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雪

剧情片日本1983

主演:岸惠子,佐久间良子,吉永小百合,古手川祐子,伊丹十三,石坂浩二,细川俊之,岸部一德,浜村淳,桥爪淳,小林昭二,小坂一也,三宅邦子,根岸明美

导演:市川昆

播放地址

 剧照

细雪 剧照 NO.1细雪 剧照 NO.2细雪 剧照 NO.3细雪 剧照 NO.4细雪 剧照 NO.5细雪 剧照 NO.6细雪 剧照 NO.13细雪 剧照 NO.14细雪 剧照 NO.15细雪 剧照 NO.16细雪 剧照 NO.17细雪 剧照 NO.18细雪 剧照 NO.19细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29

详细剧情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曾一度显赫的京都蒔冈家慢慢开始衰败,而家中的四个女儿却仍是城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大姐鹤子(岸恵子 饰)固守祖屋,时刻维护着家族的声誉;二姐幸子(佐久间良子 饰)性格刚烈强势,使得上门女婿贞之助(石坂浩二 饰)相形见绌;老三雪子(吉永小百合 饰)温柔贤淑,然对于自己的婚事却总迟迟未决;老四妙子(古手川祐子 饰)个性张扬开放,是一个比较西化的女孩。  妙子的绯闻闹得满城风雨,烦恼的鹤子和家人商量,决定尽早为雪子找到如意郎君,以维护门风。不过说起来容易,一向沉默不语的雪子却接连回绝了数门婚事,这倒让欣赏雪子的贞之助暗暗欢喜……  改编自谷崎润一郎同名小说,东宝映画50周年纪念作品。

 长篇影评

 1 ) 影评么?跟我有毛关系?

影评么?跟我有毛关系?请往下看。
这部电影真不错,很有韵味,让我知道了反复见人提及的“昭和时代”的含义。很有幸生活在网络时代,才找到这部电影的高清片源,不过字幕颇费了一番功夫。
电影发生在1938年,那个时候日本刚发起侵华战争,但是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当时普通百姓的故事和他们的遭遇,而越是普通百姓的事情,记录下来后,越是珍贵,因为关于上层的记录太多了,就像在敦煌丢失的文献中,最宝贵的不是各种版本的经书,而是一本记录当时民生杂事的《沙洲都督图志》。
四姐妹人物性格的设定很有意思,大姐担当了母亲的角色,不仅手握遗产,雪子的相亲对象也严格把关,二姐则对大姐散发着不服,老三则不善言语,老幺顽皮。这些在电影中第一场戏就一览无遗,老大不怕迟到,老大老二相互之间的语言的火花,老三雪子事不关己,老四则要求自己的遗产,老二的老公则智慧地打圆场。这样的一个设定,我不得不怀疑它是如此地巧妙而真实(当然,这得谢谢原作者谷崎),每个家庭中人物的性格不是独立的,一定相互接洽的,各自有各自的位置,可以说,老大老二的位置决定了老三的性格,同样,前三个姐姐的性格,决定了老幺的顽皮。老二必定不服老大,就会出现争论,但是争论却不会撕破脸皮,毕竟是血亲,就像第一场戏中,争吵到高潮时,双方还能冷静地笑笑,转移视线去看樱花。而老三则在老大老二的争吵中,习惯性冷漠了,作为第三者(老四还没生出来的时候)她必须站队,却又谁都不能得罪,这样的场景久了,她就越是不愿言语,卷入纷争。老四则选择了与老三不同的方式对待她俩的争斗,因为不言语的方式,这个性格已经被老三占据了,老四只能发展出另一种性格。老四更多地和老三在一条线上包括老四一直考虑老三不结婚,老三并不在意写错她的名字顶老四的丑闻,再看老四给老三剪脚指甲,那样地和谐。小的时候,应该是老大老二争吵,老三老带着年幼的老四,在另一边躲避吧。老四是最早接受新思想的人,当所有女性都穿和服的时候,只有她穿得另类。
为什么说这种设定令人惊叹呢?因为我亲眼见过这种性格分布置,就是我母亲那边的四姐妹,虽不全部相同,却大体上可以套用,稍有些变形。为什么?差别就在她们的丈夫。接下来,讲讲电影中的两个丈夫。
老大的性格强势、吝啬(把持大家庭的人,都会显得吝啬,比如红楼梦的王熙凤),而他的丈夫,则很自然地懂得示弱,老大的丈夫的工作,则是那个年代火爆的白领--银行,可见父母在的时候,老大是没有多大婚姻自由的。可是,越是实际的弱者,越需要在别人面前逞强,这就出现了那么一幕,在姐妹们都在场时吵的不可开交,人走后就和好了。(电影最好的一点就是,懂得用每一个情节去突出人物,没有多余的情节,也就让这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不觉得拖沓,没有重复描述。)这样一个内耗的家庭组合,注定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在这么多年后,仍然只是个职员,即使他去了东京,长年受老婆的牵制,也很难撒开拳脚去做。这正是我大姨夫家的写照,一家人已经开始做生意,却总被大姨说生意上的各种细节做得不好,无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主张。不同的是,我大姨夫曾是万人敬仰的粮食部门,而如今没落了,已经不可能像电影中那样,设法去另闯一片天地了。
说说老二的老公,他出身低,情商高,面对问题知道如何处理,包括老大和老公吵架时,很聪明地走开,面对奥田家三少爷的要回东西的要求,很明白地用钱私聊,并记得要写收据这些细节。这点倒和我二姨夫不像,更多的时候,是三姨顶了二姨的位置,不过老大和老二关系不怎么好,倒是一致的。

可是,这跟我有毛关系?那么,聊聊这个年代,很火的“相亲”话题。
我的这个年代的人,都面临着反复相亲却又相亲不到的怪圈,可是,这不是你的错,而是这个时代的错。在一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占据着一个性格,就像电影中的性格分布一样。可是,性格分布不仅仅是在大家庭里有,在这个独生的一代,同样有,不过是个缩小版。由于家庭结构单一,造成独生子女的性格过于接近,接近于老大到老四的合成版--在任性的同时人人都是家里要有话语权。这样就造成相亲时,大家的性格是不接洽的。不知你是否发现,在这个独生子女占多数的年代,结婚早、听到结婚最多的,不是独生对独生,而是独生对两个或多个子女的家庭,因为大家庭的性格占位更丰富,大家也有更多的选择。
这也教会我们,如果自己不尽早实现性格的清理,或成为老幺找个认真爱的,自己经济独立,或成为老大找个稳定工作的,就别再要求各种梦境般的爱情,那么,迎接我们的将只能是一场被迫的婚姻。
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办法,人与人性格的接洽,在这一代找不到,就往上一个年代的人去找,所以,年龄差距,会在时代的前进的步伐中,不断地扩大,并不断地刷新我们自以为的底线。

-----以下是讲枯燥的技法-----
电影的外景拍得很美,有樱花、枫叶、飘雪;而内景则有丰富的那个年代的特色,那个时代的男人都开始穿西装,女性的几乎是和服;火车内的布置,木质的,好喜欢;各种小别墅,那个屋屋檐挺好看的,下雨的时候好有感觉;服装很有特色,军国主义的军服(比国内各种抗日剧正宗多了吧)、列车员的列车服,都有那个时代的印记;尤其是和服,各种和服几乎不重样,我才知道和服有那么多的种类和色调,面料也相当耐看,不像现代的和服,一看就觉得俗。我想,中国的旗袍也应该是这样吧,最优秀的设计人员,已经不去设计那些了。
电影很巧妙地用开场把这些主要人物性格展现出来了,而后的故事由此展开,每个姐妹都有自己的遭遇和故事线,主线则是老三的相亲。通过不通层次的相亲,展现了不通层次的人在那个年代的生活,老三面对的人群都是一次次往上的,老四的对象则是一次次往下的。
人物的选角很到位,仿佛每个人光从面相,就可以看出性格似的。四个都是大美人,老大有种上了年纪却风韵犹存的感觉,老二则有成熟的女人美,面相干净、注意保养,懂得处理各种情况,包括看到老公那样对小姨子,懂得如何处理,挑明+哭诉,闹是没有用的。吉永小百合确实挺好看的,只是这部电影她演的那个角色不吸引我,学生时代可能会很喜欢这种文静的,后来发现那根本不是我的菜。他的老公一定那种温文尔雅,远离世俗,甚至比她还话少的人。妹妹老四则一脸活泼,敢想敢干,一张小脸,机灵的大眼睛,真的感叹导演会选人。
从回忆过去年前的事,这个问题上的处理可以看出,电影讲故事的手段相当高超。一段五年前的往事,不一次讲完,讲多了看得烦,每次透一点。而且,有段长回忆中,先黑白,再彩色。现在的回忆转切,我觉得比较好的,就是runningman中的水滴效果和倒带镜头。对于大姐夫的引入,就是这个故事,包括最终为什么两姐妹不到老大那里,而是到老二那里,给了一个完整的交代。
人物的出现很有层次,不会让人觉得累,很多角色都是先出名字,后见人,这比现在的电影高明多少啊。
话说,二姐的老公,声音真好听,我一直觉得日语只有女声才好听,这部剧的女声都好难听啊,老粗老粗了。


另:聪明的,搜片源时就别用“细雪”,“The Makioka Sisters”可以搜到很多。

 2 ) 东方传统美学的浓墨重彩——观《细雪》

一部尽显东方传统和东方女性温婉细腻之美的电影,女性为主体的家庭琐碎在导演的镜头下却如此缠绵细致,如细雪般轻柔,是一种萦绕在心间的那挥之不去的对家的依恋和乡愁。

樱花,红叶,细雪构成这个电影精美优雅的意象,如果要做比喻,长姐鹤子和二姐幸子是开到深秋的绚烂,她们的人生如红叶般历经世情风雨,却不改鲜艳敦厚的本色;老三雪子则如细雪般轻柔体贴,她热爱小孩,热爱她的家庭,是一个母性十足的女人,战争年代,日本国青年男子到前线作战去了,年青女子不得不与更年长的中年男子相亲(还要忍受对方苛刻的挑剔),然而雪子始终是微笑着的,吉永小百合把一个体现东方忍耐品格的女性表演的如此传神,在观众的心中,她似乎是一个比两个姐姐更保守内敛甚至心如槁木的女子,但在火车上,面对一个英俊健壮的年青士兵,她痴迷神往的双眸和动情的微笑却告诉我们,她其实内心深处依然深藏着一颗向往着爱情忐忑不安的激情。老四妙子与几个姐姐个性截然相反,她的生命和爱情如樱花般奔放热烈地盛开,她不顾自己的家世和身份毅然决定与一个身份卑微但傲骨铮铮的男子相守,即使清贫的生活也不能改变她鲜艳灿烂的本色。

这部电影主要以两个妹妹的婚事为叙述主线,伴之以大量琐碎的家庭琐事,包括家庭主妇的猜忌和流言。但如此女性的一部传统伦理色彩浓厚的电影,其视角依然是男性的。导演以二姐夫的视角展开,表现在他眼中几个姐妹的柔情和美好,尤其是他对妹妹雪子的怜惜和疼爱,他是这个家庭标准的善良厚实值得信赖和依靠的男性核心,尽管觉察到雪子对自己含蓄的脉脉柔情,尽管他自己也对雪子有隐约的动心,但他依然坚守一个好老公的底线,没有跨出超越伦理的那一步。所谓发乎情止乎礼的东方传统道德,在二姐夫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电影最后,雪子的婚事终于解决了,他独自一人却在酒馆内对雪把饮,轻柔的雪花如雪子曾经注视他的柔情,但那样的美好是不可轻易玷污的,雪花静静地融化,消失,雪子那双温柔的双眸也在离他而去,此情此景,怎不让人伤感?一个年近不惑的男人在细雪的天气里不禁黯然伤心,泪如泉涌……

电影在几姐妹踏青赏花的绚烂回忆中结束,这部电影中所寄寓的是一种男性视角对女性世界细腻柔软的依恋在樱花细雪的绚烂温柔中无限放大的浪漫情怀,其背景依托是传统的东方伦理道德和家庭观念。是将东方传统加以润色和浓墨重彩表现出来的美学世界。

 3 ) 电影《细雪》谈笺

 近日在读日本文学大家谷崎润一郎的作品,又正好收了其代表作《细雪》的电影纪念版,所以谈谈《细雪》这部日本文学和电影中杰出的“纯美”作品。
细雪,静静落下,悄怆幽邃,如大江东逝般不可遮挽。
日本人将初雪称做“风花”,极言细雪的缺乏质感。在日本文字里,花和雪总有着必然联系,“风花”是指初雪,“花雪”却又用作专门季词描写落樱,只因樱花落下亦如冬雪随风阵阵飘零。
还记得《悲情城市》里的手卷写道,“尽情飞扬吧!我随后就到,大家也都一样”,仿佛尽情飞扬的落樱便该是人面对死亡的最佳态度。日本文化素来推崇武士精神,樱花的猝然逝去便给了他们极佳的红尘注解,而侯孝贤的引用则多少沾染上了缅怀的色彩。
1983年,由东宝公司投资,市川崑导演将谷崎润一郎名著《细雪》改编为电影,并由市川先生亲自主持脚本撰写。这是《细雪》第三次被改编为电影。东宝的这一版《细雪》,不啻20世纪80年代日本顶尖影人的聚会,直至今日,影片仍被X世代青年推崇为“最受欢迎日本本土电影”第9名。这是市川先生的成功,更是日本传统文明同现代社会洋流融合的表征。
和一般总与死亡联系的樱花相比,《细雪》的立意更注重保护日本文明中“纯美”概念的完整,谷崎润一郎作为《源氏物语》的现代日语版本译著者,他本身主动承袭了日本传统文学的衣钵,更将传统文明概念深植入文字当中。
从表面上看,《细雪》只是记录着1938年前后,二战初期日本没落名流家族的旧日生活片断,无论描摹手法、枝丫蔓延程度都会让人想起曹雪芹的长篇自传小说《红楼梦》。同样地,《细雪》成功之处也在于通过文字保护旧日本世俗文化精魂,就如同现代中国人读红楼,更多关注在书外,眼睛注视的是数百年前中国社会的生活步伐及其背后蕴含的世俗哲学体系。
从文本地位来讲,《细雪》本身已经处于崇高位置,多年前萨特访日,言谈提及自身推崇的日本文学,举例谈及的便是《细雪》。
毋庸质疑,类似的文本总是很难改编,一个失手就变成“形式大于内容”。
然而市川崑珍重地利用摄像机收藏起空中最后一缕婉约香气,如同珍藏旧式日本女性风情手卷,然后不期然通过观众双眼将之和高速发达的现代文明冲撞对比。
《细雪》的叙述不温不火,基本采用固定机位中间穿插大量和服、腰带等女性饰品静物描写,你很容易从中联想起《青木瓜之味》。同陈英雄惊人相似的是,市川崑选择在战败前结束故事,将最美丽时刻保存在苍冷的时间画卷里。
《细雪》镜头前,雪子静静站在月台上,注视着细雪中大姐鹤子的火车渐渐远去,与此同时二姐幸子同私奔的四妹悦子坐在屋内,眼看着窗外漫天飞雪飘入暗淡的河流,四人难免忆起当日姐妹同在京都赏樱时,风吹落樱如雪乱的情景。而银幕外观众必然想到的则是时代的终结亦如细雪飘落般不可挽回。
故事推动观众思索便好,导演和编剧都不必立意去指导民众思考。
如果要推荐一位中国导演观看《细雪》,我想那人该是张艺谋。
市川崑的形式肯定大于内容,但是他做来便如同行云流水。同《细雪》相比,《英雄》最大的败笔在于细节的疏忽,剧情叙述是因为细节而丰富,一旦脱离了骨肉,精魂便无处可依。
眼看《细雪》,我们窥见旧式日本女人是如何推崇维他命针剂,就如同如今的名女人着迷打羊胎素。

 4 ) 市川昆之美之猜想

不一定驴驴犬舌人形美之臆想:http://buyidinglvlv.blogcn.com

  市川昆之美之猜想

  文/不一定驴驴 2006年1月

  1、市川昆(美之)猜想

  与黑泽明、小林正树、木下惠介齐名的今年91岁高龄的大导演市川昆,总是让我浮想联翩,他执导的近百部电影作品,一大半让我梦寐以求、朝思暮想,缭绕在我脑海中关于日本美之观念的海市蜃楼,也许只有市川昆,才可能给予它美之实物的刺激和修正吧。就好像《金阁寺》中的“金阁”能给予僧人“沟口”的刺激似的。

  市川的成名作是1958年改编三岛由纪夫《金阁寺》的《炎上》(先前还有反战片《缅甸的竖琴》和“太阳族”电影《处刑的房间》开路),这是他的新起点,而在此前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由美工师入行的他被伊丹万作栽培成导演,最初在秉赋伊丹的讽刺喜剧片路线中并不得要领。

  市川自幼酷爱绘画,也许这正是他能在三岛美之理念和空间艺术美的《金阁寺》中开窍的原因吧。《金阁寺》以后,市川抱着更大的野心把谷崎润一郎《键》搬上了银幕,从此致力于文学名篇的影像改编,明确了自己的银幕古典美学之路。这期间还有岛崎藤村自然主义小说的先驱之作《破戒》,大冈升平的反战小说《野火》等,1970年代有夏目漱石先生的《我是猫》(漱石先生的《心》也曾被市川搬上银幕),横沟正史推理小说“金田一耕助”系列,1980年代有川端康成的《古都》,谷崎润一郎的《细雪》,三岛由纪夫的《鹿鸣馆》,以及日本最古老的物语文学《竹取物语》,新藤兼人著的田中绢代传记《映画女优》(笔者近日沉迷在这本小书中,迫切想见到电影版啊),1990年代则有时代剧名篇“忠臣藏”和“新撰组”的市川版等等。

  可以说,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日本银幕,但凡万众瞩目的文艺题材的宏篇巨著(一般带有官方纪念意义的大作),总会由市川老将挂帅,从大映到东宝,市川俨然一面映画统帅的旗帜,不啻“黄金时代”沟口健二的名望,代表着日本主流文艺电影的最高级别。即使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纪录片,日本政府也敕令市川掌舵,而当年此片因艺术与纪录之间的越界冲突更被传为影坛佳话。

  市川电影题材涉猎甚广,不同于黑泽明、木下惠介那样具有固定风格与类型倾向的作者气度,正因此,有人说他是个巨匠导演,而不是大师……

  不管是匠人还是大师,市川无疑是二十世纪后半叶最不容忽视的影人。从我上文遴选出的市川代表作中,稍有日本文学常识的人就应了解到市川的地位和价值了。其实,市川作品绝非没有个人风格,从他的悬疑片、恋爱片、社会片、纪录片、风俗片、时代剧乃至单纯以票房为出发点的商业片中,贯穿始终的一个潜在重要特征和主题,筑成市川银幕作品的灵魂支柱,是他对东方传统美学矢志不渝地追随与映现。可以说,在二战之后日本文艺作品普遍偏重理论性与思想性的大社会环境下,能出现市川那样纯粹艺术动机的导演是非常不易的!市川作品大抵跟社会说教和道德宣扬的“社会派”电影无关,跟献媚的商业电影无关,它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具有东方传统美感(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沟口健二、丰田四郎的后继者)。这才是他与黑则明、木下惠介等同代导演最大的区别。

  然而,市川给予了我失望,也许抱有的期望愈大失望愈大,萦绕我心那恍惚迷离的日本之美的憧憬,竟在市川具体实像的视觉冲击中隐隐作痛。我的臆想和他的实物难以重叠……

  2、市川昆美之集大成:三岛由纪夫、谷崎润一郎和川端康成之美的视觉呈现

  市川的《炎上》,也许可堪称杰作,但是真能作为《金阁寺》视觉代言么?《金阁寺》,那是三岛由纪夫带有自传色彩的从精神和观念上追逐膜拜美之概念的如梦似幻的小说,是致极化的完全主观私人的空想,是内心活动的道白,朦胧、暧昧、抽象,甚至可以说,倘使缺乏主人公沟口那特殊的经历、扭曲的心灵、丑恶的容貌和自卑的秉性,以及日本人传统的空寂审美意识,唯美至上的癫狂,是难以把永无止境的、永恒的金阁之美收之于内心的;是难以把金阁之美联想成被晨露濡湿的夏天小花散发出朦胧的光,以及美人的脸蛋等世间一切美的东西来的;是难以把火烧金阁幻想成与美人媾和,把金阁在烈火中颤抖和哗剥爆响幻想为女人在情欲高潮中的抽搐与呻吟的。与其说那是金阁本身的美,莫若说是主人公倾尽身心所想像的金阁的美……即使是宫川一夫(沟口健二的大部分作品出自他手)那样著名的摄影师,也不能把这种美具体在银幕上反映出来。

  市川致力于影片叙述的说服力,把沟口火烧金阁的动机变得明朗而豁达,使人信服,也恰是由此,《炎上》成了市川对《金阁寺》的析解,而失去艺术呈现的机会。此外,主演市川雷藏那样的翩翩美男子也根本不符合沟口丑陋的外表。

  1983年东宝为纪念诞辰五十周年斥资拍摄《细雪》,不啻当时日本顶级影人的飨宴,纵然市川当时做为该片的导演无可厚非,纵然京都型美人吉永小百合和岸惠子的扮相美得让人窒息,但是,电影版比及谷崎润一郎美之集大成者的原著,与其说是浓缩,毋宁说仅是凤毛麟角而已。是支离破碎的。谷崎文学瑰宝《细雪》那无与伦比的美、鳞次栉比的美,美伦美奂的景趣,被完整视觉化是不可能的。

  记得原著中有这样的一幕,莳冈四姐妹都是大美人,大姐鹤子和三姐雪子鹅蛋脸型,属于京都美人型女子,像她们的母亲,二姐幸子和细妹妙子是胀鼓鼓的娃娃脸,来自父亲的遗传,属现代型美人。四姐妹信步大阪街衢,都是花俏和服打扮,并排走着,不分轩轾,大姐个头最高,二姐稍矮,三姐比二姐稍矮,细妹最矮,引来旁人挺胸伸颈地张望,俨然大阪的一道风景线。我在市川版《细雪》剧照中也曾见过这样的构图,而电影中却不知何故没了踪影。二姐幸子,其实是谷崎以他的第三任妻子松子夫人为原型创作的(据说谷崎当年向已为人妻的松子夫人求婚,正是为了跟松子的三个美若天仙的姐妹攀亲,激发创作灵感),谷崎在原著中强调幸子那健康熟女的美,甚至胜于雪子略显病态的美(毕竟是自己的爱妻嘛)。然而却不知何故,市川非让当年已美人迟暮、体态丰腴臃肿的佐久间良子扮演幸子。丑化幸子。

  其实,一般由文学改编的电影笔者通常会觉得演员外貌会美过小说人物,毕竟丑型演员很少数,譬如上文提到《金阁寺》中市川雷藏,下文将涉及的《古都》中岸惠子,而《细雪》的情形却跟常识恰恰相反。不论哪个美人,美貌毕竟都有瑕疵啊,可谷崎描写的美人明明就不容瑕疵存在,理想得超现实了,永恒而幻象化了。而现实中就算昔日貌美,也有容颜不再的日子啊,看到若尾文子、八千草熏今天的龙钟老态,真让人心酸,难怪谷崎会睿智地想出刺瞎自己眼球的法子,让美的形象永驻记忆喏(《春琴抄》)。

  市川《细雪》的败阙,还有个可能是时代所造成的,1980年代的审美意识可谓与40年前格格不入,纵然市川忠实(还原)历史风俗的主观愿望很强烈,但在诸多道具背景,以及演员化妆和表演的细节中,仍潜藏着1980年代自以为是的现代审美痕迹。据笔者经验,充斥着所谓流行色彩的1980年代无疑是复古片最不醇香最匮乏美感的一个阶段。

  同样在市川《古都》中,山口百恵束起的髻鬟无法掩盖她那时髦的蓬松烫发。或许那个年代还没有“离子烫”拉直技术,或许是有意要透露一下偶像的时髦精神,总之,百恵的这种不完美形象破坏了故事的整体美感。甚至引起了我的反感。

  2005年,朝日电台为纪念山口百惠睽别银幕25载拍摄了电视电影《古都》,由百惠的“幻影”上户彩主演。和百惠当年一样,上户彩一人分饰两角,颇让人想入非非。痴迷于川端之美的我,抱着对原著和上户彩的幻想,像个傻子似的看完了全片,尔后,难以遏制的怒火在胸口燃烧。这样的《古都》,说它是对川端康成的玷污也不为过……

  毕竟只是廉价的电视电影嘛,在怨怼和牢骚之际,我找来了1980年的市川版《古都》,也是山口百惠的最后一部大银幕作品,企图缓解不快,可是看罢仍然倍感失落,甚至觉得电影在文学面前变得渺小苍白了。心头开始质疑:这就是我寄予厚望的市川大师的水准?

  市川在一定程度上忠实了原著,同时也做了部分细节上的修缮。然而,忠实仅是形式上的忠实,形似而神不似。譬如北杉山突降骤雨一幕,两姐妹在千重子闺房同衾相拥、对镜而立的一幕,矫揉而生硬,遗失了原著的意蕴,并没有体现出原著那动人的亲情之美和心灵之美来。而节外生枝的恋爱戏,例如龙助对千重子的林中告白,新添加的人物清作(三浦友和 饰)对苗子的呵护(仿若为体现两姐妹的宿命对称性似的),显得画蛇添足,破坏了原著那一语还休、影影绰绰的暧昧情感。《古都》是川端康成罕见的一部对恋爱朦胧处理的小说,而市川却全然搅乱了这种罕见的格局。

  在原著中,川端竭力表现出太吉郎老人对老妻阿繁女人味丧失后的嫌恶,索然寡欲,有点把爱转移到女儿身上的意味,在《山之音》中,这种意识更加强烈了。然而,市川让佳人岸惠子来演绎母亲阿繁,就失去了原著的这层意思。岸惠子当年虽已年近五十,却仍然饶有风韵,精神矍铄,那京都美人型的美,一点不输给山口百惠,乍一瞧,母亲比女儿还奈看呐。当然,这也许是由于市川个人对岸惠子的欣赏吧,在《恶魔的拍球歌》与《细雪》中,岸惠子就发挥了她的价值。

  从《细雪》到《古都》,市川的美之具像,难跟我的心思吻合,尤其《古都》的打击使我严重受挫,抱怨连连,好阵子提不起兴致。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邂逅了市川的《雪之丞变化》与《恶魔的拍球歌》,在这儿,我的失落和沮丧得到了酣畅地慰藉,心窝里念叨着:不愧为唯美古典大师!并深深沉醉于他美丽的复古幽情中。

  3、复古幽香:昭和初期的电影舞台

  山口百恵在银幕告别作《古都》中一人分饰两角--拥有美丽心灵和美貌的孪生姐妹千重子和苗子,那实体与幻影的幽玄之美,颇让人浮想联翩。只可惜由于诸多缘由,市川未能表现出这种空灵之感,倒是长谷川一夫的银幕告别作《雪之丞变化》深具这种意蕴。在影片的末尾,长谷扮演的雪之丞岿然立于芦苇丛,镜头摇曳着风浪拉伸远去,人影变小直到消逝,雪之丞化成了风,长谷川一夫这位伟大的演员也从此离开了大银幕。

  《雪之丞变化》是1963年为纪念长谷川一夫第三百回作品而拍,改编自三上于菟吉的同名时代剧小说,1935年(昭和10年)曾第一次被衣笠贞之助和伊藤大辅这两位时代剧元老搬上银幕,俊美的旦角演员长谷川一夫(当时的艺名为林长二郎)一人分饰两角--歌舞伎花旦雪之丞和侠盗闇太郎。而时隔28年后,长谷再度主演《雪之丞变化》时已经55岁了。

  长谷川一夫生在京都歌舞伎世家,5岁时就登上了歌舞伎舞台。1926年,衣笠贞之助与天才作家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组成“新感觉派映画联盟”,拍出“新感觉派”惟一一部电影《疯狂的一页》,随后该联盟便因入不敷出夭折了。衣笠为偿还该片所负的债务,次年替松竹下加茂拍摄的时代剧《姑娘吉三》、《勤王时代》、《女夫星》等,就由当时才十几岁的长谷反串主演(有趣的是,衣笠在成为导演以前也曾是个旦角演员)。

  长谷与衣笠合作的第二个高峰在有声电影兴起的1930年代。衣笠和伊藤大辅的《雪之丞变化》、《丹下左膳》系列,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剑戟片,长谷扮演的歌舞伎花旦雪之丞、大河内传次郎扮演的独眼独臂怪侠丹下左膳,是当时最受观众喜欢的人物(题外话,长谷与衣笠合作的第三个高峰则是赢得戛纳金棕榈奖的《地狱门》)。

  市川的《雪之丞变化》就是他与夫人和田夏十由衣笠和伊藤的这个剧本改编的。影片醇香的复古韵味,一方面体现在风雅的“江户情趣”上,一方面则是对昭和初年间电影史轶事的回首。

  日本电影的雏形,是被用于歌舞伎舞台表演的纪录片,后来在吸收说唱曲艺的幕后解说,男扮女装的角色和舞台剧式的场幕结构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早期完全迥异于西方的日本电影。早期的时代剧电影延承了歌舞伎旦角演出的习俗,时代剧影片的演技和台词,原型则主要来自歌舞伎和章回小说,时代剧中演员的表演,也都是歌舞伎式的定型(程序化)的演技。而长谷这位著名的歌舞伎花旦演员重演花旦“雪之丞”,不仅是本色演技的演出,也可以说在演绎他自己的艺术人生。尤为符合市川追忆30年前的本意。市川充分调用布景、道具及歌舞伎配乐,配合甚能代表那个年代趣味的、人生与演绎浑然一体的剧本,创造出戏中戏的舞台效果,把早期日本电影与舞台剧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样在《恶魔的拍球歌》中,市川对默片解说员的重点演绎--做为悲剧故事的孽缘,引用默片时期的《丹下左膳》片花,也再一次把观众诱回1930年代初日本影坛的史事。顺便一提,在那个年代,黑泽明的兄长就是默片解说员,正是由于有声电影技术导致失业而走上了自杀之路。

  4、《雪之丞变化》的古典情趣:江户众生相

  1935年,风华正茂的美少年长谷川一夫,以娇好的外貌和窈窕妩媚的动人表演诠释了美丽花旦“雪之丞”,深受观众的喜爱,但是,28年后55岁的他又是如何来演绎这个角色的呐?这是否符合日本人的审美习惯呐?

  其实,这是完全符合历史的,从中也可窥市川导演“江户情趣”的复古审美策略。

  日本歌舞伎最初由“祭”演变而来,创始人是巫女出云阿国,最初皆有女角演出,并承载着江户“好色”风俗(或曰“色恋”)。由于经常引发社会混乱,江户幕府颁布法令禁止了“女歌舞伎”,女角则改由美少年扮演,称之“若众歌舞伎”,可是,“男色”的风潮也在江户挂起来了,武士们还是去争夺那些美少年演员(大岛渚的《御法度》,对“男色”的描写最为详尽)。最后,幕府把“若众歌舞伎”也禁止了,取而代之是让年纪大的男演员扮演女角,即“野郎歌舞伎”,还让他们把前额至头顶中部的头发剃成半月形,以减少肉体的魅力。

  市川版《雪之丞变化》中的“雪之丞”,就是这样的“野郎歌舞伎”,这个万人迷,把他身边男女统统迷倒了,有国色天香的贵族小姐浪路、女飞贼阿初,甚至侠盗闇太郎,就连法师也看他看呆了眼。恰是反应出江户时代的审美观。可以说,他复仇的成功,正是依仗自己的“美色”和技艺。

  雪之丞同浪路小姐虚与委蛇,并导致小姐香销玉殒的情节,展现了市川抒写古典“物哀之美”的深厚造诣,把人感动得泪涟涟的。若尾文子扮演的浪路,约莫是她最美的银幕形象了,借用片中老妪的感慨:这是我今生见过的最美的女子啊。她体格羸弱、面相苍白,睫眉深黛、皓齿朱唇、长发垂腰,那副柔弱的、未经世故的面孔,剔透纯洁,甚符合囿于宅院、足不出户的江户贵族小姐神韵。后来,在她与商人踉跄地撕扯动作中,被搂抱按住手臂的她难以动弹,斜着旖旎的脖颈,柔荑捏着匕首,施展着很弱很小的气力,温吞吞的推搡,优美得宛如舞蹈,她就恍若一只被人攥在手心的蝴蝶……以前只在书中读到江户女人如何优雅柔情、让人怜爱,却未想到竟是如此这般若不经风、香娇玉嫩的尤物,恍若易碎器皿似的。

  此外,雪之丞在领主府邸智放女飞贼,女飞贼对雪之丞的意乱情迷,豁达干脆地求爱,雪之丞被浪人纠缠不休,闇太郎与青年侠盗昼太郎的劫富济贫,天保年间的农民暴动,流氓赌徒的粗鲁狂躁,以及彪悍法师的爽朗正义等等,在市川老练精致的笔触下被描摹成一幅江户市井的动人画卷。(原载《看电影》,转载请注)

 5 ) 豪门恩怨

很遗憾,随着计划生育工作三十年的行之有效,大家庭,或者说大家族越来越少了,这种反映豪门大家族的故事,恐怕也是越来越少了。

这部戏,根据谷崎润一郎同名小说改编,描述日本二战期间一个昔日的豪门,四姐妹的生活。充满了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有任性妄为的冲突,金钱矛盾,爱恨交织,彼此深深的纠结,无法割舍,真实细腻的人物性格,打动人心。大姐身负长房的责任,有担当要面子,有私心,护短顾大家更故小家;二姐处处要强但心慈手软,好谋无断,刀子嘴豆腐心;三姐心思慎密处变不惊,温柔贤惠,庄敬自强,有手段能容忍;四妹开放刚烈,敢爱敢恨,言出必行,重情重义……还有个大姐夫只顾工作不顾家,也确实是能力有限;二姐夫软弱心善,博爱包容,对小姨子尤其别有深意……片中,还有春天盛开的樱花,秋天火红的枫叶,冬天漫天的细雪,讲究的日式大宅,精美异常的和服……

导演市川昆说如果一部电影的服装到位,就成功了80%,为此,专门请日本和服大家三松,复刻了日本30年代到40年代老和服的杰作,华丽多样,片中出现的各式和服接近百件,颜色图案无一不是讲究到了极致。

据说张国荣很少提到他喜欢哪部电影,但是对这部片子赞赏有加,说里面贵族世家的四姐妹都很清丽脱俗。岸恵子,佐久间良子,吉永小百合,古手川祐子这四人,尤其是吉永小百合,绝对是日本国宝级演员啊。

 6 ) 拍得很搓

节奏太慢,人物说话和动作有够装模作样
吉永小百合木头一根,看过小百合两部电影,对她印象差得要死。脸上不会摆表情,笑跟哭都跟僵死在脸上一样
真想冲进去替她二姐揍她一顿
整个故事节奏有问题
开头明明是剑拨NU张的,那么诡异的运镜,看起来就是危机四伏的,结果到最后居然温情脉脉,让人像吞了只苍蝇似的
里面和服还算漂亮,樱花也勉强算好看
总而言之,拍得温吞水一样
看到最后一直觉得怎么还不给我快点结束

 短评

即便主控思想是较为传统保守的家庭团结的"面子",但依旧在四姐妹之间用非常丰富细致的笔触描写别样的矛盾、争斗和利益纠纷。市川昆导演手法稳重老练,2个多小时看下来完全不觉得疲倦,非常顺畅。二本片的"里子"其实已经不像结尾二姐幸子说的"世事常变季节流转,结果什么都没真正改变"那样。大姐迁走到东京,将家族长辈的大权被迫移交给二姐,二姐在没有去送别大姐的前提下到四妹的房间里叹息哀伤,而四妹房里烧茶水连个炭火炉都没有,更别谈四妹将继承的财产放弃。这种此地无银的桥段,正好一刀刀切到了“家族”的命根子上,无比冷血和现实。

7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力荐

纵然气质美女再多,但没有长镜头的电影不是好电影,细节刻画不多的电影也不是好电影

12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细雪过后,春风雨露,已是另一季。

13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嫁与不嫁,美丽容颜皆如樱花般转瞬即逝;叙事与情韵充满古典伤感味;四姐妹代表的四种女性形象,女人的一生都在操持着这些无关时代风云的琐碎事,但它们是永恒的光景。

1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早上看了papi酱,晚上看这个,语速简直是papi酱的1/10,喔不,1/100。里面的和服太美了啊。

20分钟前
  • murmur
  • 推荐

诚如佐藤忠男所言,市川昆是超一流的“演出家”:他并不专注于自身作者气质的建构,而是着力于影像化文字原本的灵魂。本片虽然竭力淡化了谷崎文风中“形而下”的部分,但仍不失为一部视觉化谷崎美学的杰作!【9↑】

21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空镜头很美,不管是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还是最后的细雪!樱花下,四姐妹,绚丽文雅的和服,犹如古典画卷一样美丽。喜欢大姐二姐,争吵之中突然相对而笑,结尾两人彼此谅解相拥哭泣,总觉得感情好的姐妹就是这个样子。最不喜欢的可能就是二姐夫对雪子暧昧的情感,犹如一副完美的画卷沾上污渍一般。

22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古手川祐子真素太可爱了。难忘四姐妹并肩走在烂漫樱花下的镜头,花落人团圆,雪落人离别。美术设计和场景造型都挺好的,尤其是一套套的精美和服看着就是名家手笔。但是把原著中清清白白的二姐夫改编成暗恋雪子的欲求不满样还是让我很无语。偏偏男演员长得太像梁朝伟加姜大卫的结合体,让我实在讨厌不来

23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市川昆的室内调度:通过「人物-前景物-后景」的构图层次构建出一个视觉上极为丰富的景深空间,在柔光光线的发散中完成前后焦点的转移,却又在人物肢体发生运动时切回深焦,摄影机也总是朝向空间斜角处取景,于是观众对人物-空间的观念被进一步明确。但一到室外戏时,摄影机的运动被明显降级/减速,焦点从未变更始终在人物身上,也就不可能如室内戏般创造出更丰富的视觉调度。不过,摄影机其实并未介入影像本身,虽然其在场感是被一直确立的,但所投射的视线却始终站在不同于人物的立场,这也就解释了文本表义象征性与时代性的产生。

27分钟前
  • 某个牛仔
  • 推荐

嫁女是家庭剧最好看的,就像树木抽芽、开花、结果都有风韵,但暮春落花时最是诗意,凄美有时,明丽有时,叹散也叹聚。雪下了,姐妹分离,规矩破碎,连战争也将有结束,每个人都得到归宿,却免不了怅然若失,或者失,就是得的一部分,惟可惜“明年不能与你在京都赏花。”

32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极致的优雅也是一种残忍。俏皮的“烟火”,也是另一风情万种。新时代里,女人理性的勇敢,男人感性的风流。有淡墨的长久,也有娇艳的美丽。雪细细的下,我在等你踏雪归来。

33分钟前
  • 力荐

儿女情长,家庭琐事,有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被放大,可都要事关人生大事。日本的亲情关系与中国无异,辈分与观念的差异造就矛盾,市川崑的镜头好干净,服饰与构图都相当有考究。此外选角,吉永小百合与古手川佑子真的好像姐妹,石坂浩二的女婿却有种梁朝伟的感觉。

35分钟前
  • Aguai
  • 力荐

4.5.四种女性是不一样的樱花,华服,美景,美食难掩人生的缺憾,二姐与二姐在各自丈夫面前的失势和埋怨埋下女性意识缺失的伏笔,与其等待对的人,不如先成为对的自己。第一遍看嫌故事推进慢,第二遍才发现各自观念的暗自交锋结合唯美的内外景掩映,看似折衷暧昧实则针尖对麦芒1080p-GCJM

40分钟前
  • Eden's Curve
  • 推荐

漫漫樱花,灼灼红叶,皑皑细雪,寸寸和服,款款柔情,娓娓道来,笔调细腻而隽永。新加入的情节线使影片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原著。PS:有人说,市川昆的改编让影片浸染上了简·奥斯汀和小津安二郎的风味,例如隐约可见的幽默感,以及新旧思潮冲突对家庭的影响,深以为然。(9.5/10)

4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1 最喜欢妙子的长相,萝莉控 2 下雪天喝一盅酒,嫁女儿,秋刀鱼之味喂 3 OAO 原来谷崎润一郎也有写纯爱的时候啊,本来想看看口味重的 4 看着看着就下雪了,也是细雪,这个电影打发了下午,很衬

49分钟前
  • 阿朽
  • 推荐

“虽然发生这么多事,季节换了又换,到头来其实什么都没变。”该片融合了日本传统家庭文化和服饰文化的精髓,导演将四姐妹拍成了樱花下最美好的景色,实在是美轮美奂。场面调度也同样精彩,三场戏记忆犹新:开篇特写转全景的十分钟、中段两场争吵戏、后段雪子前往贵族后裔相亲。吉永小百合太美了

51分钟前
  • RYZ
  • 力荐

吉永小百合真是漂亮,又温柔。

5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和服大片。东宝五十年纪念,除了和服和口红品牌的强力植入,估计还有关西旅游局的倾情加盟,确实非常美啦。其实既然拍了这么长,可以说更多战争对时局和大户人家的影响,以及对女性心理的刻画,感觉吉永小百合相亲了一万多次,减少为三次即可嘛,相到后来,她没有崩溃,我差不多崩溃了...

5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细雨濛濛,京都赏花;细雪纷纷,大阪送站。细节之处见细腻。

1小时前
  • 芦哲峰
  • 推荐

布景服饰华美,剪辑笨重,特写突兀。新加入了雪子的暗中情愫与原著人物性格不符。大姐鹤子戏份加重,配角小丫头极出彩。

1小时前
  • 艾小柯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