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剧情片美国2012

主演:妮可.基德曼,克里夫·欧文,罗伯特·杜瓦尔,康妮·尼尔森,罗德里格·桑托罗

导演:菲利普·考夫曼

播放地址

 剧照

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剧照 NO.1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剧照 NO.2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剧照 NO.3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剧照 NO.4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剧照 NO.5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剧照 NO.6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剧照 NO.13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剧照 NO.14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剧照 NO.15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剧照 NO.16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剧照 NO.17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剧照 NO.18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剧照 NO.19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4:58

详细剧情

影片故事主要聚焦海明威同其第三任妻子盖尔霍恩的情感纠葛,克里夫·欧文扮演欧内斯特·海明威,妮可·基德曼饰演他的妻子、也是著名的战地记者玛莎·盖尔霍恩。海明威与玛莎·盖尔霍恩相遇于1936年、一间名为KeyWest的小酒馆中,他们1940年结婚,在欧洲蜜月旅行期间写出了他的名著《丧钟为谁而鸣》。不过,二人都专注于自己的记者事业,聚少离多让二人于1945年离婚。

 长篇影评

 1 ) 我仍热烈的推崇着海明威

      《海明威与盖尔霍恩》里最出彩的是两个部分,其一是盖尔霍恩到西班牙采访抵抗佛朗哥的西班牙内战。全世界的富有自由精神的青年、战士、知识分子、工人等等纷纷前往西班牙,他们坐着火车高唱自由的歌曲彼此相互介绍着,就像是奔赴一种希望。那些原始影像上的人们,年轻、腼腆多是城市平民、工人。他们身上印记着那个时代的影子,剥削、世俗的再启蒙、抗争还有纷乱。那里有《丧钟为谁而鸣》,也有之后各种纷争的影子。那里有真正的进步:一种不把深刻的问题与现实割裂开的进步。另一个场景就是在中国,在宋美龄和周恩来 那里。在蒋介石那里,盖尔霍恩看到的是一个割裂的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人民得不到政府的照顾,一个社会不同世界而又相互麻木的人们。可领袖又相当的自负对其的历史,或许历史只是他们的。而在周那里,他们看到了热情和残忍。盖尔霍恩的判断是中国迟早是共产党的,这一点她判断对了。
       我最喜爱的两位文学家都是美国人,也是美国最棒的两个时代转型里的两个成长起来的作家:马克吐温和海明威。前几天,终于把《海明威与盖尔霍恩》看了。其实对表演和演绎这小说都一般,但里面展现的西班牙内战、芬兰语苏联的战争还有中国与日本的战争的一些细节仍是让人印象深刻。至于海明威和他的第三任妻子之间关系的描述,当然这是女方的态度。面对这样一个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深入骨髓的人,面对这样一个强势的男人,这般细腻如水的又负有社会责任的妻子当然不再适合他却又是他不可调和的痛:那人选择的另一面:希望。。。。。。

 2 ) 《海明威和盖尔霍恩》——不做脚注

颇有名气的两个人相遇,相互成就、相互升华,这段感情虽然只持续了几年,但是迸发的火花却燃烧至今。《丧钟为谁而鸣》:“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欧洲大陆的一小块,那本土的一部分;如果一块泥巴被海浪冲掉,欧洲就小了一点;如果一座海峡,如果你的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所以千万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这部影片的评分不高,因此在硬盘上躺了好几年也没打开。如果了解美国文学,那么海明威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高峰,无论走到哪个方向,都可以看到他。他是美国精神的象征,以作家的身份却成为了被美国所供奉的“英雄”,这与国内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觉截然不同。他的语言简练有力,他的生活丰富多姿,爱好多样:雪茄美女海钓狩猎,他深入战场为人类而发声,他体型粗壮、举止铿锵,放下笔就可以拿起枪,周围的人亲切地称呼他papa。这样一个绚烂多姿的角色,活得如此恣意妄为,甚至就连死亡也是自己去选择,而不听任命运的安排。不过他的书却是我一直绕道而行的,我至今没有看见过《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或者他的任何一本书,因为对于海明威的盛名太过于敬仰,把他当做“英雄”来顶礼膜拜,想着哪一天哪一刻、沐浴焚香后再行拜读。然而即便如此,与他的相遇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在《午夜巴黎》中初睹他的风采,在《晓松奇谈》里听到他的趣闻,《爱在记忆消逝前》一起游览了他的故居。最近正在看的《企鹅欧洲史-地狱之行》里,讲到了西班牙内战,突然就很想看这部电影了。

看这部电影是冲着海明威的名字,然而看完却记住了盖尔霍恩,这个比海明威还男人的女子。两个人的相遇就是火花四射,满酒吧的人也遮挡不住两个人产生的火花。当海明威第二任妻子见到盖尔霍恩那一刻,立刻就知道了结局。

两个人的故事完全是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在西班牙内战的战场上确立了感情,却在一场又一场战争间隙的和平时代矛盾重重;在中国的战场上度过了蜜月期,却在和平来到时渐渐步入分手的道路。同样优秀的两个人、同样爱好的两个人、同样兴趣的两个人,如此合拍、却又如此互斥。是战争成就了婚姻,却在婚姻中被缴械投降。

影片一共讲述了四次战争,篇幅最多的是西班牙内战,接下来出现了俄罗斯入侵芬兰的战场,第三个是日本入侵中国的战争,第四个是高龄的盖尔霍恩身背背包,离开舒适的房屋继续去往的战场。战争场面的刻画并不太深刻,但是在战争间歇期间的歌舞升平相对比,却又让人恍如隔世的感觉,相隔几千公里之遥确是如此的冰火两重天,一边是漫天的战火,一边是轻歌曼舞的酒吧,这个混乱的世纪,也只希望它变成永远的历史。

影片和历史本身不再多说了,感受最深的还是盖尔霍恩这个人。看影片之前她在我心目中的身份是海明威的妻子,看完影片她却成了一个超越海明威的人,她以一个弱女子之身完成了众多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最重要的一点,她活到了九十岁高龄,影片即是以她的回忆为开头、她出发去战场为结束。谁是最后的赢家?身后评价别人的人。

海明威是美国人心中的硬汉,然而她比这个硬汉更man。可惜的是她一生都在抗拒“海明威的脚注”这一身份,却一生都被这一身份所累。如此光芒四射的女子,却成为了别人的脚注,最出名的身份始终是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只能说海明威名声太过,盖住了这个丰富多彩的女性的一生。但是同样为女性,我喜欢玛莎·盖尔霍恩这样丰富多彩的人生,活的如此潇洒、如此醉人。感谢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如此优秀的一位女性,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成为英雄并不需要是男性,拥有豪气也不需要是男性。

最后,再总结一点玛莎·盖尔霍恩的一些人生经历作为补充吧。

生于1908年,逝于1998年,享年90岁。一生出版了5部长篇小说、14部短篇小说,出版了两本短篇小说集。不得不说盖尔霍恩生活的90年正是最动荡的90年。

1936年爆发西班牙内战,盖尔霍恩在现场。

1940年她到达中国战场。

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

1945年印尼反抗荷兰的独立战争

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

1966年前往西贡报道越南战争

1978年,70岁高龄前往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战场

1989年,81岁见证了美国入侵巴纳姆的战争

这是一个女性的传奇一生,这是一个本可以平安过一生、平淡过一生的女人的一生,却活成了千千万万女性、男性都无法企及的一生。不了解她的人知道她是海明威的其中一个妻子,了解了她的人,会明白她活的比海明威更加伟大和勇敢。

向“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致敬!她已经完全模糊了性别的区分,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

PS. 妮可·基德曼的表演并没有加分多少,太过于美艳和无助。色情场景没有也没有加分,虽然激情四射。

 3 ) 当两颗心碰撞在一起,除了耀眼的火光还有擦出的血痕

      能够写出辉煌巨著的人,不管是不是硬汉,他的心都必定是柔软的,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所有的命运都在第一次眼神交汇的时候注定。Gellhorn的英气碰触到了Hemingway最深处的心,这对他来说一个诱人的猎物,无法掌控,更求之不得。而Gellhon表现的再怎么洒脱,也无法挣脱已经在心底被他征服的魔咒。没有人能够抵挡住爱的脚步,再猛烈纷飞的炮弹也只能成为水乳交融的背景音乐。那是惺惺相惜,是相见恨晚,如血的红唇述说不尽爱慕的言语,只能将头埋在满是疤痕与毛发的胸膛,让自己化成变小,再变小,甚至穿过他的皮肤,融进他的血液,紧紧缠在他的心上。
       他的暴躁,他的冲动,他的任性,聚成这样一个有血有肉,野性勃勃的男人,注定要与这位大胆,浪漫,多情的女人在一起。正如Gellhorn说的,他们因为战争而在一起,而战争结束了,他们之间却有了战争。两个如此相同的人总是无法长久的相濡以沫。他们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彼此,可他们相爱确是凿凿的事实。当两个人意识到已经回不去时,任何言语都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我确实真真切切爱过你,那是已经生了根的心,切断缠绕的藤,撕扯出裸露的茎,血肉分离,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痛。
     我看到的是一位硬汉一样的女人,她为人类而活;还有一位铁血柔情的男人,当他为自己心爱的女人而用手枪指着自己的额头,他的世界已经改变。当看尽了世界的百态,信仰终于也撑不下那具沉重的躯壳。那枚子弹该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为生命写下最后的篇章。
      而她 ,终于仍然是她,含着心中无数的无奈,也要背起小小的背包,为着所有的人民走出去。最后那一幕,年老的她变成了曾经的他,那个无论喝了多少酒仍然能在早晨6点起床打字的他,我想,这就使她看见的自己的样子。

 4 ) 盖尔霍恩的终点

什么是人生的终点?又或者人生道路去往何处?爱情和婚姻甚至幸福,并不是盖尔霍恩的终点站,她的终点是战场,是炮火硝烟的真相。这不是爱情电影,不是战争片,甚至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它探讨的是生命终点的秘密。或许我忘记了海明威和盖尔霍恩有一段同路的人生,却去往不同的终点。敢于孤身上路的盖尔霍恩拥有更强大的自主,这使她的人生到达了更远的目的地。男人,或女人,都会想停下探索自我的脚步,这脚步停下的时候,就是生命意义结束的时候。不论是否可以相伴,都要勇往直前,不要丢下灵魂的自由,不要给灵魂带去牵绊。

 5 ) 浓情于战火纷飞,却在岁月静好中消亡

因为海明威来看了这个剧却被霍恩粉上了,妮可演的太飒了。

1.“爱情死于无聊“,死于不同频率。一个勤恳向上另一个萎靡不正那么注定不是一个世界的,罗曼蒂克也消亡。而现实情况通常是 既然两个能在一起那彼此身上一定都是有相互欣赏的亮点,而太平生活的安乐麻痹,纵使原来多么志同道合也会就此别过是路人的。这就考验双方的续航能力了:个人的意志力。不是一时的积极青年,而是持续的向上才能不掉队,爱情长久。

起初的海明威不愧是美国上世纪20年代最伟大的小说家,被他战火纷飞时/周末温柔乡时也坚持日更的高效和自律折服。他像个师长会毫不怜香惜玉的怒吼鞭策霍恩。志趣相投相互激励他们有最美好的爱情雏形。然而海明威是个随性而为及时行乐的人,这样的本性注定了当生活平静无忧时,反而会日渐沉迷于声色犬马狐朋狗友。

当然电影有虚构的成分,毕竟是霍恩的自传也存在倾向性,以及海明威自杀原因还有家庭遗传等等。这个电影的评分也没有很高,比如他们到中国和蒋周会面的描写得匪夷所思的怪诞。但,爱得浓却散的快的感情脉络 real真实,因为,我看到了我和某人曾经的路径、感慨万千。

2.两个自我价值认知高的人,不适合在一起。互相消磨着各自的灵魂,尽管永生不忘,却无法执手偕老。他们和我们就像两杯烈酒撞在一起,没错,会起很强的反应 因为她像他,自我认知度高的人都挺欣赏自己的。但强对强不会相容、反而会彼此吞噬。他因为欣赏我独立自主态度坚韧鲜明和其他女孩不同,于是大男子主义燃起更强的征服欲,然而,征服后却要这样的女子洗手做羹衣,不用那么认真的做事业,不要追求只要依附陪伴在身边就好…她怎么能呢。换做他 他也不会的。

3.原来海明威是个那么男权的男人啊,不喜欢不喜欢,看完后也查了一些轶事后对他的探索欲down down down啊

这部电影里还贡献了海明威的写作心得注脚,mark之~

对了,拖延症的时候记得想起海明威说的“开始为你的信仰写作吧”

 6 ) GELLHORN的魅力比海明威大多了~

电影名说起的好也不错,虽然只是海明威情史的一部分;说起的不好吧也确实俗套,但我依然认真看完了。以下是很个人的一些看法:

今年看了几部传记类电影,喜欢传记类电影不仅可以通过电影去了解一个我并未主动想去了解的人物,也熟悉了当时的大社会背景,以及那个年代的一些氛围。
本片黑白、彩色逐渐更替,让人不知不觉在演出来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照片再现中转换,还是足够真实的。

女主以回忆的形式讲述自己那一段和海明威的历史,最后才发现这是一段INTERVIEW,在整部片中女主的感情叙述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有点讲故事的意味,并且更加贴近女主的感情线,我喜欢。
还有那首贯穿影片前90分钟的西班牙语歌,实在振奋!
很喜欢影片刚开始不久,BELLHORN登上去西班牙的火车,火车上坐在她对面的俩小伙子,一个抱着一只棕色小羊羔,另一个吉他弹唱,优美的旋律让我看到年轻人FULL OF PASSION的一面,也体现着对战争胜利的决心。
54分钟时,海明威看着在西班牙内战中刚毅的GELLHORN说“BRAVEST WOMAN I’VE EVER SAW”,那一刻我就知道,海明威四个妻子中,绝对是GELLHORN最美丽最勇敢最有个性最有魅力。
奇怪的是,海明威和第二任妻子离婚时她说I GAVE YOU ALL, I MADE YOU. 这一点也许属实,伟大的创作家背后一般也有伟大的人支持他鼓励他; 但是当GELLHORN要跟HEM离婚时,海明威在她门口痛苦的喊I MADE YOU, I GAVE YOU ALL。I DOUBT THAT! 因为我相信,这么强的女人,无论她是否遇到过海明威,她一直都那么美那么有能力。有些神话女主了,或许是挑的演员的缘故,NICOLE KIDMAN确实把这女人的魅力演绎了出来。
尤其后面海明威抢走了妻子在COLIER’S的唯一的一个记者的职位,纯粹的嫉妒,不知他是不忍妻子离开他独自去战地做记者,还是妻子的这些经历让他觉得孤独了,抑或他真的犹如别人评价的那般,A SELF-SERVING, SELFISH BASTARD, 然后还不惜伸手打了妻子。看到这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一生都婚姻不稳定,人生后半截写不出好作品各种颓废直至自杀.
我也相信海明威还有很多其他伟大的事迹,只是未在本片中体现。

不过最后结束的有点点多余,海明威自杀是在61年,女主接受采访说了一句他死去30年了好么!推算起来GELBORN也七八十岁了,居然还打了一个电话说”我接受“,然后像年轻时一样双肩背起了包准备赴前线。其实可以省略这一幕以老女主在乌鸦眼中的镜像为结束。

几句摘抄:
YOU NEVER REALLY KNOW THAT YOU’RE FIGHTING FOR UNTIL YOU LOSE. 海明威和女主坐在周恩来的办公室的感慨。

ENDURANCE WAS THE SECRET CHINESE WEAPON. 讲述中国那一段历史时女主的讲说。后一句是”日本人也应该明白这一点,所有人都应该记住“。有点震慑力。

 短评

2013.4.23于云阳。安安静静地叙事最好。

8分钟前
  • MR.Pain
  • 推荐

露点很多,只看了这部分

10分钟前
  • 臆想病患者
  • 还行

居然有陈冲?欧文居然裸了?两个半小时,我居然看下来了?妮可戴发套了?

15分钟前
  • Lena
  • 还行

只有西班牙内战那段比较好看,配角阵容也好,加一星;后面就像要竭力证明他俩性功能一直正常一样的不断加做爱戏,删掉了片子至少能压到2个小时吧。两位主角的表演,只能说凑合吧,Nicole只能用2/3的脸表演也怪不容易的

18分钟前
  • \t^h/
  • 还行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特别后悔两件事,一,我给了利兹与迪克4星,它应该是3星。二,我给了很多不值五星的电影5星,把菲利普考夫曼对我的渗透平级了其它渗透,我是一个多么没有良心的观影人!

20分钟前
  • 力荐

盖尔霍恩满像毕加索的情人吉洛,都属于那种有才华又有骨头的女性,从不将自己作为伟人的陪衬、男人的附属。她们有勇气选择,更有决断离开,因而避免了像其他伟人身边的女人,最终疯的疯、自杀的自杀。海明威在片中就是一个潜意识抱有深刻阉割恐惧,终生都热衷于打造自己的硬汉形象和宣示阳刚气概的混球

22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一般男人搞外遇叫做渣男禽兽劈腿猪狗不如,海明威搞外遇叫做直面灵魂、追求真爱、歌颂自由以及为后人留下一段传说。

25分钟前
  • 俞飞鸿女士爱人
  • 还行

抽烟喝酒打炮“打炮”。太散,复古画面还凑合,中国那段呵呵后胡扯吧就。。

29分钟前
  • 彌張
  • 较差

他们俩的性格其实很相似,所以才会被彼此的才华和胆识吸引,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互相伤害并最终分开

34分钟前
  • 杯具强
  • 力荐

显然,盖尔霍恩比海明威更男人。

37分钟前
  • 伊壁鸠鲁
  • 推荐

nicole过于精致的装扮和打了过多肉毒杆菌的脸让本片扣分

40分钟前
  • angelakq
  • 推荐

其实这是玛莎·盖尔霍恩传,也许是她名气不如海明威,电影改编上将两个人物的戏份平分秋色,以两人的爱情为主线,中间穿插着各种历史史实经历,看上去庞杂也散乱,重点不够凸出。但两个角色的塑造都很成功,爱情也很悲催伟大,两个苛求的人,生来就是为了苟活。两个很相爱的人,相互毁灭。★★★

4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Love is infinitely more durable than hate. HBO 拍出来的电影就是剧情流水如电视剧,以 Hemingway & Gellhorn 的爱情为主线,基本上就是讲述战争经历。陈冲演得宋美龄很不错,姜还是老的辣,但就是跟中国有关的情节味道都怪怪的。配乐各种违和,做旧镜头转换的形式很可惜,就是用多了有点烦了。

42分钟前
  • Sophieven
  • 还行

真不理解导演为什么一直转换画面色彩,真的没什么必要。不过欢乐点是,看到了毛毛,周总理,蒋委员长..而且一个比一个二..BTW,宋美龄姐姐让陈冲演的很美。另外妮可姐姐还露点了,这部戏露点很不值啊!!

43分钟前
  • Q
  • 还行

原来海明威是这副德性,文人或许擅长爱情,但对政治和战争百无一用

44分钟前
  • 曼特宁
  • 还行

不论真伪。只为两个写字人之间的情话

49分钟前
  • 啾啾
  • 力荐

這特么什麽玩意兒啊,誰想看兩個加一塊100+歲的人演不都點av啊!整場背景聲就是炸彈間隙妮可基德曼無休止的喘息聲,隔夜飯都吐出來了。

52分钟前
  • 很差

其实是以Gellhorn为主角的传记,两人在战火纷乱时的性爱场面很出位,妮可依然这么漂亮,欧文屁股还是蛮翘的。---咳咳回归严肃主题,两位伟大人物都过多地追求事业导致感情破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革命友谊”。场景有点走马灯,黑白彩色切来切去太累人,中国再次躺中全毁,冲着两位喜欢的主角给三星。

5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作家的伴侣往往是作家强大的自我意识剩余出来的那一小部分,有时候我想做他们的爱人真的蛮倒霉的。

54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爱远远比恨要持久~

55分钟前
  • Lavender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