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不 剧照 NO.1不 剧照 NO.2不 剧照 NO.3不 剧照 NO.4不 剧照 NO.5不 剧照 NO.6不 剧照 NO.13不 剧照 NO.14不 剧照 NO.15不 剧照 NO.16不 剧照 NO.17不 剧照 NO.18不 剧照 NO.19不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5:58

详细剧情

本片由史蒂文·元、丹尼尔·卡卢亚和柯柯·帕尔莫主演,他们饰演位于加州内陆一座荒凉小镇的居民,目击了一场令人不安及不寒而栗的诡异发现。

 长篇影评

 1 ) 社恐的胜利

趁记忆还新鲜,记录一下我在意的细节!如果还没看电影的话千万不要往下看(如果有人看我的观后感的话)

1. 我们这场开始之前的最后一个广告是《奥本海默》的预告片,影片第一个镜头是情景喜剧的罐头笑声和Gordy的出场,这两个之间好像没有间隔,Gordy这段放完之后我还在想这是不是出品方的logo片头、怎么这么惊悚。我觉得结合影片里诸多对电影摄影历史的引用,这段可能是有意让我无法分辨的。

2. 在片头放演职人员名单的时候,背景是怪物的“眼睛”。我看的时候一直在想这个有可能是什么,今天早上我看了《千年女优》,片头演职名单那段背景就透露了很多后面剧情的线索,看完才知道原来观众这么早就被迫和怪物“对视”了。

这里逐渐zoom in到“眼睛”内部,出现了循环播放的那段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我扪心自问一下,确实以前都没注意过骑手是黑人,在我回忆中这些照片基本上拍得都像剪影。我不确定这个影片在怪物“眼睛”里出现是不是怪物看到了这个电影,但后面的剧情里,这个怪物确实一直纠缠着骑马的黑人。

3. 第一段情节是讲男主和父亲遭遇袭击。男主的沉默社恐的形象马上就被树立起来了,我觉得他的形象和《逃出绝命镇》里好像。我在进电影院之前看了几个短评,知道云在这个影片里的重要意义,所以特别关注了男主抬头看云的动作,不知道如果没有预先知道,会不会额外注意。

4. 姐姐(还是妹妹?)的出场好精彩,对拍摄者和观众一起喊话,并且把黑人问题的主题拍在脑门上。姐姐在片场这么能喊是因为平时在山谷里喊习惯了吧,出场这时我还没有特别留意到呼喊、声音在后面剧情里的重要性。

5. 在别的影评里看到说这个电影用“自然摄影”的风格,我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在看电影的时候,我注意到的是怪物最开始出现的时候,都不在镜头的中间,没有强调怪物的位置。打个比方,印象派和之前的传统风格绘画的一个区别是对画面中人物的不重视,描绘人物的笔触和描绘风景的笔触没有区别。这些拍到怪物的镜头就是给我这种感觉。当我看到“自然摄影”这个描述的时候,我在想是不是这个感觉。

6. 谁说这片子不吓人的,我和一个朋友全程抱在一起惊慌失措地看的,虽然其他三个朋友并没有反应然后问我们“你们难道进来前不知道这是恐怖片”。

至少我觉得比《逃出绝命镇》和《我们》要吓人,这两部前作都是“细思恐极”类型的、不是生理吓人。小孩在仓库里恶作剧、Gordy发疯、怪物雨血这三段都对我来说有套路恐怖片生理吓人的情况。

6.5 我没有想到童星哥和众人被怪物吸上去之后马上会给出这么具体的镜头,给我们看他们是如何被挤压成血水的,直接给观众解释怪物把碎屑扔下来是什么原理,并且给最终致命一击做铺垫。(主角团们你们废什么劲拍片子,Peele和团队不给你们都好好记录好了)

7. 在揭晓“对视”的秘密之前,我有好多次注意到对于眼神方向的刻画,比如男主从头就和所有人在避免眼神接触、比如三人组逃到城里吃东西那段我一直在看他们三个人的眼神方向。像《逃出绝命镇》和《我们》一样,我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好多线索和刻意的铺垫,但还是完全预料不到剧情要往哪里走。

类似的“不知道何时会响的枪”的铺垫还包括童星哥最后表演时背上的ufo经典吸人图案(好想说淋语)、女主第一次到主题公园时候的摄影井、“out yonder”那个大门,都到了刻意的程度了。

8. 最终怪物和气球对峙那幕的颜色好鲜艳童真,好像《飞屋环游记》,不像前面大多数时候的灰蒙蒙的色调。

9. 我一直在纠结到底磕姐姐和电工小哥还是磕姐姐和马戏团童星,看到童星哥已经结婚了那段的时候我还略略失望了一下,踩组还是不放我进去我只能在这里微微表达一下了。

10. 怪物方方的“眼睛”和柔顺的布料质感的身体太像需要摄影师钻进帘幕按快门的早期照相机了。

11. 可能因为我不久前看了《闪灵》所以看什么都像《闪灵》,汹涌的血水从房子上灌下来,特别有存在感的不知道是画内还是画外的音乐,对决前专程来送死和送交通工具的工具哥。

12. 我本来想说主角几个人的设定更像《碟中谍》之类的刻板分工,不像《逃出绝命镇》《我们》比较浑然天成,突然想到那两部里面的人其实每个人的特技功能也都特别明显,女儿会跑儿子会算,妈妈催眠爸爸手术。电工小哥,一个彻头彻尾的工具喜剧人。纪录片导演,一个功能是带来古董录像机一个功能是展现老摄影人的赤诚决心壮烈牺牲。男主和姐姐一静一动,搭配干活不累。

13. 结尾男主在姐姐欣喜的眼神中出现在尘埃里,和《逃出绝命镇》兄弟开着tsa警车出现的场景好像。

14. 屋子里的大象是这个影片里出现的所有“看”和“看的工具”和他们可能有的隐喻,也有好多像是第一人称视角的镜头,可是我困了,而且凡事应该先看表面,今天就到这里吧。

不相关:最近我发现,所有我能注意到并且我觉得我能快速理解的东西,我都觉得十分俗套土气,比如芝加哥市中心那些致敬古希腊古罗马的现代高楼。写下来我觉得看得很开心的影片内容,好像就变得有点普通了。

 2 ) 表面是恐怖片,其实是对影像艺术的礼赞

和《天堂电影院》、《雨果》一样,电影《不(Nope)》是对影像艺术的礼赞。从片头出现历史上第一个运动影像《奔马》开始,这一基调就已经奠定。

电影表面上是讲黑人兄妹大战外星怪物,实际上是讲影像艺术近年来的“沉沦”和“崛起”。

“沉沦”开始于影片开头的片场杀人事件,一只猩猩演员突然发疯,杀死了几名人类演员。幸存的亚裔男孩,后来不再演戏,改行做游乐园。他把当年出事的那部剧的道具放进收藏室,小心地维护这段记忆,还把被猩猩毁容的女演员请到马戏团现场,称其为“我的初恋”。

这个角色身上凝聚了浓厚的迷影情结,他的命运从昌盛到落魄,折射出影视行业遇冷的现状。

影像艺术的“沉沦”,还体现在主人公黑人兄妹的命运上。他俩是历史上首个活动影像中黑人骑师的后代,父亲是著名驯马师,参与过许多经典西部片的拍摄。但如今,父亲意外去世,马场即将破产,好莱坞拍戏也不再偏爱实景,一切都用绿幕代替。

猩猩事件后,好莱坞不再允许用真实的猩猩拍片。而片中有一位广告导演,每次出现都在看真实的动物视频。无疑,这才是他想拍的东西。

以上情节表明,这是一个影像艺术没落的时代,肤浅、无趣、死气沉沉。业内人士渴望拍出真实、有生命力的作品,但却被现实束缚,无能为力。幸好,转机很快出现。

一只外星怪物潜伏在黑人兄妹马场上空的云层里。兄妹俩为了赎回马场,决定拍下它的影像,卖给UFO节目赚钱。

到这里,影像艺术经过长期“沉沦”,其深层力量被挖掘,终于迎来了“崛起”。

片中有一个设定,和外星怪物对视,就会被它吃掉,所以主人公必须低头,才能保命。这一设定和兄妹俩拍摄它的行为形成一个隐喻。

即:人类很弱小,面对自然界的强大力量,连看一眼都不行,而影像是人类眼睛的延伸,赋予人观察和凝视自然的能力。

放到片子里讲,怪物虽然可怕,但如果拍下它,放到电视上,人们就可以观察,研究,甚至驯服它。

影像消除了人的恐惧,拓展了人的视野,人类因此变得更强,更懂得如何征服自然,这是影像对人的贡献,也是人对影像的终极礼赞。在这个普遍唱衰电影的时代,影片的这个主题让人感到无比欣慰。

电影还致敬了美国电影的历史。片中充满了西部片元素,策马奔腾的动作戏,充气牛仔和镜头形状的怪物口器的对峙,无不召唤着美国电影的“原力”。

新冠疫情让好莱坞陷入低谷,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预见,未来将会出现很多提升电影业士气的作品。《不》凭借丰富多彩的隐喻、巨大的解读空间,无疑会是其中的佼佼者。

 3 ) 摄影师Hoyte Van Hoytema处理Day-for-Night

联动最近火爆的大型日拍夜贺岁片《满江红》。

摄影指导Hoyte Van Hoytema和导演在洛杉矶甜水镇勘景的过程中,发现外景地没有足够的光源进行夜戏的拍摄。考虑到全景,无法为整片沙漠照明,就算要打光也很不方便,因此日拍夜就成了最优解。

这个问题Hoyte之前帮James Gray拍Ad Astra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不能打光啊,外景几个底子光一叠就出乱影,看着就假。于是荷兰老哥整了个新活,数字和胶片混用,联系器材公司CamTec的老板买了两套旧的3D支架,上面能装两个摄影机那种。用定制的ARRI Alexa去拍infrared红外线影像,并置的是一台常规35mm胶片摄影机,利用3D rig,两台机器拍一样的影像。每一帧画面都能完美地重合在一起。红外影像对具体波长的光线非常敏感,因此天空呈现一种黑白的质感。只要反差不是太大,影像就像是打了光的黑夜,35mm摄影机负责拍摄不必可少的颜色(如skin tone)以及质感。后期两种影像一合,over。

Camera

这叫工业化

description

于是,Hoyte和器材公司和Panavision的佐佐木丹(翻译成沙沙贵太搞了)捣鼓了一阵,于是就得到了摄影系最爱的丰富的黑,暗部层次很丰富,xdm香不香?

中国电影人用着和好莱坞一样的设备,这不叫工业化。遇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叫工业化。为什么Nolan偏偏看上了荷兰人Hoyte,和之前合作的美国佬分道扬镳,总有道理。Hoyte还没正式进入好莱坞前的儿童吸血鬼题材的《生人勿进》以及《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影像,都值得反复学习观摩。

Source: How Hoyte van Hoytema shot NOPE by Angus Davies

 4 ) 不要用刻板印象的去看待导演

看了很多生搬硬靠故弄玄虚的解析有点想笑。

一个导演之前拍了两部隐喻种族割裂的电影,他的第三部就一定也要隐喻种族割裂吗?

雷德利斯科特拍过的《异形》《角斗士》《黑鹰坠落》,你能说出来它们三个不同类型的片共同隐喻了什么吗?说不出来吧?因为这三部的内涵跟隐喻本来就没有任何关系,更别说题材了。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拍过《拯救大兵瑞恩》《侏罗纪公园》《辛德勒的名单》,你能说出来它们三个电影共同隐喻了什么吗?

就连伊斯特伍德这种风格固执的老红脖子,他在《美国狙击手》《萨里机长》《廊桥遗梦》里的隐喻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个真正有艺术追求而且有一定水准的导演,他是不会魔怔到一直只拍一个类型片去隐喻同一种东西的。哪怕是扎克施耐德这种没有艺术追求也没有水准的网红无证导演,他都不会low到连拍三部隐喻一个问题的电影。

所以,想欣赏好这部电影的前提:

第一:去买张电影票,至少要在有杜比全景声音效的电影院里去看,最好买张imax屏幕的。

第二:你就抛开《get out 》《us》种族歧视种族割裂这些玩意,就当成这是一部新导演的新作品。

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就别想着看懂这部电影,更别误人子弟的在那解析这个评价那个。你就跟亚裔男一样,自以为看懂了这个生物的规律和习性,结果就是个自以为是的笑话。

 5 ) “可憎污秽之身,为众目之所观。”

9.4 周日晚,和几个新旧朋友在伊斯坦布尔看了乔丹·皮尔的新电影《不》。在场1位建筑师、1位广告导演、3位艺术家、1位设计研究员(我),其中1个泰国人、2个土耳其人、1个伊朗人、2个中国人。可以说是各行各业,各方各地,但是观后一致好评,实在是难得的观影体验。在此写下我个人的观后理解,主要涉及隐喻和宗教视角,仅供大家参考。

目录:

马、猩猩、外星人

两个假设

那鸿书

马、猩猩、外星人

导演在电影中用了2组比喻,喻体分别是马、猩猩,本体是外星人。或者也可以说,马、猩猩、外星人都是喻体,本体是某种生物本能。3 个故事,1 件事情,但是为了方便理解,我们一个个说。

男主一行带着马来到电影摄制组拍摄,当工作人员把反光镜拿到马面前的时候,马受到了巨大的惊吓并把摄制组的道具踢坏了。马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反应,是因为它看到了反光镜中的自己。

马透过圆形反光镜看到了自己

在自然界,这种突然出现的镜面反射是不常见的,虽然很多湖面也可以反射,但是湖面不会突然地出现在你面前,而且湖面很难达到像人造的镜面反射效果。换句话说,对于马而言,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变形了的自己,是一种奇怪、诡异甚至恐怖的感官体验,因此才会受到巨大的惊吓。

猩猩

类似于马,电影中的猩猩之所以会狂怒并且杀了那么多的人,也是因为通过某种反射物看到了自己。而让猩猩看到自己的,则是“氢气球”。带有镀铬质感的高反光的氢气球,让猩猩瞬间丧失了理智,它先后杀死了好几昔日的“好友”,并且破坏了所有的氢气球。

恢复理智后的猩猩感到无措

但是在猩猩的故事中,让人遗憾的是,猩猩在杀死了数人之后,伴随着最后一个氢气球的破裂声(最后一个受害者遇难后有很明确的气球破裂声),逐渐恢复了理智。它看着遍地的尸体手足无措,这时它看到了最后一个幸存者:小男孩。它靠近小男孩,伸出了想要碰拳的手,那是他们友谊的标志,可惜这时枪声响起,猩猩倒地,尽管这时候它或许已经完全“无害”。

想要和小男孩碰拳的猩猩

外星人

和马与猩猩一样,外星人也是一种当通过某些镜面反射看到自己就会出现应激反应的生物。在电影的一开始,男主父亲的死,就是因为仰头望天,而外星人通过眼球的反射看到了自己,立刻有了反应,从天空“吐”出自己的“吸纳物”并以外砸中了男主父亲。

值得注意的一个小点是,外星人刚开始吐出的东西里,很多都是像硬币或者钥匙一类的金属制品,这些金属品都有比较高的反光率。或许外星人对于这类金属制品也很敏感。

因为望天而被从天而落的硬币砸中的男主父亲

在之后的情节里,主人公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开始极力避免望天与外星人直视。不过为了让大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情节和设定,在这里需要重新回到第一个喻体:马。

主人公在马踢坏了摄制组道具之后,尝试想通过道具训练马,让马适应这种高反光的镜面。于是他买了一堆道具,自制了一个圆形反光镜。其实作为一个驯马师,男主对于这种反应并不陌生,也知道如何处理,因为它清楚:这种应激反应是可以通过不断地训练被适应的。

问题是:外星人可以适应吗?或者说,外星人可以通过训练来适应这种应激反应吗?

答案很可能是可以的。因为男主作为一个与外星人对视和接触最多的人,在电影的最后安全地幸存下来。如果这种幸存不是因为男主“命比铁硬”,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外星人已经在不断的“通过反射看到自己”和“发怒”中逐渐习惯并且恢复了平静。这时候外星人眼中的男主,很可能就像是受训后的马眼中的驯马师,平静后的猩猩眼中的小男孩。

变换形态后的外星人

另外在影片的后半段,外星人在杀害了数人之后,开始改变了自身的形态。而在改变形态之后,它并没有伤害包括男主在内的任何“人”,也没有像之前一样极速的飞行以及吸纳地上的生物。变换形态后的外星人,很可能就类似于受训后的马,平静后的猩猩。

两个假设

乔丹皮尔在《不》中,提出了两个不同于传统的外星人电影的假设,这两个假设分别是:

1. 外星人未必是智慧生物。

2. 外星人未必是“有害”的。

在传统的好莱坞的外星人题材电影,例如《独立日》、《世界之战》中,外星人通常被假设为一种具有近似或者远先进于人类文明的智慧生物。而乔丹皮尔提出的不同的假设则是:外星人或许未必是智慧生物,它们可能更像低等生物,如同猩猩和马,它们只随本能驱使。

同样是碟形外星人,《独立日》的外星人就是来毁天灭地的

另外一个被挑战的假设是,过去的具有高等文明的外星人,总是喜欢来地球星际殖民,毁天灭地。但是乔丹皮尔所呈现的外星人,虽然也“坏事做绝,杀人无数”,但是它其实和发疯的猩猩一样,并不是带着明确的动机来杀人的,甚至具有被驯化的可能性。至少,从男主开始和外星人有接触的绝大多数时候,《不》中的外星人都处于静止在天上的状态。

基于这2个假设,电影的情节走向也和传统外星人题材电影完全不同。比起单纯的要么被外星人干掉要么干掉外星人,《不》中的人物们更执着于记录和证明外星人,就像在丛林里发现了某种珍惜生物想让世人也看到一样。。

那鸿书

我必将可憎污秽之物抛在你身上,使你被藐视,为众人所观看。——那鸿书 3:6

电影在一开始就引用了《那鸿书》,圣经原文那鸿书讲的是尼尼微城罪恶满淫,上帝咒诅尼尼微城,让所有看到尼尼微城的人都以尼尼微城为耻。因此文中的”你“指的并不是某个个体,而是尼尼微整座城。

表面上看,乔丹·皮尔引用这段圣经好像在说:人类渺小卑微,强大的外星人将“可憎之物”抛在人身上,让世人看看在外星人面前人类是如何被藐视的。

但是如果大家熟悉圣经,或者打开圣经阅读一下这节经文的上下文,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观感。最重要的就是第6节后紧接着的第7节经文:

凡看见你的,都必逃跑离开你,说:‘尼尼微荒凉了!’有谁为你悲伤呢?我何处寻得安慰你的人呢?” ——那鸿书 3:7

当我看到这节经文的时候,瞬间头皮发麻。因为在电影中,“凡看见你的,都必逃离你”的你,不是人类,而是外星人。所有抬头望天看见外星人的人类,都恐惧害怕,想要逃离外星人。

但是“有谁为你悲伤呢?我何处寻得安慰你的人呢?”,反而又戳中了外星人的痛处,或者说包括马、猩猩在内的这些生物的痛点,虽然它们可憎可恶,但也只是随本能驱使,性格使然,在电影最后被重伤的外星人和被一枪崩头的猩猩,谁又为它们悲伤难过,它们又如何寻得安慰呢?、


乔丹·皮尔是我个人认为当代最有大师潜质的两位恐怖片导演之一(另一位是阿里·艾斯特)。真心期待更多他们的好电影,可以看到这样情节、设定有趣且美学上也能达到很高质量的恐怖电影,真的是一种幸福。

 6 ) 一个无关紧要的SNL致敬解析

(蹭《Nope》热度,安利一下SNL)

片子里有场戏,说的是史蒂文·延的角色介绍,当年猩猩杀人那档子事很红,红到SNL都把它拍成sketch(素描喜剧,国内通俗理解为小品)了。

现实中其实并没有这个sketch,乔丹·皮尔玩梗罢了。

《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缩写SNL,又称周末夜现场)是美国一档于周六深夜时段直播的喜剧小品类综艺节目,由洛恩·迈克尔斯创立,为迪克·埃伯索尔所继承发展。 节目以纽约市为拍摄地,于1975年10月11日起在全国广播公司(NBC)首播,截至2016年5月21日第41季完结日已播出808集,是美国电视史上最长寿的节目之一。
节目由一系列讽刺恶搞当下政治和文化的喜剧小品组成,每周都有不同的客座主持人与音乐来宾加入,与该节目的固定卡司一同演出。节目在大西洋标准时区、北美东部时区、北美中部时区均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播出。

然而,他在台词中提到的cast(常驻演员,类似于“快乐家族”)和host(主持嘉宾)都是真实存在的。

达瑞尔·哈蒙德、 安娜·盖斯泰尔、切里·奥特莱都是SNL 第二十三季cast;

斯考特·沃夫(《犯罪现场:纽约》)则作为host,主持了第23季第15集。

达瑞尔·哈蒙德(左二)、 安娜·盖斯泰尔(右一)、切里·奥特莱(C位)

斯考特·沃夫主持SNL

特别提到,猩猩由克里斯·卡坦饰演,也是玩梗。

克里斯·卡坦

克里斯·卡坦可能是上述cast中最有名气的一位,很多人认识他,是因为他在SNL表演过的一个sketch,被截作了经典表情包“摇头三人组”

克里斯·卡坦(左一)

这个sketch熟肉请戳👇

//www.bilibili.com/video/BV1Cs411174U?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98ce201a932f55f134fbc2410e877d51

后来,这个sketch还被开发改编为了一部喜剧电影《舞翻天》,同样由克里斯·卡坦主演。

片中,特地提及克里斯·卡坦,是因为他在SNL最具代表性的sketch系列,就是饰演人猿角色“Mr. Peepers”,于是也就被拿来直接玩了个梗。

Mr. Peepers(右)

如果你不能理解这句话玩梗的点是什么,四舍五入翻译到中国语境下就是:

“当时我们那档子事可红了,《王牌对王牌》重现了我们当时的场景,华晨宇演爸爸,贾玲演妈妈,朱一龙演我,那个猴子是沈腾演的。”

 短评

一场因为你瞅啥引发的血案

8分钟前
  • iamdn15
  • 还行

是给胶片的情书 🖤船新的恐怖片打开方式 巨物恐惧看IMAX能吓死 好克苏鲁

10分钟前
  • D
  • 推荐

可以说将直接影响我以后抬头看云时的心情。

13分钟前
  • Ciciaego
  • 推荐

Like a piece of shit……三连问:这个导演是不是永远跟种族过不去?男主真的有“演技”可言吗?这些隐喻除了唬人还有什么实际的价值?电影的名字都告诉你了:别看!NOPE!

16分钟前
  • 深谷星光
  • 很差

乔丹·皮尔站在整个好莱坞的对立面,如果“黑人骑马”是对美国电影的溯源,这2s背后是白人对黑人和马的凝视,就像剧中人物对猩猩的驯服(来自真实事件),就像史蒂文·元试图对巨物的驯服。好莱坞的奇观充满了虚假、欺骗、驯服、剥削的原罪,它给世界带来污浊,仿佛片中那座被巨物吐出的(混杂假道具和金币的)血污所浸染的房子。整部电影原创性很高,但其意绝对不在致敬什么电影史,而更像借着角色之口发出劝谏,向奇观说Nope,不要注视它的眼睛。非常可惜,这也导致乔丹·皮尔本身的不自洽,反奇观,又不得不制造新奇观吸引观众,深知猩猩涉及歧视问题,又必须将其作为叙事关键。他忽视了一点,好莱坞这只巨物,不该仅是娱乐性的,更应是政治性的(克鲁苏恐惧之源)。

19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乔丹·皮尔真的是会做气氛,前75%都在利用主角(观众)对未知领域的恐惧,渲染神秘氛围和铺陈悬念,好似在同时看《大白鲨》和《第三类接触》,直至真正见到云中物才“喂饱”观众,可惜它没有一个好结局来支撑,就像泄气的沙马兰电影一样。不过仍不失为一部高概念电影,西部+科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可以基因重组1+1>2,形成新的类型属性,和杂交育种一个道理(《铁血战士:猎物》也是)。还有它始终埋有对老电影及故人的感怀,如不具名的影史黑人驯马师、不插电的胶片摄影机、蝎子王卫衣是对父亲的念想等。

2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先得忍受一个小时的无聊,然后再忍受50分钟的一般无聊,然后发现看了一部氢气球成精吃人的故事。。。

28分钟前
  • Mura
  • 还行

I will cast abominable filth upon you, make you vile, and make you a spectacle. 开头的圣经语录就是影片的主旨,一个关于奇观与凝视的故事。父亲被从天而降的硬币击中眼睛,马儿看到了镜像中的自己而发狂,在屏幕上不断播放着野生动物的眼睛,如果对视就会被庞然大物吸走。电影似乎警戒着我们这种凝视的可怖力量,但又不像《逃出绝命镇》或者《我们》那样需要你绞尽脑汁去理解其隐喻,故事本身就足以有趣味。那天外来物悬浮在屋顶上,透过黑黝黝的洞口往下喷涌血水,整个房子顿时被浸透在一片猩红之中,这一幕可以算是近期恐怖场景最佳了。

31分钟前
  • littledepp
  • 推荐

塑料布大战氢气球,最后被氢气球一个屁给蹦死了?

33分钟前
  • (๑´•ω•)有点意思
  • 还行

哈哈哈乔丹·皮尔真的是野心无朋,不仅想挖掘黑人在影史上被忽视的贡献,更想用黑人颠覆掉整个以白人为中心的西部电影史,而且还要再套一层克苏鲁科幻改造西部片续写电影史。最后再度回到虚假的西部主题乐园,让黑人女性完成最终的使命,由下及上地见证“白色怪物”的自我毁灭和彻底消亡,重赋黑人直视巨大的、柔性的、张牙舞爪的“白色恐怖”的勇气和权力。一层层环环紧扣,信息量之大放五个电影里也问题不大——这当然是个优点,但多少也是个问题。不救白马救黑马,不救白人救黑人,乔丹·皮尔也是一肚子坏水儿呀

36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个人感觉比“逃出绝命镇”好,乔丹·皮尔这个剧本是被动物世界开过光啊。与其说是恐怖片,倒不如说是高级的悬疑片,一个设定贯穿始终:高等文明不一定是智慧型,也可能是掠食性动物,人类面对巨大未知要学会说Nope(=认怂),不、要、抬、头...

4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说实话 真的一头雾水

41分钟前
  • bollybolly
  • 还行

豆瓣你真的吹过头…

42分钟前
  • 本多
  • 还行

依然有太多为了结构,奇观和隐喻所作的拐点,因此情节的驱动总是缺乏灵动,我们能与一个人群的压抑共鸣但人物却是缺席的,元电影的指涉固然惊喜,驯马师一家人跳过整个电子时代,想拍的是夺取历史的书写权,然而结果却像是万年零观看量的短视频博主终于追到了热点。

46分钟前
  • 白斬糖
  • 还行

仅仅拍摄一片云彩,一阵风起,或者一匹马的细微情绪(丹尼尔·卡卢亚冷峻的眼睛难道不像一匹马的吗?),乔丹·皮尔通过抓住一个“shot”,将电影重新和它动物般的不稳定相连接,也回到巴赞思考木乃伊的纯真年代,让我们探讨该不该拍,该不该看的危险,今天的好莱坞电影从未如此抽象,壮阔又有简洁之美。

48分钟前
  • TWY
  • 推荐

看着是挺酷,但也是真的烦这种恨不得全片每一秒都插满隐喻的腔调

53分钟前
  • Henrique Asano
  • 还行

中文翻译成“不知所云”会不会更巧妙?

57分钟前
  • Frankie
  • 还行

非常好?我愿称之为好莱坞最极致的成效,极致幻觉,全程目瞪口呆。关于观看和凝视

58分钟前
  • 力荐

🥰😍🥰😍 是一部关于溯源和源头本身的电影,从人类到猩猩,从绿幕到动态图像,从数字到胶片,就连拍电影的热情和冲动都回到了对影像(猎物)的捕捉,在科幻元素的厚度之下呈现了(电影史)史诗般的壮阔气魄,表面上却是简洁且极具吸附力的奇观景象(Spectacle,如同马戏团表演或情景喜剧),所以也是对好莱坞昔日魅力的重现,对电影奇观和观影快感之源的追寻,一切都如同《逃出绝命镇》般直接、饱满且自洽的娱乐巨作。

5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Say nope to spectacles or it devours you. 只是,故事和角色沦为表达隐喻的工具而毫无说服力,更不要说共情;氛围铺陈蛮不错的,但中段揭晓了how that thing works之后,就一点不恐怖了,最后的收尾也很「就酱???」。

1小时前
  • Helicopter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