,就表露出她的无奈,而且能高中毕业恐怕在当地已算很不错了,所以在蚊子妈妈的理发店,女顾客得知蚊子即将高中毕业时,对她赞不绝口,连说蚊子妈妈好福气。

 

 

      同《海角七号》里那位所有信件的收件人、性格倔强、怪癖的老太太的角色设置一样,导演钮承泽通过蚊子的母亲在向伟大的爱情致敬。蚊子的母亲不但为灰狼终身不嫁,为他将儿子带大,含辛茹苦却从未有过任何抱怨,也从未让灰狼感到累赘,一味的付出而不求任何回报,这样的爱情是伟大的,是应该向她致敬的。

 

     《艋舺》讲的是年轻人的故事,讲的却不是青春,而是记忆,是对台湾本土文化和本土情怀的纪念。

 6 ) 艋舺•往事•组曲

http://ent.sina.com.cn/f/m/newyouth7/index.shtml

《新青年》第七期 《艋舺》往事 残酷青春备忘录


壹•青春无悔

上世纪70年代起,台湾地区迎来了崭新的“亚洲四小龙”时代。经济腾飞起步,政治上慢慢走向了解禁开放。这个已经安放在史册里的名词对那一代人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一批人里面就包括《艋舺》的导演钮承泽,他的青春成长与台湾的不断崛起重叠,几乎算得上同步到位。
  
出生在60年代的钮承泽是童星出身,他在九岁时就开始演戏,不时出现在银幕上和观众见面。当时台湾电影里面有专门设置的童星群,他们会被特别推介,因而容易走红,80年代的颜正国和黄坤玄一直到90年代的释小龙和郝邵文都属于此列。这些童星后来接受了大浪淘沙的命运沉浮,各有去处,而钮承泽能从表演转行到导演,从电视圈转战电影圈,他的人生成功无疑是有代表意义的。

①年少气盛之电影青春

钮承泽曾自言电影生涯要感谢四大贵人,他们分别是王童、侯孝贤、陈国富和王小棣。这其中钮承泽与侯孝贤的人生交叉包括几次电影合作是最为观众所熟知的,钮承泽几乎是在用本色演出,扮演起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可谓是得心应手。可以轻而易举发现,他在电影里的桀骜不训和电影外的年少气盛几乎是一个模样,正是这些复杂的原因让钮承泽在后来经历了比常人来得更猛烈的成长伤痛。

1982年,钮承泽在王童导演的《苦恋》中饰演少年凌晨光,这个主人公还是个小画家,他那会面红齿白,眼珠子溜转,看起来特别的灵。当时侯孝贤和陈坤厚正处于亲密无间的合作状态当中,互为导演和编剧摄影,到《小毕的故事》,由侯孝贤和朱天文担任编剧、陈坤厚导演,他们正为找不到适龄的小演员而发愁,制片人就向他们推荐了《苦恋》里的小孩,说他演得不错。侯孝贤和陈坤厚就把钮承泽找来,见面后就决定了由钮承泽来演小毕。尽管电影里面的小毕也有儿童和成人时期的演员,不过钮承泽占据了压轴部分的少年时期。对钮承泽个人来说,《小毕的故事》里的毕楚佳也和他的青春有莫大联系,他出生在一个外省家庭,父亲是一名军官也是画家,他的外公是个将军。朱天文小说里的人物设定对他而言实在再熟悉不过,想要出彩并不是太难的事。

当时台湾的观众都厌倦了打打杀杀的黑社会写实片、琼瑶剧还有政策宣传片,带有乡土气息和无限亲和力的《小毕的故事》一出现,立马受到了热捧和欢迎。《小毕的故事》拍完两个月后就上映,上映第一天,钮承泽自己跑去中国戏院看,他被电影院外的情景吓到了,观众拍了长长的队伍,从这个街口一直延伸到下个街口。钮承泽和观众一起看完电影,出来后觉得他们看待自己的眼光都变得亲切和友善。那会钮承泽才意识到一部好电影原来可以有这样神奇的功效,更让人兴奋的是自己也是其中一分子。

演完了更接近个人经历的青春,钮承泽没有放慢脚步,他的青春开始跟另一个人的青春时代发生化学反应,这人就是今天的华语大导演、台湾新电影旗帜人物之一侯孝贤。随着《光阴的故事》和《儿子的大玩偶》的上映,台湾新电影气势如虹,一批年轻人立志要改变台湾电影的局面,竞相推出新作。侯孝贤也筹拍《风归来的人》,借助这部作品,他真正确立了超级长拍镜头和个人美学风格。《风柜来的人》是侯孝贤电影创作的分割点,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侯孝贤便宣告了自己的改变,演员的朴实表演、过剩的青春热量和宣泄过后的迷茫,这些都跟侯孝贤的成长大有关联。对比《童年往事》里的阿孝咕,成天出没在高雄凤山城隍庙一带,逃课贪玩、拉帮结派、围堵打架,无所不作。侯孝贤在访谈中承认自己拿刀跟人火拼过,黑夜里火花迸射,很是刺激,而且这种火拼一般不会出人命。这种厮混在镇上的小混混就是那个年代的真实缩影,每个地方都能找上一群。然而过得了成长过不完人生的坎,他们一样会不知走往何处去。被问及如果不拍电影能做什么,侯孝贤承认这确实很难想像,不过他认为不管做什么,是流氓是推销员还是别的什么,如果认真做,做到底的话,其实都是一样。

在拍摄现场,侯孝贤给钮承泽指导表演,这种启蒙无疑是醍醐灌顶的,侯孝贤要求钮承泽不要用嘴巴而是用眼神去演戏,理解人物的情感而不是去想像。因为侯孝贤本人也有一些非职业的表演经验,更多是一些个人生命体验,他给钮承泽讲解父亲死了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表演反应,透过一件具体事情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经验。电影来源于生活,《风柜来的人》里海岛上的年轻人无所事事,争强好胜又爱斗狠,这一半说的就是侯孝贤自己,侯孝贤在钮承泽身上投注了非一般的情感,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也难怪贾樟柯会说电影拍的是一群台湾青年,但总觉得是在讲我山西老家的那群朋友,就连韩国的李沧东等人也大受影响。

对话钮承泽

我们那个年代导演是高高在上的,绝对的威权,可是侯导是我碰到的第一个,其实比较像朋友的。他不跟你讲太多,但是他会给你一个比较舒服的情境,然后给我一些很好的提醒,那是我一辈子受用的。我现在也会这么跟我演员说,比方侯导曾经说过,永远不要用你的表情演戏,要用你的眼睛演戏,换句话说,表演不应该是挤眉弄眼,追求一种形式上的东西,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我记得在《风柜来的人》有一场,朋友们之间在打闹,接到了家乡来的信,说我父亲过世了,然后跟他们说我爸死了。想当然的,我爸死了,那是一种慌张、悲伤,侯导不要我做一个想当然的表演,这件事情对我很重要。透过导演的一再要求,我知道了表演不是只有一种可能性,而是你要不断的去找到那个如果,如果不是这样,还能怎么样?透过这件事,我想到我自己的一个人生经验,我在小的时候,有一天我被爸妈带去朋友家玩儿,那是一个两层楼的房子,然后我们小孩都在楼下,想要找床底下的零钱去杂货店买东西。床下黑黑的,我们就点燃一个蜡烛,推到床下,然后床就烧开了。大人都在楼下,小孩在上面都吓死了,冲到楼下,然后跟他们说失火了,可是没有人理我,因为我是笑着说的,那时候我是如此的慌张,如此的担心,可是我却笑着说这件事情。就是侯导那一个要求,让我联想到我自己生命的经验,于是我知道在某些片刻,其实它不是那么的想当然是有一种答案,所以我觉得侯导给我很大的,很好的影响,当然还有他对在电影上面,他的艺术成就,他的人格魅力,都是我学习的对象。

②青春已逝之生存之道

青春时代的事情总难免有共通之处,到了1985年,钮承泽走过了成人礼,轰轰烈烈的青春终于也要散场了。无论是在钮承泽的自述还是借助台湾新电影的作品列表,除了《香蕉天堂》等少数一两部电影,之后有整整十年没他钮承泽什么事,新电影也接受了早夭的命运。钮承泽跟侯孝贤的合作也随即中断,这个时候他已经明白,如果自己以后当导演靠拍侯氏风格的作品是出不了头。换话说,侯孝贤只能用来敬仰无法被模仿,认识到这一点的钮承泽无疑比后来二十年里那批台湾电影人幸运很多,他们中的许多人大耍长镜头,摆弄固定机位,不管是真学还是假作,统统没什么市场。

回忆起这两部电影,钮承泽说到了校园时代的事情。由于成名太早,同龄人难免会寻事挑衅,他也遇到了一群朋友,他们给他提供了安全感,不受欺负。另一边,演过功夫片的颜正国,由于小有名气,常有同学要找他“比武”,后来不慎结交了坏朋友,吸毒盗窃绑架勒索,酿成人生惨剧。还好在钮承泽这里,大家只是一起挥霍青春,证明义气,并没有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前面说到了钮承泽演艺道路的坎坷,也许是外型限制、也许是重心有误,他拍完邵氏的《唐朝绮丽男》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现实生活中放浪轻狂,难以振作,就此低沉了好久。一直到后来转入电影幕后工作,涉足电视剧领域才焕发了能量。到了那会已经是新世纪开始的事情,钮承泽也三十好几了。

钮承泽在2000年开始导演工作,后来成立红豆公司,开始拍摄制多部影视剧。台湾偶像剧也在这阶段悄然流行起来,随着网络条件的发达,豆导和豆子的昵称也开始传播到海峡这边来。钮承泽接连推出了《吐司男之吻》、《求婚事务所》和《我在垦丁*天气晴》等多部电视剧,这最后一部里就出现了阮经天的身影。作为年轻的80后一代,赵又廷与阮经天跟台湾电影其实没有太多的事,他们就是从演艺圈进入影视圈,得益于偶像身份,依靠剧集走红。因为这个新世纪十年的大多数时间里,台湾电影一直没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持续那种就剩最后一口气、没能死绝的尴尬状况,直到有部叫《海角七号》的电影破冰而出,那会是2008年。这一年,钮承泽也推出了“伪纪录片”《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掏了一把心肺,不过低调收场。

③天廷双帅的青春

赵又廷家境良好,在加拿大长大,受的外国教育。他坦言自己对台湾新电影时期确实陌生,为了获悉背景知识,他直接把《小毕的故事》到《悲情故事》的那些电影找来观摩一看,取取经。他的青春没有太多事,不过对于年轻人把友情放在第一位那是深有体会。在那个特定年纪,他们常常会对方视作唯一甚至超过亲情和爱情,是为兄弟情,这点和《艋舺》多少有些相似之处。他扮演的蚊子是转校生,对周围一切都充满陌生好奇的心理,所以演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阮经天出身军人家庭,由于时代不同,他的成长岁月有很多朋友,但肯定没有那么多的打打杀杀,毕竟他和赵又廷现在还处在青春边缘。阮经天觉得在一个没有足够开放的年代,年轻人对外面世界会感到懵懂未知,因而处理起事情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有时候也只是想为朋友好。他视豆导为师父,距离钮承泽的年轻时代虽然不远,自己还是会觉得设想可能跟那会的现实有差距,所以做了很多相关准备。对《艋舺》里蚊子跟和尚的情感,他们都觉得是义字当头,友情没得说。至于志龙那边有没有一点爱在里头,那看大家自己怎么说了。青春这回事,但求一个无悔。

对话阮经天、赵又廷

阮经天:我一直是一个朋友蛮多的人,只是像在《艋舺》里面这样进到自己生命的朋友其实是不多的。我相信对每个人都一样,那种朋友的关系,很难用言语形容,就是希望彼此能够帮助对方更多,那是很单纯的知己。成长过程当然有这样的朋友,但是绝对不会是多的。和尚对太子的感情,有人认为是爱情,其实我和豆导一直在讨论,后来我们想出来了,往往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在17岁的年纪,有些东西是懵懂,是未知的。在那个年代之下,相对的也并没有那么开放,所以其实有那么一种可能是在那个时空环境里面的人,在那个状态之下的人,就像和尚,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对这种到底是友情,还是爱情

赵又廷:对于友情,其实拍完电影之后才慢慢了解。以前往往都觉得朋友嘛,约了就去,也没有原因,不知道为什么,你一定要帮朋友的忙,可是拍完电影之后,我们才了解到,原来那个就是所谓的义气,原来那是男生和男生之间很在乎的事情,就是在那个成长过程,我们曾经都把彼此当过唯一,甚至它的排名在爱情或者是亲情前面。我自己,因为小时候去加拿大,所以对电影中80年代的故事不太了解,所以做了很多功课,了解当时的状况是什么样,之后就把自己的形态调整到当时的状况和角色的样子。我觉得戏中的蚊子跟我一样,是不熟悉这个环境的,因为他是转学进来的。当大家去看《艋舺》华丽的80年代的时候,其实随时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

④台湾电影的青春

台湾电影脱离模仿复制、真正得以被称之为“台湾电影”要从新电影时期算起,自那时侯开始,青春成长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主题,甚至整个台湾新电影就是一个和成长有关的大故事,朝气蓬勃又很快消逝,有如樱花般绚烂,然后他们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由钮承泽等年轻一代导演扛过了青春片的大旗。开山的《光阴的故事》、《小毕的故事》,经过《风柜来的人》到后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期待你长大》,杨德昌、侯孝贤、陈坤厚、柯一正、廖庆松等人都拍过青春成长题材。中间有《尼罗河的女儿》的少女心事,有《少年吔,安啦》的涉黑少年,然而影响不大,成功率低。

不过杨德昌在90年代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马上树立了难以匹及的标杆,影片完整述说了一个关于时代和人物的庞大主题,处理其中政治、利害和情感关系的纠葛更是浑然天成。电影不仅被称为最好的台湾青春片,放在整个华语电影圈里同样无人出其右。再到《麻将》时,杨德昌把对台北的失望完全发泄了出来,愤青情结颇深。90年末,张作骥接过了青春片的重任,两部“光系列”《黑暗之光》和《美丽时光》富有动感,真挚感人,《蝴蝶》里的暴戾青春更是有可借鉴的地方。进入2000年,台湾电影涌现出校园青春片的一次热潮,这些电影往往结合推出偶像、同性情愫、幽默搞笑、音乐励志、美丽风光等元素,流行一时。从某种角度来说,《艋舺》把目前的台湾青春片发挥到了商业的极致,可以作为十年小结的成功例子。


贰•江湖有事

《艋舺》是个青春偶像片,同时又是黑帮片。验证这一点的入口在于片尾一行字,“献给我的兄弟林小明”。林小明是何人?他不是电影圈的人,而是一个黑帮大哥。有人说《艋舺》是带有钮承泽的自传色彩,其实大错特错,钮承泽特地强调他现在具有良好公众形象,与黑帮黑道并无干系。即便钮承泽也混过,但要说捅刀子搏命这种事,他大概只有眼见耳闻,并不曾亲自上场。要说《艋舺》有什么创作冲动和灵感来源,那都是来源自这位林小明。

义气:“我们混的不是黑道,是义气”

钮承泽和林小明相识那年才十七岁,跟《艋舺》主人公的年纪差不多。他们相遇的地方就在舞厅,《艋舺》戏里面太子帮跳舞的那场也有。两个人是小学同学,虽然多年没有来往不过交换了电话。第二天林小明约钮承泽出去,然后二人成为了好朋友,经常见面,感情笃深。当时他们都有各自的梦想,外人听起来可能会觉得不切实际。钮承泽想拍电影,还要自编、自导、自制、自演,成为一个全能型的电影工作者。作为道上朋友,林小明想要成为大哥,身后跟一群小弟,不用混过也能明白。然而不等梦想实现,两个人又因为矛盾误会中断了联系,各奔前程。用侯孝贤形容杨德昌的话来说就是:一杯看剑气,二杯生分离,三杯上马去。

过了十几年,钮承泽和林小明再次见面,他已经是个导演了。有次拿到了林小明电话,他记起这位老友决定见上一面,结果双方交谈甚欢。当时林小明也已经是一个大哥了,两个年轻人仿佛都达到了自己的梦想,即便他们间不曾有过利益合作,然而他们还是为对方的现状感到高兴。对林小明来说,钮承泽朝自己的梦想迈进,他也放了话,要借他五百弟兄拍场大混战,一定要轰轰烈烈的大场面。这些是五年前钮承泽打算开拍《艋舺》时的故事了,事实上那会林小明已经抱病在身,时不我待。

后来林小明去世,钮承泽重新整理《艋舺》剧本,精益求精。戏里面和尚跟蚊子说,“今天你不弄死他,明天就被他们弄死”,这句话最早就是林小明跟钮承泽说的,那年他们17岁。钮承泽说在他人生最黑暗的时候,林小明的话可能没有电影里那么狠,但意思是一样的。你必须让别人知道你的实力,否则你就一直被欺负。这句话让钮承泽生起无限感慨,他发现自己跟林小明还有《艋舺》这部电影的联系如此之深,他的青春岁月其实已经包藏在其中,而林小明是一位共同作者。17岁那年,我们一起走进成人世界,并且一去不回,原来电影里的台词都是钮承泽的真情实感。

关于林小明的故事当然不局限于《艋舺》这部电影,在前作《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中
,豆导有个称兄道弟的朋友——黑帮老大乌龟,他似乎没给钮承泽帮上什么忙,带着一堆手下反倒添了不少乱,这名人物的原型也正是林小明。

斯人已去,钮承泽开拍《艋舺》时只有尽量想像那个年代台湾黑帮会是什么样的,少了就地取材能直接询问的人物。他说那场街头拥堵大混战其实有一种不真实在里头,人越多,架往往就打不起来,就跟《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然而真实的黑帮应是如此么?《艋舺》里的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对话钮承泽

林小明是一个家世非常好,非常聪明,非常幽默,很温暖的一个人。17岁那年,我们在一个舞厅相遇了,就像《艋舺》戏里面太子帮跳舞的那样场域,然后我们交换了电话。他是我的小学同学,但是我们以前并没有来往,第二天他打给我,我出去了。少年的我希望有一天能够自编、自导、自制、自演,成为一个全才的电影工作者,这是我的梦。小明的梦是他需要可以成为一位大哥。然后我们在一起厮混了几年,感情非常好,每天都见面,他也提供了我很大的安全感。

后来就像很多你生命中曾经出现的朋友一样,因为一件事情吵架了,就没有来往。再见面已经是十几年后,那个时候我已经是一个导演,有一天知道他电话,跟他碰了一面,然后马上回到小时候,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开玩笑,非常的亲切。他已经是一个大哥了,可是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利益,也没有任何的合作,他还很高兴,我好像也在朝我的梦想迈进,可是那个时候他因为长期的喝酒,身体已经不太行,我就知道,终究会失去这个朋友。

《艋舺》有一场戏是几百人打架,为什么会有这一场戏,就是我在五年前我想拍《艋舺》的时候,林小明有一天就说,一定有一个大场面让你拍,我支援你500个人!后来虽然他过世了,但是我还是想要拍一场这样的戏。他过世我非常难过,,有一天我写下了几句话,17岁那年,我们一起走进大人世界,并且一去不回——这就是我跟他的这段友谊,那这句话当然变成了电影里面很重要的台词。他跟我是共同作者。我还记得在08年1月,我跑去台湾一座山上,然后想要再重新整理《艋舺》的剧本,那个时候小明已经过世了,我在走本子的过程当中,看到一句话眼泪就掉下来了,那句话和尚跟蚊子说的,“今天你不弄死他,明天就被他们弄死”。我眼泪掉下来的原因,是我赫然发现这是当年小明跟我说过的话。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他跟我连接如此之深,他跟《艋舺》这部电影连接如此之深,甚至透过这个发现,我也才知道,原来《艋舺》这部电影,跟我自己的青春岁月连接如此之深。

传统:“枪,是下等人用的武器”

电影里的友情义气是太子帮的事情,而传统厚度是体现在Geta和Masa这辈大仔身上。庙口和后壁厝不比港片里的扛把子,它们背后自有一层宗教信仰和族群派系的深意。《艋舺》里的“庙口”是指代艋舺清水岩,俗称艋舺祖师庙,祀有清水祖师、妈祖、关帝等一众神祇。这个庙跟大陆泉州的安溪清水岩是一脉相承,香火正是当年渡海携来(Geta死后墓碑上也写明了他祖籍是在安溪)。这座庙充满了历史传奇色彩,它见证了影响台北历史的械斗事件。当时来台的泉州移民分裂为两股大的势力三邑(惠安、晋江、南安)和同安人,由于信仰神明不同和经济利益纠纷,三邑人把同安人赶出了艋舺地区,从而导致该地民风保守,族群过于封闭,难以容忍外人与新事物的介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这样的历史背景,电影里的兄弟反目和脆弱手足情就容易理解得多,至于庙口和后壁厝那种老大和好、小弟对立的局面,其实也是一种传统保留。闽南地区在大陆尚且是个封闭式的族群,他们以各自同姓祖厝和就近村落为单位,形成一个家族宗亲的牢固体系。这种体系排外性极强,互为合作,习惯于自保。即便经过日本殖民和国民党高压统治,《艋舺》里不同的角头势力依然保持了这一土生土长的特点。从地理上来看,闽台地区山多地少;从地缘上来看,台湾命运动荡飘摇。这些因素迫使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采取一种近似抱团的姿态,里头还结合了佛教道家的宗教影响、血缘血统的沾亲带故以及地下帮派的林立并存。正因如此,他们才是独特的台湾黑帮,既有日本黑帮的残留影响,又看不出太多香港黑帮的影子。就以香港而言,它是高度现代化的都市森林,不同移民早已混杂一起,虽有各据一方的势力,但排外程度并没有《艋舺》里台湾本省黑帮那么深,彼此联系也没有错综复杂的脉络可循。

《艋舺》里蚊子第一次去志龙家做客,一堆人围坐吃饭。他感叹说黑帮怎么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白猴回答说这才是真正的台湾黑帮。它把电影中的黑帮和传统港片的黑帮区分开来,该话同时也是故意说给观众听的。Geta反复强调枪是下等人才用的武器,这是一种故意姿态,也是直觉意识。他们是古典流氓,只认样式齐全的各种刀,身上有的是传统的江湖义气。有问题只需要用刀和拳头说话,用枪是胆小鼠辈的卑鄙行径。

江湖:“时代不一样了,艋舺早晚会被吞掉”

如果回溯历史,由于一清专案的发生(几乎跟大陆的严打是同一时间段),许多黑帮头目被丢进了监狱,一时间人满为患,《艋舺》中的文谦就是代老大去蹲牢了。这批人在监狱里对立严重,为了对抗竹联帮和四海帮的侵蚀,以本省人为主体骨干的天道盟成立。风声过后,随着政治空气的缓和,这批人又被赦免出狱,由于不可避免的争权夺利,流血事件频发。当时台湾发生了很多小弟篡位的事情,他们大多采用枪击的办法来干掉老大,因而这种行为也让人深恶痛绝,江湖上一片血雨腥风,黑帮引以为傲的伦理道义荡然无存。显然这个时代背景不可忽视,《艋舺》里的很多情节同样可以做适当的解读阐释。

电影里的1986和1987年恰好处于一个敏感时间点,蒋经国在临死前宣布解除戒严令,随后两岸关系走向和解,民进党开始活跃,台湾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宽松,加快了走向民主自由的道路。《艋舺》的原名意思是平埔族里的独木船,艋舺地区又是个闭塞的区域,因而对于外面的风吹草动实在没有任何政治嗅觉和天然敏感可言。当文谦决定跟外省帮合作时,叔伯辈大多吞吞吐吐,像Geta更是明确表态反对,由此他们都成为了必须除掉的眼中钉。在Geta看来,艋舺本是个单一纯粹的族群,自己家的事情自己人来解决,他们又不想发横财大捞一笔,凭什么要看外省人的脸色。很显然,Geta在这里充当一个调停者,并不是那么看重的利益争夺。他即便断了和尚父亲的手,夺得老大位置,却好像也不是想着如何经营,吞并周围势力不断做大。这种“不求上进”恰恰让他远离了利益冲突,可保一方水土的平安——本省黑帮的意义功能更多是在此。然而在外省帮看来这些老人简直是瞎了眼,放着那么好的艋舺不经营,只肯烧香拜佛玩女人,实在是资源浪费。结果外面的山雨欲来是挡不住的,有人墨守就必然有人要思变,所以《艋舺》的结局喻示了传统的消亡,黑帮势力走向了重新整合,这个过程也导致太子帮走向了分崩离析、手足相残的惨境。

至于义气,在惨烈的黑帮厮杀当中,义气是为何物其实并不重要了。义气在钮承泽与林小明的友情故事里是一种互相赏识,太子帮能给蚊子提供安全感,罩着他不受其他人欺负。义气是和尚看到结拜兄弟被人砍杀沦为鱼肉时的情绪爆发,然而他早已是背叛者,不配拥有义气。因而义气在片中是带有怀旧情调的回忆,是偶像明星嘴里的大段台词。它可以仅仅属于几个年轻人的青春,而一旦踏入成人世界,义气就很难保留有最初的面貌。

叁•创作多艰

台湾电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点市场,不过那是基于政策保护和本土扶植,观众眼界未开。后来粗劣商业片和低廉琼瑶剧也热卖过一段,然而观众很快倒了胃口。新电影在最初几部电影时确实有市场,不过随着几个得力干将把重心投向艺术探索,新电影很快失去了票房,接受了失败命运。在港片的强势冲击下,那时候的台湾电影没有工业可言。进入九十年代,外片有如洪水猛兽,把国片打得七零八落。台湾电影产量年年下跌,占有率惨不忍睹,朱延平的愚蠢复制也走到了死胡同,整一个病态的市场。随着港片行情走低,整个华语片萎靡一片,无人能救。进入新世纪,台湾电影的本土占有率有时候不如1%,一年十来部片子,辅导金“越辅越倒”,形同虚设。

惨淡:台湾电影曾竖商业白旗

要说这批在国外大受欢迎的导演没有商业考量,那也是不对的。杨德昌一直想拍个主流动画片,成立了工作室,试图拉成龙合作,结果敌不过病魔,驾鹤西去。侯孝贤有过商业成功经验,然而《尼罗河女儿》转型失败,《悲情城市》靠敏感事件和政治解冻热卖,此后就从未有过好运。就连侯孝贤也不敢高估自己实力、走向了国际资金合作的道路时,台湾电影当真是竖起了商业白旗。至于蔡明亮,那根本就是一个悲剧,除了《天边一朵云》借得话题可以炒一炒热一热,其他时候他即便站电影院门口卖票也不会有多少人光顾。如果说些大实话,他们的思维根本扭转不过来,不如安心去拍文艺片,冲击三大节头奖。因为不是说你想拍商业片就能拍好商业片,正如一个拍出优秀长片的导演在拍摄短片时往往会水准丧尽。

这十几年台湾电影的颓势留下了可怕的后遗症,许多年轻人以看华语片为耻,非好莱坞不看,完全无条件的绝对膜拜。如果给观众信心、挽回商业票房成了台湾导演的一大难题,侯孝贤本已经是死路一条,模仿侯孝贤更加只有死路一条。钮承泽深知这一点,有观众才能有一切。他的起点是偶像剧,好不好要看收视率。俗话说人的气场不一样,在早年跟侯孝贤的合作当中,钮承泽也意识到自己拍不了也不想拍侯孝贤的路数。要想商业必须主流,而台湾的主流是什么?是忠实的同性恋受众还是西门町的年轻情侣,是喜欢听方言的台南老阿伯还是拖儿带女的几口之家?是小成本制作模式还是中等投资产品,做成陈国富《双瞳》还是做成陈怀恩《练习曲》,钮承泽面临诸多痛苦。他的电影道路更没有一帆风顺,准备第一个案子时跟女友分手,跟周杰伦合作谈崩了,想拍《情非得已》又诸事不利。好好一个伪纪录片,硬是给拍成了剧情片,豆导在结尾真情流露,在妈妈怀里大哭了一场。这样的片子当然做不成主流,它太私人,太私密了,更多是供以影迷来挖掘爆料。影片赶在了2008年4月上映,平平淡淡,没有起任何波澜,就跟钮承泽自己拍的偶像剧相比,影响都要小上很多。

信心:《海角七号》破釜沉舟成功

然而就在四个月后,《海角七号》上演了惊人的票房奇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囧男孩》连带受益,下线的《九降风》赶紧重新第二轮上映,它们为的是多分到一些票房。然而这一切跟钮承泽没任何关系了,他确实有点愤愤不平,于是留下了以下的话:在台湾拍电影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人冷落了爱人,有人糟蹋了健康,有人抵押了房子——有人以上皆是。显然想在台湾拍电影,就跟《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里的胡七八糟一样,一个导演往往是分身乏术,吃力不讨好,所以当导演的还没拍好电影就被骂为傻子或者疯子。魏德圣就是这么一个例子,他一直觉得自己构思很好、想法很棒,然而没人愿意给他投钱。后来有一天他突然开窍了,他是无人知晓的魏德圣,不是华人之光李安,你要想得到金主的恩惠,就必须拿出点实力。这才有了《赛德克巴莱》的前导片,后来拼上性命拿出卖全家的气势才拍成了《海角七号》,皇天不负苦心人,电影一炮走红。也许你可以说影片质量如何一般,然而它的成功对台湾市场是有决定性意义的,台湾电影复兴的说法也随之出炉。

《海角七号》证明了市场容量在哪,至于你敢不敢跳那还得凭本事说话。身为同一批开拍电影长片的导演,钮承泽不可能没有从魏德圣的突破进取中受益,他也提出了一个中等规格的制作要求,影片投资预算是六千万新台币,他们不再惧怕捞不回成本,不再小心翼翼拈轻怕重。影片早早挑好了一年最红的春节档期,所有的宣传策略和资金投入都围绕着这个档期来展开。钮承泽确信《艋舺》要卖钱,而且一定要大卖,所以他把偶像剧的很多东西加了进去,有不少地方完全是在迎合观众,增加观赏性。钮承泽希望自己能拍出情感真挚、剧情流畅的电影,观众在观影能情感投入,有哭有笑,看完后还觉得自己的生命被带走一点什么东西,那是它心目中的好电影,这就是用个人生命拍出来的《艋舺》。

《艋舺》:重建台湾电影工业第一枪

《艋舺》的准备从剧本做起,钮承泽没有当过黑帮老大,因为他从来就不是,所以一手资料的来源就变得很棘手。另一位编剧同时也是前女友曾莉婷在这点上帮了他很多忙,他们展开了大量实地调查、阅览书籍汇总案件、探访一些老前辈,试图创作一个复古怀旧、色彩迷人、华丽生猛又带有浓厚台湾味道的艋舺地区。这个过程中,前面说到的林小明无疑给了钮承泽很大的创作灵感,不过钮承泽解释说片中的艋舺只是想象中的艋舺,它不是还原写实更不是砸钱复制。挑选演员上,钮承泽觉得严格定义上来讲,赵又廷和阮经天一点黑道气势都没有,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都证明了他们是乖孩子,更何况他们也没有经过那样的特殊年代。阮经天有合作过,好办。蚊子的演员一直找不到人,曾莉婷推荐了依靠通过《痞子英雄》走红的赵又廷,找来一看印象不错,可是ABC的文化背景实在也差得太远了点。最后没办法,有些东西就是缘分,钮承泽忘不掉他的面孔,结果赵又廷就接演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无可动摇的一号主角。凤小岳完全是因为《九降风》里的出色表现让豆导有了印象,一聊,发现找他没错,这样戏份最重的三人组就搞掂了。

之后钮承泽开始进入了真正的导演角色,指导演员,让他们在场下寻找默契,他花了很多时间跟年轻人沟通交流,面授技艺,让他们真正建立一种兄弟般的友情。作为一部青春偶像动作片,打得好看成了《艋舺》的一大难题,它不能重走港片套路,转而寻找一种真实同时又包含美感的动作设计,《老男孩》的动作导演就进入了钮承泽的视线。于是演员们安排了动作训练,此外还有闽南语的强化训练,看那个时代的书和电影。实地取景拍摄时,台北当局也提供了很多帮助,因为《艋舺》可是一块金光闪闪的文化品牌。

2010年2月4日,借助病毒式营销和网络造势,《艋舺》上映后势如破竹,先是拉下了《阿凡达》,进而连破票房记录,钮承泽终于收到了回报,数字可观。台湾电影经过2008年的突然高潮,在2009年陷入了不应期。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艋舺》的票房成绩完全能实现翻好几倍的纯盈利。在钮承泽看来,《艋舺》不是天上掉下的奇迹,而是一成功例子,它不会是偶然的火花一闪,之后还有蔡岳勋的《痞子英雄》电影版、魏德圣的《赛德克巴莱》,这些影片同样具有强大的票房冲击力。它们的统一标签就是明码实价的商业片,而重建台湾电影工业、重新和观众建立良好关系,这些电影的表现将会成为重要推手。现在《艋舺》很好地完成了新年第一击,接下去就看其他人如何把火炬传递下去,展开接力赛。

《艋舺》里的副导演是林书宇,他是《九降风》导演。里面客串演出学校老师的郑有杰,他是《阳阳》导演。钮承泽说他还跟《渺渺》的程孝泽、《听说》的郑芬芬都有挺好的情感,这种内部合作和互相帮助其实正是新电影或新浪潮的一种特征,他们之间具有党派群体合作,为了一个目标和梦想共同努力。彼此又能互相协调帮助,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批人也许年龄不一,但从电影生命来计算,他们都还是新锐力量,有得期待。此外监制李烈还制作了《囧男孩》,阮经天在其中也有客串演出。马如龙在《海角七号》的配角演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艋舺》中他同样表现抢眼。《艋舺》的成功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惊人的,毕竟《海角七号》时没人会意料到那么彻底的成功,但《艋舺》走的每一步,钮承泽都在脑海里计算过,这一次的疯狂是理智的。

总之《艋舺》是一部针对市场和受众群而制作的电影,它有青春片的外壳又有充当话题的黑帮情节,有偶像,有动作、有情感、有音乐,卖点超多,随你喜欢。《艋舺》跟八九十年的台湾商业片有本质区别,尽管也是奉行拿来主义,然而它包装得精彩好看,形式新颖,人物情感充沛。即便里头有台词说教毛病和多余累赘戏份,然而《艋舺》不失为一部浪漫的青春电影。片子给其他电影人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如何针对本土观众口味,用心去制作、聪明地拍摄,这样子做台湾大有希望,一两年内有更大动静绝对不是片面之言。当然了,钮承泽还希望《艋舺》能进入内地市场上映,与观众见面,不过这个的难度就确实不小了,至少不见得会比影片创作过程来得轻松。

对话钮承泽

我想在台湾做电影的人,很少没有受到侯孝贤影响的。那个影响也许在作品里呈现,也许在做人的态度,也许在指导你做电影可以达到的高度上。侯导在台湾简直是一个神主牌,是一个图腾般的存在。我一直视他为启蒙的老师,可是我在很年轻的时候,还是一个电影演员的时代,十几岁,就很清楚的知道,我以后不要当他——我很尊敬他,但是我一点都不想当他。

其实那个时候,我记得不管身为一个观众,或者身为一个从业人员,常常产生很大的困惑:为什么我们有像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这样的导演?他们确实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在国外受到影展的青睐。但是他们在本土市场上,往往跟观众有一个很大的距离。那时候我常想说,台湾为什么不能拍出一种情感很真挚,剧情很流畅,然后可以让观众在观影的时候,哭哭笑笑之余,还可以为自己的生命带走一点什么的那种电影?那时候我就说,以后如果有机会要当导演的话,我就要拍这种电影。

《艋舺》在拍摄之初,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会在最好的档期,也就是农历的春节,我们得以回推我们所有的制片的步骤,宣传的策略,可以投入的资金,能够承受最大的风险。换句话说,《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是生命逼迫我去拍的,而我根本不在乎它会不会卖钱,有没有人喜欢。但是《艋舺》却是一个我们试图重新建立台湾电影工业,把观众找回电影院的一个非常有决心的作品,所以在一开始,我就知道它一定要卖钱,它一定要被喜欢,这是最大的差别。但是对作者而言,那都是我相信的题材,我热爱的,我用生命拍出来的东西。

台湾电影经过这么多年的等待,这么多人的努力之后,我终于证明我是可以展现这样的能量。08年《海角七号》还是一个奇迹,但是工业不能靠奇迹,工业建立需要的是例子,《艋舺》很可能成为一个例子。有人很担心会是昙花一现的美丽,但是我知道不是,因为《痞子英雄》电影版,蔡岳勋马上要拍,然后魏德圣的《赛德克巴莱》,这些片子都是希望一个有内容的商业片的姿态,能够重新跟观众建立关系,进而重新建立台湾电影工业,所以这样的变化是让你期待的。

我现在强烈的希望《艋舺》能在内地上映,虽然它有涉及到一点点的黑帮情节,而且讲的是台湾旧社会的乱象,但它讲的是友谊是青春,有非常明确的主旨,体现年轻人不应该走这条路。我也想呼吁所有的网友们,当然大家都不容易,在电脑前面透过无偿的下载来理解这部电影,我也没有什么指责或抱怨。但是你但凡有一点能力,我觉得在电影院看电影,才是最理想的观景室,因为透过巨大的荧幕,所有细节,不会遗漏,演员的表演,我们精心的美术,我们精彩的动作设计,你通通都可以得到最好的、最完整的满足。然后通过那个漆黑的空间,你跟大家一起交换着情绪,经历着这趟旅程,好笑的会更好笑,感人的会更感人,所以我强烈的建议,大家稍微等一等,《艋舺》很有可能会在内地上映,很可能是一次很愉快的很丰富的观影经验,千万别就这么浪费在小小的电脑屏幕前。【新浪 《新青年》第七期】

 短评

看一遍MONGA再看旁边老公 怎么嘎丑的……

5分钟前
  • Jessie
  • 推荐

赵又廷爱阮经天,阮经天爱凤小岳,柯佳燕是饭后甜点。画面很日本,陈珊妮的配乐很牛逼,文艺又商业,暴力又不会太过血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马如龙演的真好。

7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推荐

钮承泽自恋狂

12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如今想看点纯洁的男男关系就这么难么?

15分钟前
  • Touma
  • 还行

豆导版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艋舺少年杀人事件”。看到报道说“不间断奋战近30个小时后,完成了《艋舺》的后期制作。在骑着单车离开录音室的回家路上,豆导哭了。在熙攘的台北市中心街头,他泪流满面激动到脸都皱起来。”豆导很爱用脏话表达感情,但也容易哭,哭到脸都皱起来的描述实在太有画面感

20分钟前
  • jj73浅之
  • 力荐

阮经天 要演电影才能发光啦

21分钟前
  • llxx8023
  • 推荐

花九分半从后壁厝带回五份鱿鱼羹,歃五滴血在庙口和你们拜码头,却得靠一柄尺二维护我们是兄弟,借一个拥抱证明你混的是友情。一九八七我们一起走进大人的世界,台风天来临却有人一去不回头。我捧着义气的牌位,为逝去的江湖披麻戴孝。那江湖里有刺眼的血樱花,发光的溜溜球,还有痴枉的爱和难舍的仇。

23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我在高雄热闹的电影院里看了这部电影 周围全是地道的台湾人 显得我很突兀 不过大家的笑点很一致 都是陈汉典。。。不过就编剧来说 还是有些薄弱 剧情很轻意就推理出来了 结局也有一些怪异 豆导的身影总是穿插在戏中 他不是说只演了一个小角色么 冏。。。

25分钟前
  • ImGraceGong
  • 推荐

阮经天和赵又廷应该在一起!!!!!!!

27分钟前
  • 喃 大 丢.ai
  • 推荐

每个叛逆少年总有个开理发店的妈妈

30分钟前
  • Stanley
  • 力荐

比彭浩翔还王家卫的杜琪峰。蚊子对和尚说,"我混的不是黑道",很自然的接下去,是"寂寞"啊~PS:剧情梗概:A爱B,B爱C,然后B杀了A,最后C又杀了B。

35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推荐

你以为你混的是黑道,其实你混的是搞基!

39分钟前
  • 曾经
  • 推荐

f 9:24:45我的青春只混到 九降风 那个级别你的青春就混到 艋舺 这个级别了

44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推荐

属于艋舺的时代过去了,伴随着黑道们如草一样的生命;场景和颜色好漂亮,很有80年代末的台味;陈汉典好搞笑,可惜挂得太早了;艋舺的前期营销和宣传做的太好,其实本质只是一部天真烂漫的青春动作片。

46分钟前
  • Iris
  • 还行

BL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阮經天的表現不錯 超乎我的預期,陳漢典/王識賢讓人眼睛一亮,趙又廷還差了一點火候, 一票老演員們的表現則是演出了台灣黑道的氣口, 豆導說故事還算流暢, 值得一看

55分钟前
  • johnchen
  • 力荐

最后,女王受亲手杀死了他的忠犬攻。

59分钟前
  • hedi PP
  • 还行

《艋舺》最重要的爱情线比较隐晦,可能很多人没看出来——和尚是同性恋,他一直暗恋着志龙。

1小时前
  • 叶子风
  • 推荐

赵又廷要再凭这片得个什么影帝我就杀人

1小时前
  • kashasha=样仔
  • 力荐

你以为你混得是黑道,其实你混得是友情;你以为赵又廷爱的是小凝,其实他爱的是阮经天;你以为阮经天爱的是凤小岳,== ... 他爱的就是凤小岳。

1小时前
  • 一晌贪欢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