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背,脸对脸

剧情片中国大陆1994

主演:牛振华  雷恪生  李强  句号  

导演:黄建新  杨亚洲  

 剧照

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2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3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4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5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6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3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4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5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6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7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8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9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29

详细剧情

王双立(牛振华 饰)是某地文化馆的代馆长,这个馆长一代就是好几年,想升也升不上去,却也没有其他变动。不料一天,来了新的文化馆长老马(雷恪生 饰),这让王双立离正馆长的距离更远了。新馆长老马原是个副乡长,王双立认为他是个土包子,心里很是不以为然,利用自己对文化馆人际关系熟 悉的优势,想方设法给老马出难题。经过几轮较量,老马终于被挤走,王双立又成了代馆长,再次受领导重用,岂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秘书小阎(李强 饰)成了新一任馆长。王双立不甘心,再次和小阎斗法,想将对方挤走,这次王双立还能如愿与偿吗? 电影《背靠背,脸对脸》获得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第15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合作片奖、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豆瓣

 长篇影评

 1 ) 棋子儿

王双利是这个片子的主角,这不假.他,一个做了很长时间代理馆长的副馆长,为了获得自认为应得的,也是众望所归的正职,使出种种手腕,利用李会计,猴子,石经理,老宋,老罗等一干人作为棋子儿,和上面派下来的两届馆长进行权力斗争.最终可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是故事是明线.

实际上,王双利一直都没有搞明白自己怎么就卷入了这样一场斗争.他一直当不上正职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他的顶头上司徐副局长和冷局长之间权力争夺的结果.这则是影片的暗线.

明线暗线是两场政治斗争.明线是王双利挤走两任馆长争正职.这里按下明线不表,影片中表现的很清楚.下面我来拆解一下影片的暗线:徐副局长挤走冷局长争正职.

冷局长事事都要问徐,第一次派一个业务上狗屁不通的老马来当馆长说不定就是徐的主意.徐知道老马能力不行,也知道王双利做馆长的迫切心情.这俩儿往一块儿一放,劲儿不能往一处使,工作必然搞不好.搞不好的话谁难堪,谁负责?冷局长.只可惜王双利为了表现自己的工作能力,解决了一些烂摊子.不然,派老马做馆长这一次就足够把冷局长搞下台.

老马调走了,王双利的目的达到了,干劲儿慢慢的满心欢喜的准备转正.可是徐副局长的目的没有达到,他也只能空欢喜一场.

徐副局一手策划了小阎的上位,这一手儿高啊.小阎是冷局长嫡系,推荐他做馆长,冷局长可没意见.但是小阎比起老马可差远了.年轻气盛,处事轻浮,不知深浅,更不知收敛,更容易出事儿.加上王双利各种手段,果然容易出事频频.可是小阎一次次出事儿,被撤,之后不多久,就有能再次回来占据正职.王双利觉得小阎"走的是上层路线",背景硬.可事实上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冷局长还没有被搞下去,徐副局长还得接着走小阎这步棋.这一来二去,王双利只能在家借病,韬光养晦.直到冷局长失势,退居二线,徐副局长就转正,然后小阎犯下大错.

王双利手里一把棋子儿,帮他打天下,都是在明面儿上的.而徐局长布局,让老马,小阎,王双利成为了自己手里对付冷局长的棋子儿儿不自知.高下立现.而王双利从头到尾压根儿没明白自己在和谁斗法.最后的上位,只不过是徐局长目的已经达到,不用再用他做棋子儿了而已... ...

 2 ) 简单说说电影里的几张脸

我觉得稍有点可惜的是,为了衬王双立的精,雷恪生老师把马馆长演的傻愣傻愣,有点话剧味了。我来自乡镇农村,对副乡长级干部的做派和特征,比较熟悉。绝对不是雷老师这种。

冷局长这个冷角(冷家父女名字起的蛮有用意,改编的时候下了些功夫)戈治均把握的比较好。他那张充满质感的黄土高坡油画脸,确实比较罕见,好多年以后才出了一个眼珠子带火龙果的李幼斌。他在《押解的故事》里演的那个老警察,也相当出彩。冷冰冰和王双立,从眼神上看,基本上到了有一腿的阶段,片中埋了一个没有展开的伏笔,如果好好处理一下,双立这人就要真实立体一些,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也要经典不少。

李强(小阎)出道后,好像没演过几个好人,坏又坏的笨手笨脚那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的笑容里面,略微有点80年代刚穿起西装的那种猥琐。

 3 ) 谈一谈这部“禁片”

这应该是看过的最高分的华语片了,中间没看懂的地方,反复倒放,还看了很多解析评价,终于捣鼓清楚。在这部电影里,中国人的人情世故,面子和里子,官场的尊卑有别,利益与社会现实,至矣尽矣,在当今电影界再无以复加矣。而实际上,冠以此片“禁片”的也大有人在。

这部电影完全不需要讨论“演技”这个指标,因为它生动得如同真人真事。2个多小时没有一分一秒的浪费,更没有今天所谓大片的任何噱头,这个电影告诉我们的是中国根深蒂固的社会关系,有官场中纵向的,也有家庭中横向的。


官场中其实就是尊卑有别,下层的默许这种规则,在强者的规则面前并无还手之力,只能借机上位,用上位后的种种好处弥补之前的处境。但是并不是说混迹于旋窝中的人都是腹黑的,都是套路深重,唯利是图的。你看王双立,他利用了手下的关系,陷老马于水火终于逼得老马下台。就选照片那一幕就令人拍案叫绝:他拿着照片给猴子解释:“还没看出来?抗洪救灾的主题,群众们一个个深陷泥淖,而咱们的局长在伞底下,身上一滴泥没有。”但他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坚持给老父亲送饭,在手握肖,阎二人把柄时却也撕碎了那些艳照,懂得计算利弊却也有自己的底线。同时他也深谙人情世故,当初徐副局长说:“我知道你心里委屈。”之时他也面不改色(许多人可能早就条件反射地点头);告诉老婆不让她上京是怕变成“以权谋私”;死对头老马下台还依然能去别人家里好酒相赠;李秘书倒戈,他也没有恶言相向,默默扔下钱走人。这些都是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真功夫,不是明白了就能做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家庭中的关系虽然不是重头戏,但是也很微妙。据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的正确性姑且不讨论,但是这部戏中王双立的老婆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在王双立和局长通电话时,她还自导自演了一出“拒收礼”的戏;在老马被搞下去后,也陪同王双立去老马家里上演了一出“打一巴掌揉三下”的面子戏。而王父看起来是一个年迈昏聩,麻痹不仁的修鞋工,在为了儿子上位这件事上却也是处心积虑,仅仅用修鞋这一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就将阎馆长下套,闹得满城风雨。

说人情,就得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是利益关系。连三岁小孩都会说:“你这次不balabala,我下次就不跟你玩了。”这也是老罗在老马上任时那么积极的原因,也是李秘书倒戈的本质。可以看到正是王双立在上级面前抖出了李秘书的私房来应付局势,亦或是告诉了老马营运部的空位才导致老宋被赶走。相应地,他也给李秘书开发商回扣,维持着猴子这个临时工不被辞退,让老宋重回文化部。如果不是王双立这样的“照顾”,他们几个也不会积极主动地承担对付老王的“敌人”的重任。这里可以看出,扩大关系圈很大程度在于建立利益关系,而非简单的见更多的人,一起做更多的事,参与人更多的活动。

不过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部片子关于“计划生育”的细节。一开始你会看得一脸茫然,先是王父表现出了对一个男孩的极其渴望,再是莫名地去找人问如何才能生二胎,又冷不防上街买了一个水烟袋。最后竟然发现是想用烟灰水将小红变成哑巴,妻子和岳父的矛盾一触即发。

虎毒不食子,但王父为了一个孙子竟能如此,难道这仅仅是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所致吗?其实未必。往回看30年,我们还远无法享受像当今这般经济带来的衣食无忧和生活稳定的时候,一个男人对家庭的生存是极为重要的。最基本的来说,男人代表了生产力,多一个男人家里的粮食就多一分保障,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今天看来很可笑的话在当时确实金科玉律,因为我们离那个时代太遥远,无法感受那种饥寒交迫的无奈,无法感受那代人为了更好地生活条件付出的努力和无处不在的忧虑。再者,男人还是那个时候维持家庭安全,维护社会关系的重要保障。社会远非今日这般安宁,一旦出现拳脚之争,女人是无法挺身而出的。这一切都内化成了王父对一个孙子的渴望,他积攒几十年的修鞋钱,枕边钱,不到B超结果放出是男孩的那一天,他是不会拿出来的。

无法想象那个计划生育之风猛烈吹拂的年代,还会有多少这样无奈的往事,生在这个年代,是我们的幸运。

在影片的末尾,还是稍稍有点不甘: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

当阎馆长被搞下台后,王双立在街上遇见买菜的冷局长,此时已经“下台”的局长。当冷局长告知王双立此刻徐副局长转正的消息,也许王双立才真真切切地反应过来,原来老马,小阎还有他,都不过是徐副局长搞垮冷局长的棋子。此时观众才知道,原来王双立无法转正,不是他业绩够不够,能不能击垮一个又一个上头指派的人,而是徐副局长的目的有没有达到。冷局长的秘书小阎是否能胜任馆长一职,其实徐副局长心知肚明。而王父修鞋套路小阎,猴子暗助王双立将黄片暗中引进彻底击垮阎馆长这些明争暗斗,却正好按照了徐副局长精心策划的剧本来出演。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王双立想到这里默默地撕烂了那些艳照。人无贵贱,但官场却有高低维之分。高维度的人占据了大量优势资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处在低维度的人由于环境的限制,消息的相对闭塞只能沦为别人眼中的蝼蚁,别人争权夺利的棋子。

最后的最后,徐副局长成为了徐局长,而王副馆长也在失去利用价值之后成为了馆长,这一切在背景音乐之中缓缓落幕。

 4 ) 元政治惊悚电影

碟影传媒这次发行的正版蓝光《背靠背,脸对脸》,不仅正片是全新修复148分钟完整版,花絮还有极为罕见的电视剧加长版(五集,约205分钟),长出一小时。且大量景别、动作甚至台词都和电影版有所不同……
花絮还收录了汤尼·雷恩访谈和若干周边:完成台本(52页)和纪念画册(70页)。当年港版海报(1张)、明信片(4张)、人物卡片(3张)等。碟封采用当年港版海报的设计,本地碟经黄建新导演官方认证。

《背靠背,脸对脸》蓝光修复版本正式出版,成为了重看此片的契机。本次修复的正片全长2:27:55。记得第一次看是b站,忘记有没有电影频道的水印了。如果有,那估计也是120+分钟的删减版。这次重看,几个情节给我震动很大,但我实在不记得它们是不是第一版本的删减桥段。

第一,暗中窥视的妻子。舞厅一夜,王双立得知再次空降了一个馆长,失落地逆着人流走回空空荡荡的舞池。但冷冰冰走了回来,二人有些暧昧地相视一笑。

随后,王双立要带冷出差广州。临行前夜,妻子仿兰为王双立收拾行李。

仿兰:你啊,少跟我说漂亮话。让冷冰冰疼你去吧。去了广州,正遂了你俩心愿。
王双立:我们这是出公差,有个女同志,办事方便。你别多心啊。
仿兰:你和她就真的没啥?
王双立:没啥。她是我们顶头上司的千金,我就有那贼心也没贼胆啊。
仿兰:那,为什么舞厅试营业那天,她最后才走?
王双立:哪天啊?
仿兰:就宣布小阎当馆长那天。你承认不承认?
王双立:我……
仿兰:我一直在外头看着你呢。
王双立:(语塞)
仿兰:(笑)你呀。我知道你俩没啥。起码你没有。那天吧,我原本想进去劝劝你,可是又想,你大概想一个人待着。我怕你一时想不开,做点什么傻事儿,就一直不敢走。
王双立:别难过。一切都过去了嘛。现在不挺好的嘛。

几次出差、舞池、职场的眼神交换,导演都在营造 「王双立+冷冰冰」「小阎+肖乐乐」两对职场男女。而后者更是在结局处被拍到实锤床照并且私奔。相形之下,王双立作为男主角,导演乐于描绘此人 「善于钻营」但也「基本善良」,对于职场里发生不道德的性关系,还是不会走到那一步。

刚开始,妻子以虚为实,明知王双立的清白,仍用「你俩肯定有一腿」的口吻敲打王。王的辩护中,也需要不仅从感情上宣誓忠贞,还要用「∵领导千金,∴有贼心没贼胆」的逻辑,在政治层面背书这个猜疑的不合理性。妻子明知丈夫无辜,却对于女下属折返安慰的暧昧举动愤愤不平,根源在于丈夫隐瞒了自己。而「隐瞒」这个动作,则成为这次对话中,妻子获得的政治筹码。

恐不恐怖?太恐怖了。

恐怖在于,在对职场性关系的焦虑性想象中,原本与政治无关的妻子角色,也会卷入这个惊悚网络中。妻子既是官场博弈中绝对的盟友,又是职场性关系中的警察与法官。若王双立对冷冰冰,或任何女同事有非分之举动,那双玻璃后的眼睛一直存在。

作为带入男主人公的观影者,在此我是一身冷汗的。王双立在职场中,屡次利用李会计、猴子等人提供的信息,掌握与监视着文化馆所有人的动态。这段情节则显示,监视者一样会被监视。而这个监视来自于妻子。政治人的性道德与职场关系同样不能出现污点,而自己的所有家人都会被同步卷入政治。王双立不论有无所谓「贼心」,但发现身边又一重温情脉脉的「监视」,心中一定是不舒服的。

不要忘了,全片最惨的那位老罗,活得像狗一样的人。他的「罪名」,就是「乱搞男女关系」。

第二,王父卖血大戏之后,与王双立在城墙根下的交谈。王父弄坏了阎馆长140元的皮鞋,被王双立发现在医院卖血。事后,王父却说,自己那些卖血行为半真半假,目的是为了「群众影响」,让人知道年轻的阎馆长,利用老鞋匠父亲对自己压制的王双立「敲山震虎」。

这段倒是并不复杂。老鞋匠是经历过五六七十年代的人,对于制造舆论,群众运动,批倒批臭那一套,颇有心得也是自然。虽然没有前面一段的惊悚与字字机锋,但细品却会觉得,这样一个表面看起来简朴、善良的劳动人民,内心却随时可以拿出一套身体力行的厚黑学。

加上前面喂给孙女烟油的恐怖行为,我会不寒而栗,觉得王父的阴影,时刻闪烁在很多我们家庭中祖父辈的老人身上。那是一种极致的cynical 和利己主义,却会被包装成「都是为了你好」的马虎眼。一切的行为目的在于基因和姓氏的延续。为了抱孙子,淳朴的劳动人民会修鞋补袜,勤俭持家;也会密室下药,演绎一出针对女童的残虐戏码。

最恐怖的是,原谅在影片中,都是自然而然的。

第三,医院院长。挥笔写下不存在的诊断,轻轻收下回扣款。一张准生证,落在了政治失意的王双立手中。院长的承诺是,让计生工作的领导「给你办」。若他「不给你办」,那么「下次他再来看他那个肾病的时候,我把他弄成太监。」这一切的前提很简单,「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

计^生导致的恐怖故事情节很多。而这一段虽然隐匿在主线剧情(官斗)之外,却更给人巨大的无力感——离开政治漩涡之外,你的家庭生活一样面临诸多的类似博弈。为了生儿子,爷爷会用土法,试图将孙女变成哑巴;妻子发现并阻拦之后,王双立的巴掌却打在了妻子脸上。

置于今日,王双立与王父,一定是千夫所指的男权狗和罪犯。但我记忆中,90年代的现实环境,离婚是个几乎不存在的选项。而在大量因为针对女性暴力事件之后,双方分居的家庭,男方做的最大让步也就是「去娘家道个歉,把人接回来」。

「下毒」「家暴」「抱孙子」等关键词,放在今天,应该是整部电影中最直接、最烈性的伤害行为。但在1994年的价值观里,它仅是家庭内部的小爆发,并且随后妻子和女儿也「理解」并毫无责怪地回归了家庭。这种恐怖在1990年代是常态,今天在很多地方仍然是。

领导办公室里,正副局长的常态是看报,喝茶,打太极拳。这让我想起了不太搭调的一部电影,科恩兄弟《阅后即焚》。影片结尾,两个CIA 高层如同《背脸》里的两个领导,试图用政治的语汇拼合出事情全貌,之后做出政治的决定。

左小祖咒的《冤枉》如此唱: 自在是自由,自由是人权,可人权是政治。同志,你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走上了政治的舞台。

官场,职场,生意场;夫妻,父子,祖孙。一切关系中都被政治侵染,一切生活决定与言行都成为了博弈过程的环节。之所以将《背脸》称为政治惊悚电影,全然在于它饱满的情绪与巨量微末生活细节刻画之中,极难看到人性存在的蛛丝马迹。

生活在那个年代,你所立足的,并非改革开放春风下广袤的神州大地;而是政治关系交错的高压电网中,一个游移的、极不确定的纳什均衡点。

 5 ) 又一94年遗珠

老电影要不就soso,要不就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一向打分比较苛刻的豆瓣,居然能打到9.0分,就想一探究竟。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没有任何一个铺陈是多余的,情节非常紧凑,台词更是经典。

王双立的正科级馆长之路是如此坎坷,一波几折。斗完了老马斗小阎,方法多,脑洞开。中间追随者也是各种际遇各种嘴脸,家里有小风波也还正常。王双立有能力也好,很努力也罢,其实小人物的官场升迁、命运起伏哪是自己能决定的。

94年,我还太小,但电影中"全都忙着赚钱"的时代是知道的。这种社会大潮下,并没有太多撼动王双立的三观,靠工资吃饭,在单位拼死拼活、绞尽脑汁、尔虞我诈,一定要弄个小官当当,还有一定要生个儿子,才是正道,也是多少人终其一生的目的和成就。这跟我在多年以后踏入的机关并无二致,当然我很庆幸又在多年以后选择离开,这是题外话。其实这样的人和事会一直一直存在着,并无对错。开放才几十年,这才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

如果一定给电影找个糟点,结尾小阎"退出竞争"方式太假,让老王胜之不武(开放式结局)。

对,是后面知道的,这是94年黄建新、杨亚洲的电影。一是对当时的电影审查还是无比佩服,哪象现在充斥着多少高票房无态度的电影。一是心中又飘过那么多经典片名,94电影大年,你还要更傲娇一点吗?

借北影节东风,感谢让我认识了这部电影!

 6 ) 背靠背,脸对脸

       前两天刚说了在关注中国文化的一些东西,就碰巧看了这个电影,觉得正是理解和消化中国社会的关系与人格的极好案例。电影改编自小说,属于一种文学创作,自然不能代替学术研究。但是,正如翟学伟所说:“如果我们的历史研究是想知道那个时候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人们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打扮成什么样子,有什么礼节、习俗和社会风气等待,那么文学中的描写就是可信的。”这种文学中的事实被他称为“符号-行为事实”,对于理解一种文化、一个社会来说,其重要性绝不亚于某个真实的人在什么时间具体做了什么事这样的“人物-事件事实”。

差序格局
      既然费老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对社会理论作出的唯一独立贡献,这种格局必然会反映在任何一个“写实”的作品中。横向层面来讲,差序格局中距离自己最近的是家人,片子中主角老王的家人主要有两个,老爸,和老婆(闺女太小,还没有体现出太多社会人的气质……),虽然家庭内部因为抱孙子之类的事情也有冲突,但是在面对他们家的核心利益——老王能不能当上文化馆馆长这个问题上,一家人可是一点都不含糊,老爸为了这个不惜使诈害小阎于不利之地;老婆为了这个在家里演一出送礼、拒收的独角戏,赔老公去做一场打一巴掌揉三揉的秀(虽然女人在政治领域登台当主角的机会不多,但是作为每一个干部家里的贤内助,她们可是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台面之后的这些与人际关系有关的活,大到打亲情牌为丈夫拉选票的第一夫人,小到片子里一个科级干部的老婆,少了她们男人自己可是玩不转的,这是个极有意思的研究问题,“政治后台的女人们”)。
      家庭之外,就是朋友、同事、陌生人……依据关系的远近亲疏依次排开去。影片中不难看出时时有圈子的存在,老王身边总是围着几个“铁哥们”——李会计、猴子、老宋,他们愿意支持老王的决定、维护老王的利益,甚至不惜自己独立承担“使坏”的责任去帮老王对付“敌人”。当然,这种小圈子的“友谊”不是天然存在的,需要人情来维持,比如老王拿出开发商回扣的一部分给李会计装修房子、保证猴子这个临时工不被辞退、让老宋回文化馆继续工作。但是,这种人情又不是真的“情”,而是一种为了获得个人利益而采用的策略,比如正是老王告知局长李会计有私房,他的房子才会被拿出来给老马;正是老王告诉老马营运部有个空位,老马才让局长的千金顶了老宋的位子,老宋才气得辞了职。

人情关系
      在这种差序格局中,获得资源的策略之一就是陌生人熟人化,一旦成为“熟人”,话就好说、事就好办了。比如老王为了圆老爸的心愿,想在生个儿子,就去找医生开假证明,一上来两人并没有直入主题,而是先寒暄几句,无非是相互表明一种熟人的身份,然后老王才说出真正的来意,医生也毫不犹豫就写了一张证明,告诉他交给计生办的李主任,还打包票说要是李主任不给帮忙办准生证,他就趁看病之时把他变成太监。医生说的自然是吹牛的大话,但是看得出此时人情关系的重要,关系嫣然已在此刻超越了原则,包括执行政府政策的原则(暂且不论独生子女计划的合理性,因为很明显医生并不是出于反对此政策才给老王帮的忙)、医生的职业道德原则。

面子
      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面子,电影中也多次提及。老王让李会计给老马留点面子的时候,李会计说:“他抢我房子,不要脸,我干嘛还给他面子?我要把他的里子都翻出来。”看来,李会计对新来的领导一直不满,但是如果大家顾及面子也不至于在别人面前直接发生冲突,但是老马抢了他的房子,他觉得这是不给他面子的事情,面子是需要相互给的,所以他也不打算给老马面子。
      当老王猜到李会计为了给老马出难题而在工程进度上做手脚时,他向李会计确认此事,李会计说:“看破不说破”,这句话简直是面子的最精准的解读了,不知道面子后面的里子就不能叫做“给面子”,唯有知道其内里,却不在嘴上表明才叫给面子,如果被给面子的人也知道自己的里子已经让人知道了,只是人家没有说破,那这面子真算是给到家了。

能屈能伸
      前面说到了横向层面的差序格局,正像阎云翔提醒我们的,还有纵向层面的差序格局,即等级结构,这个片子本来就是讲一个县城里文化局内部小干部之间的事情,虽然“改革的春风吹满地”,但是在这事业单位的范围里,还是要讲究“革命作风”,所以这种等级结构体现地十分充分。仔细去想片中的每一个干部角色,从冷局长到王馆长,哪个不是能屈能伸?对着上头的领导,笑脸相陪、随叫随到、有不满意也只能说一句“服从组织安排”,对着比自己等级低的人又是利用、又是呵斥。这种上尊下卑的等级秩序才导致了“地位”如此重要,以至于当上文化馆的馆长成了老王全家的愿望,这种秩序也催生了低位时忍受特权、高位时享受特权的人格。最后看似看破红尘的解脱并不是真正的超越,而是认识到“小阎走得是高层路线,咱们扳不倒他”,不得不屈服于更高级别的权力而已。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种等级结构中形成了一种“顶头上司最重要”、“山高皇帝远”的文化,片中冷局长视察抗洪工作、老马拍工作照、小阎建议搞摄影展、老王挑照片的情节真是设置得太巧妙了,几个镜头之间就干净利索地交代了如此复杂的游戏规则,让观众都不得不感叹一声官场“做人难”。

结语
      94年的片子,不得不说,我自己正是在那样的年代中长大的,一些东西还颇为熟悉:歌舞厅、镭射厅、披肩长发、家属楼、呢大衣、蓝色套袖、算盘、花布床单、白茶缸子……可是抽离了这些具体的物件,才发现更为熟悉的正是这种有趣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在我们今天的生活里仍不乏活生生的例子,只不过换了不同的道具。所以正像阎云翔所说:“只要社会尊卑有序的价值观和社会现实不变,差序格局和差序人格就会继续存在。在这个方面,现代化国际化的大上海与仍然处于小农经济中的边远乡村之间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短评

王双利的这点儿手段,都不够给徐副局长提鞋的.

7分钟前
  • conge
  • 力荐

个人并不觉得王双立最后是真的想透了,只是官场失意的自我安慰罢了。在猴子提供重要情报后的说辞,本就是王双立擅长的说好话、“为别人着想”,末了不忘补一句,听不听劝在你,只是别扯上我,意思已是明明白白,猴子已不是他能决定去留,不能输送利益就无法得以掌控。王双立的不与人争,一是看不到斗走阎的希望,二是明白了阎走了还会有“上层路线”的新人来,自己在领导眼里已打上不被重用的标签,继续斗争只是在折腾和消耗自己,只好在“生活上找找安慰”。官场上估计多是有劲儿且有希望的人才上蹿下跳的吧,感觉结尾的时候王双立的眼神像是又看到了希望,嘬一口烟赶紧琢磨利害关系。若真是看透放下,闲庭信步也能体现心境,这几步快走和嘬这几口烟的镜头都大可不必了。

8分钟前
  • 格鹿
  • 力荐

我觉得最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年前中国电影人深入生活的能力比现在高了不是一点半点,不论剧本叙事的层叠结构还是演员的所谓微表情和内心戏,都体现了这一点。

12分钟前
  • 沁云
  • 推荐

这个人去拍什么建国大业了……

13分钟前
  • 云中
  • 力荐

真没有想到1994年大陆有这么一部佳作,拍出了中国基层微妙的权力斗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细节生动,入木三分。牛振华演得极好,群戏也相得益彰。个人觉得这不是一部单纯的批判性的作品,更多的是表现了中国式的人情风俗和精神世界。

16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有道是,文化人进文化馆,文化馆上文化局,文化局上文化厅,文化厅上文化部,文化部上文化国,文化国育文化人。作者围绕小小文化馆的人情世故权力斗争展开叙事,隐喻的却是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大道理,学而优则仕,仕不达则生儿子,这就是死循环的中国。扭曲的众生,颓败的古建,清冷的色调,阴郁的配乐。

21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与人斗其乐无穷,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智慧都用在这个“斗”上了。细思极恐的90年代社会写生。

2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如果仅从社会批判的角度看待这部电影未免太浅,影片很多空镜和上摇镜头运用极佳,到后半段老王“老庄”之后,镜头里所包含的绵长的延续情感以及观者对于老王转变所产生的立场的变化会显得更为自然。很难想象这种题材在中国也能拍得如此入木三分。黄建新不愧为反映“中国特色”问题最佳导演。

27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力荐

2019-8-4重看;20年前的事业单位百态至今未改丝毫啊!各种勾心斗角、玲珑剔透的人情世故,各种绵延不绝官场丑态尽在小小文化馆中释放。鞠躬尽瘁用尽心思费尽心机,不过为一个正科级头破血流,抵不过背景雄厚的空降兵或上层路线(唯有触碰到道德问题等原则问题才有被扳倒可能),阶层固化使得底层向上流动几乎成为不可能---这点可能是本片最振聋发聩之处;醍醐灌顶之后的老庄哲学留下开放结尾,厚黑学永无尽头。配角们大有深意,人人都有一把小算盘,唯有浸淫于官场语境方能参破其中奥妙。剧本大赞,演员极好(牛振华演技绝了),剪辑棒,好看极了!

3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这片儿放到今天果断审不过吧……话说哪个宫斗戏能写到这个程度啊?确实精彩。稍稍有些像电视剧,稍稍有些长,有些细节处理得稍稍有些直白(比如文化馆这个空间),不过讽刺得真是入木三分。另外老爷子对孙女下手这种事,孩子妈竟然不撕逼不离婚,这得多能忍?所以小阎欺负到头上这事儿也忍了……呵呵

33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太有戏了。这才真是经典,故事跌宕起伏一波一波,任何一个小故事拿出来都算精彩的,它却有这么大容量。牛振华太能演,真演出了这种都市人的”嘴脸“。没有人是坏人也没有人是好人,大家只是这个城市的一颗像素,最终组成如此精彩的都市风情画。秘书简直就是个土点儿的彭于晏嘛。

37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王馆长对局长说李会计应该把房子腾出来,又对李会计说这是马馆长的主意,还叫石经理把送礼的钱拿一部分出来给李会计装修新房,既没出自己的钱,还让李会计不敢举报他贿赂。阎馆长叫李会计从王馆长工资里扣140,又对王馆长说李会计是假传圣旨。王馆长叫医生伪造确诊证明,让他可以合法生二胎;王馆长的父亲故意弄破阎馆长的皮鞋,还声称要卖血还债,一招苦肉计扭转改变风向;王馆长的妻子说跟着他一点光都沾不上,从而激将公公把私房钱拿出来;李会计和猴子同样受到王馆长恩惠,李会计却见风使舵,很快就为阎馆长卖命;而猴子假装帮阎馆长进口影碟,转身就把他举报了。当然,最厉害的还是局长和副局长,把下面的人玩得团团转。个个八面玲珑,圆滑处世,心有城府,堪称华语片最佳群戏。

41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精彩绝伦,十颗星。感慨啊,20年前大陆片还有如此佳作,鞭辟入里,讽刺辛辣,中国的官场百态、人情世故、封建价值观一一绝妙呈现,台词亮点非常多。建议所有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提前认真观看学习。

45分钟前
  • +Rae
  • 力荐

电影基本照搬照拍刘醒龙小说《秋风醉了》,并沿用小说的白描手法——中国世情小说之白描手法,俱是一等一上乘化骨绵掌手段~电影的画龙点睛之处是——导演黄建新把故事里的“单位”安排在了一座如千年衙门的中国古建筑里上演~黄建新后来去拍了《建国大业》什么的也不算招安错位,只不过是现实中的王副馆长终于扶正升官了,希望黄馆长早日当上广电总局局长兼党组书记~

46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黄建新早期作品,1994年公映,相当精彩。想想真奇妙,第五代导演不约而同地在1994年前后达到巅峰,张艺谋拍出《活着》,陈凯歌拍出《霸王别姬》,田壮壮拍出《蓝风筝》,黄建新拍出《背靠背脸对脸》。事实上,那也是中国电影一闪而逝的巅峰。

49分钟前
  • 林三郎
  • 力荐

中国官场只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或是模型而已,中国人的处事哲学,这片基本把这事说透了,好多妙笔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人啊,政冶上觉得不行了,在生活上总得找点精神安慰

52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啥也不说了,懂的都懂的,现实主义 黑色讽刺电影,Realistic (noir) film,这类型片,。中国人要好好拍,认真拍,世界第一……

55分钟前
  • tata
  • 力荐

教学片,绝对可以当教材!中国两千年官场之道的高度浓缩,官场、体制、人情社会、世态,每处透着算计利弊的精明,机关算尽,最后融儒于道,只好知足常乐。回味无穷啊!建国大业之前黄导,差别这么就怎么大呢?8.5

58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时隔一年终于看了一部牛逼电影,向第五代现实主义悍将黄建新致敬。这根本是一部惊悚电影,化骨绵掌般的人事斗争,迷孙子发疯的老鞋匠给孙女喝烟水,新领导杀人诛心的劲道……了不起

60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