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终点

战争片英国2017

主演:保罗·贝坦尼,山姆·克拉弗林,阿萨·巴特菲尔德

导演:索尔·迪勃

播放地址

 剧照

旅程终点 剧照 NO.1旅程终点 剧照 NO.2旅程终点 剧照 NO.3旅程终点 剧照 NO.4旅程终点 剧照 NO.5旅程终点 剧照 NO.6旅程终点 剧照 NO.13旅程终点 剧照 NO.14旅程终点 剧照 NO.15旅程终点 剧照 NO.16旅程终点 剧照 NO.17旅程终点 剧照 NO.18旅程终点 剧照 NO.19旅程终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2:33

详细剧情

一战法国战场,18岁的新兵中尉(阿萨·巴特菲尔德饰)靠童年旧友、现英雄长官斯坦霍普(山姆饰)的关系来到前线。但斯坦霍普已经被战争改变得面目全非,他患上了幽闭恐惧症,且狂躁易怒。

 长篇影评

 1 ) 请不要成为我

记者和作家的公路之旅中,他们之间亲密又矛盾的关系发展实在迷人。
他们之间是采访和受访者,即刺探者和讲述者,也是读者和作家,更是作家和作家。
于是双方对彼此的情感都十分复杂。
于记者而言,我渴望成为你,成为那个成功的受万人拥戴的畅销作家,但我又明了你成功的秘诀源自痛苦,那迷人的让人心碎的孤独和痛苦。
作家何不也羡慕记者,他帅气,口灿莲花又精于社交,不会被敏感的痛苦所击倒。
所以记者最后爆发了愤怒,任何自卑的人在被点破自己是普通人时,都会爆发出如此的愤怒。
所以作家深夜才会对他如此灵魂表白,我的创作,源自我无法被拯救的痛苦,那随时可能再度吞噬我的痛苦。
所以作家最后才要对记者说,你不要成为我。
他俩骨子里拥有同样的孤独和自卑,所以你会被我触动。
但请不要成为我。

记者深夜听完作家的自我剖析留下眼泪的细节太打动我了。
我俩之间,只有一线之隔,我们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地经营这份敏感的关系,就是因为太害怕会爆发出这样的情绪。
因为任何真正的灵魂自白,都是手术刀刺到心脏深处导流出的血液。
而能和你产生共鸣的人,在听到你的灵魂自白时,何不也在忍受和你同样的痛楚呢。

 2 ) 最后的一些对话摘抄。

虽然说是对话,但是形式上都是一个人在对着另一个人或者很多人的独白。但是,其实他们都是在对对方也是在对自己说着。:)


wallace深夜对david说的

-you awake?
-yeah.
-i was just thinking, um,
 it wasn’t a chemical imbalance, and it wasn’t drugs and alcohol,
 i think, um,
 it was much more that i had lived an incredibly American life.
 this idea that if i could just achieve X and Y and Z, that everything would be okay.
 there’s a thing in the book about how when somebody leaps from a burning skyscraper,
 it’s not that they’re not afraid of falling anymore.
 it’s that the alternative is so awful.
 and so then you’re invited to consider what could be so awful
 that leaping to your death would seem like an escape from it.
 i don’t know if you have any experience with this kind of thing,
 but it’s worse than any kind of physical injury.
 it may be in the old days what was known as a spiritual crisis,
 feeling as though every axiom in your life turned out to be false,
 and there was actually nothing,
 and you were nothing.
 and that it’s all a delusion and you’re so much better than everybody,
 cause you can see how this is just a delusion.
 and you’re so much worse because you can’t fucking function,
 it’s really horrible.
 i don’t think that we ever change.
 i’m sure that i still have those same parts of me.
 guess i’m trying really hard to find a way not to let them drive, you know.
 hey, um, okay, good night.


david对书店的大家

When i think of this trip, i see david and me in that front seat of his car.
we are both so young.
he wants something better than he has, i want precisely what he has already.
neither of us knows where our lives are going to go.
it smells like chewing tobacco, soda and smoke.
and the conversation is the best one i ever had.
david thought books existed to stop you from feeling lonely.
if i could, i’d say to david that living those days with him reminded me what life is like instead of being a relief from it.
and i’d tell him it made me feel much less alone.


电影最后wallace对录音机

it’s me, talking into the tape recorder.
and drone’s sitting behind me, just chilling out.
I’m smoking. having just said i wouldn’t smoke, I’m smoking.
just me and your tape recorder.


BEST MOVIE OF THE YEAR

 3 ) 越现代越孤单。

    看这片得找一个正确的打开方式。起先我一边在网上聊天一边观看,不断的话唠让人兴味索然。隔天无事,正经的把这片消化掉,意外的感觉到很多来自话唠中的触动。随着网络的延伸,如果你想要,来自互联网的讯息几乎可以告诉你任何你想知道的。这就代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人几乎可以和神一样的全知(狭义的理解)。这种优越感左右了我们的情感支配方式,更多时候我们没有察觉自己和上一代的差异,只是简单的理解为代沟,时代进步。实则不然,在讯息时代之前。人在有限的空间里,所做的情感支配,是带着迁就和无选择性的,所以人类显得保守和相对忠诚。而现在的世界,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表演自己,主动发现更多的选择性。在无限空间里,得到的越容易失去的也很容易,我们变得个性突出且毫无忠诚。我们的迷失是整个时代的迷失,越现代越孤单。情感这种东西也是没有国界之分的,当自己理解到这种孤单感的原因后,才慢慢理解了作家和他的几乎在矛盾中丧失自我的纠结。

 4 ) 就这样错过了2015年最好的电影

如果是在上映的 2015 年看到的《旅行终点》,我会毫不犹豫把它排在这一年所有电影中的第一名。

事实上,即使隔了一年,我也等了很久才鼓起勇气面对它。犹豫可能来自一早得知的结局——大卫·福斯特·华莱士,这个时代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在 2008 年 9 月 12 日选择以自缢的方式离开世界。《旅行终点》的开头,便是杰西·艾森伯格饰演的另外一位作家,曾经采访过华莱士的大卫·利普斯基——又一个大卫——得知华莱士去世的消息,带着难以置信的沉痛表情,在电台里阅读他的作品,重新找出当年的采访录音,回忆起那段短短数日的旅程。

没有太复杂的情节,不过是一位刚刚进入《滚石》工作的年轻作家,突然听到某一位同行被媒体高度赞誉,“明年的各项图书奖都非他莫属了”。他找来那本1000页《无尽的玩笑》,想要亲自验证这一切,结果发现这个第一次听说名字的作者真的如此才华横溢,于是决定去采访他。电影便是整段采访的过程,大卫·利普斯基来到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家,陪他去图书签售的最后一站,两个大卫在华莱士的家里,学校,路上,明尼苏达州的旅馆、书店,一路的对话。

两个人的聊天很容易变得枯燥或无趣。虽然理查德·林克莱特在他的“爱在”三部曲里给出过正面的示范,但对话的对象换成两个男人,并且没有爱情的起承转合,讨论的话题还是写作、灵感、抑郁、上瘾等等并不那么轻松的话题,会认为它好看的前提,一定是愿意敞开内心的某扇门,通往某些一直隐匿于暗处的灰暗的念想。在采访的一开始,华莱士聊到他名气为他带来的变化,和更多女孩儿们上床的可能,却又让自己感觉像是出来卖的婊子。而在去往签书会的航班上,他第一次谈及曾经的抑郁,28 岁那年,迷失在写作里,那是他唯一能够获得动力的事情,开始酗酒,和陌生人上床,感觉生活在这一年戛然而止。然后看着另外一位更年轻的大卫,回到当下的生活,他说," David, this is nice. This is not real. "

这其实不仅仅是讲述作家以及困扰他的抑郁的电影。从签书会回来,在经历了一次因误会产生的冷战以及关于海洛因的尖锐争论之后,华莱士来到利普斯基的房间,终于,撕开了内心的某道口子,说自己书里写过的一段,一个人从燃烧的摩天大楼跃下时,是因为在更糟糕的选择面前,死亡成了一种解脱。他说感觉一生中听过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自己什么都不是,一切不过是场幻觉。你比别人优秀,因为你已然看穿,你也比别人糟糕,因为你已经没办法正常生活。他说他觉得人是不会变的,那些东西仍旧埋藏在自己的身体内。

大卫·利普斯基躺在床上,眼睛里有什么东西在闪动,我想那是因为我同样感受到的某种刺痛。

“说到根本,华莱士的所有小说写的应该都是这种痛苦。这位早逝的天才作家还曾经说过:小说的作用,就是告诉读者,身为人这种动物,到底是他妈的一种什么滋味儿。”华莱士的作品中文版不多,此前只有过一本短篇小说集《遗忘》和演讲录《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无尽的玩笑》简体中文本已经翻译完毕,将于明年出版。上面这段引用,来自书评人比目鱼《刻小说的人》中关于华莱士的一篇。

利普斯基在 2010 年出版了 Although Of Course You End Up Becoming Yourself: A Road Trip with David Foster Wallace ,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旅行终点》便来自这本书的改编,在去年也入选了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许多媒体的年度最佳电影片单。在两位大卫的作用下,这部电影试着用一段旅程去讲述他们对于名利,对于生死,对于生命的看法和追求。华莱士选择了“不那么糟糕”的死亡,利普斯基滚落的眼泪,却是一种懂得。

电影里,利普斯基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把自己的小说 The Art Fair 递给了华莱士,希望得到他的评价,但并没能如愿。结尾时,他在自己的分享会上读起这本非虚构作品的一段,说,当我想起这段旅程,大卫和我坐在他车子的前排,我们都如此年轻,他想要的是比现在拥有的更好的东西,我想要的则是他已经拥有的这些。我们都不知道各自的生活将去往何处,空气中有一股嚼烟叶、可乐、香烟的味道,那些对话是我有过的最棒的对话。大卫认为书的存在是让人忘记孤独,如果可以,我会对他说,那些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并没有让我从生活中解脱,而是提醒了我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会告诉他,那让我感觉不那么孤独了。

镜头留给了正在欢快地跳舞的华莱士,无忧无虑,像个孩子。但你会知道,有些东西,确实从来不曾变过。死亡或许是某种意义上的终点,但它也有更深沉的意义,提醒着我们生命的目的,为此做出的选择,尚未满足的欲望,以及如何了解自己,知道我来过这个世界,我逗留于此是为了什么。

 5 ) 看了四遍

最近又翻到了这个电影的条目,忍不住又看了一遍,这已经是我第四遍看这部电影了。对我这种不喜欢反复观看一部电影的人来说,已经是挺夸张的次数了。

因此想随便记录一下自己对这部电影十分执迷的原因,事先说明,这些原因大概率跟电影艺术本身没什么关系:

1.DFW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对他最着迷的时候,我在纽约客上搜集了很多篇其他作家纪念他的文章,大部分都打印出来并看完了。虽然现在已经忘记了大半,但我对DFW的熟悉感和亲密感是一直存在的。他对我来说不是那种将会被纳入文学史并因此让我兴奋的“经典”作家,而单纯是那种和我的思维方式非常契合的作家,在心理感受上更像朋友(——是的,这有点诡异)。观看这部电影的体验,就像是拿着一块吸铁石轻轻划过一片细碎的铁屑,我所理解的DFW的各个心理侧面和他所关注的问题,都被立体地呈现出来了。

2.视点的转变。我对DFW的理解其实大多依赖于他的小说和非虚构作品,这部电影所提供的观察视点是最恰当也是最美妙的,完全赢过了乔纳森·弗兰岑纪念DFW的那篇文章。当然,要意识到所有叙事都是一种representation,这部电影也不例外,可是导演和编剧所把握的诸多要素其实跟我对DFW的理解非常契合,所以我理直气壮地照单全收。另外,电影里所拍摄的这段访谈文稿已经出版了,但是读起来平淡无奇。

3.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其实是为了卷老师。卷西思维敏捷咄咄逼人但被人怼回的时候又露出狗狗眼的样子,对不起,我真的好爱。其实我看得出他演技里套路的成分,但那些又刻薄又焦虑又自我意识过剩的小动作我也很爱。自从看到了卷老师以后,我才发现,我是真的很喜欢nerd型的人。

4.对话和孤独。我喜欢对话,对话就像是小说中表示凸显的引号,既是表露也是防御。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包含着试图互相理解的努力,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自我防御意识又证明了这种理解的徒劳,就像电影里DFW多次反问Lipsky:我说的话你一个字都不信对吗?

事实是,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方式误解对方,而自我解释往往是徒劳,就像Lipsky的反唇相讥:你证明自己不惺惺作态的方式就非常惺惺作态。

自以为聪明的人总是以为自己对他人持有更加深刻的洞见,他们喜欢玩这种游戏来凌驾于对方的自我意识之上。我比较悲观:人最终将囿于自我意识,而相互理解只是一种短暂的妥协。

5.寒冷、音乐、飞机、书籍、写作和公路。

6.DFW会去人群中跳舞。不知道为什么,这让我感到悲伤。

7.DFW曾经当过towel boy和保安。有时我会想象那种生活。

8.电视机、电影、mall、美式快乐、空虚、自杀和死亡。

9.幸好这不是一部元电影,所以我能够沉浸其中。

10.这部电影成为了我的安抚物之一,我在自己和演员之间制造了一种亲密感,并对某一类意象上瘾。我正是DFW所说的那种长时间坐在屏幕前获得心灵抚慰的人。我喜欢他对reality的追求,我迫切地追求过同样的东西,却最终发现自己和虚幻融为一体。

11.我为了证明自己所执迷的东西有点意义还写了一篇影评。

 6 ) 我要离开地球,去火星生活

“人们不会去看一个普通人写的1000页的书,他们想去看,因为他们知道作者是个天才。所以你他妈是在骗谁?”

“我几年后再和你讨论这个问题。你不会想成为我。”

“未来的生活或许会变的很享受、很便利,只需要购买即可,但提供它们的人都是些不爱你的人。等到那一天,或许你还活着,但你真的已经死了。”

虽然所有人都视成功为终点,社会本体就是个奔向成功的巨大体系,它如此根深蒂固的植入于所有人的内心,以至于不可撼动。华莱士在《无尽的玩笑》之前,又何尝没写过成百上千页纸?那些不能给他换得一点名气,然而在有一天,他成为了真正所谓的名人,登上了山的顶峰,但顶峰的风景是什么样呢?其实什么也没有。

华莱士觉得社会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现实的成功无法解决一个人本质的问题和矛盾。在忙碌的发布会、签名会,一场场party,一次次恭维之后,还是一个三十四岁的单身汉,陪伴的只有一张空白的纸。

成功无法解决孤单,这或许听起来很厚颜无耻,华莱士说出口的时候,也是满脸尴尬。他何尝没有机会利用名气换取物质享受、sex,但那只会更加孤独,越是进入体系,就越是孤独。

但没有成功时呢?作家不会感到痛苦,自尊心受损吗?自然会。但那时你还在体系里,还视成功为一切,对畅销书、最棒的作品充满着幻想和憧憬。不知道自己花上多少年才能达到那个顶峰,然而等你一路攀爬,在商业运作下蓦然成为顶峰的人时,却发现自己以前劝说自己前进的原理不管用了,最棒的作品在哪里?

小黑屋里有的只是单身汉、社会的压力,和一张始终空白的纸页。

在这个社会上,提供给你一切便利的、给予你一切成就感的,都是些不爱你的人。成功与否,都无法摆脱这份强烈的孤独感。

生活的便利有什么用?我要离开地球,去火星生活。

 短评

"We are both so young. He wants something better than he has. I want precisely what he has already. Neither of us knows where our lives are going to go. It smells like chewing tobacco, soda and smoke."

8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聚焦滚石记者对作家Wallace的跟踪采访。本以为会很闷,但通过两人对话,完成对Wallace的内心剖析到主角的自身映射,进而促成两人关系的微妙发展,竟颇有吸引力,每个对话每段冲突都值得细品。当然电影精彩的核心还是Jason Segel对自卑又自我,自闭又渴望陪伴的孤独作家的传神演绎,极具突破,深入人心

13分钟前
  • ballsirius
  • 推荐

这部电影有意思的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关系:记者觉得自己也是个作家,一直表现出一种不同,而被采访者当然会忍不住的表演,这种关系某种时刻很和谐因为是虚假的。而真实的情况是:双方根本不可能平等。这种虚假被戳穿的时候,是这部电影最好看的一刻。

14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3.5 整体不如前作,不过仍然有例如酗酒例如成功与失败等元素和主题,且仍然很善于给电影一个完整且动人的情绪,于是又感同身受了一回。下一部是导演自己编剧的科幻惊悚题材,很期待。

1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David说“You feel like you are so much better than everyone else because you see that all these are delusions. You feel you are so much worse than everyone because you can't fucking function.” 之后脑中一直在回放。再听到他说"I've exhausted all the ways of living." 哭了。

22分钟前
  • fugue
  • 力荐

★★★☆不错的话痨片,这样的片子只要遵循对白出色,能催发角色之间的化学反应并适当推动情节就能及格。卷毛演谁都还是卷毛,神经质语速快眼神闪烁表情尴尬,这让席格尔的表演有一种压倒性的出色和可信。说到David F Wallace,很久前想看oblivion和infinite jest,一直没动手,看完电影后是真的好奇了

27分钟前
  • headradio
  • 推荐

话唠电影,米国文化人物,也许米国人挺喜欢,但无关人物与剧情,只有对一个米国作家的素描而已。闲的挠墙的人可以看,大家请躲。

29分钟前
  • burble
  • 很差

让人很emotional的一部电影抽烟喝酒聊天写作阅读………但愿能够存在于自己的另一个平行宇宙里现实中 没有选择

34分钟前
  • 必胜
  • 力荐

让我难过一会,"This idea that if i could just achieve X and Y and Z, that everything would be okay. "

36分钟前
  • Muli
  • 力荐

you're so much better than everybody cause you can see how this is just a delusion and you're so much worse because you can't fucking function...it's really horrible.

38分钟前
  • 推荐

片子以对白主导,两个男人的聊天大多数时间很随意,但你一不小心就会被一些小细节击中,比如暗示大卫·华莱士抑郁症的地方,比如人生的孤独,漫不经心的对话,仔细去听了,就很容易感同身受。有些人在生命中虽然只有短暂的交集,但在相交的那个点上,他们知道那一刻彼此不是孤独的。★★★

4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感觉可以作为“如何写机智而自然的人物对话”的教学材料。

41分钟前
  • \t^h/
  • 还行

补标。wallace的孤独和坦白我深深理解,他对生活的悲观见解更是见微知著。毕竟站在长路终点回望,一切都只是无尽的玩笑。

42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纪德说:“你永远也不会了解,为了让自己对生活产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努力”。短暂的交集却奇妙地揭露出了福斯特的孤独,对人生虚无的恐惧,对生活的不安。对话漫长琐碎,但那些突然乍现的真诚是会让人感动深受而不禁黯然的。福斯特曾有演讲关于面对琐碎生活,关于面对人生,他最终选择另一条路。

46分钟前
  • 真是好大一张床
  • 推荐

让人想到林克莱特的几部话唠片。两个作家絮絮叨叨的边走边聊,充满深度的对话就像时断时续的水流,既有尖锐试探又有理解包容。一直觉得卷毛是那种和男星对戏才更有火花的演员~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滚石记者和大卫·华莱士的公路之旅,这种纯话唠缺剧情的电影真需要倚仗对话的智慧,好在剧本好!相信不仅有原著的功劳,改编者也厉害,编剧好像是个教授... 本是两个作家的对话,却完全不掉书袋,从很普通人的角度入手,慢慢深入。不过华莱士在自杀前的心境,应该和当时有很大不同吧。

5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很喜欢这样的话唠片,不过很多句子翻译成中文也会失去那种会心一击的触动。我们总是说人生而孤独,但其实最深的孤独往往来自于永恒的社交。我们说话,只是没有真的说话;我们倾听,只是没有真的倾听;我们相信,只是没有真的相信。关掉影片的那一刻,忽然就想哭了。福斯特说,我感觉我的人生在28岁戛然而止。我的28岁有一半时间活在被疫情困住的愚人节玩笑里。

60分钟前
  • 某J。624
  • 还行

情节对话据说基本很忠实录音内容,鸡汤不鸡汤的作为一部大众名人电影做的已经足够好了,真实的Literary上的华莱士,就像Jesse片中女友说的得自个儿读才行。Wallace说电视机是他最大的addiction,但即便是这种高度简单化即时娱乐化的影像作品,晚场电影院里也只有四个人观看

1小时前
  • Ziggy
  • 力荐

那首big ship真是赞

1小时前
  • 古怪因子
  • 还行

最让你恐惧的是,你感到你能听懂他说的每句话,你们确凿无疑是同类,经历过同样的痛苦,有过同样的希望。然而他却死了。死于自杀。你还要发现多少次这样失败的证明?你还剩多少次机会证明前无后路,后不见归途?

1小时前
  • Touma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