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菲

剧情片香港2020

主演:未知

导演:高志森

 剧照

梅艳芳菲 剧照 NO.1梅艳芳菲 剧照 NO.2梅艳芳菲 剧照 NO.3梅艳芳菲 剧照 NO.4梅艳芳菲 剧照 NO.5梅艳芳菲 剧照 NO.6梅艳芳菲 剧照 NO.13梅艳芳菲 剧照 NO.14梅艳芳菲 剧照 NO.15梅艳芳菲 剧照 NO.16梅艳芳菲 剧照 NO.17梅艳芳菲 剧照 NO.18梅艳芳菲 剧照 NO.19梅艳芳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34

详细剧情

《梅艳芳菲》是梅艳芳的粉丝为了纪念这位百变天后而花了八年的时间和心血拍摄的纪念电影。影片从粉丝们在垃圾柜里捡回被当做垃圾扔掉的梅艳芳的遗物和一众粉丝写给梅姐的信开始,从而带出这位偶像生前对人的真挚情义……

 长篇影评

 1 ) 给三分鼓励一下吧

给三分鼓励一下吧

资料里说这是“ 梅艳芳的粉丝为了纪念这位百变天后而花了八年的时间和心血拍摄纪念的故事 ”

一群粉丝和她生前好友出于怀念的目的,想来也是挺不容易的

但是,作品就要拿品质说话,不能只靠情怀,既然拿到了公映许可证,就要复合大众对作品的审美

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不管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都不太合格的

给正面的镜头确不给正脸,这个欣赏不来,太别扭了

如果真是觉得别人演不来可以不给正面镜头,都用朋友口述和生前片段剪辑,真没必要给了身子不给脸的镜头

时间线切过来切过去,一会儿已成名一会儿在酒吧驻场,一会儿又名声鹤立,一会儿又……

就算是回忆片段也不是这么用的,而且镜头手法很不舒服

 2 ) 这是最好的梅艳芳!长大、变老后,我也忘不了的她!

先说个笑话!2015年的某个晚上,我自己一个人在家,看着罗文的演唱会,喝酒喝多了,然后我就打给我一个做营销的朋友,说,我要自己花钱,给罗文买热搜!跟他询价!然后他费尽口舌,劝了我一夜,把我劝睡着了,我那一两万块钱也没白花出去!因为,就算花那么些个钱,估计热搜也维持不了多久,甚至都未必上得了热搜!毕竟,那已经是上个世纪的偶像了!

几年后的一个晚上,我又独自一个人在家,看高志森导演拍的《拾芳》,看得热泪盈眶,不过这次我没那么傻了,我不会再想着去做给梅艳芳买热搜的事了!拾!能拾起她在我心中的位置,就好了,没必要非要去向这个世界证明什么,梅姑在世的时候,她从不缺少这个机会,但是她或许也没有想过,非要以此来证明些什么!

《拾芳》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其实并不合格,制作太糙,虽然以导演和梅姑的号召力,找来了许多的演员,而且看得出,大家都是非常认真的在做戏,但是制作上的问题还是肉眼可见,没法回避。

但是要说,《拾芳》的故事很巧,而且因为梅姑的存在,这种巧妙的叙事,也显得很真实。从梅姑家被拍卖,她的杂物被垃圾站收走,铁杆粉丝去抢回这些杂物,再一一寄回给主人,找回那些连原主人或许都遗忘了的故事,从这种侧面去反应梅姑作为一个偶像,一个艺人,香港的女儿,最侧面但又最立体的画像,并且因此来勾起所有粉丝的共鸣!这种剧作的手法其实还挺高明的!特别是对粉丝而言,非常之受用,我已经不止一次看《拾芳》了,但是几乎每次看,我都会有哽咽的时候!从这一点来说,高志森导演的功力还是不可小觑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情感确实真挚!

最喜欢的是胡杏儿演的这一段,相识于微,却因为各自身份的差异,渐行渐远。每次当我看到,当梅姑临终之前打电话让儿时好友去陪她,儿时好友(也就是胡杏儿)却宁可选择买一张票,去看梅姑最后的演唱会,也无法再象当年那样坦然地相处。那句台词写得最好啊!“做朋友,你出鸡,我出豉油,但是我连豉油出得都困难啊!”这一处,导演的处理也很巧妙,梅姑从头到尾都没有露出正面,只是用细微处的动作,如手指,如背影去做戏,但是梅姑的态度已经传达到了!

其实我还想说一下,梅姑也好,张国荣也好,罗文也好,都是在2002年到2003年这一年之间相继离世的。香港演艺圈,乃至香港这座曾经在几亿中国人心目中都有着超凡地位的东方明珠,也就这样没落了下去。

年初的时候,我专程飞到深圳,去看了许冠杰和谭咏麟的演唱会。两位已经七十岁的老头儿,唱得上气不接下气,其实让我很辛酸,但是……我想,自古不许美人白头,梅姑、张国荣哥哥,罗文,大概也是最好的结局吧!那个时代的芳华!已然逝去,不可能再回来,但是那个时代的人与人,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关系,或许更像我们想象中的偶像与粉丝!

偶像或许也会有错,但是他们(她们)始终是在教人向善,也不会涸泽而渔。也正是有这样的偶像,才会有象电影《拾芳》里那样的粉丝,每时每刻,都还会想起,偶像曾经赋予他的力量!勇敢向前!

 3 ) 真情与感动——超出预期的诚意之作

赶在年前回国,要见的除了女友,还有铜锣湾City Cinema Victoria的《拾芳》谢票场。熬过了长途飞行,进场时竟依然是奔赴演唱会现场般忐忑。影厅门外的大荧幕播放着预告片,观众排着队上前与海报立牌合照,气氛热烈,想必大家的心也和我一样紧张。电影末了大灯一开,才知道原来观众席里卧虎藏龙,许多与梅艳芳同时期的艺人或后辈都坐在这里,静静享受这一个半小时的感动时光。

片名炼出一个“拾”字,电影确实是从“拾”开始的。梅艳芳去世前将财产交由信托公司管理,以支持家人生活。然几番争拗过后,信托公司决定变卖梅艳芳的遗物,以扩充钱库。郭羡妮饰演的Edith带领一班歌迷爬入垃圾箱,追到旧货店,将一袋一袋的“垃圾”收集起来,再把它们送还到原本的主人手中,电影便从这一件件“不值钱”的遗物的旅程展开。

有“拾”先有“藏”,影片实际上通篇都在强调Anita的“藏”。以Amy与Kiki的故事为例,前者既是Anita识于微时的老友,亦是受Anita歌艺打动的歌迷,纵然时过境迁,Amy决意离座,Anita却将二人一同追星时的合照和应援道具珍藏多年,此中藏的是对老友的真诚,也是对青春的怀恋。受Anita鼓舞进入娱乐公司工作的Kiki,发现工作中接触的明星从来不会把粉丝礼物当回事,顿觉心寒,随即脱粉,转行,却在多年后得知自己中学时送给Anita的手作相框,一直在Anita家中收藏,直至成为遗物。梅艳芳每次搬家都要留一个房间专门摆放歌迷礼物,这种行为可能并不容易被理解,梅妈妈也曾说,不懂女儿干嘛在保险柜里藏了一堆“垃圾“。经济社会一切看钱办事,名牌服装,首饰,钟表,包括如山的奖座,全部在富丽堂皇的拍卖厅里换成支票上的一个个零,而那些零碎的纸张杂物,不管当中含着多少真情,见证了多少感动,通通当成废品丢弃。媒体报道歌迷”拾芳“行动时一直带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八卦态度,然而歌迷完全无需以此为耻,反而能以有梅艳芳这样真心待人的偶像而满足甚至骄傲。

制作方面,各个篇章的衔接尚算流畅,大牌云集的卡斯反映了梅艳芳至今不减的影响力,意识和精神方面都十分出彩,加入了近年香港电影和话剧中常用的港式幽默成分,收获阵阵笑声。缺点也是明显的,首先由于预算有限,场景多数偏简单。叙述比较直白,如果导演在调度与剪辑上再加点功夫,会有更好的效果。现存的版本确实显得有些偷懒了,例如台词欠修剪,镜头使用过于呆板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感染力。朴实无华的台词使得演员表达方式的差距十分明显。例如Perry一节,韩马利,杨英伟,郑子诚这些老戏骨的围剿下,初次出演电影的黄荣杰只能说是完成了作业。不得不佩服韩马利,杨英伟两位,尽管台词平实,他们却能自然地将场景支撑起来。饰演学生的小演员们表演略显程式化,但都十分可爱。相信新人演员们有更多进步余地。

影片提出了流行偶像是否能登大雅之堂,是否能成为文化代表的问题,答案需要结合各个故事来总结。Edith在梅艳芳的光芒照射下得到成长,Perry从梅艳芳身上找到了向父亲展现真实自我的勇气,本身就能说明拥有极高人气的流行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影片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主创者并不排斥梅艳芳作为流行偶像的身份定义。现实中有太多艺人联同粉丝争相为自己冠上“艺术家”的名头,极力排斥“偶像”的称号,个人认为并无必要,一是这种做法从根本上否认了流行偶像的价值,二是将自己打扮成别人,无异于自认沐猴而冠。

所谓流行偶像的价值,在《拾芳》里可以分为艺人形象对公众的启发,与艺人对社会的直接贡献两方面。第一种价值的体现贯穿全片,尤其是在Perry的故事里,比赛现场那场戏里的diversity色彩上。梅艳芳在性别交互方面的先锋地位,我认为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时候这方面的讨论只停留在她俊朗的男装形象上。现实中同性恋者艺人未必能成为gay icon,而gay icon不需要是性少数群体的一员,反而是女性总会与性少数人群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女权组织是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反过来Lady Gaga也表示曾从LGBTQ群体获得过巨大力量。尽管现实中男同性恋者对女性的态度尚需分类讨论,大背景下diva常常成为gay icon的说法也早已不新鲜,原因是diva作为女性,在男权社会打拼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更容易让同为弱势群体的LGBTQ人群找到共鸣。同时女性作为“男性凝视”的客体,在挑战某些禁忌时,因从来没有受到与男性一样多的重视,反而能够获得相对宽松的空间。梅艳芳冲破逆境获得成功的人生经历,加上其极具魅惑性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公认gay icon并非偶然。电影很好地利用了实际例子,虽然Perry的话剧表演不足以充分说明这是一次出柜行动,这种解读也未得主创人员证实,他的做法却已经有力地强调了摒弃刻板印象,为diversity欢呼的观点。除此以外,现实中,梅艳芳以她热烈的曲调,大气的唱腔,大胆的歌词,塑造了热情奔放,拥抱自由的女性形象,为八十年代渴望冲破传统的香港人树立了榜样,甚至可以说是妇女解放中重要的一环。此外,被媒体津津乐道的还有少女们争相模仿的梅艳芳速食面发型,西服大垫肩,以及人民大会堂表演后风靡北京街头的短裙,公众追捧模仿梅艳芳这种表象实际上反映了梅艳芳作为女性公众人物对社会的正面价值。

第二种价值集中体现在Ken的故事中。Ken在申请音乐学院前夕被SARS风暴夺走了父亲,同时还失去了家庭经济来源和对音乐的热情。而后得到由梅艳芳发起的茁壮行动的资助,重燃信心,获得了美国音乐学院的offer。影片结尾呼应开头,已成为国际级演奏家的Ken从Edith手中接过他当年写给梅艳芳的感谢信,拨动琴弦,把音乐献给助他重回学堂的“长腿叔叔”。SARS是香港人共同的痛,像Ken一样的青少年又何止一二,几天前还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家庭转眼变得孤立无援。而梅艳芳呢,在自己的病和SARS的夹击之下,硬是挺着腰站了出来,奋力要给灰色的天空带来一点光亮。明周颁给她“致敬大奖”,她说受之有愧;1:99演唱会结尾致辞,她嘴里仍是不停喊多谢,帮助更多的人便是她的信念。导演梁柏豪在演后谈里说,梅艳芳叮嘱茁壮行动的审核人员,只要是来的人都要让他们通过,所有申请者我们都要帮。也许是她从小对捱苦太熟悉吧,等自己有能力了便再见不得别人苦,这就是“善”的含义。为善人间,鼓舞精神,梅艳芳自然当得起“香港女儿”的称号。

《拾芳》绝对是真诚的,纵然只是歌迷的发起的计划,却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不俗的质量,否则也不会获得如此喜人的上座率。作为歌迷,对这部影片自然是心怀感激的。从歌迷组织孜孜不倦的筹备,到Anita不露脸的设定和江欣燕的配音,再到片中硕大的耳饰,戴在右腕的手表,种种细节中就能看出心思。每一个故事的主演都亲自与原型交流过,以确保人物塑造的准确性。整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Amy的故事。或许会有站在上帝视角的观众责怪Amy绝情,然而世事本无“应如何”,人各有命,只有真真切切流逝的时间能告诉我们人间的模样。就像离开人世十多年的梅艳芳仍能以《拾芳》这部电影被人重新认识,就像多年未见Amy的Anita,原来一直珍藏着那少女时代的纪念品,珍藏着那份从不被提起,却曾毫无保留地带来过温暖的友谊。阴差阳错般的,跟电影里说的一样,现实中Amy的原型碰巧是Edith同事的母亲,两位与Anita各有相关的人就这样被联系起来。事实上文艺与现实的联系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更紧密。电影院里,Amy的原型和编剧一同坐在我的前面一行,阿姨扎着朴素的马尾,青丝中已有点点斑白,如果阿姨心中果如影片说的那样仍有戚戚,那在影院中与满场爱Anita的人分享笑与泪,也许已是一个出口。主创团队还多次邀请Ken的人物原型观看此片,虽由于伤痛极深未能成行,他能敞开心扉与公众分享他的故事,已属可贵,因为讲述梅艳芳的故事,表彰梅艳芳的成就,并非只为给这位传奇巨星歌功颂德,更多的是宣扬她的精神,给世界予大爱,启发更多的人,这样便是片中所说的香港精神的延续。

------------------------------------------------------------------------------------------------------------------------------------

更新一下当晚观影并发言的公众人物:袁洁莹、张崇基、方健仪、江欣燕。

 4 ) 长腿叔叔Anita,歌迷向电影《梅艳芳菲》

到目前为止,已经公映了一个月的《梅艳芳菲》只取得了不到90万的票房,排片不是少,而是极其稀少,在俩字和仨字电影连续阻击之下是几乎没有排片。借助影迷团专场观影活动才得以安排了一回大银幕。而且我对今天看《梅艳芳菲》的电影厅是有感情滴,我电影院4刷《南方车站的聚会》中的3刷都是在这同一个厅。之所以有感情,是因为这是一个只有6排、不足70个座位的小厅,进出口还在前面的银幕一侧,看车站时到了结尾,演员表还没出,保洁阿姨就拿着扫帚站在入口,等着完成自己的工作,这阿姨最牛的是我三刷车站她提前出现了三回,我是看结尾的桂纶镁啊还是看她啊? 还好,今天看《梅艳芳菲》阿姨没有提前出现,但放片员提前把演员表给掐了!害得我没有看完演员表梅艳芳和歌迷影迷的合影!难道这是一个被诅咒了的厅吗?

其实《梅艳芳菲》电影本身并没有票房那么的不堪,影片从1981开始到2013,以不同年份为时间线穿插叙事,完全从歌迷的角度出发,表现了梅艳芳是如何对待、如何影响普通歌迷的,影片中江欣燕扮演的梅艳芳始终没有露出正面,而出现的梅艳芳正面全是电视中的纪录片片段、CD的封面和歌迷自制相框中的真实照片。故事很简单也很碎片化,但很平时也不乏感动,展现了梅艳芳普通真挚的一面,而从歌迷角度,梅艳芳就是他们的长腿叔叔。

2003年梅艳芳发起的1:99抗非典演唱会已经过去了近20年,那个1是万众一心的意思,也可以是1个梅艳芳的意思。而今疫情再次袭来之际,梅艳芳已经离世17年了,世间也再无梅艳芳菲了!

我不是梅艳芳的歌迷,我是梅艳芳的影迷。梅艳芳的电影方面,片中只是在片尾的演员表部分出现了一张影迷和梅艳芳在《醉拳2》片场的合影。

喜欢她与成龙合作的两部电影,1989年的《奇迹》、1994年的《醉拳2》,这两部中梅艳芳均以喜剧角色完成了精彩的表演!梅艳芳还在1987年因为与关锦鹏、哥哥合作的《胭脂扣》双获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影后。

这回难得看了一场电影院原声粤语版,我是原声党,国语配音几乎是只喜欢上世纪上译的黄金一代,除此之外,我基本是坚持电影第一遍要看原声,配音看不看随缘。而且我还喜欢汉语、英语以外的原声电影,语种越小、越稀有、越会激发我的兴趣,如小李子《荒野猎人》中的波尼语。而国语电影中的方言我也很迷恋,就像《南方车站的聚会》中的武汉方言、《无名之辈》中的贵州话,尧十三用贵州方言唱的《瞎子》总能萦绕在我耳边。

粤语不是外语,而是方言,不管挺粤语的如何坚持,这个也不应该有争议,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粤语算外语,那武汉话、东北话也可以了。

如同其他方言一样,粤语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如今天看《梅艳芳菲》时注意到,下班叫收工,谢谢叫多谢,夹杂了英语后,见面就直接因特味了,哈哈。

在影片正片之前有个导演高志森向沈阳影迷问候的短片,也已花甲的高志森,以《富贵逼人》三部曲闻名,又继续开创了群星贺岁电影,拍摄了《豪门夜宴》、《家有喜事》、《花田喜事》一系列代表着香港电影黄金盛世的合家欢喜剧电影。

《梅艳芳菲》演员方面有86岁的曾江、81岁的吴耀汉、70岁的邵音音,感觉银幕上还是男演员比女演员更经得住老。这几年从黄秋生的《沦落人》到前天《麦路人》中的万梓良,再到今天《梅艳芳菲》中的曾江、吴耀汉,这些影片还都是伤感、念旧的一类,如此下来的观影过程就好像是在和香港电影黄金一代告别一样,唏嘘不已、感慨之下意难平!录像厅时代的青丝、而如今在大银幕上都已鹤发鬓鬓了,梅艳芳菲,白发何尝不芳菲啊!


更多老K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老KK影

 5 ) 拾芳

梅艳芳这位香港的著名女星,90后之前的人或多或少的都在影视作品里面见过她几面,和著名男星张国荣差不多,梅艳芳芳华早逝对于香港演艺圈是一件憾事。当初作为一个女流之辈,在歌坛能与谭咏麟张国荣并列,这也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了,足以说明梅艳芳的实力。最近一部纪念梅艳芳的电影上映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拾芳。影片的视角有些独特,没有正面的去记录梅艳芳,而是通过粉丝们从垃圾柜里面捡到的一些梅艳芳遗物,来带出一些关于粉丝眼中的梅艳芳的事情。

这部电影在2019年1月3日上映了,不过只在香港小规模范围内上映,影片的制作者是一票梅艳芳的粉丝,观看者也大多都是梅艳芳的粉丝。很多观看者对于这部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过不美好的是现场来了两个梅艳芳粉丝最不想看到的人。其中一个是梅艳芳的母亲覃美金,另外一个是梅艳芳的哥哥梅启明,他们的出现让观众很尴尬。

覃美金与梅启明再次的使出了他们的惯用伎俩,在现场开始哭穷了。覃美金与梅启明称当初梅艳芳逝世之后,有些人跑到家中拿走了梅艳芳所有的东西,哪怕就连内衣内裤这些东西,都没有留给她一些。这让在场的粉丝十分无语,不过好歹这是偶像的母亲和哥哥,也只能由得别人这么闹了。这很明显是对当初拍卖梅艳芳内衣内裤的行为作出否认。

这一次覃美金除了哭穷之外,还做出了另外一个让人觉得很好笑的决定,就是要宣布要筹集1500万港币来拍摄一部梅艳芳的纪录片。覃美金否认作出这个决定是为了钱,而是真的怀念自己的女儿。对于此事在场的粉丝们就表示呵呵了: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太坏得很。虽然这对于梅艳芳的粉丝们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发起人是覃美金和梅启明,这让很多人心都凉了一截。

 6 ) 拾芳:粉丝纪念香港女儿梅艳芳之作,真情实感不应被遗忘

一部梅艳芳的粉丝们献给她的纪念礼物,它不是单纯的纪录片或者自传,而是以朋友和歌迷的视角,带你重新认识一代巨星梅艳芳。影片中梅姐的真实影像资料确实少了点,有她本人需要出场的部分,都是以替身加背影的形式带过,或许在粉丝们心中,没有人可以代替出演。赵宝刚导演在2008年的时候,拍过一部梅艳芳菲的电视剧,经过比赛和筛选,最终出演梅姐的是演员陈炜。如果我是导演的话,可能还会再一次邀请她出演,永远只有背影的梅姐,感觉怪怪的。

电影同样是一部有深度的电影,以一位影迷的故事来展现艺术教育的形式,并反复讨论用偶像来作为例子是否具有正面价值。可能很多人已经无法体会‘香港女儿’这四个的含义了,为何1:99音乐会会放出梅姐的真实画面,当年因为非典而开展的公益活动,王家卫提出1代表万众一心,而99代表九九无穷。四大天王、梅艳芳、谭咏麟、成龙、BEYOND、郑秀文、陈慧琳、谢霆锋、张卫健、陈奕迅、梁咏琪等艺人出演,以实际行动支持茁壮行动帮助病患家庭度过逆境,支持下一代的教育。

选择这个真实片段无疑就是对正面价值的最好回应,同时也是对梅姐在公益方面做出贡献的一个代表性概括。结尾处滚动播放梅姐和歌迷们的合影,很多照片上都有签名和日期,拾芳在表现歌迷的小故事中,相信都有他们的真实故事在其中。

拾芳从粉丝们在垃圾箱里捡回被扔掉的遗物开始,其中有粉丝们写给梅艳芳的信、音乐剧剧本、相册等诸多物品,每一件都能引起粉丝们曾经的回忆。故事一条线是1981年,以梅姐未出道以前好友胡杏儿的视角,看着梅姐从夜总会去参加歌唱比赛签约唱片公司,随后越来越红之下,朋友们因为身份差距关系主动远离了梅姐。一条线是以梅姐歌迷郭羡妮等人的视角,不断穿插自身的故事在其中,包括非典时期梅姐出席1:99音乐会鼓励大家的片段、梅姐病故粉丝去祭奠的片段。

虽然只是一部纪念电影,受成本等多方面限制,但还是在影片里看到了不少明星,胡杏儿、郭羡妮、曾江、龚慈恩、邓建明、恭硕良、邵音音、韩马利、杨英伟、郑子诚,以及影片顾问曾志伟。讲真的它的剧情并非十分精彩,真情意却是十足,如果结尾能再放一次梅姐夕阳之歌的最后一唱,就更经典了。

 短评

偶像和粉丝之间的情谊究竟怎么样是最健康和感人?我想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答案。

9分钟前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力荐

这不是致敬,也不是自传,这是纪念。纪念有很多种方式,这是拍给梅姐歌迷的电影,也是送给梅姐歌迷的电影,以此纪念梅姐,也让歌迷借此机会怀念梅姐。还要要求多高的制作水准去完成吗?(虽然个人认为剪接和结构安排还是可以再修得更好)

11分钟前
  • 克拉許crash
  • 还行

梅姐是传奇,2013年去过香港大屿山天坛大佛下梅姐的灵位前,正好是去世十年的时候。

16分钟前
  • 永远热泪盈眶
  • 推荐

—— 謝謝芳心薈, 帶我重溫那些如數家珍的關於Anita的故事, 講給我知那些我不知道的周遭發生的故事. 跟著旋律哼哼唱唱, 哼著哼著就濕了眼眶.

20分钟前
  • Q·ian·Sivan
  • 还行

40岁的胡杏儿同46岁的郭羡妮,在电影里或戴上花镜或追赶卡车,记念40岁早早离开这个世界的梅艳芳,年龄差带来的无常和寻常最让人唏嘘。其实这样一部电影已无法用“电影”两个字去评价,一个人离开17年后,仍有一帮fans为了她而用影像、用声音去怀念她、还原她、记得她,在凉薄的人世间,这多么可贵。

24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拾芳,简单来讲就是几个粉丝和梅姐的故事,郭羡妮的角色是个线索人物,串联起别的故事,方式就是通过派发当年从回收站找回的梅姐遗物里的粉丝信件。每个人和梅姐的缘分有深有浅,甚至从未谋面,但他们的人生轨迹都因梅姐而变化。里面有自我成长与认同,有友谊聚散,有明星的风光无限和落寞误解。可以说的有很多但是希望大家有机会的话,进影院支持。虽有瑕疵,但诚意满满。 现今粉丝经济在风口,各道明星在潮流中几分是真几分是假,我置身事外分不清太多。但在那个80年代还未有人设这一说,完整的形象包装这一谈都是刚刚起步,几个粉丝与偶像的故事就在这么一个环境下发生。希望不要带着太多误解,纯粹些用初心感受。说这么多还不造,这片子内地能不能上呢😂

25分钟前
  • 青水
  • 力荐

在看武林怪獸同一天, 幸好緊接看這個, 才極速對香江電影恢復信心, 從心出發, 特別那個半夜同車的小影迷歌迷才最感動, 不愧是梅小姐. 特別要多謝江欣燕小姐, 她聲演梅姐毫無破綻, 直如梅姐復生......多謝邵音音小姐.胡小姐.郭小姐.林生演出......

29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或许以粉丝角度拍一个纪录片会更出彩,以粉丝角度来看拍成这样实属难得且心意满满,但从电影方面而言甚至观赏度不如TVB90年代的单元剧,令人遗憾。

34分钟前
  • 烈焰红唇龙
  • 较差

美术布景服化道这些职能部门约等于没有,影迷接受的唯一途径就是代入粉丝身份。对于大众其实有助于提升他们对梅艳芳印象,因为梅艳芳离当下太近形象太过清晰而不得已规避掉正面演出在客观上反而增强了她的神话色彩,电影成色对情感的影响未必大过情节的真实背景,况且,电影拍得再差那些歌曲那些旧的影像是实打实地亲切啊。今天路人粉也被情怀击败了呢。

39分钟前
  • 🌵🌵
  • 还行

从电影本身挺普通的,但是中间梅艳芳在电视里的几个片段,她的照片,歌声,还是让人忍不住一阵感动。某种程度上,梅艳芳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伴随着太多回忆而存。而她的善良、豪爽、对后辈的提携等等,与生活中的种种遭遇。也更让人觉得难过。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10月10日梅姐生日快樂。 謝謝芳心薈投資電影,讓梅姐的做人熱誠態度留下來,電影的支節還是不完美,林德信的部份,方惠盈對偶像的不信任,胡杏兒、Perry、郭羨妮因梅而改變,寫到梅姐與朋友的關係也揪心。 當中有個別故事在電影前已經聽過,電影還可以,最重要是梅姐的故事留下來,種在心中。

45分钟前
  • Dorothy
  • 还行

粉丝纪念偶像的电影追星这件事从头开始的中途离场的留到最后的人间都值得真情实感因为你的倾心喜欢值得因为TA的独一无二值得

46分钟前
  • tina小祥
  • 推荐

为了Sonija,找到能看这片子的地方简直太不容易了…其实就是很感情诚挚,如写小作文似的“粉丝电影”【当然也很期待或许若干年后最终能有如《阮玲玉》这样的传记片,来完成对Anita更为合格与得体的艺术致敬】,但从发生到见面都凝聚的是非一般的心血。最后画面中的数张合照很有冲击感,是了解过就能泪崩的程度;江欣燕的配音真的太有神韵了,挺有趣。

51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看前只是路人,看完想当粉丝。只要是追星过,看了都得哭……(看完电影后有个阿婆还告诉她的姐妹说,电影里有个女孩子的原型就是她女儿,天呐)

52分钟前
  • 竹可由
  • 推荐

真喜欢梅姐的话能不能好好拍……

54分钟前
  • cassetteman
  • 较差

完全是歌迷在梅艳芳死去15年后写给她的情书,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剧本写的相当成熟,导演也是新人,可能是取材都来自于歌迷的真实事件,感情非常真挚,如果不是主演之一林德信强行扮演高中生太过违和,几乎就是完美。一部影迷电影做到这样的专业水准已经相当厉害了。

59分钟前
  • 满江红
  • 推荐

一班fans牵头能做成这样,都算有心了。

1小时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很奇怪的一部粉丝电影(好想知道还有没类似这样做出的片),把anita with纪录的经历做出了剧本,从圈外老友、小歌迷、大歌迷、受资助者的故事去串一个“阿梅印象”,当然是不可以当“传记”看,胜在粉丝出品的绝对真挚,绝不会倒胃或想要骂人,阿姐有这班粉真的很厉害很好,不会再叫她受委屈。小女孩和胡杏儿的两条线做得好,有被哭到。江欣燕声演惊人,毫无破绽简直就是原音出来,演员虽不露面,那双手也挑得好用心,因此特写手戏也都好棒。

1小时前
  • 两头烧蜡烛🌕
  • 还行

没想到会以伪纪录片的形式以圈外朋友、粉丝、慈善这些故事穿起来。03年非典时期的故事,“香港女儿”真的名不虚传。不过电影里每个人演技都不在状态,完全没有浸入故事里面,都浮在了表面。故事也有些散,不算多么深刻,甚至真实改编都有些许作假嫌疑。记得大学我有一节dw的课,结课作业我做的是“阿梅香港的女儿”,最喜欢的那首《歌之女》做了网页背景音乐。在往前推,艺考那年我是写了阿梅的故事才能够成功以艺考分数高出三十分的成绩进了我的大学,我一直很感谢很感谢阿梅,谢谢她陪伴了我艺考和高考那段苦日子。意外点是没有阿梅的正脸,把梅艳芳当作符号化的人物,保留了真实感,必须夸奖声音真的一模一样!2.5

1小时前
  • 白昼的抢劫犯
  • 还行

由梅艳芳的忠实粉丝历时八年拍摄的纪念电影 意义深远 影评中从侧面反映了梅艳芳生前的为人处事和对人的真挚情谊 故事平淡但情真意切 朴实无华 梅艳芳配得上“香港女儿”的称号 她从未把自己当成偶像明星 而是用一颗平凡的善良的心感染着每一个人 她绝对是一位励志的明星 以身作则鼓舞着每一位铁杆粉丝

1小时前
  • 李小庫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