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钢

大陆剧中国大陆2021

主演:王雷  夏德俊  汪涵  朱刚日尧  刘威  陈晓  

导演:毛卫宁

播放地址

 剧照

百炼成钢 剧照 NO.1百炼成钢 剧照 NO.2百炼成钢 剧照 NO.3百炼成钢 剧照 NO.4百炼成钢 剧照 NO.5百炼成钢 剧照 NO.6百炼成钢 剧照 NO.13百炼成钢 剧照 NO.14百炼成钢 剧照 NO.15百炼成钢 剧照 NO.16百炼成钢 剧照 NO.17百炼成钢 剧照 NO.18百炼成钢 剧照 NO.19百炼成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12:11

详细剧情

剧集讲述百年党史,既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又是重大现实题材。沉浸式音乐剧元素的巧妙深度融入,让音乐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正面力量,串起从大革命到新时代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同时,与“歌以叙志、舞以宣情”的中国古典美学一脉相承。剧集首度采用百年党史的“通史”表达,在剧情中对百年党史进行全景式描绘和传播,让《百炼成钢》不仅是对建党百年的献礼,更是为当下年轻人创造了一次与先辈跨越时空的价值碰撞和对话。

 长篇影评

 1 ) 全新的篇章,感动延续

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组织突击队”

“他刚才说的那两个员,是干啥的?”

“不怕死的人”......

马胜简单粗暴地解答,却是最贴切的形容。可能现在的我们很难通过文字和言语去感受到那种浓厚的革命氛围,但是看了这部《百炼成钢》,用眼睛和心去认真感受一番,似乎就能明白一些。

李周、马胜、大力一行少共国际师的“娃娃们”,面对敌人布下的“二十个师”的口袋阵法,毫不畏惧的奋勇直前。在他们看来,只要大部队需要,哪怕前面迎接自己的是枪林弹雨、洪水猛兽,也会一往无前的全速冲。

留守原地的李周,看到前来后卫的陈树湘的部队,听他说着整个部队大家都没有打算撤退的计划,身受重伤的他也选择了留下,其实他本可以有被人抬着渡过湘江的机会,但是他放弃了这样的机会,选择了为中央部队“鲜血换时间”。

“我自己的时间,今天就在这停止了”

战争的是残酷的,而它的残酷若你用心去体会了,定能明白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看着荧幕里的他们,明明每天都在枪弹炮火中不得安生,但是却每个人都充满了劲头,每个人都被一种浓厚的信念包裹着、滋养着,这种信念,叫做革命。

湘江一战有多惨烈?在水流缓慢的岳王塘,江水被革命烈士们的鲜血染红。

“三年莫食江中鱼,五年不饮江中水”

年纪轻轻轻的“新兵蛋子”大力,看起来还对战场和敌人的炮火有些害怕,在决定留守的时候,听到马胜他们说着他们渡江希望渺茫的时候,还有些惶恐。但是真正到了战场上,他怕了吗?

和李周、马胜接力炸碉堡的时候,大力何曾怕过!看到两个人被敌人的机关枪逼停了,他大喊一声给自己壮着胆就捡起掉落的手榴弹冲了上去。在和马胜一行少共国际团成员们留下殿后时,大力不顾一切的救下了马胜,自己却奉献了年轻的生命。最后那一刻,他怕了吗?我想没有。要非说怕,他怕的也不是战死,而是怕父母养育自己一场自己却“连个影子都没留下”......

“我们是同志,我们都是你的影子!”三年、五年,还有共产党的一百年,个中不易处处令人心疼侧目。

一部非常良心又让人深感震撼的品质好剧,实名制安利给你们。

 2 ) 《百炼成钢》:有创意更有诚意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一批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相继与广大观众见面。

《百炼成钢》之所以让我期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部剧讲述了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到改革开放到脱贫攻坚,是一部跨越100年,涵盖了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阶段的电视剧。在过往的影视作品里,很少能有时间跨度如此长、细节如此细腻丰富且全面展现党史的作品出现。

然而这种时间跨度过长的历史剧拍摄起来是一项颇具挑战的任务,它的难度在于:

⒈时间跨度大,剧情不容易连贯,节奏缓慢。

⒉涉及的历史事件过多,剧情结构容易松散,处理的不好也很容易引来争议。

⒊不够直观,难以抒情,观众无法代入历史其中。

开播之后连着看了六集,说实话,有点惊喜。《百炼成钢》大胆地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散文式叙事手法,以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为线索,串联起了这一百年的故事。这种散文式叙事手法的好处,一来能够避免每个剧情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情况发生,在保证史实的前提下更专注地去提炼那些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二来能够加快故事节奏,以一种更丝滑的方式衔接历史故事。最后,为了让观众们更好地感受历史,选择了“以歌咏史”的抒情方式,给历史加上一些诗意,让故事更具文学性,这种独特创新的结合形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历史剧的沉闷枯燥,让观众们能以第一视角去直面历史,感受历史,歌颂历史。

举例来说:

1920年北平,在这个白雪皑皑的冬天里,毛泽东第一次遇见了李大钊。这时的李大钊抱着他女儿李星华和儿子李葆华,他正在温柔地教他们唱着国际歌。尽管在一旁的毛泽东没有听懂国际歌的歌词,但他却从李大钊动人的歌声听到了一种力量,是工人和农民的力量,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从李大钊手里接到共产主义的星星之火。

虽然只是一次普通的相遇片段,但选取它却需要经过主创们的众多考量。

首先是李大钊教儿女唱国际歌的剧情,让自己的儿女自小就接受无产阶级的思想指导,侧面丰富了李大钊一心为革命奉献的人物形象。其次用国际歌的话题来让毛泽东和李大钊正常进入主题,不会过于突兀。再借此李大钊向毛泽东传递星星之火,为他指明正确的革命道路,突显历史的重要剧情。最后,以听不懂国际歌的缘由埋下其他人物去翻译国际歌的剧情铺垫。

选取这段历史剧情非常重要。毛泽东和李大钊的交流,让毛泽东更加坚定地站在农民、工人等无产阶级的立场,去发动革命力量,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燃起革命的星星火种。

因此,《百炼成钢》的每一个历史片段和细节都是经过主创们重重筛选和认真考量,足以证明了主创们的用心和诚意。

即使找到能够解决剧情时间跨度大的问题,所有的故事也必须有骨架、有血肉,因此先让人物形象具体,让事迹清晰深刻,这样观众才能领会剧集所表达的观点。值得欣慰的是,主创们也非常用心设置每一个历史重要事件的人物与形象。

举例来说:李大钊考虑到陈独秀的安危,担心国民党对他不利。陈独秀刚被保释出来,李大钊就决定亲自护送其出京,再次丰富了李大钊的人物形象。此刻的李大钊与陈独秀除了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两人更是重情重义的朋友。紧接着进入历史的重要剧情,李大钊和陈独秀在马车上商讨救国救民的方向与道路,此时两人对爱国和建党的追求是一致的,这也是后来传为美谈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这段剧情丰富了李大钊的人物形象和他为革命作出的真实贡献,真实还原了李大钊对共产党同志的重情重义,展现出李大钊一心只想让革命成功的决心。

最后,值得称赞的是《百炼成钢》的主创们并没有只单一停留在历史故事的表面,而是在每个重要人物落幕前画下浓墨重彩的句号,再次升华思想进行抒情。

李大钊深知革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即使如此,他仍然积极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一行为严重与军阀们的思想相违背的。李大钊上刑场那天,军阀问他是否认罪,李大钊不认为自己宣扬真理有罪,他眼神坚定毫无惧色,第一个走向绞架从容就义。李大钊牺牲时年仅38岁,李大钊不惧怕死亡,他的内心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知道就算死了一个李大钊,中国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李大钊,共产主义永远不会灭亡,它必定像红花的种子一样,遍撒各地开花结果。

李大钊一生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始终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这段历史也正如李大钊所说那句话:“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百炼成钢》在这种新颖的叙事手法上依然能够将这段真实历史拍得磅礴、热血、大气,足以见证他们的用心和诚意。

《百炼成钢》的用心设计,让历史不再是小时候书本中和抗日剧里的生硬话语,而是让观众可以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向往。看着剧集上一个个登场的英雄人物,我体内的血也逐渐沸腾起来,开始懂得革命先辈们为了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决心,开始明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这些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足以让每个人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3 ) 致敬革命,勿忘先辈

以前总是不懂,为什么爸妈那一辈的人,总是对上一辈革命先烈们有那么特别的情怀和敬仰,直到认认真真看了这部《百炼成钢》我好像终于明白了一些。

其实一开始会看这部剧纯属缘分,陪老妈看电视的时候不自觉跟着看了入迷。从前的革命主旋律剧集,好像大多数都是非常成熟的特型演员们,演技虽然是好、扮相也是真的像,但是实话实说作为年轻人来看的话,翻来覆去,老面孔的吸引力着实有限。百炼的选角就比较贴合人物的年龄,可能某些地方还担不起形神兼备,但胜在代入感更快、共情力也更强。

用8个小篇章、8首主题曲串联起的百年建党史进程,这样的模式足够新,也挑战着观众们的看剧习惯。刚刚看完了第一个篇章《国际歌》的故事,最大感触就是故事讲得丰盈——每一个与这首歌有关的人物都有认真的去描绘,又巧妙的联系到一起;故事构成丰满——大到故事情节中的各种铺垫串联、台词暗喻,小到服化道和置景灯光的各种考究,细节感都做的很到位;情感表达丰富——既有毛主席、李大钊、陈独秀等等这些历史大人物的情怀表达,也有“秋之白华”般的动人爱情、陈家两兄弟和父亲之间的亲情父子情等等细腻的情感输出......

短短五六集的时长,太多风风雨雨只能压缩成几个镜头,但即使难以悉知全貌,也能在剧中的几个经典名场面中感知到前辈们深深的不易。李大钊先生英勇赴死,即使有“认罪保命”的机会也丝毫不曾退缩,将国际歌的精神贯彻到了生命最后一刻;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在同一个地点英勇献身,只为后人能享受到前人披荆斩棘带来的幸福;贺龙带着无数脖系红飘带的起义军奋勇杀敌,冒着枪林弹雨也从不后退;翟秋白在罗汉岭刑场上迎着清风喋血而亡,直到最后一刻仍心怀信仰......最后时间来到了今天,在艺术化的时空交错里,众人齐唱着那首摄人心魄的《国际歌》。没有当年的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为什么老话常说“五星红旗是被革命先烈们的鲜血染红的”?只有亲眼见到了战争的残酷、领会了先辈的不易,才能明白今天的平安喜乐有多么来之不易。一部值得一看的品质好剧,安利给你们。

 4 ) 不仅那个时代需要这样一群人,现在我们仍需要

我小的时候就经常听爸妈说他们那个时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活种种。那个时候听着他们说什么粮票饭票、工厂大院生活之类的,都觉得很遥远。最近跟爸妈一起在追这部《百炼成钢》,看到华钢厂的这一段,爸妈显得格外有感触。按他们的说法“我们那个时候的工厂生活,就是这样的~”

不看不知道,原来改革初期虽然没有什么外来敌人的直接侵袭,但是我们自己国家的内忧已经足够让人头疼。生产力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在那个年代的中国,生产力的提升也是最难的一步。在钢铁厂的工人们都发不起工资奖金,医药费也成难题的时候,是何济沧临危受命,回到了这个人人都想逃离的华阳钢铁厂。而他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破后立”。

其实看了这个故事的前两集我们也不难看出来,在那个改革开放时期,大家似乎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那个时候很多制度都还有待验证,很多规则还没有完全成熟定型,所以那些第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不仅需要莫大的勇气,更需要担着巨大的责任。而正是因为有了何厂长、简凡、简万春这样敢作敢当的工作者,才有了中国高速发展、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那段时期。

而在这部剧里,不仅有恢弘的大时代,还有十分动人的情怀与情感。何济沧何诗卉父女俩之间非常具有“中国式”代表性的父女情,让人很有感触。父女两个一个从华钢厂去北京奔赴前程,一个从北京回到华钢厂,虽然一开始父亲的选择不被女儿理解,但是逐渐的,她也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看清了自己信仰的本质。而何爸爸随录音机一起寄来的一句“在你没结婚之前,爸爸能养你”,真真是戳了我的心。从古至今,果然所有父亲都是一样的深爱无言。

还有简凡和何诗卉之间那纯粹又美好的爱情,也是很让人羡慕。那个时代,社会中没有那么多的诱惑与浮躁,大家更多的是“认准一条路走到黑”,在爱情上亦是如此。简凡自己都发不下工资,卖鸡蛋也要给诗卉买录音机,两个人虽然相隔两地,但是心却一直紧紧系在一起,真心令人动容。

《百炼成钢》的故事看到现在,不知不觉间迸发出了全新的质感。在这个全新的阶段少了一些来自战场上的激战揪心,多了一些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洗礼,很喜欢。

 5 ) 一口气看过瘾的《百炼成钢》 毛卫宁导演再展讲故事的功力

前段时间一直忙,最近终于有了点儿属于自己的时间,得以看看书,窝在沙发里追追剧。年纪大了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还是更愿意看一些有厚重感,有历史情节的佳作,偶然翻到了《百炼成钢》这部剧,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是偶然吧,更多是看了毛卫宁导演的名字点进来的。

最早看毛卫宁的作品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还是06、07年那会儿,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当初看那部剧的时候我还年轻,但已经很喜欢这个类型的作品,后来回头补了他的《誓言无声》和《梅花档案》,对于毛卫宁的风格还是非常情有独钟的,尤其欣赏他讲故事的能力,能将整件事的脉络抽丝剥茧、条分缕析的呈现在你面前,保有悬念的同时还让人过足了瘾。

所以看见毛卫宁的名字,冲这个我也要看看《百炼成钢》这部剧,而毛导确实也没让我失望,整部剧从建党一直叙述到改革开放之后,如此多的人物、如此多的故事线索,要把握好节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毛卫宁导演生动的展示了自己讲故事的功力,每个故事都有血有肉,让人看过之后有记忆,如故事的开头儿,赵樱子饰演的杨开慧怀孕,主席陪她散步,给腹中的孩子取名儿一段儿,笔墨不多却贴切写实,让人看到了伟大领袖亲切、自然的一面,像普通夫妻一样憧憬着腹中胎儿的未来,还让普通观众活灵活现的了解了历史,像我是此一次知道毛岸英名字的由来。

举个也许不恰当的例子,看《百炼成钢》有种看《红楼梦》的感觉,有的人物也许笔墨不多,寥寥几笔,却让观众把他的名字记住了,甚至喜欢上这个角色,整部剧让人有很强的代入感。

还有一点很多网友总结了,通过八首经典歌曲串联起八大版块,我觉得这也确实是很别出心裁的一点,虽然只看了“国际歌”的一个章节,但觉得歌曲和电视剧融入的很自然,很喜欢这种创意,也对后面几首歌曲里的故事更为期待。

而剧中演员的表演也可以说可圈可点,我对年轻演员的关注不多,但汪涵、佟丽娅、陈晓、王雷等还是比较熟悉的,看到这份演员表的时候本来有点儿替毛导捏把汗,这些年轻面孔又有各自的成就,我对汪涵的印象总停留在那个妙语连珠的主持人,忽然来饰演李大钊这样一个铿锵有力的角色,能把握好么?

事实上他们都没有让我失望,历史人物是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与躺在文献里的描述,想要把他们演活,必须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有一些不脱离轨迹,合乎逻辑的发挥,这一点既有演员的功力,也离不开导演的把握,毛卫宁导演是个能将故事里的形象立体化起来的人,好像当年执导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作为原著党我很欢喜,这次的《百炼成钢》亦是如此。

一口气把这部年代大剧看了个过瘾,《百炼成钢》带给我十足的惊喜。

 6 ) 清越的歌声,串起了故事的光和影

看这部电视剧时,有一种历史书在眼前翻过的感觉,那些从小耳熟能详的、又或是以前不太熟悉的故事在眼前一一上演,想起了上学时那些曾经努力背过的历史知识,但那些背得滚瓜烂熟的名字显然已经不再是历史课本上冷冰冰的铅字。

在他们的时代里,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信仰,有干劲,对革命充满了热情,会流血,会牺牲,会为了理想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让人特别感慨的是很多革命者年纪轻轻就慷慨就义了,他们死的时候都很年轻,并将永远年轻,正如歌声里所唱的那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一首激昂铿锵有力的歌曲一直贯穿着前六集,《国际歌》的歌声串起了那些远去故事和逝去的时光,串起了那些不应当被时光所遗忘的人和事。

国际歌与瞿秋白

跟耳熟能详的很多革命先烈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比起来,很多人对瞿秋白的故事了解得并不多,但他在党的革命初期非常重要。他敢为天下,曾有过很多第一,是他第一个翻译了《国际歌》歌词,也是他第一个系统译介了马克思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品,是他第一个把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介绍到了中国,他也是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研究中国革命的革命者。

特别是他与国际歌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重要情缘。

1920年11月7日,瞿秋白参加了哈尔滨俄国人的俄国十月革命纪念三周年的纪念会,会场设在了哈尔滨工党联合会预备开办劳工大学的新屋里,到处人满为患,根本挤不进去,瞿秋白于是就坐在了演说坛上。宣布开会时,全场欢呼“万岁”,并起立齐声高唱《国际歌》,这是瞿秋白第一次听到《国际歌》,歌声雄壮浑厚,铿锵有力,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此时,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还有一周年。

而后,瞿秋白赴俄留学,并成为了陈独秀先生的翻译。1921年6月22日,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开幕式。瞿秋白以记者身份出席了这场大会,剧场里人山人海,万头攒动,革命的热度达到了空前的热潮,季诺维也夫致开会词后,全场掌声如雷,奏响《国际歌》,瞿秋白的思想也被莫斯科的这股红色浪潮激荡着。

1923年回到北京后,瞿秋白才知道堂弟瞿纯白已经是共产党员,成为了职业的革命者,他跟堂弟夫妇住在了一个四合院里,闲暇时,他也曾绘声绘色地给侄子们讲解自己在苏俄的见闻,就并教孩子们唱《国际歌》等歌曲。瞿秋白就是在这个时候重新翻译了《国际歌》的歌词的,此前在中国《国际歌》已有了三种译文,但由于译文不够确切,而且没有跟原歌的曲谱配译,所以都无法歌唱。

为了使《国际歌》真正成为广大中国劳工大众的歌曲,瞿秋白按照曲谱配译中文歌。瞿纯白家里有一家风琴,他一边弹奏风琴,一边反复吟唱译词,不断斟酌修改,直到顺口易唱为止。因为法文的“国际”(L'Internationale)一词译成中文,只有两个字,但这个音节有八拍,不太好唱。瞿秋白经过再三琢磨,采用了音译法“英德纳雄纳尔”,这个唱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季刊创刊号问世,瞿秋白作为该刊的编辑,把创刊号编成了“共产国际号”专刊,并亲自题写刊名,设计了封面,在该刊中瞿秋白发表了共计六篇文章,并把《国际歌》的译词(篇末附歌曲词谱)也刊登出来了。

翻译《国际歌》不过仅仅是瞿秋白功绩的一部分,正如某位国家领导人在瞿秋白就义5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来的那样,瞿秋白在大革命时期,“他同党的其他领导人和党外革命人士一起,努力促进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的发展,推动广东国民政府进行以北伐战争为中心的各种革命运动,开创了轰轰烈烈的1925至1927年大革命的崭新局面”。

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主持召开八七会议,“这次会议开始把革命从惨重的失败中挽救过来,实现了我党发展过程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折。会后,秋白同志勇敢地担负起党的主要领导人的重任,主持中央工作”,“他同战友们一起,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和振兴革命,开辟革命的新时期,这个功绩是不可埋没的”。

瞿秋白被解徐中央领导职务之后,他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他是党内最早认识和高度评价鲁迅在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杰出作用的领导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单是凭这三大功绩,已经使瞿秋白在我国的人民革命史上永垂不朽了。

革命的道路是光明的,然而道路是曲折的,因为叛徒出卖,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捕。

1935年6月18日,是瞿秋白就义的日子。

而在就义之前,瞿秋白写下了他那篇剖省自我的著名文章《多余的话》,从1935年5月17日开始写,到5月22日写完,写了整整6天。

就义那天早晨八点,36师的特务连连长走进囚室,向瞿秋白发出了枪决命令。瞿秋白当时正在伏案挥笔写下了他的绝笔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写完诗后,并附跋语,末署“秋白绝笔”。

瞿秋白扫视了一下这些特务军官,神态从容,缓步踏出了大门,然后坦然正其衣履,在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今天从遗照上我们还可以想见他当日的风采。走出中山公园后,瞿秋白在匪兵刀枪密布环护之下,慢步走向了刑场,他手挟香烟,顾盼自如,缓缓而行,沿途高唱国际歌,国际歌是他是用俄语唱的。在场的人清晰地听到了“英特纳雄奈尔”的歌声反复回响,瞿秋白笑着对刽子手说此地很好,而后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36岁。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瞿秋白就义时仅仅36岁,在屏幕上那些闪过的字幕里,逝世的革命者常常只有二十多岁。

1927年7月4日,陈独秀长子陈延年在上海被刽子手残忍杀害时,年仅29岁。

1928年6月6日,陈独秀次子陈乔年在上海英勇就义时,仅仅才26岁。死前,他曾乐观地跟狱友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

1930年11月14日,因为不肯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在浏阳门外识字岭被枪决,死时年仅29岁。

27年后,毛泽东在给故人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信时,写就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依然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地怀念不已。作为著名教育家杨昌济的女儿,书香门第出身的杨开慧本可以过上安然无忧的日子,然而她却选择了投身革命。与毛泽东结婚后,她一直都协助毛泽东收集、整理资料,编写文稿,负责联络工作,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上也凝聚着她的心血。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杨开慧则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3年,而后又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这是何等的不容易。

杨开慧死后,在上海帮忙安置她和毛泽东的三个孩子的人正是周恩来。

周恩来,风度翩翩,年少有为。早年赴法留学,1924年秋回国,在国共合作期间就已经担任了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彼时他才仅仅27岁。他两次参加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在炮火连天的征战中一直英勇向前,与此同时也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

1927年8月1日,他与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历史本身是如此精彩,那些在屏幕上一闪而过的身影和名字,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著名历史场面,那艘在南湖风雨摇曳中看似不起眼的小船,那些在北伐东征炮火连天中倒下的身躯,那声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那些让人无比激动的重大时刻都通过屏幕在眼前一一重现。这些从小背到大的历史故事,虽然不曾忘记,但似乎停留在记忆深处,直到屏幕里的身影把那些精彩的时刻在我们眼前重新一一演绎,让我们也重新焕发了对这些历史的热情。

当然,革命总有流血,也有失败,也有让人难过的时刻,看到屏幕里那些逝去生命如此年轻总让人不禁扼腕叹息,黯然神伤,但同时也让人愈加敬佩他们的选择。看着他们的精彩人生和故事,让我们可以想到先辈们为了我们今日之和平的幸福生活,曾经洒过的鲜血和做出的伟大牺牲,想一想今日生活竟是如此的来之不易。

非常期待后面剧集的更新。

 短评

能让蒋介石担忧重视,叶挺真真是个传奇人物,铁军将领名不虚传!!!另外这部剧扮演周总理的演员很适合,他的眉眼和周总理的从容儒雅的气质真是有那么几分相似;蒋介石的扮演者的选角也很不错,我之前看建国伟业中年蒋介石是张国立扮演的,这部剧的演员简直就是年轻版的蒋介石。主创团有认真选角,很用心,点赞!

8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推荐

陈晓的瞿秋白和原型太贴了,很多人可能对国产献礼剧有些小偏见,其实真的看完会很有感悟,毕竟历史书上不一定会将那一段历史书写的那么详细。很羡慕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志向一致琴瑟和鸣。

13分钟前
  • 娱乐圈梗姐
  • 推荐

陈延年是我最佩服的人,他早期信仰无政府主义,并且通过实际行动去证明,虽然后来失败了。后来他慢慢发现只有彻底推翻腐朽的政权中国才有救,又改读马克思理论,从不盲目跟风,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怎能不爱?

14分钟前
  • grace-xhu
  • 力荐

陈晓的瞿秋白气质儒雅气场十足,特别是出场从马车下来,站在雪花下希冀的眼神很好,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残酷革命下浪漫的革命爱情故事很戳我,但是剧剪的很零碎,剧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陈晓唱的歌应该是配的,台词是原音进步很大

15分钟前
  • 熊猫舅舅
  • 还行

李佳航的张伟太过于深入人心了

20分钟前
  • 电影院的流浪狗
  • 还行

45集,太长了,没耐心,还不如去追《理想照耀中国》

23分钟前
  • fw郑景仁
  • 还行

只要冲破黑夜,穿过硝烟,跑过灰暗,就能看见黎明,望见曙光,触碰天亮了。那首歌里唱“要为真理而斗争”,真理啊,真是永远闪闪发光着的。而那些漫长的苦难的锤炼的血泪的淬火的过程,永远是先烈们鲜活存在过的明证。虽是主旋律戏剧,但很新颖地以八首组歌串联,用音乐来诠释咏史,听来也觉心潮澎湃、悠扬、激昂。

25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人物选角表演,民国居所服装礼节等细节之处不能见精神,可以更精细些

29分钟前
  • 程紫禁
  • 还行

看到在刑场上,李大钊从容赴死这一段,我的眼睛里就像进了沙子似的,眼泪彻底止不住了。汪涵演的可真好啊

33分钟前
  • 暴打鹅
  • 力荐

表白陈晓饰演的瞿秋白先生!!!陈晓的形象和先生儒雅矜贵的气质太贴合啦!在教室里踱步、授课,慷慨激昂却又温文尔雅,从外型到演绎都很让人惊喜啊!

38分钟前
  • 吹哥
  • 力荐

陈独秀和陈延年吃面这段细节太好哭了,两父子都是针尖对麦芒,然而始终连接他们浓浓的亲情是不变的。刘威老师老戏骨啊,举手投足都是戏!好看!

41分钟前
  • 胡阿忧
  • 力荐

叙事风格还是蛮有新意的,用一首首歌串联起一个个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就连不爱学历史的我在看完一集之后都能毫无困难地记住那些人、那些事了。更难得的是,演员都很在线,尤其是王雷啊,演的是真的很不错,第一眼看到都没认出来是他~

43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

故事从革命家瞿秋白翻译《国际歌》徐徐展开,一首振奋全世界无产阶级人民展开斗争的歌曲,在他的笔下燃起了燎原之火。整部《百炼成钢》,用令人精神振奋的革命歌曲,串联起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时空回溯的交织体验,令观众仿佛身处于那个热血沸腾的革命时代。《百炼成钢》呈现给我们的,是帮助人民思想冲破牢笼的革命家,和为保卫祖国而一往无前的勇士。从为抗日战争而前仆后继的八路军、新四军,到抗美援朝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的解放军;从为新中国无私奉献的科学家,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创业者。八首经典歌曲,汇聚成了一首全新的百年赞歌,是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献礼。

47分钟前
  • 方聿南
  • 推荐

看了两集,挺特别的剧

50分钟前
  • 醒了吗
  • 还行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陈晓的瞿秋白刘烨的杨之华还原度很高,革命中也能有让人为之向往的浪漫爱情。

55分钟前
  • 贝果在唱歌
  • 推荐

看到李大钊同志走上了刑台,心中百感交集,正是通过李大钊同志等一批革命家们的不怕牺牲,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6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还行

之前看网上说是“以歌咏史”的形式,感觉好奇所以跟着爸妈一起看了一下。可能因为最开始的剧情都是围绕《国际歌》展开的吧,整体结构看起来确实很像散文,和其他的主旋律电视剧不太一样,挺特别的。演员方面,不得不说汪涵太让我惊喜了!最开始还不太能想象他演李大钊会是什么样子,但从他一出场开始,举手投足之间就是李大钊本钊,选角特别合适。

60分钟前
  • Hangain
  • 推荐

我暗搓搓地期待钱部长出来参加歌唱祖国大合唱,然而并没有~

1小时前
  • 神豚
  • 还行

天天接受革命的洗礼,认识了好多闻所未闻的人。

1小时前
  • 武侠小王子
  • 还行

虽然是电视剧,但导演的调度意识很强,第一集开场车站送别就是一个长镜头,熙熙攘攘的街头景象很有现场感;停电之夜,黑暗中点燃的那盏灯象征意义很强,年轻人之间的理念之争,也颇有历史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搞革命就像白手起家去创业, 理念、团队、方向、执行都很重要,这群年轻人能走到最后,实现创业成功就是一部当代史。才看了两三集还不错,希望后面越来越多惊喜。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