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与北方

海外剧英国2004

主演:丹妮拉·丹拜-阿什,理查德·阿米蒂奇,西妮德·库萨克,蒂姆·皮戈特-史密斯,莱丝利·曼维尔,布兰登·柯伊尔,宝林·奎克,乔·乔伊纳,安娜·麦克西维尔·马丁,布莱恩·普罗瑟罗,鲁珀特·伊文斯,约翰·莱特,艾玛·弗格森,简·布克,威廉·休斯顿,拉塞尔·马贝,Kay Lyon

导演:布莱恩·派西维尔

播放地址

 剧照

南方与北方 剧照 NO.1南方与北方 剧照 NO.2南方与北方 剧照 NO.3南方与北方 剧照 NO.4南方与北方 剧照 NO.5南方与北方 剧照 NO.6南方与北方 剧照 NO.13南方与北方 剧照 NO.14南方与北方 剧照 NO.15南方与北方 剧照 NO.16南方与北方 剧照 NO.17南方与北方 剧照 NO.18南方与北方 剧照 NO.19南方与北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1:19

详细剧情

成长于英国南部田园风光中的玛格丽特(丹妮拉·丹拜-阿什 Daniela Denby-Ashe 饰)因为作为牧师的父亲辞了工作,一家人搬到了全然陌生的北方小镇米尔顿。不同于南方的温暖舒适,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米尔顿阴冷又脏乱。路上不再是芳香花草,取而代之的是粗鲁的工人,棉絮 飞舞的纺织车间。除了新环境的不适应,还有来自纺织厂的厂主——年轻的实业家约翰桑顿(理查德·阿米蒂奇 Richard Armitage 饰)的盛气凌人及对工人的苛刻,这让玛格丽特对桑顿的第一印象极其糟糕。   随着米尔顿生活的加深,玛格丽特渐渐认识到工人粗鲁暴脾气背后的温柔和疾苦,坚定的站在他们一边。和其立场相反的雇主桑顿则对玛格丽特一见钟情,但不善表达的他似乎在无形中把玛格丽特越推越远。二人如同南方与北方,截然相反但又紧密相连……

 长篇影评

 1 ) 美,是单纯的

下午,戴上新配的眼镜,坐在新玛特四楼歇脚。

之前模糊的世界,突然清晰起来,惊喜不断——观光梯中少女略显疲惫的笑靥,底楼鞋区恰到好处的灯光,刚从正门进入的男人冻得泛红的鼻尖,附近专柜内的小挂饰的晶莹剔透……原本暧昧不明的心情,瞬间豁然开朗。

而最近看的那些BBC经典剧集,带给我的,正是这种感觉。譬如《North and South》——无论是文字还是影像,都被翻译成了《南方与北方》,或者,这是属于中国人的习惯。

2000年,市图尚未被萨区供电局买走。在那里,借到了盖斯凯尔夫人的原著。很奇怪,刚才百度并谷歌了一下,没有她的任何作品的在线阅读。夏洛蒂·勃朗特,简·奥斯汀,都是老熟人了,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却被长久地忽略。

与小说中不同,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初次相逢,很有戏剧张力——忙碌的厂房,灰调的工人,雪花一样飘舞在空中的棉絮,他们的视线,穿越所有,默、脉相对。然而,旋即,便是桑顿痛殴偷偷吸烟的工人,玛格丽特对他印象大坏,并与之据理力争。

她的父亲,原本是南方牧师,因教派纷争,辞去职务携带家眷来到北方,成为桑顿的家庭教师,同时,给一些工人身份的学生授课。

在相对孤单寂寞的日子里,她结识了一位患肺病的女工Bessy,而后者的父亲Nicolas,是工会的领导者,组织了一场罢工。理想主义的玛格丽特,在理想主义的作者笔下,成了调和桑顿与Nicolas之间矛盾与利益的“天使”。一个剩余价值至上的人与一个追求公正平等的人,最终,竟然成为朋友。

不过,像我这样的读者或观众,看“儿女情长”必定比看“资本主义初期矛盾”要重。所以,应当说,桑顿与玛格丽特的爱情发展,更有趣味。

初始,他们互有好感但水火不容。直到某天,工人冲入桑顿的工厂,接着,要冲击他的家。她力劝他要像个男子汉,直面危难,而他,竟听从了她的劝导,试着安抚工人。情况失控,一个石块掷来,玛格丽特迎了上去,用鲜血保护了桑顿。她的高贵气质+刚强勇敢,完全征服了他。曾经,坚韧的母亲指引他走出困境,如今,他遇到了和母亲一样甚至更好的女人,怎能不爱?!

可是,她竟然拒绝了他的求婚。

其实,她是矛盾的——反感、敬重、欣赏,糅合在一起,胶着不清。母亲病危,她的因兵变潜逃至国外的弟弟,回来了。在车站,桑顿看到她与年轻的男子亲密地告别,心底有些痛,却在一桩命案的证据对她不利时,做出了“包庇”的举动。

母亲死了,父亲也死了。很自然地,玛格丽特要回到伦敦。外面,风雪漫卷,他站在窗内,凝视着离去的马车,内心深处发出呼唤:“回头啊!回头看我啊!”湛蓝的双眼,渐渐变得黯然幽深。他想:自己将永远失去她。

桑顿的工厂,财务危机,停产。落寞的他,去了玛格丽特的南方家乡,摘下了园篱上残存的黄花。返程时,列车停在中转的小站,他竟然看到她正走来。她直接却又小心翼翼地说,要把钱投资到他的工厂,这样,比存银行划算。然后,离开。他以为她走了,可是,在车窗的倒影中,他发现,拎了箱子的她,再次出现。

他们,将一起返回北方……

4集,共4个小时,只有落幕前轻柔甜美的吻。温暖得紧,干净得紧。这种味道,在国内的文艺作品中,自《平凡的世界》与《穆斯林的葬礼》后,我再也没有品尝过。

越来越多的混沌与污浊,越来越多的迷惘与痴缠,许多人,像是堕入了持续膨胀的“寂静岭”。倘若能够逃离,还会计较其他吗?因此,对于《North and South》,请不要以思想性或批判性来考量。

在这里,美,是单纯的,经得起新配的眼镜的透视。

 2 ) 第一篇影评 可能过于凌乱

最受不了就是这种深沉又一往情深的男主。。。长得还这么帅。。。被彻底帅哭
最后一幕 男主融化一切的眼神里女主说着话但是掩饰不了的兵荒马乱
男主站在大雪里说look back 眼神真的很有戏!!
求婚倒是还好 提前就知道肯定会失败
其实最喜欢的一幕却很少被讨论 在街上碰到Bell 女主也被叫住 刚求婚被拒 男主还一脸怨气之后匆匆走掉 但即使是这样 说话的间隙还是忍不住偷看女主
我一直相信这句话 爱情 就是伸出去又收回来的手

一个月以后来追评
这一个月迷ra迷倒天昏地暗 连他打酱油的剧都看过了
逛贴吧豆瓣 语言风格都变了
顺带迷上了lp和科叔
英国男人们果然是老公的理想标准
内敛又有实力 沉稳又闷骚(此处为褒义词)
嗯嗯 就酱 滚去学习吧

 3 ) 感受到了它的真实

刚开始知道这部电视剧是在百度的傲慢与偏见吧,时间大概是2006年。是在一个帖子上看到别人推荐的。后来国内一引进正版DVD就买了,去英国后买的第一套DVD也是它(当初花了大概20英镑)。


最刚开始喜欢的是《傲慢与偏见》,喜欢达西先生与伊丽莎白的爱情。但我自从看了《南方与北方》,特别是最近重新回味后,我发现它渐渐取代了《傲慢与偏见》在我心中的位置。如果说《傲慢与偏见》讲述着上流社会(确切的说是中上层)的爱情,那么《南方与北方》则是讲述着中产阶级的浪漫:工厂主桑顿与前圣公会牧师希尔先生爱女玛格丽特之间的故事。虽然从事神职的人在英国颇受尊敬,但为了信仰而离开教会,仿佛一下子从天堂掉进了地狱。特别是当希尔先生一家举家从充满诗情画意的南部迁往北方的米尔顿,一个因新兴的资本主义,新兴的纺织业而蓬勃发展的城镇时。从一个神父变成了教书先生。我没法理解人物的心里,但我知道英格兰南部田园风光之美%%因为我有幸在离伦敦只有1小时车程的小镇上上了2年学。也经历了似希尔先生一家似的面临的环境巨大转变:离开千万人口的广州,到了只有1W人口的白金汉。虽然街上也可以看见车,但跟国内相比可以用寂静来形容。当我回国后,却又面临着城市的生活(好想念英国的说~~~~~~)

每个女孩都想象自己是灰姑娘,能够有朝一日嫁给自己的王子。《傲慢与偏见》里的达西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白马王子:出生高贵,受过良好的教育,心地善良,举止得体(甚至有点傲慢)。但是,并不是每个女孩子都能像伊丽莎白-班纳特那样那么幸运,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更多的人仍然需要寻找工作,为生计而忙碌。这样就使《南方与北方》看起来那么真实,特别是在现在的中国,我个人觉得颇像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机会多多,下海的人也多多。剧中桑顿先生的父亲就是一个商人,一个因投机失败而自杀的商人。换在现在的中国,谁也难不会这样的事情。而中途辍学的桑顿先生被迫去布店当学徒,撑起家门,一点点还债,后来又辛苦经营工厂。现在中国的私营企业主就像极了桑顿先生。或者说150年前在英国发生的一切,现在又在中国重演。

至于女主角的偏见,觉得是人之常情。毕竟在没有接触一个地方前,只有想象。只有在亲身生活在那个地方后,才能改变想法。祥雪再英国的2年留学经历也是如此。虽然在出国之前读了不少有关英国的书,但去到英国后才发现还有很多地方时书中没有讲到的。也只有切身楚地的生活,才能真正了解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也只有跟一个人,或者一类人交往后,才能慢慢消除对他们的偏见。

话说回来,除了男女主角,桑顿夫人也是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以前没有觉得什么,但后来在我奶奶去世后,再看这个角色,就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祥雪的祖母家也是经商起家的,否则她也无法进教会学校,受高等教育。更无法能享有一比可观的遗产。奶奶的母亲早逝,身为家中长女的她担负起了教育弟弟妹妹的责任,让她性格变得无比坚强 -- 虽然她是商人的女儿,但不喜欢经商。自己,按照西方人的观念,则是出生于一个TYPICAL MIDDLE CLASS家庭 -- 父母都毕业于医学院,后来一个下海,一个当医生。虽然不用像社会底层那样过着拮据的生活,但跟上层社会比,却仍然要为了生计而工作。自己的爸爸则是跟桑顿先生一样,为这自己(代理)的产品销路而犯愁~虽然有辛苦的经营自己的事业,有着 颇为宽敞的住宅,但是却要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也要潜在的破产危机而犯愁。


也许是这些让我喜欢NORTH AND SOUTH甚过《傲慢与偏见》里吧只因为它的故事是那么真实,不像《傲慢与偏见》那样遥不可及。虽然休闲的乡村生活让人向往,但属于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要为这生计而忙碌。剧中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再生活中发生。

有机会一定要读一下英文原著。

 4 ) 可惜脸有点儿大

谨以:在写论文的过程中,特别盛产旁逸斜出的表达欲。 前半部分,我基本上不能够说服自己这两个人是要相爱的,更不能理解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还在本能上拒绝工业时代的烟尘与昏暗与没落闲人的矫揉刻薄。 所以当时我就总结到,或许是因为女主角的脸太大,大到我不能承受四集的长度。 中间经历罢工大反转之后,发现这个世界上两个人的命运里可以确认彼此的一个信号。 最近无解的一个问题,一见钟情之后的爱是以何为系的?因为初次见到的美好冲动毫无疑问要随着时间产生变化的,既然这种模式一开始就已经是最高潮的顶点,那往后再要变就只能下行。 好像这双人的初见是充满戏剧化的场景,确实难免互相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深刻印象。但在胡乱地在群架里建立了身体接触和昏头昏脑的求爱与拒绝等一系列戏码之后,决定了两个人走的更远的是相互理解的默契。 所以正是在fanny“她好像比我还要懂你”的抱怨之后,才会有“look back”的动人祈念。没有什么能够比发现这个世界上竟然有个人会在另一个时间和地点正确笃定地决定你的决定更加甜美的遇见了。而当这种神奇的感觉出现三次以上,你就要控制不住崇拜自己第一眼的明智了。接下来的故事,自然要让人无限赞美爱情。 你知道你知道,你什么都知道。 你不是像个老板清楚我的实力,你不是像个熟人了解我的为人,不是像个老友明白我的底线,你不是我的亲人知道我过去的一切,可是你却好像一个我的本身一样理解所有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我的人生! 这才是足以抵价最漫长承诺的定心丸。 理解其实是一种背书,cover掉今后可能出现的所有不确定性的最后还款人,然后有长相守的信心,才终肯说愿意。所以真的没有什么成熟的感情是建立在“我就是喜欢你的无理取闹”的基础上,而是“尽管你如此不可理喻,但有什么办法呢,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懂我的那个人。” 但是即使它给了我一个如此应景的答案,还是不够喜欢上这部戏,或许真的是女主角的脸太大了,让我无法战胜自己肤浅的偏好。否则,仅仅是19世纪笔法下略僵的平面化人物、遗产完成情节所有支撑的乏力和邋遢背景,包括整个片子一种很霸蛮的拧巴感觉,当然都不能阻挡我一鼓作气看完的心。

 5 ) 温婉相融——BBC North & South

这是一个讲述南与北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融和、理解和爱的故事。
它让我屡次动容。不壮观也不华丽,然而我喜欢这样的。对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和Wives & Daughters,我开始有了更多的信心。她很聪明地通过当时英国社会的生产力以及发展,将南方与北方通过景象展现出来:南方,玛格丽特的豪斯顿,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景象,这也得益于南方温暖的气候,于是南方主要发展农业,人们生活闲适,就像气候一样慵懒;北方则是给人一种草木不生的感觉,冬天路面上的雪和深色的砖形成鲜明对比,什么都是硬邦邦冷冰冰的,甚至有些“狂野”(引用某夫人的话),桑顿先生的脸也是棱角分明。然而就像看到柯林·弗斯的达西迷人而带有沉醉地微笑时,看到桑顿最终有了释然、也同样沉醉、幸福的笑容时,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挺世俗地为这是个喜剧而感到高兴。
1.玛格丽特
BBC里的女主人公都不是现今大众所认可的那种美,然而都带着性格、带着柔和、带着永远都看不尽的气质。玛格丽特也是这样。她很可爱,起码我看到她圆圆的脸蛋微微笑起来,就这么感到。“理解”这个主题,在她身上表现得最全面,在理解与接受了以后,她完全地融入了进去。从南方到北方,她进行的是一种历史课上所说过的“民族大融合”。虽然不存在民族上的问题,但的确是一种涉及到文化、地域以及生存的融合。我觉得这是一个十分优美的处理,展现“工业化”,并没有弄得像男作家们笔下的那么生硬、壮阔而没有人情。当玛格丽特第一次遇见桑顿,在那个纺织工车间里,我和她一样,打开那扇门,被那门后的景象给震动了。美,真美,四处飘散的棉絮就像白雪一样,几百台机器同时工作着,架着白色的棉布。我感到,这是一种对于创造工业革命成果的劳动人民的赞赏。可玛格丽特却看到了“一点都不像个绅士”的桑顿先生,他出手打人的景象可不是任何女士都想看的。而玛格丽特也不知道他的愤怒是为了整个工厂的人的生命。再美的景,在桑顿留给她的坏印象下,她写信给表姐伊蒂丝说:“I think I've seen hell. It's all white, snow whie....”多么有意味的句子,在一片白色飘絮中音乐进行着,我爱极了第一集的结尾。
玛格丽特的不卑不亢与善良让她完成了这一项融合,也成就了她生命中的幸福。她是个聪明的姑娘,可能也是受了好思考的父亲的影响。
但她喜欢主观臆断,看事物不全面,又是个大胆、感情强烈的人。有时候觉得玛格丽特就像是自己,那些缺点和优点。我看到她对警官撒起慌来的样子,真的是感到自己在说话了。想做好事,又不自觉会做错很多事,但最终稳稳当当生活在那里了。
2.桑顿
他自始至终都善解人意。我的确是这么认为的。由于童年的变故他知道人世的很多。在工业革命时期有个有良心讲原则的雇主真是那一带人的庆幸了,然而工人们居然还要罢工。因为他是主人,主人被穷人误解,是正常的事。他理解了玛格丽特,理解了希金斯。最终他居然能够凭着那股爱跑到豪斯顿,摘下那朵花,真是让人格外感动。令人更加感动的是他居然把那朵花带在身边,交到玛格丽特手上。火车站,真可能使他们的宿命。玛格丽特和哥哥的拥抱造成的误会是在火车站——那样漆黑的夜晚,他们偏偏都在火车站。最终玛格丽特去米尔顿回来、桑顿去豪斯顿回来,列车就这样停在站台上,两人相遇。
还有一个令我格外感动的场面。就是玛格丽特乘马车离去时,桑顿站在门前,说:“Look back, look back at me....”那神情,那语气,太有意味了。然而玛格丽特没有回头。这是让我十分遗憾的。但也许是情节的缘故,按照一般道理,如果玛格丽特回头了,桑顿就要冲上去了,故事也会这样草草结束。
3.桑顿太太
桑顿先生的母亲桑顿太太是个我十分喜欢的角色。她不喜欢玛格丽特,并且表示过要恨她。这都是由于她对儿子的爱。只有玛格丽特才能把她的约翰从她身边带走。知道桑顿太太怎样把约翰培养成这样坚强、果断、明智的人以后我就开始喜欢这位母亲了。她拥有高度的尊严,却绝不是那些肤浅无知的富太太的狂妄自大。她有责任感,答应了玛格丽特的母亲要把玛格丽特当作女儿一样劝诫就说到做到,尽管她恨那姑娘。面对家业的跌宕,她有非凡的镇定。她担心的不是钱,而是自己的儿子约翰。她说,母亲的爱坚如磐石。她就是这样的母爱的奉献者。和她的儿子一样,有着大勇的一个人物。
4.希金斯
看这位人物要一直看下去,这样就会越来越喜欢。
刚开始他站在讲台上,对着一对工人说那些煽动性的话语,“We'll all stick together!”、“Strike!”,这让人有些不大喜欢。因为站在主人公桑顿的立场上,工人罢工是极其糟糕的一件事。然而看到后来就知道,他强调的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工会,是一种大众化的利益。要干什么事都好好地干。罢工时坚定地罢工,工作时认真地把事情完成。但当家里有妻子和六个孩子要养活的人控诉他没有人性时,我突然感到任何罢工行动的残忍性。希金斯虽然看上去是个莽汉子,圆圆的脸上却充满了爱和关怀。他和玛格丽特一家的友谊、对女儿贝西的爱,都让人感动。贝西死时他是那样柔和平静。不出声地落泪。每一次将女儿揽入怀中,都是小心翼翼、充满父爱。他最后和桑顿的关系变得那么好,真是让人欣慰。
又一部没有所谓“坏人”的作品。但对于每个人,作品都强调了让旁观者加以足够的理解去看待。因此会发现其中有足够的爱。在四处都是冰冷砖头的米尔顿,却有着直率洒脱的情感。这剧也涉及了工业革命带给环境的影响。染坊里的紫色燃料流进运河,河水都变紫了。许多细节的处理都很出色。
能看到桑顿先生后来竟然那样满怀深情,而玛格丽特几乎有些傻了,感觉比看到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结局要有意思许多。在看这剧之前,我一直以为是两人永远的离别。但我更加喜欢他们之间的这种互相理解,而不是达西和伊丽莎白的。
盖斯卡尔的原著写得很长。如果我能够坚持把Wives & Daughters的原著读完的话,应该也有信心去读North & South。发现其实她的故事也都很简单,但North & South的社会性更加强烈,而这通常都是跟地域性紧密相联的。

 6 ) 始终坚定不移发展生产力

若不是因为华美的画面、高雅的配乐,还有男女主人翁古典而俊美的外表,这部片子就会只是以工业革命为背景的、混合了《傲慢与偏见》和《简爱》的小白少女片:注定要结合的男女主角一开始因男方的傲慢和女方的偏见难以对付,种种事件让男方展示了他的一往情深、让女方展示了她与众不同的独立和智慧之后,最终女方在男方陷入最艰难的困境时以平等而宽容的姿态伸出援手,从而冲破了阻碍两人在一起的最后一个障碍。

在由两人于站台含蓄的握手和接吻带来的悸动平复以后,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始终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傲慢与偏见》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社会图景:贵族的财产由继承而来,他们终日不事生产,忙于社交和休闲。他们的收入包括财产带来的利息,以及佃农上缴的租金(达西先生就是大地主)。贵族之间相互通婚。门第观念浓重。社会阶层几乎是固定不变的。

而在《南方与北方》中,工业化带来的冲击在英国北部掀开了变革的序幕。我们看到了机器化大生产,看到了敢于承担经营风险、追逐商业机会的正直冷酷的资本家——桑顿先生,看到了敢于团结起来争取加薪(尽管失败了)的工人。另外,尽管当时同样是官商勾结,甚至官商一体(桑顿先生既是商人,又是行政官,可以轻而易举压下一桩可疑的谋杀案),但工人领袖在成长,希金斯先生充满号召力、理性克制、富有责任感,鲍切先生的遗孤努力读书识字,有望被桑顿先生送去接受良好的教育——正在酝酿着的巨大社会变革已初露端倪,生而卑微的无产阶级有希望靠个人能力攀登社会阶梯。一个更加平等的现代社会从看得见的远方向我们奔来。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生产力的进步如何使这一切成为现实。

我暂时能想出生产力得以提高的两个途径。首先是经营效率带来的提高。在桑顿先生的工厂里,所有工人都在做同样的工作。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热情洋溢地描绘了他所看到的大头针工厂,一些工人负责拉丝,一些工人负责敲击;借由劳动分工,每个工人的平均产出增加了上百倍之多。可以想象,或许是桑顿先生高瞻远瞩,或许是工人们的自发创造,不久之后,纺织厂里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形。

其次是技术进步。桑顿先生的纺织厂暂时只能全部靠人力开动纺织机。待到蒸汽机发明之后,他将能半自动化生产,用更少的工人生产出同样多的棉花。

另外,制度创新也可以帮助资本家扩大产能。现代公司制度和金融系统的出现,可以令桑顿先生更容易走出经营困境。他将有更多途径筹措资金,保障现金流;他可以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而不必赊销给行商。这样,我们的雄心万丈的实业家就不必在资金链断裂时,只能靠继承了一大笔财产的心爱的女人来拯救了。

生产力提高,也就是一位工人在同样的时间里能够生产出更多棉花之后,会产生哪些变化呢?

首先是薪资会上涨。理论上,薪资水平和生产率是一致的。但生产率的提高并不会自动导致薪资上涨。在我的设想中,由于分工,某些工人得以迅速提高技能,成为资本家必须倚重的技术专家。当工资太低而需要罢工时,实际上并不需要将所有工人团结起来。只消具备了某种不可替代性的、某一个方面的技术工人团结起来就可以了。他们的谈判能力更强,能更有力地控制可能的叛徒,罢工的成功率更高。而由技术工人罢工争取到的加薪,可以惠及所有工会成员。

工作时间会缩短。桑顿先生再仁慈,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也不得不让工人工作到晚上8点才下班。生产力提高之后,为了生产同样的数量,工人们也许工作到6点就行了。当然,即便生产力提高之后,贪婪的资本家或许也不会出于仁慈而让工人早下班,但是,生产需要耗费原材料,积压的库存又会过多地占用资金,资本家自然会出于经营的考虑而让工人早一点回家。

薪资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就会改善,他们能获得更好的食物,更健康的身体。工作时间缩短,有心的工人就有了客观条件去接受教育,投资于自身的人力资本。他们中的一些能够脱离雇主,开设自己的小工厂,一些能够挤入上流社会,进入政界,影响立法。就算他们仍然是工人,在接受教育之后,他们也能逐渐追赶上雇主在智力方面的优越性,与雇主更为平等地对话。他们中的少数人能够成长为优秀的工人领袖,领导工会,以文明、和平的方式提高工人的整体地位。

历史经验似乎表明,人为设计的政治制度并未真正地为缓和社会矛盾做出什么贡献。它只是将两个群体之间的矛盾转化为另外两个群体之间的矛盾。但是生产力的进步,使如今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哪怕是暂时还很落后的地区的人——都享受到了高于以往的机会平等,都更有能力冲破出身强加的限制。

桑顿先生和他的工人之间的矛盾,或许可以因一位善良女子的脉脉温情而缓和,但若要想桑顿先生和工人们的生活都越来越好,我们还是只能始终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

 短评

工业时代的达西;哦,这个男人重新把我的心夺走了

5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I was really shocked to see so many five stars, but then I realized they're all BBC fans.

10分钟前
  • Griet
  • 推荐

这个男人几个眼神就将我的择偶要求拨到了历史新高,让妙龄适婚女在剩女的康庄大道上又迈出了很远一段TAT。英伦男子一旦长成叔以后,简直没有一个不是绝色啊!

14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最后落魄的Mr.thornton看到玛格丽特时温柔的眼神,实在让人无法自拔。被虐了三集半最后的10分钟看的热泪盈眶。很少有一部剧让人如此不舍看到结尾。另外BBC的古典剧看多了,再看看家里那个男人,会引起家庭纷争的,请各位看官自己调整好心态。

15分钟前
  • 醒着吃饭
  • 力荐

给男主和最后的亲吻打分。至于这狗血的剧情……嘛,我也好想要孤寡老人的全部财产啊

18分钟前
  • kqz
  • 推荐

不是我制造两性矛盾,可实在觉得女人写的爱情不太适合男人看。。。

19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推荐

RA去演Darcy也肯定很赞的!

24分钟前
  • 不注销
  • 力荐

心要融化了。男主角真是太帅了……他在漫天飞絮的车间中走过的侧影坚毅冷峻,非常地惊艳。此片男女主角演技无可挑剔。 果然闷骚含蓄地彪内心戏的做法只有英国才能拍出来。南方和北方,需要的也许只是站在对方立场上互相理解而已。。。作者是个虐心派,虐了这么久才让他们在一起,人生如梦!!!

29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力荐

高贵冷艳上进顾家绅士长得帅业余还读柏拉图的年轻实业家。英剧这种设定真是够了。。。另外全剧唯一的最后十分钟的吻戏克制得美哭。又是一个傲慢与偏见的故事。

32分钟前
  • Ma Jolie
  • 推荐

想给六星!被冷峻的Mr Thornton秒。被女神般的Miss Hale秒。被完美的剧情秒。被“look bact at me”秒。被大气的OST秒。被P&P被轻易超越的事实秒。

36分钟前
  • 煎果饼子
  • 力荐

BBC Drama里面的男主角总是太.................完美!!!要面孔有面孔 要身材有身材 要性格有性格 要能力有能力!!!看多了绝对会影响人们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啊!!! Richard Armitage帅得一塌糊涂不可思议让人费解!

37分钟前
  • Zn粒粒
  • 力荐

我不要达西我要桑顿!!!!

40分钟前
  • 中分怪人
  • 力荐

工业大背景下的傲慢与偏见。

43分钟前
  • 衣莎贝
  • 力荐

工业革命大时代背景下的三个阶级碰撞融合。似乎立场偏颇有失公允线条简单,大概可以理解为阶级出身所致视角局限性吧,实际能否如作者希翼般的乐观就不得而知了。那句“we can't go back” 很有意味。总之有待商榷的是原著故事情节,拍的委实不错。结尾那几分钟翻来覆去倒n遍,喜欢。

48分钟前
  • Ragdoll™
  • 力荐

外表冷酷内心羞羞的男人多么令人窝心啊

50分钟前
  • KAKHABERVNA
  • 力荐

look back at me...

5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这片子说明一个问题,言情脑残的套路是世界统一的。看不出优点的自以为是的脑残女主,和有能力有钱的不知道为什么就看上了女主的瞎眼男主。社会矛盾方便刻画的还不错。英国人对警察的bs是历史传统。雷斯垂德你可以安息了。福尔摩斯不是针对你。。。

59分钟前
  • 鱼戏松涛里
  • 还行

我就是超爱这种调调的英剧!

1小时前
  • Florence
  • 力荐

在老妈的大力推荐下终于看下来了,nnd最受不了这种傲慢与偏见模式的老套剧情了,本来不屑的以为完美男主角神马的最多也就能骗骗萝莉情怀的我老妈,结果,Mr. Thornton的那眼神那微笑那阴郁的小侧脸秒得我瞬间风中凌乱了。英伦+英俊,绅士+深情果然是全体女性生物杀必死啊杀必死!

1小时前
  • 弥呀
  • 力荐

女主角演得极好

1小时前
  • 海若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