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奶奶

记录片大陆2010

主演:樊其辉

导演:邱炯炯

播放地址

 剧照

姑奶奶 剧照 NO.1姑奶奶 剧照 NO.2姑奶奶 剧照 NO.3姑奶奶 剧照 NO.4姑奶奶 剧照 NO.5姑奶奶 剧照 NO.6姑奶奶 剧照 NO.13姑奶奶 剧照 NO.14姑奶奶 剧照 NO.15姑奶奶 剧照 NO.16姑奶奶 剧照 NO.17姑奶奶 剧照 NO.18姑奶奶 剧照 NO.19姑奶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0:59

详细剧情

  一袭如画的长裙,扎着一朵白色玫瑰的巨大的发套,足足二十公分的高跟鞋……碧浪达夫人眼角挂着混和了厚厚睫毛膏的黑色眼泪在灯光昏暗的酒吧里低吟浅唱,纵声高歌——从白光(四十年代的歌后)到闫秋霞(白派京韵大鼓传人),从调侃仰慕者送来的不菲小费到对台下骄傲女人的尖酸与不屑,从渴望的沉浸在回忆中的温暖歌唱到绝望的跳大神式的嬉笑怒骂……嘈杂的环境中,舞台是她的——这个小小的舞台是属于这位华丽的、庄严的、刻薄的、胆怯的、恶毒的、势利的、羞涩的、不幸的、风情万种的、母仪天下的、冥顽不灵的碧浪达夫人的!  裁缝是个健谈的人,他经常会去同性恋的专门的据点——比如公园和浴室寻找故事——邂逅,调情,做爱,吃饭……裁缝说他天生就喜欢男人。  在裁缝眼里,他的父母是不幸的;他的童年一直缺乏安全感,也没有什么意思。  长大后的裁缝靠做衣服的微薄收入供自己去了广州,他想在那里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名走红的“妓女”……确实,他遇见了一些让他刻骨铭心的男人——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广州——那时他还很年轻。  一次不慎染上梅毒的经历让裁缝开始吟诵《心经》……日复一日,当他反复吟诵从而慢慢忘却了经文甚至自然而然地对其进行了彻底颠覆的时候,他似乎有了一点安全感。  裁缝是个健谈的人,他生动地强调:金钱,色情。他依旧这样生动地活着:在渴望中,在绝望中。  健谈的裁缝就是台上的碧浪达夫人。

 长篇影评

 1 ) 《姑奶奶》和东拉西扯

事实上,《姑奶奶》只看了一半,去到尤根的时候已经在放后半段。

定焦头切的是姑奶奶的胸膛以上部分,大部分时间是他在说话,滔滔不绝,另外的时间,是她在唱,每每情深处,两行墨泪浇灭眼里明焰,这时候的她才最像凡胎肉体的尘世之人。因为当她变成他的时候,他关于生活形态和社会形态字字句句的阐述,都太通透了,简直并不像人。

关于易装,樊其辉好像是说过那样一句话:易装的快感在于上妆的过程,越廉价的化妆品带来的快感越大。老实说,身为女人,前半句描述的快感很容易体会,而后半句,则大概是既往生活加载给他的了。鉴于此,我是怀着已知的偏见去看待裁缝和碧浪达身份切换这件事的。我主观地假设了生活中,碧浪达夫人才是真正的樊其辉,而健谈的裁缝,恰恰是碧浪达唱着的歌里那位女菩萨,或者,也没有那个女字,菩萨本就没有性别差异。碧浪达假扮了裁缝,来普度众生,却,只是在邱炯炯的那个定焦头里试图普度来观影的众生。

观影完毕,邱炯炯在门口抽烟,一对家住田子坊身世传奇的老两口在等待海报打印的时候和他交谈起来。

老阿姨:我觉得这个片子特别压抑,但是他很乐观,那么健谈。他是很缺钱吗?

邱炯炯:不,他不缺钱,他是很好的服装设计师。

老阿姨:那他现在怎么样呢?

邱炯炯:他自杀了。2010年的时候。

老阿姨:他这样的人,怎么能自杀呢?!

邱炯炯:他自杀是因为抑郁症。他把什么都看得太透了,看太透了不好,有时候人可能糊涂点好些。

当局者迷总归比当局者清好点,还会有各种试错的期待,还不至绝望。像碧浪达唱的那句:偷人也偷不到,偷东西也偷不到,是真的绝望。偷不到的结果是既定的,是继续偷的行为和等待偷的机会,还是撒手不干了。也像裁缝说的那句:天上不掉馅饼,却掉下来两斤屎,早吃晚吃是都要吃的,2010年的10月,他终于索性撒口不吃了,把自己给度了。

东拉西扯:今晚无缘去看邱炯炯的现场交流,但昨晚他先画了一道界,只谈樊其辉的生活,不要谈片子。后来看了看邱炯炯的画,大部分是水墨,油画夹杂其间,油画也带着水墨的透感,而且光感出奇的好,每一幅都像大片大片极薄的云母层层叠砌。此前在吃饭的时候,有人问到他四川,他说他并不喜欢川蜀,没有人深问。可是,这很奇妙,因为同桌吃饭的张献民老师在艺术资本主义的讲座里也梦游到了他想说的因为现代生活的便捷而使得离乡变得太过容易,于是在艺术创作中乡情的遗失是值得否定的。我没有去过四川,但或许是杨老板娘80度的酒的作用,回家以后我梦里出现的峨眉山,是大片大片极薄的云母叠砌的,很薄很薄,阳光的斜照透过它散射开来,散射光铺满了整片大地。

 2 ) 一个犬儒主义者的自白

他的悲剧性在于,他在骨子里是相信那些美好的词汇的——譬如爱情。

所以电影里他一半作为舞台演员酸文假醋地歌唱爱情,另一半作为健谈的裁缝,极尽所能地自我嘲笑、吐槽生活、嘲讽爱情,说爱情就是臭狗屎。咋看起来,那个污言秽语满嘴的健谈裁缝,才是他裸露的真实的自我。但其实这一面只是他犬儒主义者的自我保护,在成熟到能看清世界、丧失内心那个理想而单纯的美好世界的可能性后,只有通过否定自我和全世界的自我堕落,靠一个反问句来维系自己的存在意义——难道这真的就只是如此无聊无趣的一个世界吗?!然而犬儒主义的致命伤是破灭后的失重和空虚,当这个反问彻彻底底在内心变成陈述句时,也是他抛弃这个世界的日子。

所以表面上,舞台上的他是在表演,放开各种世俗约束的死同性恋裁缝才是本体;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舞台上的悲伤和眼泪才是本体,而那个爱在镜头前吹牛讲自己各种离奇经历的死同性恋,才是知道观众们爱看什么爱听什么的演员。

一个著名服装设计师、一个满嘴跑火车的死同性恋、一个堕落肮脏的卖艺妓女,这三个对比强烈、无法让人联系到一起的人设,凭着表演才能和敏锐的感受力,就这样统一在了这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身上。

 3 ) 裁缝,戏剧人生。


这个片子依然秉承了邱炯炯盎然饱满的个性,似乎他的片子都有着这样的相同气质,是一种未经雕琢的天然直觉。他戏谑的说过,黑白调就一他低俗的爱好。他的所有片子皆是黑白色,对比一些人为了故作个性而滥用黑白,而他却总是用的恰到好处。

  《姑奶奶》的影像蔓延出了黑的寂寞白的纯粹。裁缝和碧浪达,以及樊其辉这个载体纠缠成一盘格子纵横无路可解的棋局,他试图分裂着生存,却陷入更纠缠的思绪,身体中的每一颗棋子都不能孤立地与人性对抗,所以他既像个看透一切调侃生活的的男人又像个算计纠结诡离多变的女人。这也契合了他自己说的,他只是有很强的女人心态。
  这个女人心态的男人饱满的诠释了一个真切的人生。唱一曲婉转悲鸣的旧时歌曲,带着嘲笑和放浪,夜上浓妆的裁缝化作舞台的碧浪达,巨大的发套,惊愕的装扮,让人仰望的恨天高。眼神高傲的享受劣质化妆品伪饰的美。他说,我站在台上,是替你们站在台上。
  想必台下的看客不敢去回味这样的话,因为他在台上一面一览无余的展示自己的表演一面紧寸不离的遮掩阴郁的内心,这种对着大众的自我解剖过于残忍和痛楚,尽管裁缝略显淡然也偶尔流下粗硕的黑眼泪,但其实没有人能深刻的去爱他理解他。
  这也是他如此哀愁的原因吧,他不过只想过生活,工作挣钱下班之余买菜做饭晚上可以和爱人欢愉。但是沟壑万千的经历只是平添他的绝望,美好迟迟不来,往事浩淼游走,而今有的只是一晌贪欢。
  这是裁缝本性散发的悲凉,于爱情,他年轻时也自以为的爱过,纯洁的期望过,最后大梦初醒的看透。于亲情,对母亲的淡漠,对父亲偶尔记念的一点温情都显得憔悴无力,甚至逃避。
  他会有很强的倾诉欲望,直白的语言表达,让人感受到他猛烈的生命,时而高潮的让人想躲进厕所呕吐时而绝望的让人忍不住闭目垂泪。当他一袭黑衣的装束在台上暗自低语,是暗夜里最妖娆动人的花朵,那么的真诚和伤感。当他愤恨的骂出他妈的前加动词时又是如此的洒脱和不屑,他的气场无可匹敌。
怀旧的 放浪的 回忆过去的 胡说八道的 这就是碧浪达
  但这真是他吗。或者只是他希望的姿态吧,可以镇住这些自以为是的男女,从而内心获得快感,因为他寂寞。
  他也自卑,从骨子里的脆弱,希望在年少时被珍爱,在成年时得到温暖,但现实疮痍,他只能自己强大的满足自己的欲望,做个裁缝,拿了奖项,给光鲜的人们做华美的袍。甚至化个女人,伪装个气场强大的雅伶。别人永远只有艳羡和慨叹的份。这样独一无二的生活充实内心的不安和纠缠。
  但这是消遣生命的方式,也是抨击自我的过程。曲折而残酷,狡黠和美好,他讲起他遇见的人,并不隐晦,有时候甚至更像个孩子,任性的叛逆的不从属于这个世界的框框条例。
  
  影片大体依赖了这个惊艳般的人物,他的生活,行动,语言和故事每一样都充满了鲜明的气质。大多数观影者都会陷入关于人物的思索和谈论。其实值得观赏的也有影片本身的个性,黑白调显得冷寂漠然又暗涌绵长,配乐恰好,不喧宾夺主也不被隐匿,尤其是开场,节奏紧凑音响切合的刚好,仅看似轻巧的略带几笔就完全吸引了观众。而这种吸引不是靠传统意义上的剧情或者庞大的特效抑或煽情的对白,是一种不自觉的带着凝练和迷离气息的磁场。作者在现实访谈与舞台吟唱画面中切换的很自然,一个真实的人的两面相对客观的呈现了出来,没有过度的夸张,只是沉稳的记录。但剪辑的还是有轻微的不够流畅,在唱和说之间的时间安排偶缺合理,当三分之二都是以这样的形式的时候会略感拖沓,似乎结构安排应该再起伏一些。也许是服装的原因,在后期剪辑的时候肯定考虑内容多余偶然的衣着,所以每次切换后都仿若之前的衣服不停的交替流转,我想,碧浪达夫人一定希望他的美只是一次的惊艳的,而不是重复的装扮刺激视线,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如果连衣服和化妆都要处处精细就是有预谋的剧情片了。
  邱炯炯的作品配乐是很有特点的,他出生川剧世家,对戏曲有很敏感的触觉,在之前的作品中都出现过戏曲的元素,用的别有味道。而《姑奶奶》蜻蜓点水的乐曲每次都能在被一段故事撩拨内心的时候起到不同的作用,有时候是缓和纠结的情绪,回到相对乐观的现实,有时候又暗暗的带领观众走进一个悲凉无边的世界。当裁缝唱起探晴雯的词句,萧瑟的景致,瞬间氤氲起一种无边无际的凉薄,那段吟唱用一种隐忍的力量触及了最灵魂的认同和体会。这是来自人性纯粹的本质,也许人们对生活中的裁缝有着五花八门的看法,有热爱的欣赏的赞叹的有嘲笑的鄙夷的淡漠的,但那一刻一定会存在着感动的东西。
  纪录片的一大魅力来源于人类的本能,对事物以性情来判断,剧情片可以迎合可以曲解,人们懂得剧情和生活的转换,但纪录片选择了记录的方式就要相对尊重这种真实的呈现,带着不可逆改的宿命,就像姑奶奶的人生一样充满了宿命主义,我们来来去去,没有人会如此刻骨的与他的喜悲呼应,甚至没有人为他千里跋涉去给予一点温暖,因为他似乎在经济上并不困窘,只是他的存在就像悲剧主义的谜,注定要以毁灭的方式来获得救赎。就像他说,也许明年我就不在这里了。而当他说起头套掉落的事情,偶尔掉下来他会惊喜的为观众化解,他亦觉得有趣,但当他真的刻意掉下几次就觉得不好玩了不喜欢了。是不是可以同理,在他扮演一个让人惊叹的女人的时候他获得了极大的快感,但演久了是不是也不好玩了。这就是孩子的性格。而有一段他回忆他父亲的谈话和作者配的画面也是十分的融合,带着电影留白的方式给人对于童年深深地思索,这种类似于自省的东西不是轻描淡写的回忆,是对于某些隐匿伤疤的掀起,逃避和面对都是各自生活的态度。从某种意义讲,樊其辉是如此光芒勇敢的爱恨着自己的命运。


  某一天他走了,无关影片,以他的方式。有点出乎意料,因为影片中那时候他的状态是活色生香的,在台上抽着爱喜,在台下吃着雪糕,会笑得特别的灿烂,会忧伤的流泪。不过也可以预料和理解吧。感谢这个片子,记下了这样一个特别的人,这样一个姑奶奶,裁缝,碧浪达夫人,一切都是烟云,留下的都不存在。









  


 4 ) MADAM



裁缝和碧浪达夫人

   姑奶奶樊其辉有两重身份,健谈的裁缝,浪荡的碧浪达夫人。你会发现作为男性形貌的裁缝举手投足还是母叉叉的,相反,女性形貌的碧浪达夫人却生猛坦荡,霸气十足,带点男人的襟怀坦荡。所以裁缝和碧浪达夫人,是他社会身份的划分,是白天和黑夜的划分,但决不是性别的划分。就像他自己说的,他非男非女,非0非1,非常复杂难以界定。
   
   裁缝斜倚在太阳底下讲他在旱点水点的“猎货”经历,他是个早就毫不掩饰还带点扬扬自得的基佬,喜欢嘲讽人间也调侃自己的基佬。裁缝斜倚在太阳底下唱八角鼓子弟书,真正的满洲旗人吟唱的玩意儿,哼得韵味十足,绵长老练。这半老基佬一身北京皇城根儿底下遗老遗少的慵懒悠然气,“冷雨凄风不可听,乍分离处最伤情”,一段宝玉探晴雯,唱得涕泪连连。他也就是晴雯的命,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可惜的是一生没有遇着懂他惜他的贾宝玉。

   而碧浪达夫人呢?二十公分高跟鞋,两米三的大高个儿,巨型假发套,沥青一样又厚又粘的眼影,这是碧浪达的审美,够邪恶,够丧气,和裁缝的貌不惊人反差强烈。碧浪达夫人在乱糟糟的夜场唱白光、唱蔡琴,唱撩人的,搔首弄姿的,肝肠寸断的小调,极其的怀旧,又带有强烈的前卫时髦的波普味。裁缝在夜店的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形式,特别的放浪形骸,可是也极其严肃,极其伤感。在那些三英寸长一英寸宽的黑色眼泪流下来的时候,的确有一种击中人心的悲情美。裁缝是在通过碧浪达夫人,来哀悼他自己。碧浪达,是裁缝的挽歌。



男版“白昼美人”

   美丽的中产阶级女子塞芙丽娜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在每天下午跑到妓院卖身,得到了“白昼美人”的称号,身体上完全的解放,使塞芙丽娜得到莫大的满足与快感。这是布努艾尔的《白昼美人》。而姑奶奶樊其辉,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益鑫泰”金奖、“兄弟杯”银奖得主,著名的“异装皇后”,清华客座教授,也怀揣着一颗妓女的心,用“嫖”来解说一切男人和他的关系,包括邱炯炯对他的采访,也被他比喻成了“操灵魂”。

   “我还能做什么呢?除了卖淫我是彻底没戏的。”“你们都没有过卖淫经历吗?那你们的人生肯定更加困苦”。 人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建立和外界的关系,以及向内探索自己的身体。姑奶奶选了最原始生猛的那一种。可惜连这种最容易的事,他也没有太多的资本可以办到。他总是卖不出去,他的卖淫往事心酸而困苦,这困苦也成了加剧他快感的力量,乐此不疲。

   “我也许是想通过卖淫这种方式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裁缝幽幽的说。“走遍人间,历经苦难,要寻访你做我的旅伴”,碧浪达夫人动情的唱。通过“卖”的方式来得到自我的认同,来找到“爱”,这种人生剧本实在太悲剧透顶了。但这明显是姑奶奶偏爱的感觉形式,他偏爱在复杂的,心酸的,肮脏的,层次丰富的关系里面寻找美好。就好比他说起第一次卖淫也算初恋的经历,他爱戴维查爱得要死的时候,心里面更想要的是那个三十块钱的电熨斗。姑奶奶热衷于复杂的戏剧,甚至可以说,他热衷于把自己推到可悲的故事性里,在那里尽情的审“哀”。布努艾尔的白昼美人解放了自己,姑奶奶却画地为牢。


“大粪”哲学家

   姑奶奶有很多关于大粪和狗屎的哲学理论。“人生都有两公斤大粪,一些人是慢慢地匀着吃,吃一辈子,我是大口大口地吃,早点吃完了它”。 “以前是说,爱情是这,爱情是那,酸文假醋的。噢,现在是说,爱情就是臭狗屎。很多人都有幸踩上了。踩上以后还跋哧,使劲地跋哧,然后连擦都擦不掉。然后有一天你想擦得时候你发现,臭死了,又馊又臭,甩都甩不掉。“
 
   他喜欢这样臭烘烘的调侃这些他觉得很要命的事,他打心底里真正看重的事,可能不这么消解,总会有扛不住的时候。所以我们看见他在言谈间消解自己的眼泪(鳄鱼泪),消解玛丽莲梦露(屎粒连尿路),消解爱情(爱情就是臭狗屎),消解理想(一块烂搌布),消解信仰(佛经和操你妈对我没多少区别,我喜欢去广济寺只是因为它不卖票它便宜),把一切重的变得很轻,好像自己真的已经看透,已经满不在乎。但其中的潜台词却是他根本就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这些快要要了他的命,只能用自嘲的方式来治疗,治标不治本。
  
   姑奶奶唯一不诋毁的只有金钱,“世上万物皆可抛,唯有金钱忘不了”。这也就是他的最深的局限。他的人生理论原地打圈,逃不出”钱“、”色“两个字。难得的只是,大多数人眼里也只有这两个字,却光冕堂皇的顾左右而言他,姑奶奶贵在真实,他早已撕破面具拿真面目示人,这真面目吓着一些人,让一些人不舒服,让一些人觉得可耻。
   
   可是没有什么比虚伪更可耻的。在这个以虚伪为规则的反义年代。


人体X光片

   《姑奶奶》的记录手法是在做减法,直奔最极端的记录方式去了,除了歌曲演唱的记录,就只剩赤裸裸的访谈,屏蔽了人物旁枝末节的其他现实。甚至在健谈的裁缝对着镜头叨b不断的时候,邱炯炯给的景别也都非常的小,屏蔽掉了环境的很多信息,只留下亮闪闪的演出服,假发,灿烂的假花。黑白影调更是减法,消减掉色彩可能造成的多义,只留下一个单色世界,妖艳也是黑暗的妖艳,枯败也是黑暗的枯败,没有余地。这是邱炯炯认为最适合姑奶奶的形式感,因为这个对象本身够极端,够赤裸,够纯粹。事实上,这样的影像感的确达到了效果。文本和对象度身订做,互为镜像,映照了对方。


   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姑奶奶把自己逼到黑麻麻的墙角里,逼成了一朵放浪形骸的黑色大丽花。可他的格局也就在这里,和这个片子的影像感一样的逼仄,没有出路,超脱不出去。他不能代表任何群体,不代表同性恋,不代表艺术家,不代表妓女,更没法代表现今乱世出来猖狂的诸多妖魔鬼怪。他只是他自己,一个裁缝+碧浪达夫人,《姑奶奶》只是人物素描,“操灵魂”的人体X光片,姑奶奶的现实感只在于它深入个体的深度,还有这个个体本身的妖艳夺目。除此之外,我们无法讨论任何的话题。姑奶奶绝对是个异数,是人间妖孽,但他和其他的妖孽并无可比性,他只是他自己。如果要谈论现实带给妖孽们的相同的东西,那就是舞台。过去他们没有舞台,如今却都有了。众神狂欢的娱乐时代,只要你足够妖,就会有观众。和舞台,和大众相关的,一定是一个关于媚俗的话题,但姑奶奶至少是并不媚俗的,他是用他够悲情够邪恶的绝望在供别人消遣,供自己消遣。他不是在取悦别人,只是在取悦自己的过程中,顺便满足一下他们罢了。后来他消遣够了,也就曲终人散了。
    
   再美的Madam也有谢幕的一天。“画得真美,洗掉吧。”
   
   The end。

 5 ) 他不是我大爷,他是姑奶奶。

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他是一个Gay,一个名设计师,一个自杀了的人。

于是我打开碟片,
一分钟我看到他是个歌伶。
三分钟我明白他唱过戏。
五分钟我听出他是北京人。
裁缝说,他是碧浪达夫人。

他不是我大爷,他是姑奶奶。

“嗨,进来看好了,我很便宜。”

我蓦地想起那句像刻在心里一样的喊话:

我可真便宜!!!

“我演唱,是我在排毒。排毒的过程也是在散毒。”

因为在台上唱情歌,本来就是一件卖灵魂和隐私的事儿。

“那次我觉得,如果是妓女,就是我最成功地卖了的一次。
也许他只有在喝醉了以后,才嫖的了我。”

“这就叫操灵魂。”

他和王菲一样,在脸上画着几尺长几尺宽的眼泪。
王菲嫁了人生了子一直是大明星,而他死了。

“如果没有你
日子怎么过
反正肠已断
我就只能去闯祸”

我在10岁或者快10岁的时候从Channel [V]学会了这首歌,在洗澡的时候常常唱起。后来妈妈说你唱什么呢,我便再也不唱了。

“我没见过几个特别幸运的人。但是当我看到那些人时,我会觉得,因为没有波折,所以太没意思了。我又看不上。有波折的人,我又会觉得,命真贱。”

“所以,永远没有合适的时候。”

所以我们只能不停地去闯祸。

“说出一句话的最终目的是让听到的人接受它。所以,如果不用说出来,别人就可以明白的话,岂不是更好。”

“大部分人活着,只是为了看到你活得不如他。这就是快乐。”

“我他妈自己玩自己还不行吗?”

“当你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时,所以这个东西要拿走,要让你发现其他更有趣的东西,然后再拿走,再拿走……到最后你就会发现,你什么都没有。”

“(唱)二爷呀,从今把奴家我就丢开手了吧
就打算 我此生早已就附了幽冥
你若是 果然不舍我晴雯女
望天涯 频频常唤我两三声”

一段宝玉探晴雯的大鼓书唱的是有多好,姑奶奶啊,您是个天生的老戏骨。戏腔配上灰白的电线杆,在这银锭桥被拆没了的日子,我想起了我早已消逝的老北京。

春去秋来,他又唱起老上海的旧爵士。

“原本以为自己还是有魅力的,可再一次碰了壁。”

“偷人偷不到,偷东西也偷不到,这就叫做绝望。”

流出的泪,把画上的泪痕,晕开了。

“给我买个电烙铁吧,才三张!”

这是一句叫人,笑在唇边,酸在鼻子,糊在眼睛,的话。

“如果不是这样,你们就看看身边的人,哪个不是各怀鬼胎。”

“人生两公斤的大粪,看你早吃晚吃,就这么回事。”

看的时候我不停地起身干这干那。我坐不住。

“我不知道这是真的还是我臆想出来的,就是走到哪儿,还有个人,给我买了一瓶一毛五的北冰洋汽水。你现在想喝,可以喝到全世界任何一种液体。但是没有一种液体,可以跟那时候的那瓶北冰洋相比。”

“我现在念经,不再追求内心的平静了,而是接受现实。现实就是这样的,你慢慢学着接受它,就完了。”

“而且我脑子里几乎全是情色,金钱,没别的。在念经的时候所想的,这就是生活的全部。”

“有人问我念经这件事,我就和他说,如果让我念操你妈,操你妈,操你妈,能有同样的状态的话,那我就念操你妈。对我来说,它只是一个方式。它什么也不是。”

“我根本不信佛,什么也不信。庙里供着的就是一滩泥。”
“那你家的财神呢?”“哎哟,那可真的是财神啊~~~”

“日子,你该会的,日子都会交给你的。你听别人讲,没用。”

“以前是说,爱情是这,爱情是那,酸文假醋的。噢,现在是说,爱情就是臭狗屎。很多人都有幸踩上了。踩上以后还跋哧,使劲地跋哧,然后连擦都擦不掉。然后有一天你想擦得时候你发现,臭死了,又馊又臭,甩都甩不掉。我让你们有爱情,我让你们爱……”

碧浪达夫人说,也许下一个万圣节,你们连我也看不到了。

生命就是一场内耗。每一次演出都流泪的人,耗得更高更快更干净。夫人,走好。愿你去极乐,得永生。得钱,得爱情。

 6 ) 被捕捉的人

      17岁,高二辍学后的邱炯炯来到了北京,异于大多数同龄人,在盲目的冲动和自信下,此时此地的邱炯炯开始了追求少年时代就已确立的艺术家的梦想。
       据邱炯炯自己说,就是在那两年里,他开始成型。作为一个有着奇特成长经历(两岁开始画画,三岁开始表演川剧)的文艺青年,邱炯炯选择了辍学,故意要去抵抗现世的教育观念,这让他脱离了颇具束缚和同质化的集体环境,过早的就被流放到社会中,但另一方面,这也促使其更为自由的成长,而更加强调和注重自己的个人感受。
      对于18岁就开始写电影剧本,对拍片一直有个心结的邱炯炯来说,直至29岁,他才拥有了生平第一台DV。原本是计划好要拍一出两个年近30的男青年的室内短剧,地点选在了他父母开的酒楼里的桑拿部。但在联系场地的时候,父亲告诉他:“连酒楼都不留了,咱们不干了!”就此,邱炯炯放弃了之前的那个故事,怀着真挚的失落,组织了几个朋友回老家拍摄大酒楼最后的日子。从2006年5月底得到消息,父母将于7月关闭开了14年的酒楼,到2006年7月初,大酒楼永远关闭,而拍摄工作也就此完成。而后带着50多个小时的素材,邱炯炯回到了北京,第一时间请了朋友教他用编辑软件,一边学一遍剪,历时5个月,其处女作慢慢显影,这即是后来的《大酒楼》。
       影片记述了邱炯炯的父辈那一代人的生活,他们以酒桌和牌桌作为重要的交流平台,谈论着各种话题,大到生老病死,小到八卦俚语,那代人的情感、生活、诗意一并尽显。
      而在影像文本之外,邱炯炯一改往日的对抗姿态,由此与父亲达成了和解,“通过影像这个介质,用光影记录一个口述,我更有欲望倾听了,他们也更来劲、更愿意说了。”邱炯炯如是说道。
     紧接着,在同一年(2007年),邱炯炯又完成了记述他父辈的父辈的《彩排记》。作为“川南第一丑”的邱福新是邱炯炯的祖父,其曾一时忙于抢救传统川剧而四处奔走巡演,当时的邱炯炯正值童年,浸淫于剧团的氛围里,少时的炯炯开始了艺术和性情的启蒙,体会着川戏内外的人生。而1987年,祖父的逝世使得邱炯炯“童年夭折”。由此,作为此片戏核的那场纪念邱福新逝世二十周年的纪念演出,对于邱炯炯来讲,不仅仅是一种追溯,一种对更老一辈人的回忆和感悟,而更成了一道他通往童年的隐秘出口。
     特殊的童年启蒙和成长经历,使得邱炯炯的影片也不可避免的显得有些另类。这其中夹杂了大量他在影像文本之外,对于自己和周遭世界的回应和思考。就如有的人评价说:邱炯炯绝对是近年独立纪录片领域的现象级人物,在直接电影的方式依然占据独立纪录片主流的今天,邱炯炯的影片让人耳目一新,提示了独立纪录片题材拓展和风格探索的新的可能性。邱炯炯也使得独立纪录片从以往社会/政治话题的宏大叙事中脱身,而更关注自我及周边人物。在创作风格上,也不再强调素材的“客观”、“完整”,而更多的是通过剧中人物的口述进行的演绎,为此,张献民曾在评价他的作品中说道:口语过剩的作品往往有体温,这个或许可触摸的体温与肉体的不完美相关联,同样属于一个美感不是时尚概念的旧时代。而最能体现这种口语过剩风格,带有邱炯炯强烈个人印记的作品无疑是他后来的“话痨三部曲”,即《黄姥姥拍案》《姑奶奶》《萱堂闲话录》。
       《姑奶奶》作为邱炯炯的“话痨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完成度颇高,基本实现了其自觉的影像风格和品质上的追求。
       影片分为序幕、第1—8场、裁缝颂爱、尾声,整整11个段落。段落式和口述式的形态将影片结构起来。在影片中,我们会发现在樊其辉的口述当中,不乏流露出的强烈的文学化倾向。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谁也不能保证主角在镜头面前讲述的就是一种绝对的真实,但精妙入微的细节和情感却让人愿意倾听他的故事,在摄影机作为一个帮凶的境况里,观众不自觉的迎合了此种催眠,信任了主角所阐述的一切,并认同了这种主观构造的真实。
      此外,影片延续邱炯炯一贯的风格,采用了黑白色调。由于技术的限制,此片在前期拍摄的时候采用的是彩色,而在后期制作中才转化成黑白。对此,画家出身的邱炯炯曾言道:黑白也是色彩关系的一种,只是相对简约。黑白画面能很好地与现实拉开距离,给予我臆想和创作的空间。由此,影片便进入了一种状态。
       对于题材的选取,邱炯炯依然选择了身边的人的故事。影片的主角樊其辉是其此前相处了两年多的朋友。而对于大部分纪录片导演来说,寻求素材、拿镜头去捕捉或创意的自觉性是必备的,而邱炯炯却认为自己是一个猎物,因为身边很多有意思的人,所以基本都是被主人公捕捉过去的。
      《姑奶奶》也是让导演称为一个被捕捉的猎物的作品,影片的开场自一个叫做碧浪达的歌女,她手持一支细细的香烟,烟气延宕开来,氤氲了她的脸庞。她翻唱着上世纪60年代叶枫的《神秘女郎》,烟酒嗓音,如若老唱机般的发声,给人一剂颓势破败的阵痛。唱完后,她还不忘调侃两句:谁在乎你是什么女郎。是不是一个长了鸡巴的女郎。卸妆后的碧浪达成了一个叫做樊其辉的裁缝,与台上的不屑、轻浮不同,裁缝显得更知性一点,无可的数落着自己的身段模样,说着:嫖我可能只能嫖上装和卸妆这一会儿。
      与邱炯炯一样,樊其辉也有着学戏的经历,10岁考上戏校开始学京剧,期间学了1年花脸,5年老生。此外,他从小就开始看妈妈做衣服,14岁就开始自己做。后来,从戏校出来后东晃西晃,还学过唱歌。早年还去过谷建芬的培训班,不过谷建芬听了他的歌后说,孩子你还是去做衣服吧!到了1998年,30岁的他得了“兄弟杯”服装设计大赛的银奖,一年后又得到了“益鑫泰”的金奖,然后去了法国。与历届的获奖者后来名声鹊起的发展道路不同,樊其辉选择了颇为低调的生活。他的工作室是一个有着家庭式气氛的手工作坊,在此却承接着国内最高级的礼服定制。
       而片中的樊其辉显得特别超脱,一种油盐不尽的状态,虽然作为一个同性恋和异装癖,但他将周遭的一切待之坦然。跟父母的不合,对自我身份的认知,视生活为大粪的绝望,一切的一切,娓娓道来,不遮掩、不矫饰,淡定从容的仿若一个路人或看客。在影片的第五场,在冬颓、春燥、夏酷、秋靡四个篇章里他讲述了一次特别的性爱经历,鸡巴、逼、肛交、金刚经、青霉素、梅毒、医师、老太太……一些不搭粗鄙的辞藻堆砌在了一起,伴着樊其辉京韵大鼓宝玉探晴雯的念白,在某一刻,就如一个哀婉细腻的灵魂在倾诉着自己的苦楚和悲愤,如泣如诉!
      在影片拍摄完成不久后,樊其辉就自杀身亡了,而此片也就成为其有生之年最后一段影像,而这就如邱炯炯所言:樊其辉大口大口的和生活互相吞噬,最后同归于尽了,在我来说他的任何做法都是合理的。
      影片的结尾,那位碧浪达哀怨地吟唱着《天涯歌女》,用人民币擦拭着他那一英寸宽,三英寸长的眼泪,滴滴流入人心,那是我们该嫖的地方,或许他下面的鸡巴可能比你我的都要粗大硬挺,但他的内心、他的柔情却比你我都要细腻柔软的多,这踏踏实实的嫖到了你我!

 短评

不停截图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吧。

3分钟前
  • 迦摩子
  • 力荐

我从未见过一个人在镜头前脱光衣服说了两个小时的真话。

7分钟前
  • 辛波卡
  • 力荐

“大部分人活着只是看到你活得不如他,他们就满意了。”

9分钟前
  • edwardyang
  • 还行

真心话碧浪达赢了,樊其辉大冒险输了

13分钟前
  • 力荐

独立电影,他是我姑奶奶。

18分钟前
  • Vini_Kazma
  • 推荐

神情和妆容都酷似Janis Joplin,那么孤独脆弱,rather burn out than fade away;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性取向,他无所顾忌谈论心酸经历、猎艳奇事、人生哲学,句句犀利直指人心,真实的让伪君子们汗颜!“我就是自己的上帝,我就是最大的牌;理想从来都不是用来兑现的;爱情是臭狗屎!”

2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自由属于妓女

26分钟前
  • zitsunari
  • 力荐

他的每一句话至少都是真诚的

30分钟前
  • 8760
  • 力荐

今天下午在方家胡同度过了多么文艺的一天,精神上得到了熏陶,胡同口的卤煮火烧很好吃,推荐

32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3.24 哀埋。看完这部电影便想看《红楼梦》了。「你若是果然不舍我晴雯女,望天涯频频长唤我两三声」

34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腐烂的龌龊与淫荡的纯洁,樊其辉就是让热内,彷徨在道德边缘,吃大粪却散发花香。白天是为了生而打拼的裁缝,晚上是为了活而肆意绽放的碧浪达,每一首你唱的歌,每一滴你流的泪,每一个不耐烦的轻佻白眼,你走了之后,这世上再也没有一个人如你一样卑微又高尚,提前吃完了大粪的你笑看着小口细抿的我们

38分钟前
  • 鴍諌🌈
  • 力荐

真正的嫖,是操灵魂。

39分钟前
  • Pirouette
  • 推荐

人自虚伪我自在,真GAY真性情。他就是他,他就是不一样的烟火。他比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得明白,他比我们大多数人都勇敢!然后,歌唱的不错,最后,走好。

40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白光、龚秋霞、蔡琴…… 岁月熊熊烧尽青春,生命火种狂舞,月下独自留连

44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愿姑奶奶在天堂依旧唱歌,愿天堂有丛林一样多的鸡鸡。

49分钟前
  • 魏晓波
  • 力荐

不知道它到底算不算是纪录片,充斥全片的访谈夹杂表演片段,没有当下生活,没有刺痛,没有突发事件,导演选择了一种远观甚至仰视的姿态想要打造一个绝世名伶。前后只用了二十个小时的拍摄时间,导演坦诚地承认它是一场秀,一切就像是事先酝酿好的,为他树碑立传。不可否认的是,导演做出了他想要的美感

50分钟前
  • 生活还得继续
  • 推荐

听碧浪达唱歌,听裁缝讲话,流着一英寸宽、三英寸长的眼泪,在旱点和水点寂寞地踱步。广州的电烙铁,南池子大街的北冰洋,你没有忘记,但其实你在情感上和苏州婆一样落魄。是的,“真正的嫖是操灵魂”,于是你提前吃完了生命那两公斤的大粪。邱炯炯是真的懂爵士,所以我像是看了一场两小时的演出。这种演出的范儿太正了,因为他知道观众和听众在结束以后,都可以安然无恙地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去。我们活得如此平庸。我们都太幸运了。“生命里面有什么东西是浓烈的呢?”我不知道。面对镜头,他是怎么一股脑说出那么多金句的?把人生看透了,也就能撒手了。拍摄对象的袒露,纪录片作者的建构,两相成全。

53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我不是不正常,只是一不小心穿错了皮囊。。。白天我为这假皮囊说谎,晚上我为这真灵魂流泪。

55分钟前
  • 藏马
  • 力荐

一切神一樣的人物都離我們而去了。向樊奶奶致敬!

58分钟前
  • 又又
  • 力荐

你能想象一个异装癖的同性恋男妓 是清华的客座教授吗 《孽子》的花园 澡堂 是他混迹的地方 然后理所当然地上吊自杀 如果父亲因为文革被下放 母亲带着自杀的抑郁基因你该怎么办?她在舞台上放声歌唱,诉说自己的纯真爱情。

60分钟前
  • Buting-Pudding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