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生活

剧情片日本2016

主演:门胁麦,长谷川博己,菅田将晖,中川雅也,乌丸节子,西田尚美,筱原友希子,宇野祥平,岸井雪乃

导演:岸善幸

 剧照

二重生活 剧照 NO.1二重生活 剧照 NO.2二重生活 剧照 NO.3二重生活 剧照 NO.4二重生活 剧照 NO.5二重生活 剧照 NO.6二重生活 剧照 NO.13二重生活 剧照 NO.14二重生活 剧照 NO.15二重生活 剧照 NO.16二重生活 剧照 NO.17二重生活 剧照 NO.18二重生活 剧照 NO.19二重生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20:11

详细剧情

以小池真理子的小说为基础,讲述读大学哲学科的平凡学生阿珠,被研究生论文导师提议做记录某个专一对象生活和行为的“哲学跟踪”,于是开始跟踪邻居一家的丈夫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我们只存在于各自眼中

跟踪虽然很有趣,但我对跟踪的人并没有兴趣——苏菲卡尔的《真实的故事》

1、观察者与被观察者

看电影有点好,我们每个人都在观察电影里出现的人物、发生的事件,用我们观察到的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比我们生活中容易了不少。

故事的开始源于一篇哲学论文,而归根结底却是女主不知道“存在”是什么,“人类为何存在,她又为什么会存在?”
嗯~这是个一本正经的哲学问题,可是这样一个开头,也把电影的调性给定了——我称之为哲学环境下的文艺片。

既然已经提出问题了,下面就是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授给女主一个建议——既然你对“人为何存在”不明白,那不如通过不带理由的去观察一个人,记录下来,并且不与对方接触和不被觉察,而后对这些记录进行归纳总结,试着明白解释“存在”,教授给的方法还真是个简单粗暴啊,因为这就是跟踪嘛,并且还要求你“对跟踪的人并没有兴趣”。


可是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女学生去跟踪人,你能够想象吗?女主选的第一个跟踪对象是邻居长腿熟男,与跟踪的对象距离在10米內,对方去哪跟着去哪,时间长了被发现也属正常。但是对方以为女主是老婆派来的侦探。我想说,有没有错搞,你见过这么low的侦探吗?你以为被你觉察到了,真的是你机智?是因为你的风流事早被老婆发现了,你才“睡不着怪床歪”的这么认为吧。我们可是观众诶,我们知道你老婆啥时候发现你有情况的,总结起来就是“女人的直觉是很灵的”,更何况女(我)主(们)第一次跟踪你的时就发现你俩在小巷里干柴烈火了,怕是因为此女主才果断的接受了教授的提议吧,心里估计在想“教授你的提议真的棒,我喜欢的长腿熟男,竟然这么奔放,第一次跟踪就有这么劲爆的事情发生,那要是继续下去......想想还有点小害羞😳尼····”

2、有兴趣的跟踪与无兴趣地


被发现原本也是意料之中的,狗血的是,在被长腿熟男追问后,喝多的女主还想跟他啪啪啪,重(有)点(没)是(有)她(错)主(搞)动,呀,虽然电影没交代女主为何一开始选择他,只是表面看是隔壁邻居而已,但我们可是观众哎,观众A说,她就是垂涎长腿熟男的美色,观众B说,估计是觉得邻居一家幸福美满试图了解,观众C说,因为导演、编剧就是这么安排的,你看导演的镜头,选的演员(主角脸),都是答案,从结果看女主多少是喜欢长腿熟男的。重点又来了,女主喝多跟长腿熟男开房这事被女主的男朋友跟踪发现了,是的,又是跟踪,导演只给了他一个带着帽子的背影(你看导演给你传达的信息,get到没有)显然她男朋友技术高明,于是男友与女主说再见,第一次跟踪对象也失败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女主跟踪被发现除了经验不足外,带有兴趣也是重要原因,(PS:让你不听老师的话)失败在一开始就埋下了。

尽管失败了,但是“存在”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论文还得写下去,于是跟踪对象换成自己的教授(我多少觉得这个选择,有点阴暗面在里面)这次倒挺顺利,当真是跟踪有了经验,还是教授的生活看似简单、平凡呢?最终,论文初稿给了教授,教授看完后给了她一张票,说这个对你的论文有帮助。我觉得教授不愧是教授,这分明再次教育女主——“你跟踪不够深入啊,观察不够细致啊,你论文中观察到的女子,并不是我的妻子噢,至于为何如此,你恐怕也难以知道,但是我还是给你个线索and自己体会。”

3、二重生活

电影最后,教授自杀(why?自己看咯),女主的论文顺利通过,并搬了家。她与EX形同陌路的生活在城市中(片头镜头里这两个人可是在做爱做的事来哟),影片除了告诉我们“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外”,另外(主创牛X之处)即便你真的如开头所说的,无理由的跟踪并记录一个人,你也没法了解一个人的全部,即便身为观众的我们,看似站在上帝视角看片,你所看到的也是通过镜头展现出来的。
(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两个人在一起无论多么亲密,都不要去想着真正了解对方(因为这原本就不可能),我们相遇之前,你已无法真正了解那个过去的我,即使你拥有上帝视角,在你面前我没有秘密,你也只能这样静静地观察。就好比“看电影”本身一样,你没法与电影里的角色互动,我们能做的就是静静地观看。但凡有所互动、接触,这个上帝视角便在那时不起作用了。你我之间的相互认识原本就是片面的,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想着控制或真正了解别人呢,别人是什么样的,除了你看到、听到的,知道的,还有你没看到,没听到的,不知道的,而这两方面客观存在着!影片时长2个多小时,节奏不快,却故事饱满,展现了不同视角下主角们的不同生活,色调日系,岩代太郎与门胁麦(女主演名)合作的片尾舒缓而致美。我们每个人在不同人面前穿戴好不同的自己,在家与妻儿逛街,吃饭,那妻儿以外的生活是怎样的?父母面前的我们,以及父母以外我们的生活呢?


PS:
“在你心里我是什么样的?你想我怎样?对你而言,我是什么?”
“这一切我不得而知。”( 请忽略翻译腔)

 2 ) 危险行为(观后感)

凌晨00:00,指甲底油刚刚晾干,发尾还是湿漉漉的。 打算看完大概两点多就睡,没想到整理完截图已经5点40,干脆撑到天亮吧,这么想着一边毫无目的地刷着豆瓣迷迷糊糊闭上了眼。 “想钻到电影里去。”片尾曲的最后一秒播放完毕,屋子里只有窗外的路灯透进来。黑色的夜黑色的寂静,躲进电影里也挺好,我不想天亮。 电影的最后,女主坐搬运公司的车离开,在红路灯路口看到石坂牵着孩子一家三口走过,画外音插入这段话:“平凡的、宁静的,没有背叛、没有秘密、没有谎言,公平的、充满爱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人无法摆脱痛苦,能让痛苦稍微减轻一些的,一定是秘密。无理由的跟踪就是站在他人的位置和立场上,设想自己就是那个人,也就是说,了解他的人生、热情、意志,这大概就是证明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个体的唯一方式吧。” 我忽然就原谅她了。 因为写论文而采取跟踪他人这样出格的方式,尽管多少源自教授的压力,仍无法体谅。畏畏缩缩,没法和周围人处理好关系,发生误会不及时解释,不挽回。仿佛肚皮已经翻转的死鱼,浮在海面任浪花冲击着前游。 只穿着内衣哀求石坂先生允许把他的秘密写进论文的时候,他回应得很冲”尽是陈词滥调的故事,以为我就会同情你吗?人为了什么活着你这样的人怎么会懂啊!“一锤把脑子里的过度臆想和自我同情砸碎,拜托你瞧一瞧现实世界。这样的声音仿佛在石坂内心嘶吼着。 最初,白石珠瑟瑟缩缩地在门后探出头,缩着脖子看教室里教授上课。从这个镜头开始,好像自己也跑到电影里了。 怯懦、温吞、不善言辞,每一个都好像我自己,深藏在内心深处轻易不示人的这些,不受欢迎的部分性格。 一味地沉默和忍受,越是这样,一旦跨过底线,就越容易走得放肆和忘我。和一直以来互相扶持的男朋友情感状况亮起红灯,“除了论文我现在无法思考其他东西“,白石一头扎进违法的漩涡不愿自拔,像坏掉了一样,我却越来越兴奋。一想到接下来什么时候会被石坂发现,乃至喝醉头脑不清醒主动吻过去,我大脑皮层的神经都在亢奋地叫嚣着。 做到一半因石坂女儿发来的短信叫停,他的话像盆凉水从头淋到脚,白石在抽泣,而我醒了。 接着她去跟踪了教授。 这个女人,真讨厌啊,这个时候还不懂得止损吗? 可是停下来,又该往哪里去呢?唉。人果然不能太放任自己,也不能一味沉浸在对命运不公的抱怨中。还没有多走几步,就给自己编织起牢笼,作茧自缚再顾影自怜,也太蠢了吧。 我又变回了我自己,冷漠无情的旁观者。 可是变成白石的这一个多小时里,我体会到了快感和自由。

 3 ) 跟踪,扮演与秘密的三重现象学

这电影真是很不简单啊,日本这种电影向内纵深的度真是在亚洲无出其右,也真的间接反映出日本哲学和社会对于欧洲大陆哲学的内化程度。 私以为,有“跟踪”,“扮演”和“秘密”三重可以深度探讨的问题,或者可以说,是三重现象学,而电影将这三个层面交织展现得非常生动和深刻 1.无理由跟踪:从一种预设的平行模式,即一种局外和局内同步进行的模式到跟踪者情动的发生到其发觉,其实如果只是一种“域外”的跟踪根本上是自欺欺人,跟踪的结构中,其实没有主客,只有作为欲望者的跟踪者和被欲望的被跟踪者。跟踪的第一重结构和阶段里,跟踪者在跟踪时仿佛如萨特的门孔窥视,在安全处用想象粘合自身与被跟踪观看者生命中的激情,意志,形成第一重想象的自我建构(想象性自我回溯,也是孤独者封闭者的自我建构模式),此处类似于一种静态观看,和看书观影类似。然而此电影更进一步,设置意外打破了跟踪的稳定结构,进入了跟踪结构的破裂和主体意识的“惊醒”,跟踪被发现直接让跟踪进入第二阶段,跟踪者(主人公)被迅速抛入一种触目的焦虑和紧张中,被动地完成互动交互行为,此时,内在的欲望,意志与激情被震荡,结构不再稳固,内在的各种强度流极容易在结构的破碎中溢出来,形成对于“自我”的认识,这乃是“自我的惊醒”,也是电影末白石的状态,自我的惊醒填补了作为“域外之人”的跟踪观看者自身内部的空白与空虚,第一阶段的单向投射的想象性自我建构遭遇了内在流动的情动与激情从而生成自我新的样态,进而填补起理性怀疑,旁观所带来的主体感受的实质性空乏,这是跟踪结构破裂后真正的主体性生成,同样的结构见于心理咨询和精神分析师。

2.扮演:扮演已然不需要模本,在扮演和现实中显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我知道我在扮演”是一种很强烈的排斥伪主体性(被扮演角色),预设了明显的一个实在主体的自我保护,但事实是,演到深处,这种强烈的自我保护难以包裹住内在强度,激情,意志的流动的时候,就很难说扮演和真实到底区别在哪。所以,好的扮演都是生活(自我生成),真诚地生活,也就是毫无保留,演好了一个“自己”而已,毕竟,根本没有一个叫做“自我”的东西,一切,都始于想象,生成于内在强度在触碰到外界世界时微小悸动的激发。

3.秘密:主体为自证主体性开辟的一块内在地域,是将连续的流中的一部分截取出来加以强化和保存,外人永远只能见到片段和碎片,而主体却感受着分秒流逝的真实,这也是电影末那几个问题问出来的原因。秘密,是主体自我锚定自我返回自我回溯的钩子,自称没有秘密的人一定是自欺之人,因为逻辑上这不存在,他们往往很危险,因为那意味着把自我完全割裂献祭给外在性的反射确证模式(通过大小他者的反馈),这种人是没有内在性的人,是被抽干了内里的傀儡式的行尸走肉。从这种角度来看,秘密,是主体建构核心的要素。

4.痛苦,只是自我内在的流迷失在外在通过碎片和片段反射性的自我确证的一种症候,是内在感受的连续性和话语叙事的节断性之间的张力中产生的自我的否定性溢出,那往往是自我毁灭(not to be)亦或是生成(to be)的前奏。

结尾老师的自杀是对痛苦问题的一种回应,电影不再拙劣地追问意义,但却用最后老师“妻子”秘密的揭晓和老师的自杀将to be or not to be之间的差异带到一个临界状态的顶端,to be or not to be不过是两种自我生成的模式,只不过前者拥抱可能性,选择继续用想象塑造真实,而后者,击碎一切想象,一头撞在(或者说以自我身体的献祭不顾一切地拥抱唯一的真实)唯一的真实――死亡之上。

这电影实在是高啊,让人十分惊喜的观影体验,深度上可以直接承接伯格曼塔可夫斯基,但表现方式上又更加友好,更容易让人接受,没那么私人化和风格化也可以表现极其深刻的立意,可能和电影哲学系的设定有关,无论如何,近年看到的最好的日本电影了。克制舒缓的节奏,镜头,配乐,演员演技都近乎无可挑剔。(演这种角色需要演员很高的素质,可能亚洲也只有日本可以)

这电影实在是不简单啊……

 4 ) 理解不了电影的最后一幕

最后一幕,前男友和女主又同框了,从这个角度看女主好像在跟踪前男友。

这一幕前男友应该是发现了她的跟踪,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还会有这么一幕,是不是暗示他们又在一起啦?然后在各自出了地铁站以后,前男友的身影又不见了,在人群中怎么也找不到。

这个应该是导师,女主回头看到导师,笑了,可能就是因为导师自己解开了心中一直纠结的问题吧,然后才有一个开怀的笑。镜头一转,后面的导师也消失了。

我就是不太理解前男友为什么还会在最后一幕出现,然而出了地铁站就又消失了。大家有什么见解呀,期待留言。

 5 ) 生活的命题

为了写一篇好论文不择手段的女大学生 老师的这个命题也太刁难人了吧 为了什么生活,男人的屏保说明了一切,老师饭菜说明了一切,为了骗妈妈成为已婚男人的老师 救。跟踪者成了被跟踪者,教唆跟踪者成了被跟踪者这片子套娃。 老师看到写自己的论文会怎么想啊喂 还有这个监控邻居大妈或成为最大赢家 吃饭很有意思很多电影包括电视剧都有 翻译女主的绪论 “跟踪”,我怀疑因为那个人的人生,尾随者在那之前抱着的人生。 因此,尾随者到现在为止抱着的人生的重向存在的主体是哪个呢?变得不明白了。关于人类的存在还是需要具体的考察 所以到底是活着比较好还是死了比较好

跟踪了别人千万不要丢失自己 跟踪别人其实得不到什么人生哲理 老师就像是悟了这种哲理才遁入空门的吧空虚 要说空虚每个人都是空虚的吧女主 对象A 对象B 日本生活节奏太快空虚倒成了平常 平凡的 宁静的 没有背叛 没有秘密 没有谎言 公平的 充满爱的人生是不存在的 人无法摆脱痛苦 能让痛苦稍微减轻一些的 一定是秘密 无理由的跟踪就是站在他人的位置和立场上 设想自己就是那个人 也就是了解他的人生 热情 意志 这大概就是证明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个体的唯一方式吧

日本的电影或者说是所有的电影都有punchline

 6 ) 一闪一闪亮晶晶

电影讲述的故事意味深长: 一名哲学系的研究生(女生),为了完成关于“存在”的学位论文,以“无理由的跟踪”的方式尾随自己的邻居,试图弄清所谓活在世上的真确含义。 她发现,被跟踪者那令人羡慕的身份、人生、家庭、生活的背后隐藏着欺瞒、外遇、猜疑、自杀;由于她实在是不擅长尾行而被觉察,于是更换了跟踪对象——这次是自己的导师,她发现深邃、寂静、出离的老师并非孤寂地独活着,他有宜人的女眷,看来还颇为贤良淑德。整个研究过程,她与自己的男友生出了嫌隙、误会,彼此的不解终致分手。 时间过去,论文初稿完成,严格的导师亦不吝赞美,但指出有处需修改,那正是关于导师自身的部分,因“不符事实”,导师没有明示如何不符,只是给学生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演出门票和一张名片。两者皆指向导师的伴侣。真相是,导师的妈妈身患癌症,去世在即,一生独孤的他为了遂老人的愿,雇了个演员作太太。看完演出,女生又习惯性地在路边跟随了那位女人,看她抽烟,看她骑车离去。 影片最后,导师给论文打出了93分的高分,然后自杀;女生在搬家的车上,见到最初跟踪的那个邻居,只见他俊朗依旧,体贴、恩爱,护着太太过马路,一家人很幸福,女儿骑着自行车走在前面。阳光,日式的淡雅、却强烈的光,洒落世间。 这个电影的结局可作各种解读,比如说它是世间由功利原则确立的那种“理智”对不名一文的天真学生的反讽,不过电影有其意图,不用我们多加猜测。 论文的结论部分在此时伴着静谧的配乐,由女主人公旁白而出: “平安、而安稳,没有背叛、隐瞒和谎言,只因公平的爱而满足的人生,并不存在。人无法逃避痛苦,能让人从痛苦中稍稍喘口气的东西,那一定就是秘密。” 至此,车辆的进行使得镜头中的一家人被一堵墙遮蔽,跟踪结束了。旁白继续: “无理由的跟踪,是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位置与立场,也就是将自己与他人互换,也就是了解彼此的人生、激情与意志,要让一个人成为另一人无法替代的存在,这可能是唯一的方法。” 永恒无理由的跟踪始终进行着,我们一生的所见所感、我们的存在,即在其中。 什么是人生的秘密呢?这部电影提出了颠覆性的看法。 秘密不是指——某人有了外遇,或者说任何类似于此的有名有姓的事件。秘密是生命中无数的连自己都忘了的那种碎片,那种很少提及、很少回顾却构成了生命的质地与味道的无数事实,是“一眨眼就过去了”的一生。 日本人有个比喻叫做“道草”,来自夏目漱石的同名作品。所谓道草,即路边的野草,这些东西在我们的生命中无边无际地生长,它们不显著,跟人生的大路比起来,跟“研究生毕业”、“结婚”、“公司上市”……“老公出轨”比起来,它们连名字甚至都没有,但路边的野草,它们真实地构筑着生命,充斥着每个角落,或者说,正是这些被遗忘了的,不经过无目的的跟踪就无法被记录的事情,构成了我们的最真实、最根本的经验。仍以道路为喻:道是从草中踏出的。 只有私人侦探的跟踪才以发现“外遇”为目标,但本片一再强调的是“无理由的跟踪”,要去发现的是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存在者。人生的喘息之处,不是目不转睛地看着某处,而且无数次不经意的眨眼。老师那走向末路的人生味道,不在他的教职里,不在他关于德里达的著述里,甚至不在那位女士的陪伴里;而邻居的人生真相,并未因为“外遇”的揭示都得以彰显,他那幸福的结局,不是对任何的人嘲讽,不是婚姻逻辑的提示,而是生命中的又一个新的角落——如果她继续跟踪,她就会发现。另一方面,用一个生命去跟踪另一个生命,就会失去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是等价的,即便毫无成就、乏善可陈的人生,也由24小时来填满,时间的致密与绵延给予所有人的存在以无尽的秘密。 漫天的繁星,其实并未构成我们的宇宙的主要部分,现代天文学、宇宙学告诉我们,我们所在的宇宙,与其说是由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组成的,不如说是由看不见、摸不着的暗物质、暗能量组成和主宰的,宇宙中90%以上的组成部分是以“暗”的方式隐藏着的,这些暗物质提供了本质上是微弱(引力是弱力)但又无比强大(质量巨大)的引力,它们形塑着宇宙,决定着宇宙的命运。太阳系只不过是不可见的汪洋大海里随波逐流的一粒尘埃。 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无法直接观测到暗物质,虽说他们充斥着宇宙中,虽然科学家抱着无比的信心。 日常的生活的主要部分,并非是由能用语言描述的那些部分组成的。即便有一天,人类发明了一种可以合适地生成语言文本的记录仪,能以海量的数据、以不可以思议的速度随时“临摹”我们的生活内容,我仍旧认为,即便有了这样的文本,生命经验的主体还是游离在了语言之外。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没错,语言是存在仅存的家,可惜,如果我们领悟到我们总是在搬家,领域到生命总在变动不居中,我们大概就没那么自信了。 影片中,扮演教授太太的那位女演员,演出的那间小屋,叫“Sun Rise Hole”,我马上想起了了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在洞里观看的火把的投影的人,以为自己把握住了真理,可惜连洞穴他都没有走出,连阳光都没有见过。当然,柏拉图的问题,不谈也罢,影片也并未要深究柏拉图的“理念”与存在的关系。 语言不可把握的东西,永远在语言之外,舞蹈、绘画、歌唱,不是“跳舞”、“绘画”与“歌唱”。这些东西是生命的秘密,不被语言所观测,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但这些暗物质对生命的味道,对生活的感觉却有着无比真实的决定作用。 幸福是道草的味道。 昨晚,我健完身,于夜幕中望着远处的高楼,那种普通的、寻常的摩天高楼,顶上的指示灯一明一灭,它们就是我所在时代的象征,是我生命中得以休憩的、微不足道的秘密。只是没人跟踪我,除了我自己。

 短评

日本人的故事总有本事把我从昏睡中拉出来。抑或是,在昏睡中做着斑斓的梦。

5分钟前
  • peipakoa
  • 推荐

为什么我们会在一起呢?我想卓也饱含爱意与真情的速写最后很好地传达给珠了。(刘海将将杀伤力满点。戴上耳机更像染谷了 --)跟踪了隔壁邻居和自己的教授后珠才发现心里有个巨大的空洞的不止自己一人。前者回归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后者最终则选择自缢。生存的意义越思考只会越消极。岩代太郎的BGM拇指!

6分钟前
  • 小檠的罗宾熊
  • 推荐

算是电影节看过最喜欢的了…人生本来就没什么意义,都是在注视和被注视下虚构出的他人的生活,到最后连自己的生活,想起来也空洞得像是他人。To be 不过是一个在超市里把两包猪肉换位子然后被抓的演员。超符合最近人生观… 长谷川有这么帅吗以前=_=

11分钟前
  • 爱吃三位汤圆叶
  • 推荐

登堂入室

16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教授简直专业坑女主,虽然教授自己也是个有故事的人。现在大家的尺度真是越来越大了,看得我还有点尴尬。不过整个片子看下来,尤其是结尾的感觉,还颇有点意思。虽然跟踪对象一号的败露并不是女主给害的,但是人家最后依然阖家团圆。反倒是本没有恶意的女主,却跟男朋友分手了。人生就是充满了不预期。

17分钟前
  • merrymary
  • 还行

满场的电影院里大家不约而同的笑声,长谷川博己演的真好,不过所谓“生存的意义”,观察别人的生活也是得不到答案的吧,整个电影最有意思的还是管理员老阿姨装在垃圾回收处的摄像头

19分钟前
  • 小药水
  • 推荐

片子本身不错,但女主扮演的角色真心让人不舒服。无目的地观察且不介入对象的个人生活,看似是个无害的题设,但观察记录分析本身就带有极强的目的性。窥视他人表面之下的生活,比起窥视结果,跟踪挖掘对象隐私的行为更让人厌恶。在男主面前讲述过往经历的女主简直像个中二少女,那种狼狈既难堪又熟悉。

21分钟前
  • 风满蜃气楼
  • 推荐

这部电影要格外批注:在东京连看了两场带舞台挨拶的首映,其中一场离苏打宝宝只有几米,宝宝好看哭了

26分钟前
  • 羊喘
  • 推荐

离哲学很远,所以扣一星。但是私心却意外的喜欢,所以加一星。今天从早上拿到卷子后就一整天陷进挫败感里。夜里看了这部期待很久的电影,也有够丧。每一个元素都很喜欢,每一个人都眼冷心热,充满了扭曲的渴望,误解和压抑。小剧场格外动人,最后一张画像一个戒指给了观众2小时虐待后的温情。

31分钟前
  • 岕川
  • 推荐

“To be or not to be根本是两个问题”目标A的部分非常精彩,后半段有些泄劲,因此非常想看这位哲学硕士斯托克的论文。门胁麦演技极佳,并且我觉得如果我是她我也天天跟着长谷川叔,内心的空虚确实能被他完全填满啊!!!

36分钟前
  • 气急败坏陳牙齿
  • 推荐

#2016 SIFF DAY2#属于那种我没有抵抗力,色调和节奏都喜欢,看了一会儿就决定要好好看的片子。很喜欢门胁麦(虽然第一次看她的片子),完全没想到苏打会如此酱油,长谷川帅得让人想杀人。

39分钟前
  • 琉璃璃
  • 力荐

没啥别的大感想,只有一个:比起菅田将晖,我更想和长谷川博己上床。

43分钟前
  • 呼呼米
  • 还行

先给长谷川叔表白五颗心

48分钟前
  • 末人甲超人乙尼
  • 力荐

这么深的话题拍的这么浅 suda真是什么都能演

50分钟前
  • Alan
  • 还行

剧本很好啊!

54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几乎是近来最喜欢的电影,每一帧都美。虽然作为哲学的纵深是很不足的,但是整个故事真有意思。越来越觉得文艺的起点和终点,其实都是孤独,文学,电影,绘画,音乐,无一例外。当我们偷偷参与别人的生活,看到的尽是孤独与虚空,在他们的身体上起伏。长谷川以前有这么帅么?截图无法自已。

56分钟前
  • Raaachael
  • 力荐

窥视与被窥视的主客体变化是最有意思的亮点(监视器的镜头也是加分项),可惜没有深挖下去,正如论文结尾的总结陈词,像是刻意拔高的立意,其实没有说到点子上,因此影片整体还差一口气;在偷窥中想象成为另一个人,并非证明“每个人都是独特个体”,而是孤独的感的威胁与危险。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好想干长谷川博己啊!

1小时前
  • 茶壶
  • 推荐

正中下怀。看似简单的故事,实则抽离开来是正儿八经的哲学讨论。作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偷窥主线只想说干得漂亮。btw…被长谷川博己帅到了🌚😱

1小时前
  • 逢澶Ty
  • 推荐

这是2016目前为止让我觉得「好看」的片子。「平凡的,宁静的,没有背叛,没有秘密,没有谎言,公平的,充满爱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人无法摆脱痛苦,能让痛苦稍微减轻一些的,一定是秘密。」观影中人生,看人生哲学,满足个人私欲的跟踪主线很nice!长谷川博己,帅,我一边挠墙去。

1小时前
  • Wheel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