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家之人

动画片爱尔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日本,英国2017

主演:莎拉·乔德利,索玛·查亚,诺林·古拉姆高斯,拉腊·萨迪克,阿里·巴德沙阿,莎斯塔·拉蒂夫,坎扎·费里斯,卡瓦·阿达,凯恩·马洪,阿里·卡兹米,曼·沃尔克哈德,雷扎·索勒

导演:诺拉·托梅

播放地址

 剧照

养家之人 剧照 NO.1养家之人 剧照 NO.2养家之人 剧照 NO.3养家之人 剧照 NO.4养家之人 剧照 NO.5养家之人 剧照 NO.6养家之人 剧照 NO.13养家之人 剧照 NO.14养家之人 剧照 NO.15养家之人 剧照 NO.16养家之人 剧照 NO.17养家之人 剧照 NO.18养家之人 剧照 NO.19养家之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2:28

详细剧情

塔利班残酷统治下的阿富汗,平民百姓尤其是女性过着水深火热犹如地狱一般的生活。倔强的小女孩帕瓦娜(莎拉·乔德利 Saara Chaudry 配音)随父亲(Ali Rizvi Badshah 配音)外出挣钱养家,不仅目睹了父亲被昔日的学生辱骂羞辱,更和家人目击了父亲遭到非法逮捕的一幕。家中有病弱的母亲、成年的姐姐以及嗷嗷待哺的弟弟,年幼的帕瓦娜只能剪去秀发,伪装成男孩走出家门,踏上生死未卜的养家之路。在此过程中,她遇到了同样扮成男孩的昔日伙伴,也与一名沉默魁梧的塔利班分子成为朋友。当战争的阴影再度逼近时,帕瓦娜想方设法要找到下落不明的父亲,将他带回家中……  本片根据黛博拉·艾里斯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养家之人

摘自 奇遇电影

壹 | 100%爱尔兰出品

鉴于动画的背景特殊,描绘的是塔利班统治下阿富汗的社会生活和习俗风情。很容易顺拐地把影片定性为阿富汗动画片。

敲黑板,这电影可是说英文的!

仔细一看,《养家之人》的制作班底,几乎全是欧洲血统:

剧本来自黛博拉·伊莉丝(Deborah Ellis)的同名原著改编,动画界小有名气的汤姆·摩尔(Tomm Moore)担任制片,导演是同为卡通沙龙动画公司的诺拉·托梅(Nora Twomey)。

同名小说《养家的人》封面

当然还有门面担当,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安吉丽娜·朱莉加盟制片。不过你我都明白她的定位,负责站台的同时,突出人道主义的重要属性。

说白了,这部动画片就是爱尔兰的动画公司卡通沙龙(Cartoon Saloon)出品。

卡通沙龙公司的logo略随意

卡通沙龙成立于1999年,属于动画界的「奇葩」,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动画重镇中,异军突起。我愿意为它亲拟一条宣传语:

「卡通沙龙出品,每一帧都是艺术」

2009年的作品《凯尔经的秘密》(The Secret of Kells),手绘画风时而精密繁复,时而灵逸动人,想象力更是天马行空。

那本泥金装饰手抄本《凯尔经》看得人如痴如醉,森林精灵艾丝琳的一曲天外之音听得心底魂牵梦绕。

每一帧都能截图作为壁纸的《凯尔经的秘密》

AislingSongChristenMooney-BrendanEtLeSecretDeKells《Alsling Song》 听者会跟着白猫一起灵魂出窍

到了2014年《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同样是爱尔兰民间传说,同样是质量上乘的手绘画风,这次多了许多水墨渲染的效果,给整个动画扑上一层海岛边氤氲不散的水汽。

音乐上愈加恣意,爱尔兰民谣铺满全片,配上非工业化流水线的画面,浓浓的都是欧洲文艺气质。

《海洋之歌》瑰丽奇幻的画风,让人过目难忘

而今的《养家之人》,鉴于阿富汗塔利班跟灵动沾不到半毛钱关系,动画画风沉稳和写实了不少。

那是否动画片观感大打折扣呢?毕竟不就是冲着天马行空的画风去看卡通沙龙的么。

倒也不尽然。《养家之人》自是找到了自己安家立命的法宝。那便是卡通沙龙必少不了的历史传奇或者民间传说。在这一部分,画手们纵情发挥,看得你心欠欠欲罢还休。

传说故事采用剪纸贴画的形式展现,非常巧妙

你注意到老婆婆突然出现的第三只手了吗

贰 | 想说又没说完的阿富汗那些事

不是军事迷或者基地组织控的在座各位,想必还是对阿富汗纷繁的历史有些陌生的。

如不是看了《养家之人》一开头,父亲努鲁拉(Nurullah)对小女儿帕瓦娜(Parvana)绘声绘色地讲解,我也不会对追溯到史前的阿富汗沿革史感兴趣的。

阿富汗,东西方交界处,连接南亚、中亚以及西亚,它拥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次侵略和征服。相应的,也饱受各种文化冲击。

古代波斯帝国的缔造者,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创造了古波斯帝国百余年的辉煌,领导了一场摧枯拉朽的远征,到达了中亚。阿富汗并入了波斯帝国。(前6世纪中期—前336年)

而后统一希腊全境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荡平波斯帝国,建立了马其顿王国。(前336年—前325)

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河流域撤军之后,印度的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孔雀)揭竿而起,建立孔雀王朝。得名一说他生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庭,另一说他的母亲名字与孔雀谐音。总之,印度的佛教文明也路过此地。(前324年—约前187年)

巴克特里亚公主的美丽传说

兴都库什山脉(阿富汗北)的巴克特里亚总督迪奥多图斯一世宣告独立,自立为王,在中亚草原上建立起希腊化的奴隶制国家,又称「大夏-希腊王国」,张骞在这时候出使了西域。(约前250年—约前135年)

很可能是藏缅语族的月氏族,西迁的部分被称为大月氏(小月氏驻留在甘肃青海一带),征服大夏。五部之一贵霜,这个游牧民族扩张成了贵霜王国,地守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公元1世纪—3世纪)

大唐的军马

阿拉伯的头巾

而后一段时间属于嚈哒人时期,建立过突厥人的王朝,而后突厥又向大唐称臣(659年—751年)。中间阿拉伯人控制了吐火罗(962年—1151年),此后西域尽皆归于阿拉伯人,这正是伊斯兰化的开始。

1220年,蒙古人在这里建立过蒙古汗国、伊尔汗国等附属的小政权。异族统治下的阿富汗差不多就此结束了。

1747年,阿富汗普什图族人建立起杜兰尼王朝,统一的阿富汗国家正式形成,后经过巴拉克查依王朝(1836年—1973年),二战前在英国和俄国的反复争夺中夹缝生存。

冷战时,无一例外沦为美苏争霸的棋子,苏联先后三度在阿富汗发动政变,又几度入侵阿富汗,号称「支援阶级兄弟」。

阿富汗陷入内战。不满军阀混战的学生,在1994年组成塔利班,几年间横扫全国,建立起一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统治,视《古兰经》为法律。

直到2001年,911之后,美国以打击藏匿的本·拉登为由,推翻了塔利班政权。

《养家之人》的故事就是发生在2001年之前。

阿富汗好像摇摆的天平两端,一边是战乱纷飞改朝换代,各色文明到此一游;另一边是严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塔利班。

当天平最终朝着塔利班倾斜,反现代、反自由、反世俗的高压统治诞生了。

它纵容甚至助长残暴酷刑,抵制武器外的所有现代化,它歧视女性,仇视一切异教。

恐怖统治下的阿富汗,高度宗教化,以至于难以寻到曾经各色文明的蛛丝马迹。

阿富汗的手抓饭

《养家之人》描绘了这时期阿富汗的社会风情和众生相,不过电影的火力相对集中,这部分现实主义段落所展现的,基本可概括为「阿富汗女性十万个不能做的事」。

她们不能接受教育,不能参加工作,成年女性不能露出身体的任何部位,只能戴着厚厚的「波卡」。

她们不被允许单独出行,即使在男性陪同下在公众场所出现也不能有任何引起人注意的举止,未成年即可以结婚。

这种自洽的流氓规定,判断者却是任何一个掌权的男性。这样的社会里,父亲被学生栽赃,母亲被男人打伤。无助情绪如瘟疫蔓延开来。

影片最后选择的节点恰好是美军发起的阿富汗战争前夕。有趣的是,电影没有试图正义化美国的反恐战争。

还是男孩就被赶上战场

相反,电影部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极权下的人们没有主动选择打破暴政,当然也没因卷入战争而欢欣鼓舞。

导演诺拉表示,动画试图暗示一种「轮回」或者「循环」,阿富汗再次成为刀俎鱼肉,被人觊觎,任人宰割,无可避免地再次陷入战乱,历史重演。

下文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叁 | 结尾

幸而,小女孩帕瓦娜女扮男装,解决了家里主要的生计问题。

幸而,帕瓦娜成为了说书人,继承了父亲的迷人传说,给不幸的世界带来了些许安慰。

故事里的男孩,原来是早年夭折的哥哥,他的死因终于揭晓,而因此他成功从巨象那要回村民的种子。

故事外的小女孩帕瓦娜,终于救回了监狱中的父亲。试图被带走的母亲和姐弟也逃脱并相遇。

最后的最后,帕瓦娜拖着受伤的父亲,母亲带着姐姐弟弟,不知是向着家的方向,还是无尽的黑暗前行。

二十年后,她是否在海边与另一个女扮男装的姑娘相遇?

开放的结局没有提供任何答案。只是说「在我们家乡,人才是最无价的珍宝。」

 2 ) 也许生活不能尽如人意,但我们还有爱与勇气来迎接挑战。

影片是由著名作家黛博拉·艾里斯( Deborah Ellis) 著的加拿大同名获奖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动画片。画面风格浓郁清晰,影片讲述了一个阿富汗小女孩身处战火纷飞的乱世,面临着战乱、贫穷与极端宗教,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支撑了起了整个家庭。一面女扮男装来抵抗封建势力对女权的压迫,一面代替被塔利班带走的父亲赡养家庭,女孩心中股炽热的能量贯穿了整部动画。

故事表面上是在说小女孩帕瓦娜的坚强,其实是在说整个民族的坚韧。这个苦难的民族,身处铁蹄来去之中,是战争的旁观者,却也是直接受害者。在这样的土地上,帕瓦娜们坚强生存着,延续着民族的生命。

观看完电影会好难过,因着想到同情并不能让某些人因此放弃他们的利益,因着都知道这些都是真实,地球上真的存在这样的地方。当两个男装之下的小姑娘小心翼翼爬上废弃的坦克上相依而坐,对着照片中果阿的碧蓝海水期望未来的那一幕,真是美得令人心碎。

从电影里还学会了一个单词,哈拉(halo)是月亮光晕的意思,用在人名里可真美。电影最后一句话:话要说的更有道理,而不是提高声音,是雨水滋润花朵生长,而不是雷鸣。

也许生活不能尽如人意,但我们还有爱与勇气来迎接挑战。

 3 ) 政治正确又政治不正确

《养家之人》

这是一部政治正确的电影,又是一部政治不正确的电影。

何处体现为政治正确呢?

对女性主义的摇旗呐喊与对极端宗教的咬牙切齿。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为何腰系黄绦,身穿直裰?”

皆因女娇娥帕瓦娜不可抛头露面,不可为生计而独自出门。惟扮奥狄士。只因,男儿郎皆可。 剪下乌发,换上白帽

“问安,向您问安!打扰下,问安!”

“问安!进来吧,小伙子,我又不送货。”

原来做一个男生是多么的舒服啊!

帕瓦娜在往日难以踏足的街道上自由的奔跑起来,也只是少了那裘衣纱与秀发。 片中所展现的女性,其地位就如同家养的牲畜一般,画地三尺而不可越,若无男人相伴而出,一顿毒打;女性的生活也被框定在读书入学之外,无不灌输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若有藏书而违反,一顿毒打。影片借助动画与生活化的表现方式将女性的种种周遭呈现于世人,既不会让人觉得沉重的喘不出气,而觉得仿佛离自己很远,更将她们的生活拉近至我们身边,让我们站在红色迷雾中透过黑纱感受她们所感受的。 对女性的压迫与奴役仅仅是极端宗教于人的一个体现,更多的是对人心、精神的侵蚀。 曾经的一个好学生,如今石乐志的投入塔利班,伊德瑞斯,可怜又可恨。很可惜影片并没有对这个人物的前后进行过多的阐述。或许也就对极端宗教的指控少了一份论据。 那么,又何谓政治不正确呢? 两个点,亦是政治正确的两个点。 男权社会,这部影片也最多只能能被视作是女权主义小打小闹的无病呻吟罢了。

毕竟独立宣言里面早已写明“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你们认同了。

毕竟入职后“三年后不生子”的保证,你们签下了。

毕竟女人就应该生小孩带小孩伺候你男人,你们执行了。

所以啊,女权这股妖风,煞一煞就好了。

这也就是一部政治不正确的片子而已,无需多虑。 最后一点,抱歉,也是我想上纲上线的一点。

我们需要跳出影片文本,看看片子的制作方面:

导演诺拉·托梅 Nora Twomey,爱尔兰人;编剧安妮塔·多兰 Anita Doron,乌克兰人;编剧黛博拉·伊莉丝 Deborah Ellis,加拿大人;影片由卡通沙龙制作完成,爱尔兰的工作室。

主要制作人员于此,我们发现美国的影子很少几乎没有,除却监制安吉丽娜·朱莉 Angelina Jolie(美国、柬埔寨国籍),为什么?美国呢?美国明明就是一座驱散黑暗、将光明照向全世界的“灯塔”,民主和自由的象征,维护人权的世界警察,这些与片子的诉求无不契合,但美国它的影子呢?

是我想太多了吗?

 4 ) 活着就是希望

《养家之人》是继《海洋之歌》之后的又一爱尔兰动画佳作,提名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斩获动画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安妮奖的最佳独立动画长片奖项。

在今年的奥斯卡上,它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大热门《寻梦环游记》,让极少动情的我都潸然泪下的年度佳作,我曾以为它在奥斯卡上将会是所向睥睨的,直到我看了《养家之人》── 一部比起成本、制作精细不及,但现实意义却远大于《寻梦环游记》的动画。

以一个小女孩帕瓦娜的视角讲述了一个阿富汗家庭的故事。

帕瓦娜是个11岁的小女孩,她生活在兵荒马乱的阿富汗,家境贫困,爸爸断了一条腿,妈妈身体虚弱,还有一个弟弟和姐姐。

在阿富汗,女人的地位极低,不能接受教育,不能工作,成年女人甚至不能露出身体的任何部位,只能戴着厚厚的“波卡”。

“波卡”

全家人就只能靠着残疾的父亲外出读信、贩卖东西维持生计

一开始,在和爸爸外出摆摊时,帕瓦娜的眼睛只顾着盯着漂亮的衣服,回家后面对姐姐的指责,也心不甘情不愿的,母亲要她讲故事,她也直喊累,说她已经长大了,满满的小家子气

直到父亲被学生栽赃,被抓走。母亲前去监狱送求情信,被打伤。

家里只剩下比她年长一点的姐姐和年幼的弟弟的时候,她担起养家的重担,用故事哄弟弟,心甘情愿去挑水,冒着危险去市集买粮食。因为禁令,还剪掉美丽的长发,伪装成男孩,干着各种不是她这个年纪该干的重活,面对着贫穷、歧视、黑暗的政权和战争,沉重的现实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在原著中甚至还有一段关于帕瓦娜到恶臭熏天的墓地挖人骨头卖钱的情节。

是的,帕瓦娜长大了,与此同时她也明白了父辈们那些故事的意义:

给予生活的勇气与力量

她所讲述的故事,同时也是她生活的映照:

故事中男孩苏莱曼勇敢的站出来要替村民讨回种子,现实中帕瓦娜勇敢的剪掉长发伪装成男孩,去集市买食物、挑水、工作,为家人带来希望。

故事中身后的未知迷雾被镜子映照出瘦弱不堪的老马的真面目,现实中表面上凶狠的学生在面对战争时却一下子变得胆怯。

…………

生活施以痛苦,她用故事报以梦想。

在艰难的环境下努力的让一家人活下去。

帕瓦娜的遭遇无疑是悲惨的,但是这只是万千阿富汗家庭之中的一例。

Shukur,12岁时被绑架,被逼成为一名舞童(性奴)。

萨金娜,7岁订婚,12岁嫁给了一个65岁的陌生男人,从结婚那天起,就天天被毒打,14岁时因正当防卫丈夫的攻击失误杀人而坐牢。

阿默德,和祖父前去清真寺却遭遇恐怖袭击,年迈的祖父在袭击中身亡。

性侵、童婚、恐怖袭击等社会问题接踵而来

在2017年,阿富汗平均每天就有68人死亡或受伤,一年里就发生了2050起袭击,平均每天5.6起。

无数家庭因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那一场惨绝人寰长达14年之久的阿富汗战争(也就是电影设定的时间线),更是使30万平民伤亡

黑暗与混乱是这个国家的标签。

故事的最后,帕瓦娜拖着受伤的父亲,母亲与姐姐弟弟向着未知黑暗的家的方向前行,构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他们或许会死在路上,或许会就此失散。

但至少他们还活着,就像帕瓦娜说的那样:

“在我们家乡,人才是最无价的珍宝。”

顽强如小草探头,坚强如倒树生根。

《养家之人》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展现黑暗政府和战争下人民的水深火热,控诉战争、反对战争,它还歌颂在艰难环境下的自由与亲情,致陷身于困境的人们,纵然命运多舛,也要抹干眼泪,继续在黑暗中前行。

因为,活着就是希望,活着才会有未来。

 5 ) 一次次为强大奋斗,一次次被拖入深渊

《养家之人》反映了一个极为深刻的阿富汗问题,即阿富汗始终在战火中煎熬,每次为和平安定做的努力,成为再次堕入深渊的导火索。 阿富汗政府,包括《养家之人》中的塔利班,都为阿富汗的富强努力着,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下面我要讲的故事,只是这些人里的代表。他们心怀热血,最终结果却让人叹息。他们为阿富汗努力着,但他们也最终造成了现在的阿富汗。 1919年,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巨大变动,甚至中国也在青年的热血中改变着。这一年,本故事的男一号和男二号,到达了人生中最耀眼的地方,正向着前方高歌猛进,要创造新的历史。 在此之前,他们的国家,阿富汗,正在水深火热之中。自从阿富汗独立,他就被英国和俄国觊觎,两大帝国甚至签了一个协议,承认阿富汗是两国中间地带。阿富汗成为夹缝中的国家。此后,阿富汗打退了英国两次侵略,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英国政府给阿富汗国王(当地称“埃米尔”)发津贴,阿富汗要在英国指导下跟其他国家进行外交。英国甚至又提高了给阿富汗国王的津贴,因为那一任在阿富汗与英属印度的边界协议上妥协了。 那时的阿富汗,饱经战火,城市沦为废墟,人民生活困苦。又被两大帝国钳制,连外交也不能自由。更严重的是,国内保守派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现代教育难以实施;女性受“深闺制度”禁锢,不能受教育;“童婚”制度、“一夫多妻“根深蒂固。重重障碍阻挡着阿富汗走进现代。 此时,故事的男一号,马赫迈德·贝格·塔尔齐,登上了舞台。他的父亲层被政敌倾轧,辗转国外,如今新国王登基,他积极回国,带着自己在国外学习所得,多次向国王建议。千言万语,始终不离两个字: 改革。 国王也是雄心勃发,有志于改变阿富汗落后的局面,接纳了他的建议。塔尔齐被任命为翻译局局长,主要向国内引进先进的技术。在这段时间里,国王废除了严酷的刑法,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建设,修公路、水利,架设电话线,建医院、学校等等。阿富汗经济开始走上正轨。 但塔尔齐并没有停下,他深知真正阻碍阿富汗的是什么。从刚回国开始,他就办了报纸《火炬》,向社会呼吁,批评顽固的宗教传统势力阻碍了阿富汗的发展,认为阿富汗的社会和经济变革,要在阿富汗社会和宗教内部进行。 《火炬》等刊物,为那些受过启蒙的年轻人创造了一个平台,成为了阿富汗现代主义运动的阵地,而塔尔齐,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头人。为了对抗落后,他把矛头指向了最尖锐的问题——女性运动。 阿富汗女性从来都是宗教保守的受害者,但她们却在阿富汗历史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就在第二次英阿战争期间的一场战役中,阿富汗军队节节败退,一位名叫马拉莱的女性英雄,用自己的面纱做旗帜,挥舞着冲在最前面。那一战,阿富汗大获全胜。《养家之人》的原著《帕瓦娜的守候》中,就反复提起这位女英雄。 塔尔齐被女性的精神激励着,支持这女性独立,并创办女性杂志,鼓舞着更多的人。他更想废除束缚女性的宗教制度,”深闺制度“、”童婚“、”一夫多妻“等等,哪怕这些会牵动保守势力的利益。 但在此时,国王,现在已经成为老国王了,退缩了。 老国王开始游移不定,开始昏庸,把资金都用来改善宫殿的建设,而不是社会基础。面对塔尔齐在报纸上的批评,老国王开始愤怒,威胁塔尔齐,要是再敢批评皇室,就处死他。 塔尔齐并没有沉寂,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学生,老国王的两位王子。他们接受了老师塔尔齐的思想,坚定地拥护现代主义运动。他俩甚至娶了自己老师的女儿。 其中一个王子,阿曼努拉,就是我们故事的男二号。 阿曼努拉,日后成为了国王阿曼努拉,坚定支持老师奉行的”一夫一妻“。他甚至把自己之前的妻子送回母亲那里,只留下现在的妻子,即老师的女儿,苏莱亚。塔尔齐把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等待自己的理想发芽。 1919年2月,历史带来了考验。老国王被刺杀,保守势力迅速拥立了老国王的弟弟。而阿曼努拉此时正不知所措。塔尔齐的努力,眼看要功亏一篑。 塔尔齐迅速赶到阿曼努拉的驻地,建议他运用自己的掌握的金库和兵工厂,获得军队的支持。获得了军队的支持之后,阿曼努拉上位。 至此,故事的男一号和男二号完全登上历史舞台,青年阿富汗诞生了! 历史没有给他们庆祝的机会,同年5月3日,第三次英阿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又称为阿富汗独立战争。 战争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因为英国遭遇到各地的反英浪潮,英国很快就停战了。之后的谈判,才是塔尔齐一个人的战争。那时,塔尔齐是阿富汗的外交部长。 1921年,经过两年的谈判,塔尔齐终于迫使英国签订了喀布尔条约。阿富汗真正独立了! 独立之后,才是他们大展手脚的时候。塔尔齐和阿曼努拉,要把阿富汗推向现代化,摆脱落后。但是这个时候,师生二人发生了分歧。 塔尔齐是个积极却懂得隐忍的人,他建议步步为营地改革。而年轻的阿曼努拉却想要更快,他要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复兴阿富汗的经济、教育、司法,还有师生二人最看重的,女权。 塔尔齐争不过自己的学生,他种下了种子,却无法控制大树的生长。他放手让阿曼努拉进行改革,自己去了法国当大使。即使在法国,他也没有忘记祖国。在他的努力下,为阿富汗青年争取到了法国留学的机会,甚至在国内办了法语学校。同时,他又四处奔走,为阿富汗购置武器,装备军队。 阿曼努拉并没有理解老师的苦心,他并不重视军队,他的热情都放在了改革上。阿曼努拉颁布了阿富汗第一部宪法,重新规定了政治、经济等等方面。他没忘记老师和自己的理想,在宪法中规定了女性的权利,可以受教育,可以工作。苏莱亚王后甚至亲自办了一座女校,还推进了男女同校。 阿曼努拉的一意孤行,触犯了国内保守势力,于此同时,俄国和英国依然在暗暗操纵着局势。1924年,塔尔齐重新回到阿富汗,担任外交部长,建议阿曼努拉实行均势外交,在亲近俄国的同时,也靠近英国,取得政治平衡。 学生对老师的隐忍非常反感,虽然他迫于现实听从建议,放缓了改革进程,甚至放弃了一些女性政策。阿富汗国内的局势得以缓和,但两人之间的裂痕日益严重。塔尔齐再也无法对学生产生影响,黯然辞职,去了瑞士休养。在此之后,阿曼努拉的激进情绪,日益滋长。 1927年,阿富汗国内叛乱日益滋长,阿曼努拉却在此时决定去世界各国访问,酝酿新的一轮改革。塔尔齐听闻自己学生的莽撞,匆忙回国规劝。阿曼努拉一意孤行,带着取下面纱,露着胳膊的王后苏莱亚访问各国,成为轰动性的人物。 阿曼努拉回国后,开始雷厉风行的第二次改革,一举废除了”深闺制度“、”童婚“等陈旧的制度。为了彰显改革的决心,王后甚至在会议之上揭下了面纱,向天下展示自己的面容。 在阿曼努拉头脑发热地推行改革同时,谣言发生了。阿富汗大部分人民相信国王在欧洲喝了酒,吃了猪肉,这才发了疯,让王后抛头露面。 阿曼努拉和自己老师努力半生,致力于改革,致力于女性权力,到头来他的人民这样对待自己。他对这种结果感到愤怒,开始镇压那些反对的声音,处死了一些宗教头领。 这种举动最终把他和他的老师推向末路。在英国的暗中支持下,阿富汗国内发生叛乱。阿曼努拉和塔尔齐被迫流亡。 新政府上台之后,对首都喀布尔大肆劫掠。女性被从学校里赶回家,各种现代化的设施毁于一旦,学校、图书馆被攻占,多年积累的书籍,被付之一炬。 远在德黑兰的塔尔齐,遥望祖国,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 之后,塔尔齐去了伊斯坦布尔。他已经是垂暮的老人了,只能每天闲逛,冲淡对祖国的思念。阿曼努拉的支持者曾经找过他,希望东山再起,塔尔齐对阿曼努拉失去了信心,不愿再让国家再遭涂炭,淡然拒绝了他们。 1933年,68岁的塔尔齐客死异乡,葬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小山脚下。即使在死前,他也惦记着祖国,惦记着阿富汗境内兴都库什山脉的巍峨。23年后,他的学生阿曼努拉,在苏黎世郁郁而终。 鲜血湮没于尘土,那些曾经炽烈盛开的理想,终究被无穷地熄灭在黑暗之中。 在这对师生之后,阿富汗历任改革家前赴后继,继续着他们的事业。但每次,他们的努力都被击碎,阿富汗又被拖回更加严酷的环境之中。之后的塔利班更是变本加厉。 现在,塔利班下台后的阿富汗,正在废墟之中,小心翼翼地培育塔尔齐的理想,等待他开花。

 6 ) 观叙利亚事件,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推荐电影

微米是认真的

周末发生了件大事。

当我们安然在家吃鸡的时候,美英法空袭了叙利亚!

又一场战争,不知道又要有多少无辜的大人和孩子丧命……

还记得倒在沙滩上的小男孩吗?和家人一起乘坐小船逃离叙利亚,船翻了。

又是否记得这个面对镜头举起双手的小女孩?她以为对着她的长焦镜头是一把枪。

虽然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最终颁给了《寻梦环游记》,《寻梦环游记》也确实带给观众不小的震撼和惊喜。

但现在,小鱼只想谈一谈它——

《养家之人》

The Breadwinner

豆瓣8.3

奥斯卡、金球奖双双提名。

获得动画领域最高荣誉之一,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

故事背景发生在阿富汗塔利班时期。

“塔利班”阿拉伯语是“学生”的意思,因为当时参军的多以学生为主,所以称为“塔利班政权”。

阿富汗,一个同叙利亚一样,人民常年生活在战火中的国家

也曾经历过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

却因为地处亚洲中部,数千年来,阿富汗的边境无数次被重新界定。

父亲说他年幼时经历过和平,孩子们会去读书,女人们也能上大学。

但好景不长,先是一场政变,又来了一次入侵,之后再是内战,国土变成废墟,硝烟再度弥漫……

在这样的环境下,政府给女性定下严格的道德规范,女人不能外出,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

如果女人向外人展露自己的面貌,她就会受到伊斯兰教法的诅咒,永远也上不了天堂。

爸爸原本是一名教师,在战火中失去一条腿,现在只能在街头帮人代读代写信件、售卖家中物品为生。

妈妈原本是名作家,姐姐正值待嫁年龄,家里还有个年幼的小弟。

妈妈和姐姐作为女人不能出门,11岁的帕尔瓦娜还没发育,是家里唯一可以帮助父亲的帮手

此时的街上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摊贩因为卖东西给一个女人,遭到塔利班武装分子的训斥。

坐在街角的帕尔瓦娜裹着头,仍遭到他们的呵斥,直言她应该待在家里,而不是在市场上抛头露面。

极为讽刺的是,叫嚣的年轻人曾是爸爸的学生。

更为气人的是,他居然想娶还是个孩子的帕尔瓦娜为妻。

帕尔瓦娜一家五口过的是什么日子呢?

一盘饭,一家人围着吃。

一家人再小心翼翼地生活,结果爸爸还是被带走关进了监狱,拐杖都没来得及拿。

妈妈和姐姐不能出门,弟弟年幼,养活全家的重任落到帕尔瓦娜的肩上

可是,没有人会卖东西给女人还是女孩。尽管卖水果的摊贩于心不忍,也只能让她晚点再来买。

只身在街上的帕尔瓦娜被塔利班那伙人追捕,慌乱中她丢了包,也把钱弄丢了。

身为女孩的帕尔瓦娜,出门打个水也要担惊受怕

加上她想去监狱探望爸爸

于是帕尔瓦娜剪去长发,装扮成男孩的模样。

迫于生计装扮成男孩的女孩,不止帕尔瓦娜一个。

帕尔瓦娜在街上遇到了同样装扮成男孩的同学什沃吉亚

两个小姑娘一个化名德利瓦,一个化名奥狄什。

一个代表“勇敢”,一个代表“”。

在什沃吉亚的帮助下,帕尔瓦娜才真正开始赚钱养家。

不过她们也并不是很顺利,帮老板搬货,结果被丢在那里,两个小家伙只能走回去。

回家的路上没有风景,是经历过战争的战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踩到地雷丧命

为了多赚一点钱,她们去做苦力

什沃吉亚累到晕倒,才刚歇一会儿,就被看管她们的人发现。

帕尔瓦娜也去过监狱,结果被狱卒无情驱赶。

生活越来越无望。

几周之后,硝烟再度在这片土地上燃起……

帕尔瓦娜一家能否活下来,我们观众不得而知。

这部动画虽没有直接描绘战争的场面,而是倾尽全力去描绘战火中帕尔瓦娜一家的生活。

但主题没变,作为战争片,它表达的仍是战争的残酷

阿富汗多年动荡,这片土地上早已没有一块安居乐业!

父母接连失业,女人还不能独自出门。

就算出门,需成年男子陪伴,也要裹得严严实实,只能露出眼睛。

可是战火会让多少男人牺牲战场,他们留下的孤儿寡母,要怎样生活?

没有人考虑过这些,所以即使爸爸是在战场上失去的一条腿,他们一家也活该走投无路。

这是影片其中一条故事线,另一条故事线是帕尔瓦娜讲述的故事

一个关于大象的神话故事,导演给出的却是一个无比现实的结局。

帕尔瓦娜曾有一位哥哥,有天他在街上发现一个玩具,就把它捡了起来,它爆炸了。

并且这一桥段在影片里重复了五六次,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昭然若揭。

神话故事里,哥哥用自己的故事打败了象王。

现实世界里,哥哥捡起了玩具,玩具爆炸,哥哥死去……

你要问我这部动画的结局是什么?这就是结局!

帕尔瓦娜说,在他们家乡,人才是最无价的珍宝。

何止是他们家乡!

人命极其脆弱,战火尤其无情,所有人都是这世上最无价的珍宝!

而其实我们也应该明白: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和平的国家。

 短评

非常搞笑,要么你就直接用阿拉伯语配音,阿语腔调的英语配音算什么呢?法国人还是印度人在纽约?这又不是梗,所谓的方便观影更是没必要,缺乏内核只知道截取一段故事来衬托中心实在是很无力。

4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不给人活路,女人不能独自上街,需要男人陪同,而且要穿那个罩袍。男人呢,也是谁野蛮无知谁拿枪,谁就说了算。看你不顺眼,就可以给你投进监狱。作为一个群体活成这样,自我设限,真是比很多动物都不如。要是不能够想像超自然力量作为精神支撑,真的很难活下去啊!

6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今年看到的好片很多,这不算最惊艳的,却是单纯想要推荐这部电影。剧情简单清楚,画面风格浓郁却也明快,讲述社会题材避开沉重也不刻意强调时效性,算是今年心头有重量的一部成年人童话了。所以觉得很庆幸自己在COCO上映前一个礼拜看到了并且推荐这样的作品。

10分钟前
  • 竹和
  • 力荐

画风真美啊,虽然画的是个比末日还残酷的世界

14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对于现实来讲这部作品太过无力,作为动画来讲这部作品又太过沉重...原著台版译名叫作《战火下的小花》,好过现在的译名,Parvana不仅要养家,也要救父,更要与自身命运作斗争...虽然动画与真人电影无可比性,但仍想提一句,这部动画中的女性甚至比诉求类似的《神秘巨星》更勇敢、更写实,也,更悲剧。

19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你就不能不管吗?你就不能当没看见吗?你知道现在是什么状况吗?他只是个人啊。

24分钟前
  • 青铜猪猪
  • 力荐

我相信动画片的力量,有时候来得比真人版本要震撼,所有的不堪和对世界的控诉,用一种卡通的力量,来给予现实最温柔的一击。

27分钟前
  • 大聪
  • 力荐

女导演,自带的社会人文关怀和爆棚同情心,可惜节奏感欠奉,力度是弱点。

31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85/100 “养家之人”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听过的那些最黑暗绝望的关于穷人的美好愿望的童话,只是那些童话大多以long long time ago开头,让小朋友觉得所有恶是早已逝去的东西。然而“养”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最后揭晓的谜底和它本身一样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35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二十年后还能否相见,在那片月亮拉起海水的沙滩。(190113影院国语版:讲故事真的像念咒语一样,能给以人勇气和力量。)

3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倘若有人说绿教对人类有任何益处,那他必然是混淆了那些天生高贵坚强却不幸生在绿家但历经荼毒扼杀之后仍然闪光的灵魂。灿烂和荣光归于那些不屈的灵魂以及他们的创造,绿教不配分得任何功劳

41分钟前
  • 大作人家王書紀
  • 还行

奥斯卡评委会不是最喜欢政治正确了吗?准备把红毯都抹黑的伟大女权主义者在阿拉伯石油面前都瞎了吗,有这么魔幻现实的片子,还非要看什么童话?奥斯卡,垃圾。愿和平,愿生而为人、不以自己的性别为耻。https://i.lavayou.cn/archives/1751《没有然后了,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46分钟前
  • null
  • 力荐

好的电影看完以后会影响对世界的认知。当我们每天为自己的小烦恼要死要活的时候,不要忘记在世界的另一端每天为“生计”和"家庭团聚"这些我们早已take for granted的东西与命运抗争。@2017BFI伦敦电影节

48分钟前
  • opal
  • 力荐

滋养鲜花的是雨露,不是那滚滚雷鸣。

51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有一天我在街上捡了一个玩具,里面藏有地雷,接着就爆炸了,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因为这就是结局。”

52分钟前
  • Tough Guy
  • 力荐

一个国家的堕落从男人开始,一个国家的复兴从女人开始。

56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飞机上看的。特别煽啊,我这种眼窝浅泪点低的稍微一看就感动的不得了,这不连头像都换了。希望安宁真正能降临在阿富汗人民的身上。

59分钟前
  • 东四牌楼王师傅
  • 力荐

你可以铿锵有力,但不要仗势叫嚣。滋养鲜花的是雨露,不是那滚滚雷鸣。

60分钟前
  • 马卡
  • 力荐

“在阿富汗,结局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想知道的是结局是不是幸福。 
毕竟,生活并非印度电影。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

1小时前
  • 康报虹
  • 推荐

生活不是故事,故事里的苏莱曼得到象王的种子回到故乡;生活中的女孩寻回父亲,故乡已是一片离乱。现实不是动画,动画里母亲被释放追回了先行的女儿,现实里多少骨肉已天人两隔。女孩伪装成男子,炸弹伪装成玩具,宝石井底深不可测,监狱的路征程漫漫,在我们家乡人才是无价之宝,人也是最廉价的负担。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