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剧情片中国大陆2001

主演:贾宏声,王彤,贾凤森

导演:张杨

播放地址

 剧照

昨天 剧照 NO.1昨天 剧照 NO.2昨天 剧照 NO.3昨天 剧照 NO.4昨天 剧照 NO.5昨天 剧照 NO.6昨天 剧照 NO.13昨天 剧照 NO.14昨天 剧照 NO.15昨天 剧照 NO.16昨天 剧照 NO.17昨天 剧照 NO.18昨天 剧照 NO.19昨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9 17:46

详细剧情

本片是对演员贾宏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整十年不堪回首岁月的真实再现,并由贾宏声本人及其家人回归各自相应身份参与回首。   贾宏声本是年轻有为的优秀演员,从1987年到1993年,他主演了《夏日的期待》、《银蛇谋杀案》、《北京你早》和《周末情人》等将近十部电影,渐渐小有名气。这期间,他接触并疯狂爱上了摇滚乐,视BEATLES乐队的约翰?列侬为精神之父,然而同时,他也接触了并非摇滚精神内核的大麻和软性毒品。自此,他不再接戏,性格变得极端、偏执和歇斯底里,无法再与其他人相处。其远在东北四平的父母为了不让儿子继续沉沦,提前退休把整个家搬到北京,随后的一切,都像一场似乎没有尽头的战争。   贾宏声于2010年7月5日下午坠楼身亡,时年43岁。

 长篇影评

 1 ) 昨天的孩子你是谁

刚刚到家,听到消息,现在心里很难受,2001年看完《昨天》,曾经写的文章。前几天整理电影稿子的时候,还重看了一遍,其实前两个月,我还在网上查过他的消息,没查到,百度贴吧也去过,很冷清。后来想,没消息也许就是过得很好的意思。也许是自己淡出了,做了胖胖的火锅店老板什么的,其实查到了又能怎样呢,我们这些圈外的人,如果我真是他身边的朋友,我会恨不得像琼瑶电影里男主角抖女主角那样抓起来死命抖几下,冲他喊两嗓子:放过自己!放过自己吧!
  
  从电脑里的众多文章里翻出这篇来,不知道说什么,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他。我一直记得,是从小小的时候第一次看他的出现在电视里开始,四平人,我的老乡,在家乡是个出色的年青人,后来到了北京。这个地方是天堂,也是地狱,很多人到这里之后就沦陷了。那部电影,最后他改邪归正,我却只看到更巨大的悲哀,他没有解脱,没有快乐起来,他只是,在别人眼中看上去“正常”了而已。所以每次想到那个电影,其实心里都不好受。现在想想,这电影只是榨干了他,却没有让他起死回生。所以,不忍回头去看了。
  
  虽然现在很难过,但是如果这是你的命运,那就顺其自然吧。一个人如果始终不肯放过自己,那也许只有这一种方法可以解脱了。


————————————正文——————————————


多年来我一直记得很久以前在电视上看过的一个叫“社会形象”的话剧。讲一个努力保持社会形象却又为自己的欲望所困扰的女子在报纸上发道貌岸然的征友广告的故事。结果前来应征的只有一个男人。他实际上的目的是以破坏掉女人的道德防线为乐趣并且最后取得了成功。这个话剧当时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两处。女人门廊里在阳光下怒放的那些花。和那个无赖却灿烂异常的男人。这是我所知道的一个被我们叫做演员的男人的故事的开头,他的名字叫贾宏生,他很光彩夺目的出现在门外。女人立刻就目眩了。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来抵御这一场诱惑。

我知道很多人看这个叫做贾宏生的故事的开头不是从这个话剧开始的。而是他后来的另一些东西。那些东西真的不好。空洞和苍白到惨不忍睹的程度,于是大家都反感了起来。但至少里面还有些念旧得如我一样的人。稍微能体谅他的一些自以为是和不知所措。

这就是一个人的昨天吧。其实我们这样的观众并不曾真正知道过什么,直到一个叫张扬的人真的把一切都撕开来给我们看。当然一起撕扯出真相的还有贾宏生自己。他站了出来告诉很多人他很长一段日子不见是吸毒了。

于是我们看到他如鬼魅般的黑色的影子从他的房间里飘了出来,看他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里的风筝。看他第一次听到列侬的歌声靠在立交桥柱子上哭泣的丑陋的脸。看他幻想自己是列侬的儿子。看他放下酒瓶给父亲的那一记响亮的耳光。他问他的父亲,你为什么活着?他被送进精神病院,我们看他被绑在精神病院的床上痛苦的哀求。看他在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下给一个女病人签名,那女人说“我知道你,你是演员。你给我签个名,我给你只烟抽”,

他说他什么也不是,他只是一个人。我看到他在舞台最后的灯光熄灭之前对着母亲温和而谦卑的笑着,他终于是众望所归的戒了毒了。然而他的罪恶和他的光彩也一起消失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突然感到有一丝丝的悲哀。也许我们终究要学会自己动手把自己的灵魂拉扯下来,再踩上两脚,使它卑微如蝼蚁方能生存吧。什么也不能帮助你的灵魂在这个世界之外高贵起来。什么也不能。我们是早早就学会这一点的人。而他就是那个始终也学不会的家伙。

于是我跑去和一个朋友说,朋友对此却是很是不以为然:吸毒还要找借口。明明是自己堕落的。我顿时哑然。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关于吸毒的故事,是关于人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个故事里有我们每个人的昨天,有我们曾经爱过的东西,有我们每个人曾经追问过自己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如果我不是我,那么我是谁。我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我从这个故事里看到我们曾经的彷徨,看到曾经怎样渴望过的飞翔。看到另一种生存的可能。如果当初我们不停的追问而不是及早的学会妥协。如果我们让我们的虚荣涨满心房,如果我们坚信了另一种存在,那么我们的生活有怎么样的一种可能。

他的确是走得太远了。这个叫贾宏生的人,还是很多人不能因了他的坦白和忏悔就宽容他。若我只是从这个故事开始认识他,若我没有看过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他曾怎么微笑着走进一个女人的房间。我想我会以为他是一个天生的边缘人。然而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什么天生的边缘人的吧。他们终究是从什么人身边走开的什么人而已。可能是一个同学,一个邻居,一个小时候的玩伴,或者,一个你曾经在电视上看过的演员而已。于世界的背叛。已经早早的变成我们公事包里对昨天的记忆,我们时不时的拿出来把玩。想着昨天我们舍弃的一条路,我们此生永远不知道那条路的尽头是什么。

所以我想说这个叫张扬的家伙实际上是很会残忍的,不流一滴血的那种。他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让我们都惊出一身冷汗的存在的可能而已。就把好人们对生活理直气壮的愤怒硬生生的给堵了回去了。有时候目睹一场罪恶的生活,很大的一个作用就是让好人们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对的,至少不会更不对了。妥协是对的,投降是对的,卑微是对的。不对也不行啊。看到了嘛?那就是不对的结果。

这不是一种残忍是什么?把什么都撕开来看了。背景还要点缀上美丽的夕阳。把一条条你想到的路都堵死了,天空中却飞着自在的风筝。一个人,需要多少隐忍才能感觉到平静?需要放弃多少欲望才能得到心灵的自由?一个人,需要追问自己多少次才能知道,“我是谁。”

也许,我们真的不过只是一个,人。

当我发现自己处于烦恼之中
他来到我的身边
为我指引方向
顺其自然

当我站在黑暗的时空
他站在我的面前
为我指引方向
顺其自然

所有伤心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将会有一个答案
顺其自然

即使他们分离
他们仍有机会看到一个答案
顺其自然

阴云密布的夜空
将会有光明
他照耀我直到明天
顺其自然

———— 约翰 列侬

 2 ) 傻boy

Let It Be&Let It Go
《昨天》被称为是中国第一部以真人为原型,讲述吸毒的电影。这样的说法或许不太贴切,它却真正是当年最勇敢的一部电影。影片是对演员贾宏声在上世纪九〇年代,整整十年那段颓废岁月的真实再现。贾宏声八〇年代末开始演戏,他的主要作品有《北京,你早》(1990)、《周末情人》(1995)、《极度寒冷》(1996)、《苏州河》(2001)等,他的名字常和中国第六代导演联系在一起,2010年7月9日贾宏声跳楼自杀,娄烨、张扬、王小帅等导演纷纷表达了对其的追思和缅怀。对于外界的揣测,作为《昨天》主创的张扬说:“贾宏声最后自杀这件事,与大麻、精神分裂没有关系,那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他可能就是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不想继续下去了。”

张扬在回顾拍摄过程时说:“这是一次痛苦的历程。”确实,重演贾宏声那段灰色的封闭的经验,并且都是真人真名出演,就好像是揭开旧伤疤,再往上撒一把盐那么残忍。影片让我们更加进入到贾宏声的心灵世界,他的痉挛、哭泣、微笑、愤怒无不牵动着我们的神经。我们能得到某种感应,在某个时刻震颤到心灵,勾起自己的那部分青春回忆。这不仅仅是贾宏声的“昨天”,更是那一代成长于九〇年代的青年人的“自传”,关于爱,关于家庭关于相互理解,总有那么多的迷茫也饱含了那么多的希望。

《昨天》的拍摄手法颇有几分实验色彩,它将个人历史复原成叙事结构的电影,采用了《公民凯恩》式的多视点结构,主客观叙述相结合。影片中贾宏声的身边人,包括父母、妹妹、朋友都有采访诉说的部分,其中就有《长大成人》的主演顺兴,作为朋友的他告诉了我们贾宏声的痛苦,以及对摇滚乐的执念等。我们从不同侧面打听到贾宏声,当然他自己也有坦露心声,只是到最后整合在一块我们仍然不了解真正的他是怎样,也许连他自己也不懂。再有,就是它安排了“戏中戏”的部分,这是舞台和现实的交融,它扩展了戏剧空间,呈现给我们的是更为细腻的心理状态。影片中舞台剧和真实空间的场景转换很自然,甚至光线的变化都很流畅,比如疯人院里贾宏声从黑夜到晨曦的过渡。这样的真实与虚造的换位,平衡了影片的纪实性和间离性。

“她来到我身边,为我指点方向。顺其自然。当我身陷黑暗的夜空,她站在我的面前,为我指点方向。顺其自然。所有伤心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将会有一个答案。顺其自然。即使他们将分离,他们仍有机会看到一个答案。顺其自然。”这是甲壳虫乐队“Let it be”歌词的中译版,这正是贾宏声的心灵写照,他在片中以约翰·列侬为精神之父,进而走向偏执甚至打自己的父亲。他的房门上贴了《出租车司机》的海报,贾宏声便是又一个“房间里的男人”,在现实生活中他没日没夜循环观看这部电影和自己演的《极度寒冷》,这些都是一种富有魔力的可是糟糕的生活方式,影片中的那段平行蒙太奇,同时表现了罗伯特·德尼罗和贾宏声的“练枪”段落,非常有魅力,包括相同的踢电视的行为,可能贾宏声就是这样不断迷失自己的。他的房间里还有约翰·列侬的画像,上头有句话是:Yesterday And Forever,张扬说那就是贾宏声。

摇滚乐、毒品、电影似乎成了一些人的标准配置,《昨天》里面,贾宏声听的是当年如火如荼的崔健和魔岩三杰,包括《假行僧》、《黑色梦中》、《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些歌都很精彩,代表了一种时代精神,就这一点上来说《昨天》也是一种文艺参考。关于毒品,影片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时,有观众看到贾宏声如此的颓唐、挣扎,问到:他到底吸了什么毒品,别人回答:大麻和软性毒品,当时他就感到惊讶。确实,真正摧毁贾宏声的并不是毒品,而是他自己说的:和自己死磕。

关于死亡,王小帅作品《极度寒冷》里的贾宏声是个行为艺术家,他自导了一场“假死”,想要观察自己的死对其他人有什么影响,最终发现是徒劳无功的。这一种濒临绝望的生活态度保留到了《昨天》,一直到他的自杀。也许吧,他的选择是一种理想之死,希望他能在天堂找到宁静的土壤,不用再面对我们这些每天庸庸碌碌、不知生活为何的“傻Boy”了。

 3 ) 贾宏声,坚持住!

有的人注定被这个世界记住;有的人活过,又不留痕迹得离开。

____ 写于4月1日,大家都在纪念那个在人们记忆中活了16年的张国荣。而我却要用文字纪念一下《昨天》的贾宏声。

昨天,看完了贾宏声的《昨天》,这是一部关于贾宏声的个人传记电影。贾宏声是个比我父亲小两岁的摇滚青年。我爸是87年毕业的,而贾宏声是在89年。我父亲毕业后,和母亲结婚,工作,生命的轨迹被踏踏实实的印刻在了他的命理之中。而,贾宏声中戏毕业之后,接戏,拍戏,情困。之后,吸毒。在他三十岁的时候,选择再次戒毒重生。在他生命的第42个年头跳楼自杀。他曾和周迅谈过恋爱,拍过很多已经被时代遗忘的戏,而她周围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如同我的父亲一样,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中流砥柱。

贾宏声通过电影把自己的形象,有血有肉的展示在了银幕上。这是一部自传痕迹很重的私人电影,贾宏声通过这部电影把自己扒开了给大家看,至死方休。所以,当这部电影夹杂着那个时代的特有气氛汹涌向我袭来时。我仿佛看到了对这个时代略显笨拙,保持质疑的自己。贾宏声在电影里面即自由,又勇敢,同时将自己的敏感及伤痕统统暴露在银幕上。看着银幕上听着婴儿哭泣,选择在三十岁,与世界正式和解的贾宏声;我会禁不住的想要抱抱他,同时也想再次拥抱自己。

在贾宏声42岁的一天,他从自家楼上轻轻一跃,跳了下来。楼下纳凉的父亲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之后媒体纷纷前来采访,都在问这样两个问题,谁是贾宏声?以及他为什么自杀?

他自杀的原因被各种揣测。有人说,因为无疾而终的爱情;有人说,他不像自己的同学,不管怎么挣扎都火不起来;还有人说,他是神经病,因为吸毒把脑子吸坏了。

正如鲍勃迪伦唱的那句歌词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其实他自杀的答案就在那部风噬的电影《昨天》当中。看完后,我认识了贾宏声,也弄明白了他为什么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贾宏声是谁?

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个演员,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福兰特,曾经想成为一个有名的演员,也想组建一支伟大的乐队。他是个理想主义,同时又有着无可救药的孤独感,话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同时,贾宏声什么都不是!你就是一个人!你爱吃面条、鸡蛋,爱穿时髦的衣服,可以给影迷签名,也可以哭,也可以笑,受不了的时候还可以求人!

你就是一个人。时光如斯,说起少年,每个人都曾有过;只不过时间久了,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自己少年时的模样,活到最后,不过为人罢了。

变成普通人的过程,很多人会挣扎,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贾宏声挣扎了一辈子,到底是跟什么东西在抗衡,他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

很多人看完《昨天》会觉得贾宏声很颓,而我觉得,比起很多普通人,他更像是活过。因为,他在不断的抗争,保持着不妥协的状态。他的父亲已经活了人生大半,悠然自得,没有挣扎、痛苦以及自我较劲,庸俗而安全。

那么,谁是贾宏声?

他会在自家墙的卧室上张贴出租车司机的海报,床头那面墙张贴约翰列侬的海报。

他讨厌肥皂,那块看起来脏脏的土里土气肥皂,他不允许自己的父母使用它。

他总是吐槽自己的父母,嫌他们穿衣土气,说话土气。

他让自己的父亲替自己买磁带,父亲多问的话,他就会很生气,以至于让父亲通过偷偷的用素描来买儿子想要的beatles音乐。

朋友们这么评价他,说他很偏执,有时候练琴能一句话也不说小。

还有的时候,又是非常难沟通,所以朋友们一个个离他而去。

他暴力起来也是犯病到不行,砸电视不说,他甚至打自己的父亲。

作为他的家人,会感受到无时无刻的恨以及害怕。

他如此恶劣。很难说是因为他生性如此,还是因为戒毒痛苦所致。

他太孤独了。是那种深陷其中,甚至自我陶醉式的孤独。演什么都很用力,特别是模仿出租车司机的他,模仿一个人生无意义的孤独患者。

一个废物,一个边缘人,一个哲学家,一个世界的孤儿,一个喜欢做无意义事情的人,不能够活在这个世界上吗?

写到这的时候,越写越冷。因为自己不就在想这些东西么。在大家都在tmd看极好的电视剧的年代,在人人tmd低头玩手机的年代,在tmd抖音头条被刷飞的年代。在tmd智障小奶狗在电视上各种卖萌的年代。

我们是视觉动物,手机奴隶。

孤独感,无力感,无意义,在哪个年代都是一样的。

贾宏声必死。

消解孤独的方式是,

他喜欢拎着两瓶啤酒去天桥底下躺着,冷不丁的会念出let it be 歌词的中文译版。

当我身陷黑暗的时空,它站在我的前面,为我指引方向,顺其自然;所有伤心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将会有一个答案,顺其自然;即使他们将要分离,他们仍有机会看到一个答案,顺其自然;阴云密布的夜空,依旧有光明,它照耀我指导明天,顺其自然。

看过往人群忙忙碌碌,他会大骂沙波一。

他喜欢反复听一盘磁带,爱音乐爱到一定程度后,他打算自己组建乐队。

他声称自己是列侬的儿子,在音乐中他总是能找到慰藉。他房间放的歌曲,总是那个年代的摇滚乐。

他有时候还会跑到公园回音墙散步,一遍遍的念自己的名字,一遍遍的问自己,我是谁?

我是谁?是一个哲学问题吗?如果这个时代的人,连我是谁都弄不明白的话,那谁会帮你弄明白呢?专家?小说家?父母?你的领导?朋友吗?

他会淋一场大雨,然后走到干。

面对未知的命运,挫折,戒毒的幻觉,他始终在用自己的方式抗争着。

直到他看到了那条自由也无法换走的龙。它始终盯着他。

他开始反思自己是谁?

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自己谁也不是,自己只是个人,只是个人。

这一切都太让人心疼了。

认清现实之后,认清自己的平凡。

为什么要记住他?

因为,这个世界上,绝对有一类人。他的一辈子很有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写什么都不成功的作家、诗人。

画什么都没人理财的画家。

唱什么别人都不懂的歌者。

整天只知道晒太阳的哲学家。

创业n次都无法成功的创业家。

整天沉浸在二次元的宅男宅女们。

整天想要组建乐队都无法成立的乐迷们。

整天想要当导演却从来没拍过电影的影迷们。

街上的乞丐们,

上班清闲至极的喝茶看报的老大爷们。

十二点加班还要被女友逼着送钥匙男朋友们。

起来很早的清洁工们,早摊餐主们。

他们有的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有的过得很平凡。他们的共同点是,过了大半辈子,他们都是最普通的人。

你没发现人生的真相吗?每个人终归平凡。

但是桀骜不驯到死的那种平凡,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

所以,贾宏声应该被记住。

�����>c �

这篇影评花了近三个小时去写。

真的很认真,因为看到了自己,再加上愚人节大家都在纪念哥哥的时候,我觉得贾宏声也应该被纪念一下。

演员的自我修养,吸毒前,他是想要成为一名优秀演员的。

牛仔裤这一幕也很有趣

走到干,无意义,然后找到一些意义

乌托邦,和朋友一起的幸福

父母不易,也是要被记住的。

不做文艺青年的父母

精神病院,我就是个病人啊

不多说了,这个镜头

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他是有悲悯的意思在里面的。这个世界啊,又注定多了个世界的孤儿。

有的人演着演着就忘了,有的人还依然坚持着那份孤独感。

 4 ) 贾宏声的《昨天》与死磕

早些时候,我身上的暴戾之气隐隐显现,性格也犹如脱轨的列车,有摇摇欲坠之势,总希望能够奋力的摇晃父母的肩膀,大声地叱责他们的平凡与琐碎,但看见贾宏声狠狠的给了他父亲一耳光,老人捂着脸“呜呜”地哭时,只觉得惨然。这位父亲,放弃事业,远离老家,来到北京,想帮着他认为身处“困难”之中的儿子;为了讨儿子欢心,他不知道约翰列侬的发音,硬是临摹下肖像,对照着到音像店里买来贾宏声需要的碟片;说了几十年的地方口音,因为贾宏声听不惯,改学普通话。由“啥”转变成“什么”也许是简单的,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放低威严的姿态去迁就儿子,却是极难做到的吧。
天桥下,贾宏声与父亲彼此间获得了一次谅解,两人喝着啤酒,聊着天,让我以为转变会在此展开;然而一场大雨落下,父亲躲雨,儿子却偏要感受这涤荡污浊的雨滴,说是矫情或姿势高于一切,但他自己显然把自己给感动了,也让他“看清”了父亲,以及身边所有人的俗不可耐,他决定死磕,与家庭、亲人、整个世界死磕。
不知道为什么想到前些时候豆瓣上怀念黄渝的一篇文章,链接在此: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6091824/;两个极端的人,却在我的脑海里有了奇妙的相遇,挣扎在生活的边缘,不妥协,只不过贾宏声采取了暴烈的态度,而黄渝,怎么说,有点像儿时把玩的橡皮人,任由着被搓扁捏圆也无所谓,仿佛放弃了沉重的肉身,一心扑在他所热爱的数学上。当然最后,他们都死了。剧中的贾宏声屈服似的承认自己不过是个凡人,接受精神病治疗,戒毒,恢复到“正常”的、心平气和的生活,现实中的他却跳楼自杀;而黄渝因为一场车祸,也离开人世,然而即使没有这次意外,我怀疑他最终是否会被那些贫乏的琐碎给压断了腰。
怎么说呢,我想有时候,婉转的姿态是必要的,并不是贾宏声口中的“认输”,生活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有高有低,很多时候乏善可陈。但有人不这么认为,包括过去的我,拿出犄角戳开别人,自己也撞得满头是包,学会用更加沉稳的态度处理这一切,才不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吧。
谈回到我自己的父母,其实,我爸对于生活的希望,因为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后遗症,大概也就是顿顿有菜有肉,家人身体健康安乐,而我的妈妈,闲时搓搓麻将,挟以自重,对丈夫女儿呼呼喝喝,也就没了;没有抱负,但绝称不上“恶”,作为我自己,是应该要去理解的。
最后引用从其他豆友出看见的王安忆的一段话,觉得太好了,总是想要掉下书袋:“他们没有一点虚无,既没有赤贫的无以生存的天地不仁之叹,也没有吃饱了撑的,专攻思想劳动。所以他们就是浅薄,而且粗鲁。可是,他们很有力量。他们的力量在于,他们体现了生活的最正常的状态,最人道的状态。这状态就是一日一日过下去,如同数米一样。你也许会觉得没有戏剧性,是的,革命是有戏剧性的,可是革命是英雄的业绩。革命将人群生生划成好和坏、善和恶、敌和友、英雄和狗熊,而绝大多数人是不应该受到这种甄别的考验的。绝大多数人只是,怎么说,过一种数米的生涯。他们有权力在不经受考验的前提下过道德的生活,他们有权力不损人地过一种利己的生活,这就是人道。这其实就是我们的思想者苦思冥想、革命者为之浴血奋战的人间生活。奇怪的是——我有时候真觉得奇怪——当我们真实面对着这种人间状态,却不认识它了。社会经过不自觉的震荡,错接错拼,咬合松开,逐渐协调运行,生成养成了这群体,我们所说的小市民,他们身体力行着我们对于人类的理想。这理想在提倡的时候总是激昂的,实现时难免趋于平淡,夸张的部分消除了,我们看到了的是“庸俗”两个字。这多么不公平啊!”

 5 ) 昨天的那孩子

在街上,会遇见这样的瘦高个男孩。鲜艳的彩绸包着染过的长发,一件有几处折裂的磨旧黑皮夹克,有点脏的漏洞牛仔裤半盖着装饰金属铆钉的长尖头靴,靴头的革面因为经常踢石子而磨损严重。

看上去很酷,不顾一切地向前昂首阔步,通常是走向一部炫目的重型“哈雷·戴维森” 。

 

上个世纪未也有这样的男孩,在北京宽阔无人的马路上骑着父亲帮他买的自行车,撒开双臂慢慢地在黄昏的阳光中从坡上滑翔而下。

那是一辆现在看起来很土的28寸女车,赤裸裸的,被拆掉一切多余的部件。

 

一样的自由、一样的孤独、一样的叛逆、一样的不羁。

 

形式上的区别仅仅在于时尚的机车和即便被拆得赤裸裸仍无法改变车骨架的老式自行车。

 

这是我看完张扬的《昨天》后,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意象和感觉。

在不经意中找到我去年买的一套张扬作品集,收了《昨天》、《爱情麻辣烫》、《洗澡》和《向日葵》四部DVD(估计是盗版的)。刚买来时只看了《爱情麻辣烫》,其他的就扔在一边了。

常常是这样,对于需要用心去看的电影,总是要等待有适当心境时才去看,所以在我买来的近3000张DVD中有约三分之一的碟还在静候召幸。

 





“当一个人走得太远,他还能找到归途吗?”

这句话是《昨天》的宣传语。

影片采用了纪实拍摄方式,形式上还原了贾宏声从1992年刚开始接触毒品到1997年戒毒成功出院的历程,以采访的形式分成段落式的讲述,剧中除了贾宏声的妹妹由王彤扮演外,其他人物均由生活中的原人表演。贾的父母贾凤森、柴秀玲都是吉林四平话剧团的演员,所以整个演员阵容还是非常专业的。

 

从导演表面上的意图来看,片中主要讲述就是吸毒与戒毒,是贾宏声与自己、与他的父母所进行的一场战争,最后通过父母的关爱感化和他自己的斗争以获得“新生”告终。但事实上其深层的主题却是剧中贾宏声苦思的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

活着有意思吗?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让观众记得住的电影。

当贾宏声在酒后狠抽了他父亲两巴掌,然后跪下来猛叩响头,直叩到满脑门是血时,当贾父被打懵了,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时,我几乎被这意想不到的情节震惊得目瞪口呆,良久才返过神来。

 







电影的剧情实际是从1995年开始的,贾宏声的父母提前办了退休,把家从东北四平搬来北京,和贾宏声住在一起,帮助他戒毒。

贾宏声自己也正在戒毒的努力中,成天关在黑暗的房间里,包着头巾,穿着黑色睡袍,不停地抽劣质烟。对于父母的到来显得异常冷漠,甚至有些厌烦。他不许父母亲进他的房间,说脏,脚臭。不准家人用日用肥皂,说是农民用的。不许父亲说东北方言,要求他要学会说北京话。但在生活上却依赖着父母。

拒绝接戏,与外界几乎断绝一切联系。一年来他完全是自闭,不和任何人交流,只听一盘Beatles的磁带,对着墙上的John Lennon画像产生这样那样幻觉,并独自胡言乱语。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贾宏声曾参演了很多影视剧作品:《银蛇谋杀案》、《北京,你早》、《周末情人》、《陕西大嫂》、《黑雪》、《极度寒冷》、《梁祝》……(我只从电视上不完整地看过《银蛇谋杀案》和《北京,你早》),虽然崭露头角,成为一时的偶像明星,但并没有塑造出精彩的银幕形象。演技颇具鲜明个性,不过停滞在虚华、肤浅的层面,一直没有质的飞跃。电影中有这么一个情节:他在一部影片扮演了杀手之类的角色,比较搞笑地模仿港片的枪战Pose,遭到圈内人的嘲讽。种种嘲讽对于自尊心极强的他是一种打击,自从1992年排练话剧《蜘蛛女之吻》开始接触毒品以来,宏声变得狂躁、偏执、极端……。影片中有他第一次抽大麻的情节,当时他对大麻反应强烈,狂吐,但是从此以后却抽得更狠。

在吸毒的同时,他接触到了西方摇滚乐,认识了好朋友顺兴,知道了Beatles及其John Lennon……生日聚会上,搞摇滚的朋友送他一幅John Lennon的画像,从此被他奉为精神之父。他终日沉迷在Beatles的音乐里,慢慢地,他越来越自闭,陷入了某种虚空的境地而无法自拔,与同住一起的顺兴也变得无话可说。(两个人呆在一起时间长了,该说的和能说的话都说完了。)

在电影中有这么一段贾宏声独白:忽然回到93年的那一天,我的身体像片衣服一样铺在地上,四周的嘈杂声一下子消失了,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当耳机里响起第一个音符的一瞬间,我看到了世界上最蓝的一片天,很纯洁,很残忍,轻轻一下就让我彻底崩溃了。那一刻起我感觉我是Lennon的儿子,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终点,而他们还在毫无目的的东奔西跑,我感觉他们都是白痴。

带着这种来自某种幻觉和获得冥冥中神秘暗示的感觉,贾宏声泪流满面,几近虚脱地跑回家,看到顺兴正和女朋友切菜做饭,他歇斯底里地怒吼道:“你还做饭那!”

顺兴被这话问晕了:“做饭怎么了?”

贾宏声无比厌恶地说:“你滚蛋!”

这次的顿悟,使他从此鄙视看到的一切来来往往的人群,骂他们傻B。

 

顺兴走了,贾宏声就把自己锁在屋子里,继续领悟Beatles的启示,整整一年,他就听那盘磁带,极少外出,只有他的妹妹偶尔来照看他,往冰箱里补充一点食物,给他留点钱。他当时的经济收入只有中央实验话剧团每月给的几百元,仅靠这点钱,他还抽着大麻。一次他到楼道里偷了邻居一颗白菜要下面条,正巧被邻居开门撞见了,无言以对的他抱着白菜向邻居深深地鞠了一躬以表歉意。

拍《周末情人》期间,也是贾宏声抽大麻最凶的时候,在那时,他结识了音乐人李杰。直到“晕”着拍完《梁祝》,贾宏声已经彻底厌烦了演员生活,每次演戏总无法找到最佳的状态, 直至最终对演戏完全丧失了信心。 “演戏太虚伪,音乐才是真的”他决定从此不再接戏,准备拉李杰搞个乐队。

上个世纪90年代的北京,最in的先锋表演艺术莫过于摇滚,可尽管贾宏声听烂了Beatles,对摇滚乐他依旧是个门外汉,他把李杰拉到家里住着,开始狂学弹吉它。

每天日出到日落,他可以一句话都不说,旁若无人地苦练几个单调的和弦指法,或者异常兴奋地听摇滚,在深夜不顾左邻右舍的抗议,把音箱堆在窗前,把喇叭音量调到最大,狂热地看着伙伴,却无法用语言来与伙伴交流他的激昂之情。

这样氛围令李杰感到窒息和恐惧,他不知道对方何时是闷声不吭的幽灵,何时又忽而变为热血沸腾、蠢蠢欲动的野兽。两个星期后,他仓皇逃离了贾宏声的小屋。

 

李杰的“逃离”使贾宏声对所有的人都失望了,一则他失去了音乐方面的依赖和指导,二则他失去志同道合共创伟大乐队的搭档。“没有人能扛得过我,可是我到底该干些什么呢?”

每天除了看着列侬的画像,企求再次获得启示外,无所作为,也无可作为。摇滚距离他似乎近在咫尺,却远在云端,他像困兽一般,终日守望在窗前,痴痴地注视着天空,寻找着答案。

有一天,他看到天边出现一片黑色的云,在云层中分明有一双眼睛在死死地盯着他看,而最令他毛骨悚然的是——这双眼睛正是自己的眼睛。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对于面临的困境,贾宏声无数次想这样告诉自己和离他而去的朋友,Let it be,随它去吧,我能应付得了,我要死磕下去,决不走回头路。可是他无法应付得了,生来从未如此地感到孤立无助,无可适从。

 

当我发现自己处于烦恼之中

他来到我的身边

为我指引方向

顺其自然

 

当我站在黑暗的时空

他站在我的面前

为我指引方向

顺其自然

 

所有伤心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将会有一个答案

顺其自然

 

即使他们分离

他们仍有机会看到一个答案

顺其自然

 

阴云密布的夜空

将会有光明

他照耀我直到明天

顺其自然

 

不知道这首歌被这样译法是外文书店的杰作,还是张扬的,总之是避开了原歌词中的“圣母玛利亚”,而以“他”代之,这个“他”反正是很容易被贾宏声理解为John Lennon之灵。靠它,贾宏声死命支撑着几近崩溃的精神。

 

父母也在他鄙视的人群之列,因此他拒绝和他们正常交流。当父亲找到他,语重心长地问道:“宏声,我们以前无话不谈,现在还能交流吗?”

他漠然靠在床上,冷冷道:“我跟你们没什么好谈的。”

 

电影再现了双亲为帮助他恢复正常而做出的努力,特别是父亲,被迫换上儿子要求他穿的小一码牛仔裤,陪他去公路旁的草地散步、喝酒、骑自行车、为他跑到外文书店买“拉皮豆丝” (The Beatles)的磁带………

有一次,贾宏声在雨中走了一通宵,路过一个兰州拉面摊时想起要吃面,就回家跟他母亲要10元,母亲疑心他彻夜未归,可能又想去买大麻,没给他钱。气急败坏的他开始在房间里撒泼,踹翻了电视机,摔砸东西。父亲见状赶紧把钱给他。

他继续幻想自己是列侬的儿子,追问父亲,咱们家有欧洲血统吗?你是农民,你为什么是我父亲,你为什么是农民?

我是列侬的儿子。

毒品的后遗症使他患有严重的幻视幻听病症,常常在自己房间里产生遇见龙的幻觉。

 

 

1996年3月19日,贾宏声过29岁生日。午夜,他强把睡在床上的父亲拉到客厅喝啤酒

他说:“我今年29岁了,吸了4年毒,什么都没干。我这4年一直在想,你为什么是我父亲?你是吗?”

父亲茫然地望着宏声布满血丝的双眼:“我是啊”

“你不是!我是列侬的儿子!”

“这是你的幻想。”父亲没有意识到儿子即将发作。

贾宏声慢慢站起来,直逼近父亲:“这不是幻想,因为你是农民,你告诉我你为什么活着?活着有意思吗?”

父亲:“你说的这些我不明白!”

宏声厉声说:“我今天让你明白,人,为什么活着!什么叫快乐!……”说着举手两记响亮的耳光落在父亲那苍老的脸上。

 

当一群穿着制服的人出现在贾宏声面前,他显得有些慌,但并没有反抗,似乎明白自己的死磕扛到头了。但在精神病院接受医生入院登记的询问时,他仍坚持自己名叫列农,列宁的列、农民的农,家住在伦敦。

 

在医院里,贾宏声终于无法做到形式上的自闭,他必须面对同一病房的10来个精神病人,在同他们的接触中,他认识到即使是精神病人,也有他们自己的活着的理由和意义,他们中有人认识他是演员,会找他签名,会给他烟抽,会偷吃他的水果,病人还会告诉他:一个人必须要去适应这个环境,而环境不会去适应你。

在这么一个精神和行为均属病态性混乱无序的群体中仍是有基本约束的,你必须按医生的要求服药,否则将被强制捆在病床上,失去肢体上的基本自由。无论是正常人也好,精神病人也好,你无法绝对自由,天马行空,只能向群体中具普遍约束力的规条和标准妥协。

在这里,他对自己个人能力的弱小有了结论性的认识。

他还遇到了同样进医院治疗的顺兴,顺兴告诉他,自己的女朋友死了,一次注射毒品过量,从楼上飞了下去。

 

在医院里某个夜晚,贾宏声又一次梦见了那条龙:

他盘在屋顶上,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他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贾宏声,他说贾宏声又是谁,我说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个演员,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普兰特,曾经想成为个名伟大的演员,也想组建一支伟大的乐队。他说你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人,你爱吃面条,鸡蛋,爱穿时髦的衣服,可以给影迷签名,可以哭也可以笑,受不了的时候还可以求人。我问他我为什么在这呢,他说这是对你的惩罚,因为你身上恶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把这些恶的东西清理出去,你才能彻底干净。我问他我干净了吗,他没有回答,两只眼睛还是死死的盯着我,然后就飞走了,你就是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

 

这个梦指引贾宏声重新拾回了自我,做一个人,而不是列侬的儿子。基于这种认识,他顺利地通过医生的测验,康复出院。

他戒了酒、戒了毒、戒了幻想。

回家的时候他买了面条和肉馅,要求母亲给他做炸酱面吃。

一年了,他原来涂得五颜六色房间已被父母亲重新装修过,明亮、温馨、整洁,充满了新鲜的空气,原先的东西收进一个大纸箱里。他从箱子中找出一盘列侬的磁带播放,音乐前奏中有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把母亲吸引过来,他第一次与母亲对视而笑,并为母亲回放了一遍。

1997年的这晚,贾家充满了宁静。

当影片结束的时候,生活全然没有结束,一切都只是一个轻描淡写的开始,昨天永远像一个阴影纠缠在所有人的内心。



 



1998年,贾宏声接戏主演了电影《苏州河》,他的表演在蛰伏许久之后再次得到肯定。这一年他认识了在戏中扮演女主角的周迅,两人很是那么回事地交往了三年。尽管注定没有什么结果,提到周迅,贾宏声的眼中出现亮光,甚至还有点沉醉,少见而令人诧异,他说,她是他记忆中一丝闪亮的色彩,跟她有那么一段,挺有意思的。

2000年11月《昨天》封镜,随后的12月8日,全世界的摇滚乐迷举行了各种各样纪念约翰.列侬被刺20周年的活动。

 





始终觉得贾宏声就是个小孩,不管他实际年龄是多大。

一个被父母和命运惯坏了的孩子,敏感、好强、死磕、严重到病态程度的虚荣、偏执、任性、抑郁、自卑、依赖性强、极端、虚伪。

一个弱者,内心虚空和脆弱,极易受到外界诱惑、侵扰、打击而一蹶不振。

经历昨天,他得到应有惩罚,也获得了经验。

这类的孩子在生活中似曾相识,无非其表现的极端程度各不相同而已。

电影中,有段朋友对贾宏声的评论,说贾宏声做什么事都爱过,啤酒,三瓶可以喝得很舒服,可他非要五瓶。

 

就当是南柯一梦,昨天对于贾宏声就像崔健歌里唱的:

我想要离开

我想要存在

我想要死去之后重头再来。

 

梦醒时分已到了四十不惑的年段,愿他从此不惑。听说贾宏声现在又回到从前的封闭状态,但是没有吸毒。

沉思?

忏悔?

继续解开心中的死结?

God bless this boy。

 

电影没有完全还原贾宏声那段生活的所有重要情节,譬如说关于爱情方面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部电影的震撼力。在电影表现的这段昨天,贾宏声的身边其实一直还有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和他相恋,还生下一个儿子。在发现贾宏声吸毒后,她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贾宏声,运用药品治疗、精神鼓励、情感安慰等各种办法,甚至跪在地上哀求他,但最终因“心有余而力不足”,黯然带着儿子离去。

这个女人也是个才华出众的演员,他的同学和曾经的同事。

 

最令我感动的是贾凤森夫妇不轻言放弃的爱和责任心,贾家妹妹的兄妹亲情,这些爱一生陪伴他,从昨天走到今天。

当所有的人离开你的时候,你至少还有亲人。

 



 



关于摇滚,没有人能对其做出准确的定义,它似乎是一种没有教义的音乐宗教信仰,通过金属乐和带着旋律的呐喊来进行的自我表现和精神宣泄。

没有教义,所以迷惘,所以愤怒,所以颓废。

有人(理查德.戈尔德斯坦)说,摇滚最重要的特点是对青春活力的肆无忌惮的挥霍。

不过我喜欢何勇说的:

摇滚是什么?

摇够了就滚!

 

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因此在大多数时候,任何人都无法找到或长时间保持身心上的良好状态,非此苦即有彼苦。相信吸毒最初是为了消除痛苦,找到最佳的感觉。无奈这是魔鬼的捷径,代价是在短暂的极乐之后承受绵绵无尽的痛苦。

 





很怀疑贾帅哥在最迷恋摇滚的时候对摇滚究竟知道多少?对奉为精神之父的John Lennon,对Beatles究竟又知道多少?让他最有感受的那首Yesterday,是和Lennon翻脸导致Beatles乐队解散的保罗.麦卡特尼创作并主唱的。

 

如果跟着进入幻觉的话,在中国倒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出现一个连侬的儿子。1967年连侬27岁,在他40年的人生,和他有性关系的女人多达三百多人。这其中除去第二任妻子小野洋子的话,相信仍会有一些亚洲女子。我知道这样说肯定会挨四面八方的一顿暴K,其实我只是想说当你奉列侬为精神之父时,他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导,说到底,列侬也只是小野洋子怀里一个顽皮的孩子而已。

1980年12月8日晚上,在列侬的寓所前,马克·戴维·查普曼走近他的偶像列侬,当时列侬正从豪华轿车里出来。拿到列侬的签名后,查普曼等着列侬转身走向寓所,然后掏出一把手枪,用一本《麦田守望者》遮在上面,向20码外的列侬连开了5枪,5枪中的4枪打在列侬的背部和左肩处。列侬趔趄着走向大厦入口,倒下,嘴里涌出鲜血。歇斯底里的大野洋子跪在他身边,查普曼却不慌不忙走开,坐在街道边并开始读塞林格的这本小说,刚刚所做的好像对他没影响,他只是坐在那里等警察赶到。

查普曼接受审讯时声称他坚信列侬已经变成一个不真诚、卑鄙的伪君子,就像《麦田守望者》书里写到的那些。他辩解道,因为列侬已被商业主义腐蚀,所以他为保护列侬的纯真而射杀了他。甚至在被判决有罪时,查普曼仍认为他的行为十分正当。为证明这一点,在对他的判决聆讯中,他在法庭上大声朗读了塞林格小说中那段著名的“麦田守望者”言论:

我老是想像一大群小孩儿在一大块麦田里玩一种游戏,有几千个,旁边没人——我是说没有岁数大一点儿的——除了我。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哪儿出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就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

 

昨天的人都很疯,疯得很有理由。

今天的人也许有同样的理由不疯。

 





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前提首要以及必要条件。大多数人不需要想这个问题,直接该做饭的做饭,该睡觉的睡觉。

如果不活着,你怎么思考这个问题?

 

活着有意思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因为这里指的“快乐”也是对活着的人而言的,没见过快乐的死人。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从出生到死,从来没有笑过。

如果笑过。

你就得到答案了。

如果从未笑过,去找医生(可能是面瘫什么的),或者

去死吧。

 6 ) 【兔死狐悲】人人都爱贾宏声


作为一个消息灵通的八卦人士,贾宏声自杀的消息我竟然知道的忒晚了。这源于我一场长达8小时的精疲力竭的十分没谱的编剧策划会,以及接踵而至的长达二十小时的昏热症睡眠。等到在豆瓣上看到消息,已经是事发的第二天。虽然错过了最佳时段写篇小清新骚文,表达自己有理想有追求,以便假借悼念贾宏声来泡妞吹牛逼的最佳时机,却也有了另外的乐趣,那就是怀着捡馒头的看客的心思,先瞧瞧大伙是怎么想的。绕嘴地说,看大家看热闹比看热闹本身更加热闹。

果不其然,在豆瓣上,微博里,众人忙个不亦乐乎在悼念贾宏声,稍微一看,基本上广发哀思的都是知识文艺中青年,甚至可以说单以豆瓣为核心,在豆瓣,我们垂泪感叹,啊,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必然死亡,啊,感叹美好的东西被贾老师铭记一辈子。实际上你去门户网站看看,那些评论简直和豆瓣呈现完全不同的态势。在主流门户网站的新闻评论里,人们说一个吸毒二十年的瘾君子活着也没什么用,人们说影视圈就是一帮男盗女娼臭流氓,人们说活着吸毒危害社会死了还要损人财务真是可耻。唉,世界的差异远比我想的大,生活是让人不懂的事。

作为一正在写自杀情节的狗血写手来说,我不禁分析起哥们自杀的缘由来,在我看来,什么吸毒啊,和家人争执啊,抑郁症啊,至多是个推动因素。我倒觉得,贾宏声的尴尬主要还是他的经历本身吧。他们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那波人,比老一辈人有了更多机会和发言的权利,比晚一辈人又有着得天独厚的行业空白,他们恰恰出在整个社会风貌最为混乱的转型期,旧的观念在解体,旧的价值观被不断抛弃,各种未曾经历的,没有逻辑的事情在现实中上演。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有问题,大家都知道,但人们选择麻木,选择不关心,或者用挣钱这要紧事来转移注意力,实际上,大多数沉默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贾宏声显然愿意说点什么,也许他想说出自己的不愉快,他想问问问题出在哪,也许他心里憋着一种较劲需要发泄,可是演员一来没受过什么高深的教育,而且本身就是一个广受他人束缚和控制的职业。导演想的那些场景,编剧写的那些故事,确实傻缺,但是作为一个演员你只能坦然接受或者装作坦然接受,这就是游戏规则。毫无疑问,贾宏声没转过弯或者不愿转过弯。所以他也注定了被主流世界定义为失败者。

我觉得,贾宏声的自杀其实没什么,一个过气演员既不当红,也不是什么绯闻艳照花边新闻,娱乐性尚不及非诚勿扰,社会性远比不上富士康。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悼念和难过呢?我觉得,首先这是一个人们跟风和无聊状态的表现吧。一不留神我就想到了年初的时候,塞林格死菜了,一大帮不知从哪来的作协人士忽然像死了爹娘一样摆出膜拜悼念。这场景和贾宏声死后多少有些相似,虽然行业各异,但是却异曲同工,我甚至有些穿越的以为,贾宏声就是中国版的老年版本的霍尔顿。接着说人们的反应,我觉得无非是造成一种错觉——我认同他们的思想和作为,所以我也可以腆着脸装作和他们一样有思想和作为。如果我不这么干,哦,你这孩子没有思想。

除此以外,大家还有一个兔死狐悲同病相怜的意思吧。生人我不知道,至少熟人里面,但凡表示出对贾宏声哀伤的朋友大都特征集中,理想主义者,小愤青,摇滚爱好者,不得志青年。看了个友邻帖子,甚至把贾宏声类比做中国的科本,莫里森还有伊莲。仿佛就是突然就从天上掉下一个反抗社会的偶像。实际上,不是因为贾宏声有多牛逼或多伟大,仅仅是因为现在我们身边的世界太乏味太功利太俗逼,我们这些无聊的人需要的仅仅是一展旗帜。而贾老师无疑是现阶段最为合适的人选,因为死人无法辩驳。

以上均是我的臆测和概括,纯粹是隔岸观火,现在只说几句自己的感受。我得知消息虽然晚了一天,写完这个小日志已经晚了2天,但是即便现在说来,我还是充满了哀伤。尽管生在网络时代,可我对贾宏声的生活为人一无所知,作为一个淫媒行业的从业编剧,我深深知道任何报道和宣传以及访谈均不可信。我对贾宏声的印象仅仅来源于《昨天》《苏州河》两部电影,片子里贾宏声化身一个病态的摇滚青年,和一个无所事事不三不四的底层混混。前者性情古怪,后者胸无大志,二者结合起来,简直就是为我现在状态量身定做的标签,因为我现在就是穿着嬉皮花衬衫怀里装着诗集骑着老式自行车唱着老歌在别人上班时却满城卖假学生证的小混混。我由这有亲切感的角色,因而喜欢角色后面的演员,我的无聊和看客情绪我不否认,我的兔死狐悲的情绪更为明显。与其说我为贾宏声的离去表达悲痛,甚至不如说我因为他的结局而悲观,作为一个失败者,贾宏声确实让我联想到海子,梵高,出租车司机和霍尔顿,也让我联想到我自己,我想到就在几天前面对傻冒制片人时的愤恨和厌恶,想象着别人眼中我的傻冒和招致的愤恨与厌恶。看着贾宏声自杀的消息,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那些从未实现的消逝的理想,以及未来那可以预料的惨痛的结局。

 短评

电影式话剧,或者话剧式电影,虽然有些矫情,形式还是挺特别的。

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不做文艺青年。不嫁文艺青年。不生文艺青年。

11分钟前
  • 筷喜旺
  • 推荐

我又一次梦见了那条龙,他盘在屋顶上,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他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贾宏声,他说贾宏声又是谁?我说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个演员,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普兰特,曾经想成为个名伟大的演员,也想组建一支伟大的乐队。他说你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人,你爱吃面条,鸡蛋,爱

12分钟前
  • 傑尼同學
  • 力荐

多年前跟大屏幕看了一次 然后就直接去买了碟子看了50多遍 你试试 能行 这不是行了吗

17分钟前
  • 白大官人
  • 力荐

一个有理想没方向,与现实死磕却显得盲目的孩子,他不是装逼耍酷,他只是一个人,一个孩子,精神病院不能磨去他的棱角,不能消磨他的理想,不能解决父子间的冲突和矛盾。电影结尾并不是结局,一出彻底没有出路的悲剧,所以十年后才有了结局,贾宏声是一个令人尊重的理想主义者。

22分钟前
  • 尾生
  • 力荐

依窝看就是中国式父母和中国式低情商儿子的故事。。每个人都有多多少少的理想情节,但是能整的寸步不让又不会隐藏和回避的人太少了。其实比贾宏声理性化的人多了,但是人家都懂得保护自己以及对别人保有尊重。

27分钟前
  • 球宝宝
  • 力荐

【SAME展映】胶片版。由贾宏声与父母朋友亲自扮演自己,以电影和话剧的形式重现真实的生活,非常先锋。电影布景与话剧舞台的切换,带领观众由影院座椅抽离到剧场坐席。精神病院一段让我想到《囚》。再次思考医生对精神病人的决定权。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是传记音乐片,是先锋实验片,是摆拍纪录片……就绝对不是什么禁毒教育片

30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贾宏声于2010年7月5日下午坠楼身亡,时年43岁。这才是结尾。

31分钟前
  • lo-fi.akai
  • 力荐

人一定不能有困惑 不该有困惑 就该浑浑噩噩的 什么都不想的活着 摒除一切困惑 你就能做个正常人。这部片不该有这样给人以希望的结局。我恨这结局

36分钟前
  • 蓝麦田
  • 力荐

不要做文艺青年的父母

41分钟前
  • 張不吃
  • 推荐

“昨天才知道。海子的妈妈,还会每天坚持读海子的诗,试着一点点的去理解他。”

42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名叫贾宏声的青年想追求一种纯粹的文艺,却在无意义的人生中抑郁低迷了。而我也早已明白生活的快乐是虚伪而短暂的,只是不知如何是好。迷茫也是颓唐而无意义的,真理可能根本不存在,目前还不知何为终极解脱,除去死亡,但若死后仍是虚无又如何。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片中父母亲无力的哀恸令人落泪。

47分钟前
  • 阿依达
  • 力荐

当耳机里响起第一个音符的一瞬间,我看见了世界上最蓝的一片天,很纯洁很残忍,清净的一下子让我崩溃了。那一刻起我感觉我是列侬的儿子。这一段反复看了十多遍

49分钟前
  • Cross
  • 力荐

賈宏聲很做作~是他自己說的~現在發福成那樣~哎~不靈了~人生要把握好自己呀~再看看她的同學鞏俐`再看看她以前的女朋友周迅吧~

50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还行

虽然贾宏声确实让人感觉很装,但可能他本人就那样。这电影还是挺让人心酸的。

54分钟前
  • 被迫改名
  • 推荐

人言钱难挣屎难吃,可钱再难挣,也是相对最容易得到的,而贾宏声想要的,偏是这世上最难强求的东西:自由、信任、被理解。『昨天』成全了一大批人的审美和思考需求,却毁了贾宏声,这电影撕开的伤口,看电影的人可以躲,贾宏声躲不掉

55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力荐

1、他没装B也没装酷,他就是个人2、顺其自然3、最后他听到婴儿哭声的笑声有种过来人面对新生生命的悲悯

56分钟前
  • 糖罐子
  • 推荐

这电影一开始看得我很慌,因为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偏执、极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包括和父母的相处也是这样的,虽然当时我很痛苦,但这也不是我如此对待他们的理由。精神病院里的那一段也是戳到我,当初在安定住院的时候也是和这很像,不过条件有好很多,但是远没有这自由。出院后的部分我一直在哭,我也曾无数次充满希望,我的家人也充满希望,重新开始好好生活,但每次都失败了,好在我有在慢慢变好,而贾宏声却永远的离开了。

57分钟前
  • hana
  • 力荐

确实是张杨最牛逼的片子,伪纪录片、话剧与电影的形式交织,让人物原型触碰不堪回首的曾经,分不清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表演。永远忘不了那场戏:贾宏声叩问生活的意义,然后打了父亲两个耳光——镜头拉远,灯光亮起,舞台出现,人生如戏。这是一个不可思议、剧力万钧的场面调度,成为我私影史的重要时刻。

1小时前
  • 晚不安
  • 力荐

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知道贾宏声的死是必然的。绝对的人格独立造成个性的孤独,从而表现的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有点像黑塞的《荒原狼》。但是导演却没着重描写主角的精神世界。这挺失败的。还有结局也不够好。主角不应该对世界妥协的,他应该死在精神病院里。

1小时前
  • xiaoV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