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雨

战争片中国大陆2010

主演:柳云龙,范冰冰,竹本孝之

导演:柳云龙

播放地址

 剧照

东风雨 剧照 NO.1东风雨 剧照 NO.2东风雨 剧照 NO.3东风雨 剧照 NO.4东风雨 剧照 NO.5东风雨 剧照 NO.6东风雨 剧照 NO.13东风雨 剧照 NO.14东风雨 剧照 NO.15东风雨 剧照 NO.16东风雨 剧照 NO.17东风雨 剧照 NO.18东风雨 剧照 NO.19东风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0 16:15

详细剧情

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夕。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新一轮大战一触即发。各国势力汇集魔都上海,暗流涌动,危机四伏。中共通过潜伏在日本高层中的共产党尾崎秀实,得到日军即将发动袭击珍珠港的计划,代号“东风,有雨”。经满铁高官中西正弘(三浦研一 饰)、中共情报人员安明(柳云龙 饰)之手,情报送往重庆,但珍珠港依然遇袭,太平洋战争旋即爆发。在此之后,日方抓获军统情报人员,并得知尾崎秀实和中共的关系。尾崎遇害,中共情报小组的交通员(王宝强 饰)、报务员(刘璇 饰),安明一组渐渐和组织失去联系。这时,一枚藏有日本政府重大秘密的胶卷辗转来到上海。各方势力为此展开新一轮的明争暗斗……

 长篇影评

 1 ) 双溪蚱蜢舟

人们熟知的二战暗语“虎!虎!虎!”是日语“东风,雨”的谐音,这个由战时日本政府定下的代号经过编译,专门用来传递“日美开战”的信息。“虎!虎!虎!”听上去阳刚十足,背后原来是“东风,雨”这个甚至有点柔情似水的名字。

电影《东风雨》讲述的便是一个围绕截取与传递珍珠港事件密电的谍战故事。但是就好比掷地有声的“虎!虎!虎!”变成了风情万种的“东风,雨”,影片本应极力营造出的紧张情绪,最终不幸湮没在了没完没了的你侬我侬之中。谍战的勾心斗角、爱情的缠绵悱恻,外加上时不时涌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东风雨》有太多的话要讲,但在容量有限的成片里,仍然不免留下遗憾。

《东风雨》的题材容易让人想起几部其他的影片。谍战加酷刑的噱头好比之前的大热之作《风声》,而爱情加悬疑的标签似乎在暗指影史经典《北非谍影》。不过影片显然不希望完全掩盖在其他作品的影子之中,而更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于是观众能够明显地看到主创者在许多地方的良苦用心。开场跑狗场一幕应该是《东风雨》最精彩的段落,短短几分钟的镜头剪得干净利落,剧情和人物关系信息也交代得很清楚。全片出现过多个使用大量群众演员的大型实拍场面,导演的掌控和调度能力也可谓经得住考验。此外,影片的置景、摄影、服装和特效也可圈可点,从这几个角度来说,《东风雨》在某些方面的确非常“好看”,具备成就一部商业大片的先决条件。

但是影片所出现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近几年华语电影频频出现大制作滑铁卢的现象,一些在很多方面制作考究的电影,在上映后却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双滑坡。去年饱受关注的《白银帝国》是最好的例证,影片故事主旨应景,阵容演技俱佳,画面有板有眼,还有华丽昂贵的布景、道具和服装。可结果呢?相对郭台铭的巨额投资,《白银帝国》赔得异常惨淡。为什么呢?因为观众心目中理想的《白银帝国》应当是一部晋商题材的恢宏史诗,而不是一部时空跨度巨大而空洞的流水账。拍好了是史诗,拍不好是流水账,两者之间的界线似乎并非泾渭分明,不过每个观众的心中仍然有一杆隐形的天平。

虽然《东风雨》尚未正式上映,但它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可能和《白银帝国》类似。谍战题材虽说并非最为时鲜的选择,但对观众的吸引力仍然不可小视。影片制作堪称精良,技术部门花了大量心思所呈现出的成果也的确让人不得不服。演员演出效果不差,还有几位日本演员让人眼前一亮,虽然阵容难以匹敌《风声》这样的全明星群戏大作,说实话比起几乎同期上映的《杜拉拉升职记》也甘拜下风,但柳云龙的电视剧迷外加范冰冰小姐的粉丝势力,两者加强可能也不能算弱。

不过,这些东西即使做到极致,也不能决定一部影片的命运。而剧情,这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也恰恰成为了《东风雨》最大的软肋。这原本是个十分引人入胜的故事设定,发展到最后却让人摸不着头脑。战争大背景下间谍与间谍间的斗智斗勇,交织着信任与怀疑、服从与背叛的人性探讨,不想最后一步步地被人物之间那些不知所云的行为逻辑和奇奇怪怪的台词肢解得一无所有。让人无比无语的一幕出现在教堂遭日本兵闯入后,神父被抓走,而心理素质极端淡定的儿童唱诗班竟然在一秒钟后莫名地开始抖擞精神唱歌,接着画面上浮现出伴随《平安夜》的背景歌声,日本兵大举进驻公共租界的奇怪画面组合,听着亵渎,看着别扭。

而《东风雨》的格局,也根本塞不进那么多的线索和人物。两个小时不到的作品,要讲三方内部与之间的各种明线暗线,又要流水席般地飘过那么多人物,先不说观众能否跟得上节奏,这么多元素能够很好地阐释清楚吗?毕竟这不是节奏相对缓慢、容量成倍扩增的电视剧。

至于台词,则是华语电影的老问题了,一个国家电影质量的高低同其文学水平十分相关,我们能够忍受大量琼瑶式、话剧腔、戏剧感强的台词,但并不代表中国观众就认可和喜欢这种风格。电影本身的属性就有保留性地反对一些不必要的夸张和装腔作势,当那些搔首弄姿和无病呻吟投放到大银幕上时,未免会显得太过矫情。

当然,这一切也不全是《东风雨》一部电影所能承担的。它只是一叶扁舟,理应无法承担太多的苛责。

http://billwang1120.blogbus.com/logs/61871048.html

 2 ) 《东风雨》:诚意或有,能力不够

       不得不说,东风雨是一部特别适合映前炒作的片子。什么关于太平洋战争的揭秘、什么“虎虎虎”其实应该是“东风雨”,什么谍战世界双面间谍儿女情长…加上方芳、曾江这样久不出山的老戏骨甘当绿叶,再配几幅由金像奖大腕黄岳泰亲自掌镜的截图,不由得让人有些迷惑。况且,有些笨同志如我者,以为《风声》去年杀出了一方灿烂星空。有珠玉在前,太逊的东西也不好意思抛头露面吧。
    然而,如果这样想,当然是错了。还大错特错呢。
    在很多方面,《东》容易让人联想起《天堂口》。一样的华丽精致却失魂落魄,一样的阵容强大但错漏百出。更可怕的是,《天》所讲的不过是众多旧上海黑帮故事中的寻常一个,糟了也就糟了;《东》选取的题材,却是民族存亡时刻又一段生死大义谍海传奇。这样的故事要么别讲,要讲,是必须要讲好的。否则,不光给2010年的电影添个笑话,还给人心里多少添了点堵。因为毕竟,有些情感是不该被滥用的。
    我想这样的结果,并非导演的故意。从故事选取、摄影、美指、特效,乃至片中多名外籍人士口语熟练乡音宛转的阵势来看,他是很想把《东》做成另一部精彩乃至国际甚至经典的电影的。所以也许答案很遗憾很残忍,完全是导演能力的问题,更遗憾的是,一位有过电视剧执导经验的非新人,初级错误却比比皆是。
    (插句题外话,《东》的影评一首发在时光里,没几分钟就接一板砖。说我指摘剪辑问题,说初级,是很不对的。“楼主想必不知剪辑是林安儿吧”。呼~说老实话我一开始真没注意,这也是我多年以来头一回没等演职员表结束就迫不及待闪出影院的电影。难怪没听到传说中黄大炜优美的旋律,也没有看到黄岳泰、易振洲等等如雷贯耳的大名。没有关系,反正劈头盖脸的宣传很快就会通通告诉我的嘛。)
    回正题。话说昨晚憋闷一宿,怎么也不明白。不该啊,画面那么华丽,舞美那么精致,特效做得很真哇,大牌也多……这片子不该难看啊?莫非是我智商太低,所以看不懂这诡谲的谍战大作?实在是不甘心自己独自承受,于是一大早搜索看片宝典,努力学习。嘿,还真有。幕后花絮、探班释秘,一堆一堆的。可就因为这一看,火儿更上来了。
    原因大概就一个吧。跟我自己初学编辑那会似的,当年我意气风发年少轻狂,时不常地为一条自以为是的片子跟领导掰扯。领导说看不懂,我就狂解释:老大,你听我说~话说是这样滴,本来,这儿如何如何,那里怎样怎样,这内里故事扣人心弦曲折婉转去了…嘚吧嘚吧嘚吧嘚吧…亏了领导修养真好,每每这时,只是和颜悦色一句:
   “这些不应该你在这里告诉我,观众听不到你的解释,一切都该在片子里”。
    几年以后,著名记者柴静在她的博客里回忆自己曾这样被陈虻教导。看吧,初级编导都容易有这问题,不是初级是啥呢?《东风雨》给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再听那些疑似枪手们云该雾罩的,告诉你这片是如何如何牛B,蹭,一把火直上脑门,而且明显没有我们领导那样的涵养——你TM别给我说这个,有本事都放片子里啊!
    遗憾的是,柳云龙自然没遇着一个好领导给他把关,也可能电影界根本不需要优秀的审片人,又或者,这样的片子根本不需要。很有那么几年,只要场面宏大、造型华丽、宣传卖力,多差的电影都能卖钱。这厢《东》的拥趸不就大言不惭,放出了票房1.5亿的豪言壮语嘛。嗯,柳导的粉丝真有钱。
    不过,我们这些花钱上了冤枉当的傻鸟怎么办呢?不如温故而知新,知耻而后勇,好好总结一下本片经验教训,来一次业务修养的巩固加强。

     一、音乐之作用在于点睛。
    身为一部非音乐片,《东》在90分钟片长内,几乎用了85分钟音乐。旋律并非不美,却太满。先别说处处高潮即无高潮,单就这种铺满二声道的做法而言,我们当年还是个刚尝到音乐妙用甜头的初级小编导,这样错误倒是不免要犯。说白了,多半是裸片节奏拖沓情绪不足空白无力,令人不忍卒睹,只好加强渲染。正所谓,画面不够音乐凑,镜头不够打慢动。不知柳导是否也偷了这样的懒。
    于是乎,只见男女主人公二人相视,还没怎么着呢,就音乐渐起、慢镜蒙太奇,使劲把观众情绪往里推,这不是比老谋子在三枪里狂挠人痒痒还招人恨嘛。更雷的是唱诗班一段,教堂音乐本是最空灵圣洁的,与死亡的恐怖对视,让人震撼。可惜是起得太早了,观众不知怎么回事,就“被煽情”了一把,啊哟一个踉跄,堵得慌。
    《何日君再来》,节奏仿佛是jazz?也没听出爵士味儿来。还有一点搞不懂,“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范大美人红裙真艳呵,可是那会儿小日本不是正野心勃勃要大东亚共荣,能让唱这么明摆着革他们命的歌?不明白,大概是我肤浅。

     二、面面俱到,面面不到。
    俗话说红花须有绿叶衬。老戏骨的纷纷亮相,隐约显现出导演想要将《东》变成一部群戏的野心。可惜,谁都知道群戏出彩但难坏导演。演技再好的演员,也是需要调度和掌控的。就算个个得分,还有个环肥燕瘦主次先后呢。说白了,这还是一个节奏问题。
    在《东》里,各人物的出场比例感觉很平均,似乎谁都想说道说道,谁都值得说道说道,背后有一肚子的恩怨情仇前传后史。若在电视剧里,这是柳导的财富,好好的30集说不定能抻出50集。但在电影1个半小时吉光片羽之中,柳导显然有些长袖难舞。于是,每个人物出来个没两分钟,就嗝屁了。男女主人公也只好打一些没来由的情,骂一些莫名其妙的俏,穿着华丽的呢子在雨里跳方格装清纯。说是为民族大爱牺牲儿女小情,可这中统女特务与艺术家地下党的爱情,我咋没看出来呢?
    
    三、国际气质不是说外语,不是文艺腔。
    因为上头说到的原因,柳导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人物赋予个性,恐怕实在有些捉襟见肘。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省时省力的好办法,即,给电影里的人物贴上文艺青年的标签。你看这样一来,多感人啊!在国仇家恨面前,小布尔什维克们丢掉了荣华富贵,抛下了儿女情爱,在一座纸醉金迷的魔都里,甚至突破了国别种族信仰,为了全人类的英特纳雄尔,奋斗。牺牲。多么伟大啊。
    这难道就是片子里,人们定要喝咖啡、着洋装,以0.75正常语速说拗口文艺腔,并且时不常出现某拉小提琴画油画吹萨克斯流落上海外籍群众演员的原因吗?后来看了诸多官方影评,明白了,哦,原来外国友人是在表现那段犹太难民的真实历史啊。只是,这些小细节未被深入或者展开,结果只落得化成了小聪明,除了让全片弥漫着一股欠扁的装B气息外,并没有对人物塑造有所提升。反而是每个人出来大摆两分钟pose,晃得人思维阻断,没法共鸣,生生把革命志士们的杀生成仁搞成了不痛不痒。

    结果就是这样,一部让人无法关心剧中人物命运的戏,即使再华丽曼妙,又有什么用呢?我坐在座位上如坐针毡的时候,听到后边两个年轻人,也正发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叹息声,讨论是不是干脆提前离场。看球赛可以起哄,看戏可以喝倒彩,可是看电影的我们,能怎么办呢?
    一部我原以为会靠“惺惺相惜”来打动观众,甚至被赚去泪水的戏,到头来,只看到满目的惺惺作态。没办法啊,面对网上此起彼伏的“智商低,肤浅,无知”等等骂声,只能埋怨自己的智商了。
    花钱去电影院忍了这2小时,是挺低智商的~

 3 ) 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若不是时光网分项评分让画面和摄影占多了分去,按豆瓣的打分方式这片就值两颗星。

之前报名这次试映,另有一场蒋雯丽的我们天上见,还在那儿犹豫不决报哪一场好。最后还是选择了柳云龙同志的谍战,我承认多少是受了风声的影响。

我还指着看党内党外明争暗斗个胆颤心惊,纵使是配角也望着看几个实力派演员彪戏呢,最后我看到了什么?除了旧上海的歌舞升平瑰丽奢华给视觉以华丽享受外,就剩下一套乱七八糟的剧本和混乱无章法的剪辑。我坐在那里,就觉得故事在眼前胡乱跳跃,我与电影活生生的脱了节。这就算罢了吧,不知道柳云龙同志是不是希望将革命故事搞得文艺一点诗意一些,竟然让这二位男女主角念起了琼瑶式的台词。我想毕竟是谍战片,您一句感情色彩饱满的台词说不定冷不丁的触动了观众,若是句句都这么个念法,本来就悬疑得不够了,这不是要将这片整成一出蹩脚的爱情戏吗?而且某些地方情节拖沓,前面一个情节拍完了,观众又不是白痴,下一个情节的对话里又去解释一遍前面的,这可是电视剧拍多了的毛病?温故而知新咩?我常以为光靠演员表演和剪辑就可以让观众心领神会的拍摄才是最好的剧情传递方式,念台词交待剧情会显得导演黔驴技穷。

此外,几派典型角色一个一个跳出来,等我还没整清楚他们的内心世界就相继挂掉。私以为联系主角将这几个配角身上的戏好好挖掘一下,还是可以让观众心惊肉跳一番的。兴许柳云龙同志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想来个浪漫的谍战江湖。钢琴师与歌女,咖啡迷药红酒毒药,范柳二人在雨中扮八月照相馆的场景,范小姐哽咽的念着半兽的诗歌,特别强调的是某只日本人坚定的信仰着共产主义……这不是江湖是乜嘢!!借了个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大背景,讲了个共产主义情报员如何舍身成仁的故事,中间还妄图给观众来个纵然江湖腥风血雨但我俩依然儿女情长的伟大爱情。最为吐血的当属教堂牧师被捕的那段戏,我们虔诚的牧师刚被带走,画面立即进入小孩和男主一起唱圣歌的状态,这是要将观众一起带入天堂咩?

毕竟是个拍电视剧的,想在两小时的电影塞进去这么多想法的意图是好的,但时间有限导演电影掌控能力有限,先把基础打好不好么?现在呢,谍战不悬疑,爱情显得做作,文艺更谈不上,骑虎难下。

这年头,人人整排场,摄影要一流,服装美术要好,画面要精致,布景要真实……可最终打动人的,还是得靠剧本。

 4 ) 电视剧水平,剧情解析

这部电影评价很低,但是我隐约感觉柳云龙不应该就这个水平,于是在没什么其他可看的电影的情况下就看了此片。看完的总体感受是,评价低的人大部分是因为没看懂这片,剧情的确比较复杂费解;同时这片也没拍好。
 
这片没拍好的主要问题是把电影当电视剧拍了。柳云龙显然是拍惯了谍战电视剧,当他还想如此复杂的剧情和这么多的人物塞入两个小时的篇幅中的时候,问题就来了。编剧方面,人物这么多,观众未必搞得清楚谁是哪一边的;各种历史背景事件都要扯进去,观众未必都能熟悉和接受;剧情的变化和复杂的计谋一个接一个,观众未必跟得上思路。像《风声》剧情就简单的多,但是所有焦点都集中在一点即“谁是老鬼”上,就让观众更容易的投入。编剧的问题主要是内容太多时间太短,但是导演问题就更大了,本片的导演没有很好的驾驭能力,虽然画面质色不错,但整个镜头感还是电视剧的,动作以及其他紧张的场面的渲染营造也是电视剧的水平。男女主角柳云龙和范冰冰实在不来电,扮演情侣非常生硬。再加上复杂费解的剧情,观众主要的精力都用来理解剧情了,自然就不能体验到观看电影的其他乐趣。尤其是如果还没想明白剧情,那此片在观众心中就完蛋了。
 
但是不得不说此片的剧情还是很tricky的,拍成电视剧或者更长篇幅的电影还是不错的,只要导演的水平再高一点。另外我也没觉得柳云龙自恋,我不知道自恋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下面我就来简单讲讲我的理解和一些背景信息,有剧透小心。
 
首先里面的人物分成三派:柳云龙、于荣光(唱京剧的)、李小冉(吃了范冰冰的药死的那个)、中西正弘(在满铁工作的日本人)、成海岸(送胶卷的日本人),以及一开始就死掉的王宝强和刘璇是共产党;范冰冰、曾江、方芳(范冰冰夜总会的女经理)、蒲巴甲(曾江的手下)是国民党;特高课的日本boss藤木及其手下以及英达是日本和汪伪的人。其中英达是双面间谍,就是同时为国民党和日本人服务。
 
中统和军统都是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当时主要任务是抗日情报工作和锄奸。一开始被处以绞刑的日本人尾崎秀实是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秘书,同时却是个共产党人,同苏联方面的间谍佐尔格有密切联系,事情败露后两人被捕后被处死。近卫文麿也因此事下台。这些史实在电影里也都提到了。
 
影片的前1/3在让人物出场的同时焦点在送出“日军将偷袭珍珠港”这一情报上,这一段剧情比较散就不多说了,还扯到了英国军官和印度公主,总之是早就得到了情报但有人刻意不接受而让珍珠港事件爆发。后2/3的焦点都放在寻找和争夺神秘的胶卷上面。尾崎秀实在被捕前派了日本满洲混血儿成海岸送了一个据说有重大情报的胶卷到在上海工作的日籍共产党人中西正弘手中。结果就在送的当晚中西正弘被藤木抓获,成海岸赶紧又把胶卷取回,通过苏联塔斯社和柳云龙取得了联系。但是中共上级由于王宝强和刘璇的死命令柳云龙和李小冉离开上海,李小冉去和成海岸接头取胶卷,成海岸当场被藤木抓获,李小冉只取到一个瓶塞,还被藤木盯上,她为了避免柳云龙暴露就去撞车,被日本人抓走拷打。
 
藤木没有拷打出胶卷的下落,就使了个反间计,或者说情报逆用,用一个装着“军统投靠日本人名单”假情报的胶卷替代,以成海岸的名义从英达手中流出,到了范冰冰手上。如果此胶卷被认为是真的,很多军统官员会被无辜清洗。这时候中共上级怀疑柳云龙是内奸,因为他的小组除了他都死了。于荣光和副手来抓捕柳云龙,柳云龙被范冰冰救走,他们没有从成海岸处拿到胶卷,反而从英达处得到,因此对成海岸是否是诱捕李小冉的计谋以及胶卷的真假产生了怀疑。这时候成海岸乘隙在范冰冰工作的夜总会门口跳车自杀,意图昭示自己的清白。
 
范冰冰决定用死间来找出答案,所谓“死间”就是派人去敌人内部送错误情报引发敌人上当,最后事情无论成功失败这个送情报的人必死。范冰冰故意被抓,然后“供出”假胶卷交给特高课,并报告是英达给的。她的想法是,如果胶卷是真的,那英达就是泄露日军机密,会被日本人抓起来,如果胶卷是假的,那英达就没事。结果特高课的藤木识破了这一计谋,并将计就计,先迫使英达交代了范冰冰的上级曾江的藏身之处,然后在曾江面前杀了英达以示胶卷为真。但是曾江已经识破胶卷为假,往重庆发送了这一消息并在藤木面前自杀。
 
这时候柳云龙通过追查成海岸的行踪找到了真胶卷在夜总会,但是藤木也通过成海岸自杀地点找到了这里。柳云龙最后在藤木面前烧掉另一个假胶卷,并用自己的命换取了日军对夜总会的解禁,夜总会的酒保得以将成海岸藏在范冰冰喝一半的酒瓶塞里的真胶卷交给了柳云龙的上级于荣光。故事终于结束。胶卷里保存的只是日本战略情报,即决定南下攻击中国和东南亚而非北上打苏联。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5 ) 《东风雨》:给咖啡加点糖

       我一直都有个疑问,近两年风生水起的所谓“谍战片”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名副其实,《潜伏》、《风声》等说到底只不过是卧底片的变种,从格局上讲并不能称之为纯粹的谍战片,打入敌方内部刺探和传递情报只是单方面的破坏行为,而由此带来的敌方的锄奸行动也只是被动的连锁反应而已。谍战应该是一个在更大的利益格局下的生死场,而不是纠结于具有明确胜负关系的一城一地的得失,这更像是搞政治。《东风雨》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这个感觉。
     《东风雨》始于珍珠港偷袭事件,到最后结束,情节链条划了一个圈,很多东西在这个结果面前被消解掉了,我觉得这种意识是很棒的,至少是在试图触及到间谍游戏本质上的一些东西。间谍时刻要面临着出卖别人或被别人出卖的选择,从工作本身角度上来说,这并不应该被赋予过多的正义与非正义的道德因素,《潜伏》中对支线人物谢若琳的描绘其实也部分传达了这样的主旨。重庆方面当时试图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送出,但中途被同盟国灭口,因为他们希望将美国卷进来,以达到新的力量制衡关系,像这样的举动能够按一般的道德规范来衡量吗?如果没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的战线不知道还要延伸到何时何地。《东风雨》中也涉及到了这样的情节,甚至同志之间的猜忌、出卖和放弃也都有正面表述,而且其中被卷入的各方势力也不再是简单的二元对抗,延安方面、重庆方面、日本左翼和右翼势力等等,大家共同游走在利益的剃刀边缘,片中柳云龙所言“间谍生涯,非人非鬼”也的确贴切,在这里,确实是人鬼同路的。我觉得《东风雨》最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一部给国产谍战影视剧正名的电影。
   《东风雨》对孤岛时期的上海整体环境和氛围的营造还是精致的,耗资一亿是扯淡,但该下的功夫没有偷懒倒是真的,黄岳泰的摄影在色调上的把握为影片的精品卖相增色不少,CG出来的四十年代上海外滩大全景也足够逼真。影片开局的发力很猛,前两场戏都让人眼前一亮。跑狗场内赛狗的场面与观众席上的定位和刺杀交叉剪辑,场面和节奏都把握得不错,只是如果能拍出《007大战量子危机》赛马场刺杀那种用碎切推进节奏的感觉就更好了。第二场戏对情报员的缉拿,几个干脆利落的镜头交代叙事,最后一个坠楼的高速俯拍,濛濛细雨中街道上漂浮的雨伞,寓意着这在世人视线以外的生死较量的残酷其实离我们如此之近,牺牲原本就是触手可及的一个本能选择,但支撑着这个本能的却是长期坚守的信仰的力量。柳云龙第一次拍摄大银幕作品,能够在简单的场景和镜头调度内赋予如此大的信息量和回味空间,还是让我蛮惊艳的。
    其实如果一直按着这个叙事方式和节奏走下去,《东风雨》将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会像一杯甘醇的苦咖啡一样,入口苦涩浓烈,但回味绵长,而且醒脑提神,可惜的是,越往后看,越觉得这种纯粹和力度被某些东西稀释掉了。
    柳云龙是靠电视剧《暗算》起家的,《东风雨》不仅在题材上是《暗算》的延续,而且主人公的名字也在向《暗算》致敬,又是个姓安的。但电视剧与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而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柳云龙至少是在部分内容的处理上是把电影当电视剧来拍了,交代性的对话太多,并且有大量的重复性信息,比如关于那个满铁铁路的日共间谍的身份和命运,以及最后大段的临终独白,都让整部电影的节奏显得拖沓而冗长,这不是在用电影语言来讲故事。
    最严重的问题出在范冰冰这个人物身上,柳云龙和范冰冰大量的对手戏都在用文艺腔说些严重不着调的对白,我觉得编剧首先需要过的一关应该是让人物说人话吧,现实生活中的情侣谁会一张嘴就是那些含情脉脉的双关和隐喻啊?结果只要范冰冰一出场,节奏就开始拖,戏就往下掉,很尴尬的一个角色。其实谁都想得到,这里的爱情是为了最终毁灭而存在的,目的在于衬托牺牲,所以不用你反复用语言强调这些,观众自然会在自己的想象空间内补全这些情感元素,很多东西因为过于刻意地强调,最后反而失去了其最终的感染力,因为观众的心理准备做得太充足的。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些东西带来的后果就是影片本身应该具有的浓度和深度被浮华的表面文章庸俗化和廉价化了。而且这种整体剧情节奏的把握失衡还导致了情节上的顾此失彼,围绕着欢颜的“死间”本应具有的剧力和合理性因为潦草叙事而苍白无力,本来应该是一场波谲云诡的谍海计中计,现在却显得语焉不详。此外,全片斗智的成分很大,但不是所有的情节都讲得通,有的地方只能用日本人的低级错误来解决,特别是最后的对决,仔细想想其实是一个终极bug,这个将自己套牢的死结并没有解开。
    《东风雨》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电影,对于不同诉求的观众来说,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观感和评价。柳云龙尽管极尽可能地在丰富镜头语言,但还是表现出用电视剧思维驾驭电影所表现出的捉襟见肘和风格上的断裂,但作为大银幕处女作来说,我还是看到了他的追求和潜力的。中国的电视剧其实就是兑水的艺术,而电影在时间的延展度上作为有限,所以我不能说柳云龙在《东风雨》中是在兑水,他是在咖啡里加糖,他在其中所赋予作品的那种文艺青年的小资情怀,让影片显出一种甜腻腻的粘稠,作为一种风格上的追求很难做出绝对的优劣判断,但至少导致了影片在整体的回味上显得有些廉价,有点浪费了技术上的精致做工。

 6 ) 一浪接一浪,全死沙滩上

这么一部本应该紧张紧凑扣人心弦的谍战片,却被拍成了一部又臭又长的棒子国连续剧,明明节奏安详得不行却几乎每10分钟安排一个高潮,若真是连续剧,分成N天来看也似乎恰好好处,但偏偏这些高潮们如同北京的挤公交的上班族和学生一般直接被压缩到2小时的片长之内,如此密集而拖沓直接导致了观众“高潮疲劳”,因此,这些本应排山倒海的前浪后浪们齐刷刷的倒在沙滩上英年早逝。打个很黄很暴力的比方,此片的观影感受犹如轻柔的手淫,欲射不射,欲射不射,两个小时内如此往复,末了真正该射的时候蓦然发现自己已经射不出来了……
 
不知为何看片子时脑袋总反应到《孔子》上,回来一上网,才发现原来《孔子》的胡玫导演也是拍电视剧出身,怪不得两部片子的叙事节奏安排都一样一样的,so-disga~
 
至于演员们的表演,我只说两句:
男猪脚,看完这片我终于明白Lady GaGa的poker face唱的究竟是谁了。
女猪脚,深情缱绻实在不是你的长项,怎么浓妆艳抹的歌女也演不出那风华神韵呢?看来还是《封神榜》比较适合你。(一激动多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抱歉抱歉)

 短评

看完比较失望,感觉本片导演想两头讨好,但结果却是两头不讨好——喜欢看深刻的电影的观众可能会觉得它不够深刻,喜欢看娱乐的电影的观众则可能会觉得它不够娱乐。

3分钟前
  • 丁小云
  • 还行

影片只要范冰冰主演,便完全可以断定是烂片。我想她唯一合适出演的角色便是站街兜客庸脂艳粉的红尘女子,高级点的也得要有点才艺才能胜任,而且千万别有内心戏。当然负责任的说这片子之烂也不完全在于她。

5分钟前
  • snowinter
  • 很差

一般,和风声比还是差了点。居然能在一个故事里把这么多路势力全部包括也算不俗。

8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这哪里是“悬疑谍战大片”,完全就是把一套冗长枯燥的电视剧随随便便从中剪出2个小时拼凑出来的。自导自演的自恋导演皮肤真好!

1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暗算》剧场版,当导演的文艺情怀远超老百姓预期和接受能力时,杯具就盛满了“东风雨”水。亮点是赛狗戏,赛狗们演得真好啊!我家小冉老了,难过~

17分钟前
  • Aboo
  • 较差

摄影和美术都不错,可为什么那么让人不想往下看呢……

18分钟前
  • 湛卢
  • 还行

把爱情线去掉的话这部戏会像样点。。跳楼自杀时刘璇那腿哟。。死得粗壮

23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范冰冰的造型给一分;柳云龙的造型一份;曾江的气势给一分... ...

25分钟前
  • 在风之间
  • 还行

以电影的名义拍的电视剧,且是二流的电视剧。(PS:镜头里柳云龙的脸,用得着这般打磨抛光吗?)

26分钟前
  • CC
  • 较差

剧情拖沓的简直像韩剧,台词恶心的像琼瑶戏。这三星是冲着美术指导、摄影、特效和服装设计才给的的。编剧、表演、剪辑一塌糊涂。。范小姐快成烂片代言人了。。柳云龙演什么都是半死不活的木瞪样子。。

29分钟前
  • 猫儿朵朵
  • 还行

真是乱七八糟,连个故事都讲不好,空有一个奢华的皮囊~

31分钟前
  • 佛罗伦萨
  • 较差

我觉得还是不错的。缓慢抒情,带着诱惑的上海,让我想起了Shanghai的英文原意“诱拐”。不管是谁,在这里总能够找到追求。不管你喜不喜欢这座城市。

34分钟前
  • 栀子英
  • 力荐

酸死了

36分钟前
  • Z1d3x
  • 还行

期待在《东风雨》续集中,柳云龙能够原地复活,用脚弹钢琴

39分钟前
  • 良美te斯文
  • 还行

x

43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推荐

见识到比主演光环还强大的导演光环。比《风声》好,视听和美服化道方面做得不错,剧作太2了……

47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剪片的人是用脚剪得么,TCL!画面很美 女主角很美 男主角很自恋~

50分钟前
  • abby
  • 还行

知道自恋的男人是怎么样的吗?请看《东风雨》

54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还行

搞情报工作的都是诗人!

59分钟前
  • 宋绪新
  • 推荐

4.5stars...不满意于某些地方过度含蓄,很多角色姓甚名谁都不说……

1小时前
  • 豆友2790706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