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排骨

记录片大陆2005

主演:内详

导演:高鸣

 剧照

排骨 剧照 NO.1排骨 剧照 NO.2排骨 剧照 NO.3排骨 剧照 NO.4排骨 剧照 NO.5排骨 剧照 NO.6排骨 剧照 NO.13排骨 剧照 NO.14排骨 剧照 NO.15排骨 剧照 NO.16排骨 剧照 NO.17排骨 剧照 NO.18排骨 剧照 NO.19排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03:02

详细剧情

  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中国在飞速发展。排骨和许多人一样。纷纷从农村走向城市,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机会。
  
  骨,江西人,初中毕业。在深圳和朋友合伙卖翻版DVD,而且卖的全是艺术电影。排骨非常喜欢电影,他知道世界上很多电影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可是他说他从来都没看过,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看不懂。所以也不想看。他喜欢看马大帅(搞笑电视剧),和周星驰,他喜欢听两只蝴蝶(2005红遍中国的网络流行歌曲)。他说,他还喜欢看漂亮的女孩。
  
  排骨是个很矛盾的人,他渴望爱情,但坚持的认为象他这种层次的人(他认定象他这种层次的人是包括没有什么文化,农民出身的所有的人),是没有爱情的。

 长篇影评

 1 ) 交社团作业

优秀的纪录片都会让我思考所谓的“纪录片价值”,而《排骨》的动人之处,或许也同样就在于它粗糙的外壳下人性情绪的细腻。“排骨”是“后千禧一代”大陆影迷真实状态的写照,娄烨和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用手持DV书写故事,无数像排骨这样的盗版碟贩子不断传述着——排骨自己看不懂那些艺术片与先锋电影,但又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零零年代大陆迷影场景的组成。

改开的时代背景破除了信息交流的地区与阶级障碍,DVD不仅仅是影像传递的载体,更打通了排骨等农民出身的、未受足够教育的人群与中产的、有良好艺术品味与追求的人群之间的阻隔。这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其实也是把排骨这样的一类人推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受到乡土人际与传统思想的牵绊,又受到的当代文化“开化”与新潮观念影响的状态。所以,他有爱情需求,却给婚姻圈出了物质定义;他向往自由爱情,不满老家人对黄头发颇有微词的“封建思想”,却又给自己划定了社会定位与阶级角色,自言“像我这样层次的人,是不会有爱情”的。这是接触到社会的参差后一种“务实”的自我认识吗?可是当他与失恋的朋友在一起时看似超然于爱情之外的言谈,和死守手机等一条短信回复的痴态却又形成了一种对比。排骨其实和其他人也没有什么不同,所谓“像我这样层次的人”的话语,或许与那些超然于爱情之外的言辞一样,只是在伪装成熟与务实之下,依旧有仰望理想的渴求。

 2 ) 高雅电影的鲜肉和无趣生活的碎骨

 ■一句话点评:排骨之所以好吃,是因为端上来的时候,肉粘着骨,骨连着肉。

  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一个男青年,江西人,如今在深圳打工,排骨,一个代号,绰号,很瘦,除此之外我还看不出,他到底与排骨有多大的联系。在片子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他在侃侃而谈,现身说法。片子蛮长,106分钟,看了不久就在想,在如今这个时代,我能忍受多长时间,听一个家伙讲这么长时间,而排骨让我消除了这样的疑虑。

  他在做着跟电影有点关系的工作,在深圳卖影碟。跟大多数同行相同的是,他学历不高,带着习惯性的粗口,似乎不冒几句出来,就不足以表达积极、亢奋的情绪。但他之所以能成为导演刘高明镜头下的主角,一拍就是八个月,是因为他嘴上总是挂着伯格曼、阿巴斯的名字,而卖的大多数也是所谓的文艺片,他说在自己的工作中享受到的最大快感,就是帮客户找到他们找了好多年的电影版本。如果第一次跟他聊上几句,你会认为他是一个艺术电影的发烧友,但其实他并不看这些很“牛”但能催眠的电影。

  所以《排骨》这部纪录片的焦点并不能完全放在“电影”这个话题上,因为面对的并不是一个昆汀塔伦蒂诺式的人物,而且有意思的是,排骨在片中好像从未提到过这个导演,只是有个客户说起了《落水狗》,他也没有兴奋地接话茬。他谈得更多的是爱情,他带编导到了老家江西,见了父母,并参加了一次相亲,又在广州让一个铁哥们出来讲失恋的故事,并在争论中亮出自己最鲜明的人生观点:像他这样层次的人,是没有爱情的。他举了个例子,比如老家那个相亲的姑娘,一见面就问他有没有房子,赚多少钱,而不会谈到爱情。而排骨对于爱情本身,虽然反复讲了一大通,最后还是勉强用些四字成语“天荒地老,海枯石烂”,来表现一种虚无缥缈的终极信念。

  我又有点纳闷,这个反复谈感情,也连续说电影的家伙,却始终没有将爱情与电影联系起来,可能他卖的那些碟里,有可以拿来跟他的“世俗”爱情联系起来的,没有。他显然是把自己架空了,他喜欢周星驰的电影,《功夫》看了三十多遍,但在访谈中却很少提到,他喜欢描写爱情的《两只蝴蝶》,但也仅仅将之作为背景音乐来点缀。我相信,当他跟一些不太熟悉的客户,大背欧洲导演的简介时,心中是会泛起一丝得意,不过这丝得意会越来越弱,最终麻木殆尽。

  片子结束的时候,排骨的生意越来越差,也没有找到自己心爱的姑娘,他还去穿耳洞,戴耳环,认为这样的造型才会让生意好起来。我想他会更加清瘦一点,更名副其实,又继续在高雅电影的鲜肉,和自己无趣的生活碎骨之间,踌躇再三,找不到合适的下嘴部位。

 3 ) 我不是『排骨』但(也)曾经伺候过碟迷 ——

2018最后的放映活动在北京“虞社”举办导演也是好多年没有再看该片了

首先我是通过『后窗』回首二十年前,那个四处淘碟的时代才知道该片的,虽然是2005年的纪录片,虽然EE(英皇)也出过该片的D版DVD-9(我一个卖碟的都没有留意)

这段观影经历勾起我的一段尘封往事——

我也曾经有过『排骨』的一段日子,所以非常喜欢他这个人物虽然我更关心他的职业的生存背景,但是电影在这方面没有做深入探讨,导演也说他不关心盗版碟,而是更喜欢观察『排骨』这个人,是这个人让他拍了八个月与他共命运倾听他的心声而且他的爱情观和生活哲理也是脱口而出没有那种拍摄的台词感,他对电影的认识更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他不懂電影但是他知道什么是艺术电影什么影碟有人需要所以他只买艺术片也就造成他被抓,深圳文化局有人连夜打电话要保释他,他对电影的那种痴迷是我们曾经玩碟人的榜样!也是自己这么多年以来今天感觉望尘莫及的地方比北京那些“JS”更专业和敬业 的之处;很难相信一个地处闭塞的小地方人来到深圳,居然把電影的一些最基础也是最直接的知识和自己的谋生联系的那样“天衣无缝”。我在那段时间,也是感情触礁,生意与感情的矛盾让自己可见“排骨”就好比想当年的自己一模一样,只是自己真的没有“排骨”那样挥洒自如,把生意做得那样风生水起,也有了起码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不知道)看来爱好与谋生有时候不是那么矛盾,当然干这样的工作依然风险与收入不成正比,但是他付出了,他热爱这份工作:他看着給别人找到需要就开心就高兴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这也是他锲而不舍的原因。

『排骨』卖碟有卖碟的样子,谈恋爱有爱情观点,一个文化不高的小地方的人还要求他什么⊙∀⊙?他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物,当他在香港出席电影观摩活动时,他问导演,我这算成功吗?他不懂電影却把六平米的碟店弄成了深圳的文化高地(那个年代深圳应该就是和比邻的香港一样被耻为文化沙漠)港台导演惊呼这就是天堂 他接待过很多导演也有很多所谓导演的朋友,在影片里他嘻哈说:《茉莉花开》的导演侯咏也来他的小屋淘碟,就是没带章子怡,在“排骨”眼里可能导演还不如明星更让他感兴趣吧……

我05年开店的时候和他的口味差不多

我曾经也是酷爱【艺术片】就拿“USJ”(优视觉)、“中盛”后来的EE(英皇)、ZB(尊宝)LJ(丽晶)等碟商的DVD-5各种获奖电影,那时五花八门的导演名字是自己看电影以来不曾接触的名字;其实纵观影碟市场十几年的走势,一直常卖常销的还是那些导演那些电影,2005年买什么现在可能还热衷什么所谓经典不过如此吧。

在小屋里和买碟的聊电影聊导演可能也不是每个卖碟的碟贩子练就的本事吧,但是电影里的“排骨”就天生了这样的爱好和本事,他可以毫不露怯的和各种各样的人物聊碟聊电影聊导演(尽管他根本就不会去看这张影碟,他看《马大帅》)我也是在市场和来的客人聊电影聊看电影的门道或者給他们推介影碟。

她手里第一张就是《罗曼史》的DVD-5,现在豆瓣都把这个封面以及海报給和谐没有了,这是退步还是优胜劣汰了呢,我也不知道了。

一本所谓的電影工具书就是自己入行必备的神器和敲门砖
熟练的动作我感觉我也曾经喜欢这样看似漫无边际的翻碟喜欢这样翻阅与DVD的亲密接触只是他翻的是D-5,我是翻的DVD-9没有了上面的软皮品牌loug

虽然 是卖盗版碟的主角,但是电影里面没有什么盗版介绍的画面。只是这个叫“排骨”的男青年的爱情观電影里的故事是写了人性的东西比我们理解的盗版不一样,其实这点生活我更熟悉地下室给各种不同人群的介绍导演也没有从盗版这个角度拍片只是这个职业造就了这个人物和服装店摄影师建筑工一样但是他的生活是電影排骨中心导演关键还是通过背景塑造了这个人物——一个特别特别的人(文化高地)就爱卖碟,不管挣不着钱。喜欢给别人介绍影碟一个爱艺术片的青年。(现在)他买假服装不快乐还是想卖碟(导演讲)今天这样观影以后的活动可能也是一种交换电影的情感其实电影与盗版碟没有关系只是关心排骨这个人的情感所以名字叫排骨,而非观众关心的里面了的盗版碟,所以导演也没有在镜头上关注影碟只是虚景一带而过而已 。导演最近又拍了他的第二部电影《五花》(五花肉的意思)说是“排骨”已经人到中年胖了是一方面也有了一种中年男人的那种“油腻感”。

观影结束听导演阐述拍摄过程

散场后,组织者贴心的安排了一场碟友间的交流“鬼市”地摊上又见10几年前的版本DVD影碟(鲜见蓝光)个别摊位还有正版蓝光买的很贵(上百了)

【参考文字】

中国盗版DVD二十年:一段隐秘的地下史 奇遇電影

 4 ) 赚的是买菜的钱,操的是卖粉的心

赚的是买菜的钱,操的是卖粉的心
--关于纪录片《排骨》

文Clyde

纪录片《排骨》我是7月初的时候看的,看完影片后,我就打算写这篇文字了,可是因为太懒,我竟然拖到了8月。再不写,估计再也找不到写的感觉了。
  
1、“我只是一个电影发烧友”
  
排骨,深圳著名的“卖碟的”,深圳的文青,很少有不知道排骨的,很多人都是他的熟客。我其实不认识排骨,因为我来深圳后,极少去实体店买碟,我一般通过南京的萧遗憾留碟,攒到一定程度,就让他给我邮寄过来。萧遗憾的星辉音像碟很全,又每天发碟报,我不出门即可买碟,何乐而不为?我虽不识排骨,但看片那天,在场的许多人都是排骨的顾客和朋友,我也跟着觉得跟他熟稔了。再说,影片的拍摄时间是2005年,那时刚好是我收碟的高峰期,排骨卖的碟,许多我都有,记忆犹新也。
  
去年年底,在深圳的“平安百日”行动中,排骨的“窝点”不幸被端,他也因此被捕。当时,深圳“第一现场”报道了此事,采访排骨时,排骨说:“我只是一个电影发烧友。”但警方称,一本账簿出卖了排骨。警方又称,排骨卖的影碟中有不少色情淫秽影碟。排骨称,欧美的电影有不少是这样的。窃以为,排骨所言甚是。排骨出来后,不再卖碟,改卖服装,至今仍生活在深圳。放映影片当日,导演刘高明本打算请排骨亲临现场与观众交流,奈何排骨要看铺,来不了。
  
又据消息称,排骨最近当爹了,我在此向不曾谋面的排骨送上祝福。
  
2、“这是一个对任何人都没有伤害的年轻人”
  
  
语出导演刘高明的好友之妻。排骨被抓后,这位仗义的女子在博客上如此支援排骨。
  
排骨是个“卖碟的”,从他被抓的事实来看,他应该没有在工商、税务那里登记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排骨是违法了的。另外,他卖的碟,基本都是来路不正的,他间接侵犯了美国N大电影公司等机构的版权,这一点,他也违法了。除此之外,他应该没有伤害到其他人。排骨弱弱地伤害了强大的政府机构和富得流油的电影机构,却造福了千万影迷,因此,排骨功大于过,说他是一个对任何人都没有伤害的年轻人,基本属实。
  
3、电影民工
  
某著名电影人说,他其实是一个电影民工。
  
电影制造业里面,确实有很多民工,比如群众演员、送外卖的,等等。如果说电影是团队合作的产物,这些民工也是团队的一部分,而且,他们是如假包换的电影民工。
  
我们知道,那位自称民工的著名电影人,有自嘲,但更多的是自诩,以此表彰自己为电影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排骨也是一位电影民工,他以独特的方式传播电影。
  
影片中,排骨提到,《茉莉花开》的导演侯咏也到他那买过碟。除了侯咏,还有很多知名电影界人士光顾过他的小店,他多好地服务了我们的电影事业啊。
  
排骨卖碟后,算是一个小商贩了,严格来说不属民工。但平时我们说民工,其实也包括排骨这样的小商贩的,而且,排骨是农民,曾打工,货真价实的民工出身。
  
排骨是我们的电影民工。
  
4、品牌与专业
  
  
影片中,排骨多次提及,他卖的是品牌碟,跟街边货有天壤之别。有顾客问,排骨你怎么不卖压缩碟?排骨嗤之以鼻。
  
常年买碟的人,不可能不知道盗版碟其实是有品牌与杂牌之分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碟商有WX(威信)、EE(英皇)、CJ(创佳),等等。在D9尚未完全普及的时候,ZS(中盛)、USJ(优视觉)等也是很著名的品牌。排骨卖的碟,一般就是若干个大品牌的碟,质量保证,制作精良。
  
有经验的碟友,一进一家碟店,看看老板卖什么碟,怎么分类,就可以知道这位老板是否专业了。排骨,无疑是一位专业的“卖碟的”。
  
排骨对塔可夫斯基、伯格曼、费里尼等电影大师的影片非常熟悉,什么时候出过什么片子,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其实,排骨基本上是不看他们的影片的,他说以他的文化程度,他也看不懂,他喜欢看的是周星驰和赵本山。排骨之所以了解大师们的影片,是为了更好地为顾客提供专业的服务。
  
影片中,有一场是拍排骨刻苦钻研电影大师的戏。话说排骨进了一位大师的碟(谁我不记得了),但他不了解这位大师,于是,他拿起一本电影工具书,查找这位导演的资料,经过一番努力,排骨终于找到了这位大师的资料。排骨很高兴,对着书念念有词,我估计他已经记下这位大师所导演过的影片了。
  
排骨的文化程度有限,他不看大师们的作品,情理之中,但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卖碟的”中间是非常少见的,也正因此,他得到了广大电影发烧友的尊重,发烧友们都愿意交他这个朋友。
  
5、“赚的是买菜的钱,操的是卖粉的心”
  
大学毕业后,我的绝大部分碟都是从南京的星辉音像(原为“菲林馆”,分家后,萧遗憾等人另立山头,并改名“星辉音像”,我很久不在菲林馆买碟,不知其是否仍然存在)买的,我一般通过QQ与萧遗憾联系留碟、发货事宜。
  
有一段时间,萧遗憾把他的QQ签名改成了:“赚的是买菜的钱,操的是卖粉的心。”确实,“卖碟的”都不容易,每天担惊受怕的,也不见得会发财——厂家与批发商倒是发财了,而且他们一般会有保护伞罩住。
  
影片中,排骨也称卖碟不过混口饭吃。这是实话,排骨并没有因为卖碟而变得富足,每年能赚几万块就很不错了,在深圳这个地方,不要说买房,就是养家糊口还得掂量掂量。后来排骨改行卖服装,一方面也许是被抓后卖碟难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卖服装也许更稳妥、更赚钱。
  
“卖碟的”,不管是出于个人爱好,还是出于混口饭吃,或者兼而有之,他们都非常不容易。“赚的是买菜的钱,操的是卖粉的心”这句话绝对是一个现实,一个严重不对称的现实。
  
在此,我对战斗在前线的“卖碟的”表示我私人的敬意。
  
6、《排骨》与我的淘碟往事
  
《排骨》勾起了我对淘碟往事的回忆。那些卖碟的场景,那些碟,我都太熟悉了,我仿佛回到了现场。排骨也让我想起了南京的一位“卖碟的”,他们太像了,都是极富专业精神的“卖碟的”。
  
下面是我的淘碟简史。
  
我从初中开始买碟,那时候主要是VCD,DVD也出来了,但不多见,而且DVD机尚未普及。中学6年,我买碟不多,倒是租过不少,一张碟租一次一块钱,两块钱就可以看一部电影。
  
  2002年,我高中毕业,到南京上学。那时候正是DVD开始普及的时候,我记得02年的时候许多碟店还有大量的VCD出售,到03年中,VCD基本绝迹了,从此进入DVD时代。
  
  03年的时候,品牌这个东西也逐渐发展成型,开始有了“口碑”,但杂牌仍然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到04年,大量杂牌货被主流碟店淘汰出局,到05年,品牌站稳了脚跟,从此,若干个大品牌统治了DVD市场,杂牌货只能沦落到“企街”(粤语,指在街边拉客的妓女,此指碟中街边货)。至今日,蓝光入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但DVD仍然是主流,我估计5年后蓝光才有可能取代DVD(这主要原因是成本与价格的博弈)。
  
  02年到03年,我仍然买过一些VCD,但03年中开始,我紧跟市场大流,只买DVD了。其时,我家里已经有了DVD播放机,我的电脑也配备了DVD光驱。
  
  03年到04年,因为手上钱不多,为了达到观影最大化,我主要买D5,那时候市面上D5碟也还比较多。04年,我开始往D9上靠,而且开始专注于几个大的品牌。到05年,我买的碟中,D9成了主流,D5主要是买中盛(以出画面不怎么好的文艺片为主)和优视觉(出了大量邵氏电影)的了。06年往后,我基本不买D5碟了。
  
  今年五一,我买了蓝光机,从此步入蓝光时代。但在收碟方面,我仍然主要收DVD,因为蓝光碟的价格还没有降到我可以坦然接受的程度。
  
  而我的淘碟往事,主要集中在南京的四年,以下详记之。纪录片《排骨》我是7月初的时候看的,看完影片后,我就打算写这篇文字了,可是因为太懒,我竟然拖到了8月。再不写,估计再也找不到写的感觉了。
  
  
  
  1、“我只是一个电影发烧友”
  
  
  
  排骨,深圳著名的“卖碟的”,深圳的文青,很少有不知道排骨的,很多人都是他的熟客。我其实不认识排骨,因为我来深圳后,极少去实体店买碟,我一般通过南京的萧遗憾留碟,攒到一定程度,就让他给我邮寄过来。萧遗憾的星辉音像碟很全,又每天发碟报,我不出门即可买碟,何乐而不为?我虽不识排骨,但看片那天,在场的许多人都是排骨的顾客和朋友,我也跟着觉得跟他熟稔了。再说,影片的拍摄时间是2005年,那时刚好是我收碟的高峰期,排骨卖的碟,许多我都有,记忆犹新也。
  
  去年年底,在深圳的“平安百日”行动中,排骨的“窝点”不幸被端,他也因此被捕。当时,深圳“第一现场”报道了此事,采访排骨时,排骨说:“我只是一个电影发烧友。”但警方称,一本账簿出卖了排骨。警方又称,排骨卖的影碟中有不少色情淫秽影碟。排骨称,欧美的电影有不少是这样的。窃以为,排骨所言甚是。排骨出来后,不再卖碟,改卖服装,至今仍生活在深圳。放映影片当日,导演刘高明本打算请排骨亲临现场与观众交流,奈何排骨要看铺,来不了。
  
  又据消息称,排骨最近当爹了,我在此向不曾谋面的排骨送上祝福。
  
  
  
  2、“这是一个对任何人都没有伤害的年轻人”
  
  
  
  语出导演刘高明的好友之妻。排骨被抓后,这位仗义的女子在博客上如此支援排骨。
  
  排骨是个“卖碟的”,从他被抓的事实来看,他应该没有在工商、税务那里登记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排骨是违法了的。另外,他卖的碟,基本都是来路不正的,他间接侵犯了美国N大电影公司等机构的版权,这一点,他也违法了。除此之外,他应该没有伤害到其他人。排骨弱弱地伤害了强大的政府机构和富得流油的电影机构,却造福了千万影迷,因此,排骨功大于过,说他是一个对任何人都没有伤害的年轻人,基本属实。
  
  
  
  3、电影民工
  
  
  
  某著名电影人说,他其实是一个电影民工。
  
  电影制造业里面,确实有很多民工,比如群众演员、送外卖的,等等。如果说电影是团队合作的产物,这些民工也是团队的一部分,而且,他们是如假包换的电影民工。
  
  我们知道,那位自称民工的著名电影人,有自嘲,但更多的是自诩,以此表彰自己为电影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排骨也是一位电影民工,他以独特的方式传播电影。
  
  影片中,排骨提到,《茉莉花开》的导演侯咏也到他那买过碟。除了侯咏,还有很多知名电影界人士光顾过他的小店,他多好地服务了我们的电影事业啊。
  
  排骨卖碟后,算是一个小商贩了,严格来说不属民工。但平时我们说民工,其实也包括排骨这样的小商贩的,而且,排骨是农民,曾打工,货真价实的民工出身。
  
  排骨是我们的电影民工。
  
  
  
  4、品牌与专业
  
  
  
  影片中,排骨多次提及,他卖的是品牌碟,跟街边货有天壤之别。有顾客问,排骨你怎么不卖压缩碟?排骨嗤之以鼻。
  
  常年买碟的人,不可能不知道盗版碟其实是有品牌与杂牌之分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碟商有WX(威信)、EE(英皇)、CJ(创佳),等等。在D9尚未完全普及的时候,ZS(中盛)、USJ(优视觉)等也是很著名的品牌。排骨卖的碟,一般就是若干个大品牌的碟,质量保证,制作精良。
  
  有经验的碟友,一进一家碟店,看看老板卖什么碟,怎么分类,就可以知道这位老板是否专业了。排骨,无疑是一位专业的“卖碟的”。
  
  排骨对塔可夫斯基、伯格曼、费里尼等电影大师的影片非常熟悉,什么时候出过什么片子,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其实,排骨基本上是不看他们的影片的,他说以他的文化程度,他也看不懂,他喜欢看的是周星驰和赵本山。排骨之所以了解大师们的影片,是为了更好地为顾客提供专业的服务。
  
  影片中,有一场是拍排骨刻苦钻研电影大师的戏。话说排骨进了一位大师的碟(谁我不记得了),但他不了解这位大师,于是,他拿起一本电影工具书,查找这位导演的资料,经过一番努力,排骨终于找到了这位大师的资料。排骨很高兴,对着书念念有词,我估计他已经记下这位大师所导演过的影片了。
  
  排骨的文化程度有限,他不看大师们的作品,情理之中,但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卖碟的”中间是非常少见的,也正因此,他得到了广大电影发烧友的尊重,发烧友们都愿意交他这个朋友。
  
  
  
  5、“赚的是买菜的钱,操的是卖粉的心”
  
  
  
  大学毕业后,我的绝大部分碟都是从南京的星辉音像(原为“菲林馆”,分家后,萧遗憾等人另立山头,并改名“星辉音像”,我很久不在菲林馆买碟,不知其是否仍然存在)买的,我一般通过QQ与萧遗憾联系留碟、发货事宜。
  
  有一段时间,萧遗憾把他的QQ签名改成了:“赚的是买菜的钱,操的是卖粉的心。”确实,“卖碟的”都不容易,每天担惊受怕的,也不见得会发财——厂家与批发商倒是发财了,而且他们一般会有保护伞罩住。
  
  影片中,排骨也称卖碟不过混口饭吃。这是实话,排骨并没有因为卖碟而变得富足,每年能赚几万块就很不错了,在深圳这个地方,不要说买房,就是养家糊口还得掂量掂量。后来排骨改行卖服装,一方面也许是被抓后卖碟难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卖服装也许更稳妥、更赚钱。
  
  “卖碟的”,不管是出于个人爱好,还是出于混口饭吃,或者兼而有之,他们都非常不容易。“赚的是买菜的钱,操的是卖粉的心”这句话绝对是一个现实,一个严重不对称的现实。
  
  在此,我对战斗在前线的“卖碟的”表示我私人的敬意。
  
  
  
  6、《排骨》与我的淘碟往事
  
  
  
  《排骨》勾起了我对淘碟往事的回忆。那些卖碟的场景,那些碟,我都太熟悉了,我仿佛回到了现场。排骨也让我想起了南京的一位“卖碟的”,他们太像了,都是极富专业精神的“卖碟的”。
  
  下面是我的淘碟简史。
  
  我从初中开始买碟,那时候主要是VCD,DVD也出来了,但不多见,而且DVD机尚未普及。中学6年,我买碟不多,倒是租过不少,一张碟租一次一块钱,两块钱就可以看一部电影。
  
  2002年,我高中毕业,到南京上学。那时候正是DVD开始普及的时候,我记得02年的时候许多碟店还有大量的VCD出售,到03年中,VCD基本绝迹了,从此进入DVD时代。
  
  03年的时候,品牌这个东西也逐渐发展成型,开始有了“口碑”,但杂牌仍然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到04年,大量杂牌货被主流碟店淘汰出局,到05年,品牌站稳了脚跟,从此,若干个大品牌统治了DVD市场,杂牌货只能沦落到“企街”(粤语,指在街边拉客的妓女,此指碟中街边货)。至今日,蓝光入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但DVD仍然是主流,我估计5年后蓝光才有可能取代DVD(这主要原因是成本与价格的博弈)。
  
  02年到03年,我仍然买过一些VCD,但03年中开始,我紧跟市场大流,只买DVD了。其时,我家里已经有了DVD播放机,我的电脑也配备了DVD光驱。
  
  03年到04年,因为手上钱不多,为了达到观影最大化,我主要买D5,那时候市面上D5碟也还比较多。04年,我开始往D9上靠,而且开始专注于几个大的品牌。到05年,我买的碟中,D9成了主流,D5主要是买中盛(以出画面不怎么好的文艺片为主)和优视觉(出了大量邵氏电影)的了。06年往后,我基本不买D5碟了。
  
  今年五一,我买了蓝光机,从此步入蓝光时代。但在收碟方面,我仍然主要收DVD,因为蓝光碟的价格还没有降到我可以坦然接受的程度。
  
  而我的淘碟往事,主要集中在南京的四年,以下详记之。

 5 ) 100%LIFE,0%ART——关于纪录片《排骨》

我们必须直面中国独立纪录片群体的力量,因为他们有冲动和自觉去关注中国的现实。这在大陆的故事片创作中已经逐渐成为神话。生活本身的戏剧性和残忍带有不容置疑的美感和动人力量。《排骨》作为高鸣的纪录片处女作便以它的粗砾外观呈现出了生活的原貌,这种原貌是带有原始的力量和爆发力的,我称之为“原生态的”。
《排骨》无疑是一部粗砾的作品。它几乎消解了所有的技巧,将镜头完完全全的作为作者的眼睛来使用。这是一种最为本质的,具有原初冲动的记录方式。当第一人称的摄影机在江西的土地上晃动时,我相信这时的摄影机是和摩托车上的人一同呼吸着的。影片的粗砺还原了这种人物和生活的心跳,与匠气的客观隔离开来。
吴文光的工作站有这样一个标语“100%LIFE,0%ART”。我想这是做纪录片的最佳心态。而《排骨》是一部适合这个口号的影片。高鸣进入纪录片的目的是亲近生活,这使得他能够直接的在最大程度上触摸现实,不会为摄影机及电影媒介本身的事物所累。我用粗砾来评价《排骨》,即是试图揭示它的直接。摄影机并不作为某种媒介工具进入空间中,而是作为作者身体的一部分,在空间中观察、记录和呼吸。我曾经匠气的跟高鸣感慨说,碟店的摄影机机位选择十分准确。然而高鸣诚实的回答说碟店只有这么一个坐的地方,他只是拿着摄影机“静静的坐在那儿”。对于高鸣而言,拍摄和看碟是一样的事情,拍摄的机位就如看碟位置的选择,唯一的标准,只是能看见而已。在这个程度上,纪录片就成为了纯生活的记录。草场地的影展上大家都在夸奖影片的“生动”。我听不出这里的生动是在说《排骨》还是排骨。对于更多的人而言,《排骨》的生动是因为排骨其人的生动。然而站在影片的角度,排骨的生动只是一个普通人所共有的生动。重要的是能够直接的呈现和纪录下这种生动。我们要直面影片的粗砺和生动之间的联系。
在我眼中,《排骨》的野心并不止于一部简单的人物纪录片,它关注的是一个城市的空间与人的关系。高鸣作为深圳的中产阶级游民,总在反复强调着深圳这个城市的“漂泊感”。在影片中,这种漂泊感体现在公共空间的缺失。排骨永远坐在他那个小小的碟店里,对着电话喋喋不休。而排骨住处的两次呈现是影片的闪光点,机位永远处于房间的夹角,将每一个私人空间压缩呈现出来。空间的隔离感得到良好的呈现,再加上住客们南腔北调各怀心思的打情骂俏,正契合了高鸣对于这个城市空间的认识。而排骨回家的段落,是我认为影片最为精彩的部分。各种交通工具不厌其烦的一一呈现,最终演变为摩托车上的第一人称,从深圳到家乡的路程,突然视觉化的将所谓的漂泊感层层剥离。排骨开始在一个更为开阔的公共空间行走。随后的相亲段落的呈现极具生活质感,女孩父亲对于排骨身份的怀疑开始将影片带向新的方向,随后排骨蹲在家乡的土地上开始抱怨要“尽快回深圳”。排骨对自我身份认定的模糊或许是所谓游民的典型心态,而“游民”这个词汇所指涉的,恰恰是城市与人的关系。原住民的缺失使得深圳充斥游民,而游民身份的差异则直接导致他们身份认定的模糊度。这就是《排骨》的残忍之处。
我始终认为,影碟是这个城市的人们自我认定的重要工具。来跟排骨买碟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表演性大于消费性。排骨只卖所谓“艺术片”,这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商业活动,因为他只爱看电视剧和“周星驰”。但人们却在这种对艺术片的消费中寻求对于自己文化品味、社会地位的认定。排骨将所有导演及其作品化解为纯粹符号,面对不同的客人进行纯粹消费意义上的归类并做出推荐,这种归类在我看来,极具动人的解构力量。他通过对这些消费者身份的判断,为他们推荐不同导演的影片,这在本质上将这些消费者的活动还原为了纯粹的消费活动。而这些人们,还在继续着对影碟及其身份的意淫,继续对于自己消费主体的幻梦。高鸣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将这种身份认定的过程完全呈现在观众面前,是为残忍。然而这也就是所谓纪录片的力量所在。
        高鸣对待电影的热情一直让我颇感惭愧。他总为自己的非专业背景发愁,但事实上,设计师对生活的敏感和观察力却保证了高鸣作品的品质。高鸣还尚且不是一个成熟的作者,但在这样的时代,成熟对于纪录片作者未必是什么标准。就如客观和真实并不再是纪录片唯一的标准一样。关键是,一个纪录片作者能否对自己影片所关注的东西有真诚的记录态度。真实永远是相对的,但真诚是绝对的。就如我一直觉得《排骨》是高鸣的自传影片,虽然这并非对纪录作品有什么帮助,但真诚总是最可贵的。

 6 ) 排骨没有爱情

到了放映后的答问环节,主持人把《排骨》的导演刘高明和主角排骨请出来,我才知道他们与我坐在同一行,跟观众一起看电影。我坐在走廊边,跟他们隔了两个空座位。 近年都习惯不留下来听答问环节,主要是不想听观众问笨问题。但看罢《排骨》,就想留下来听听导演有什么话要说。 导演说他心情紧张,第一晚也没有想过要说什么,所以这晚他特意把要说的话写在笔记本上,怕自已太紧张会遗漏。 导演说排骨卖盗版艺术电影DVD不是这部记录片的主题,排骨的爱情才是令他感动的地方。他说换了排骨是干别的,他还是会拍排骨。 我也觉得排骨是个深情汉子,只是生活磨人,他才开口闭口都说:“像我这个层次的人,是没有爱情的。”排骨在江西家乡本来有个女友,好起来“海誓山盟、海枯石难”,后来女友问排骨要钱,排骨没有,就分手了。发现钱还是比较重要的排骨只好跑到深圳挣钱,然后每个月花上千块人民币打长途电话跟那个女的耦断丝连。 排骨的好兄弟失恋了,女友变了心,既恼且恨的要追回欠她的手机和两千块人民币。排骨痛骂他的兄弟。排骨说这不算爱情,然后加一句老对白:“我就说,像我们这个层次的人是没有爱情的。” 排骨说好的(包括好看的)女生都不爱上他,没有女朋友,回乡娶妻好了。首次相睇,排骨和对象两人走在街上,谈的不是性格兴趣,而是有没有房子收入这些生活条件。相睇失败,排骨想马上回深圳。导演说他拍到这里特别心酸,排骨几番转折才回到家乡,到底是什么令一个人对自己的故乡毫不留恋?大概是家乡虽近,爱情已远。

 短评

曾经收碟成癖,郑州火车站,天师大的生活广场,北京的三里屯北街,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个这样的角落,聚集着满眼放光的电影发烧友,他们在如饥似渴的寻觅中,拼凑出内心神秘的藏宝图。

6分钟前
  • 承泽明
  • 推荐

排骨嘲笑他的朋友说世上没有真爱,一边却积极回家相亲主动记电话约姑娘见面。说自己看不懂文艺片喜欢马大帅,却想着要自己买数码相机去拍东西,妹妹泼冷水他还不高兴。地下是六便士,头上的月亮。/ 高分的题材,莫名想起五条人的歌。

9分钟前
  • 章安
  • 力荐

整部电影毫无章法可言,像是肆意截取的生活片段,然而他的选取的角度又是精妙的,由一个只卖文艺光碟的小伙子着眼,这个角色像个纽带,从文盲到文青,从农村到城市,从物质到爱情,镜头捕捉的是一场行进中的戏,听说后来排骨的‘窝’被警察端了,他也该行卖起了衣服,然而他的生活会怎样?偏向文盲了?

14分钟前
  • 乔大路
  • 推荐

生活为刀俎,你我皆排骨。

1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排骨》这部片的看点在于卖碟小哥的身份与高层次精神生活的反差。排骨说自己看不懂的片子就是文艺片。他也搞不清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关系。但他没有因为不懂就去否定。真正让他鄙夷的反而是来他这里想买“大片”和压缩碟的人。他劝那些人去地摊买。他已经不自觉地与普罗大众划清了界线,至少精神上是这样,毕竟他凡胎还要吃饭,肉眼还要相亲。他自嘲做点小事,犯点小法,空闲时也有选择性地给女顾客打打“售后回访电话”,正规里透着点不正经,可他评价盗版那段格局却又很大,与人云亦云的主流说教判若云泥。放到十几年后的今天来听,似乎更加发人深省了。正如排骨评价丽芬施塔尔“没有可看性,但有价值性”,这句对《排骨》也同样适用。

20分钟前
  • F
  • 力荐

排骨就是个他妈的诗人,“以前我爱你你爱我的,有多深啊比太平洋都深我也不知道太平洋有多深,反正就是挺深的。现在发现其实比眼泪都浅。”就这种逼话这种修辞手法除了诗人还真没谁能说出来

25分钟前
  • Gatsby
  • 力荐

粗糙得刚刚好,像家庭录像带一样真实。排骨是我老乡啊,江西出来深圳生活,这样的小镇屌丝青年我身边真的太多了..一个非常努力勤奋但是又自卑的宿命论者。"我的层次看不懂""我的层次不配有爱情"他对自己做了太多的先决否定。没读过书,卖盗版碟只卖文艺片和作者电影,不是为了看懂,只是为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存在感。偷偷跑到别人卧铺上躺一躺,在马路中央被亲人监视的相亲。打电话用金钱数额衡量,拉上施隆多夫为自己正名。谈论张艺谋李沧东马云 ,永远底层永远仰望。赌马输了钱,取出新版人民币,闻了又骂"妈的这钱怎么臭的卧槽"把包包改成 "为人民币服务"用错了东西洗脸没关系 反正也没认真洗过 准备去纹身 听说要钱 还不如自己画一个 反正耳朵闲着也是闲着 打耳洞让自己酷一点最后在天桥上卖碟片 看得我全身冰凉到脚趾。

28分钟前
  • 放舳
  • 力荐

排骨哥其实挺幽默的,不过,是有点辛酸的幽默。

29分钟前
  • 萬和生
  • 推荐

致痴迷于电影的那些日子-过去的,现在的以及将来的。

31分钟前
  • 操蛋的教父
  • 推荐

今天使一个意料不到的日子,心血来潮登录胖鸟,然后意料之外,无法登录。一看才发现小生已经被抓了,侵犯了阿里爸爸的利益。然后想起了这个片,也是卖盗版的排骨。这记录了排骨的生活,也记录了盗版在正版的打击下生存。正如排骨说的那样,如果中国的正版能像盗版那样,做得价优物美,就不会有盗版了。

34分钟前
  • 摇篮小子
  • 力荐

就很黯然神伤,排骨被女友放弃,他自己也放弃感情,最终店铺被拆,女友分手,电影在最惨的地方结束了。我真害怕排骨当场跳天桥

37分钟前
  • 刘能.
  • 推荐

排骨,江西人,初中毕业。在深圳和朋友合伙卖翻版DVD,而且卖的全是艺术电影。排骨非常喜欢电影,他知道世界上很多电影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可是他说他从来都没看过,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看不懂。所以也不想看。他喜欢看马大帅和周星驰,他喜欢听两只蝴蝶

41分钟前
  • 罗夏
  • 推荐

可以順便批判一下那些讀過幾年電影、泡過幾年豆瓣電影圈、搜過幾年網絡資源的人們吧。這些人好像天生就是世界最大的電影檔案館的館長或者是廣電總局文化局的審查員一樣,在批判和奚落盜版的時候自秀優越感(所謂盜版和網絡資源之間的關係也未搞清)。如果你不是看盜版出身,連屁都不是。

44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胖鸟电影在搜集电影资源的时候也会有和排骨帮客人找到一张碟的时候一样的快乐。只希望国家给予小人物更多的空间,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层面。

47分钟前
  • 自由的幻象
  • 推荐

盗版碟商的辛酸史,卖翻版DVD确实不好,但还是挺喜欢排骨想帮助更多人找到自己想看片子DVD的愿望,排骨这个人也挺可爱的。顺便告诉大家一件小事情:其实网上能下载的大部分资源都不是官方受权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盗版!

50分钟前
  • 灵魂harvest
  • 推荐

纪录片是用来讲故事的,特别是这般的故事,感谢走访排骨并带来故事的制作团队们。这么有钻研精神的人现在真是少见,他承认他以他的文化水平看不懂欧洲的艺术电影,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不去完善他的卖碟体系。现在许多人缺少了工作和生活的激情,可排骨不一样,就凭这点这部纪录片就值得推荐。

53分钟前
  • 几根佩毛
  • 推荐

没想到导演关心的基本不是排骨的业务能力而是他的生命状态,当然这是人物类片子很正常的拍法。实话说我更想多看些排骨卖盘时候的装逼套路(咋能不卖塔可夫斯基哈哈哈哈),也很想看“贾樟柯的朋友王小帅的哥们”,更想看一个排骨装逼失败的例子……排骨身上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这个反差。感觉导演这部片还是受到早期贾樟柯影响比较深,仔细看这片跟[小武]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剧作”上)都有若隐若现的联系。

5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他对世界上的电影大师如数家珍,他只卖艺术片,但他从来不看,因为自己只有初中文化,看不懂。他说如果一部电影看了十分钟,就想睡觉,很闷,就可以断定为这是一部艺术片了。他说自己最高兴的事情是,帮有需要的人找到大师的片子,有个客户找今村昌平的(鳗鱼)楢山节考,找了二十年,如果能帮那个人进到货,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他虽然没看过艺术电影,但却是一部行走的世界电影地图,随便说一个国家,他都知道那个国家最厉害的导演有哪些。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是很多人的人生起点和财富起点,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逻辑清晰,可能比很多标榜自我的满口伯格曼老塔的文青纯粹多了。听说后来混好了,祝福这位地下卖碟人。

57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現在是2015年,排骨你還好嗎?找到沒有愛情但還湊合的女孩沒?

60分钟前
  • 貓頭一
  • 推荐

“喂~我是排骨,编号4352。我要下单,这些碟子各要一张:剥壳慢《第七疯印》、脱衣服《四百下》、疙瘩儿《精尽力疲》、屎浓多孵《铁屁股》、非礼你《大撸》《当年湿》、她可不是鸡《奸行者》、割你阑尾《枕边精书》、拉丝红蹄儿《黑暗中的撸者》、小津安二狼《东京物欲》《晚春不保》、今村娼平《楢山节操》…再加一张《爱情是狗粮》~

1小时前
  • 丁一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