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乡归何处

剧情片德国2013

主演:沃纳·赫尔佐格

导演:爱德嘉·莱兹

 剧照

乡归何处 剧照 NO.1乡归何处 剧照 NO.2乡归何处 剧照 NO.3乡归何处 剧照 NO.4乡归何处 剧照 NO.5乡归何处 剧照 NO.6乡归何处 剧照 NO.13乡归何处 剧照 NO.14乡归何处 剧照 NO.15乡归何处 剧照 NO.16乡归何处 剧照 NO.17乡归何处 剧照 NO.18乡归何处 剧照 NO.19乡归何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8 20:12

详细剧情

本片是80多岁高龄的德国电影大师爱德嘉·莱兹对其史诗系列作品的总结,亦是其电影人生的总结。影片的原始素材来自于其往年自编自导的现代德国史诗《故乡》三部曲剧集,而现在,这部大气磅礴的史诗则被搬到了电影银幕上。导演以强烈的黑白影像风格与冷峻的笔调,通过一个德国农村里农民生存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德意志民族的人性、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静心感受一次涤荡灵魂的净化之旅,绝对会让你受益良多,更何况还有另一位德国电影大师赫尔佐格的友情出演。\r2014年第64届德国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杰出故事片。

 长篇影评

 1 )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大片,87岁高龄德国电影大师其电影人生的总结

文:磊

公众号:抛开书本

故乡,一个亲切而遥远的词。它给人的联想是安全和温暖。故乡成为故乡,是人们离开了它。是什么让人离开安全而温暖的故乡?影片《另一个故乡》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

19世纪中期,数十万欧洲人移民去大西洋彼岸,开拓美洲大陆。这部气势磅礴的史诗电影描绘了那场改变历史的大迁徙。它长达4个小时风格质朴,苍凉,冷峻。黑白画面优美流畅,光线运用美轮美奂,大广角镜头下的山区风貌壮美,感性。旁白充满文学诗意。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大片,是87岁高龄的德国电影大师爱德嘉·莱兹对其史诗系列作品的总结,亦是其电影人生的总结

影片中的洪斯吕克山区当年隶属普鲁士领土,因为国王的暴政和粮食歉收,当地农民几乎陷入赤贫。迫于生计,他们纷纷背井离乡,登上去往巴西的轮船。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温暖的气候,没有荒淫的国王。

影片讲述了山区中一个普通家庭在那个艰难时代中的变迁。父亲西蒙是一个铁匠,母亲是农民。大女儿莱娜嫁给了信仰天主教的丈夫,因宗教冲突父亲和她断绝关系。大儿子古斯塔沃从军队退役归来。小儿子雅克布喜欢读书,向往遥远的世界。家中还有腿脚残疾的小女儿,年迈的奶奶,怀旧的伯伯。

故事从一场争吵开始。雅克布和他的书被父亲丢出门外,父亲斥责他“游手好闲”。他跑到山上,展望无际的天地,畅想未来。夜里,他借烛火在本子上写下心愿,“饱览世界”,“记录旅行”,“学习语言”。

他期待有朝一日离开家乡,远走天涯,到新大陆认识印第安人。被吵醒的奶奶对雅克布说,“记下你梦到的,也许有一天它们能实现。”

电影开篇即定下了一个基调,浪漫的少年不甘心做一个铁匠和农民,梦想离开闭塞的家乡去广阔的世界闯荡。

当时,巴西刚刚挣脱葡萄牙殖民统治,商行代表巴西总统来村镇招募移民。他们在镇中心街头和酒馆宣传巴西的富饶,承诺优厚的政策,鼓励村民签署协议。

为摆脱贫困和压迫,洪斯吕克山区每年都有大量青壮年携带子女,抛下衰老的父母,永远的逃离家乡,去陌生的土地开拓“另一个故乡”。留下的人则继续艰难生存,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种植土豆,夏季采收葡萄,酿造葡萄酒。

雅克布的哥哥古斯塔沃刚从普鲁士国王的军队退役归来,全副家当只有一根木棒和一双鞋。荒寂的村庄使他感到陌生。他回到家中,家人去教堂做礼拜了,只有奶奶在。疲倦的古斯塔沃坐在空荡荡的饭桌前,背一靠墙就睡着了。奶奶的话意味深长:“累了就睡吧,你已经回家了。”

古斯塔沃作为长子,将来要继承家业。和弟弟不同,他勤劳,踏实,忠于家乡,不好高骛远。他的梦想是制造一台蒸汽机。

雅克布在野外邂逅了两个正在玩耍的裸体少女,一个叫亨丽艾特,一个叫佛琳切。雅克布对亨丽艾特一见钟情,亨丽艾特也暗生情愫。

故事的转折点在一场节日舞会。古斯塔沃和亨丽艾特酒后冲动,发生了关系。雅克布和亨丽艾特本相互倾慕,他发现亨丽艾特和古斯塔沃背叛了自己,精神崩溃,悲愤之下自暴自弃,挑衅前来镇压骚乱的宪兵,和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奥尔姆一同被抓进牢房。

母亲最疼爱雅克布,她带着一枚珍藏多年的金路易(法国金币)探视儿子,劝他用金币换自由。在漫长的牢狱时光中,雅克布和奥尔姆交流学习,思想日益成熟。他和奥尔姆决定,不用金币换取无价的自由,而要等待公正降临。

那场舞会的酒后放纵使亨丽艾特怀孕。她不得不嫁给古斯塔沃。一年后孩子出生。家庭生活对古斯塔沃没有吸引力,他的兴趣在制造蒸汽机上。被冷落的亨丽艾特只好把感情倾注在孩子身上。

有一年冬天格外寒冷,暴风雪袭击了村庄,许多婴幼儿死于白喉(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古斯塔沃和亨丽艾特的孩子。悲伤的夫妻为求解脱,决定离开充满痛苦记忆的家乡,去巴西开始新生活。

他们在教堂做礼拜时宣布了计划,所有人为之震惊,尤其是雅克布。古斯塔沃离开,意味着雅克布必须留下来照顾父母,他渴望多年的梦想从此破灭。雅克布在泥地里扭打古斯塔沃,发泄怨恨。但无法阻止古斯塔沃再次偷走他的人生。

抛下家乡去他乡,叶落不归根。离开的人得到新生和希望,留下的人得到的只有死亡和绝望。

雅克布的母亲患有肺病,需要儿子照料。古斯塔沃夫妇即将成行时,母亲肺病发作,奄奄一息,古斯塔沃不得不停止整备行李,救助母亲。好在母亲活了下来,古斯塔沃得以“逃离”。父亲对古斯塔沃寄予厚望,本指望他继承家业,儿子的决定伤透了他的心。他发疯似的跑去贵族的城堡废墟下挖金子,想用财富使儿子回心转意。

亨丽艾特的父亲早在女儿出嫁后不忍孤苦,自缢身亡。亨丽艾特离行时,母亲抓着她,喊道,“杰切(昵称),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我死的时候,有谁陪在我身边呢……”

青壮年是家庭的支柱,支柱抽去了,在那个没有社会福利保障的年代,独生子女家庭只有崩塌,老人晚景凄凉。

直到影片进行了大半,再次怀孕的大女儿莱娜才出现在雅克布家中。父亲抱过她怀里的孩子,接待了他的异教徒女婿。破碎的家庭需要亲情和新生命弥合,不是宗教偏见。

迁徙的车马在广袤田野的地平线上绵延不绝。苍白的落日下,人们落魄的背影在马蹄和车轮扬起的灰尘中显得孤独而渺小。

古斯塔沃夫妇永远的离开了故乡,去寻找另一个故乡。

雅克布留在家乡,和佛琳切结婚,一边研究语言学,一边继续哥哥未完成的梦想——制造蒸汽机。后来,在书籍的帮助下,他成功了。那个被父亲骂跑的不务正业的书呆子,展示了书的力量,终于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直到古斯塔沃和亨丽艾特离开近一年后,雅克布一家才收到他们的来信,得知他们在巴西的艰难创业。可惜母亲已经病逝,雅克布把信埋在了母亲的坟上。

电影讲述憧憬新生活的人们忍痛抛弃故乡和亲人去建立“另一个故乡”,却从头至尾没有给“新故乡”一个镜头,除了一封姗姗来迟的信。

“另一个故乡”只是故事的背景。电影讲述的始终是“这一个故乡”,生养他们,哺育他们,支持他们成长的唯一的故乡。

不论哪一个文明,“落叶归根”都是一个人临终的夙愿。电影《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中引用了一句诗:“我们总会回到母亲的坟前,像条被遗弃的狗一样哀嚎”。古斯塔沃会回来母亲的坟前吗?

造成悲剧的普鲁士国王也只是故事背景,导演爱德嘉·莱兹表达的主题比批判一个死了几百年的人和政治体制深刻得多。

故乡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它超越了形而下的世界,因为人可以再造一个故乡,在大洋的彼岸,在世界的尽头。他的子孙同样可以再造另一个故乡。故乡是形而上的,它是我们心中的图腾,是我们灵魂的起源和归宿。通俗地说,它是我们的血液,是我们的基因,——故乡是我们的亲人。

漫威电影中,雷神的故乡阿斯加德毁灭后,他带着残余的族人迁徙地球,建立了“另一个故乡”。他说,“阿斯加德从来不是一个地方,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阿斯加德。”道出了“故乡”的本质——亲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人是社会性动物,故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脱离社会,人无法认识和定义自己。离开故乡,人将陷入迷惘,犹如走失的孩子。时代更迭,文明演化,社会永远在解构,故乡也随之转变。

对古斯塔沃,不是他抛弃了故乡,而是国王抢掠了他的故乡。对近代人类,掠夺他们故乡的是科技时代。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底层农民面临了空前的精神危机,“羊吃人”迫使他们离开土地,进入工厂,沦为被资本异化的“机器人”,随之产生身份困惑。他们失去了根植血脉的土地,被科技力量驱使,从此忘记了回家的路。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诅咒。爱德嘉·莱兹想表达的就是人面对这种诅咒时的无力。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2 ) 回不去的故乡:历史包袱和永远的乡愁

    在说《另一个故乡》之前,很有必要介绍一下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洪斯吕克地区的现实纠葛与历史背景。

   《另一个故乡》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上下十年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完成了他的《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创立;这个时间段,瓦格纳正极受德意志民族主义思潮,深受费尔巴哈影响,完成了歌剧杰作《漂泊的荷兰人》;这个时期,达尔文正在环球航行的旅途中,在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中获得的厚重的知识积淀,《物种起源》最初的大纲开始诞生….

    19世界的上半叶,在经历了系列普法战争之后,德意志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开始崛起,面对19世纪初法国的占领与统治,德意志民族越来越意识到为实现民族的崛起,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在抵制法国文化入侵过程中,德意志深沉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最终演化为文化民族主义,《另一个故乡》发生的洪斯吕克地区处于法德边境,毗邻莱茵河,以酿造的优质葡萄酒闻名,19世纪初期属于相对独立的贵族领地,民族上德裔占据大多数,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此地曾经被法国所侵占,直到第六次反法联盟获胜,于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才归于普鲁士。《另一个故乡》故事发生时期,在拿破仑战争后20多年,该地区的人民心中仍然埋藏着对法国侵略者的阴影,1840年的莱茵危机(法国七月王朝的首相声称上莱茵和中莱茵地区应是法国的“天然东部边界)也加剧了当地德裔居民对法的负面情绪,德意志民族凝聚力增强,地区民系对于德意志民族的归宿感也越来越强烈,这些均可见于《另一个故乡》的一些细微的情节中。

   拿破仑在几十年前占领带来了屈辱与反抗,也给德意志民族带来了自由平等的清风,此时距离欧洲1848年的革命也越来越近,当时德国进行的产业革命(影片中哥哥自制蒸汽机的情节是一个缩影)推动了资本主义的上升,资本主义的崛起带来了思想上的清风,自由主义思潮不断的发展,代表资本主义的城市民众逐渐开始与代表封建势力的统治阶级(容克地主)开始产生冲突(影片中的红酒事件也是欧洲1848年革命前的一个小缩影),平民与贵族的抗争逐渐加剧。

   德意志的产业革命相对英法较晚,本身生产力相对落后,而容克地主对民众的盘剥更为加剧了大众的贫困,而后产业革命机械为主体的制度推进也进一步瓦解以手工为基础的家庭手工业,1840年前后期间,故事发生地洪斯吕克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导致本来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陷入困境,对于故事的家庭主体(以家庭手工业与农业为主要生计来源)而言,这些大时代的变化只能意味着贫穷。

   在贫穷与专制的双重压迫之下,洪斯吕克地区的德裔居民开始从故土流亡自谋生路,而此时的巴西刚脱离葡萄牙的统治,建立了新兴君主立宪的巴西帝国,由于地广人稀和封建势力的相对薄弱,加上新兴商业移民公司宣传的推动,巴西这遥远的“理想国”对于处于破产边缘的普鲁士农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便有了电影中普鲁士农民举家迁移巴西的情节。其实在真实历史当中,普鲁士民众移民的目的地不仅仅只是南美,北美也是他们的重要目的地,从现今美国人口种族构成中德裔占据第一位可见一斑。

   以上历史背景对于《另一个故乡》主要情节具有宏观上的影响,本片在故事细节上也紧密的联系了所处时代的时代特征,在琐碎平凡的叙事中,暗涌着庞大复杂的时代巨潮。

------------------------------------------------------------------------------------

   只有一个对故土爱的深沉的人,才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四个小时的电影时间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并不算长。故事发生在一个亦农亦匠的普鲁士家庭,大儿子是退伍军人,复原回家继承父业;小儿子酷爱阅读,富有自由主义精神,充满了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追求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电影的旁白以他的口吻来讲述;母亲话不多,但是和每一个民族乡愁中的母亲形象一样,勤劳、善良,对孩子付出了无限的母爱,我认为她代表了最深沉的故土;父亲沉默、守旧、努力工作,代表了最广大的普鲁士农民;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有趣的老叔叔,我认为他代表着一种对历史的回望与继承。一家人在一个尚处于黑暗的时代,努力的经营着寡淡的生活,与贫穷、饥饿、疾病、死亡、压迫相伴。

   现实是赤贫的,但生活在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人们却充满了生命力,在长达四个小时的电影里,作者花了大量的时间描述劳作,而劳作或许是和土地母亲联系最紧密的行为了,这大量的劳作段落,电影把人和土地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土地更以母亲的形象出现,不论贫富,你永远不会拒绝养育你的土地母亲,就像电影中雅克布所言:“我或许不会走进父母的房屋,但是我永远不会拒绝母亲的爱,在我的一生中,她总是在不断地尝试给予我崭新的爱。”于是影片便偷偷把最大的矛盾埋藏在了雅各布精神家园跨越大洋的引力和故土向下的重力之中。

   影片用了大量的农事和民俗活动展现了普鲁士乡村,这信息量极为丰富的图景给人展示了一幅史诗般的民族画卷,不禁让人想起了《清明上河图》,在这信息极为丰富的画卷中,夹杂着众多细微的历史脉络,像镶嵌在大理石上的纹路一般,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坚韧。

    黑白的色调赋予了电影更厚重冷峻的质地,但是作者也并未因此拒绝生命的光彩,在一些鲜活的细节上,作者毫不吝啬的还原了它们色彩,这些舒缓、鲜活的细微,向电影本身一样富有生命力。《另一个故乡》的黑白富有层次感,在丘陵、山峦、森林、草甸等等空镜头及叙事细节中通过光线、阴影上的调节,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纵深感、层次感,在人物的摄影上,也以距离较远的全景远景为主,空间上的扩展来了更多可读群像,在小格局的农村中扩展出了整个民族的史诗感,而优雅的调度和运镜,更给电影厚重的颜色填上了绵长的诗意。

  人类最古老的情感都是共通的,《另一个故乡》用超越民族与地域的语言挖掘出了人类最本真的情感,所以我们会想起我们的《白鹿原》,想起我们同样饱经磨难,坚忍不拔的民族,这些回不去的过往,都将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乡愁。

 3 ) 移民去(温暖)巴西的梦想 - 另一个家乡

德国黑白电影-【另一个家乡】,用朴素苍凉的镜头语言,记录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19世纪四十年代德意志邦联时期的普鲁士王国,艰辛生存生活的故事。是典型的,通过一家人一段时期的生活,冰山一角地呈现:封建君主专制下,靠天吃饭、受压迫剥削的农民的社会生态

简洁的电影语言、紧靠历史背景的人间真实、克制的叙事,让四个小时的平民史诗,意味隽永,耐人寻味,荡涤灵魂。 说到德国,尽管很多人首先映入脑海的是希特勒和他的纳粹,或者德国足球和啤酒。但应被周知的是,德意志地区包括近代德国在内,为人类的认知和启蒙、精神世界的丰盈,贡献了不胜枚举的经典哲学、文学、音乐,和硕果累累的科学科技。。。。而19世纪受压迫的自由农民,每天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生活,都在为生存而劳作或挣扎,他们不被允许有参与政治的资格和时间。

【另一个家乡】刻画的是农民。是放支世界皆准的,专制统治下受压迫剥削最深的社会底层。西蒙一家:掌握话语权的一家之主铁匠父亲约翰、善良勤劳的母亲、仁慈的奶奶、精神有些飘忽的叔公、刚从普鲁士皇家兵团退伍的哥哥古斯塔夫、已经嫁人的姐姐莱娜,以及电影的主角-嗜书如命、会读西语英语并正在学印第安土语的雅各布。家里还有一个类似养女的战争女孤儿。

  • 重要的背景

他们生活在普法边境的莱茵兰-法尔茨州洪斯吕克地区的一个村庄里。这里是欧陆内陆,在拿破仑侵占德意志地区以前,是松散的政治联盟– 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的西部边疆领地;在拿破仑时代被法国统治过,至今残留着法占时期的记忆和阴影。

拿破仑失败后,这里成了德意志邦联中的普鲁士王国的一个州(那时,还没有近代德国。现代德国的前身,由普鲁士王国主导的德意志帝国是1871普法战争后建立的)。

普鲁士奥地利是当时德意志邦联里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两个邦国,奥地利是老牌强邦,后来崛起的普鲁士王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成为奥地利德意志邦联最大的竞争对手。

君主专制主义盛行的普鲁士,在崛起的背后,是像西蒙一家这样的万千农民的不被关心的民间疾苦。洪斯吕克地区虽产葡萄酒,但土地贫瘠,荒草荒野和森林似乎主宰着大地。而且农民的葡萄酒不能随便买卖,市面上公开销售的,更多的是当权者的酒。再说,酒也满足不了人们刚需食物的胃。人们也会提起法占时期的日子和影响。

人们辛劳地种植收成不好的土豆,还要不时面对灾荒、极寒和无法治疗的疾病,婴孩的夭折率很高;而专制制度对农民的严苛落实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能在森林采摘浆果,不能在林里砍柴堆柴,以及更多的各种不准。。。。

普鲁士的日耳曼人,多数人信奉新教,但也有人信仰天主教。政府对不同教派的婚姻有诸多限定。电影中,西蒙一家所在地区基本都属于福音教派在这样恶劣不友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在当时移民潮的感召下,许多莱茵兰-法尔茨的人,赶着马车、载着行李,准备在移民中介的帮助下,跨过大西洋,前往温暖富饶的理想国 - 巴西南部。据说,那里没有冬天。人们想从头开始,去开辟【另一个家乡】。

巴西的国宝超模-吉赛尔邦辰,就是19世纪从德意志移民去巴西的德裔后代,怪不得她长得那么日耳曼,一点儿也不拉丁。

  • 电影主线

绰号【印第安人】的雅各布,梦想着自己前往理想国巴西的旅程,并记录下来。而他眼前,全是拖家带口准备离开单调苍白贫瘠的故乡,去巴西的马车队和人们。村里的人感觉越来越少。 除了农活,还要经营家庭铁匠铺的父亲,怒斥只知道看书、游手好闲的雅各布。 母亲却对儿子护爱有加,认为有学问、能对着空气发呆的儿子与众不同,还让他不要因为别人的嫉妒,就停止梦想。奶奶让雅各布要记住梦想,因为它总会实现,还说雅各布会活得很久,因为他洞察到了另一个世界。

叔公老是帮他藏好被父亲扔掉的书。 当兵的哥哥 -古斯塔夫挑着一双鞋就退伍回家了,他也是铁匠,回家后,会成为父亲的好帮手和家庭顶梁柱。 归家的古斯塔夫得知姐姐莱娜嫁到了摩泽尔河那边去了,丈夫是天主教,因此她的孩子需随父信教。也因女儿嫁给了外教派的人,一家之主的父亲不认她。

雅各布在努力自学印第安土语,想着在一年之内,前往魂牵梦系、很多书上都提到过的、温暖绚丽的新世界-巴西。

父亲打铁时,也有其他村里的帮手。即便认真种田、打铁、养牲口,一家人仍贫困。一贫如洗、空空如也的家,仿佛可以是,世界上任何受压迫农民的家;因为缺乏任何可以彰显出他们区域特征的陈设;贫困是没有地域辨识度的,它是受剥削农民的共同底色,而且只有单调的一种颜色:灰暗。

一天,在林中看书的雅各布,偶遇杰切佛琳切两个少女。当时,佛琳切杰切正一起裸身滚地,以治愈佛琳切手臂上的疹子。穿好衣服后的两少女对会印第安语的雅各布很好奇,雅各布对活泼的杰切印象深刻,并送一根鸟羽毛给她。 后来某天,灵动的两位姑娘在帮助一位男爵修马车来到西蒙铁匠铺时,遇到雅各布雅各布去探望姐姐帮忙采摘葡萄时又遇杰切,两人互生好感。独处时,雅各布杰切印第安问候语,并告诉她,有个印第安部落用20多种表述来描绘‘绿色’,杰切也想去巴西;两人互动中,微澜渐起,情愫渐生,眼看雅各布的初恋就要来了。 单调劳作的日子和雅各布阅读憧憬巴西的日子,也伴随着叔公的死亡和母亲的肺病。办理移民巴西的中介,正大张旗鼓地宣讲如何去富饶温暖的新世界追梦致富。更多的人踏上移民巴西的茫途。

镇上年度集市,年轻的人们在此狂欢畅饮跳舞,但领主却垄断酒市,禁止人们买平民的酒喝。雅各布和哥哥古斯塔夫杰切佛琳切都来参加集市的舞会了。

一场集市改变了雅各布的命运。

雅各布,害羞又不会跳舞。 哥哥古斯塔夫杰切善跳舞,两人组伴一直跳了很久,在群舞余热氛围和酒精的作用下,古斯塔夫杰切被荷尔蒙控制,两人冲动了一次,事后像陌生人一样,各自离开。

另一边,一个叫奥尔姆的年轻人,因公然挑衅当权者而导致集市变成当权派和平民的互殴。事后,奥尔姆被当成典型逮捕,雅各布因崇拜奥尔姆追求自由的精神,也公然呐喊‘自由’,也被捕入狱了。

几个月后,母亲不顾年迈体病,背着背篓来探监,并用毕生积蓄,赎回了雅各布和朋友奥尔姆杰切怀孕。古斯塔夫杰切奉女成婚。归家的雅各布看到象征永结同心的绿叶环,出现在婚床上和餐桌上。他还不能接受杰切当自己的嫂子,于是离家去镇上投奔奥尔姆杰切的父亲已经12年没开口说话,常呆在老旧的磨坊里,多年前,杰切家很富有,但杰切母亲说玛瑙被开采完了,家道也中落了。杰切父亲在杰切婚礼后的一场小乱后,在磨坊上吊自杀。

敢于担当的古斯塔夫杰切回到家,希望互相多了解。因一时冲动造就的婚姻,却让古斯塔夫成了有责任的丈夫;女儿出世后,古斯塔夫更是对她疼爱有加,还以女儿的名字,命名自己为了打铁更科学正在制造的蒸汽机。

奥尔姆雅各布憧憬着移民去巴西的旅程。雅各布的母亲整日惦记着小儿子,这天又不辞辛劳背着食物来找雅各布了。 因为母亲的肺疾,深爱母亲的雅各布终究没同奥尔姆一起去巴西。他回到了父母家。

又一个极寒的冬天来了。无可奈何的医生,感叹着村子里死于白喉的孩子们。其中就有古斯塔夫杰切的女儿。 伤心欲绝的古斯塔夫杰切和村里人一起,参加着每年都会有的,孩子们的葬礼。 之后,杰切古斯塔夫突然在教堂宣布,他们要移民巴西。

听闻此消息,雅各布的父亲约翰当场昏倒,他不能接受要继承家业的长子会远走巴西。雅各布更是愤慨至极,他和古斯塔夫打了一架,因为哥哥去巴西,自己就必须留下来照顾父母和奶奶,自己努力许久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了,再加上哥哥抢了杰切

但毕竟是兄弟,他也能理解,为了排解丧女之痛,古斯塔夫杰切想去温暖之地的心情。在巴西,他们以后的孩子就不会因为冬天而死了。

孝顺的兄弟俩遵医嘱,抬着母亲去蓖麻地呼吸新鲜空气。在空旷的时空里,劳苦一生的母亲说,她看到了自己夭折的六个孩子,兄弟俩感慨母亲辛劳的一辈子。 古斯塔夫杰切临走时,姐姐莱娜带孩子来送行,父亲约翰终于不再拒绝女儿。母亲只央求大儿子一定要写信回来。

为了最后赌一把留住儿子,约翰在儿子远行前,去昔日贵族城堡残骸,想碰运气挖到金币,却不幸受伤,幸被古斯塔夫救出。

杰切最后一次去墓地看望女儿,碰到寻她而来的雅各布杰切用印第安语问候雅各布雅各布感动又激动,知道情感上彼此都放不下对方。

杰切知道,明天以后就和雅各布永别了,她主动让雅各布靠近自己,两人结合在一起,为那份没有开始的爱情作了了断。

古斯塔夫杰切离开几个月后,在母亲的鼓励下,孤单的雅各布和孤单的佛琳切结婚了。 母亲也去世了。但年迈的奶奶和父亲还在。 学识广博的雅各布还和柏林当局的官员,就印第安土语,通信展开争论。雅各布还为哥哥留下的运行不稳定的蒸汽机,设制了控制其速度的离心器;父亲对这个被自己贴了游手好闲标签的儿子,刮目相看、大为骄傲。

终于,他们盼到了巴西的来信。杰切古斯塔夫分别在信中诉说他们的曲折旅程、健康的女儿和最终的稳定。雅各布用颤抖的双手,激动兴奋紧张的语气为家人念着杰切古斯塔夫的消息。 得知哥哥和杰切在离家一年多后,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巴西南部的阿列格雷港立足,他百感交集:是得悉亲人消息的释然;是自己曾经的梦想之旅,最后由哥嫂替他落地实操的幻灭感;他还感慨造化弄人,自己和杰切的过往,终于通过这封信,能画个圆满的句号了。

因为过了这么久,他对杰切的执念早已稀释在生活的散光处,若偶尔想起,也是已经提炼成亲情的思念。因为自己,杰切才对巴西有兴趣,也才可能在孩子死后和哥哥去巴西。 只要杰切和哥哥在巴西,雅各布理想中的【另一个家乡】就在。而自己的家和父亲奶奶都在身旁,他们在的地方,更是自己的家乡。 也许,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毕竟,时代在进步,连柏林枢密院来的人都赏识自己的学识。最后雅各布把巴西来信,掩埋进了母亲的墓地。-故事终-

  • 镜头语言

【另一个家乡】洗练静谧的镜头语言,忠实地服务于故事中寒冷、萧瑟、荒凉、灰暗的自然生态,和这片天空下人们的挣扎和梦想。 片中经常出现的单调的土地和荒草,孤单的树木,灰暗的村庄,稀少的人群,恶劣的天气;这一切,无压抑之感,反而有一种在瑟缩中努力求生的伟大孤独感。

而片中,田间劳作,打铁换掌,挤奶喂鸡,吃饭祈祷的场景,很难让人不联想到,欧洲田园画家让.佛朗索瓦.米勒的【晚钟】、【拾穗者】、【播种者】、【牧羊女】等一系列农民生活的田园诗意。

这样的影像还让人想起,同样是在贫瘠土地上挣扎的,中国电影不朽名作【黄土地】中的人物,以及每日从远处挑淡水灌溉孤岛种植的日本伟大电影【裸岛】。耕耘田间的艰辛,是世界劳苦大众共通的无声语言。

整体萧索的影像氛围,和真实历史中日益强盛的普鲁士王国,形成令人反思的对比。导演对普鲁士农民的人文关怀,可见一斑。

黑白影像的这部佳作,有四处导演精心安排的一点颜色,属神来之笔,个人非常喜爱、感动:

第一次, 绿色:雅各布出狱回家,在哥哥床上和餐桌上发现绿色的叶环。因为哥哥结婚,我想绿色代表的是繁衍新生命,有新的希望的意思。在习惯了黑白影像后,这一晃绿色让人眼前一亮。也有超现实的突兀。

第二次, 彩色:古斯塔夫杰切的孩子出世后的圣诞节时期,古斯塔夫做了一个充满传统圣诞色彩的花环,突出古斯塔夫对充满色彩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第三次, 蓝色:雅各布古斯塔夫抬母亲去蓖麻地呼吸新鲜空气。母亲恍惚中说,看到了自己夭折的六个孩子。接连失去孩子,是人生中不可承受的痛,但母亲显然是怀着最柔润的母爱思念着她逝去的孩子,眼里满是柔情和无奈。然后,本来是黑白影像中的,在空旷风疾长镜头里延续的草花,渐变成淡淡的蓝色。看到母亲用平静的语调,温柔述说逝去的孩子,还要用蓝色的花作为她思绪的背景,不禁泪目。蓝色,是母亲夹杂着柔情母爱的忧郁! 第四次, 还是蓝色:马上就要远赴巴西的杰切雅各布在家里楼梯间遇见,背后的墙面突然呈现出蓝色的花纹。两人很难得这样撞见对方,背后的蓝色是两人曾经有过色彩的回忆,也是象征两人感情结局不尽如意的淡淡忧伤。

  • 女性形象的刻画

电影时长四小时,但情节不拖沓,围绕一家人展开、扩散、又收拢。在村庄生存日常和个人命运发展的交错中,若隐若现的,是那只在背后想掌控和主宰的历史背景的手。 兄弟俩同杰切的情感纠葛,也只是点到就撤,没有泼狗血;母亲的辛劳也避免了苦情戏的套路。 非常认可剧中所有的女性角色。

母亲和奶奶,作为不识字的配角,让人难忘。 母亲和奶奶都支持并保护着雅各布的‘游手好闲’和‘梦想’。她们两人身上,都有股坚韧明智的良善。

母亲巧妙地周旋于严厉的父亲和心有梦想的雅各布之间。她骄傲于儿子的与众不同,所以小心呵护着。对儿子无私的母爱,更体现在:不顾病体带着食物去探监,用重金赎儿子;儿子离家后,又带着沉重的母爱食物去探望;临死前一心促成儿子的婚事。她是天下慈母的缩影,辛劳付出、任劳任怨、却又聪明不世故,始终以不同的方式爱着孩子。

奶奶这个角色,让人过目不忘。她养鸡、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明智地洞察身边的生活。她为雅各布感到骄傲。而她冥冥中的智慧,让她觉得,雅各布会长寿,因为这个孙子洞察到了另一个世界。

其实是她,洞察到了雅各布的智慧,所以她已经是长寿的了。而她最简单的明智和良善就体现在:古斯塔夫退伍回家,得知姐姐嫁了不同教派的丈夫后,她(奶奶)掩面哭着说,很健壮的一个人,不管天主教还是福音派,只要人正派就行了。奶奶用这样言论和情绪,表明自己对孙女的怜惜和对儿子不认女儿的哭诉,她真是人间的善良清醒!

其他女性角色,如杰切、佛琳切、来娜、杰切母亲等等,都有股倔强的坚韧和活力,在贫瘠寒冷的大地上,给人以希望。

一部杰出的电影:情感饱满,影像洗练丰富,故事走心入肺,更能从各人物身上,窥见大地和历史搅拌出的人文关怀生命情感-END-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铁稻米”!)

 4 ) 毛泽东与王季范

http://www.gmw.cn/01gmrb/2000-07/06/GB/07%5E18473%5E0%5EGMC3-007.htm
"记得奶奶曾对我回忆说,毛泽东自小就酷爱读书,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小小年纪的他每天都要帮家里干不少的农活。如早晨要早早起来先忙一阵才去上学,下午私塾散学后,又有不少事要等着去做了。他常干的家务活有砍柴、挑水,并要负责给家里放牛等等。但只要干完活,一有空闲,毛泽东总是要把随身带的书拿出来读上一会儿。可是他那目光短浅的父亲,却只知道赚钱,认为毛泽东读书没有太大的用处,他认为,一个农家子弟,只要粗通文字,会日常记记账,也就可以了。正是由于这种观念,他在毛泽东刚满13岁的时候,即中止了其在私塾里的学习,以便留在家里专心干活,或者在农闲时,帮助自己做粮食和生猪买卖的小生意,这样一来既节省了学费,又使家里多了一个帮手,收入也增加了。酷爱读书的少年毛泽东,心里对停学的事很不情愿。但对一向暴躁而又专制的父亲,却又感到无计可施。这时,作为毛泽东表兄的王季范得知了此事。在了解了表弟的真实想法后,他立即放下了手里的事,专程赶赴韶山冲,拜访自己的姨父,替渴望读书的表弟说情。"

 5 ) 语录

记住你所梦见的,梦想总有一天会成真。

看着吧,这孩子会活很久的,因为他洞察到了另一个世界。

我要追随更优秀的君主——自由。

整个世界都在消亡,但我没有。

当世界毁灭时,将会是一个星期天,那时所有人都会在教堂。

绕着山崖走近道,拿破仑就喜欢这样。

不要因为别人的嫉妒而放弃飞翔。

除了内心的智慧,一切都可以丢弃在狂风呼啸的深海之中。

人与人是可以脱离宗教而结合在一起的。

我们这儿的日落时分,正是那边的日出时刻,那就是我要去的地方。

Cayucachua族人有22个不同词语来描绘“绿色”,然而没有任何词语来表示“左”跟“右”。

洪斯吕克地区找不出另外一个跟你一样的人了,雅克布。

“平等”这个词现在也该有点实际意义了!

还有什么能比寻找出一条走出不公与寒冷的道路更加值得的事?

自由,不单单只是摆脱囚禁,而应该是我们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利。

不要用金钱去抵偿那些无价的东西。

有太多事情比死更有意义。

肯定有什么可以把所有的语言联系起来,比如某种神秘的准则,要不然就没法相互理解了。

上帝一定很喜欢把我的周遭都变得自相矛盾。

是魔鬼创造出了宗教,宗教只会给人带来不安宁。

人们把自己关在家里,可是死亡却能钻进所有的门缝。

比起上帝,这本书更像忠实的伴侣。

只要父母健在,就得让他们有所依靠。

你总是有着一颗八卦的心。

人永远不知道做什么会是有用的。

人并不是只活一次。那些从生命的暴风雨中幸存的人们,愿意跟随着我,一起背负沉重的锁链,迈向无法预知的下一步,踏入森林的灌木丛中。

我只需闭上双眼,就能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6 ) 另一个故乡 | 并非要在路上,也可以在心里

德语配黑白,有着天然的冷峻气质。

自幼喜欢读书的雅克布在书籍中发现家乡以外世界的独特魅力,他一直想摆脱家乡去往热带地区,这样圣诞就不会在冬天了。但总是不尽人意,初恋和航海去巴西的机会都被哥哥“夺走”,加上挚爱的母亲需要有人照顾,他再也没能出去。可是他一直没有忘了读书和日记,渐渐地他发现世界也可以停留在心中,只要闭上眼,他就能到达各个想去的地方。结尾的时候,哥哥来了信,那里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反倒是有点被中介坑蒙拐骗了。但即使如此,他们也是下定了决心离开自己的故乡。

全篇电影的配乐凝重肃穆,配上大量的自然白噪音,当你闭上眼去聆听,也仿佛置身其中。电影虽是黑白,舍弃色彩后,却更凸显了每帧画面构图光影的绝妙精巧。

其实另一个故乡并非真的要赶赴千万里之外,它也可以当你闭上眼睛时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短评

影片如乡村田园诗一般的风景和农民生活的质朴,这虽然是一部接近四小时的电影,但剧本的叙事结构并不是拖沓冗长,反而它设计得非常精细。

8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很好的电影,值得细细品味

12分钟前
  • 天地一沙鸥
  • 力荐

故乡

13分钟前
  • 瑶一瑶
  • 推荐

一面国旗、一片玛瑙石、一枚金路易、一颗彗星、几簇绿草、一个花环、烧红的马蹄铁、蓝色野花、红色樱桃。。。苦逼的乡下青年,美人被抢了,巴西去不成,无端关监狱,洪堡也不去见。。。我想起了阿Q,而且是文艺青年版的,不过毕竟他还是睡了吴妈。。。这片子精炼成2小时可以吗?

18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故乡三部曲的前传,时光倒流150年回到洪斯吕克附近虚构的小村庄沙巴赫,就像一部关于乡土人情的史诗。它的剧作在叙事手法上非常的符合好莱坞经典叙事的那套,只是导演觉得艺术需要缓慢,需要给观众时间去凝视,去感知,这在某种层面上很像蔡明亮,但他在艺术性的同时保持着对观众的亲和力。★★★★

2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田园乡村诗中景,万物生辉一点红;百年乡愁琐庸事,庞杂暗涌时潮巨;此回不去又奈何,皆为凡人永之愁。

21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神乎其神的镜头调度,画龙点睛般的色彩运用描绘一个满怀梦想却被现实打磨光滑的人物的历程。似乎这故事非得用225分钟讲完,少一刻钟都不行。看完心中有一股化不开的气。★★★★☆

24分钟前
  • 坍塌
  • 力荐

静心感受一次涤荡灵魂的净化之旅

28分钟前
  • 诗诗小兔
  • 推荐

1.信仰、初恋、争斗、死亡、责任、学习、婚姻、生儿育女,人的一生就是在折腾着这些事;2.有时坏,有时好,梦想碎了,再拼一个,总有一个理由让你把生活过下去;有时阴,有时晴,泥泞的土才会富饶,寒骨的冬终会过去。哪里有眷恋,那就是故乡。

3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这是目前为止看过的最有德国气质的电影,几乎涵盖了所有德国文化中惆怅迷人的部分,但纯粹从人的角度看,又与时代地点无关,因为每个成长在闭塞环境中又耽于幻想的人,都能在雅克布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是否能去远方并不是最重要的,雅克布最美好的一点是不曾失去改变的热情。此刻看到尤其感动

36分钟前
  • 子东文
  • 力荐

一部经典的电影,细细品味让我受益良多

38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推荐

普鲁士故事。乡村凋零闭塞,中世纪长尾扫过。另一个故乡,圣诞节开玫瑰的应许之地,却只能在语言的罅隙里轻触。历史巨轮忘记碾压之处的个人史诗,或许,故乡即你永远无法离开之处。

39分钟前
  • cassetteman
  • 力荐

能给你归属感的地方叫故乡

44分钟前
  • nothing
  • 推荐

黑白光影清澈细腻无比,偶尔出现的彩色必是点睛之笔,多以感情升华为主旨;镜头灵动多变,教科书上但凡出现的基本都有了;个人编年史折射时代变迁,题材并不新鲜,但能拍出既文艺又史诗的感觉,的确不易;特别喜欢田园风光的描摹,时代再宏大,落到个人,总是结实务实的。

4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经典,值得细细品味

50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一部描绘19世纪40年代普鲁士乡村生活及移民潮的史诗,细碎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脉络与人文情怀。冷峻厚重的黑白影像里零星点缀的彩色物件极具诗意感,摄影、构图和用镜简直美出新境界,每一帧都是艺术品。配乐悠扬沉郁,场面调度异常精准。农忙、革命、梦想、爱情、亲情、宗教、乡愁...泪流满面(9.5/10)

5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很好

58分钟前
  • 推荐

尘世如梭,家国别处。

60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纵使不喜欢这类电影 也觉得拍的好

1小时前
  • 甜腻的砒霜
  • 推荐

有爱的地方就是故乡。淳朴的故事很动人。

1小时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