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 粤语

剧情片香港1986

主演:张艾嘉,鹤见辰吾,姚炜,秦沛

导演:杨凡

播放地址

 剧照

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2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3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4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5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6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3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4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5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6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7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8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9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1:40

详细剧情

由澳门的一宗命案开始,名妓张美玲(张艾嘉)被发现在酒店房中刺杀了前度男友中村(鹤见辰吾)。在审判的过程中,发现了中村与美玲十年前的一段不可告人的往事,更发现美玲与夜总会经理白兰(姚炜)之间暧昧的关系,而白兰中村亦为了美玲而造成终身遗憾的错误。

 长篇影评

 1 ) 侯孝贤的《海上花》

       中国古代写妓女的文学作品很多,单说小说,唐代时就有了《霍小玉传》,而后又有《李娃传》、《钱舍人提诗燕子楼》、《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品花宝鉴》等等,虽数量繁多,但是多有浪漫、夸大、理想化的成分,从贴近现实的这一角度来看,这些作品都有所欠缺。清末韩邦庆(花也怜侬)写的《海上花列传》则让人眼前一亮,小说中既没有刻意贬低妓女,也没有刻意抬高,“乃一洗旧作家之向壁虚构,方是青楼社会之现实写照,文笔生动,描写逼真,读之若置身脂粉窟中。”《海上花列传》用吴语方言写成,流传范围自然不广。1983年张爱玲将其译为国语,使之更易于阅读,后至1998年,侯孝贤将其搬上银幕,拍成电影《海上花》,对原著的推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纸面到银幕,可以说,小说和电影是两相成全,既紧密联系,实又各具特色。因为这一层关系,评价电影《海上花》,着实该把小说《海上花列传》作为尺子比照分析。

    叙事结构

    从情节内容的含量上来看,小说自然是远丰富广阔于电影的,一般电影的时长仅在两个小时左右,更长些,观众不一定坐得住,分节播放,就成了连续剧。内容上要删节,就引起了叙事结构的变化。《海上花列传》,韩邦庆在“例言”中称“全书笔法谓从《儒林外史》脱化而来”,意思是说《海上花列传》同《儒林外史》叙事结构一样,全书由许多不同的人的故事组成(《海上花列传》有六十回,涉及一百多个人物),却并无中心人物和中心故事,且书中人物多互不相干,故事也多没有密切联系,小说可谓 “合传”。为了将彼此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串联在一起, 韩邦庆选取了两个人物来扮演串场角色:上半部是洪善卿,下半部是齐韵叟。小说虽无中心,但是有主要脉络。小说前半部主脉有三条:1、罗子富、黄翠凤和蒋月琴的故事;2、王莲生、沈小红和张蕙贞的故事;3、陶玉甫、李漱芳和李浣芳的故事。后半部的主脉则是赵二宝和周双玉两条。
    电影《海上花》里的故事都发生在不同的“长三书寓”(妓院)里,每转换一处,镜头均由黑幕作为过渡,整部影片下来,按照地点的转换,如章回体小说一样可分为二十一章,分别是:1、众人的酒宴,2、荟芳里——沈小红,3、公阳里——周双珠,4、尚仁里——黄翠凤,5、东合舆里——张荟贞,6、荟芳里——沈小红,7、公阳里——周双珠,8、荟芳里——沈小红,9、众人的酒宴,10、尚仁里——黄翠凤,11、众人的酒宴,12、荟芳里——沈小红,13、东合舆里——张荟贞,14、荟芳里——沈小红,15、尚仁里——黄翠凤,16、众人的酒宴,17、周双玉处,18、公阳里——周双珠,19、周双玉处,20、公阳里——周双珠,21、荟芳里——沈小红。所有章节涉及的主要人物有恩客(嫖客)王莲生、罗子富、淑人、洪善卿和倌人(妓女)周双珠、黄翠凤、沈小红、张荟贞、周双玉,可见电影把小说“合传”的特色继承过来,但是主脉则从三条削减为“王莲生、沈小红和张蕙贞的故事”这一支:发生在沈小红和张蕙贞之处的篇幅占八章,不发生在沈小红和张蕙贞之处但涉及到三人关系的又占了四章,前后共十二章,占了整部电影的一半多。小说中“陶玉甫、李漱芳和李浣芳的故事”和“赵二宝”两支几乎略去不表(只经他人之口有所提及),而“罗子富、黄翠凤和蒋月琴的故事”一支则不涉及蒋月琴,涉及到周双玉的也仅有六章。这样电影就由一条主脉和几条支脉构成。
    主脉按顺序发展是沈小红因为王莲生包了张蕙贞而将张蕙贞打伤,王莲生分别到沈小红处和张蕙贞,后王莲生因生沈小红的气,带张蕙贞出局(陪着吃饭),此事让沈小红极其恼怒,当王莲生再次到沈小红处时,沈小红与王大闹别扭,后来王莲生发现沈小红背地里姘戏子,大怒之下娶了张蕙贞,适时王莲生高升广东,但张蕙贞与自己的侄子私通,王莲生便将张蕙贞抛弃。
    支脉有:1、周双玉因为生意好,受双宝嫉妒,双玉便叫老鸨打了双宝,周双珠为二人调解,后周双玉在酒宴上认识了朱家五少爷淑人,两人情投意合,但朱家替淑人定了亲,周双玉气不过,要和淑人殉情自杀,二人被救下后,周双珠和洪善卿通过多方协调,将周双玉嫁与他人。
    2、黄翠凤教训老鸨姘戏子,又教训后辈不懂经营生意,后通过罗子云赎身成功。
    尽管电影比小说删去了许多情节和支脉,但是因为电影“合传”的特征,如何处理每一枝节发展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仍然颇为棘手。对于《海上花列传》,韩邦庆在“例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或竟接连起十余波,忽东忽西,忽南忽北,随手叙来并无一事完,全部并无一丝挂漏;阅之觉其背面无文字,虽未明明叙出,而可以意会得之。此穿插之法也。”意思是说将叙事线索交叉安排,使之能够既分散又完整。电影《海上花》借用的也是“穿插之法”。“情节穿插”一种是以章回为界限,正在讲的事按下不表,径直讲另一件事;电影第二章至第五章便是个典型,本来第二章的内容和第五章的内容是相承接的——分别是王莲生到沈小红处和王莲生到张蕙贞处,但是中间却插进三、四两章。
    第二种则必有焦点,即在某个焦点上,前一件事在此暂时告一段落,同时发生的事或后面发生的事从此处展现与观众面前。第一章众人的酒宴就是一个焦点,前半段众人围绕陶玉甫和李漱芳的感情闲话多时,待到王莲生起身离开后,借洪善卿之口倒叙出了“王莲生包了张蕙贞,沈小红因嫉妒将张蕙贞打了一顿”之事,从而引出了第二章,洪善卿和王莲生到沈小红处交谈。第十八章周双珠处也是一个焦点。先是借洪善卿之口说出了“王莲生因张蕙贞与其侄子私通,而将其抛弃”之事,就此了结了主脉的发展,接着通过周双珠和洪善卿的对话道出了“周双玉和淑人感情真挚”,引起“周双玉要同淑人殉情”的第十九章。
    第三种便是时空交错。在电影里,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的时间顺序似乎应该是九→八→七。第七章,王莲生和洪善卿在荟芳里,沈小红和王莲生怄气,说是因为生意冷清。第八章,周双珠请洪善卿替周双玉和淑人做媒,适时,洪善卿收到王莲生的“请客票”(王邀洪去沈小红处)。第九章,在众人的酒宴上王莲生身边坐的不是沈小红而是张蕙贞,淑人和周双玉初次见面。

    镜头特征

    侯孝贤拍摄《海上花》是再合适不过的。鲁迅评价《海上花列传》“平淡而近自然”,而侯孝贤的镜头风格也是如此。众所周知长镜头是他最为钟爱的。电影中,每一个镜头持续的时间越短,意味着每一个镜头之间的剪切越频繁,而这就容易让人产生不真实的感觉,因为在现实中,一个人不可能迅速地由一个时空跳到另一个时空去。“长镜头”因持续时间长而得名,这种镜头往往能够给人与真实感,因为其持续时间有时接近自然时间。细数整部电影,大约只有四十几个镜头,可见每一镜头的时间是很长的。这便能够从一个角度体现真实。然而,长镜头毕竟不可能同自然时间一样长,观众也不可能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电影上。镜头的剪切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如何拿捏,对镜头的内容作何取舍。电影中的“黑幕”(镜头由亮变暗)就是一个剪切,方式有两种,一种与电影的大的叙事框架相吻合,即每转换一个地点便进行一次剪切(按章回剪切);在每一章之中往往又剪切一次——把每一章分为两小节。这两小节无疑是该章回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场景。比如在第二章里,在沈小红处,前一小节,洪善卿替王莲生向沈小红解释,双方各执一词,不欢而散,后一节王莲生单独与沈小红相处,沈小红委屈痛哭,王莲生将其紧紧拥入怀中,体贴安慰。由大怒转而为大喜,两个情感高峰中间省略的则是王莲生和沈小红的一番云雨,可谓“点缀渲染,跃跃如生,却绝无半个淫亵秽污字样……”(韩邦庆语)
    在电影里,镜头多采用中景和远景,几乎没有特写,镜头的移动一来转动范围十分有限,转动的速度极为缓慢;二来,镜头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追随着说话的人,造成说话人在画面之外的情况。两种手法交叠使用,让观众仿佛置身电影里的角色身边,以第三者的身份冷静地观察着故事的发展,可见电影也是“平淡而近自然”的。

    电影主旨

    电影的主旨与“王莲生、沈小红和张蕙贞的故事”这一主脉紧密相关。为何要以“王莲生、沈小红和张蕙贞的故事”为主脉呢?侯孝贤恐怕是受了张爱玲的影响:“ 书中写情最不可及的。不是陶玉甫与李淑芳的生死恋, 而是王莲生沈小红的故事”。在现实里,能够得上生死恋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倌人和恩客关系又都停留在“男财女貌”、“一手交钱一首交货”的水平上。王莲生和沈小红则大不相同,一方面,王莲生多以最大的诚意包容沈小红的小性子,可当王莲生忍无可忍时,则将张惠贞招在身边,而沈小红在为了王莲生几乎不接其他人的生意的同时,却姘上戏子。两人的爱的爱既有深刻之处,又牢固地踩在事故的基础上,比起生死恋来多一份真实,较之娱乐消费,又多一份真诚,揭示出的则是这个交际圈里最最真实复杂的人性。这个主旨,也便是小说《海上花列传》的主旨。与主脉相对照的是周双玉和淑人的故事——两个年轻人的海誓山盟,最终也被现实所消解——淑人按照家里的决定与她人成亲,而周双玉则另嫁他人,反映的也是理想较与现实的脆弱,这个道理恐怕既被韩邦庆所接受,也被侯孝贤所默许,明白无误地写在电影最后那个镜头中,写在与王莲生分离后,沈小红那张看不到悲伤的脸上。

 2 ) 好个《海上花》

侯孝贤的《海上花》非常侯孝贤。

前九分钟一个长镜头扫下来,一个角度,没有蒙太奇。似《凤冠情事》的镜头手法给我的冲击,视觉快感。

接下来,每一处场景,几乎只一个长镜头。这种手法纪实,给一个观众的角度去“望”去,里面人物各自行为,“不与你相干”的姿态,没在演,全部在生活,而你在是偷窥或者闲看。换种方式,镜头切换凌厉些,完全不是样子,想想就后怕,亏得侯孝贤拍了这个,换个人就砸了。这种手法不知谁还敢用,像《废都》里的一例白描和不分章节,都是大胆而妥帖。

全是内景,却一点不舞台,光影考究。像自然采光来的,拍出油灯的幽幽旖旎和阳光透窗的慵懒惆怅。

满桌满台,吆三喝五,时而昆腔曲笛,又有皮黄胡琴,一派灯红酒绿的花纹底色,嗅见热气腾腾。长三书寓里,家家布置大同小异又各有花俏,奢华得不过分,终究家常生意,是过日子人家。全片得一个气氛,做足了租界里的风月门庭。

上海闲话绝妙,种种琐碎种种细致,连吃鸦片寻死的严重大事都要讨价还价般,开始觉得滑稽,继而要落泪。反而王莲生(梁朝伟饰)私下里讲广东话太不搭调,香港是工业社会后的成熟,与上海滩浪的精致没得比。

刘嘉玲好,不激烈,显得游刃有余。梁朝伟太游离,记得小说原著的人物不是这样,偏偏电影里演得很梁朝伟,不王莲生。李嘉欣太“演”,固然和黄翠凤像,可样子摩登,不适合旧时长三模样。潘迪华还是老上海,虽没赶上老鸨时代,毕竟有影子。高捷是侯孝贤御用,一贯标准。饰演洪善卿及其他老爷们的演员实在老上海十足,欢喜死吾了。为什么找日本人演沈小红?配音太糟了。

表现手法烙印了张爱玲味道,张爱玲翻译《海上花列传》,一路文脉下来,口味一致,我也是。大学时看《海上花开》《海上花落》,一时惊为天人。没有一个从此角度写租界妓馆的,关起门来,就是一方精致世界,人和人的关系都在吃老酒和嫖上,是物质生活,也是精神生活。娘姨、讨人、出局……新鲜的天地。看《艋舺》时惊奇,电影提供了未曾知道的台湾传统黑帮那种状态和关系,能不兴奋?《海上花列传》也是,内容上就十分兴奋了。

侯孝贤和《海上花》本是弗搭界格两桩物事,但是相互成就,啧啧,奇妙。

赶快看看《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记录》里写到《海上花》的章节。还想再重看张爱玲译本《海上花开》《海上花落》。等学会吴语了,看原著。

想学上海话,还想学苏州话。

 3 ) 我看海上传奇

也不知花也怜侬如何到了梦中,只觉得自己身子飘飘荡荡,把握不定,好似云催雾赶的滚了去。举首一望,已不在本原之地了,前后左右,寻不出一条道路,竟是一大片浩森苍茫、无边无际的花海。

人像与物像的结合,物像作为心像的外化。而物像又大于人像,人像又小于动作,如何在人物并非行走的躯壳或是符号的同时又使其客体化?想不通,但大受震撼。无需黑屏淡入表现画外空间,物像人像动作已经实现了去时间性的空间性构想,使其可观可感,实际上是一部“一镜到底”的作品。每一镜无不强调出视野的有限性,变相承认了历史的客观就是最大程度上的主观。与此同时,线性叙事一如既往地让位给了难以捉摸的更无序的时间流动。 当梁朝伟饰演的王老爷不再入境,超越当下性的情境又让他的影子镌刻于每一格底片上。观众此时也如王老爷一样,被如梦的奢靡寂寥所包围,回到历史的午后。喜好与否,是否误读,不重要了,可谓之文化遗产。


从开场的8分钟长镜头开始说起吧。

这场戏的调度主要以两盏灯之间形成的红线和以前景中的灯(白线)作为摄影机运动的两条轴线,平滑地向左右移动(蓝线)。不知为何,我居然联想到了孔蒂指教意大利国家队时的防守战术:无论是菱形站位还是平行站位,整体球队都有如链条般稳而不乱地防守。这也是这个8分钟的长镜头所带给我的感受:富有运动感、平滑、稳定;同时有源光源让梁朝伟饰演的王莲生有较强面光,基本没有阴影,再加上演员面部的朝向,使得王莲生王老爷成为这场戏的主要焦点。

具体细说一下这场戏我所注意到的细节:

开场,极富层次感的构图,前景中划拳的手、王老爷面部的朝向,与后景周双珠、洪老爷形成微妙的动态平衡。

划拳二三后,洪老爷起身维持着这个游戏的进行。表面上是酒徒起哄,实际细想,洪老爷说的话(裁判划拳输赢)没有人提出过异议。镜头沿轴线微微上扬,这个仰拍镜头在这场戏中没记错只出现了一次,但已经给予观众很强的暗示:洪老爷在桌上是权力的中心。

摄影机沿轴线左移。全片基本上都以中景为主,镜头视野被严格限制。观众看到画外空间(右侧)的信息:另一个富家公子。

刚刚出镜的富家公子离席,摄影机平滑左移,处于前景的两个男人立马开始谈起这个公子的风流八卦,这样的场景之后还有很多。一种心照不宣或者说默契:某人的不在场为他人对其的评头论足提供了合法性。后景的王老爷和周双珠似乎并不关心这些闲言碎语,也许他们明白,当自己不在场时,那点隐私定会被这些有钱有闲的富贵老爷消遣待尽。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构图—如果以之前所提到的灯形成的轴线作为调度基准的话,略微有些失衡了(太过偏向轴线左侧)。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好了,王老爷也离席了。画面左侧的男人又开始向洪老爷发问王老爷为何闷闷不乐提前离开,这里构图又趋于开场第一镜的那种平衡稳定。其实答案不言而喻,因为洪老爷入镜了,他是饭局的中心,没人能撼动这一点。不信接着往下看。

谈论起王老爷和沈小红(影片的叙事主线从这里已经开始了),画面中间的这个男人酒后妄议了几句,被后景(左后方)的女子提点了一句,大意是敢在洪老爷面前摆谱?他立马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尴尬地捂嘴,气氛变得有些古怪。

洪老爷立马起身,让那个说错话的男人同自己划上两拳。人情世故拿捏的有松有驰,这种示好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但又丝毫不失洪老爷自己的体面。构图上已经体现出来了:洪老爷较那个说错话的男人在画面中处于更中心、身位更高的位置。

这场戏能让我们明白:王老爷、洪老爷以及周双珠是影片中的主要人物。王洪不必多说,同样在长三公寓,周双珠为什么是这场戏里唯一坐着的、而且是挨着洪老爷坐着的官人?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了。

这八分钟,细节信息量足够大,时间也善意地为观众停留下脚步,留给人们品味余韵:客人们体现地位落差的座次;客人身后的官人们告诉我们他们之间的联系;华美而轻盈的刺绣长袍;精致而细腻的瓷器和食物...... 它没有一丝(本应该是)现实主义的风格,相反,柔和明艳的灯光、烛光使我们相信自己进入了梦乡——一个风月场、一块飞地、一个旨在逃离普通现实的空间,沉浸在毛孔大张、感官放纵的时空中。


再说王老爷和洪老爷去找沈小红的一场戏

这场戏印象深刻是因为片中其它戏份,摄影机都在室内拍摄,而这场戏却偏偏在门外。而且是固定镜头,不像片中其它长镜头有或急或缓的运动。首先门的朝向提供视觉焦点,观众不一定意识到,但若演员出现在焦点处,观众也不会意外。

王洪二位老爷进入房间,此时沈小红也从画面左侧入画,向右侧运动。位于画面中间的房门作为格挡,分开两位老爷和沈小红。

三人入座,很奇怪,沈小红坐在了洪老爷一边,王老爷则是坐在之前提到的焦点处。这个座次很值得玩味,沈小红不如黄翠凤(李嘉欣饰)独立要强,也不如周双珠(刘嘉玲饰)心思细腻。此番二位老爷来找她是为了调解她和王老爷间的问题,作为三人中的绝对弱势,她选择坐在洪老爷旁我想也不难理解。王老爷瞬间感受到了被孤立的寂寥,这一幕也是他和沈小红二人的人生隐喻:作为外地人,他因地位在上海未受多少白眼或委屈,却又始终无法融入这个环境;她出身贫苦,无所依靠,只能在不同的男人中周旋,趋炎附势,做这一行,大抵没一个男人能给她安全感吧……


影片中设置了三组人物

王莲生沈小红是主要人物。二人的爱情是叙事主线。片中种种,都给予观众对二人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从生活哲学来说,他们是一类人:被浮华奢靡所包围,漩涡中心的寂寥,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王不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面对上流繁复的人情法则,身心俱疲,和沈的结合,是混沌世界中面对无理虚空的抱团取暖。跟另一个官人报复性的结合,说明王莲生还有那么点孩子气。这样的人不坏,但也难明哲保身,心性注定他面对俗世种种很难不动真情,也很难不伤真心。

黄翠凤罗子富则是作为王莲生沈小红的对比存在的。二人不谈感情,却又不是单纯的皮肉关系,更多的是罗子富对于黄翠凤这个官人的钦慕。她狠的下心,是能成事儿的角儿;但又刚强,信奉任何东西靠双手打拼而来。黄罗和王沈两对儿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箭,后者是水。

周双珠洪善卿特别有意思,他们是三组人物中戏份最少的。他们二人与王莲生构成了本片特别醒目的本地与外地势力的对比。洪是这个上流富人圈子的“话事人”,周则是长三书寓老鸨的亲生女儿,二人在一起无关情欲,只关权欲。长三书寓这般青楼,是婚姻包办制度下,有一定自由恋爱空间的特权阶级场所,如同会员制俱乐部,能踏进这儿的人,非富即贵。在这儿,官人——也就是这些风尘女子——的地位跟她们自己的客人的地位紧密相关,一旦被熟客抛弃,官人也会跟着在这个小世界中被边缘化;而客人,如果处理不了自己和官人之间的矛盾,应付不好觥筹间的人事,一样会被边缘——比如王莲生。这个环境如同门窗外的社会一样,有自己的运行逻辑,有圈内人制定的礼数、规矩。而周和洪,他们就是监督并维护这些规则和礼数的人。可以说,片中绝大部分的矛盾、问题,都是他们二人密谋后所解决的。一个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王莲生为何突然间高升,回乡广东任职?也许是拜周洪二人所赐?当然这只是我的假想,若真如此,那我观影过程中想到《师父》也就不足为怪了......


写到这儿,写不下去了,也不想在写了。面对这样的作品,任何评论都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我肯定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观看这部作品,也许每一次都会有全新的感受,我想尽可能地记录下来,记在这篇“进行时”的影评中。当你不去注意所谓电影语言、不去“阅读”电影时,而是跟随镜头看见时光、摸到美时,那种愉悦是难言的。以上细节、理解,都是看完第一遍后又重新快进地播放所得到的,而第一遍看时,像极了我看《刺客聂隐娘》的感受:我愿死在这电影的113分钟里。

 4 ) 纯属剧情介绍……

昨天晚饭时间,我将前阵子下载的电影《海上花》又看了一遍。该片由梁朝伟、刘嘉玲、李嘉欣等人主演,侯孝贤导演,原著韩子云,注译张爱玲。我觉得这部电影喜欢看的人不会太多,首先它全部采用了方言对白,即上海话配音加中文字幕,虽然更贴近以吴语写成的原著,却容易让听惯了普通话的国人产生理解障碍;其次它所有的场景全部发生在室内,确切地说发生在几个装饰相似的妓院房间里,剧情也全部由一段段人物对话穿插而成,连大一点的戏剧冲突都没有;最后它所描绘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说是妓女的事情,又没有半点“香艳”色彩,倒像是妾妇之间的家长里短,绕来绕去,千头万绪。

简单地说,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上海,当时英租界区有很多高级妓院,雅称为“长三书寓”,里面的妓女则被客人们戏称为“先生”。长三书寓的经营风格是家庭式的,一般是一个老鸨带着几个买来的女孩过活。女孩是从小买来的,年龄各相差几岁,就像花儿一样,开完一茬总有下一茬,保证整个书寓的开销进项总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

影片开始,一桌子达官贵人正在公阳里周双珠家喝酒取乐,男主角们借此一一露脸,初步展示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梁朝伟扮演的王莲生是本片的第一男主角,然而他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对喝酒划拳这类消遣不感兴趣。周双珠的相好洪善卿是个非常热心肠的人,不仅善于煽动酒桌上的气氛,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也乐于出面调解,充当中人。另一个不甚重要的角色玉莆则是众人的笑柄――他的相好漱芳身体不好未能出席,却派了一群跟班跟在他身边,有酒代喝,有话代答,末了还要先行离席以免对方挂念。这开端的一幕已经揭示了倌人和客人的关系并非简单的金钱交易,在那个婚姻不能自主的年代,也许只有在妓院里才能找到点自由的爱情。

接下来的场景深入说明了这一点,王莲生和由日本演员羽田美智子扮演的沈小红有四五年的来往,沈小红始终对他不冷不热,时近时远。可是当王莲生稍稍移情新出道的张惠贞时,沈小红怒了,不仅追到明园打了张惠贞,还在王莲生和洪善卿跑来挽回的时候醋意大发,用各种刻薄言语予以挑衅。加上一个精明能干的娘姨帮腔,就连见惯世面的洪善卿也抵挡不住。王莲生旧情难舍,做小伏低,沈小红欲擒故纵,见好就收,两人的争执、和好过程与普通情侣无异。等到后来沈小红与戏子的私情被王莲生撞破,两人的位置发生逆转。沈小红极力讨好,王莲生心灰意冷。虽然他仍然做她的生意,但她的境况却是一日不如一日。沈小红住在苍芳里,她的结局也许早注定是一个仓皇的背影。

当然并非人人都不顾身份的悬殊和前途的渺茫而一昧儿女情长,至少尚仁里的头牌黄翠凤不是这样。在我印象里李嘉欣一直是个没有什么演技的人,但这部电影里她将一个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优势,运用各种手段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的妓女塑造得栩栩如生。她也有相好罗子富,但她并不要他在书寓里花更多冤枉钱。即便他自愿多出1000块大洋给她赎身,也被她三言两语阻止,巧用妙计逼老鸨同意她以1000块低价自赎自身。她显然不傻,罗子富的钱给了老鸨就拿不回来了,等她赎身出去,嫁人也好,自立门户也罢,都不会落入别人口袋,何必和人家攀比身价银的高低呢?

黄翠凤的泼辣还表现在她教训同行姐妹的时候,说实话那个演诸金花的我真没看出是伊能静。她上来就诉苦,让黄翠凤欣赏她红扑扑的胳膊。
黄问:“吾么交代过侬额,做生意么巴结点,侬勿听吾闲话,被打的格副样子。”
诸抽泣道:“侬额姆妈勿比吾额姆妈,做生意不巴结自然要打,巴结了么还是要打……”
黄开始不耐烦了:“侬格张嘴巴就不会讲话的啊?”
诸说:“吾刚额呀,就是姐姐教给我的话。吾刚,要吾做生意么就勿要打,打了就不做生意了。吾姆妈听了格句闲话,索性关了房门,擒在床上打,还问我敢不敢不做生意。”
黄悠然自得:“各么侬就刚一定勿做生意了,让伊拉打好了。”
诸确实有点不争气:“但是姐姐,痛的没办法了呀,再要说不做,说不出来了呀!”
黄撇了下嘴:“侬怕痛么,就去做官人家当太太小姐,哪能好做倌人啦?”
这时黄翠凤的“妈妈”来了,将真实情况表了一表,却原来诸金花巴结的是“恩客”,一个月下来只做了一块钱的生意。黄翠凤把脸一变,反过来骂她:“侬啊是要侬额姆妈去吃西北风啊?诸三姐格么用场的恁,有力气么就该把你打死,留侬在身边还要赔铜佃,赶伊出去,看到就生气!”
这一段看得我笑得不行,上海话骂人,当真是轻快利落,打了耳刮子都不觉得疼。

同样是厉害角色,周双珠却没有这么峥嵘毕露。她是老鸨的亲生女,不会受多少闲气,因此态度分外稳重和平,竟然有正室的风度。洪善卿也是看重她这一点,所以什么事都跑来和她商量,公阳里的内部纠纷也是她一手排解。这里有一个小闹剧,周氏公寓里刚刚出来接客的倌人双玉和客人朱五少爷陷入热恋,两人还立下“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誓言。用周双珠的话说,“客人的话,哪里当得真?”可双玉当真,而且也要求朱五少爷当真。朱五少爷订了亲,双玉不依,倒出两杯生鸦片就要求朱五少爷和她一起死。朱五少爷当然不肯,双玉又哭又闹,誓不罢休。她一方面是恨朱五少爷假情假意,另一方面却也是怕在素日和她不和的双宝面前塌了面子。还是双珠洞悉内情,借洪善卿的口要朱家拿出万元大洋,打发了事。

最后说说张惠贞。她一开始就是王、沈感情中的配角,是王莲生在沈小红处苦闷难当时的落脚点。她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总是表现出温柔和顺的样子。就连王莲生当面问她关于沈小红的事情,她也不说沈小红一句坏话,却用闲闲一句“你都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在王莲生心里种下了一根刺。等后来王莲生酒醉时无意中发现沈小红和戏子私通,她也就名正言顺地嫁给了王做妾。奇怪的是,得到这个地位对妓女来说来之不易,她却又在功德圆满后另起波澜,与王的侄子私通,最终被赶出门去。电影的剧情不如小说详尽,这里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为了将电影里的未尽之意弄清楚,这两天我打算开始看张爱玲的《海上花开》和《海上花落》。有了张的译注,苏白应该不是问题。

 5 ) 《海上花》,妓者亦家常

文/故城 张爱玲在《忆胡适之》中曾这样谈及《海上花》:暗写、白描,又都轻描淡写不落痕迹,织成了一般人的生活质地,粗疏、灰扑扑的,许多事“当时浑不觉”。所以题材虽然是八十年前的上海妓家,并无艳异之感。 侯孝贤看上此题材,必为其日常生活的况味所触动。落入人家的烟火气息,才让这妓院有包融俗雅之效。那些吐纳的烟气,于上海这燥气喧闹之中,有些过分悠然和慢吞,但它的抑扬顿挫,让那些华服上的光鲜抹上了层淡淡的朴质与哀怨。黯红的灯光下,人物像是画在朱漆屏风上,凝固了时间和姿态,我们仿佛穿越了时间隧道,就在其身边经历耳语的轻声呢喃,一时亦幻亦真,悲喜莫名。 海上花,大抵是必须如此雕琢才有颜韵的。 戛纳影展时,法国《解放报》曾说,海上花中所有的事都发生在ACTION的之前、之后,或旁边。我想,这种功效至少有一方面是得益于原著的藏闪结构。《海上花列传》本是花也怜侬的梦,一则梦境世界的众生喧哗,不被叙述者掌控,永远“在场”的观察者像跑接力赛般不停地移交它的叙事权,于是观者占了“局外者清”之利,藏闪之处便不再气若游丝了。二则梦有着片段连缀的情景结构,拾遗的梦境碎片,或以人相连,或以物相衔,在片段与片段之间游走贯通,虽未能尽述,落下语焉不详之惑,却呈现出梦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意境。 我偏爱影片中镜头的淡入淡出,那个年代,照明大都倚赖煤油灯,它的点亮与熄灭中有种古典的含蓄,不会让瞳孔因明暗快变而屡受惊吓。那人那物那景,前后错落间隔,忽明忽暗,过去与现在之间,呈现出一种藕断丝连又稍纵即逝的暧昧关系。 东方的叙事哲学中,崇尚一种“少则多,多则惑”的审美意向。若水三千,只取一觳,便是看重这一觳水之外的留白。侯孝贤的电影中,自《戏梦人生》后,便越发看中镜框外的余味,他放弃赖以成名的气韵剪辑法,不再讲究每个镜头的完整性,希望镜头“像云块的散布,一块一块往前叠走”,于是《海上花》里,公阳里、荟芳里这些居所中,生活的痕迹像云块一样被呈现。缘起缘落,尽陌于琐碎庸落的家常之中了。 《海上花》里的“海”是上海十里洋场。长三书寓的尚仁里、荟芳里,均处于四马路一带。四马路由于有很多酒楼茶肆、书局报馆,是当时租借较为繁华的地段,而“花”则是沦落于烟花巷陌的妓者。晚清婚姻大都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少有自由可言。而买妾纳婢虽是自己看中的,但难免直入主题,缺乏吸引、试探、相思的交际过程,也便少了暧昧和怦然心动之感。那时的中国通行早婚,“性是不成问题的”,而上等妓院里,长三(一等妓女)被称为“先生”,接客以唱京戏侑酒为主,性是较为罕见的,白昼宣淫更被视为异事。于是,来往日久很容易产生感情,真正的恋爱在长三书寓里更易寻得。 刘嘉玲的周双珠,是影片的底色,朱天文说她是长三书寓生态的完整抽样,是“海底的深流”。周双珠是老鸨周兰的女儿,不用做讨人,却须调停众倌人间的嫌隙,于是练就一身掌柜般的世故、练达和不卑不亢。影片伊始的饭局,周双珠妙眼流转,逢迎陪笑,摇扇、斟酒如闲庭信步,哪里有其他倌人的局促。其后她纾解双玉的郁结,自也信手捏来,且不说她言语老道,对事态看得通透,只熄烟、喝茶、抖抖衣裳和抚正发髻几个特写,便俨然一副家长的气派。 李嘉欣的黄翠凤,手腕狠辣,顾盼神采,是长三书寓中的翘楚。她身上有种傲气,一如其美艳的外表,满身的珠光翡气炫彩夺目,所到之处叮当脆响。在风尘里摸爬滚打久了,自然人情寡淡,对老鸨黄二姐呼来喝去,对待客人也像例行公事,影片中黄翠凤游弋于诸客人之间,靠的是算计,她虽然倾心于钱子刚,却深知罗子富才是最终能帮她赎身的人。 而羽田美智子的沈小红,性格与黄翠凤截然不同,她率性任情,本是上海滩数一数二的红倌人,却因姘戏子坏了名声,明知只有王莲生才可替她还债,却背地里与小柳儿通好。她常常遵从于个人意愿处事,毫不掩饰也不懂得变通。影片中有一幕,姨娘阿珠叫她起床待客,她爱答不理的哼了声才坐起,到王莲生来后才站起,漫不经心的踱步到屋角,客人也多亏是王莲生,换个人早拂袖而去了。两人和好后,她的俏销娇嗔又难掩甜蜜,他们一起添煤、盛粥一段,俨然一对热恋中的情侣。 周双珠看淡风尘,与洪善卿保持着不咸不淡的关系,利用大于依赖,相伴大于关心。为了帮朱淑人摆平双玉的困扰,她对洪善卿无伤大雅的“敲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与黄翠凤的不同在于,双珠虽老于世故、工于心计,但胸怀宽广、宅心仁厚,深谙处事之道,而翠凤虽也精明利落,但往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她行事处处与人针锋相对,干练有余,沉稳不足。她与老鸨一唱一和,将官客罗子富玩得团团转,既赎了身,还不落旁人的好,将“戏子无情”唱得是淋漓尽致。 双珠与翠凤的故事终归是辅线,她们虽身处花街柳巷、耗费青春,毕竟能明哲保身。如果说,从双珠身上还能窥到闲云野鹤的女子心中不为人知的一面,那么翠凤身上却满是市井之气,那些颇具西洋风情的蓬裙与斗篷在她身上,倒越发庸脂俗粉了。 而沈小红与王莲生的情感纠葛,才让人揪心而感伤。小红是占有欲极强的女子,这点倒颇似张爱玲。张爱玲在改编《海上花列传》时认为,书中写情最不可及的,不是陶玉甫与李淑芳的生死恋,倒是王莲生与沈小红的故事。因为陶、李充其量只是经典“痴男怨女”故事的“青楼版”,而王、沈的感情是互激的、互动的,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情感的分裂性、错位感和间歇期。这些都曾是我从缪塞、易卜生和普罗斯特小说中读到的,如今却统统氤氲在侯孝贤的影像中。 影片中,沈小红的服饰以紫红色为主,配以颇具象征意味的蝴蝶,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王莲生亦如此。他对沈小红动了真情,而她却与小柳儿厮混在一起,王莲生无奈之下投了张蕙贞,沈小红对她本没多少情份,却因此妒意骤升打了张蕙贞,珠泪暗垂。真情假意,假戏真做,到最后便真假难辨了,这倒与现实中的爱情有几分相通的意味。实际王莲生自始至终都视张蕙贞为筹码,借以报复沈小红的“背叛”,即便是他目睹小红“出轨”后要娶张蕙贞,也不过是一种由爱生恨的愤然。影片结尾,众官客为他送行时,觥筹交错却难掩内心的惆怅失落。毕竟是余情未了啊! 而沈小红这边呢?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夹着若有若无的江南丝竹声,鼓点在幕后幽咽,小红独自把玩着烟筒,秀眉微蹙,倏而又展平,落拓曲折处,只有自己才懂。 原载于10年 《看电影》10月下 后记: 在Esplanade Theater的图书馆里看到Alain Bergala的文章。文章中说,《海上花》中典雅风情的中国女人,犹如德拉克洛瓦(Delacroix)的名画《阿尔及尔女人》(Les Femmes d’Alger),雷诺阿(Auguste Renoir)曾称誉此画为世界上最美的画作,而《海上花》就是世界上最美的“镶嵌物”。德加(Edgar Degas)评德拉克洛瓦此画时,曾提到“画下脑海中的影像”而非记录当下双眼所见之景,这样的评论用于《海上花》一点也不过。 文中提到,《海上花》是“异常温婉的语言水晶球”,影像包裹着情绪,烟雾包裹着精致,亦幻亦真,像梦又像现实。而侯孝贤用双重的封闭空间构造出一个乌托邦的世界:在金钱、语言及感情这三个世界里,我们没有必要维持一个连贯的角色。此片减轻了维持一个统一而一贯的角色之必要性,以防如鸦片或催眠的方式,让观众进入一个理想世界,有如充满未知浓度溶液的玻璃瓶,观众自我渐渐消融轻飘,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语言次序。 作者也将影片的“双轴场景”叫做“水缸场景”。即镜头在两个轴之间来回游走,两轴之间的物和景很像一个水缸。比如《海上花》中摄像机不断受两个光源之吸引迷惑,观众的视野也从没离开过那“两个轴”。 影片在戛纳首映,就获得了极大的反响,作者认为《海上花》挤入极少数的“魔法神妙影片”(film Magiques)之列(当然这跟影片制造的一种催眠效果有关)。

 6 ) 海上花开

清末的上海,长三堂子里的官人和恩客们的暗沉沉、慢吞吞、灰扑扑的生活。要的是钱,是面子,寻求的一点温暖,一点刺激。 除此之外,没别的了。王莲生想要求得一点真心,最后失了面子,伤了心。 精明的黄翠凤一切都算计得妥妥帖帖,周双珠总是个局外人的样子,闲闲的,淡淡的,做着和事老。沈小红是最有清代所欣赏的那种楚楚可怜的美的女人,于是总有点“作”,拿着腔调,别别扭扭的,不肯用心做生意,一边王莲生闹着小脾气一边姘着戏子。最后下场也不好。张慧贞是王莲生失意于沈小红的替代品,貌似一副贤淑模样,令王莲生生出在她身上寻求安慰的希望。但是她也不过是要钱,挣面子,做的表面文章。 双玉要和五少爷同声共死,果然动了真情吗?周双珠看得清楚,一点柔情之后,只是损害了的虚荣心。 日子还是这样过。酒席、小菜、牌局、茶水,鸦片烟。灰扑扑暗沉沉的。想要温暖,想要快乐,不敢陷得太深,用了真心。

 短评

倌人等良人枯等岁月,恩客陪先生凉薄人生。温柔乡许下山盟海誓,一道死倒是不敢了。外面跳楼追出去看,抓赌来了却毫不在意。有人是黄浦江刚钓上来的鱼,被虚情分食朵颐;有人是城隍庙新买来的簪,被假爱刺出鲜血。绣服上陈年老苔的绿,血色鲜唇的红,和着一屋子男男女女,困在这妓馆里,到死也出不去。

6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上海滩风月场群像,古韵十足,余味悠长。侯孝贤的一场一镜,举重若轻的调度。这回不再远观,而是以中近景长镜头为主,摄影机的摇移流动亦极为迷人。叙事打破了情节剧的传统框架,散而不乱,缓而不闷。角色间的谈笑风生大都笑里藏刀,暗潮起伏。人情世故,勾心斗角,怅怨痴痴,尽在其中。(8.5/10)

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舞台剧质感。长镜头捕抓、烛光室景和淡入淡出幕景显得如梦似幻,这是侯孝贤和朱天文想象中的上海腔调。刘嘉玲还好点,梁朝伟和李嘉欣就显得不自然了,尤其崩出那一口蹩脚的上海话。上海人精于计算,在这里是言不由衷、工于心计、奢靡阴郁,逢场作戏三昧俱。各“花”各心孽海情天,这里便有了点红楼一梦的况味。有意思的是,对于上海,李安、侯孝贤、王家卫、关锦鹏、许安华等港台导演总是乘机装饰,借机做样,有时显得不古不今,不中不西。而上海本都的谢晋却放眼神州大地,吴贻弓《城南旧事》却拍出了地道的京韵。对于此片还是要看原著啊。8.3

1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真的是有那种时代下的烟火气,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那里的人们。少即是多,无即是有的哲学和手法运用的恰到好处,一个场景,一个镜头,一场戏,戏外的东西全靠观众去想象,所有的人都困在那一个地方中。王老爷和小红以及蕙贞的纠葛,双珠的旁观,双玉的节烈,最喜欢的翠凤的明白。青楼烟火,戏如人生。

14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简直看不下去,烂的要死的上海话,酒桌上台词永远是吃老酒,倌人一个个都矫情得很,又不是演琼瑶剧。客人就会花钱,低声下气,跟简介说得完全不一样,不知道哪里的权力与性。场景就在一家妓院,还是阴暗沉闷。无法想象男人来这种妓院全都是谈一场生死相许的恋爱

17分钟前
  • 静如瘫痪
  • 很差

很心虚,当有人问我你看到什么了,我几乎回答不出来。但这片子太美了,就像艺术家的良心。

19分钟前
  • 枯川满
  • 力荐

#重看#眉梢眼角均是微妙轻触的机锋心事,话中有话,余味留白尽在画框外,好一幅徐缓舒展的人间百态图,美得令人沉醉。昏金暗玉里凝固的旧时光精魂,推杯换盏中暗含的中国世俗社会的伦理秩序,一切都是人情世故的较量,一切都是人际关系的均衡摆平,出局架势与台面文章的拿捏与今日何异,进退拉扯皆做足文章,这种被日常化的仪式感已渗入无分年代的生活况味。几组人物构建了人际相处的普世模式,尊卑长幼,堂子内外,情感的焚毁,丝丝点点的计较,均是人生永恒的光景。

2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纤浓简古,至味淡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8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侯導捨棄了以往跳接的手法,但長鏡頭卻是更長了,這時候淡出/淡入這種以往未見於侯導片中的手法,成了片段與片段連接的方式,就像做了一場又一場的夢。畫面從全黑到油燈的一點亮燈心,又漸漸亮起來,抑或是變暗更暗,只剩一點燈心在黑暗中沉沉睡去,緩緩張眼又緩緩閉眼,像個老靈魂見證著那一段故事。

33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看了小说再看这电影,不得不感慨,即使是调度力强大的侯孝贤,也无法还原韩子云小说的原味,此间的纠结与多线叙述没有展现其魅力。朱天文编剧的能力也无法在这部电影中发挥,几乎照搬了张爱玲白话版的所有精彩段落。演员一会儿吴语,一会儿似憋坏了,抓狂般飙出一段粤语,实在煞风景。所以,这是一部老外喜欢的电影,因为那些昏暗灯光下的弹唱和鸦片烟,就已经足够吸引他们了。

34分钟前
  • vritti
  • 还行

以开场八分钟的吃老酒长镜为基调,全场由一系列室内单场景长镜联系组合(将侯式的日常长镜用到了极致),加上吴语对白,混和了一种舞台剧和纪录片的感觉。梁朝伟内心戏粤语独白那段让人突然觉得是王家卫附体了。

3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宁愿暂时不是一个上海人,看的时候或许还好受点儿。什么破发音,一个比一个破。刘嘉玲明显有苏州腔,倒不错,流利闲定。李嘉欣过得去,毕竟都是大段台词,记住就不容易了,伊能静、梁朝伟和日本演员的沪语,简直是不堪入耳,还不如找替身呢。越来越皱眉头梁朝伟的演技不知为何,光靠幽怨眼神,我也可以

44分钟前
  • 生如夏花
  • 还行

汗,一点没觉得闷,反而由衷的喜欢。差不多一场景一镜头,摇来摇去的,真是牛逼。整个片子呈现的气质就是绵里针,表面上看无论是镜头、配乐、人物对白,动作都是轻轻柔柔、缓缓的感觉,内里却暗藏机锋,人物关系的对立也非常明显,各种隐藏着的矛盾,这气场,这味道,真是精彩。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千红一窟孽海花,万艳同悲青楼梦。几个演员的演技都好赞啊!梁朝伟是真帅啊!刘嘉玲和李嘉欣也完全是电影脸!

47分钟前
  • ╯^╰
  • 推荐

四个字:气定神闲。青楼女子如是,侯孝贤亦然。

48分钟前
  • 57
  • 推荐

千红一窟孽海花,万艳同悲青楼梦。张爱玲——“她们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50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更像舞台剧,谈话当然是重点,但吃饭和抽烟一直贯穿其中当引子。人的欲望像每个人拿在手上点水烟的纸火,起起灭灭。一盘一盘男女关系则是餐桌上的杯盘碗碟,开了收收了开。

51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推荐

有朋友反映没看懂。按照儒家伦理,旧时士大夫是不同妻子讲爱情的。高等妓院,说白了就是这些人花钱去买爱情的地方。妓女和恩客间,会产生感情,不像现在那些会所脱裤子就上。但感情的维系,必须得靠金钱。换句话说,恋爱,是当时上流人士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

54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还行

我还是很奇迹般的全程看完了纯上海话对白的长片,那种絮叨跟琐碎也透着股让人心痒痒的精致,即便他不是一副风月场所浮世绘,也绝对有着江南之地的市井气质

56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哇,真是太漂亮了...完美的时代复刻!全片都是室内中景,对话虽然琐碎,却写得细致,一点一点把人物形象拼起来,而且吴侬软语太耐听了,一点不觉得长。摄影机的距离刚刚好仿佛让观众置于场景当中,多一人,少一人,对话都是如此,烟照抽,饭照吃。果真没错,这真的是“在清朝”啊!

57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