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金发梦露 剧照 NO.1金发梦露 剧照 NO.2金发梦露 剧照 NO.3金发梦露 剧照 NO.4金发梦露 剧照 NO.5金发梦露 剧照 NO.6金发梦露 剧照 NO.13金发梦露 剧照 NO.14金发梦露 剧照 NO.15金发梦露 剧照 NO.16金发梦露 剧照 NO.17金发梦露 剧照 NO.18金发梦露 剧照 NO.19金发梦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12:11

详细剧情

  《金发梦露》改编自乔伊思·卡罗尔·奥特兹的畅销小说,大胆地再现了好莱坞最不朽的偶像之一玛丽莲·梦露的生活。从她作为诺玛·简的动荡童年,到她的明星地位和爱情纠葛,《金发梦露》模糊了事实和虚构的界限,探索了她的公众自我和私人自我之间日益扩大的割裂。该片由安德鲁·多米尼克担任编剧和导演,由安娜·德·阿玛斯领衔主演,其他演员阵容包括鲍比·坎纳瓦尔、艾德里安·布洛迪、朱丽安妮·尼科尔森、泽维尔·塞缪尔和埃文·威廉斯。

 长篇影评

 1 ) 《金发梦露》导演:我对事实不感兴趣,我对画面感兴趣

综合BFI和Deadline两篇对导演安德鲁·多米尼克的专访,有时候对同一个问题,他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他跟BFI的记者克里斯蒂娜看上去像要吵起来。

克里斯蒂娜补充的信息:我告诉他,我的许多朋友和同行都看过并喜欢《绅士爱美人》(1953年),他目瞪口呆,他称这些作品为“文物电影”。

安德鲁·多米尼克的鲜明输出——事实他不在乎,把梦露按当下潮流塑造成女性主义者是不对的,梦露的聪明手腕他不感兴趣,梦露反抗制片厂参与社会活动不是影片主题;他认定梦露是自杀,在乎为什么自杀,在乎童年阴影,在乎根据照片重现梦露的形象,渴望让观众感受梦露的痛苦。

他痴迷童年阴影,最初想拍一个有童年阴影的连环杀手,后来读了Blonde原著,于是决定拍这个女演员。

Q:预算?

安德鲁·多米尼克:2200万美元。

Q:画幅比改变,彩色黑白切换?

多米尼克:这些没有叙事意义,只是基于照片。如果一张照片是4:3,那么我们就拍4:3。除了试图从视觉上了解她的生活之外,没有任何逻辑可言。

从一开始我就想这样。我想连接对玛丽莲·梦露的集体记忆。如果你用谷歌搜索她,会发现电影里到处都是图片。这是一部关于无意识的电影,讲述了我们如何看不到现实,却向外投射出自己的恐惧和欲望。

Q:除了妆发,你如何让安娜看起来像梦露?

多米尼克: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果你把相机放高,如果你有一个50毫米的镜头,安娜看起来更像梦露。我们总尝试让她像某些特定形象。

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对现实不感兴趣,我对画面感兴趣。所以我选择了我能找到的每一张梦露照片,然后试着围绕这些照片进行布景。

Q:电影有性暴力场景,比如制片大亨办公室那段,我们知道这在好莱坞发生过,现在仍然在发生。你这片,在呈现女性受害者时,有讲点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事吗?

多米尼克:我不以这些标准来看待电影。它只是发生了,它几乎被掩盖了,然后那种感觉一直伴随着她。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片本质上不是女性电影。这是一个缺爱孩子的故事。

Q:这故事有什么乐观的地方吗?

多米尼克:不。《金发梦露》应该让你发抖。就像雪地里的一只孤儿猕猴。这是痛苦或愤怒的嚎叫。在我拍的所有电影中,这是我每次观感最不一样的一部。

Q:原著?

多米尼克: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2002年,当时没想过把它拍成电影。我对它没那么感兴趣。但有一个点我很感兴趣——童年阴影如何塑造成年人的世界观,我可以在小说中看到这一点。

我甚至不确定,我是否有意识地了解这一点。但一琢磨,它真就是这样。我倾向于本能地发掘了这一点。

这本书像一面破碎的镜子,所有的小碎片盘旋往复,回溯某些记忆。这种感觉,像深陷某个人焦虑的思维之中。所以我必须把它整理一下。

我最初想为一个连环杀手做“童年阴影”的电影,但当我读到Blonde时,我想,好吧,我可以改成一个女演员,这样应该会多获得一点同情。所以,这就是它的来源。

Q:在这个故事中,你将梦露视为童年创伤/虐待的象征吗?

多米尼克:关于玛丽莲·梦露的一切我都读过了。我见过认识她的人。我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说到底,电影是关于这本书的。改编这本书,实际上是为了改编我对这本书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金发梦露》是作者乔伊斯对梦露的想象。

所以这部电影讲的是玛丽莲·梦露的意义。或者是她的某一种意义。她是某种象征。她是20世纪的阿芙罗狄蒂,美国的爱情女神。她自杀了。那这意味着什么?

乔伊斯试图理解,其中包含了怎样的女性体验,或人类体验。为了获得某种叙事驱动力,你必须对事实进行跳剪和忽略。但在《金发梦露》中有很多心理历程,有很多拉康和弗洛伊德的观点,我觉得引人入胜。我凭直觉写作,写得很快。尽管周期长达14年,但我并没有修改多少。

我知道这跟大众印象里的情况不同。并不是每个人都确定,没人知道实际到底他妈发生了什么。所以,在我看来,反正哪种都是虚构的。

Q:导演John Huston说:“人们都说好莱坞让梦露心碎,那是胡扯——她观察敏锐、意志坚强……在某些方面,她非常精明。”在你的电影中,梦露受到许多男人的打击,她似乎缺乏掌控……

多米尼克:如果你在讲述一个自我世界中的孤儿的故事,你要做的就是让她保持纯真无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她感觉到这一切都发生在她身上,否则你是在要求她承担责任,而这部电影并不是要求她承担任何责任。这肯定会给人留下缺乏自主能力的印象。

现实中的梦露,协助造就了自己。最初在工作室里,她没那么受重视。她寻找摄影师,走自己的路,就像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她会联系杂志社,收粉丝邮件,制片厂不得不与她打交道。Zanuck(制片厂老板)从不喜欢她,也不知道怎么对付她。她进行很强的自我实现,这在电影中没有展示。我不确定乔伊斯是否对此非常感兴趣。我自己当然没那么感兴趣。

整部电影都是关于人们“看不到”彼此的故事。卡斯说:“你爱我吗?你看到我了吗?”当卡斯问她,你是看到了我还是我的姓氏,她说你。但5秒钟后,她想起燃烧在她母亲墙上的卓别林海报,她说谎了。阿瑟·米勒希望她成为他的玛格达,她意识到,“好吧,我必须扮演这个角色。”

也许在与肯尼迪的那场戏中,她一点清醒时刻,她实际上在质疑她试图维持生命的幻想。所以,这部电影确实没有过度关注那些(梦露精明的)部分。

我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梦露是打破制片厂对签约演员束缚的人之一。她与20世纪福斯发生了一场战争,并重新谈判利润分配,这是前所未有的。

这常常被认为得益于她的精明。她很聪明,她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她实际上在一年内就把分成都改回来了。所以,像任何人一样,她会尝试控制自己的生活,但她显然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任何一个自杀的人,都不是女性自主的象征。虽然我们想把梦露改造成当今的女性,但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

Q:你在电影中使用的胎儿形象:子宫中未出生的婴儿,以及流产时子宫内的一些场景。

多米尼克:嗯,她想生个孩子,她想自救。因为母亲(患精神疾病),她对母亲的认知是极其糟糕的。但胎儿对她来说是真实的,所以这就是你看到孩子的原因。她不愿意堕胎,这会很可怕。我试图创造出她的感受,让观众经历同样的事情。我不在乎是不是有品味。

Q:梦露深受女性喜爱,但我们在电影中看不到梦露与女性的亲密关系或友谊。没有简·拉塞尔,或其他类似的人。

多米尼克:这就是这本书的写法,我想这也是事实。我认为梦露是男人的女孩,她不是一个有很多女性朋友的女人,她是个没什么朋友的女人。有一种观点是,我们应该根据当今的政治观念重新塑造她。但她是一个极度自我毁灭的人。

她显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人。但我认为她不是以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方式成功的。每个人都有强大的时刻,人们想说她掌控了自己的生活。但她想毁掉自己的生活。

Q:将现代价值观转移到过去的人身上,我同意这是不健康的。因为,理解女性不得不生活在她们时代和地区是非常重要的。但我觉得,就我们如何呈现一个过去的人物而言,做出某些取舍,会产生文化影响。我们没有看到她成立自己的制作公司,也没有看到她参与反对20世纪50年代反共迫害行动,没有看到她反对种族隔离等等。这对观众来说意味着什么?

多米尼克:这不是电影真正的主题。电影是关于一个要自杀的人。因此,电影试图研究她这样做的原因,不是在看她的影响力和遗产。我的意思是,她甚至都不太关心这些东西。

如果你看看玛丽莲·梦露,她拥有社会告诉我们的一切。她很有名。她很漂亮。她很富有。如果浏览她的Instagram,她什么都有。但她自杀了,现在,对我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这片不是讲力量时刻。

好吧,她从制片厂的男人那夺走了控制权,因为女人和男人一样强大对吧。但我真不感兴趣。我更感兴趣的是她的感受,她的情感生活。

Q:你的版本,或者奥茨的版本,这个角色是如此不开心。尽管她能够在银幕上传递出如此多的欢乐。

多米尼克:嗯,我想她的生活会非常不愉快。当然有快乐和爱的时刻,但有多年的不快乐。如果她找到了快乐,她可能今天还活着,你可以采访她。

Q:你认为观众有没有可能把《金发梦露》当成梦露的“圣经”,尽管它显然是根据小说改编的?这重要吗?

多米尼克:我认为那不重要。这有什么关系?

Q:比如《公民凯恩》是一部杰作,但长久以来,人们仅仅通过这部电影来理解两个真实人物。

多米尼克:真的有人在乎吗?拍电影的人往往会认为电影非常重要。但这只是一部关于玛丽莲·梦露的电影,还有更多关于玛丽莲·梦露的电影。

来源:

“I’m not interested in reality, I’m interested in the images”: Andrew Dominik on Blonde

网站:BFI 作者:Christina Newland

‘Blonde’ Director Andrew Dominik On “Partner In Crime” Ana De Armas, Mythmaking, Studio Anxieties & The Piece Of Paper He Signed For Netflix

网站:Deadline 作者:AndreasWiseman

 2 ) Filming Masturbation

鉴于题目用中文很可能发不出,先用英文代替。

某种意义而言,Blonde全片最大的问题甚至不是大众所争议的“究竟是以male gaze批判male gaze”还是“依然没有脱离male gaze”,而是导演所拍摄的完全是他概念中的:the art of (cis-straight men's)masturbation。

从逻辑的切入角度而言,欧美电影的苦精神分析的叙事方式久矣,动辄“歇斯底里的女人”以及“daddy issue”。对于精神分析及与之密不可分的恋父(母)情结,自上世纪起就有诸多学者表示:弗洛伊德的理论极其依赖于其个人经历,以及其自身的男性身份。用另一部电影里的台词批判便是:“男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女人是嫉妒拥有某部位的自己。其实对女性而言有没有根本无所谓。”因此将以“寻找父亲”贯穿始终的线索,太肤浅,也太经典的自以为是。

用另一比方来解释,便是尽管现下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认同“东方主义”理论,并似乎很努力地去批判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然而将一切差异或认为“有趣”的现象归结于“崇拜白人”,不仅仅是自作多情,更从另一种角度证实了西方中心主义怎样侵蚀着潜意识。同样,将一切的精神问题溯源归结于对男性的崇拜,将男性作为唯一的拯救方式,反而是对其傲慢、居高临下态度的完美诠释。不难发现,在导演的镜头语言下,Norma在全片中唯一最真心托付的就是Cass和Edddy二人,这种把男性与同男性的sex作为救赎的心理真的把我气笑了。

而说整部影片不过是导演的自我满足,一是基于对其拍摄逻辑的分析(如上),另一则是被一些“真正懂欣赏的观众”大加赞誉的拍摄手法。如此肤浅、造作又透露出无知者自以为是的意识流镜头,甚至连早期实验电影的脚趾头都比不上。并非把人物和场景放在另一场景,表现出“一切都是被审视、被客体化的”就可称为高明。这样炫技的镜头拼接,用去拍小时代或许还能哄骗到更多人。

令我个人越看越焦躁的,除了无处不在的、导演膨胀的ego,还有Ana聒噪的表演。尽管能看出剧本本身着重刻画的是Norma岌岌可危的精神状况,但从神态、肢体动作以及台词,Ana的表演都太过流于表面。或许Ana是想强调Norma本身的脆弱,因此总用一股西方顾里的语调说台词,不需要和获奖演员对比,如此台词甚至比不上部分戏剧社里的学生。建议Ana还是多多提升自己,走捷径是不可能的。

最后,经典名句献给导演: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永远不会是哈姆太郎。

 3 ) 被黑成这样,恐怕以后没人再敢拍她

时至今日,玛丽莲·梦露已经去世整整六十年。梦露是谁?回望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我曾通过电视、书籍、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介,对梦露有一个朦胧的印象。

首先呢,她是生活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的一位美国金发女郎;然后,她是“性感”的代名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是20世纪最有名的人之一,还是二战后流行文化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符号,甚至可能都不用加之一。

直到看完《金发梦露》这部电影,我才知道,原来玛丽莲·梦露还有另外一个名字,Norma Jean Morteson,诺玛·简·莫泰森。原来,这才是她真正的本名。

电影《金发梦露》

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这首先是一个符号或标签,被无数后来人将她跟“金发”、“性感”等词汇彼此勾连的时代标签。其次,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名字,属于曾经在这个星球上生活过的一个女人,她叫诺玛·简(Norma Jean)。

那么,她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虽然我对梦露的了解非常有限,但据我所知,她肯定不是一个胸大无脑的空花瓶,她非常热爱知识、非常热爱阅读——否则他就不会嫁给阿瑟·米勒。

梦露与阿瑟·米勒

关于她热爱阅读,这在影片《金发梦露》和很多其他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她尤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俄国文学情有独钟。在我看过的另一部影片《无足轻重》中,甚至虚构过她与爱因斯坦共处一室,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桥段。

梦露很热爱阅读

电影《无足轻重》梦露与爱因斯坦

后来我又了解到,梦露有神经衰弱的精神疾病,平时就特别依赖药物。正是因为如此,她在跟朋友约会,包括片场拍片的时候会经常迟到。这一点,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也都有体现。与此同时,她还有着一个颠沛流离的不幸的童年……

梦露人生中的这种种境况,让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丰富的人,或者说,是一个非常“有戏”的人。想必,这也正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作家和导演来讲述她的原因。

影片《金发梦露》无疑是备受瞩目的年度重头戏,自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后,其热度便一直都高居不下。一方面,今年刚好是梦露去世六十周年;另一方面,该片有着出色的卡司阵容,安德鲁·多米尼克担任导演,最新一任“邦女郎”安娜·德·阿玛斯饰演梦露,艾德里安·布洛迪饰演阿瑟·米勒。

电影《金发梦露》中文版海报

然而,这部影片自面世至今,却迎来了意料之外的口碑大扑街,无论是在评论界还是在观众群体中,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分歧,各打分平台的评价都明显两极分化。

目前豆瓣评分仅5.6

为何如此?首先我们得注意,这并非像《甘地传》那样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传记片,它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其拍摄的底本是小说,而不是真正的梦露本人。它是在演绎(小说)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再演绎,难免带有非常浓厚的创作者主观色彩。

所以,光是影片中的情节,就跟梦露生平的公开资料和事实有着很大的出入。比如,影片中梦露和卓别林的儿子,及另一名男子之间的3P关系,在现实中并非如此。再比如,影片中梦露的三段感情分别对应她的三次堕胎事件,但在现实当中,她其实只在跟阿瑟·米勒的婚姻阶段有过一次流产经历,等等。

在我看来,影片口碑上的两极分化,恰恰是因为,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梦露。而影片所呈现的,表面看是创作者(导演和原著作者)眼中的梦露,但其实它所指向的并不一定就是梦露本体,而更多的是“梦露”这个被剥削、被消费过无数次的核心概念。正是这一切,将她一步步推向死亡的绝境。

纵观网上一系列差评文章,主要观点总结起来大概是——(不必要的)裸露镜头过多,男性的凝视过重,父权/男权的意识太过明显,这是对梦露的又一次剥削和消费。但在这里,我想要稍稍地提及一下,别忘了原著作者可是女性啊!

《金发梦露》原著作者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显然,这种种观点主要都是从当前流行的某种政治正确的立场出发,这当然没有问题,但也并非绝对必要。我倒觉得,我们或许不必太过执着于创作者的道德立场,而大可以试着从创作者的立场出发来看看,这次创作是否出彩和成功。

我没有读过小说,没法从原著来对照;就影片本身而言,我觉得拍得并不好。最主要是在于,导演对梦露/诺玛·简的角色塑造过于单薄和片面。

先说一下“单薄”。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是梦露的艺名,诺玛·简(Norma Jean)是她的本名,这一点在影片当中是被特意强调和着重区分的。梦露在影片中不止一次说过“梦露只是一份职业”,她是在“扮演”梦露,等等这样的话。

如此看来,她是把诺玛·简这个身份看得比玛丽莲·梦露这个身份更为重要的,或者说是更“本真”的。我们从片尾演员表也能看到,阿玛斯对应的角色是诺玛·简,而不是梦露。由此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是创作者的设定,并想要着重强调的。

只可惜,影片中的大部分篇幅,主要还是在讲“梦露”,而不是在讲“诺玛·简”。显然,影片中对于她这个人作为“诺玛·简”的这一面展现得实在太少。

也许只有她跟母亲、跟阿瑟·米勒、跟卓别林儿子在一起时,她才是“诺玛·简”(而且母亲那条线还有头没尾);其余的大多数时间,她都还是在扮演那个承载着众人欲望的“梦露”。

另外,我在前文中有提到过,梦露向来是一个爱知识、爱阅读的人,她对于电影艺术(主要是表演方面)的追求,对于文学尤其是诗歌的热爱,还有她为世界各地的儿童所做的各种慈善等等,这些都没有足够充分的表现。因此,影片中的这个人物形象显得单薄,不够饱满。

再来说说“片面”。纵观影片中梦露的短暂一生,主要是这样三条线——求(寻)父,求爱(三段感情/婚姻,包括肯尼迪的话算四段),求子(三次流产);其中对“父亲”(既抽象又具体)的追寻是重中之重。

我不知道这些是原著里的情节还是导演的设定,但我所不能理解的是——从始至终都一直缺位的父亲,在她的精神/情感世界里所占据的比重会大得那么夸张。

我相信她会有恋父情结,也相信父亲在她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甚至“叫爸爸(Daddy)”的这个设计,我也不去计较它是真的还是艺术加工。但我始终认为,父亲在她精神世界里的比重绝对不会大到那么离谱。创作者把梦露一生所作所为的主要动机(精神/潜意识)全都归到恋父这一点上,绝对是有失偏颇的。这无疑是创作者的一种主观片面。

相较而言,梦露与阿瑟·米勒之间的感情关系,还有她的精神疾病对其生活和表演事业所造成的巨大困扰和影响等等,这些她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影片中明显着墨不够。

当然,创作者自然拥有他的创作自由。而说到影片中的最出彩之处,主要还是集中在摄影、音乐以及灯光运用等这些技术层面,很多文章都已经写过,在此我也无需赘言。

感受一下影片的摄影技术

最后,我再简单地来说说梦露/诺玛·简这个人。其实,相较评论这部影片,我更想谈谈梦露这个人。可惜,我对她的了解实在太少,只能浅谈。但说实话,即便是我看了她出演的所有电影作品,以及大量关于她的书籍、资料、出版物等等,恐怕也没法很“准确”地谈论她这个人。

因为,在她死后,“梦露”这个名字,已经渐渐地变成一个可供各种文艺和影视作品无限取材的“无尽IP”,而附之于其上的还有无数真真假假、相互交错重叠的各种故事、各种说法,甚至各种阴谋论(包括她的死因,以及与肯尼迪兄弟的关系)。

你根本无法分清,关于她的故事和说法,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又有几成是真几成是假。你也很难分清,当你在谈论梦露的时候,到底是在谈论梦露她本人,还是在谈论“梦露”这个符号及其所牵扯到的种种一切。所以我就觉得,一千个人眼里便有一千个梦露,谁也说不准,梦露是谁。

但众人对她的认知还有个最大公约数,那便是性感。那究竟是什么令她如此性感?身材?裸露?都是,但都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使她性感动人的,是她自身的生命之光。她是一个散发着生命之光的人,尽管她的一生总体上是个悲剧。这么说或许有点虚,但我确实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儿。

影片《金发梦露》中,有一段她曾经出演《热情如火》的重要情节。那我便就着《热情如火》来简单谈谈她带给我的感受吧。首先,至少在这部电影里,她的性感是非常健康、充满亲和力的那种性感,而非带着魅惑和危险的性感。

影片《热情如火》中的梦露

其次,她演戏更多不是靠演技(准确说是技术),而是靠生命力本身去演。这样的表演其实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她才会那么依赖于状态,乃至药物;因为有时候,她会需要很长时间来酝酿情绪(就像《我与梦露的一周》里表现的那样)。

影片《我与梦露的一周》

我再补充两点我对梦露的看法。其一,我觉得她未必像《金发梦露》里所描述的那样不喜欢或者否定“梦露”这个身份。毕竟她是以“梦露” 这个名字,参与到电影这门艺术当中来的。

根据我涉猎的资料所述,她还是挺热爱自己这份事业的,而“梦露” 这个马甲应该也让她在电影里体会到不少独特的、在日常生活无法捕获的一些生命体验。

其二,我认为她是专属于电影这门艺术(准确点说是专属于电影镜头) 的一个明星。我记得在《我和梦露的一周》里有“她是一个明星,但不是一个伟大的演员”这样的说法。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电影《分手的决心》引发的关于“汤唯到底有没有演技”的讨论。有一种说法是——其实有的时候,导演是不需要这个演员的演技的,需要的只是通过镜头去捕获和呈现这个演员的某些特质。

电影《分手的决心》中的汤唯

这个说法,放到梦露身上其实是非常合适的。她是一个天生就适合通过镜头去表现的演员,在这种时刻,她的演技如何可能真的不太重要。如此说来,说梦露这个人是上天赠予电影这门年轻艺术的一件礼物,似乎也不为过。

当然了,她这个人,不仅属于电影。

她以性感而闻名,那她算是后来六十年代性解放运动的先驱或是象征吗?她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尝试脱离电影大厂,自己组建制片公司,而随着近年来,女性/女权话语大热,那“女性独立的先驱”这样的帽子能扣到她的头上吗?

所以还是那句话,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梦露。

作者| 曹林;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4 ) Blonde 被凝视的梦露的一生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Camelia山茶花(hicamelia)

摇晃着酒杯,赤裸着身体,在屋子内游荡、转圈、呢喃,最后倒在卧室……

这个有着完美容貌的金发尤物,在 36 岁这年,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

这是今年 Netflix 出品的电影《Blonde 金发梦露》的最后一幕。看完后一声叹息,一直在回味梦露每一个银幕上的经典形象,也在思考: 为什么这部电影的评价两极分化得这么严重?

是的,《金发梦露》是近年来少有的争议性很大、制作上佳的电影,喜欢的人夸它方方面面都水准在线,讨厌的人批判它男性凝视过重、把梦露的「虚构小说」当成「正史」来拍。

无论评价几何,《金发梦露》于很多影迷而言都是一部今年不可忽视的影片。

男性凝视造就的性感尤物

玛丽莲·梦露小时候在孤儿院长大,在不同寄养家庭中流连,从小缺爱。成年之后,凭借着年轻貌美和勇气,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继而一步步成为 20 世纪 50-60 年代美国最著名的电影女星之一。

1999 年,在她去世 37 年之后,美国电影学会把她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六名。这个本名为「诺玛简」的女星,通过一个又一个天真甜美的角色,把雪肤红唇的金发美人成功推上流行舞台,成为绵延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经典。

可以说,时至今日,聊起金发美人,梦露依然会是第一个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女演员。

梦露本人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有过三段婚姻,却都不欢而散;一直想成为一个母亲,却一次次被迫堕胎、意外流产……

和第三任老公 Arthur Miller

作为一个美貌女明星,感情经历相当丰富,外界传闻她跟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有不为人知的私交等等,但这些神秘传闻都随着她的离去成为了不解之谜。

电影《金发梦露》就是围绕着这些传奇而带着斑驳玫瑰色的经历,用大胆的手法、如梦似幻的镜头完整呈现了梦露的一生。

在将近三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丝毫没有疲惫,仿佛坠入上世纪的时空,跟着电影角色走了一段长长的路。

看完之后,也理解了为什么影片的评价如此两极,带着「为梦露正名」的心理观看影片的粉丝,无法理解影片无处不在的男性凝视镜头;但放下所有包袱去观看的人们,则会收获超乎想象的体验,导演安德鲁·多米尼克以出神入化的视听语言,带观众做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电影梦。

《金发梦露》改编自乔伊思·卡罗尔·奥特兹的畅销小说,本身定位就是虚构传记片。

影片初初在威尼斯电影节亮相时,就引发了不少争议,有评论员认为电影处理人物过于扁平,把梦露符号化。

另一边,外媒 IGN 则给影片打出了 9 分的高分,推荐理由是「本片是一部关于玛丽莲梦露的梦幻般的虚构传记片,且模糊了事实和虚构的界限,《金发梦露》以安娜·德·阿玛斯惊艳的表演为特色,其极具张力的表演与导演安德鲁·多米尼克同样大胆的制作方法相匹配,将梦露标志性的镜头呈现给广大观众」。

不可否认,《金发梦露》中最瞩目的确实是如同「天眼监视」般的男性凝视。反复被掀起的裙子、不断被脱下的内衣、起伏不断的身体曲线、娇嗔吐出软糯台词的红唇……几乎每一颗对准梦露的镜头,都是一次暧昧不明的挑逗。还有影片好莱坞制片人、导演们的权力霸凌,记者们不怀好意的发问,都把梦露变成了一个服从于男凝的受害者。

但话又说回来,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好莱坞就是「男性霸权」的天下,如果不是这种男性凝视,也许根本就不会出现「玛丽莲·梦露」这个女明星,梦露本身就是男性凝视下诞生的产物,正是飘逸的裙摆、柔软的金发、艳丽的红唇这些符号把梦露捧上了舞台中央,脱离于男凝的话,这一切以及梦露都不会存在。

《金发梦露》用男性凝视的手法拍摄梦露,恰恰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导演用男凝镜头讽刺男凝、讽刺巨大的摄影机剥削机制,无论是戏外对准梦露身体的镜头、还是戏内看向梦露的有色眼镜,都是用男凝的方式实现对男性霸权的挖苦、质疑和反抗。同时也让我们开始思考梦露成名历程与男性凝视的关系,聚焦于梦露身上的镜头、视线,把她推上舞台同时,也把她推向了深渊。

而在这个充满了男凝的社会,梦露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正如当下短视频平台流行的擦边球视频,每个为了流量热度在镜头前被迫扭动身体、说一些言不由衷话语的女性,都是男凝以及摄影机剥削机制的受害者。

华丽视听带来的梦幻泡影

虽然《金发梦露》的观点视角存在争议,但它的视听语言却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在豆瓣上,《金发梦露》的原声专辑获得了 8.5 分,在其电影页面,大部分评论都肯定了影片的制作水准。

这部影片的摄影、剪辑,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场梦露在影院内观看自己影片的戏,从大银幕上正在表演的角色拉出来,视点落回到影院里作为观众的梦露本人身上,周围全黑,只有中间梦露身上发着光,这个镜头,很好地将人物与其角色做了呼应勾连。

影片中为数不多几场梦露作为拥有自主意识的主体存在的戏,是亲情戏码。走进精神疗养院,寻找亲生母亲,此时,梦露不再是梦露,而是家里的诺玛简,客观视角变成了主观视角,她的目光在看到母亲那一刻定住。

有人说,影片只有「梦露的一生」,没有「诺玛简的人生」,我是不同意的,寥寥几场亲情戏,以及贯穿始终的「恋父戏码」,都印证了诺玛简寻找亲情的缺爱人生,只不过,她始终无法得到想要的亲情与和睦家庭,只能把真正的诺玛简封印在童年那场大火之中。

《金发梦露》用大量黑白画面去还原那个年代的影像,又用彩色画面去描写主角的生活以及心境变化,黑白和彩色交互出现,营造出虚实结合、真真假假的梦境体验。

还要夸一夸的是《金发梦露》里面的演员表演和服饰妆造。

梦露由 Ana de Armas 出演,我们早就在《银翼杀手 2049》以及《007:无暇赴死》等电影中见识过安娜的美貌和演技,这一次在《金发梦露》里,安娜更是贡献了几近完美的表演。

相似度极高的精致发型妆容,让安娜得以毫无负担地演绎出梦露的纯真性感。《七年之痒》的经典名场面,捂住翻飞的白裙那一幕,堪称百分百还原。还有《绅士爱美人》中唱着「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穿着芭比粉礼服的安娜,就连笑容的弧度,都似乎是从梦露脸上复制黏贴过来的。

影片中梦露的每一套服饰都写着上个世纪的复古质感,黑色合身针织衫、贴身礼服裙、印花连衣裙等等,这些打扮即使放到现在也并不过时,彰显出电影的高级审美,想要尝试复古装扮,可以去影片中找找灵感。

一部故事、摄影、剪辑、配乐、美术、妆造、表演等各方面都在线的电影,仅仅是因为「男性凝视」就收获了大量恶评,大概是因为电影里的观点以及人物不符合当下的女性主义风潮。导演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塑造被伤害的梦露,而有些观众渴望看到一个反抗男权制度的独立女性梦露,却忘记了,在上个世纪,出身不好的梦露有着太多身不由己,她妥协、成名之后才能得到小部分从男权那里借渡过来的话语权,而这一丁点话语权并不足以支撑她「百毒不侵」。

需要审视的是,现在的女性主义之下有部分舆论走向极端,不允许影视作品里以及现实生活中出现「失败女性」,却忽略了女性通往独立、通往成功路上会遇到的磨难、坎坷以及失败,追求独立、追求成功当然很好,但失败了也无可厚非。

人生不是只有「成功」一个必选项,失败以及接受失败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普通女性」「失败女性」也值得被写进故事里。「梦露们」的苦难与失败,也值得被重视、被记录。

 5 ) 虚妄的故事和分裂的性别意识

由网飞出品、布拉德·皮特主导的B计划公司制片、007女郎安娜·德·阿玛斯主演的梦露传记片《金发梦露》,是2022年最受瞩目的电影之一,即便它在威尼斯电影节的首映口碑不佳。

然而亲眼见证后,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确卑劣:它以改编自虚构文本为挡箭牌,看似是对好莱坞男权系统的批判,实则是对梦露明星形象的一次空洞消费。

八卦小报的猎奇趣味

《金发梦露》并非改编自梦露真实生平。它取材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撰写的小说《金发女郎》。这给了导演安德鲁·多米尼克不少“创作自由”,而他将影片引向了八卦小报的猎奇方向。

欧茨的小说是一次借助梦露形象对美国上世纪中期历史的全景透视。但多米尼克志不在此,他在改编时忽略了原著的历史文化语境,转而强调出书中那些与史实不符的耸动桥段:福斯公司总裁扎努克对梦露并未发生的性侵;梦露在生涯初期与两位星二代小卓别林和小罗宾逊并未发生的三人行关系;历史上从未记载的梦露堕胎经历;仅仅在小报和阴谋论文章中流传的梦露-肯尼迪情史,和美国政府对梦露的迫害传说。

在片中,梦露被呈现为任人宰割的洋娃娃,在一个个灾难情境之间无力游走。她遭到雇主性剥削,却没有勇气去求救控诉;她被历任丈夫虐待利用,却依然娇嗔地称他们为“爹地”;阅读甚广的她会表达对角色的理解,但当对面的男人表现出不屑时,她便无助地收声;甚至当她反悔堕胎决定时,都无法被人当回事:主刀医生自行其是地执行手术,镜头中的梦露,只会像鱼肉一样躺在冰冷的砧板(病床)上,泪流成河。

但现实中的梦露并非如此。真实的她是个斗士和策略家,精心掌控着自己的公众形象,步步为营地借性魅力登上事业巅峰。当她的收入与声名严重不匹配时,她敢于跟制片厂抗衡,成立个人制片公司,为自己争取更高薪酬和更大的主导权。最重要的是,在博弈中,她最终赢得了决定其银幕形象的权利——她可以出演自己感兴趣的较为复杂的正剧角色,而不是日复一日扮演男性观众的欲望对象。所有这些都与《金发梦露》的叙述相反。

与此同时,那些所谓对梦露进行剥削的权势男性,其真实形象也不像电影所表现的那样扁平。梦露的第二任丈夫乔·迪马乔虽然粗暴,却也有其温柔善意的一面,因此梦露才决定与其复婚,而在《金发梦露》中,迪马乔只是头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野兽。

至于为梦露掌镜的导演们,更绝非影片所描绘的单维男性剥削者。《金发梦露》把《七年之痒》经典桥段表现为好莱坞对梦露肉体的消费,却无视这部喜剧对男性欲望的调侃——本片导演比利·怀德一直在那个年代的语境中尝试挑战性别刻板印象。至于被《金发梦露》批判的另一名作《绅士爱美人》,同样也是导演霍克斯对性别秩序的尖刻反思。梦露演唱的名曲《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仅凭歌词就呈现出女性对爱情与婚姻之不可靠的自知,和在与男性的博弈中获取利益、掌握命运的权利意识。但在《金发梦露》中,梦露却只会担心:“唱这首歌的真是个坏女孩啊!当与我素未谋面的父亲看到这段时,会怎么想我?”

如果我们拿《金发梦露》与上述两部经典电影的意识形态相对比,或许能得出好莱坞在不知不觉间倒退了七十多年的结论。更可悲的是,这结论其实并不离谱。

好莱坞式弗洛伊德陈词滥调

《金发梦露》一面强调着梦露被物化和性化的面向,一面将梦露的“真我”臆测为一个抗拒性爱、对自身的性感魅力充满厌恶的保守女人。似乎对一些男性创作者来说,正视女性的欲望永远是件难事。

影片中另一个令人齿冷的细节是,梦露怀上的胎儿对她控诉:“你还会像上次一样杀死我吗?”且不论堕胎一事在梦露生平中根本莫须有,在罗伊诉韦德案被推翻的2022年,对生育自主权被剥夺的女性观众发出如此疑问,这对于一部自诩为具有女性意识的电影来说,简直匪夷所思。

更有甚者,全片的核心,也就是梦露终生都不幸福的原因,导演给出的最终解答是,因为她从未见过她的生父,这个回答解释了一切:自我认同的缺失,对年长男人的迷恋,贯穿一生的不安全感……这是好莱坞式弗洛伊德陈词滥调的重现,也是平庸男性创作者对失控女人的想象力边界。

《金发梦露》的分裂也正在于此:它表面上批判由男权秩序把控的影视业权力格局及娱乐生态,实际上却把梦露这样的复杂女性牢牢安置在男人们为她们预定好的位置上,她们的人格被简化,她们的反叛意识被矮化,她们作为欲望主体的身份被宣判无效。

巧合的是,一直被视为谦恭绅士、平权代表,甚至近期在出席活动时穿了裙子的布拉德·皮特,被前妻朱莉指控家暴。此事在六年前就曾被曝光,在两人的子女抚养权之争升级后,事情细节也终于公之于世。有趣的是,皮特今年的制片作品片单,除了《金发梦露》外,还有两部女性主题电影《她说》和《女人们的谈话》。

皮特近些年营造的女性友好人设,还能否长久维系尚未可知。但起码《金发梦露》的故事让我们看清一点:不是所有控诉性别剥削的电影,都能真正摆脱男权思维的影响,而要客观评价一部作品,不能只看主创说了什么,还要看他们在做什么。韦恩斯坦的倒台远非电影世界走向平等的终点。

2022/10/26/《南方人物周刊》

 6 ) 梦露本可以是格蕾丝凯利

不是影评而是随笔

其实我一直有个梦露电影pitch,就是她的人生和格蕾丝凯利真的是个很好的对比。

两人像的地方很多,都是同时代大明星,都不会演戏,但都美到天生就是明星不需要会演戏。都有数不清的绯闻,都和肯尼迪有染,梦露甚至是凯莉之前摩纳哥皇室的花瓶王妃首选。

但是两人的差别是关键性的:凯莉出生于横跨商政文艺的富贵之家,靠拿了普利策奖的剧作家舅舅关系考到了纽约戏剧学院,虽然演戏很差但靠美貌轻轻松松地又来到了好莱坞,第二部电影就是《正午》,第三部电影约翰福特,之后就遇到了希区柯克,出道3年就拿下奥斯卡并成为当年最红的票房巨星。拿完奥斯卡两年就远嫁摩洛哥当王妃,一生顺风顺水,荣华富贵。

而梦露出身远离好莱坞的普通人家,美貌是她唯一的价值。她或许从没有把美貌当作筹码,但对于一路上对她事业有帮助的男朋友/糖爹,她的身体确实是他们像梦露索取的代价。因此梦露成名后,努力地想证明自己不只有美貌:报名演员工作室,读《尤利西斯》,嫁给压瑟·米勒,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有文化有内涵。可是到最后也没有挣到一个奥斯卡提名。梦露拒绝摩纳哥王室的offer可能也是因为不愿意再当一个花瓶。

反观凯莉,名和利来得过于自然,所以她从来不需要证明自己。对她而言,性是游戏和享乐。所有和她合作过的男明星都喜欢她的“随和”,就像所有人都受不了梦露的“difficult”一样。因为凯莉拥有了一切的“松弛感”,她不是任何人的威胁。杰奎琳肯尼迪能怂恿凯莉护士play去给总统blowjob,因为她知道凯莉不会从肯尼迪那里企图得到任何东西,这对她只是一场游戏。也因此,她可以轻易放弃好莱坞的名利,去小国当贤妻——毕竟这么容易就得到的东西,也没什么好珍惜的。

相反,梦露缺少的东西太多,所以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更多,于是求而不得就更加歇斯底里,崩溃失常。越努力越不幸。

当然,现在来看,悲剧的人生还是比幸福的人生有吸引力得多。所以梦露是更大的明星,而凯莉的八卦都几乎没人在意。而且凯莉也本可以是更大的明星,她几次想复出都被皇室阻止,而她错过的角色成就了伊丽莎白泰勒。

梦露因为意外的早逝牺牲自己成了影史最经典的明星,而凯莉从不为了任何事牺牲自己的利益,代价就是止步于好莱坞历史上的一朵美丽昙花。

 短评

花了三次才看完这部近三个小时的《金发梦露》,畅销书作家演绎的好莱坞女星故事,可观众会当作真实传记去看,太可悲了,它“又一次杀死了梦露!”女演员年纪过大又不够美艳,不写演员在电影和社会中的成绩,夸张的婚姻、恋情描写,让人认为梦露的一生着实太可悲与太丑恶了!这样的片子不值得观看。

5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较差

一个生前就被符号化的时代巨星,死后还要遭世人乐此不疲地消费鞭尸,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将一部充斥着谣言的虚构小说改编包装成精致的电影也依旧是对逝者的诋毁污蔑,这不是传记,而是脱胎于花边轶闻的桃色同人,用凭空杜撰影射其私生活的方式歪曲事实完全有违道德底线,这不是玛丽莲·梦露,而是某个冒名顶姓闯荡好莱坞的美艳娼妓,大量露骨的性爱场景,名曰以男凝批判男凝,实则赤裸裸二次剥削。不断变换的画幅和色彩、打乱时间线的剪辑、意识流般的梦幻镜头,摈弃了四平八稳的传统类型片拍法,试图以花哨的技巧抬高格调,撕下华丽矫饰,呈现的却是无比空洞枯槁的内容,就连事先鼓吹的超大尺度也是纯粹博取关注的噱头。安娜演得声嘶力竭,观众看得精疲力尽,或许扮相确有几分贴近,但不是随便涂片红唇,点颗黑痣,染一头金色波浪卷发就能cos梦露了。

9分钟前
  • 忏鸟
  • 较差

#79威尼斯#一部将女性沦为男性玩物的悲歌,美轮美奂的浮华场景把剧本的苍白空洞和女主的矫揉造作衬托的无比明显,大尺度的镜头恐会招致肯尼迪家族的投诉,口碑两极,差评多过好评

14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还行

这部电影把我看到精神创伤。这个女人太可怜了,依旧是如此男凝如此物化的镜头在展现她,一场场没必要的赤裸场面,一遍遍重复被掀起的裙子。然后你告诉我,她人生最大的痛苦都来源于父亲和未出生的孩子。玛丽莲梦露是被制造出的,而诺玛简依旧是个模糊的影子,她到底是谁呢?Stop objectifying her!

15分钟前
  • DeadVolcano
  • 很差

那些认为这部电影只是在歧视女性(剥削梦露)的人很可能是真正的女性歧视者

17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真的是让人生气的一部片子,气的点还不能用“差”字概括,而是在这么多绚丽手段的包装里,撒了那么多梦露精神世界的(可口的)糖霜,却给不出哪怕一小段真正的、耐人寻味的关系,仿佛人物从头到尾都生活在走马灯包围的真空世界里;以如此想要真实还原的口吻讲述的事情,最后却变得如此肖似八卦小报甚或漫画。可怜的演员们几乎被剥夺得干干净净,虽然所有人那么努力,但除了一具会流泪或(完全相反地)会打骂的皮囊,几乎什么都没剩下。

22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还行

花里胡哨 把痛苦当噱头很没意思 白瞎了用ghosteen当配乐

25分钟前
  • Tristan124
  • 较差

导演是亚当重锤吧,梦露在他眼里只是块等着挨操的肉,连人都不算。这片子根本配不上传记剧情这四个字。你要说拍的是韩国那个张紫妍,我给满分。女主光演性感和脆弱了,可拉倒吧。这片子演的全是梦露被各种男人性侵,堕胎,找爹,不停精神崩溃,最后顶不住挂了,什么东西,三级片吗,以艺术之名,行苟且之事呗。翻了翻梦露的纪录片、各种演出,传记,梦露读过的那些哲学,左翼的书,梦露是个有思想的人,现实也不全是对她的侵害,现实对一个人的伤害是缓慢的,长期的。梦露是有智慧的,有思想的,有抗争的,是有坚强的,这片子别说还原了,就连模仿都不像。推荐一本我正在看的书《玛丽莲梦露 谎言与真相》,600多页,通过梦露的一生,一窥美国社会方方面面,非常精彩。

28分钟前
  • 悬铃木STRESS
  • 很差

男人至死是少年,女人至死都在填补童年创伤。大早上起来看了一部三个小时的porn实在是生理不适….MD网飞塞了多少钱给威尼斯主委会啊

30分钟前
  • 伊利不是牛奶啦
  • 很差

我只能说这不是梦露的传记电影,这是小说想象。主要还是满足了大部分人们想在镜头下看到的那个他们性幻想中的梦露吧。其实挺讨厌的,怎么能把梦露的所有成就降低成男凝社会下的悲剧性产物呢?或许电影是有意想要批评好莱坞对女性的剥削吧,可是整体看下来,却像是无形中刻板化了梦露金发蠢女人的悲剧形象。

35分钟前
  • 专杀欧美小学鸡
  • 还行

这个被恋父情结困扰的梦露的一生有太多不负责任的虚构了。如果是要以物化梦露的方式拍当年梦露被物化的故事,至少应该做到考据和尊重史实,而不是把无中生有的脏水再泼一次,在创作上这叫奸尸,因为导演知道不管怎么拍当事人都无法回应。现在想想关锦鹏没用流言来定义死于流言的阮玲玉,是何等的人性化!

4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被男性凝视和摄影机消费的性感尤物空洞形象刻画得蛮好的,女主表演很出色。不过又归结为一个用一生弥补童年的故事有点没劲。

45分钟前
  • 莫萘
  • 还行

年代十佳候选。注定是2020s最叛逆的电影。多米尼克走的太远、太极致了,这是绝无仅有的、险中求生的拍法。运用恐怖片语法实现了对传记片的强拆与摧毁,多米尼克成功的用视听流构筑出一个噬人的梦魇和一个虚构的精神画像,梦露近乎受虐狂般带着自毁倾向在不断地受难中成为了瘫痪的,丧失行动力的牺牲品。长久以来她一直被错误的“观看”,观众自然也成为了共谋者,导演恰是用男性的目光、他们的视像、甚至是那些多变的视点镜头来进行反讽、反诉,从而真正达到反写的效果,开场序曲部分的镜头组也早已说明了导演意图,暴露在聚光灯与照相机闪光灯之下的梦露必将被缓慢杀死。这当然是批判性的、高度反思的创作。影片越往后越意识流了(精神世界的崩塌),梦幻-影像的累积也终于结出了果实。可以为Ana此次的元表演送上影后了!@Venezia79

48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力荐

因为在绝好的影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额外扣一星。威尼斯后期重磅的片子,明星争议营销风大得很,看完只觉得:太超过了。完全超过了。我并不是因为大家所说的男凝问题反对它,创作者不能拍男凝主题和创作者不该拍坏人犯罪的观点一样,属于带三观看艺术作品了。这个片子的问题在于,作为一个传记,没有挖掘主角可爱风情的来由,没有关注光鲜外表下的独白,只有像罗列生平一样桩桩件件的龃龉而已。她作为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在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角度和领域,都没有一丁点的主见。有的只是童年创伤、daddy issue、歇斯底里的恋爱脑和没有任何底线的无处不在的镜头。大近景拉到梦露无甚表情的脸上,属于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就这样扁平一览无余。不值得,威尼斯不值得。

52分钟前
  • 许多熊
  • 很差

又是一部“优质”的电影,美术,剪辑,摄影,主题和演员无不是“在线”的,可惜电影不是做加法得出的结果,也和可复制的审美指标背道而驰。情绪的来源是如此单一又不假思索,以至于安娜的表演像是应答某个抽象主题的一系列即兴,断续的剪辑则像从言之无物中逃避的解救。Laura Palmer的受难让观众跌入了一个从未如此的宇宙,而Norma Jeane的受难只是让我们收获了一支…制作精良的MV。

57分钟前
  • 白斬糖
  • 还行

导演的视听还是厉害的,但有点过于沉迷于此了。你只能看到显摆技巧,却感受不到情感。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另一种历史剥削片,主要还是太板正,包括内容和结构,虽说是改编但毕竟挂着梦露的名字又不敢太出格,仅靠些许奇情艳事填满三幕,大体还是照搬维基,再加点道听途说的虚构和想象。实际上把昆汀两部片《无耻混蛋》和《好莱坞往事》看上几遍大概就能知道拍这类片是怎么一回事了,把Daddy画像当成“玫瑰花蕾”来拍,单凭这个可成不了多米尼克口中的旷世名作。

1小时前
  • 柯里昂
  • 还行

梦露是性化的 甚至是主动性化的 但她不是傻子 是不是什么事儿都只能通过童年创伤来解释了?即便是个普通人 也不会处处选择都来自童年创伤的闪现 何况是个必须拥有超强精神力量的超级大明星 她被这个系统剥削 然后反过来利用这个系统 更深地陷入这个系统 但她不是傻子 不是整天战战兢兢脑袋空白的玩具。与其说是梦露 不如说是为了表达导演“好莱坞控诉”的虚构人物

1小时前
  • 海带岛
  • 还行

三星單純給高製片質量和完成度以及給到的豐富的好萊塢人類學經驗,看到了瑪麗蓮夢露作為一個男性凝視和美式好萊塢大他者的慾望是如何被生產,然後又如何給Norma Jeane的同一主體性生產造成無法縫合的創傷的。不瞭解夢露的故事,所以無法評價敘事和劇本,無法瞭解虛構和寫實有多少。一個很典型的精神分析案例被這樣擺在熒幕前還是有它能抓住人的點的。片子不如改名叫,好萊塢故事之兩個夢露和父親的形象。好萊塢也是沒太多素材了就拍自己歷史了。以及演員演得真的很可以,respect

1小时前
  • Voll-Los
  • 还行

抛弃传统传记片四平八稳的拍法,试图呈现Norma Jeane如何扮演、成为“玛丽莲·梦露”的精神过程,不断变化的画幅和色彩、意识流一般地镜头打造了一出视听盛宴,让人们得以体会她对父亲执着般的依赖和对爱的渴望,并游刃有余地使她在“凝视”与“被凝视”中自在转换——她似乎永远都是那个长不大的小女孩诺玛·简,但又是那个被追捧、被消费、被符号化的时代巨星玛丽莲·梦露。打乱时间线索的剪辑手法,更放大了她的荒凉处境与悲剧意味,好莱坞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浮华与颓靡尽收眼底,男权对于女性的玩弄与操控亦无处遁形。Ana撑起了这个角色,从诺玛的纯真、梦露身上的巨星风范到跌入低谷后的落魄都恰到好处,让观影过程更加梦幻和残忍。最后的对镜微笑,是她最后的宣告:我是Norma Jeane,不是Marilyn Monroe

1小时前
  • 胖胖Pand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