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乾隆

台湾剧台湾1991

主演:郑少秋,赵雅芝,江淑娜,周庭坤,张庭

导演:范秀明

 剧照

戏说乾隆 剧照 NO.1戏说乾隆 剧照 NO.2戏说乾隆 剧照 NO.3戏说乾隆 剧照 NO.4戏说乾隆 剧照 NO.5戏说乾隆 剧照 NO.6戏说乾隆 剧照 NO.13戏说乾隆 剧照 NO.14戏说乾隆 剧照 NO.15戏说乾隆 剧照 NO.16戏说乾隆 剧照 NO.17戏说乾隆 剧照 NO.18戏说乾隆 剧照 NO.19戏说乾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2:39

详细剧情

  三次出行,三段邂逅,三段传奇。以戏说的形式描述了乾隆皇帝(郑少秋 饰)微服出行过程中,遇到的奇景奇事,从诗情画意的江南到神秘的西滇,结识朋友,偶遇佳人,趣事不断。或是纵情山水,或是身处险境,或愉悦或失落。在这过程中,体会皇帝的得意与失意,取与舍。  故事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江南除霸》、《西滇风云》和《宫闱情变》。三段故事的女主角性格各不相同,一个是盐帮帮主程淮秀(赵雅芝 饰);一个是欲向乾隆讨杀父血债的侠女沈芳;还有一个是江南刺绣女金无箴。在河山间,在惊险事件里,穿插着乾隆与这三位女子的感情纠葛。本片自开播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十大经典港台剧之一。

 长篇影评

 1 ) 纵在劫难逃,也甘之如饴——程淮秀


他在大街上焦急地叫“淮秀”、“淮秀”,声声泣血,最终佳人杳踪,他只得萧瑟而回。
她在城楼上听他声声呼唤,看他的焦急、他的落寞及他萧瑟的背影,忍着心痛,冷静地止住了脚步却没有止住泪水涟涟。
他回了紫禁城,在雕梁画栋的屋子里继续做皇帝;她回了江南,在腥风血雨的江湖继续做盐帮的帮主。从此,即便不是“萧郎变路人”也是“更恨蓬山一万重”。也罢,对于他们来说,也许真的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四爷看程淮秀最初是竹林的英姿飒爽,再是夜下救人的侠肝义胆,再是小狼沟截官船的巾帼义气,再是名园夜下的娇羞伶俐,再是盐帮大堂中的恢弘气度,再是旱湖的温柔娇羞,最后是她得苦,她的真,她得冷静,她的情与她的体贴。
我们看淮秀又何尝不是如此,她得美丽层层在我们眼中展开,不知什么时候,我们也同四爷一起爱上了她,不能自拔。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一位女子可以如她一般的惹人爱,让人敬,叫人怜。爱是爱她身上无一处不在的美,敬是敬她巾帼不让须眉的义气豪爽与大器智慧,怜是怜她太过亏待自己,如果她能自私一点,多好。如果,一定要找一位女子与她相媲美,应该是金庸笔下的翠羽黄衫吧。一样的美丽,一样的大器,一样的冷静,一样的隐忍与不懂怜惜自己。
她出身江湖草莽,大器不扭捏,发誓身许盐帮,纵四爷这样的人物,她也总以一句“有缘自会相会”推搪再三。但最终他还是留在了她心里,也许是在名园他挑开她面巾的时候,也许是在小狼沟他出手相助的时候,也许是在盐帮大堂他称她为淮秀的时候,她已经情难自禁了。
相约旱湖,她力持冷静,无酒而宴,他却与她谈酒,他以为她不懂,她却侃侃而谈。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是粗人,浅酌品酒侃侃而谈却是雅,那一刻,四爷是迷惑的吧,见识了她得英姿、义气、恢弘大气,想不她还有此等的雅趣。他说,我喜欢你难道你不喜欢我吗?她回答,我不是你游戏的对象。那一刻说给他也说给自己,感情不是游戏啊,但最终情难自禁。只能说旱湖一夜,情路上淮秀已是在劫难逃。
她想逃,也逃了,可最终未能逃过。白云古刹他还是找来了,她对他说“旱湖一夜,万劫不复”,她劝彼此潇洒,效仿佛祖“不三宿桑下”,劝他的同时也劝自己。然而他还是留下龙凤呈祥的玉佩,那是他送的定情之物,也是他的决心。因为他想过他们的结局,曹大人说:“进,淮秀进宫;退,相忘于江湖”他只说相忘于江湖,不好。她也想过他们的结局,于是想到了四爷入盐帮。那时,他们心底的愿望都是想相守一生的吧!
淮秀美、雅、英气、大器、义气、冷静、温柔,淮秀还泼辣。这是草莽堆里滚过后必不可少的“野”性,她面对李进的责难说:“我和你睡过了吗?我许了你了吗?”继而又说“在旱湖我们做了什么,你只要问得出,我绝对答得出!”那泼辣的架势,饶是草莽堆里混出来的男子汉李进也只能败的落荒而逃。不知道四爷见识了这场面该作何感想?显然只有呆愣的份了,李进越狱,官府到盐帮要人,四爷先去挡了,没能挡住,混战一触即发的关口,淮秀来了,那一番话说的又泼又辣,又江湖又场面。四爷当时那眼神分明再说“原来这样也行啊!”秋官的演技没得说!
纵是这样的女人也有吃亏的时候,索拉旺窥觊淮秀的美貌不可能是一时兴起的,只是以前没那个胆色罢了。可见淮秀在江湖的威仪,直至四爷来了,旱湖一夜,李进醋意大发,酒后疯话,谣言漫天,许是这样的谣言让索拉旺动了心思吧,原来那女人不如自己想的那般啊,也是个风流的角色。所以淮秀吃了闷亏,也是第一次在四爷面前流泪,这就是淮秀:她强,她也要强,但她也会在自己爱的男人面前示弱。她对他说:“没有你我也一样要打要杀,有了你却总想要向你讨个主意,总觉得这样才踏实!”何其的不简单啊!做为一个要强的女子,我知道这样的示弱是何其的难,所以更加能欣赏淮秀这样的弱,也可见淮秀对四爷的爱之切。
四爷入盐帮对淮秀说:“你给了我体面”,那不是体面,是淮秀的爱。四爷始终想着带淮秀进宫的,李进横尸漕帮米店,淮秀要带他回来,四爷吩咐贾六、宝珠什么也不必管只管护卫淮秀,那是把淮秀当做主子看待了。但最终四爷是要失望的,那样不拘一格的淮秀,怎会不明白四爷和皇上的差距,所以她向他要体面,他给了。他知道给的不是体面而是对淮秀的爱与尊重。淮秀是个值得爱并值得尊重的女人,她不是后宫三千佳丽各有千秋的美,而是独一无二。
他说她好生冷静,她说自己心如浪翻。她哭了,这是她第二次对着他哭,她是个有血有肉的女人啊,面对如此别离,情何以堪。她不想送他,最终还是去送了,还送了个绣着“盐”字的荷包和定情的那块龙凤玉佩。那是她的决心,不能留在盐帮的四爷,不管是什么身份,皇帝也罢,草莽也罢,都不是她得那杯茶。
就那么走了,理智上知道从此该相忘于江湖了,可情难自禁啊,彼此还有无尽的想念,凭着这想念淮秀飞奔而去了,那飞的速度和飞起来的心情可见心之焦急。千辛万苦见着了,他说她来了他不是高兴,而是感激,这一句感激道尽了帝王的相思之苦。然而激情过后,回归平静,最终是要有所了断的。淮秀是何其的冷静聪慧,她明明知道宫殿里的他和江湖中的他的差别,知道这宫殿与她的格格不入,但她还是凭借着对他的想念来了,不是存有一丝希望,而是让自己更快死心。看过了也就能死心了,对自己有个交代了。情到深处啊!四爷却不如是想,他想她既然来了又何必走了。纵在花丛中打滚的皇帝也难以理解淮秀这以进为退的决绝,那是让自己心甘情愿的决绝。即使不来这一趟,她也知道来了会是这样的结局,所以她只是托江沱暂时照顾盐帮。那为什么还要来?这是明知要死也要死一回的甘之如饴啊!
淮秀之于四爷,他用一句话来形容“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彭山一万重”,那时他大概已明白淮秀为什么来又为什么去了吧,所以才会如此萧瑟。四爷之于淮秀,也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我只能说是“纵是在劫难逃,也甘之如饴!”因为她说,旱湖一夜,万劫不复,但她不后悔。

 2 )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重新看了一遍戏说乾隆,当初只觉得里面那个“往施”很漂亮 后来才知道是赵雅芝


春喜 贾六 宝柱 是否还记得
主题曲《问情》很喜欢 “山川载不动爱 多悲哀 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春花最爱向风中摇摆 黄沙偏要将痴和怨掩埋……”
有些迷茫,我不喜欢相忘于江湖的这个结局,虽然这个结局看似那么的美好,让观众浮想联翩,但这始终是一个缺憾。
我希望这个结局是美好又圆满的。但这都是个人的情怀,不想让结局就这样结束了,所以我也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圆满结局!想让有情人终成眷属!毕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种遐想!
天宝盐站外那一抹红的出现,让他有了份激动,他去追她,结果就在街上他把她给追丢了,他懊恼,气愤,失望,一遍遍的在大街上呼喊着她的名字。。。。

 3 ) 相忘于天涯

《戏说乾隆—西滇风云》

我不得不承认,在戏说乾隆这部戏的女主角里面低估了沈芳,以至于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正式的重温过这个单元。和程淮秀从小在草莽中历练不同,沈芳是一个兼具了小女儿性情和大女主性格的形象,她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江湖儿女,一个被迫闯荡江湖的孤女。

沈芳的性格倔强而刚烈,从小就有反抗精神,圣旨到了她都敢高喊“不服”,在那个女子三从四德的时代,这样的女孩子有多么的难得。家庭的熏陶和文化的修养也让她对男权主义有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三从四德就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她更向往民风自由甚至是男女平等的社会,这个格局就上升的有点高了。她曾提到过她亲眼见到父母的鹣鲽情深,由她对男女地位的观点可以看出,她的父母必定是举案齐眉的,可以想见沈父是一位多么尊重女性的开明父亲,也允许女儿可以通读古今典籍而无所顾虑。片中那段最经典的对白,是四爷问沈芳的婚姻观,沈芳性格中的桀骜不驯在这里展现到了极致,她说“做官的不嫁,皇帝不嫁,商人不嫁,读书的也不嫁”,原因种种。四爷摇头苦笑,不知道世间是否有能驾驭她这样奇女子的男人。

但是沈芳的性格有断层,有割裂,因为她的人生是由两段完全不同的境遇组成的,前一段是书香世家的闺秀,学的是诗书礼义,她的见识她的眼界她的人生观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虽是女子却性格桀骜。后一段则是颠沛流离,苦大仇深,尝尽了人间百苦,这一段更加深了她性格的刚烈,甚至有点偏激了。然而对她影响最深的是父亲因文字狱冤死,她没有逆来顺受,也没有怨恨命运的不公,而是直指最高统治者的昏庸,她聪明而又清醒。

但是换个角度,她倔强刚烈的内心却也是柔弱的,从小被父母家人宠在手心上,没吃过半点苦,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她从云端跌入泥土,刚强的性格纵然支撑她走过了那些至暗时光,可她仍然想到过死,为父报仇成了她心里唯一的念想,这也应该是她能活下来唯一的精神支柱。

片中有一个桥段非常打动我,沈芳在听到热河行宫里那个孩子口中说出的“连累”二字时,猛然醒悟,报仇成了她的执念,自己的命在所不惜,可是和她有关的人呢,于他有恩的人呢,她好像从未想过。于是当晚,借着酒劲,她终于一诉衷肠,下定了决心虽要报仇,也绝不能连累恩人。这让我忽然悲从中来,她到底还是一个人,即使摆脱了曾经的苦难,也再回不到从前,就算是杀了乾隆,父母也不能再生。可是沈芳的确聪明,她在这番领悟之后,放弃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鲁莽想法,而是转而决定去边陲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反清势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管他什么政治立场,利益纠葛,只要和她的目标一致,就是她的朋友。

沈芳的年龄在剧中有一处揣度,可以大致推测,她遭逢家变的时候约莫十五六岁,小小年纪流放边疆,之后被军中小官夫妇收养,她的功夫应该是养父传授无疑了,这也需要几年时间。在热河蒙古包,又提到她这样每年往来热河小住也有个几年了,可以推断,从家变后到故事发生时,应该已经有十多年了,所以剧中沈芳的年龄应该在二十七八岁左右,在清朝绝对算得上是熟女了。这也就不难解释,她和四爷萍水相逢感情发展之快了。另外一点,经历过家变经过过发配流放,也让她的人生观发生了一定改变,毕竟生死一线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看不开呢,况且青春易逝,她最美好的年华都在苦难中消磨了,如今难得能遇到一个入得法眼的男人,怎能不会心动呢?

心动归心动,但她是清醒的,她一直视报仇为活着的唯一使命,于是在和四爷多次聊到男女感情的话题时,她总是显得那么超然洒脱,桀骜不拘,或许这有她从小形成的价值观的影响,也可能因她历尽苦难之后,看待感情不过是沧海一粟。可是,还不完全是这样。四爷在怒江和沈芳谈情缘,可是却谈的极其雅致,在四爷探询沈芳对情缘的看法时,她提到了“罗汉不三宿桑下”这个典故,其实是怕自己陷得太深,她从小目睹父母的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以至最后的生死相随,她渴望这样的感情,可又害怕这样的感情,换句话说吧,她害怕自己真的爱上四爷而无法自拔。同时,她知道自己为了报仇是不惜性命的,可是一旦有了牵挂便不能孤注一掷,如果两人一同赴死,岂不是白白连累了无辜。

关于她的复仇,从一开始她就心心念念,甚至有点剑走偏锋,她一出场,就多次出现沈芳对父亲服毒当日情景和自己被发配时的回忆,竟然有三四次之多。可是剧中呢,无论是恩人、亲人、情人、路人,没有一个支持她赞成她的,从头到尾都想帮她化解,全剧也可以说是沈芳放下仇恨的心路历程。

在云南,四爷得知沈芳身世之后,一方面暗中阻挠她接触当地的反清势力,另一方面,试图唤起她被仇恨盔甲围裹着的内心中最柔软的一丝感情,那便是她对父母爱情的见证和期许。四爷试图让这份仅存的柔软变成燎原之火,一点点吞噬她冰冷的仇恨。所以这里,四爷已经不是单纯和沈芳在做小儿女谈情了,而是推己及人,从古至今,从皇帝到百姓,世人皆有爱与被爱的权力,而其中的“朝朝暮暮情”也都是一样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谓用爱来化解仇恨,四爷他爱沈芳,同时也怜惜她,所以四爷没有放弃,锲而不舍的努力。沈芳也爱四爷,可是这份爱有多深呢,能否深到可以让她放下仇恨呢,四爷不确定,也不敢赌,所以直到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告知身份,应该说是没来得及,让反派抢在了前头。

这个时候就得说说老马了,作为沈芳唯一的亲人,老马的话能有她父母一半的分量,尽管当时不听,可是老马代她父母说出了希望她有个归宿,有家人有后代的想法时,沈芳的心里应该是唏嘘的,她也不小了,也懂得这不过是世间所有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最简单的希冀——像个普通人一样,好好活下去。老马说的都是大实话,大白话,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更没有拿她过世的父母来压她,而是一面视死如归,一面又用世间最朴实的语言在开解她。沈芳无法反驳,也无力反驳。

最后结尾处,沈芳从反派处得知了四爷的身份,仇恨加上欺骗,让她怒不可遏。可是当她看到四爷不顾生死来救她,看到一处接一处的爆炸,她惊呆了,她想起了他们的情,而最后舞着剑奋力一挥,竟被老马的一声跪倒拦了下来,说明此时她内心已经没有了仇恨,再也没有力气去恨了。眼泪恣意,有一点点埋怨自己的无用,但我想,更多的应是对命运的慨叹,刚烈如她,也有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低头无力的时刻,四爷说出了她的心声,“如果我真的是马贩子就好了”。扔下了手里的剑,也扔下了心里的恨,这已经是她能够做到的极致了,她也许设想过很多种和四爷的结局,但是绝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在他们相遇之前,命运就已经让他们成为了永远不可能在一起的人,再多的挣扎也是徒劳。所以沈芳决定远走天涯,此生再也不见,而四爷呢,他懂得沈芳,所以没有去追,甚至没有再多的挽留,因为他知道,他们的相识能有这样的结局,对沈芳来说已是很艰难了。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男女主角的分别竟然是这么的干脆利落,也透着洒脱,四爷纵有抱憾,可是他愿意成全沈芳,成全沈芳的不羁,放下了仇恨,再没有什么能够成为她的束缚了,从此天涯海角,她会是最自由的灵魂。

 4 ) 相忘于江湖

《戏说乾隆——江南除霸》

      小的时候,看不懂程淮秀这样的女子,是因为阅历和心智都不够。而现在,长大之后的我,用一个成年人的心态,再回过头去看这个故事,才能体会到个中的深意。像程淮秀这样的女子,绝不是随随便便用“不简单、不容易”几个字就能够概括的。她是世间罕有的女子,她刚强坚毅,豪气干云,这样的女子,在古代和现代,都是不容易被人理解的。四爷能够理解淮秀,不仅来自一位君王对子民的体恤,更来自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怜惜。四爷曾戏言淮秀是他的红颜知己,其实殊不知,他才是她真正的知己,这世间,确实缺少能够懂得淮秀的人,尤其是一位这样优秀的男子。所以,淮秀最后恣意的眼泪,其实远远不仅是一个女子对情人的不舍,还有即将失去一位人生知己的难过,“人生最难得一知己”,尤其是像她这样的女人,这般倔强,这般不俗,这般出众,又有几人能懂?

      程淮秀是寂寞的,像所有统帅一样,也许正因为如此,四爷作为一个更大的统帅,才能够理解这份寂寞。程淮秀是孤独的,她何尝不想找一个坚实的肩膀依靠,也卸下自己心中的那份责任,像一个普通的女子一样,宜室宜家,相夫教子。然而可惜的是,她是个江湖儿女,倔强的她比男子更加一诺千金,把誓言和义气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一个势力波及大江南北的帮派,身为老大,她是气派的,然而,身为女流,她也是艰辛的。只有深明就里的人才会知道,其实她有多难。黑白两道,她要应酬、打点、斡旋,帮里帮外,她要出头、拼杀、支撑。成千上万口男女老少,都要她带领,要她养活。在苏州名园,淮秀轻描淡写的说着:“奔驰两淮,草湖旷野,跑私盐,走黑道。七百斤的一车盐,我一天一夜,推着拉着,赶两三百里路,算不了什么的。”听她将这么辛苦的过往说得如此轻松,不由得让人心疼。

      故事发生的时候,程淮秀应该已经做了十年有余的帮主。很难去想象,当年一个十八九岁的妙龄少女,在父亲亡故之后,带领着这些江湖粗汉子,面对着漕帮的挑衅,应付着官府的压榨,独自支撑着场面,她是如何走过来的。十年间,她一定经历了太多太多,才磨砺出故事中那个刚烈又不失冷静,变通又不改原则的盐帮帮主。面对自家兄弟,她怒斥李进:“你睡过我吗,我许了你吗?”,话粗理不粗。面对盐漕总督索拉旺,她义正言辞的拒绝,不只是为了她自己,更为了盐帮几代人的尊严,有谁能真正理解她?对于李进,这个帮里的二把手,她最得力的属下,她得依仗,她得笼络,但也得保持距离,她不是不知道李进明里暗里的追求,可是自己又不能真的下嫁给他,不然岂不是成了全江湖的笑柄。她知道,李进是个粗人,绝不能硬碰硬,所以,她很聪明,她借辰坤的口,传达她的意思:“我们好,好在兄弟,不在男女”,这意思已经相当明确了,她已经做到了一个帮派大佬对手下最大限度的容忍。对于总督索拉旺,她不敢得罪,不敢怠慢,可是对方依然步步紧逼,直到最后的底线。可以想见,十年来,索拉旺对淮秀动了多少歪心,而淮秀既要保全自己,又不能和官府翻脸,这对于一个女孩子而言,又是多么的不容易。

      程淮秀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对李进动过心的,他们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哪个少女不怀春”?只是,也许后来,淮秀明白,于公于私,这段感情最终都是不会有结果的,所以可能及时扼杀了自己的心思,让这段朦胧的少女情怀,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她恨的是,李进不懂她,不理解她,直到四爷的出现。

      我实在不愿意相信,旱湖之约是一场早有预谋的“意外”,我宁愿相信,淮秀是出于对小狼沟义助的感激,是出于对沧浪亭失约的愧疚,而后发生的事情,也是她始料未及的。从之后淮秀的态度和举动上,能够看出,这一切不是装出来的。她的一池心水,是真的被搅乱了。于是,她去古刹,去沉思,去清修,去忏悔。她说她不后悔,因为她敢于面对,她说她错了,因为她清楚自己的责任。我不知道,她是否想过,将来有一天,要放下盐帮,甚至退出江湖,觅一归宿,也许这样去揣度淮秀,就俗了。然而,旱湖这个简单的约会,却引来了她和李进十几年关系的骤变。程淮秀应该没有料到李进的反应竟然这么大,她或许高估了李进,以为他能和自己一样,提的起放得下。

      其实后来春喜分析程淮秀的那番话说得不无道理,像她这样的女人,既要在刀口上讨生活,又要在黑白两道之间求生存,说她没有一点城府是不现实的。在李进第一次深夜酒醉大闹之后,程淮秀应该意识到了,李进已经不能再依靠。误会也好,实情也罢,引发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导火索毕竟是四爷,于情于理,他都该付点责任,这看起来似乎无关乎风月,只关乎道义。所以,从那之后,淮秀频频找四爷,问身世背景,谈盐漕大势。的确如春喜所说,这并不是程淮秀一开始就计划好的,而是事情一步一步走成这样子的。李进入狱之后,四爷邀淮秀出来散心,程淮秀的确道出了心里真实的想法,她不由自主的想要依仗四爷。她也是矛盾的,明知道这是不对的,可是自己又控制不了。因为四爷懂她,人品武功又那么出众,淮秀已经不能自已的爱上了他,心中有意无意的总想找他、问他。一点一点的,淮秀已经渐渐的把四爷当作了自己人,当作了盐帮的人。而四爷,他欣赏淮秀,所以他希望能做淮秀的知己,站在她的身后,默默的支持她。可是,随着事情的发展,淮秀变得越来越离不开四爷,她邀他入帮,做“仁义大哥”,她甚至希望,四爷可以终老在盐帮,在她的身边,她多么希望,可以有这么一位和她并肩作战的知己。

      在皇宫大内,淮秀对皇上说:“你离开江南,回京的那天,我反复在想的,是找一条快船,去追你,去追你回来,我想留住四爷在江南,在盐帮,跟我在一起。”这才是一个女子内心真实的写照,这个时候,我才能够相信,她是真的爱上四爷了。可是,这个睿智的女子立刻又恢复了清醒,她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荒唐与放肆。她一直都谨守着“规矩”,从未如此出格任性,她一时有些迷失了。她明白,她和皇上是两个世界的人,而江南,旱湖,盐帮,才是属于她的地方。她凄凉而失望的说着:“我看见的,我心里面的四爷,已经没有了。”其实,“四爷”本就是一个一半真实,一半虚幻的人物。真实的是,“四爷”就是个活生生的人,虚幻的是,谁清楚淮秀无数次独自冥想,暗怀心事时,为“四爷”这个神秘的人物编织了多少故事,多少背景?她幻想着的“四爷”和她一样,出身绿林,混迹江湖,义薄云天而又有情有义,这才是程淮秀心中真正的那个“四爷”。其实江南的四爷和京城的皇上是没有多大分别的,只是,完全击碎了淮秀心中的幻想。她难过的是,一个女子对爱情憧憬的破灭。理智如她,宁愿永远抱着那个美丽的幻想,那段美好的回忆,也不愿活得没有自我。

      于是之后,淮秀说出了那段最经典的台词:“皇上,你生于宫殿,长于宫殿,从宫殿出来,再回到宫殿里;而淮秀呢,生于草莽,长于草莽,从草莽出来,自然回草莽里去。” 这一段也是全剧中最为感人的一幕,它展现了巾帼帮主程淮秀内心最为柔情,最为无奈的一面。看惯了她的字句铿锵,看惯了她的冷静沉着,看惯了她的功夫拳脚,只有真正看懂她的人才会明白,她将多少女儿心事,掩埋在心底,无人倾诉。当她说出“我会想”这三个字的时候,才真正卸下了她一切刚强的伪装,一切理智的面具。那一刻,靠在爱人的怀里,泪水奔涌,只为片刻温存,下一刻就天南地北了,从此,“相忘于江湖”。

 5 ) 繁华过后成一梦——四爷

生在80头上的这一代,少年时候就认识了四爷,那时候年纪小,还不能懂男女之间的情情爱爱,所以记忆里最多的是四爷的潇洒、四爷的大气与四爷的江湖气。那时候看的是热闹,从程淮秀到沈芳到金无箴再到续集的邱罔市与姜辛,看到都是打打闹闹的场面,没有认真体会过他们的情感与辛酸。
重温《戏说》,以现在的年纪再看四爷,看到更多的是打打闹闹的繁华过后,他的寂寥与萧瑟。紫禁城皇宫他是万万人敬仰的皇帝,堂下有一干朝臣替他分忧,后宫更有三千佳丽排遣寂寞,甚至他要人生人就生他要人死人就死,何等的风光与尊贵!可也正是这风光与尊贵将他锁在了这豪华的牢笼,他的调皮、他的不羁、他的热情统统被这牢笼锁住,除了给别人看的威仪,再没有其他的光华。
贾六、宝珠、春喜的存在对他或许是个安慰,但不是知音啊!后宫三千佳丽或许会有知音人,但他不放心啊,那一个个女人身后都有着这个族、那个派的牵扯,他生在帝王家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都是提防,所以终是未能全全交付的遗憾。有时候难免感叹活得太累吧!因为对于他,先要做皇帝,然后才能做自己。纵如此,四爷还是让自己过的开心,早上起床逗贾六开心,上朝之前到大臣们聚集的殿堂窗前偷听,面对老臣十年如一日的八股陈凑不耐烦的翻翻白眼,默默随他背诵折折袖子的小可爱,与春喜开个小玩笑……日子似乎还过得去。这是不可多得的生活智慧,如果不能改变便学会享受。
宫里的四爷不是真的四爷,太架势了。出了宫的四爷才是真的四爷,不管是混混也好,马贩子也好,有那么点威仪,有那么点贵气,有些风流,有些才气,有些油嘴滑舌……骨子里的他被解脱出来再带着点习惯成自然的帝王架势,便有了十足的气场。
这样的四爷再加上吃穿不愁的阔绰与事事尽在掌握的气度,很难有女人不爱吧!这样的他遭遇了淮秀,那个无一处不美的女人填补了他心中长久以来的空虚,仿佛干涸之地遇到春雨滋润一般,他兴奋的像个毛头小子,焦急地等她得帖子,等了一天一夜后终于等到的欣喜,为见心上人而特意穿新衣服,为送心上人定情之物而失去冷静与主意,约会对方不到而表现的焦躁、失落……这是我们在什么样的年纪才有的激情?这是我们遇到怎样心仪的人才有的冲动?他不是没有踌躇过他的身份,但两情相悦的喜悦带给他那份想要得到的渴望,让他情难自禁。正是那句歌词“一世的聪明情愿糊涂”。
淮秀之于他是失落在别处的半颗心,如今终于找到了拼成了一个完整他,他如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完整一般珍惜着淮秀。旱湖一夜,淮秀悄然离去使他没有机会对她承诺与交代,于是急急忙忙地选礼物,那是想告诉淮秀他的对她的珍惜,他对她不是游戏,而是想要负责和一定要负责的珍惜。他怀着这样的热情却找不到淮秀,夜闯盐帮也未见芳踪的焦急与难掩的不安,为什么会不安?或许是为对淮秀的不确定。终于觅得芳踪却听得“旱湖一夜万劫不复”的答案,顿时心灰,却依然留下了定情信物。以四爷之精明冷静又岂会不理解淮秀当时“万劫不复”之心,只是当时他已钻进了“一腔热情被辜负”的牛角尖,哪还有冷静的余地去思考?他看到被索拉旺欺负后哭的淮秀,恨不得找人算账的愤恨,“不想说便不说”的包容与怜惜。尘埃落定之后他去看淮秀,开口就说,这两天在盐漕总督衙门忙着公务没有及时来看她。这是在向她解释,并不是以帝王身份对她的冷落,而是太过忙碌。
然而,他这样珍惜着的淮秀却对他说:“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而那萧郎是盐帮。若那萧郎是个活生生的男人,他或许还有带她走的理由,可那却是盐帮,是淮秀发誓要身许的盐帮。他还有什么理由带她走?他怪她太过冷静,她忍不住哭了,他最终还是不忍,不忍辜负淮秀的期望,独自踏上归途。临别他四处搜寻她的踪迹,终是放不下啊。
回京继续在金碧辉煌的牢笼里过以往的快乐生活,才发现一切都变了,他真切的尝到思念之苦,所以淮秀来了,他说他满心感激。感激那个他珍惜的女子给了他同样的珍惜,或者是感激上天终是待他不薄。对于感情,他是这样的知足啊!然而,她还是走了,皇帝留不住她,四爷也留不住她。或许他自始至终都是知道的,只是宁愿糊涂,留一丝幻想罢了。雕栏玉砌的宫廷只他一人的孤寂,京城大街上他唤不回爱人的萧瑟,是最真实的四爷。或许,淮秀还是四爷的淮秀,四爷仍是淮秀的四爷,但隔的何止万水千山啊!所以,四爷提起淮秀,只是“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是“心系但不能相守身许的”遗憾吧!怀着这样的伤到后宫找寻得到安慰吗?知心的钦主儿还要说一句“还有程淮秀”!他唯有苦笑。
他在深宫只知苗族造反,下令去平,平定了,苗族送女子进宫。恕妃,单纯没有心机,实实在在地让他欣喜了一阵子。然而总是这样的单纯的女子在宫中也不能单纯看待,因为即便她不是阴谋,围绕着她的也不乏阴谋。他是失望的吧!失望的逃出宫去。遇到沈芳,本以为是风花雪月的浪漫璇旎,却没想到还是劫难。
他不喜欢赐人自尽,他也不是杀人成瘾,他反而是难得的仁慈,大臣上的折子,动辄斩啊、轧啊的,太过残忍,他挥笔改为自尽,那是不忍之“仁”,好歹保个全尸吧!这样的仁慈却被臆想成“他喜欢赐人自尽”,他听到这话时是否觉得自己可笑?不仅可笑而且可悲。因为善良,他觉得他愧对沈芳,想在身边弥补,却没想到越发的弄巧成拙。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她,她刺他,他不躲。一个帝王能为一个小女人做到这些,已经够了。然而面对一个真心爱着的女人,他本能的是以一个男人的立场在思考,所以他觉得歉疚。那一刻他说他宁愿是个马贩子,那是对一个流泪的女人真心的怜惜,因为只有那样他才有资格安慰她吧!他想起她说“一寸相思一寸灰”,怎能不灰心?他派去平定苗乱的官竟然滥杀投降的苗人挑起争端,他制定的政策不能按照他的想法执行,他让她爱的女人满心伤痕的浪迹江湖,他以为他已是仁慈却没想到还是残忍。那不只是对情的心灰,更是对天下力所不尽之处的心灰。
他是皇帝,是各方面条件都不俗的君子——四爷,他有很多女人,但他想要的却要不到。这是身为帝王的无奈,是四爷更深的无奈。终于,有个金无箴可以做伴,但她还有个可以为她付出生命的岑九,他自卑了,在那个莽汉子无所顾忌的爱情面前,身为风流帝王的他自卑了。因为他不能没规矩,不能像他那般的爱,所以他放了金无箴放了岑九,唯独没有放过自己。他说过:“放了她,放过自己,终生不看她的刺绣。”但他最终没有舍得不看她的刺绣。
春喜说,最苦的是万岁爷。他听了是欣慰的吧,至少还有个小丫头能看到他的苦,他的无奈。他一次次的经历,一次次的渴望,不过是想找一个人,可以向她倾诉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的苦、他的怒、他的喜、他的悲而已,但最终还是枉然。一生的遭遇向谁诉?不是史官笔下僵制的自己,而是自己心中有血有泪的四爷。他一直在寻觅,一直在失望。
他在盐漕会谈的时候拍桌子骂“错在乾隆”;他在见老刺猬的时候恨“乾隆怎么用这样的官!”在康乾盛世的一片颂扬声中,他如此苛责自己。即便天下仍有不治之处,我们又怎能忍心责怪这样一个四爷!
这就是四爷,用嬉笑怒骂,掩盖了最真实的自己,因为那里有寂寥、有灰心、有思念、有血有泪,而这些对于一个帝王而言有损威仪。所以,他将“痴和怨掩埋”,做一个万人期许的皇帝。放眼望去,天下尽属于他的江山,都载不动他的悲哀,有限的岁月中,等不到那个诉说平生的人,“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繁华过后成一梦……”一首《问情》传唱着他的寂寥与萧瑟。
如果可以遇到,我不想遇到这样的四爷,我宁愿遇到少年记忆中意气风发的四爷,哪怕有些花心,哪怕有些风流,哪怕是见一个爱一个的用情不专……
PS:《戏说乾隆》主角们终于写完了,其实四爷我不大想写,因为以一个女人的思维去写男人,怎样客观都难免偏颇。而我也不想善解人意的去理解四爷的苦,享尽齐人之福就要受相应的苦,这是取舍之间的等价交换。我是女权主义吧!一定是的。纵如是说,假如让我在做皇帝和做岑九之间选择,我想我会选做岑九。因为人人只看见做皇帝的好,不会同情做皇帝的苦,反而更能理解做土匪的无奈与苦楚。做为俗人,我需要在世人这样的理解,更需要有一个可以相守一生的人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生活。这么看来“宁做土匪,不做皇帝”不是一句假话。为这句真理向四爷致敬。

 6 ) 《戏说乾隆》

1992年,中国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第二件是《戏说乾隆》的轰动播出。为什么把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连在一起说呢?马克思同学告诉偶们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滴。所以这两件事必然有联系!邓小平说什么什么得再快点,于是中国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先前几年县级电视台就已经萌芽了,经济的发展带动各地电视台迅速发展起来。邓小平还说那什么什么得再大点,于是各电视台不再满足于播放80年代甚至是70年代港台已经老掉牙对大陆却很新鲜的港台剧了,于是台湾新拍出的《戏说乾隆》隆重登陆中国内地。

  难以形容《戏说乾隆》当年的轰动,晚上你调台吧,那些新兴起来的电视台都想靠着放《戏说乾隆》一下打开市场,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走在大街上,音像店里都在唱着“春风载不动太多悲哀”,小孩子们玩过家家都扮演着春喜、贾六。大小报纸都刊登着男女主角的介绍,就连演春喜的配角都迅速走红。记得当年报上登了采访赵雅芝,她对三个角色的理解时说程淮秀一角颐指气使,当时我不懂颐指气使这个词,还去查了字典。说无箴处变不惊,说沈芳什么我已经忘了,反正是三个性格很不同的女子。

   虽然轰动,但是此剧也遭受到了难以想象的批评――《戏说乾隆》开了戏说历史的先河--历史怎容戏说?戏说,非历史。不说历史,那么戏说的价值何在呢?篡改历史难道只是为了娱乐一下子?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这三部戏。

  第一个故事《江南除霸》虽然乾隆和淮秀的爱情故事是主线,但化解漕盐两帮矛盾,除去贪官盐漕总督索拉旺却是乾隆的目的,那段爱情只是偶然。虽是戏说,编剧是严肃的,不是胡乱的编些肥皂剧哄骗观众。故事的结局并不像一些爱情小说中那样或是谁负了谁,或是携手共百年,程淮秀在处理爱情的问题是冷静的理智的,虽然也有一时冲动到皇宫找了乾隆,但她最终还是决定了自己的归宿,盐帮不能离开她,她不能离开盐帮,国家离不了乾隆,乾隆不能离开皇宫。
当爱情与家国大事发生冲突时,一个人应该如何选择?

  第二个故事《西滇风云》中沈芳是一心要找那个害她满门抄斩的坏皇帝报仇的,但是当她的剑就要可以报仇雪恨的时候,她犹豫踌躇,最终放弃了。她放弃,是因为爱情吗?爱能战胜恨吗?情能战胜仇吗?她放弃更大的原因是,乾隆悔过了,并不是她想象中的坏皇帝,反而是一个还不错的皇帝。
在家仇与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一个人应该如何选择呢?

  第三个故事《宫闱惊变》中金无箴本是一个一心只会刺绣的民间女子,土匪岑九为讨她欢心而抢了进贡的京绣,害得她被乾隆人赃并获。乾隆破案过程中被无箴的美貌才智所吸引,进而又引发出一段爱情故事。但是无箴是个犯人,乾隆不能纳一个犯人为妃。无箴也不能为了自己的荣华出卖朋友岑九。
在是与非,情与理之间,一个人又该如何选择呢?

  爱与恨,情与仇,家与国,敌与友,是与非,情与理……矛盾。戏说只不过把这些矛盾给予一个大的历史时代背景,让矛盾更突显出来。面对这些矛盾,应该会有怎样的内心挣扎?怎样的选择?而赵雅芝把这些矛盾挣扎表现的淋漓尽致,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着生活。谁说历史不能戏说呢?此剧之后,戏说成风,但没有一部戏说超越此剧。因为那些戏说,只是戏说罢了,没有这么多生活哲理包含在里面。此剧赵雅芝告别少女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短评

风流潇洒的皇帝和英姿飒爽的佳人,古装最帅最美天作之合。而不管三教九流,一开口都听得舒服,有掌故有人情有生气。

7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儿童剧,记忆模糊焉

11分钟前
  • Lionheart
  • 推荐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 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13分钟前
  • 看似有戏
  • 力荐

劇集與主題曲搭配,總能相輔相成,互相輝映;看到劇就能聯想到主題曲也能隨口哼出.答應是個好角色,讓人印象深刻.

14分钟前
  • 小川 靜
  • 还行

小时候的最爱

16分钟前
  • 找自己
  • 推荐

主角男的帥女的美~歌也好好聽!當年好喜歡

20分钟前
  • 河堤上的貓
  • 力荐

只看了部分

24分钟前
  • 思惟凝胶
  • 推荐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这个了。

25分钟前
  • 默默仔是呆萌仔
  • 推荐

小时候最爱看的连续剧,最喜欢看乾隆调戏良家美女了。

29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当年的郑少秋就去乾隆一样风流倜傥

30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曾经很痴迷

31分钟前
  • Lena
  • 推荐

经典中的经典,郑少秋风流倜傥、帅得一塌糊涂,赵雅芝温婉中带着韧劲、迷倒一众人啊,而且故事新颖、让人过目不忘!

32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推荐

当年看戏说乾隆被郑少秋迷得一集不落啊!

37分钟前
  • 3Day
  • 推荐

很多年前超火的影片。点评这剧会暴露年龄。。最喜欢第二个故事,赵雅芝是侠女刺客的那个。

39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推荐

老妈是秋官的粉丝,想当年她可是攥着遥控器不换台就是因为这部剧集,当年的师奶惹不起。

44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当年看的如痴如醉!郑少秋风流倜傥,赵雅芝温婉美丽!还有,春喜和小六子应该是一对欢喜冤家!

49分钟前
  • yocofcjx28
  • 力荐

看过那么多人演乾隆,只有郑少秋版的能当起“潇洒”两个字,而他也成为了当时我眼中香港最帅的男人~~

52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除了郑少秋和赵雅芝,配角也让人印象深刻,至今还刻那个春喜答应

57分钟前
  • 石头剪刀布0726
  • 推荐

经典之作

58分钟前
  • mau
  • 推荐

哈哈 经典啊 不过印象中怎么感觉赵雅芝演了好多个角色 每个故事的女主角都是她呢。。。?

1小时前
  • 阿宅Doooooris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