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动作片美国2023

主演:汤姆·克鲁斯,海莉·阿特维尔,文·瑞姆斯,西蒙·佩吉,丽贝卡·弗格森,凡妮莎·柯比,埃塞·莫拉雷斯,庞·克莱门捷夫,亨利·科泽尼,谢伊·惠格姆,格雷格·泰山·戴维斯,费雷德里克·施密特,玛蕾拉·嘉里加,加利·艾尔维斯,查尔斯·帕内尔,马克·加蒂斯,因迪拉·瓦玛,罗伯·德兰尼,马辛·多洛辛斯基,扎哈利·巴哈罗夫,阿德里安·布薛特,安东尼奥·巴斯托夫,约阿希姆·乔巴努,罗伯特·卢凯,克里斯托弗·西埃雷夫,安德烈·斯卡杜齐奥,巴纳比·凯,格洛里亚·奥比安约,多洛提娅·托列娃,张茵,费卡尔·阿托古,加埃塔诺·布鲁

导演:克里斯托弗·麦奎里

 剧照

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剧照 NO.1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剧照 NO.2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剧照 NO.3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剧照 NO.4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剧照 NO.5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剧照 NO.6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剧照 NO.13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剧照 NO.14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剧照 NO.15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剧照 NO.16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剧照 NO.17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剧照 NO.18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剧照 NO.19
更新时间:2024-06-14 20:11

详细剧情

  特工伊森·亨特(汤姆·克鲁斯 饰)和他的IMF小组将开启迄今为止最危险的一次任务:追踪一种会危及全人类性命的新型武器,并阻止其落入坏人之手。与此同时,伊森曾对抗过的黑暗势力也正在卷土重来,整个世界的命运岌岌可危。面对神秘而强大的敌人,他不得不面对选择使命还是至爱的终极抉择。

 长篇影评

 1 ) 兼具古典与新意的《碟中谍7》,阿汤哥以实拍特技抵抗数字浪潮

自2018年《碟中谍6》上映之后,我们等了整整五年,才等来《碟中谍7》。这五年间,世界天翻地覆地变化着,好莱坞电影,尤其这类高规格、大规模的动作片,更是每年都在缩水。

以至于看完IMAX版《谍7》后,一时间竟然想不出上次在影院看到如此刺激、让人全神贯注、忘我观看的好莱坞动作片,是什么时候了。

大多数人走进影院看这部电影的首要原因,想必相同于上面这段话的心理。《碟中谍》系列为好莱坞动作片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不断提高的天花板。《谍7》这样一部以场面为核心、以玩命的实拍特技来呈现的大片,在国内院线具备“多年一见”的稀缺度。再加上烂番茄99%的系列史上最好口碑,都让《谍7》前期给观众释放出的期待值很高。

而在看完电影后,你可能会发现,它能满足你的预想,同时也会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大场面的阵仗与气势仍旧大得令人瞠目,年过60的阿汤哥仍是那个“拼命汤”、个人魅力也依旧爆棚。横跨27年的《碟中谍》系列情怀,都能在这部电影里找到踪迹。

不一样的是,它在类型上的设计颇为复古,甚至有致敬回帕尔玛导演第一部《碟中谍》的古典意味戏份。主题上又大玩当下最新鲜的热门话题:AI,塑造出了系列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反派。

影片开场,一艘隐形的俄罗斯潜艇被自己的鱼雷攻击。这引出了全片的“麦高芬”:需要两把钥匙组合架成的十字钥。一旦钥匙重新插入特定位置,就能获得席卷全球的AI程序智体的所有权与源代码。智体从社交媒体起步,逐步渗透并控制了世上每一处电子信息系统,威胁到各个国家的机密情报,并发展出了自我意识,甚至还能预测未来。

各方势力都在想办法拿到十字钥、夺得智体,把它作为武器。为了不让智体的控制权落入任何一方,被自家通缉、全世界逃亡的伊森,开始对抗史上最难抗衡的反派——它隐于暗处,不见实体,处于一片混沌的虚拟之中。正如IMF小组隐没自己、如幽灵般存在,智体是新时代的另一种“幽灵特工”。伊森于一片黑暗里隐匿出场的第一幕,就构成了这一“迭代”的隐喻。

“谁控制了智体,谁就控制了真相。”《谍7》里的“战争”,演变成了一场关于人类“感知模式”的战争。从潜艇的鱼雷发射系统,一直延伸到智体的AI侵入技术,人们感知现实的方式,不再依赖于肉身,而是依赖于屏幕再现影像上的指令、数字化的虚拟世界。钥匙不断易手,则意味着人们对虚拟的权力争夺,已到白热化的地步。

片中出现的一个个对手,他们的立场与动机各不相同,被层层迷雾与欲望所笼罩,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都围绕着伊森展开争夺。在《谍7》的故事里,伊森才是那个关键决策者,因为全世界只有他和同伴想通过钥匙除掉智体,不把它的控制权交给任何一方。而其他各路角色,都无一例外地站到了他的对立面。

在这个过程中,新出场的女性角色格蕾丝在片中拥有了很大的人物空间。她是半路杀出的小偷,拥有不光彩的过去、不完美的性格与形象,但做出来的事也因此够新鲜、够出格,最终成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所在、IMF小组的新人。

《碟中谍7》最大的特征,在于新意的话题之下,却以复归古典的形式来呈现

一则是由于智体的存在,间谍组织一夜之间采用全员打字机记载机密信息,IMF小组也屡屡受挫、无法使用最新高科技与加密通讯。

二则是美学建构上,在阿布扎比的沙漠进行狙击战,在罗马驾驶黄色菲亚特500一路狂飙,在水城威尼斯的派对会场与街头巷尾狂奔、窄巷近身肉搏,在蒸汽火车“东方快车”上展开终极决战……每场动作戏的场景,都能让人径直感受到经典动作电影才有的那种老派的气质与调性。

超可爱的复古小车 菲亚特500

三则是老生常谈的,影片沉浸式的实拍风格、阿汤哥的实拍特技。在CG数字特效泛滥、动作电影的“实感”越来越弱的当下,他还是选择以传统、古典的方式,把肉体感官的真实体验传递给观众,以此抵抗好莱坞的数字浪潮。

在拍摄中,汤姆·克鲁斯坚持不用替身,所有危险动作都亲自完成。扒火车、街头飙车、机车跳崖……这些都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

飞身跳崖的片段,在片中只呈现两分钟,他却要在一年间,练习13000次越野摩托跳跃、500次高空跳伞。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拍摄当天跳了六次3000多米的悬崖。

包括片中那场“不按常理出牌”的车厢动作戏,也是实拍的。随着火车滑落,伊森带着格蕾丝一节节攀跃,做出力挽狂澜、极限逃生的壮举。全片的惊险程度也在跳崖之后,又上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种疯狂的极限挑战,让阿汤哥不断把自己置于生命危险之中,却也让我们观众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相信上面所发生的一切是真实的,而非数字技术、AI营造出的虚假影像。

《谍7》的魅力,就源自于此——是古典与新意兼具的双重性,是以真实的肉身体验去破除虚假的影像质感。

巧合的是,这些内容在本质上,都与影片的AI主题紧密相连,对位于何为真实、何为虚拟的探讨。AI能预判出未来走向、给出既定的可能性,但它终究无法代表真实的情感、体验、人性,无法预示未来到来的那一刻,最真实的情境。

而这可能也是我如今看《碟中谍》,还会产生一些情绪上感动的原因。因为27年的流转,你能感受到阿汤哥在银幕上真实的时间流逝、形象变迁。他与伊森已彻底融为一体、深入人心,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即便在岁月的洗刷下,他已稍显老态,却一直坚持着,从未失去力量。

就像他给自己写的那句简介,简洁到浓缩了一生——“自1981年起,就在电影中奔跑。”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碟中谍》系列,只能是汤姆·克鲁斯。

 2 ) 我知道这故事的结局

朋友看得早,信誓旦旦说,跟看了一个30年前的老电影似的。我清楚那家伙不怎么了解这系列,但这评价倒歪打正着,说得太准了。《碟中谍7》里全是96年《碟中谍1》的彩蛋,而且只要认出就会倒吸冷气。

伊森魔术般玩钥匙换手消失不见的把戏,复制了当年跟克里格耍过的光碟障眼法。威尼斯暗夜窄巷危机四伏,怎么也跨不过去的铁门,桥上的生命陨落,气氛复刻到位。高潮的火车戏是多方人马博优势、最后一刻的不成交易、车顶的高速追斗一应俱全,更长也更复杂得多。

但最传神的还是开头没多久伊森跟老伙计基特里奇的对峙,双方权力关系跟当年恰好对调,镜头还是一样倾斜出让人不安的角度。老奸巨猾的基特里奇再度说出“我理解你很生气”。而伊森的回答从当年的耍酷(“你可没见过我生气的样子”)变成了直接否定(“我不生气”)。这次局面尽在掌控,不需要孤注一掷。男人成熟了就会思虑周全,耍酷也退回可选项,哪怕是最爱耍酷的汤姆·克鲁斯。

起初怎么看都觉得,伊森跟新加入的格蕾丝的的关系像诺兰版蝙蝠侠跟猫女,甚至都有“女孩总得混口饭吃”的台词。但直到意大利街头逃亡我才恍然大悟——团队主脑不得不跟女窃贼合作又屡遭背叛,开着菲亚特500被反派和全城警察追(甚至还出现了“国际刑警”的梗),而且还是全片最笑闹滑稽的一段,这不就是鲁邦和峰不二子吗!派拉蒙联动《间谍过家家》干什么啊,这人设这桥段这无厘头直接跟《鲁邦三世》跨次元打照面都一点问题没有啊。

这是系列最长的一部,台词含量和密集度也攀上新高,许多片段几乎是心理惊悚片,招募和谈判,诱骗和说服,威胁和感召,当所有人都用冰冷的带着末世将至的口吻交谈,文戏的惊悚感甚至比最后那场火车大逃亡更突出。

《碟中谍》从第五部开始跟市面上其他谍战大片拉开距离(看看网飞这几年出的吧),具体为在奇观上做减法,为主角营造可信的危险处境而不是把钱烧在廉价的破坏欲,尽力回归传统谍战的权谋博弈和心理角力。目前看来,这个趋势还将蔓延到更多的续集。

这一部引入反派人工智能“智体”的设定,在《真相捕捉》般骇人的数字恐慌包围下,主角团被迫放弃数码设备回归冷战般的低科行动,也恰好能回环对应96版的复古基调。说到反派,碟中谍系列里的坏人阴谋一贯都没有那种宏大的天真,所以我也从来没有像看007或《糊涂侦探》、《粉红豹》一样,有过希望坏人赢一把的恶趣味。但《碟中谍7》是我第一次有那么一刻希望邪恶获胜,那是卢瑟发现他们的每个行动都落入了智体的预测。

你能想象吗,以诡计诈术和预判对手每一步行动见长的IMF小组,第一次处在了他们目标所处的位置,那一刻的智体就像是一个更加精确、冷静、周密、无孔不入的IMF团队。这也更符合最初的《碟中谍》电视剧创作人布鲁斯·盖勒(你在每部片头都能看到我的这位偶像天才的名字)对整部作品的定位:不关注是谁完成了任务,只关注任务是如何完成的。

换句话说,IMF成员最初就是被当做一群任务机器来设定的。而这次的人类反派之首盖布瑞尔所说:让我告诉你一个关于你的故事,我知道这故事的结局。更像是对这么多年来那些精妙绝伦、宛如机器团队执行的漂亮布局的总结。

智体处处先人一步,强力渗透心魄,我是什么时候抛弃对它的拥戴呢?是伊森在某个时候敏锐地推断出:智体在害怕,它害怕我们会赢。那一刻迅速让我对它祛魅了。这个人工智能体——不管它看起来多么神通广大——会被恐惧影响策略,如此不职业的表现在初代电视剧都活不过一集,至少在这个宇宙的规则里,它策划的任务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碟中谍》是阿汤哥那代人的童年回忆,所以他主导下的电影其实也是个高度怀旧的系列,团队构成和行动模式沿袭老剧,故事逻辑和表演方法常投下冷战的影子,如今主演们也都步入老龄。而这或许就是整个系列的意义所在。

智体无所不知的战场里,我们还是选择相信,有群人能靠脑力体力反将这个赛博上帝一军。就像电影特效包办一切的时代,我们还是期待能目睹,在怪石嶙峋的悬崖上,有个不怕死的家伙亲自跨上摩托。

 3 ) 差强人意的碟中谍7,烂番茄评价实属过誉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碟中谍,估计也是最后一次。这几年片荒开始翻出这个系列包括其他一些老的商业片来看,其实疫情前不爱看这种片子还是有原因的。

它是依托于现实世界的特工片,在场景设计、想象力上是有局限的。不说跟超英片科幻片比,就连巨齿鲨这类怪兽片都比不了,你对这类电影的期待从一开始就限死了。咱也不是说喜欢看那种无脑爆炸,但像其他片子里诸如太空电梯升空、复仇者集结这样的场面你是看不到的。

而为了拍成系列作,你也不会看见电影里面的人物有所成长,可能连人物特点都不太明显,这一点上,伊森亨特甚至比不了当年警察故事里成龙演的又滑头又愤青但会坚守正义的陈家驹,阿汤哥演的就是一个纯纯伟光正的角色。

96年的警察故事4我是很不满意的,因为动作戏变得更差了,而且陈家驹的性格也被抹平了。同年碟中谍1上映,两个动作巨星的时代在这一年交错,但实际上演到最后两个系列是殊途同归——越来越乏力的动作戏和越来越单薄的人物。

说回电影本身。

其实碟中谍每一部的反转和诡计设计单拎出来,抛开逻辑,观感都还不错。但问题就是重复性太强了,你看一部是精彩,看六七八部就是无聊了。

动作戏上,相比第六部的跳伞、直升机两段大场面加上常规的追车戏(第六部追车挺紧张刺激的),这一部除了千篇一律的追车,场面全集中在结尾火车上,虽然也好看,但导致前面都很乏味。

而且在火车顶上的打戏也只是套招,虽然从没期待阿汤哥在打戏上多出彩,但火车都实拍了,其中一段动作戏只能到及格水平还是略为遗憾的。

这回确实没有头重脚轻的问题了,像第三部第四部乃至第五部,电影中间部分就把该爬的飞机大厦爬完了,该炸的炸弹炸完了,最后一幕决战的时候直接沦落到村口斗殴级别,你刚爽完的心瞬间就坠入谷底。

碟中谍7确实是以震撼的大场面收尾的,但结尾分量是够了,前面两个小时却变煎熬了。

所以非得说看个爆米花电影别纠结什么故事人物逻辑,爽就行了。

但是抱歉,确实不够爽。

人物塑造上,我本来以为能把伊森从完成任务的特工,写成与全世界对抗的孤胆英雄,打破碟中谍老一套的框架。

其实碟中谍系列一直有一种黄金时代的精神,即电影三观极正,现在这个时代下,很多电影开始探讨人性的自私、黑暗,越来越往人类内心深处走,放弃了宏大叙事和歌颂某些品质。

且不论那些文艺片了,好莱坞以前能拍出勇闯夺命岛,现在却是通篇的family,而碟中谍则一直带着以前这种歌颂伟光正的主旋律气质。

我以为这一部里面它能够有所升级,也就是在整个社会风气都在越来越利益至上,越来越自私的大环境下,伊森亨特仍然能够保持自我,坚守内心的正义,不再一味奉命完成任务,而是选择自己所认定的正义。

从前黄金时代的黄金精神或许不那么可贵,因为人人如此,但现如今还能坚守本心,即使阿汤哥这个人物再死板再没有特色,在背景衬托下,这也算得上一种人物塑造,也算是人物的成长与觉醒。

但可惜的是,后来我发现重点还是放在与AI的对决上(都写烂了),通缉伊森的两个美国人毫无压迫感,全程只是单纯跟着主角跑的傻子。为了正义反抗上级对抗全世界的命题并没有成立。

我不理解评论里有人说AI这一部分的故事设计是碟中谍不拘泥于老套故事、勇于挑战。

人工智能危机明明已经被好莱坞甚至国产片写烂了。是从上世纪60年代太空漫游2001开始到现在已经讲了六十多年的老故事了。

而且这部碟中谍里的人工智能塑造得很精彩吗?

他只不过是算法很强大,对世界威胁很大,电影实际并没有依托于ai这个设计奉献出多精彩的戏份,我们看的还是阿汤哥不要命的极限挑战。只不过在所有人的台词里它被说得神乎其神,而现在在某些观众嘴里它也神了。

跟ai同样乏力的,是反派盖布瑞尔。一样在别人嘴里很强大,但实际戏份上并不显得多厉害。他没有上一部所罗门莱恩和亨超那些层层叠叠的诡计,武力也不见得多强。仗着有ai撑腰,永远打明牌,永远一副气势强大但其实没什么脑子的样子。

女角色方面,伊森迅速对格蕾丝产生感情,为了换女主硬刀伊尔莎,都相当突兀。但其实5和6里跟伊尔莎的感情也很突兀。只不过伊尔莎与伊森的感情用了两部电影来铺垫,伊森前妻的退场也更加合情合理,才显得没有那么奇怪。

说穿了碟中谍还是一个男性受众为主的大IP,美女看腻了就得定期上新,伊尔莎能在5、6两部里面占有重要戏份,7里面也依然登场,已经是碟中谍女角色之最了。

另外这一部里白寡妇也被写得很蠢,轻轻松松就被敲晕了,上一部里立起来的强大气场很草率地就破功了。

螳螂女演的那个杀手角色也很莫名其妙,前期硬拗一个毫无根据的疯癫人设,结尾因为自己老大背刺的一刀,转念回去救伊森还人情,还自言自语仿佛想营造一种宿命感纠结感,但她前面除了打架根本没戏份,观众都不了解她,要怎么共情啊。

整体节奏太拖了,追车戏过长,火车戏阿汤哥个人秀中间穿插了太多其他戏。

另外一大槽点是对话戏多得离谱,台词信息量很密但又没啥营养,只会把观众绕晕。

其实这也是麦导接手碟中谍之后的老毛病了,很多时候为了讲清楚反派的目的、某些故事设定,好几个人絮絮叨叨对话很久,你听得稀里糊涂的,然后你努力思考捋这些线索,终于捋清楚了之后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很无聊,根本不值得你动脑子去想,只是一些背景交代而已。

他写了那么多台词,只不过是因为把阴谋诡计都设计得太绕,每次都牵扯到多方势力,不得不再用大量的台词把设定讲清楚,把bug圆回来。

虽然碟中谍一部比一部场面大,但我总觉得1是最好看的。所以我时常疑惑是不是跟没在电影院看有关系,于是今天就买了张imax的票去感受一下。

事实证明,电影质量永远取决于整体。搏命大场面是卖点是噱头,但不好好打磨剧本,不好好做好整体的动作戏编排,想要以点破面是不现实的。

加上这次片长太长影响排片,中国人对好莱坞日渐免疫,个人看来碟中谍7在国内票房是要寄了。

 4 ) 继续海陆空天翻地覆

七月上映,期待阿汤哥精彩表演。

情感线,黑 白寡妇你更喜欢哪一个?

阿汤哥太疯狂了,一次次挑战极限,特技场面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大家观看时可以好好感受一把肾上腺素爆炸上头的刺激。

悬崖跳伞那一幕简直是用生命在演戏,有人问汤姆·克鲁斯 你为什么每次都要挑战自己的极限,阿汤哥轻轻一笑说因为你们喜欢看

 5 ) 希望明年可以去电影院观看,不要再被禁了,,,,

期待中~~~~

希望明年可以去电影院观看,不要再被禁了,,,,

希望明年可以去电影院观看,不要再被禁了,,,,

希望明年可以去电影院观看,不要再被禁了,,,,

希望明年可以去电影院观看,不要再被禁了,,,,

希望明年可以去电影院观看,不要再被禁了,,,,

希望明年可以去电影院观看,不要再被禁了,,,,

希望明年可以去电影院观看,不要再被禁了,,,,

希望明年可以去电影院观看,不要再被禁了,,,,

希望明年可以去电影院观看,不要再被禁了,,,,

希望明年可以去电影院观看,不要再被禁了,,,,

希望明年可以去电影院观看,不要再被禁了,,,,

希望明年可以去电影院观看,不要再被禁了,,,,

 6 ) 伊尔莎结局,剧透慎点!进来逻辑缜密的分析

伊尔莎极大可能没死,桥上是假死。

推断一:螳螂女忘名字了,最后看似死了,但是还有脉搏,这绝对不是闲笔,不是随便设置的情节。

推断二:AI智体计算出,只要死一个伊森在意的人,就能在火车上拿到钥匙。然而最后他并没有拿到钥匙,是否可以说明,是因为伊尔莎根本就没死。

推断三:开头通过设置转场蒙太奇,让大家误以为伊尔莎死在沙漠,这一安排有何作用,之后又直接“复活”在威尼斯面包车上,是否太突兀。如果在桥上,也是再一次假死,那么就比较合理了,形成呼应。

推断四:第7部上,有许多致敬系列前几部的经典元素,例如换脸,团队协作,连续意外,高科技小装备,豪华晚宴等等,但但但是唯独没有最最经典的每部都有的戏中戏,骗中骗,计中计的反转环节。是否整个第7部,后面大部分都是演戏给AI和那帮势力看的,也就包括伊尔莎的死。第8部下,在绝境之中来个究极反转,就不为过了,很合理。

 短评

汤哥要爬国际空间站实拍吗??

7分钟前
  • 罗斯卡娅
  • 还行

前6部在我心中的排名:4>1=6>3>5>2

10分钟前
  • 爱笑男孩杰乌索
  • 还行

阿汤哥要打到80岁!

15分钟前
  • 吉吉
  • 还行

想看看背靠背套拍的7 8,连跳伞都跳过,直升机都玩过的阿汤哥,还能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

17分钟前
  • 电影伊森
  • 还行

动作戏要超越6,怕是要像GTA圣安地列斯赌场任务那样空中换飞机了吧。还有克里斯托弗•麦考利啊,碟中谍5的IMAX定制倒计时什么时候给我吐回来?!

19分钟前
  • Bryan·Mai
  • 还行

特工先生,徒手爬火箭吗?

23分钟前
  • 叉叉
  • 还行

安排上了,阿汤哥永不止步。

26分钟前
  • 对你爱不完
  • 还行

这...

29分钟前
  • 钱钱⁹猫头嘤嘤
  • 还行

太拼了,怕他死在片场。

33分钟前
  • 🐷🐷
  • 还行

期待阿汤哥再次突破极限!

34分钟前
  • 玉玉的注水阿龙
  • 还行

太期待了真的

36分钟前
  • Fly Away
  • 还行

今年最期待的电影之一

37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还行

这不比那个开车的光头强

41分钟前
  • 咖啡酱
  • 还行

注意下身体 阿汤哥

45分钟前
  • 啦啦啦
  • 还行

为新部长祈祷: 祝长寿

46分钟前
  • 挺冷
  • 还行

不引进的话🍊狗带。

49分钟前
  • 酱爆桑桑子
  • 还行

白寡妇有个孪生姐妹叫黑寡妇,普通人类已经满足不了阿汤哥了,超级英雄,照样盘他

53分钟前
  • 再遇龙猫
  • 还行

我就想看看碟中谍和速度与激情哪个系列先上太空。

57分钟前
  • V.
  • 还行

一定要有丽贝卡

60分钟前
  • 种瓜得瓜
  • 还行

还有?上部已经是对死亡的终极追求了,还想让阿汤哥干嘛?

1小时前
  • 极圈里的燕鱼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