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复制贝多芬

剧情片美国2006

主演:黛安·克鲁格  艾德·哈里斯  比尔·斯图尔特  安格斯·巴尼特  Viktoria Dihen  菲丽达·劳  马修·古迪  乔·安德森  戴维·肯尼迪  尼古拉斯·琼斯  拉斯洛·阿隆  卡尔·约翰逊  George Mendel  

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

 剧照

复制贝多芬 剧照 NO.1复制贝多芬 剧照 NO.2复制贝多芬 剧照 NO.3复制贝多芬 剧照 NO.4复制贝多芬 剧照 NO.5复制贝多芬 剧照 NO.6复制贝多芬 剧照 NO.13复制贝多芬 剧照 NO.14复制贝多芬 剧照 NO.15复制贝多芬 剧照 NO.16复制贝多芬 剧照 NO.17复制贝多芬 剧照 NO.18复制贝多芬 剧照 NO.19复制贝多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39

详细剧情

  1824年,维也纳。年仅23岁的安娜·霍兹(戴安·克鲁格 Diane Kruger 饰)凭借自己对于音乐的出色领悟力成为贝多芬(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饰)的乐稿抄写员,此时已经失聪的贝多芬正醉心于创作自己的“告别作”。安娜本想借着为贝多芬工作的机会向他学习,从而成为一名出色的作曲家,可是很快她发现贝多芬是一个固执、粗鲁、一味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疯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由于安娜在危急时给予帮助而取得成功,两人的关系逐渐好转。安娜拿出自己所写的曲子让贝多芬评价时,却惹来贝多芬尖酸刻薄的嘲讽,安娜一气之下离开了贝多芬。在贝多芬的请求下,安娜又重新回到贝多芬身边并且尝试接受他那些过激言语所传达的意见,安娜似乎渐渐理解了这位天才级的大师……
  本片2007年在素有“西班牙奥斯卡”之称的哥雅奖(Goya Awards)上获最佳欧洲电影提名。

 长篇影评

 1 ) 革命者的力量

这部电影一直存在电脑里,和钢琴家放在一起,时常看一遍,再看一遍。贝是一个艺术家,一个革命者,在他内心深处,他认为自己比国王还要优越,他甚至认为,上帝不是自己的天父,他们是平等的。贝关于社会的观念是革命,对于音乐则是非常的浪漫。他那无与伦比的强大的个性和强大的天才使他的音乐支配了生命中的一切--除了他那悲剧性的失聪。
是的,在贝九首演之时,贝已听不见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美妙乐章,可是对于那些高水平的音乐家来说,耳聋只代表无法听到外界的声音,并不影响其内心之音,这种能力简直是一种魔法,1817年之后,贝几乎完全耳聋,但他的最重要的作品,也就是第三阶段所创作的五首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以及魔鬼变奏曲和第九交响曲都是这段时间创作的。他使我们处在了一个精神升华了的音乐平面上,任何类似他的阶段都不曾出现过,将来将也没有像他那样的阶段了。这位伟大的天才作曲不为任何人,只是为了验证自己的艺术和智力,只倾听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和声音。他庄严而神圣。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和意义。

 2 ) 先感动自己,再感动他人

看《复制贝多芬》这部电影,要从创作和艺术的角度去看待,否则会错失太多有关创作的精妙细节。这是一部感性和理性,人性和神性交织的电影,看完电影之后,整个人都处于巨大的创作流中,被深深击中。电影高潮是将近二十分钟的贝多芬指挥首演片段——全程感动,为一种纯粹的精神。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总是能够深入到内心深处的“人类情感共脉层”。话不多说,放上一些非常启发我的对话,只有看过并深切体会过,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一、
贝多芬:你为什么对我如此坦白?
安娜:因为我觉得你是最伟大的...
贝多芬:别奉承我!为什么你想接近我?
安娜:因为...因为这让我相信我也能作曲
二、
贝多芬:安娜·霍兹,我向你保证,我和上帝非常了解对方,像两只同穴而居的熊,互相唱和,互相搔痒,相依而眠,没人敢靠近我们。
安娜:听起来像是非常寂寞的信仰。
贝多芬:寂寞正是我的信仰。
三、
贝多芬:空气的颤动是上帝的气息,是他在对人的灵魂说话,音乐是上帝的语言,能最亲近上帝的,是我们音乐家,我们能听到他的声音,能看到他的唇语,我们孕育的音乐是上帝之子,来赞颂他。这就是音乐家。安娜·霍兹,如果我们做不到,就一无是处了。
四、
贝多芬:大家都以为我活在一片死寂中,不对,我脑子里随时都充满音乐永远静不下来。我只有把它写下来才能纾解,上帝使我中了音乐的邪,然而他却...把我弄聋了,他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我的音乐,却拒我于门外,他慈悲吗?他能算朋友吗?
安娜:我认为上帝在对你说话,我确定。
五、
安娜:大师,我真的不懂,这乐章在哪里结束?
贝多芬:这不是你那个铁匠造的桥,它是活生生的,像...变幻的云,或...波动的浪
安娜:但这样的音乐怎么成调?
贝多芬:它不用成调,而是渐增渐长。你瞧,第一乐章变成了第二乐章,一个意念消逝,新的就会产生。你的作品里充满了“结构”...只为了中规中矩,你得倾听内心的声音,连我自己也是聋了以后才听见,敬爱的,我可没要你也变聋子。
安娜:你...你是说我得先寻找自我的寂静,才能听到音乐?
贝多芬:是的...是的,寂静才是“key”音符之间的寂静,当你心中充满寂静...你的灵魂就能看见了。
六、
贝多芬:这是你造的桥?你会赢吗?
马丁:不知道。
贝多芬:你怎会不知道!安娜说你是艺术家...你是吗?
马丁:要看“艺术家”的定义是什么?
贝多芬:艺术家能学会自我信任。
安娜:大师...你认为呢?
贝多芬:没有灵魂。
马丁:什么!
贝多芬:缺乏生气,优雅,热情,像个没用的死东西。
马丁:你没权利这么说。
马丁:我不管世人怎么看你,谁给你的权利?
贝多芬:告诉你吧,你造桥连接两块陆地,我造桥连接人们的灵魂,是上帝给我的权利,上帝对凡人耳语,却对我狂啸,所以我耳聋了,当你瞎了,就有权利去论断别人,而不被人论断。你现在感觉如何?悲伤?生气?愤怒?想杀人?那就从你内心深处再重造一座。

 3 ) 你不是天才,所以不懂天才的苦恼

1.
这是第二遍看,还是第三遍看,我都没有印象,让人汗颜的是,作为一个电影专业的学生,在数次的观影过程中竟数次落下泪来。不是为情节,我都不知道情节是什么,过后别人问起我时我是一无所知。只是为贝多芬,他的狂暴,他的孤独,他的迷惘,他的第九交响曲的每一个音符。感动是什么,我不懂五线谱,也听不出交响中的承转起合。但我就是在贯穿全片始终的音乐中时而觉得阴郁,时而又充满力量,并激动得一塌糊涂。
2.
开篇是安娜·霍兹乘马车去探望贝多芬的路上光景,典型的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乡村和街道(起码是电影里的典型),跑家禽的街道,脏而油腻的穷人及穿插其中的贵族富人。音乐是贝多芬的某首赋格?紧凑而富有张力的旋律,锯条一样拉动的小提琴,镜头运动感对音乐配合地完美,只是几个路人的特写显得突兀而并无必要,远景和自然景对于主题来说更为适宜。这是全片的基调,阴郁,紧张,积蓄待发。正像贝多芬所说:暴风雨就要来了。
3.
然后的几场便是对贝多芬性格的刻画和完善,而刻画和完善的工具就是抄写员安娜·霍兹。贝多芬对于她的狂躁易怒和谐谑多变,多少让我在看的时候觉得突兀和差异。但就像我们的眼睛在眯起来时能够对被马赛克的事物修补和混合一样,对于一部喜欢的电影,我们有对这个世界全部的理由。所以暂且不论这些性格是否只是迎合了名人八卦的趣味,我们以常理推知,便可得出结论了。
4.
你不是天才,所以不懂天才的痛苦。你若是一个这样一个天才,音乐响在心底,耳朵却听不到。或者像博尔赫斯,满腹的曼妙文字却看不到大象万千,你会如何?他变得狂躁易怒,又开始酗酒,这是再自然不过。且天才的激情会常常失控,疯子不一定是天才,但天才却都疯了。而至于被很多人不喜欢的好色,我没觉得影片中有渲染。没必要把贝多芬意淫成一个清心寡欲的老年单身汉。实在没必要。
5.
至于安娜·霍兹的角色,我也不觉得塑造得失败和累赘。也和片名《复制贝多芬》契合的很好,她要对抗外界对于女性作曲者的偏见,就像贝多芬对待上帝的刁难一样。她要对抗贝多芬对于她的偏见,更要复制贝多芬的那种不屈的态度。而贝多芬带给安娜·霍兹的,也是贝多芬带给我们的礼物。这礼物是他的音乐,是他的第九交响曲。是《命运》。且远远不止是《命运》。
6.
另外想到的题外的一点,在十九世纪宗教信仰还没崩溃的欧洲,贝多芬的愤怒中应该带着苦恼,固执中也会带着疑惑。他并没有失去信仰。他对抗的是命运,但也会带着疑惑去和上帝诉苦。贝多芬晚年的音乐的“怪异”我想由此而来。宗教信仰让人变得深刻和内在,这是我对欧洲人的看法。而由人推己,我觉得中国才是愤青产生的美好土壤。能做到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种莫名其妙洒脱的又有几人?朝不保夕的命运从来都不会被给与一个理由。除了愤怒还能做什么呢?
7.
至于片中最为精彩的《欢乐颂》的演奏,仅为这十几分钟,我也会力荐这整部影片。贝多芬的神作让这一小片段也成了神作。

 4 ) Copying & Copying

作品名中的copying显然一语双关或者说象征意义深厚。 一个很基础的问题,整部电影主要是在刻画谁?毫无疑问,贝多芬。 想诠释这部电影,我感觉要设想两个贝多芬。安娜·霍兹无论在简单的抄写还是风格上都在模仿贝多芬,期待着贝多芬,她无疑渴望像贝多芬靠近,渴望成为贝多芬。她的成长也是贝多芬自己经历过了的成长,而贝多芬的高度,又似高屋建瓴。一个努力模仿,一个不可超越。 举例来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幕:Beethoven告诉Anna要倾听内心的灵魂,指导Anna从内在的安宁里寻找到自己的音乐。Beethoven告诉Anna她不需要像他一样聋了才发现倾听灵魂的重要性。这是BeethovenAnna的成长,也是Beethoven音乐历程的一个缩影,一语中的难以表述清楚的音乐的“境界”问题。 再举例来说,趁着Beethoven散步才能安静一会的邻居老太,不正是他的力量,他的heavenly music的一个侧面例证么? 最后反观整部电影布局,从刚开始的Beethoven显得难以理解和野蛮粗俗到最后Anna对他彻底的尊重与崇敬,不能理解为对观众,尤其是原本朦朦胧胧了解这位音乐巨匠的观众一个一步步走进Beethoven,理解Beethoven的过程么? 两个角色给观众营造出了紧张的氛围,整个电影104分钟穿插大量的音乐不但没给人疲劳和松懈的感觉,反而让人轻松步入预设的氛围和情绪,这不仅要归功于贝多芬本身的力量,优秀的剪辑与叙述方法的设置,整部电影的结构也有种艺术的美的灵活。 最后说些题外话,我不知道大家看传记类的电影多不多,真心的敬佩西方演员的专业精神。主演的几位必定大量而深刻地去理解过Beethoven,必定苦练了指挥,钢琴,小提琴等多种乐器了解了相关知识,必定在做足了所有的剧情上的,背景上的,道具上的,语言上的,以及我之上所提到的结构上的种种准备,客服了种种困难才拍出了这样一部还不足以称之为经典的影视作品。这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实在有无与伦比的借鉴价值。

 5 ) 贝多芬的宝藏

很久没翻DVD了,随手一翻,拎出来一张Copying Beethoven,碟上的翻译是《恋爱中的贝多芬》,我讨厌这个翻译!不过大家都知道,对于和老贝有关的东西我是没什么抵抗力的,何况是讲他晚期的,所以,乖乖送银子吧!

这也算一个新片了吧,06年的。说贝多芬和他那个女抄谱员的故事。电影拍得一般,尤其不能忍受的是很多小白情节………………比方说什么贝多芬让那个女人给他洗澡啥啥的,还有那个流氓侄子卡尔在剧院门口听第九交响曲听哭了,最让人没话的讲的是,这个电影比Immortal Beloved还颠覆,居然说第九交响曲首演是一个23岁的女人指挥的…………我不是歧视女性,我也知道这个女人的设定是学作曲出身的,而且从头到尾誊抄工作也是她做的,可是指挥这么庞大的交响曲绝对是体力劳动,对于一个没有指挥经验的年轻男性来说尚且很困难,何况女性呢?

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让我激动起来了。运动镜头,我爱运动镜头!我觉得开头差不多可以算是整个电影里最好的部分之一了,安娜坐在马车上去看病危的贝多芬,急促、挣扎的音乐,高速运动的镜头,真的非常抓人,一下子就把人带进去了。

然后,就看到了贝多芬。我的神啊,真的有人可以这么像啊!如果说这个电影有什么特别大的亮点,毫无疑问那就是Ed Harris的贝多芬。他有一张沧桑的老男人的让人着迷的脸。他的急怒,粗砺,傲慢到有一点自恋,还有真诚到让人无法不动容的愧疚,他敏锐,同时狂放……

但是很可惜,那些小白情节毁了这个最有可能达到“完美”的贝多芬。我不能想象,如此骄傲的贝多芬会在首演的时候不时地看向那个偷偷做着手势的女人,他不会容许这样的事情存在,他不会承认自己听不见了就不能胜任指挥,他坚持自己指挥不是为了做给谁看,他就是这样相信罢了,他就是这样骄傲。

对,骄傲。这就是我对这一个贝多芬最不满意的地方。骄傲不等于傲慢,而他是两者兼有的。当他挥舞手杖,砸掉了那女人的男朋友的大桥模型的时候,他有了傲慢。但骄傲是没有的。相比之下,Gary版的贝多芬尽管不那么像,但我就是很喜欢,因为他演出了老贝在电影中很难得出现的两样东西,一个是神经质,还有一个是骄傲。“我不能对别人说,大点儿声,因为我听不见!”那种撼人心魄啊!所以Gary的表演虽然很不完美,但是非常出彩。

演安娜的是黛安克鲁格,这个饱受非议的“海伦”。其实,假如她不是海伦,她的容貌还是可以算美丽的,而且是那种有味道的美丽。从外在来看,她演安娜是合适的。我心中的安娜就是这样一个柔弱中透着智慧和主见的女人。但是表演上还是力道不够。比较好的是指挥贝九那一段,那种陶醉的神情,还有她的眼神,仿佛望向一种不存在,非常好。但是总体上,她是被掩盖的。

对卡尔这个人物的设计算是我最满意的地方了。虽然在几乎所有的传记里,他都是作为一个反面形象出现。他也确实是个流氓。但是他的悲剧也确实是贝多芬一手造成的。作为这么一个“怪物”的侄子,不能见自己的母亲,被逼着练钢琴,不被理解地溺爱着,谁都会疯掉的。他不是他叔叔,有那么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信念,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用最卑鄙的方式活着,来抵抗世界对他的荒谬。

但是让他在听贝九的时候流泪,让我彻底厥倒了。这算什么?和解吗?对于他们,根本就不存在和解,悲剧就是悲剧,没法和解。

电影拍到了弦乐四重奏。我听过多个版本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但是几乎没有听懂过……电影花了太多笔墨在“贝九”上,而对这一部分难以被理解的音乐宝藏,叙述平平。没有人听懂他的音乐。孤独是他的宗教。但是结构的松散导致两个部分都很不突出,算是电影整体上的最大败笔了。

 6 ) 他的音乐他的爱——《复制贝多芬》

这部片子是在教室看的,后来聊它时,老师谈了一点是:要强得上去,然后要弱得下来。弱的细节,例如贝多芬径直冲进修道院,所有的修女都惊恐得躲了起来,但这个野兽一样狂蛮,高傲得不可一世,把自己当作上帝的人,却一下子在安娜面前跪了下来,说这样的话:“请你原谅我,安娜,回到我身边吧。"在进来之前,还有个镜头,一阵风吹来,贝多芬手里的谱子到处乱飞,老迈的他手忙脚乱地到处猛抓。再有最后那里,虚弱的贝多芬躺在病床上,给安娜讲他的四重奏,还有四重奏结束,所有的音乐家皇宫贵族都走了,空荡荡的房间里只剩下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座椅和唯一的一个人,安娜,可是,安娜也对他说,“对不起,大师,我不懂欣赏您这首曲子。”天才都是超前的,四重奏是他跟上帝的对话,凡人都不能理解了,连安娜这个知音也不能再到达他的高度。贝多芬落寞地走出去,忽然,一下子巨响在安娜背后响起,很夸张的声音,贝多芬倒下了,像雪崩一样。这个英雄,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的巨人,他是多么的强大,斗志昂扬,激情澎湃,音乐登峰造极,可是他在这些地方都弱了下去,柔了下去,像老人与海的老人一样,与命运顽强地搏斗之后,看到了命运的神秘和不可逆之处,贝多芬这个一直与命运抗争的人,晚年也领悟到了这些,与上帝和解了。而这些弱下去的地方就是让观众特别心酸,感动的地方。譬如天龙八部里的萧峰,特别打动人的地方就是最后他的落寞,一腔热泪不知为谁而流,唯一一个爱他的女人,唯一能到到温暖的地方,却被他自己掐断了,他最大的愿望是和阿朱过上简单的生活,但是这个强大的英雄无法再实现这个对常人来说很简单的愿望,他把阿朱杀了,自己毁了自己的爱和梦。而像《太阳照样升起》,强度够了,但是缺少柔软的东西,没法把人的眼泪或者说是那种说不出的心酸感受拉出来。

强得上去,弱得下来,把对立的冲突的多面出来,不管是在刻画人性还是命运的丰富复杂,都是非常有张力的一个做法。撇开人性和命运的冲突,看人物关系的冲突,《恋爱中的贝多芬》真是做到了贯穿到底。在《莎翁情史》里面,也是一个天才和他最爱的女人的对手戏贯穿全剧,但是《莎翁》里却更多是恋人之间的配合,《恋爱》以安娜的眼睛为切入点,这颗同样热爱音乐有音乐才华和刚毅坦率的个性的头脑,却是在一连串的冲突之后被贝多芬所征服。在冲突里面,安娜和贝多芬两个充满魅力的形象都立体了,来个假设,如果《莫扎特传》也是以莫扎特的女人,他那个幼稚的妻子为切入点来写一对武功等级不在同一水平的对手之间的较量,他妻子被征服的同时观众是不会同样折服的,因为她没有安娜的魅力。

悉数剧中冲突,最大的当然是安娜和贝多芬的,从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开始,贝多芬对女人的轻视已暴露无遗:“女作曲家?就像狗用后腿站着走路,虽然走得不够好,但是足以令人吃惊了。”但是安娜接着就给了他另一真正的惊奇,递过去她所抄写的乐谱,上面把贝多芬原稿上的B大调抄成了B小调:“大师,不是改,是更正。”她说,b小调才是你贝多芬的,不是罗西尼的,不是谁谁谁的,贝多芬大吃一惊:太可怕了,她怎么知道我的想法。接着的两次冲突都是因贝多芬的侄子而起,安娜在贝多芬暴怒的时候,依然直言不讳,从来没有人敢在贝多芬面前如此勇敢和坦率,贝多芬最后柔了下来,他开始欣赏这个女人了。他曾在评价安娜的作品时说:”朴实而刚毅,不错。但是你是在模仿我。”在作曲上,安娜难以摆脱他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安娜和他的确是同类,同样的执着坚持,勇于反抗。这是高手较量的对手戏,两个人都出彩。而且,冲突也特别适合塑造贝多芬烈火一样的个性。

还有贝多芬与安娜未婚夫的冲突,就像拔河一样,她未婚夫和姑姑站一边,贝多芬站另一边,在贝多芬砸烂了未婚夫设计的桥模之后,未婚夫要求安娜离开贝多芬,“如果你再见他,我和你之间就断绝任何关系!一点关系都不再有!”最后贝多芬的音乐留住了她,“你认为他的桥怎么样?我不应该砸掉是吗?”“你改进了他的桥。”安娜承认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的灵魂已经相通。正如贝多芬说的,上帝让他做音乐,是连接人们的灵魂。他的音乐也沟通了他和安娜的灵魂。在这部电影里,高潮部分不是激情戏,当然也因为重点不在他们的爱情,重点在是在贝多芬的闪光才华和伟大人格,在他的魅力。所以这部电影的高潮部分在是《第九交响曲》的首演,完全听不见声音的贝多芬在安娜协助下,指挥乐队把第九交响曲演绎得美妙绝伦,忘情演奏中,曾经冲突的灵魂相互交汇,和音乐一起飞升,比《莎翁》那场做爱更销魂。

还有些喜欢的细节:

1.从安娜的眼里看出窗外,天气又冷又湿,路面湿漉漉的,贝多芬走向酒馆,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他硕大的背影孤孤单单,但是不凄凉,因为此时的他挥着双手在忘情地打拍,沉浸在音乐里的他不知多自得。有音乐陪伴的他多幸福,即使贫穷,住在一个地板漏水乱糟糟的公寓里,即使孤独,视之为全部的侄子酗酒赌博偷他的钱躲开他,即使做的音乐不被人理解,即使老迈,风湿,肺水肿等等等,他仍然撑得住,因为音乐的力量。

2.在演奏安娜的曲子是,他形容说“理性的放屁”,还一边演奏一边忘情地模仿放屁的“布布,,”的声音,完全没觉察安娜已经变了脸色,好搞笑,但是感觉不到贝多芬刻薄,只是觉得那是天才的坦率尖锐,而且觉得他简直就是个容易忘乎所以的孩子。

3.那个邻居老太太,当贝多芬出外一整天,难得的宁静,她享受极了:“我终于可以打开窗户了。”“整天要关着窗一定很憋气吧?那你怎么不搬家呀?”“搬家,我可是贝多芬的邻居啊,整个维也纳都羡慕我,我可以听到他的音乐,比首演还早就听到他的音乐。”然后陶醉地不得了的哼起贝多芬那还没首演的《第九交响曲》。

 

特别喜欢听人讲细节,很多细节在看的时候是被打动了,但是转身就会忘,如果有人拿出来谈过,印象才更深。之前跟老师说更喜欢听他solo的上课方式,现在开始慢慢感受到了对话的方式,交流的方式会让学生更深的刻在心里。(所有的想法变化的过程是在自己心里慢慢不一样的,只能在自己心里成长,所有过程得自己去亲历,别人的经验和观念无法一下替代,过程,什么都需要一个亲历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开始不喜欢谈爱情和谈心理,这些都太个人了。)今天一来,老师就讲关于梦想的话题,说大家这个年纪,要去做一个导演一个编剧一个小说家,是可以积累的,还有很多很多空间。不知道到达的概念是什么,有期待的摇头丸,过程的每一时刻都是到达。

 

精彩台词:

1.我和上帝就是洞穴里的两只熊,我们相互了解,相互搔痒,相依而眠。

2.大家都以为我生活在死寂当中,其实不是,我的脑中充满音乐,永远停不下来,只有把他们写下来,我才能平静。上帝是仁慈的吗?所有的人都能欣赏我的音乐,但我却被拒之门外。

3.你造桥是连接陆地,上帝让我做音乐是为了连接人们的心。上帝对凡人耳语,对我却狂啸,所以我聋了。、

 

 短评

作为传记片,比嚎叫好很多。

7分钟前
  • 王稷和泡泡
  • 还行

故事一般,不如《莫扎特传》新颖,好在演员选得好,艾德·哈里斯的表演不失水准,贝多芬和安娜合作演出的一段很精彩

12分钟前
  • 琪琪
  • 推荐

女主美到爆,美到爆,美到美

13分钟前
  • 豆友23424503
  • 力荐

指挥台上的贝多芬让人着迷~~

15分钟前
  • fight2010
  • 推荐

应该翻为“抄写贝多芬”吧?要不还以为是“复制希特勒”之类的基因工程科幻片。第九太有力量了,合唱听哭了。作曲家是最接近神的人类。

17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我过去如此,现在未变,将来依然,未曾有过凡人识我、知我。

18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Beethoven and Kruger…

21分钟前
  • 玄之
  • 力荐

是不是按照《美女与野兽》的剧本拍摄的?贝叫兽手段就是厉害,小姑娘被整得服服帖帖的。躲进修女院,都被抓回家里。影片的音乐很应景,足够多给一星

25分钟前
  • bugz
  • 推荐

看着看着忍不住哽咽

28分钟前
  • leafwei
  • 力荐

就为了那十几分钟的第九交响曲

29分钟前
  • 生肉怕疼
  • 力荐

贝九与大赋格

31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小马修

33分钟前
  • 三每口肃
  • 力荐

无论故事的真实性怎样,我都很喜欢这个故事,非常喜欢。电影的节奏也很对我的胃口,音乐悠扬。凌晨时间看也丝毫不困。贝多芬形神兼备,男女主演都非常棒!一直看着俩主演很眼熟,原来二人都演过《国家宝藏》,男主角还演过《美丽心灵》《楚门的世界》,女主角演过《无耻混蛋》。我爱这个版本的贝多芬!

38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失聪的贝多芬,粗俗的傲慢掩盖不了天才的骄傲!

39分钟前
  • Louis
  • 还行

荒唐,她在台下作了手势,贝多芬再指挥,节奏怎么对的上?

40分钟前
  • Keke
  • 较差

贝九QAQ

41分钟前
  • 蘋果啾太郎
  • 还行

为了塑造真正的主人公——安娜·霍尔导演把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才气有傲骨的贝多芬搞成一个傲娇老疯子。。。而且贝多芬要靠靠一个女人来帮忙指引他指挥贝九太他妈不现实了!!!啊导演你要闹哪样啊。ps听到第九交响曲我也泪目了

4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交响的灵魂。

47分钟前
  • Out Man
  • 推荐

只为命运交响曲。

51分钟前
  • sylvia lee
  • 还行

躁郁为准备灵魂出窍。

56分钟前
  • 媚水之珠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