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

记录片英国2016

主演:谢尔盖·波卢宁  大卫·拉切贝尔  杰德·黑尔-克里斯多菲  

导演:史蒂文·坎托

 剧照

舞者 剧照 NO.1舞者 剧照 NO.2舞者 剧照 NO.3舞者 剧照 NO.4舞者 剧照 NO.5舞者 剧照 NO.6舞者 剧照 NO.13舞者 剧照 NO.14舞者 剧照 NO.15舞者 剧照 NO.16舞者 剧照 NO.17舞者 剧照 NO.18舞者 剧照 NO.19舞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00:16

详细剧情

  本片记录了芭蕾王子——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席舞蹈家Sergei Polunin几近成名前的故事。影片跟随着Sergei的舞步从美国到英国再到乌克兰,带观众体验世界各国舞蹈的魅力。而影片更是展现了很多难得一见的幕后故事,和舞蹈家们人性的一面——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但内心深处都同样充满细腻、热爱。

 长篇影评

 1 ) 第三遍看完

北影节第二场《刺青舞者》。

个人感觉人物纪录片的一大半魅力来源于拍摄人物本身及其生命历程的精彩程度。为什么喜欢这个电影,反反复复地看,我也想问清楚自己。

1 谢尔盖生活的乌克兰赫尔松(战前)呈现在影片中的样子和我小时候生活的苏联式万人大厂颓废后的场景一模一样 。

2 整个电影中,芭蕾的魅力毋庸置疑,而征服了西方与东方最挑剔观众的谢尔盖无疑拥有惊人的天赋、完美的古典线条和高质量的跳跃。这些呈现在画面上,着实赏心悦目。

3 即便电影的噱头是谢尔盖,最年轻的首席舞者与刺青、可卡因、不可靠的名声一起在芭蕾舞这种高贵与传统的领域内掀起的轩然大波。但你看着镜头中的他,无论是他和朋友的相处还是他回到故乡看望启蒙老师,都能感受到他的真诚和纯净。他是用自己范围内的自毁在对抗,用遵从内心的思索在行动,而非循规蹈矩。

4 电影中最关键的词可能就是“suffering”,意志坚定的母亲促使全家去欧洲各国打工决心培养他成为顶级芭蕾舞演员,全家的幸福与未来、天赋与教育结合对赌的结果都由十几岁的谢尔盖承担。然而家庭还是分崩离析,他跳下去的动力全无,而此时已负盛名的他,精神上的他已然成为了芭蕾本身和身体疼痛的奴隶。《Take me to church》是一种发问,是按照被希冀的模样活下来,却依旧不快乐的反诘;亦是一种对真我的回归,无论在英国跳的现代芭蕾,还是他回到俄罗斯跳的古典芭蕾,只有在这支舞里他不用遮盖纹身,用自我的最大化去表现即是牢笼又是荣誉的芭蕾。所以,从全片来看,这支舞升华的观感那么明显,在好看的光线与无缝剪辑下,这支舞就是一支舞,和他一起回归到最本初的样子。甚至你会忘了去给它一个舞种的定义。

5 所以《舞者》包含了我对现实世界认知又投射的诸多,才华、努力、承担、原生家庭、遵从内心的思索与反叛、适度自毁的释放、保持内心的纯真以及和解。

 2 ) 舞者

清晨看完《舞者》在芭蕾王子塞吉尔封神之作《带我去教堂》中久久不能平静。过人的艺术天赋对困窘的家庭来说是极大的恩赐同时也是极大的负担,父母家人牺牲掉给孩子的陪伴团聚和家庭生活苦心营生,早熟的孩童牺牲掉童年与快乐只为了将家人重新带回身边。塞吉尔无愧于被称为真正的灵魂舞者,十九岁成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席舞蹈家,而后碾转俄罗斯成为赤手可热的舞蹈明星,世界是他的舞台。但影片可贵之处在于并不浮于表面只呈现塞吉尔身上的光环和堪为神作的表演,更是去记录他二十多年来背负的压力以及内心的彷徨、无助与挣扎。身为皇家舞团的明星,但同样也是需要父母疼爱和亲人陪伴的孩子,每每演出结束,少年精湛的表演一次次赢得铺天盖地的掌声与鲜花,但却独独少了自己最亲近的家人那一份。终于,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父母离异的打击沉重地摧毁了当时二十出头的少年,原本努力练习成为第一把家人接到身边的期待彻底破灭后,舞蹈对自己终究意味着什么?正是爱追问意义的年纪,虚无感带来迟到的放纵和堕落,不知情的媒体追问、台下热情的粉丝不解,所有人疑惑曾经的舞蹈明星何以至此,没有人记得他不过也是 一个青春期的少年。匆匆从皇家舞团首席舞蹈家的位置退出,芭蕾王子的决定震惊公众,唯有他为数不多的亲密朋友看得出他的疲惫。彼时该是许多人人生刚刚开始的日子,他的职业生涯似乎早早宣告落幕。挣扎、矛盾,塞吉尔选择换个地方重新出发。但在俄罗斯,他却不再选择职业舞团,而是选择成为大众媒体上闪耀的舞蹈明星,这确实极大提升了他的大众知名度,但对于一位专业舞者的技艺磨练来说,却仍旧是极大的消耗。异国他乡里,他一次次为不同的观众呈现出精妙绝伦的表演,却免不了陷入再次痛苦和厌倦,”我一天不跳舞就会感到疼痛,就好像我是舞蹈的囚犯。”不为父母、不为舞团,舞蹈之于自己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最怕是无意义,最怕一切努力终是虚妄,好在那句“我还是喜欢跳跃到高空的感觉”终是他兜兜转转后的内心感言,他终于重新发现意义,却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方向。《带我去教堂》是纯粹个人的创作,“圣谕令我,必须完璧”仿佛是他一生的写照,每一次跳跃都像火焰的燃烧,每一次匍匐都交织着挣扎与虔诚,而他由俯身昂起头颅,阳光如圣光般洒在身上,一瞬间恍若神明现身。“若鼎盛之世我为异端,我的爱人便是阳光,为得主垂怜,需要作出献祭。”本不相干的歌词句句刻画着天才少年内心的痛苦,但对于芭蕾舞界闪闪发光的明星来说,暂停与重新出发不是容易的事,除了面对自己对于沉没成本的计较与对于已有功名的挣扎,还要面对无数道目光的注视。甚至,对于许多人来说,他是灯塔般的存在,他仿佛不能倒下,不能退缩,不能辜负别人的期待。但少年终究长大,经历了这么多年痛苦折磨的坚持,那用力的腾空一跃是他与自己和解的宣言,这一次,他只为自己出发。

 3 ) Take me to the church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心(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638440710/ 晚上本来打算看攻壳的,突然想起好久没看纪录片了,不知道B又更新了什么。点开纪录片一栏,第一列大概第三个吧,封面艺术(诡异)的名字却相当普通的"dancer",想着不过点开看一下吧。 纪录片的开头就被镇住了,一个男人赤裸上身的跪在阳光里,随着音乐在尘埃里微微摇晃着身体。 之后差不多就是纪录片的套路了,童年呀,家庭呀,连妈妈生小孩的故事都跟古代帝王将相出生时天边飘来紫色祥云差不多。 Sergei Polunin 是故事主角,不世出的芭蕾天才,年少盛名,转而颓废。 bbc的视角算是公正客观, Sergei Polunin 离开英国时候恐怕多少带着些怨气。片中有一段他在家乡的录像, Sergei Polunin 脱掉鞋子,赤裸着双脚在雪地里奔跑,在路中央摆出芭蕾舞者展示的姿势(不知道是什么名称),脸上终于出现儿时跳舞时的笑容。 家庭分裂失去动力,自责,困于舞蹈,身心疲惫,想终了舞蹈事业,拍摄Take Me to Church,尽情演绎,当做告别。鼓舞众人,i want see you fly someday,也被他人激励,与家人和解,重回舞台。 Sergei Polunin 再次赤裸上身,光从背后和右侧打来,像是有一半融在了黑暗里。剃去了头发,与Take Me to Church中风流倜傥的长发相比,所有的情绪都是向内包含着,是纯粹以一个人在舞蹈。身上的纹身都在,没有像以前一样上台前都遮盖掉,大概是承认并接受自己,真正与自己和解了。 对有些人来说,就是要走比一般人更艰难的道路吧。他与瓦伦蒂诺相比浪费了很多时间而青春对芭蕾舞者是很珍贵的,但他又是天才,花费时间精力去走远路才能补完自己童年时候的亏欠,一个完整的 Sergei Polunin 才是芭蕾选中的那个人。 对于我这样普通的人,也会/需要跟天才一样绕远路去补完自己缺失的一部分,但却没有天赋成为超越常人之人,这样也没关系,起码算是活过,是以自己活过。

 4 ) 被天赋囚禁的舞者

影片开始,他喝药,说:这美国军方为士兵提供的药物,心里一沉,意识到一般美国军队为士兵提供的药物一般来说效果强大但是副作用也很大,那是什么事情能让一个舞者有如此大的压力去服用这种有伤人和的东西,影片先是描写他是多么的受大家欢迎,人们都非常热爱他,他冷峻帅气的面孔真的很有范儿,但背后好像还有些别的什么,影片慢慢讲述,他从小在母亲“教导”下走上了跳舞的道路,家里为了他高额的学费,父亲和祖母远赴他国工作,除了练习他没有太享受家人的陪伴只有练习。母亲说到了他的天赋,这点也许我不否认,但是不能享受父母陪伴早晚都在练舞的年纪尚小没有什么选择权的孩子,也只有“天赋”能形容他的童年生活了。在他回去看他舞蹈启蒙老师的时候,从他眼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和那孩童般羞涩的笑容,再对比影片最后第一次邀请父母、祖母来看他演出时的表情来看,他在老师面前是那么自然,在母亲的面前却是有距离的,平淡甚至有些冷漠,这种错位让人痛心。片中他表示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但是又离不开跳舞,也对,一个从小除了跳舞没有别的生活的舞者,能选择的其实真的不是很多,在痛苦的挣扎中,他也只有继续眼前的路。
最喜欢小木屋里印象极深的那段舞,是他自己心中真实的映射,“孤独”、“无奈”,像是被撕掉了翅膀天使,想再次展翅飞向他渴望的地方,但是真的无能为力。
天赋?也许,但他不快乐。

 5 ) 酗酒、吸毒、纹身,这部纪录片讲述“芭蕾坏男孩”的自我放逐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博格漫电影趴(ID:bogemandyp)

他,被称为“优雅的野兽”,19岁登顶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史上最年轻首席舞者,却在名声大噪之际选择离开。一边是天赋异禀,一边是桀骜不驯,他为何在跻身世界芭蕾巅峰时选择为人生换挡?舞台前后的他为何反差如此之大?他的背后隐藏着哪些秘密?今天口香糖为大家推荐的这部纪录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芭蕾坏男孩”的故事。

《舞者》

塞吉尔·伯伦宁,本世代最具卓越天赋的男舞者,出生于乌克兰,13岁进入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2007年加入英国皇家芭蕾舞团,2009年晋升为首席独舞……他的舞蹈之路,令一般舞者望尘莫及。但这条路,也绝非常人所能想象。

该片有曾获奥斯卡提名的史蒂文·坎托执导,不仅摘取了华沙国际影展观众票选奖,还获得第28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最佳纪录片制片人奖(提名)和第19届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纪录片(提名)。

原生家庭的“重” ,注定要背负一生

影片开篇从一场演出开始前,塞吉尔独特的“药物减压”方式展开,简单直接的将他的真实状态呈现出来,面对舞台之外的镜头,塞吉尔没有丝毫掩饰,即便是自己隐秘的一面。

塞吉尔来自乌克兰南部城市赫尔松,他自己坦言,从小家庭并不富裕,但童年时代的他曾经有过短暂的快乐时光。

天才的诞生往往得益于敏锐而又执着的父母,他在婴儿阶段被发现筋骨异常地软,于是妈妈开始为他“设计人生”。

在体操与芭蕾之间,母亲为他选择了芭蕾。他后来也提起,对于芭蕾,最开始是母亲的选择。而这样的选择,影响的却是一生。

每个天才的成长故事,都离不开一个满载期望的“原生家庭”,这样的家庭促生了这样一位天才,而这样的家庭也注定要背负培育天才所带来的压力。

为凑足费用,爸爸和奶奶分别奔赴葡萄牙和希腊打工,家人各奔东西只为支撑起塞吉尔的舞蹈之路。

但因为背负过重的精神压力,他从小便没有感受到太多的欢乐。片中塞吉尔的心理状态其实与家人关系密切相关,这条情感脉络串联起来,成为影片一条发展线索。

家庭破裂让他崩溃,巅峰时刻转身离去

成长这条路上不可能一直有家人的相伴,天才也要学会自己走路。但最开始这样的离别带来的是心理世界的剧痛。母亲因为签证问题不得不离开,不会英语的他只能独自留在伦敦。

塞吉尔知道自己背负的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舞蹈梦,而是全家的寄托,他是家人团聚的核心力。因此他比身边所有人都要加倍努力,即便他比所有人都拥有更好的先天条件。因为他懂得,唯有全力以赴,才能让家人的牺牲变得有价值。这是那时的他坚持跳舞的动力来源。

傲人天资与加倍勤奋,让他在精英学员中脱颖而出。一切都那么顺利美好,塞吉尔的成长速度快得让人难以置信。观众为之倾倒,媒体争相报道。由他主演的舞剧不仅场场爆满,甚至票都卖到了两年后。

但命运之神喜欢在人不可一世时将其拽回人间。塞吉尔15岁时,父母离异。

“距离太远,就会渐渐失去家人的感觉”,曾经的动力瞬间崩塌,他失去了舞蹈的动力,他的奋斗变成了徒劳,这个家庭终究在“距离”中分崩离析。

这件事对塞吉尔打击巨大,直接导致了他的自我放逐。鲜花与掌声已经不能使他感到开心,他开始对外界的感知变得麻木。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他开始内心深处的自我追问——现在跳舞的意义是什么?

酗酒、吸毒、纹身,这成为他排解抑郁与发泄压力的方式。这不只是青春叛逆期的极端表现,而是长期超常压力下的集中爆发。

“他的一切开始在脑中崩塌”,离开是一种自我救赎的选择。辞去首席,急流勇退的转身,让他再次成为媒体焦点,把他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自我放逐中,找到舞蹈真谛

穷途末路之下,塞吉尔去往俄罗斯,开始一条新的舞蹈之路,在斯坦尼剧院再次担任首席。

这时的塞吉尔,内心对于芭蕾的态度变得十分矛盾。疲惫不堪时他恨不得自己受伤脱离苦海,但一天不跳舞他又欲望难忍。身体已经变为舞蹈的囚犯,他感受到芭蕾如同恶魔般挡住了自己的去路,让他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芭蕾是一种特殊的舞蹈。它不是关于释放,而是关于控制。芭蕾非常冗长,非常痛苦,需要强烈的情感动机和控制。”

终于,他又要逃离囚笼。这一次,他选择用一种仪式进行告别。

他决定用《Take Me To Church》作为他告别之舞的旋律,知名艺术摄影家大卫拉夏培尔拍摄。

在这段舞蹈中,他没有华丽的装束,赤裸上身露出刺青,向世人抛出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他用充满张力的肢体语言描述出人在世间的挣扎与苦痛,他像一只被原罪围在囚笼的困兽,四处寻找释放的出口。塞吉尔用舞蹈诠释出了歌词背后关于信仰与自由的追问,一种关于生命本源的追问。这支舞蹈,他跳出了自己,也跳出了所有舞者乃至观者的心声。

《Take Me To Church》,成了塞吉尔生命的转折。因为这段舞蹈,原准备退出芭蕾的他,却再次得到了更高的关注。

命运之神眷顾,这一次他不仅开始重新认识舞蹈,也开始深入理解自己。

他说,当你甩掉那些束缚,就能感觉自己盘旋在空中。

拥抱家人,也拥抱自己

芭蕾其实已经深入塞吉尔的骨髓,成为他生命的组成部分。

在mv播出2个月后,他第一次邀请全家来看自己跳舞。

重新认识舞蹈和自己的他终于战胜了内心深处的心魔,修复了至亲带给自己的压力和创伤。演出结束,一家人在后台彼此相拥,半生的矛盾就此和解。这个时刻,他们都等了太久。

“要说我不喜欢舞蹈,那肯定是在说谎,因为当你在最高处的时候,是最享受的,跃起空中,你知道这就是你。”

舞蹈终于从外界的一种目光关注与荣耀驱使,最终内化为一种对自我生命的认知与追寻,这种舞蹈与身、心灵内化融合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我和解的过程,他终于不再纠结自己与家人曾经的断层关系,也终于不再像困兽般挣扎在体制系统中的日复一日,他在自我放逐中找到了一种体悟与答案,他在舞蹈表达中重新注入了自我灵魂。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需要找到真正的自我认同。原来习惯接受的角色,不一定是真正想要的。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它可能会剥落开来,这时我们就需要重新探索内心,认识人生舞台上的自己。

 6 ) 好想热爱生活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热爱生活也变成一种追求了呢? 是啊,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可这是我想要的吗? DANCE DANCE DANCE 我生来就是舞者吗? 似乎我生来就是舞者,一出生双腿就能够张开到常人无法做到的程度。我不喜欢上课,不喜欢坐在桌子前,可是我喜欢体操。 按自己的感觉跳舞就可以跳的很好,我有着令人艳羡的天赋。 我是孩子,很爱玩,没有世俗的困扰。可是我不知道为何来这里跳舞,妈妈的生活就是我,我是家里全部的希望,我坚信我很喜欢舞蹈,希望用舞蹈带给大家快乐。 是的,我是一只优雅的野兽 在皇家芭蕾舞学院一年后,我成为最年轻的首席独舞者,同时父母分开使我前所未有的绝望和生气,我再也不会对谁感到遗憾,再也不会牵挂谁 我不希望有任何记忆。心里有目标,但是没理由去实现,对任何人来讲,结局都不会太好。 其实我也才二十二岁啊 离开,去追我想要自由。在雪地上裸奔,跳舞,易怒、抑郁、纹身,这是我自己吗?谩骂、不理解,你们不懂也不配了解我。 来到俄罗斯 不久又是日复一日的生活 ,我不知为何跳舞,自己像囚犯 ,身体和对舞蹈渴望的囚犯。 我没有选择芭蕾,是妈妈的决定,我经常希望我受伤,那样我就有理由不用跳了,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肩负的责任。 TAKE ME TO CHURCH 告别吧 这场告别之舞,是我对囚禁与束缚的痛苦抑郁挣扎,可是在别人眼里是希望与动力,世界真让人摸不透。 无论如何,我会找到自己的追求与快乐。

 短评

谢尔盖·波卢宁实在太迷人了!27岁就拍传记电影,怎么看都早了点儿,但电影只是纪录了这个“芭蕾舞界的坏男孩”从小帅到大的全过程,让人感受到他的忧郁、迷茫和恋家。那首“Take Me to Church”真的要爆炸~!

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一直没触及感情世界,告别作又是带我去教堂,愈发好奇。展现了高处不胜寒的天才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家庭生活。这是个挺有趣的话题,毕竟艺术家无论创作还是表演都需要冲动,丧失了那份冲动,人家确实没有义务必须服侍观众老爷,所以让我们善待天才,且看且珍惜吧。

11分钟前
  • m89
  • 推荐

每一个遗憾没有受到push的父母都会狠狠push自己的孩子/ 我常叫他优雅的野兽 他有一种像狮子一样的感觉 处理舞步的方式优雅从容 但是一旦跃入空中 却充满控制欲 利落纯净 如此并存实属罕见/ Sergei的性格很适合现代舞 去俄罗斯学习古典芭蕾这一步走的更偏了/ 我发现大多数人根本无法分辨天赋和才华的区别 可能因为他们两者都没有 所以动不动就天才天才的瞎嚷嚷

14分钟前
  • Scarlett____A
  • 推荐

感谢HK排了好场次让我终于有机会来看!帅气野性另类的芭蕾舞王子。宁宁的鸟隐约可见,好大><。配乐妙得拍案叫绝!由我大爱的《Get Some》到《God Put a Smile upon Your Face》,还有《Dance Dance Dance》,全都是我女神Hebe的最爱,她应该来看这部片!(跑远了)尾声前的一段《Take Me To Church》堪称直击灵魂的舞蹈和音乐!描绘宁宁和父母亲情的笔墨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15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力荐

和恶魔签约的美少年

20分钟前
  • 听说
  • 力荐

所以家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所谓寄托和期许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这大概永远没法有个标准答案 毕竟双方都无法给出统一的意见 sergei的确有天赋 不过 无可否认的是 时势造英雄

22分钟前
  • Jo Fletcher
  • 力荐

「I cannot skip a day, Because I'm in too much pain, And if I skip a day, my shoulders get stuck, and my back starts to hurt. You feel like a prisoner to your body. To the urge to dance.」【♫God Put a Smile upon Your Face♫】【♫Take Me To Church♫】

23分钟前
  • Q·ian·Sivan
  • 力荐

抛去时代,技术,能永恒的莫过于感染力。

27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力荐

这片子真的应证了,所有的艺术家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容器”,为了去捕捉那个更大层面的声音然后传达给世人比较愚钝、经不住真理的耳朵。有些作为“容器”的人离那个声音更近,捕捉到的东西更多,自己的寿命也要短很多。但这些人对于我们这些愚昧的观众而言,都是神赐的不可多得之物。

30分钟前
  • 维也纳的猫
  • 推荐

“人生是短暂对话”。为了让他学跳舞,爸爸和奶奶抽签分别去了葡萄牙和希腊打工,后来回基辅探望当年的老师那段、哭了。跳舞、演戏或生活的环境跟“White Nights-1985”里的巴雷什尼科夫已经很不一样,但人生总是要面对的那些选择和挫折永远都是相似的,祝好。

32分钟前
  • vivi
  • 推荐

本来随便看一眼,没想到居然刷完了。。ai,羡慕馈赠的礼物么?其实暗中也都标好了价格阿,付不付得起看个人了#都是命#(

37分钟前
  • 缈沨
  • 推荐

太迷人了!I am such a loser for 脆弱叛逆的天才。某种意义上来说缺乏或是拥有天赋都是一种惩罚,这种作为the chosen one而not be able to choose 的挣扎真的是残酷又迷人。雕刻自己真是永久的话题。

40分钟前
  • 不吃不吃鱼
  • 力荐

看哭了的电影,父母为了赛格尔也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但是父母却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无比脆弱,孩子从小就一直跳舞跳舞,父亲为了他的学费去西班牙打工,到后来父母聚少离多分开,作为皇家芭蕾舞学院的首席舞者,而且最年轻的首席,他极少有自己的私人生活,一切就是忍着痛跳舞,所以开始了他的反叛,到后来终于同意他母亲去剧院看他跳舞,这是他对家庭的和解也是对他自己的和解我可以犯错,可以消失,这是我的权利,但不可以被安逸拖住后腿,因为可以预测的生活很无聊,而我讨厌无聊"

45分钟前
  • 平安喜乐
  • 力荐

故事挖掘得完全流于表面,但芭蕾真的好美啊

47分钟前
  • 这货是牛奶
  • 还行

天才想做回凡人,是要克服很多东西的

48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这种顶级人物一定在生活中不会顺风顺水的。但如果他不是出生于乌克兰,而是西方国家,应该顺遂很多,但估计也不会达到这样的高水准。他还很年轻啊,现在还在跳吗?他自己编舞的那个,看了我以为他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呢!看到他在《东方快车谋杀案》、《红雀》都有出演,我怎么找不到他呢?

52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一个乌克兰小镇家庭举全家之力供他学舞,家人为此离散世界各地打工,父母最终离婚。一个天才舞者陷入天赋的泥沼,不得不通过自毁和告别来自我激活。有时候人生就是由套路组成的。

57分钟前
  • 57
  • 还行

看他麻麻回忆他刚出生时护士受到惊吓那里www 果然这种天才的传奇人物从小就比一般人身体柔软呐TvT

1小时前
  • ピー助
  • 推荐

就想知道谢尔盖是不是Gay。

1小时前
  • 暗地妖娆
  • 推荐

还记得那段Take Me to Church在2015年轰动一时的超高点击率,那本是Polunin对舞蹈的最后告别,自此之后,“最年轻的英皇首席”“最具天赋的芭蕾舞者”都将成为历史。但因为这段视频的成功,让他开始重新认识舞蹈、看清自己,最终回归舞台。从这个角度讲,这部片子的意义远不止纪录。

1小时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