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棵泡桐

剧情片中国大陆2006

主演:刘雅瑟  段博文  赵梦桥  

导演:吕乐

播放地址

 剧照

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2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3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4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5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6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3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4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5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6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7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8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19十三棵泡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4:48

详细剧情

故事描写女孩何风与几个男孩子之间难以言述的情感,和发生在她18岁夏天的一段青春故事。

 长篇影评

 1 ) 割裂青春。

要不是早晨上课的时候看见同学拿了一张盘,或许我很难再想起初夏时候就拿到的这样一部传闻中青春如刀子般锐利的电影。也就是因了青春,因了锐利,因了疼痛,这些敏感的字眼,我迟迟没有拿出来看。十三棵泡桐。吕乐的新片。东京电影节上拿了奖。早晨在同学那儿看了一个片头,觉得片头做的真不错。 刀子和刀子。这是电影之前的名字,也是原著小说的名字。我并没有看过小说,我看到是这出离于小说的100分钟的夏天,看到男孩子气的风子,并深刻的感受到了刀子的锐利。这是小众的青春,因为我相信更多的人是按部就班的小学,中学,又大学。影片里这个夏天的事让我觉得近,或许这也就是我的青春。我也想起那年夏天,两个骑着自行车手牵着手的少年,我仿佛看见了他们的背影还有灿烂的笑容。 电影最终没有公映,即使名字改了,情节也多处删剪。体制总是这样迟钝,即使我们的清涩和疼痛已经过去了十年,但是十年后的今天体制仍然不能正视它并且打着冠冕堂皇的幌子。当第五代的吕乐终于开始讲我们这8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人的故事的时候,我想好多人是兴奋的,因为他们看见了自己,比如我;还有人看见的是十年前他们看见的身边的事。即使今天正在上演的故事要比十年前惨烈残酷敏感的多,但是体制仍然不能包容我们的过往,于是委以冠冕堂皇的政策,吕乐要改电影的名字,要删剪敏感情节。即使看起来柔和了许多,今天,仍然不能公映。 故事里出现了好多符号,刀子是危险的,它的锐利碰撞到青春的叛逆。骑骆驼的阿拉伯人多次幻化的出现,那也许是青春里的年轻人唯一的希望。无论是沙发里拙劣而混乱的初夜,还是道貌岸然而内心扭曲的语文老师,无论什么故事无论故事里的每个人,暴打女儿的父亲,校长,变态的宋小豆,这都不是偶然的。这个故事结束了,另外的故事开始,能够见证这个夏天的,就只有那操场边的泡桐树。 我愿意相信我所看到的听见的故事是今天的风子娓娓道来的,我想,经过这些年,我长大了,看淡了伤害,漠然了疼痛,而她,故事里的风子,也长大了也坦然了罢。时间走到今天,故事也过去了那些年,我想长大后的我们,学会了坦然面对过往,而对于今天对于未来,我们其实还是没有冷漠。 从片子的一开始直到现在我仍然是不能平静,即使早晨还有课,我仍然慌乱着双手敲打下一些兴许偏离了内心的感受。中国第五代的吕乐用松下HVX200关注着我们这代人的青春,我明白体制里他的无奈,但是我仍然很感动。因为那就像是我自己的故事,今天并不需要一点一滴的完整回顾,哪怕只看见一个情节,那便像故事里的刀子锐利的刺入我的左胸深处。

 2 ) 不值得回忆的青春——《十三棵泡桐》

    大陆前些年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基本上都是禁片,公映的《红高粱》其实也是游走在禁与不禁的边缘而已,如果不是得的有影响的大奖的话,那结果也很难说。不过有一点需要说的就是被禁的电影并不一定是都很好看,或者说是好看但是看了以后不一定会让人感到很舒服。

    泡桐树中学,被学生简称为“泡中”,这里的高二•一班是一个问题班,打架、早恋、抽烟、喝酒、说大话、为消极意识所主导,反正是所有十七八岁孩子们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基本上都集中在了这个班上。仅仅这些,或许还是能够勾起一些回忆的,但是,这不是一部描绘残酷青春历程的电影,故事所要表达的东西是“泡中”这个社会的小缩影。于是更加过分的性行为、师生恋和同性取向也出现在了这里,接着出现的还有少年的犯罪。

    何风,离异家庭中的女孩子,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她叛逆的心理,早恋对于她来说其实就是寻找着失落的亲情,因为她需要来自对方的关爱。在学校中,何风是不受重视的,显然是因为不是好学生和性格中的叛逆,但是影片到了尾声时,何风发生了转变,除了和父亲的和解外,更重要的是来自学校的压力。学校显然在这里是强权阶级的体现,服从的学生代表着社会的主流意识,而与之对抗的结果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同化,要么出局。所以何风曾经选择了妥协,因为当时她更需要的是维持住刚刚获得的家庭温暖;但最后的离开则是因为对于学校所代表的社会彻底失望而引发的逃避。和包京生住在一起显然是因为家庭缺少温暖所致,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通常最容易受到温柔乡的诱惑,身体反而不是太看重的东西,所以何风的失身在这里也就比较好理解了。影片中的何风其实代表的是各种感情的集合体,班长朱珠对她存有的同性间暧昧的关系,显然应该和她中性的性格及外貌有关系。

    陶陶,何风的第一任男友,班上的老大,同样出身自不太正常的家庭,父亲因为经济问题入狱,性格相对阴沉,对于胜利有些执着。所以当包京生的到来动摇了自己的地位的时候,他开始寻求新的依托,所以选择了和班主任的超常关系。好象男老师和女同学的师生恋还相对比较多见,但是出现的影片中的女老师和男学生就有些新鲜了。对于师生恋这个问题,影片表现的很含蓄,但是也并非没有渗透。排挤和嫁祸是他选择对付包京生的手段,和宁愿选择用拳头说话的落伍分子包京生比起来,陶陶显然更加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选择好写些八卦文字的眼镜瘸腿女当女友,显然的是拉拢媒体的表现,一个人在媒体报道之下产生的影响也是必须关注的,这一点,陶陶绝对比任何人都懂得。

    包京生,外来的插班生,但是一来就引发了陶陶为首的一干同学的对立,因为他太高调了,不懂得怎样做一个新人,不融于主流,所以他注定要遭受排挤,相反的和他同一天转学来的金贵就聪明的太多了。请同学吃烧烤,带着何风泡吧,处处显出了这个人不合潮流,也表现出了他骨子里透出的自卑。但是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手段,比如说拉拢阿利,而且还能得到何风的身体。学校对待包京生的问题处理方法显然是一种权利阶级对待叛逆的方法,打压,谁叫他不懂得融入其中呢。最后他选择的道路固然有周围的排斥因素存在,但是更多的则是因为他性格中的过于自我所造成的,所以他要报复学校和社会。

    宋小豆,一个绝对混帐的女老师,虚伪,阴险,社会中人们的丑恶基本上都能够在她的身上体现,她和陶陶的关系与其说感情,还不如说就是相互利用,把这种东西带给刚刚要成年的孩子,她他妈的不是混蛋是什么?但是这样的人往往会成为主流的主导者,因为她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懂得其他人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她对待包京生的态度可以说是落井下石,但是这块石头又是丢给其他同学看的,因为包京生早已经被学校打造成了反面的典型,谁叫他不入主流。还好影片最后给了她一个比较明显的揭露,得知包京生劫持阿利后没有任何行动,反而是她身后房中的陶陶飞奔了前去,也让何风和观众看清了她。

    阿利和金贵,阿利是有钱人家的少爷,父亲是有头脸的社会人士,但是阿利显然是生活在父亲光环之下的,他表面上缺乏自信,需要人保护,但是他有钱,他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钱来解决,也说明了这个社会已经是一个拜金的社会,一个金钱万能的社会,所以事实上阿利反而比任何人都更有实力。金贵则是懂得寻求快速上位道路的人,他有着新人的低调,但是他也知道要寻找靠山,所以一开始就主动接触班长朱珠,显然是为了更快融入主流。而最后拼命救下阿利更是懂得把握时机的具体表现,也因此得到了他所要得到的东西。

    校长和学校,校长没有在影片中正面出现过,每一次出场都是以喇叭里传出的冰冷声音出现,而传达的信息更多的是对于某某同学的宣判,甚至一年里能够多到了四百多条。校长无疑是这个权利机构的统治者,所有学生如果不臣服于他,下场自然只有和包京生一样。学校每一次出现在镜头中基本上都伴随着《男儿当自强》的音乐,徐克的《黄飞鸿》电影中表现出了一个老朽而落后的专制国度,而这里的学校何尝又不是一个独裁者统治下需要改造的地方。这种学校教育的结果只有摧毁更多的学生,引发更多的悲剧。包京生的事件其实要调查一下应该很容易水落石出,但是学校就是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这当中显然是包含着刻意的打压在其中的。

    《十三棵泡桐》致力于表现的是对教育的一种彻底否定,不仅仅来自是学校的教育,还有来自家庭的教育。影片中的孩子们没有一个来自健康的家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而这时应该扮演一个正面角色的学校在这里扮演的是彻底的破坏者,不但没有修补学生们受到摧残的心理,反而在伤口上再重重的洒上一把盐。因此出现在这里的青春是被借用来说事儿的青春,太消极也太自卑,反而不是应该拿来回忆的深刻。这固然是社会现实的体现,但始终有太多的愤青心态包含在里面。

    电影整体的表现不太好说,再美的影像也只是为了要讲一个故事,手法只是为了让这个故事更生动,而这个故事才是电影的根本。改编自何大草原著《刀子刀子》的本片确确实实的讲了一个不太好听的故事,至于原著深刻与否,没有看过,但如果依旧去刻意描绘这种所谓的青春那么不看也可。也许对于导演来说这是他的一部得意之作。

    与其简单的把事情就摆在那里只是让人们去看,就不如直接去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


                        Lightwing于2007年9月20日

 3 ) 回忆青春

影片的主题无外乎关于青春的种种注释:懵懂的爱情、欲望、叛逆、友谊、背叛,吕乐用含蓄的电影语言把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青春记忆展现出来,贴近生活的本真。

 4 ) 残酷的青春

幸运地得到了参加观片会的机会,从阅读田原的那篇影评时,便对这部电影很感兴趣。

电影很棒,很真实。影片一开始,刘欣的表演就把人给抓住了。随着情节的展开,时而揪心,时而暴笑,可是笑容最后会僵在脸上……青春是残酷的,也是无奈的。

看见何风的爸爸踢打何风时,我恨;看他对贼那么执著的时候,我同情他;看见他买了那样子的一条裙子给女儿时,我被感动了。

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求学的途中,被老师的有色眼镜过滤掉了。他们的问题会被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描述了,单亲嘛,肯定有问题。导演的眼中,即使是问题少年,即使是单亲,即使是由家庭暴力,仍然有人性,仍然有温暖。

包京生怎么了?老师同学对待他就如同瘟疫,他确实表现不佳,家境贫穷,油嘴油舌,又不如陶陶帅气,但看到他塞给风子那几元钱做车费的时候,我还是动容了。

风子错过了陶陶,也搞砸了包京生,自己给自己停止了校园生活,最后去了沙漠……青春真是残酷。

我也按部就班的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那个时候叛逆没有爆发。现在每天默念,我只要做我自己就好,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也不在乎逼人怎么做。摇滚期终究会到来,只是我们年岁已大,不能也不敢豁出去,所以温和地叛逆着。我的青春是温和平淡的。

 5 ) 魑魅魍魉的中学教育

上周在主校与公民1776兄会面,自他处拉回了大约40G的电影,有我熟悉的,更多的是我不熟悉的非主流电影,将我的笔记本硬盘塞的满满的,遂作罢,心中甚是快意,这些都是我将要补的功课。毕业答辩之后,只为了拿到那证明我通过了高等教育的一纸证书,我还要在学校里苦捱半月之余,幸好有这些电影与我相伴,亦能充实我空虚的生活,聊以自慰。

第一次看吕乐的片子,也第一次知道了吕乐,《十三棵泡桐树》,事后得知又是一部被封杀的电影,即是DVD版本也遭阉割删减,这于我在观影之时即有感觉。从公民1776处得知被删减的不利于我们河蟹社会建设的情节有如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把少女何凤喊到办公室时,把头放到她腹部停留的三五秒被剪;第二天学生看到自杀身亡的这个男老师被抬出学校的一段也被删掉,以至于观众并不知道这个老师自杀;何凤去班主任的寝室时,发现其床前有自己前男友陶陶的靴子一闪而过的镜头,也没有在公映版本中出现。” 好一个河蟹社会,河蟹横行怎生了得!

影片真实的记录了中学生们的状态,迷离蒙昧的青春,使我的脑海里不时闪现自己中学生涯的浮光掠影。懦弱内心不安迷茫的自己,一心求好成绩的乖乖好学生,打架的捣蛋分子,自以为是苦口婆心的班主任,还有地下恋爱的男女同学……以及发生在我们这群青春期荷尔蒙无处发泄的青少年之间的那些事。

中学期间,在老师的威严恫吓下,加之父母长期的填鸭式灌输,在“高考,人生前途,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时期”等字眼的狂轰滥炸下,我这个无知的等待着启蒙的孩童已然茫然不知所措,白纸已经被染上了错误的一笔。一路疲惫兼挣扎的走来,终于搭上本科的末班车,就读于末流的院校,说是本科,其实是学费昂贵的三本,有本科之名,无本科之实。但是刨去学历的功利功能,我们的大学其实难以分清孰劣孰优。泥沙俱下,沉渣泛起,就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北大也远不是当年的北大了,在体制的强大攻势下戚戚然走向平庸。中学三年,大学四年,逝去的青春已经埋葬,我的青春等待着重生。

上了大学,有了网络,我的视野极大的开阔了,我再也不是那个唯权威唯老师话是听的乖学生。观照自己与周围的人群,我悲哀的感觉到我们的教育是吃人的教育,魑魅魍魉的鬼气在孩子身上森然作祟,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很多正值花样年华的学生被顺服,被异化,他们已经没有了自己思考的能力,悲哀地沦为体制的附庸。老大哥无处不在,标语无处不在,集体式的有目的的洗脑无处不在!影片中自始自终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蒋校长是否可以隐喻为无处不在的压抑人性具备对学生生杀予夺权力的教育机制,通过高音喇叭里扩散着他在这个亚社会学校的权力,犹如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那个只有模糊身影的老爷是男权社会的象征,在昏暗中向妻妾们分享他的性欲。电影里有一个俯瞰的镜头,在整齐划一的队练中,身着红色毛衣的包京生置身于一片校服的海洋中显得如此的格格不入,仿佛海面上的浮标让人刺目,神秘的蒋校长通过高音喇叭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宣读了对他的处分决定,声音机械威严,义正言辞,这具有极大的威慑力量,逐渐的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里,成为他们思维思维方式的一部分,学生那颗柔嫩的心如何经受的起这样潜移默化的威吓!记得我中学的时候,学校的那些个领导总是在升国旗的时候煞有介事的公布对某些不听话学生的处分,气势之强大,使人不得不恍惚间以为自己身处暴风雨来临前的萧杀寂静中,胆小如我自是连生出不满之意的心也没有了。

我以为我们中学的教育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教育,学校安排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那里有你说话抗争的余地,我还依稀记得自我中学某领导参观了浙江某校之后,就着手实施他的参观心得,于是乎学校政教处出动诸多老师巡查在各个教室之间,检查我们的仪容仪貌,稍有不合格者即遭通报批评,责令之即日内整改以达到学校要求,脸色肃然的诸老师所到之处,鸡飞狗跳,伤及青青嫩草无数。所谓合乎规范者,乃是男同学不得留长头发,一概以寸头示人;女同学不得烫发染发留披肩发,带耳环等,女性之美就这样被扼杀了一部分。总之欲将我等塑造成一个个清欲标准的机械人,让我想到了《机械公敌》里那成排成排的机器人。重压之下,偶有抵抗之行为的学生即遭学校强势的行政处分,最后使出请家长来的杀手锏,对于这些除了粗暴的对待学生之外看不到任何一丝温情的关爱。出入校门需出示校牌;熄灯之后,巡逻的手电光会时时刺入我们的眼睛,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罄竹难书!个性在中学里消失了,创造力必将湮灭,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终于被强大的教育重压磨练成只知考试成绩的蠹物,姿态缤纷的学生变成了单向度的线性人。这样如何出得了世界级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就是连培养出有着健全人格的学生也很难,而在将来,这些学生是要走入社会,挑起社会责任的。

素质教育只是一纸空文,一个难以实现的口号,问题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没有人敢承担由应试教育转化会素质教育带来的阵痛。素质教育依旧躺在泛黄的文件夹里,在有着先锋精神的中学里小范围并且小心翼翼的实践着,终将不伦不类、胎死腹中,让位于分数,让位于高考。政治的触角无远弗届,教育与政治的姌合,教育的高尚性纯洁性就极大的打了折扣,教育只能成为政治的附庸,只好卑躬屈膝地服务于政治需要,在这个犬儒主义盛行的社会里,教育关于人性的塑造的使命退居二位,甚至自我阉割、主动摒弃之。中国的教育走向何方,不考虑车轮的方向,而只顾考虑如何行驶的更快更稳,已然南辕北辙,愈走愈远,到最后欲矫正已经悔之晚矣,只好一切推倒重来,甚至于破罐子破摔了。

由于毒汁取代了水分,阳光等必要的物质条件,那些如花儿一般绚烂美丽的青春,在还没有完全绽放的时候就已经过早的凋零了。鲁迅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撕毁。我们的教育就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何时政治与教育分道扬镳,附着于教育上的鬼魅才会消散,新教育的曙光才会出现在这个国度的东方。

成稿于2008-6-22

 6 ) 他们回来了

看完跟何大草感觉一致,影片难免删减,但和小说传达的精神脉络是一致的。

佩服导演选角的眼力,到现在还有些难以置信演员们会这么贴切书中人物的形象,尤其是陶陶,话不多,眉宇之间,都闪耀着刀子的光芒,跟风子说的一样,喜欢陶陶,是因为他像刀子。

原著是高一看的,具体剧情已记不太轻,电影整体算比较完整的叙述了,里边有些当然就不够书本描绘仔细,毕竟是100分钟的电影。

突然好想回到那个张扬的年龄,寻找那些顽皮跳动的影子,那些弱弱长大的绿芽子。。。

最后,要对电影名发点牢骚。
改了真没味,虽然文学味十足,但电影中对于泡桐并没有着重,只匆匆出现过两次,旁白也没提起,代表性不足。还是喜欢‘刀子和刀子’~

 短评

刘欣演戏不是挺好么,为啥还去快女呢,不理解了。

6分钟前
  • 苏比
  • 力荐

跟一个成都妹子一起看的,这个妹子毕业于在成都真实存在着的泡桐树小学,这片子看的她整个人都不好了,我也被她搞到整个人都不好了。以后再也不要跟泡小的人看电影了

9分钟前
  • ふふちゃん
  • 还行

倾斜镜头的无数使用,沙漠中骆驼人在全片中贯穿的意义。导演片中刻意使用的一些镜头都挺简单,但也挺有趣的。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做操时的大远景,老包红色的一动不动的小影子。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给推过来了么,在知道又或者不知道的情况下。

12分钟前
  • 有寂
  • 推荐

桀骜不驯的陶陶,在现实打击和性的利诱下招安于高考;被所有人遗弃的老包,最终因为一次荒唐的劫持人质事件沦为阶下囚;阿利注定追随父亲而去过早地介入商海;作为贫困生的金贵得到大款之子小跟班的名额,也许是其自甘堕落的开始;最有主见的何风,也只能漫无目的地选择貌似自由实则迷惘的后青春之路?

13分钟前
  • 第27章
  • 力荐

全是荷尔蒙,学生日学生,学生和老师扒灰或未得……那条裙子真TM神来之笔。

17分钟前
  • Bigteeth
  • 推荐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整体正弥漫着一股令人哭笑不得的浮躁气息,当所有人都选择按兵不动静观其变的时候,也许,只有青春不会无动于衷。

20分钟前
  • 还行

相较小说,电影人物显得干瘪而直接,没了作者对青春复杂的刻画,电影反倒像部武侠片,OST竟然还是《沧海一声笑》等一干音乐。由于电影时间所限,弱化了小说中本有的很多色彩,以至于很多点让人不明不白,倒是老包这个角色弱化掉了一些小肚鸡肠,显得有些江湖气了,让人觉得有些可爱。

21分钟前
  • 乔大路
  • 还行

那啥情结和那啥情结。对陶陶很有feel。帅男学生和飒女老师的香艳桥段都没怎么表现。突然怀念起自己中学岁月,99年也是高二,一样的土操场,一样的校服。感觉更像自己初中,黑社会情结,拉风的坏男生。自己的校服也敞着,觉得很帅。第一次怀念起自己的残酷青春来。谁告诉我那阿拉伯人是什么意思。沙漠?泡桐?十三棵又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把那点暧昧看出来了,很好很强大。中性女。连男老师那点我都看出来了我太强了。蒋校长。。。笑傲江湖~倾斜的青春。居然看的不是胶片版。。。

26分钟前
  • 沉冰
  • 推荐

6/10。教师们傲慢霸道,嘴上不计较对厕所鞭炮案报复心极强,警察父亲拒绝平等交流的武力,心仪对象的别恋化作一把把青春疼痛体验的刀子。窗外骆驼骑士是风子寻求庇护的内心意象,包京生手捧鲜花被校方扔出去象征被主流话语阉割,猥琐的语文老师仅叫风子倒水等桥段语意不明,也是银幕外体制阉割的体现。

27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其实无论文本还是影像,我都不是很喜欢这个故事。这一群少年们,他们最大的对立面和反抗的对象不该只是肤浅表面的学校、老师和家长,我更想看到他们与自我内心意识和独立人格的觉醒、挣扎与消长。

32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據說剛出的時候蠻紅,down了很久才想起找來看。這是某些地方的實況?看得不舒服,甚至有點看不下去想快進拉完算了。充滿自私、無知、愚昧,仿佛是一個臉皮厚和耍無賴的競技場~如果想被這些元素噁心到,這是個不錯的選擇,它確實反應了某些現實狀況。其中某些構圖及色調不錯。

33分钟前
  • Kalee™
  • 推荐

春哥的故事....

35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原来刘小豆强奸陶陶的镜头被剪了啊,我说怎么关于“跟女老师上床”这部分让人觉得那么含糊不清呢,看完这电影就学会了一句四川话,中午吃烧烤,我请客

3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如果老包换个好看点儿的人来演,大家还会这么烦他么

44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推荐

3.5 糙硬的镜头语言与近乎全员素人表演所构建的真实调性,反而和故事本身并不兼容。p.s.段博文好帅。

49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其实,这样的青春才完整,不是么。青春青春,没有人给它一个死板的定义。一个人的青春,是自己掌控的。谁都没有权利过问,所以,也没人能够看轻他人的青春。何风的青春,在于她经历过的男孩子,一个给予了她霸道的喜欢的陶陶,一个给予了她安全感和痛楚的老包,还有一个默默无闻受她保护的阿利。陶陶的青春,在于让他心疼却不懂得如何去爱的何风,还有那个人模狗样败坏饥渴的宋老师,以及坦然不曾与他计较的老包。而老包的青春,或许只有何风,我相信他是真的喜欢何风。而青春的爱情,总会掺杂着冲动和不应该。就如老包选错了对何风表达喜欢的方式。

54分钟前
  • 木小暖
  • 力荐

距离首刷时隔9年,刚看完原著,又找到了107分钟版二刷。小任老师的死,宋老师房间里淘淘的鞋等情节画面在这个版本得到保留。在低清晰的画面中那样粗糙生猛、独树一帜,有着国产片罕见而生动的高中生、教师形象。然而,原著中几场重要戏份没能在电影中看到,伊娃、金贵、父亲的角色被大幅削弱删改,书中描写的那种热浪滚滚的夏天也没有感受到,很是遗憾。去找了已改名为刘雅瑟的刘欣微博,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三星半

56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总是揣着刀子的,最终必然会刺伤自己。

60分钟前
  • 狮子人
  • 力荐

可以理解纪实感和超现实,但不能接受在非现实的语调里滥用它们。有一些空白的、并未填充情节的间隙,像是节奏里被拖长的东西。我一直在等待它积蓄成更强大的力量,但是屡屡落空,只有横冲直撞的故事和欲盖弥彰的命运还在仓皇地书写。所以不是《狗十三》,也不是《少年的你》,人物被凌乱的线索束缚得死死的,枝丫就从编导限定好的几个洞眼里横生出来,细长细长的,不粗壮也不遒劲。但它一定能给你留下一个古怪而深刻的印象,比《致青春》《左耳》《匆匆那年》之流更加残酷与痛彻。

1小时前
  • 晚不安
  • 还行

如砍省主席所说,是潮汕新浪潮的先驱。运动在早期DV中被诡异地记录了下来,无来由的构图,剪辑,是一场Dogma练习。

1小时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