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师傅

大陆剧大陆2011

主演:夏雨  李幼斌  阎娜  

导演:齐星

 剧照

师傅 剧照 NO.1师傅 剧照 NO.2师傅 剧照 NO.3师傅 剧照 NO.4师傅 剧照 NO.5师傅 剧照 NO.6师傅 剧照 NO.13师傅 剧照 NO.14师傅 剧照 NO.15师傅 剧照 NO.16师傅 剧照 NO.17师傅 剧照 NO.18师傅 剧照 NO.19师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55

详细剧情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大地百业待兴。某工厂高级焊工老铁(李幼斌 饰),为人耿直、业务精湛,全厂上下都对他甚为折服。他先后收了两个徒弟,谢思雨(吕行 饰)和欧阳水(郭家铭 饰)。谢为人沉稳,但心机颇重,欧阳则忠厚老实,乐于助人。偶然的机缘,老铁还收了令他颇为头疼的小徒弟许风(夏雨 饰)。许风的父母在他很小时便远赴非洲援建,由于疏于教导,因此许风有如脱缰野马,惹祸不断。后来父母在非洲牺牲,许风被特招入厂,却依然不见消停。即便成为老铁的徒弟,他和两位师哥乃至师傅之间也经常发生摩擦。
  岁月流逝,这些质朴的工人上演着各自的人生悲喜剧……

 长篇影评

 1 ) 见了见北方的刀

1 世间优劣本是比出来的,看《师父》方知陈凯歌的《道士下山》原是拙作。既已被人捷足先登,徐氏便难再拍自己那部处女作,这应是规矩。《师父》讲得是时代,亦是规矩。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没有讲好的,徐浩峰在自己的第三部导演作品里讲好了,可喜可贺。

1.1 近日在补看徐早期作品《国术馆》,其早期作品思想上怪力乱神的部分更多,在俗世面前这些比重会影响其们对珍馐的判断。徐后来文章在这一点上成熟许多,但抑或这成熟是种悲哀?徐浩峰自己写过“舍一事才能成一事”的道理,《师父》原著小说收录在他的短篇武侠集《刀背藏身》,那时候徐的行文已经是鞘里拔出的刀,你可以看不过去,但容不得你一个“不”字。

1.2 遗憾未能看到《箭士柳白猿》——徐浩峰至今未能公映的第二部电影,这部“黄河大侠”于承惠老爷子的遗作原定的公映日期是三年前。如果《师父》真能就此成就了徐的名声,《箭士柳白猿》的公映也指日可待吧。就像当年火了《集结号》,由张涵予主演的杨树鹏的那部小成本处女作《烽火》借机上映。(深陷在纪念内战英雄情结里的张涵予在《烽火》里倒是演了一个二十九军的低级军官,此节颇得玩味)没法推出从《倭寇的踪迹》到《师父》——徐氏硬派武侠的进化细节,因为缺了中间一环。

2 《师父》武戏的拳拳到肉不禁使得我在看那部《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预告片的时候兴致索然。电影里穿插着《火烧红莲寺》五块钱特效对武打的运用,正是对时下武打片的巨大讽刺。观众们在看了《师父》的打,再看《师父》里那部《火烧红莲寺》,悟性再差的也自然觉得可笑了,这是徐的功力。但同样的观众日后坐在电影院里再看那些凌空十几米的飞檐走壁,却不再会觉得可笑。王家卫没有办法的事,徐同样没有办法。

2.1 观众的文化素质永远是中国电影这水桶的最短一片,师父是真会且真教,徒弟得有起码的资质,不然给你真东西也接不住。电影里那句台词“刀法我给了,得多少在你们”就是这个意思。生源太劣,师父不出走就会饿死。徐浩峰电影里的信息量历来都是不小的,《师父》里架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它同样不是以情节取胜的那种电影,它的叙事方式与看惯了都市爱情与青春题材的观众熟悉的那类情节迥然相异。但这并不是徐氏的错,对于那种只会感叹“蒋雯丽真是老了”的观众,真要迎合她们你不如把任何一部电影都安排进满满的活色生香。

2.2 郑山傲在片中替陈识找的第一个徒弟,演员不是张亮,而是跳舞的张傲月。徐浩峰找来舞蹈专业的张傲月与裘继戎,是因为他认为现代很多武人的日常训练不如从前规矩,但是舞者的训练反而不曾懈怠,找来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模仿上会更轻松地传递一些徐更想看到的效果。这里面的细节,可以去看徐浩峰的《坐看重围》。

2.3 白俄舞女的舞蹈,“大腿肌肉运用之妙,近乎拳理”。这不是徐在讲笑话,他的书中尽是这类桥段。不仅是舞蹈家,还有从摔跤手,从拳击手,从足球运动员,挑山工等人身上,尽能被他看到拳理的相通之处。外行人只看懂了女人大腿的好,却看不到门道,亦看不到内行人的目光。如果看得出,也便是内行人。可如果内行人真这么多,社会怎至于今日?


<图片1>



3 电影中外地拳种来天津开宗立派的规矩和潜规则,甚为腹黑。除了徐浩峰,没人讲过这类事。不便剧透。

3.1 《师父》不仅带我们看了看逝去的武林,它还额外告诉我们传统武术没落的其中一个内因。或是最重要的内因。

4 戴立忍饰演的高手拿的是子母鸳鸯钺,十一年前笔者在师父那亲眼见过这东西,八卦门的招牌兵器。八卦门这位瘸了一条腿尚能伤的了陈识,即便最终败了,看官也自然应该明白导演的用意。王家卫的《宗师之路》里见识过北方拳“打人如挂画”,不知道那时候有没有后悔最初以咏春取材格局小了些?作为《一代宗师》编剧之一的徐自然比王更明白民国时什么才是国术里的头牌,咏春在整个民国时期都是未入流的角色。影片中北方的刀是给当代人看的。

4.1 八卦掌高手与廖凡饰演的咏春师父交手后互换了兵器,后者使的得心应手。徐浩峰在书中便写过作为中国三大内家拳之一的八卦掌在拳理上有一些部分和咏春拳是很像的。好奇者可移步徐氏书架。

5 郑山傲口中的韩大哥是韩慕侠?

6 希望下次其它电影在描述战争年代的军人形象时,能像《师父》里刻画地这样给人以压抑感。有枪的人不同于武行,可以没有规矩,可以不择手段。时代的变革,始于此。

7 观众们会理所应当地觉得电影里的脚行是跑龙套的设置,其实不然。脚行在电影中几次出现都是在讲“理”。你能在里面看到这个远去的陌生时代人们还恪守的一些规矩,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大理解《师父》里人们的性情,就如同从民国望向春秋,民国的人也会觉得春秋大义近乎迂腐儿戏。韩寒讲小孩子分对错、成人看利弊,可从没说这是对的,更没说是该引成人的做法为尊。他点出那句话恰恰是在批判成人那套,只有愚蠢到极致的人才会自然去对“看利弊”的做派点头称是。那些看利弊,无规矩的社会最终会引向毁灭。

7.1 观众会忽略的精致不止这一处,比如耿良辰看出那个假扮成脚夫的刺客,是因为长年累月在外干活的脚夫,小腿不可能如此白。人们感叹讲好故事的电影少,因为讲好故事的电影首先需要有一个留心生活细节的人去讲,我们的电影人是急功近利的,我们的电影产业是粗制滥造的,贾樟柯说过从前要花很长时间去讲去学的室内规制这一项所需的时长,就已经超过了现在很多电影整个生产的时长。有心人太少,有耐心的人也太少,所幸宋佳口中那个优雅的导演,他是个有心人,也是个有耐心的人。

7.2 邹馆长告诉林副官,他要参加陈识的开馆典礼不能穿官服,这是坏武行规矩的事。林副官问了一句有这规矩吗,邹馆长回答是。林是有枪的人,但他随即让卫队解散,自己和侍卫开车回去,把那身军装褪去,换上便装再来。没有第二句多余的话。


<图片2>



8 《师父》或许会使得女性观众有些消化不良,因为它过于冷静。但是对于男女世俗的部分,却又像张爱玲的笔法,再尖酸刻薄的地方你都挑不出半点瑕疵。它要做的从来不是妥协,徐浩峰在《国士》里写过:“追求取悦于人,是衰败之兆”。《师父》的文学修养就是我直接了当地打了伊一巴掌,但是我给你的枣是你挨我这巴掌之前提着灯笼也寻不到的。

8.1 宋佳的旗袍很风韵,白俄女子的腿和颜都是上乘,有那么个瞬间甚至会忘记它们亦会衰老。

9 陈识带咏春北上,最终未能如愿。电影的宿命正是主人公的宿命。笔者可以预见,《师父》这无根之木难以留存太久,一旦从影院下架,《师父》造的声势就会被更庞大的娱乐至死所淹没。劣币不仅在驱逐良币,亦在影响整个世道人心。

9.1 《倭寇的踪迹》上映时,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在又可以拿来用了。
也许是你从来不曾想到的一种武侠片。突破你过去所有对于同类电影的印象和概念,从名利搭台的古装动作大片的包围中旁逸斜出,在时间里冷冷的留下一道血痕,在各种统计数据染指的方向铩羽而归。此番过后,武侠片世界的一切还会回到之前浮躁和浅显的状态,但毕竟有过一部正统之师曾经孤独地杀向深邃。

10 徐浩峰《武士会》里有言:“在一个异族女子面前,汉人的一切都显得虚伪”。

10.1 电影中刻画了那位卖茶汤的异族姑娘,美丽善良,快意恩仇,勇敢坚韧。从《倭寇的踪迹》里的波西米亚妓女到《师父》里与耿良辰互生情愫的买茶汤的街头姑娘,异族女子是徐浩峰笔下和镜头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符号,她们象征着概念之外的存在。那个概念曾被王朔,被古龙,被毛姆,被施耐庵诠释过,淋漓尽致。

10.2 徐浩峰不愿用过多的笔墨去批判他没办法左右的那个概念,他只愿留一个寄托。他找到了最好的寄托。《倭寇的踪迹》里,波西米亚妓女对男主说,在我们那一个女人为男人冒过险,那个男人就是他的“塔塔”,你是我的“塔塔”。后来汉人们听到其他的波西米亚妓女口中的“塔塔”,便来问,得知是命运的意思,都哄笑作罢。

10.3 在创作《倭寇的踪迹》时,徐浩峰就曾表达过如下观念:“女性不见得习武,但是女性的审美对一个民族太重要了。如果你这一代女性都只喜欢中性的男人,那这个民族的未来一定会有问题。如果女性喜欢的是英武、遇事有决断力的男性,那这个民族一定会很强大”。


<图片3>



10.4 异族女子的符号是作为对英武正义角色的欣赏者形象而存在的,重要的是她们有自己的判断,凭借的不是直觉,而是经验。这需要明理,需要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仁,什么是不虚伪的义,明白强者是保护人而不是欺负人,只有弱者才会欺负比自己更弱的人;明白真正的英雄不一定随时随地外带光环,很可能是一个斗争过后蓬头垢面的存在;明白侠的精神不在于武艺超群,而在于挺身的热血;明白一个貌似柔弱的人在关键时候的担当才是值得敬佩的,而那些饱含作秀成分的套路则是值得唾弃的。在这样的异族女子面前,以耿良辰为代表的那部分男人只需要做回顶天立地的人,不需要再去学那些技巧、手段、方法,去研究如何对话、发展,进退拉锯,事情会回到它应有的样子,本该纯粹的事情会获得一种简单。

10.5 “不择手段是人杰,不改初衷是英雄”,徐笔下写满了不择手段的人,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也多是人杰,男人们渴望做人杰,女人们其实也只是喜欢人杰,而且她们认为人杰就是英雄。不是她们没见过真正的英雄,而是她们没见过真正的英雄比人杰更风光,所以她们从来就认不出那些英雄。很可悲不是吗?舍一事才能成一事,成仁取义的人往往被舍掉的竟然是他们应该获得的尊敬。女人根本不管什么是不择手段,什么是不改初衷,只看你是否做到了人杰,只要做到了,便接着可做她们的英雄,便自有五彩祥云等身。

10.6 既然标准是这些人定的,那所幸安排异族女子的存在,这些性情中人的出现对于汉人是陌生经验,无从质疑、驳斥、批判,她们扭动的腰身比汉族女子锁在闺阁里的腰肢更柔软,且柔中带刚。她们的美好就在于她们即便戴上面纱也能一眼认清英雄的原貌而不是汉人认为的英雄应该有的样子。所言归宿,应至于此。

10.7 电影后面耿良辰身负重伤坚持来到距茶汤女摊位不远的街口,靠在墙边望着她,她是他坚持着没有立刻死掉的信念。但临到这时候,却不愿上前吓着她。夜色中守着耿良辰摊位等他回来的异族姑娘,一如《连城诀》末尾在昔日山洞下守望狄云的水笙。姑娘焦急的模样让人心疼。如果电影中关于茶汤女的镜头戛然而止,她不知他最后的命运,这份牵挂,会更摄人心魄。徐动了私念,想给天使多几个特写。

10.8 “耿良辰狠看她一眼,转身离去。她是这辈子记下的人,下辈子碰上,要认出她”。
——徐皓峰《师父》

 2 ) 武术与江湖

  广东咏春拳拳师陈时北上天津,说是先报师恩,再振家业。天津作为当时的武术之都,提供了这样的舞台和机会。他找到天津武术界的泰斗郑山傲,一方面探讨拳理,一方面讨教迷津。郑山傲说,天津武术界不教真功夫。陈时说,一生只收徒两人。而这一段对话就成了整个电影的冲突所在。

  一、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是有各种各样的规矩组成的,街上不许见铁器,踢馆要提到第八家,面包要吃十五个,不管规矩多么稀奇古怪,但目的是非常明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津门武术界的规矩呢?其实,就是郑山傲所说的不教真功夫。至于为什么江湖立这个规矩?郑山傲并没有讲,就需要我们去揣摩。一是武学金贵,不能所传非人,糟践了好东西;二是人才难得,非大材难以传授。因此,相传是师父找徒弟,而不是徒弟拜师傅。

  不过,郑山傲津门风云三十年,真的就没有人可以传授真功夫吗?那不教真功夫的郑山傲,又要借此机会退出江湖。故事能这么简单吗?

  二、师与徒

  拳师要在津门立足,需要连踢八家武馆,这是武术界的规矩。郑山傲给陈识出了一个主意,可以教出一个天津徒弟来踢馆,不必亲自出手。并且,亲自从军队挑了一个苗子给陈识。

  前清的督司府是郑山傲的家,也暗示了他的政治身份与地位,给陈识挑的徒弟,自然也是军队出身,是林希文-郑山傲徒弟的随从,而习武之地恰恰也是在郑山傲家中,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陈识教徒弟踢馆的事情,被郑山傲藏的严严实实,密不透风。不出意外的话,当陈识教会徒弟之后,那么他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峰回路转,车行脚夫耿良辰因为路遇陈识夫妇,尾随他们来到了陋巷,要与陈识比武,随后拜陈识为师父。当陈识看到耿良辰的材质,动了收徒之心,准备倾囊相赠的时候。他就犯了津门武术界的规矩,不能教真功夫的戒。也破了郑山傲要把咏春拳留在津门的局。

  当陈识告知郑山傲,自己收了一个徒弟之后,准备教授真功夫的时候。郑山傲突然拜倒在陈识面前,要求他教授咏春的功夫。他告诉陈识,当徒弟踢了八家馆的时候,津门武术界会请他出马,将徒弟赶出天津。为了稳妥起见,他必须学会咏春拳。注意这个规矩是郑山傲突然加上的,在此之前从未提过。另外,陈识说过一生只教两个徒弟,耿良辰算一个的话,那么郑山傲这一拜师,就算第二个徒弟,陈识之后就不能再传授咏春拳了。郑山傲的用意,依然是维护津门不传真功的规矩。

  三、里子与面子

  《一代宗师》中,提到有人活成了里子,有人活成了面子,邹馆长显然是津门武术界的面子,而郑山傲则是武术界的里子。出了乱子,邹馆长出面讲规矩,郑山傲出手维护规矩。但是,这一次他们遇到了陈识和耿良辰。

  耿良辰是大材,脚夫出身的他,学了陈识的功夫,踢了八家馆,削了天津武术界的面子。这时候,就需要郑山傲出马,维护津门的规矩。问题在于,郑山傲能否做得到这一点。

  郑山傲要求陈识教他真功夫,在学会之后,曾经要求与陈识比武。在过程中,郑山傲就想动手废掉陈识,可惜的是,陈识反手一刀逼在他的脖子上。而另一面,耿良辰在踢第八家馆的时候,陈识与耿良辰曾经动手,却被割断了背包带。事后,陈识说他比自己年轻时更加厉害。两相对照,郑山傲根本无法降服耿良辰,遑论维护津门武术界的面子了。

  这时,故事穿插了一段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情节,林希文出手打伤了师父郑山傲,并将此拍成了电影纪录了下来。郑山傲三十年的名声,一夕荡尽。这个局,据说是邹馆长与林希文商量好的,为的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林希文因此取代郑山傲成了天津武术界的里子,取代郑山傲来继续维护规矩。

  直到耿良辰被林希文暗算后逐出天津,陈识才意识到,自己辛苦教出来的徒弟,其实是为了郑山傲收山准备的。林希文打败郑山傲是不能公开的,但是他公开驱逐耿良辰,则是公开成为了津门武术界的第一人,活成了津门武术界的里子。

  四、脚行与武行

  陈识与耿良辰,一个是外人,一个是脚夫,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进入津门的武行。这涉及到一个身份的转变,如何从一个外人进入到津门,从底层的脚行上升到武行。

  耿良辰临死,回到了脚行,推了最后一班车。但是,我们知道,他在拜陈识为师的时候,已经离开了脚行。他的说辞是,师父说练武之后,不能再继续做体力活。(经名家指正,练武后的确不能再继续干体力活,因此耿良辰并没有说假话。此处的对白,应为一语双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武行不再是劳力者了,脚夫却依然是劳力者。

  陈识在授徒的两年中,是生活在贫民窟里,表面上做的是木匠活。武行过来看,知道他不是吃的武行的饭,而是做的底层的活。上下有度,这也是规矩。

  一旦陈识可以在天津开馆收徒,那么他就泯灭了天津内与外的界限,也打破了武行与脚行的差别。而内与外,上与下,恰恰才是津门武术界的规矩所在。郑山傲为何阻止陈识教真功夫,其原因大概也就在于此了。

  小结

  苏格拉底曾经讲过一个洞穴的故事,故事中大部分人生活在洞底,被绳索牢固地捆绑住,在他们身后有一小部分人坐在火堆周围,通过火堆制造各种各样的影像,来控制洞穴底部的人们。如果洞穴底部有一个人,能够走出洞穴,那么他是否还要回到洞穴。如果,这个人走回到洞穴的话,他会遇到什么事情。

  在我看来,陈识来到天津,就是尝试回答两千年前,苏格拉底的问题。洞穴之中,是不需要真功夫,只需要维持好江湖就可以了。因此,陈识和耿良辰注定是要被驱逐出天津的。

 3 ) 重现北洋时代“全民武侠”的6个细节

1,起士林西餐厅

起士林的面包随便吃。这个场景贯穿了电影的多个部分,金士杰非要廖凡硬吃个八个面包才肯答应帮他,廖凡正因为吃太多免费面包而被小宋佳注意,最后小宋佳和廖凡闹掰又回到了起士林做服务员,廖凡依旧用吃面包来引起她的注意,起士林就成了片中地下党接头的交通站一般。

这个餐厅当年在天津很有名,袁世凯做寿都请起士林做西点,据说因为后来黎元洪的蛋糕更大,袁世凯又逼着起士林做了个更大的。

起士林老板是德国人,所以做的东西基本是德国风味,这个餐厅一度名冠京津,所以电视剧版的《茶馆》里,王利发为了改良,给老裕泰茶馆添点新玩意儿,王掌柜就去了趟天津,去起士林喝了咖啡,可见当时的京津,想尝上好西餐,唯起士林莫属。

2,白俄

片中有好几段,廖凡和金士杰在俱乐部看白俄舞女,露着修长的大白腿跳舞(各种腿的特写镜头,可见导演徐浩峰也是个彻底的腿控,连后面比武都不忘了安排一个穿开衩旗袍露大腿的女武行)。

在当时中国(北洋政府时期),北平,天津,上海,哈尔滨等城市有大量的白俄。所谓白俄,就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红军布尔什维克推翻了沙皇,原来的沙俄贵族和拥护沙皇的军阀和部下们,很多都跑到了比较晚解放的西伯利亚,最后流亡中国,因为相对于红军,他们是白军,所以叫白俄,后来的什么白匪军白色恐怖都是从这来的。

白俄女人往往受教育程度高,热爱艺术,但又不会什么手艺,所以当舞女甚至去青楼的也就很多。不过当时娶白俄似乎是很正常的,写过名篇“开大炮兮轰他娘”以及命令过关公大战秦琼的山东军阀张宗昌就有白俄老婆,因为他年轻时去符拉迪沃斯托克卖过豆腐(我觉得现在北漂都不算什么,你看那时候广东人漂南洋上天津为了发展咏春,四六级都没过只会卖豆腐的山东人一漂就去了俄罗斯),然后就娶了个俄国老婆,当然张宗昌的老婆人种太多,刺杀伊藤博文那个朝鲜英雄安重根的妹妹,最后也被张宗昌收编了当老婆,我估计他家晚上吃饭基本就是东北亚六国会谈地干活。

当然,白俄不只有女的,也有男的,但是当过白匪军的他们身为战斗种族,除了战斗也不会什么,所以大多晚景凄凉,被称为“穷老俄”,评剧演员老白玉霜家是开妓院的,就专门接待“穷老俄”。

3,蜀山剑侠传

廖凡最后在火车上,翻看那本沾了耿良辰血的《蜀山剑侠传》,他觉得似乎愧对于徒弟,这也是为什么他最后杀遍武行总爆发的原因。

不过这个多少有点出入的是,耿良辰在租书摊上出租《蜀山剑侠传》,按片中背景大约应在北洋时期,当蜀山一书其实是诞生于抗战时期,不过可见导演对这本书之爱,把它向前移了几年。

蜀山的作者是还珠楼主,是个四川人,所以他以峨眉派为主线写的这个武侠小说,这个小说最大的意义,就是它开创了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一个宗派,就是奇幻武侠,人都会飞,一扬手就能把一座庙推平,武侠脱离了血肉之躯的生理束缚,成了超人,又回到了唐代聂隐娘一伸手从脑袋里揪出一把刀的神奇境地。

至于被李安拍成电影的《卧虎藏龙》,原著作者是北京满族人王度庐,他那个派别的武侠小说就老实很多,追玉娇龙,追了大半夜也没追上,都没穿超人的裤衩,飞檐走壁也是不能超速,严格按照交规来的。

顺便说一句,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降龙十八掌,就是诞生于蜀山剑侠传,后来被金庸借用了到射雕三部曲里。

4,火烧红莲寺

片中天津武行大聚会,说不唱堂会改放电影,放的就是《火烧红莲寺》,我记得在影院中看到这一段时,很多人笑,因为觉得那一小段黑白电影很搞笑,老和尚手中发出白色光波,好像天马流星拳。

这就是张石川在1928年导演的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这个片子的风格和蜀山剑侠传很像,飞来飞去,手发光波,完全是中国古代版的圣斗士星矢。

因为是黑白无声默片,所以放的时候是要有伴奏的,有些地方,还会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加演点大鼓曲艺之类能说话的,给大家解解闷,叫“影后加演”。

这个片子推动了当时的武侠电影风潮,而且有很多技术创新,比如今天大家都知道的吊威亚,就是这个片子拍武侠飞来飞去时,研究出来的。因为太火了《火烧红莲寺》拍了18集之多,这时,国民政府觉得满大街演武侠电影怪力乱神,太不像话,就禁止再演武侠电影,于是,《火烧红莲寺》第19集跑去香港拍的,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香港武侠片。

5,南北之别

片中有个细节很搞笑,廖凡被天津武行算计,死到临头,他缓兵之计,假装要留下技艺,结果拔腿就跑,蒋雯丽对坐成一排、穿着长袍的天津武行们说:南方人,不可信。

这种南北之别的话,以及背后的想法,绝不是片中蒋雯丽的随口一说,而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想法,也就是说,全民都是地图炮。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光绪年间,维新变法,恭亲王奕忻评价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四个字:广东小人。就是说这两个人不可信,其实背后所反映的是当时北方农业文明对沿海地区商业文明的一种不信任。

所以在电视剧版的《茶馆》里,王利发对李三爷,你说康梁闹腾什么呢,他两个南方人怎么会懂咱们京城的事情?

所以,清朝之后,中国历经了太多的南北之争,南北议和啊,什么北伐啊,迁都啊,当然有人喜欢用各种主义来解释,但说是南北之争也并不为过,从河南人袁世凯,河北人冯国璋,到安徽人段祺瑞,东北人张作霖,北洋政府的核心几乎就是北人治北,这也是为什么孙中山这个一口陈奕迅口音的人,到了北京只能面对一帮子最佳损友,只能爱的呼叫转移,孤掌难鸣、最终故去的原因。

所以在《师父》这个片子里,廖凡其实就是一个武行版的孙中山,他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些天子脚下的北方人对政治和权谋的熟稔和炉火纯青,他的武术虽然可以连踢武行,最终却败给了权谋。里子面子,反复捣腾,眼花缭乱。

包括蒋雯丽在片中对廖凡说的那句,让你见识北方的刀,也有此深意。

6,鸳鸯钺

片中最后,廖凡打遍天津武行,伤人不杀人,然后戴立忍坐个自行车就过来参与围剿,他对廖凡亮出了一样非常奇形怪状、四面都是刃的兵器——鸳鸯钺。

说到鸳鸯钺,必须提到一个人物和当时的武行之外的另一个行当。人物是童林,他就是武侠世界中使用子午鸡爪鸳鸯双钺打遍武林、最终创立无极门的人。

童林这个人物当然是虚构的,他出自长篇武侠评书《雍正剑侠图》,创作者是生于北京的著名评书艺人常杰淼,这部长篇武侠评书讲的是童林帮助雍正铲除武林败类的故事,这个书最初的文字版本,就是连载于《新天津报》等天津报纸,上世纪90年代,单田芳把它改编成了评书《童林传》,家喻户晓。

同在《新天津报》连载过的武侠评书,还有天津著名评书艺人张杰鑫创作的长篇武侠评书《三侠剑》,这部书的主题和《雍正剑侠图》非常像,都是江湖英雄帮助朝廷,平山灭岛,铲除武林败类的故事,主旋律色彩都十分浓重,而且反对台湾独立,维护大清朝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这就和香港电影中清朝官员动不动就是僵尸那种意识形态截然不同,这也是南北意识之别的一个体现。

从《蜀山剑侠传》、《卧虎藏龙》为代表的武侠小说,到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再到武侠评书《雍正剑侠图》和《三剑侠》,可见当时的社会上各种文艺曲艺中,武侠这个门类的分量之重,之受欢迎,再到天津19家武馆遍地开花,报纸上也是霍元甲的故事,可以说,那几乎是一个全民爱武侠的时代。

 4 ) 有武,有侠,不是武侠。

师父,师父。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师父这个词,自古以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就有着别一番的意义和分量。甚至在古代,乃至到民国时期,遵循着旧时规则的门派里,师父对徒弟有着生杀大权。一如陈识所说,拜了师,学了拳,他将视我如神。
做学徒第一步,就往往是先从学如何侍候师父做起。先做人,后学艺。身为师父,所传授的不仅仅是“艺”或“技”,更是“人生”。

旧时的师门,相当于是一个人的第二出身。代表着这个人个人所负之能,代表着这个人的行为准则,更代表着他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地位和身后的人脉,关系网络。

所以,念起师父两字来,总是沉甸甸的。电影里,师父的师父对他说,你是这个门派全部的未来。所以,他便下了可以为之付出所有的心。师命难违,这里面除了道德和规矩,更多的是早已养成的潜意识的遵循和服从。从小被师父教导大的人生,师父的观念往往造就了徒弟的三观,一代传一代,就成了门派的文化。

咏春的文化我不甚了解,但就从电影里看来。传拳为秘,真传不过两人。求精不求多。陈识求的是扬名,但是却不会真传。所以他只要一个真正的徒弟,一个可以替他扬名的徒弟,一个注定被牺牲的徒弟。

他说,好在是个小人,不可惜。

人总是这样,最开始的时候,都以为自己的心是硬的。总以为自己的信念永远不会变。总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计划中,总以为只要自己做得出,就有想要的结果。总以为……

太多的总以为,最后换来的往往只是世事难料,无力回天。

师徒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情谊。史上虎毒食子的父母尚且有,何况冷心冷面的师父。然而,陈识终究做不到,他还有追求,他还惜才,他有着坚定设局的心却毕竟是初次设局。他坚定,却不老练。狠心,却不冷血。因为,他还是个真正的武人。

师父这部片子,有着写实的粗犷画风,一拳一刀,实实在在。但风格却又极其的写意,泼墨而画,意所至,情所至。
徐皓峰,拍的是武,讲的是侠。但这部电影却不能称之为武侠。徐皓峰的武与侠,是割裂着的。现实中的武人,带着名,带着利,带着摆不脱的规矩和枷锁,求生,求死,求义。导演在他们的故事中,放了一个侠在武馆的顶头上,具体却表现在底层的脚行中。反差的讽刺着现实。

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才是真正的江湖。武侠只是成人的童话,武与侠的相离相吸,才是完整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没有真正的坏人,也没有真正的好人。林希文杀了耿良辰,却也是剧中唯一一个读懂他的人。陈识把耿良辰送上了绝路,但最终用难以压下的不甘为他复了仇。邹馆长机关算尽,也终究只是个遗孀的苦与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坚持,得不到,舍不掉,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林希文不是必须要杀耿良辰,但是耿良辰却必须死。他打破了规矩,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成了军界势力侵入武行的一个障碍。人算不如天算,陈识步步为营,计划周密,却没算到时迁事移,天下大势。
他愤恨,不仅仅是因为耿良辰死了,他怀了几分愧疚。更是因为,耿良辰死的毫无价值。他心中的,是不甘。他不甘自己的一盘棋,就这样收尾,成了别人更大棋盘中的棋子,成了一场笑话。

倘若不是有林希文的介入,按照陈识和郑老头的谋划来,耿良辰会在他眼里死的是应该而值得。或许,他会有几分惋惜这个大才,却不会升起愧疚与愤恨。然而,现实却狠狠的打了他一个耳光。在时代变迁的面前,个人的谋划,或者一个门派,甚至是一个行业的谋划,都不过是螳臂当车。

在这场对峙中,武馆输的毫无悬念,甚至是主动让步退出。侠是种精神,名和利却是切身关系到吃饭喝水赚钱的。没有物质基础,何谈精神?武馆行当中的种种规矩,更像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维护。挥着武的大旗,安慰得不到侠,做不到侠的自己。

林希文说,如果他活着,武行会有意思许多。可惜这样有意思的人,有骨气,可以说是整部电影中身上唯一体现着侠的武人,耿良辰,却必须死。一群鸭子可以啄死一只天鹅,这不需要道理,自然界自古如此。

徐皓峰,怀着侠的理念,写了一个现实的武的故事。赤裸裸血淋淋,却偏偏一刀一刀的分明。让观众没有余地去躲避,就像蜀山奇侠传里的血迹,翻开,就必然看到。

有侠的人,未必有武,武不是侠的必然条件。有武的人,未必有侠,有武又有侠,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
影片的结尾,与侠无关。耿良辰已死,侠成了茶摊上口口相传的传说,成了埋藏在社会层次深处黯然的保留。
影片的结尾,是武的苍凉,大写的末路苍凉。邹馆长强撑着的气场,随着电影结束的倒计时,一秒强似一秒。每强一份,都愈加强烈的透露着苦苦支撑的外强中干。当她用刻意的稳操胜券的姿态,用刻意提高的声音,宣布咏春已绝的时候。我从这片段中,读懂了邹馆长所说的: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装装样子嘛。确然,她深有体会。

侠已逝,侠已隐;武已空,武已绝。

武侠只是梦。

 5 ) 武侠的魅力之一,是里头有中国人的样子

 武侠的魅力之一,是里头有中国人的样子。
                                                                          ------徐皓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从古至今都讲究规矩二字。但是有些年代,规矩已不再是规矩。军阀的介入,礼乐已崩,武林已逝······所谓的规矩都是有权有势人定的规矩,那些重要也不重要的规矩,和情义道义已经在一个取舍之间·······

       蛋糕早已瓜分完毕,新来者要想加入就必须付出代价。陈识就是这个新来者,这个闯入者·····但是不管陈识这样试图分一杯羹的外来者还是林希文这样觊觎大位的强权者都会被抹掉,因为他们永远斗不过即将到来的二战纷争动乱大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他们什么都不是,什么也做不了·····

     不愧是金马的最佳动作片,手起刀落、干净狠辣、自成一派的写实招数,在冷兵器的交锋上算得上是经典。因为传统的中国武技不是打斗,而是交手。就是所谓的两个人的身体交织在一起,这个时候就没有余地了,生死就在一瞬间。咏春派有句话说的就是“刀无双发,棍无两响”,你我的兵器在相碰的瞬间,就已经见输赢了,不可能再碰第二次了,这时候就看谁能利用这个杠杆变出来杀招,谁的力量更大,转化更灵活。这是徐皓峰的原话,这是他这些动作创造的精华。

     “今天我求一个人活着 这人离我两百米 我心念不强 再远 怕不能应验········· ” 宋佳不愧她影后的名头,旗袍加身,风韵诱人、眼神迷离·····乱世女子的挣扎矛盾深情,拿捏分寸感绝佳······徐皓峰真不愧是重度直男癌患者,总归有把女人当附属品的痕迹,陈识骗她、利用她,她还是那么爱他·······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结尾那场一气呵成的巷战,如今大屏幕上的武打电影,已难得能够欣赏到这种可以让人一口气可以看到爽的精妙武打,真是久违了啊·······

 6 ) 【师父】:人活一口气


【师父】在精神层面上是可以与【卧虎藏龙】并列起来的,【卧虎藏龙】绘的是功夫的“意”,而【师父】显的是武人的“气”。但单说二者讲的是“武人意气”那又狭隘了,毕竟它们都带出了太多导演身上的“书生意气”。而这种“意气”,便是东方文化中独有的魂魄。

要把【师父】这部片子掰扯清楚,必须从本片的导演徐浩峰说起。徐浩峰从任何意义上讲都可以称之为一个奇人,不仅传奇而且离奇,奇到我至今闹不清楚他到底叫徐浩峰还是徐皓峰,不仅我闹不清楚,新闻媒体和百度百科、豆瓣、时光都没有闹清楚。徐浩峰的二姥爷是形意拳大师李仲轩,徐浩峰幼时便曾与他习拳,却未拜师入门,传说他曾经从五楼跃身而下毫发无损。(我没在开玩笑,严肃脸)长大之后,徐浩峰并没有成为一名武师,而是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去做了师父。在【师父】之前,他就已经执导过两部影片,虽然屡获各大电影节提名,可惜都没有在群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什么鬼),第二部影片【箭士柳白猿】甚至未得公映。虽然影路不顺,但徐浩峰的小说却写得极妙,他笔下的民国武林自成一派,气韵皆存,光怪陆离。他与王家卫合作了十年磨一剑的【一代宗师】,并凭借此片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一代宗师】之后,便有了这部【师父】。(请允许我忽略90%陈凯歌作品的,最直基片【道士下山】,毕竟wuli浩峰只是原著作者而已)【师父】在刚刚结束的52届金马奖中获得最佳女配、最佳改编剧本(编剧就是原著作者就是徐浩峰)、最佳动作设计三项提名,并最终击败【刺客聂隐娘】、【杀破狼2】等片一举拿下最佳动作设计,而本片的动作指导也不是别人,就是徐浩峰自己。

徐皓峰还是徐浩峰?

【师父】毫无疑问是徐浩峰最优秀的作品,相比节奏有驰无张,电影语言苍白的处女作【倭寇的踪迹】,【师父】在影像体验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显然徐浩峰在与王家卫的合作中,学到了不少电影学院不教的真东西,这点在【师父】的床戏中也体现的最为明显。(我真的没开玩笑)

王家卫风格的床戏

从【师父】开始,徐浩峰可以说有了一套极具辨识度的电影风格,这种风格并非建立在用镜或是剪辑之上,而是立足于他别具一格的台词风格,以及独此一家的动作风格。

看过【一代宗师】的朋友都应该都对徐浩峰的对白风格记忆犹新,即使没看过的人,想必也听说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台词。有人说他的词写得矫情,确实,这些文绉绉的语言容易让人觉得别扭,毕竟如今是个以话语里夹杂着“他妈的”来表彰率性的时代,“讲究”有时就成了“作”。一群流氓里有一个绅士,那个绅士便怎么看都是小丑。而一群绅士里混进一个流氓,那难看的就是流氓了。

漂亮的辞藻,只是徐浩峰文字的外衣而已,这些词句背后值得琢磨的意和理,才是它们为人称道的最大缘由。像是两个多年不见的旧情人再次相遇,一般的电影可能要大篇幅的叙旧,才能将人物的情感清楚地传递给观众。但徐浩峰只需要寥寥数字,就能把这多年的感情抖个干净,简练而厚重。也正是因为这种一般人难以做到的通透,使得徐浩峰的台词风格独树一帜,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迷人。


笼统地说了一下台词,再来概括的谈一下武打。中国的武侠片、功夫片、动作片发展了好几十年,如今称得上别出心裁的东西实在是少之又少,能达到独具一格这种程度的更是凤毛麟角,然而创新在很多时候又并不意味着好。近十年来,又新又好,唯有【师父】。【师父】没有特效威亚带来的飞天遁地,不用升格镜头来制造诗意和弱化暴力,也不像好莱坞动作片全凭快速剪辑来给花拳绣腿增添打击感。【师父】中的部分打斗场景甚至是一直维持在全景到近景的景别,将每招每式都清晰地展现在你面前,然而因为演员动作的快准狠,佐上动作设计的流畅顺滑,你眼中所能见到的没有招式,只有激爽无比的眼花缭乱,痛快利落。

近几年来夸赞一部功夫片时,大家最常用到的词汇就是“拳拳到肉”,【师父】用不到这个词,因为它主打的不是老生常谈的拳脚棍棒,而是甚少有人提及的刀枪剑戟。在我心里,上一部算得上优质的以兵器械斗为主的影片是徐克的【刀】,距今也有20个年头了,然而单论动作设计,【刀】恐怕也要排在【师父】之后。【师父】中的兵器,不是武侠小说中的倚天剑屠龙刀,没有神力亦没有花里胡哨的用法。【师父】中的兵器,就是一块块开了锋的铁,形状各异,但是有千百年留下的制造规矩,用的人各异,但是有几代人传下的用法。【师父】虽说是部械斗片,但从头到尾都没留几滴血,每一场比试都是“伤人不伤性命”,三两招分出胜负,招招致命却点到为止,基本上每个角色都透着一种高手的优雅。总结起来,【师父】中动作戏的观感就是一滴刀划过脖颈时额头的冷汗,让你大呼过瘾的同时,心又悬着不敢放下。

片中的各式兵刃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则影片的花边。男主廖凡为【师父】学了两个月咏春,开机时他自己和徐浩峰两人都不知道最终成片的效果会不会给“咏春”两个字掉价,所以他们又给咏春起了一个别的名字,片中所有提及咏春的镜头都拍了两套,一套叫咏春,一套不叫,想看成片的效果再决定用哪个门派的名字。徐浩峰在粗剪版完成后给廖凡打了个电话,说了三个字:“用咏春。”

说完了大面上的风格,再来说说【师父】的内容。【师父】的核心不是功夫,不是兵器,不是武林,不是时代,不是社会。是人。片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完善人物和丰富人物,包括兵器招式,都是与人物性格相匹配的。徐浩峰自己曾在采访中提到过,片中戴立忍饰演的高手用的武器叫鸳鸯钺,能以小博大,胜在取巧。所以戴立忍的角色就被设置成了一个瘸子,身体缺乏优势的高手,要取胜必然是要靠巧的。廖凡在于这个瘸子高手对决时,也没占到什么便宜,胜利后更是将这对子午鸳鸯钺收为己用。

【师父】的原著小说不长,读完也就用个几十分钟。电影比小说更加丰富,但剧情主线基本一致,建议看完电影后再读小说,不然会对观影体验有些许的影响。唯独有一部分小说里讲得比电影中清楚,是时代背景。

“漫长的清朝,民间是禁武的。”“习武人在清朝是走镖护院的穷苦底层,武馆是民国才有的新事物。”“天津有武馆十九家,平均一所武馆十来个学员,靠收学费根本无法维持。武馆重要的不是学员,是师父。自民国初年,国民政府提倡武风以来,武术只促成了武侠小说热潮,对大众改变甚微,大众要劳苦过活或吃喝玩乐,没时间练武。”“官员和商人给武馆捐款,只为养住有名的师父。”“师父说,不与大众发生关系的事,也可以兴盛,比如国画、瓷器,便是富贾高官玩出来的。武术现今的处境等于国画、瓷器,但武术不是实物,进不了‘奇货可居’的金钱游戏。政治需求改变后,武术的兴盛便会断亡。”“我师父一代人,绝想不到我这一代人会如此富裕。我们有钱了,回不了头啦。”以上是书中对民国武馆状况的介绍摘录,【师父】的故事就是在这种随时会消逝的繁荣中展开的。

【师父】的故事是个局,局中人互为棋子,又都是棋手,没有人是无端的被利用,每个人入局都是为了一己私欲。故事不难懂,导演很贴心,基本上人物的每个行为都在对白里有解释,这里就不多讲了。而且说多了就有剧透的风险,一个有趣的连环局要是提前知晓了章程也就没意思了,所以我来说说人物。


先说徒弟,宋洋饰演的耿良辰。他是片中最单纯的人物,单纯的好胜,单纯的倔,单纯的目空一切,单纯的不讲规矩。他入局是源于色,就是想看一眼师娘赵国卉(宋佳饰)。拜师练拳后,他渐渐有了规矩,也把师父师娘当了家人。比武给了他从未有过得脸面,一时间他成了天津卫的风云人物。师娘告诉他“见势不对,要知道逃”,他没有听,为了不丢掉他自己挣来的脸面,他成了反派林副官(黄觉饰)口中有骨气的人。

宋洋也算是徐浩峰的御用演员了,徐的前两部片子宋都是男主角。【师父】中的男演员们都远算不上帅的惊世骇俗,但论气质和男人味确实都算是个中翘楚了。


再说师娘,宋佳饰演的赵国卉。她入局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过几年有人遮风挡雨的日子,二是再怎么样也能赚到一笔钱。她与陈识(廖凡饰)的结合,是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所以她让陈识先表个态,看看这个男人是否靠得住。陈识说自己自幼习武,每日挥刀500下,来约束自己心中的杂念,日后以赵国卉为约束。赵国卉提了两个要求,每个月逛一次街,每个月吃一次螃蟹。陈识说,逛街不买东西,螃蟹管够。

就这样两人开始了夫妻生活,赵国卉从一开始的不闻不问,到后来的负气出走,直至最终说出“他犯的事,我担着”,便是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的过程。陈识第一次见赵国卉是在她做服务生的西餐厅,陈识和郑山傲打赌,点了八个不要钱的面包,吃到一半赵国卉过来说:“别吃了,见不得赚便宜没够的男人。”这是对陌生人说的话。赵国卉发现陈识想牺牲耿良辰后负气出走,陈识去西餐厅找她时又点了八个面包,赵国卉又过来说:“面包免费前提是要点菜。”应时局提醒陈识,天下没有白赚的便宜,这是对家人说的话。

赵国卉与耿良辰之间的感情也是不断变化的。起初她把耿良辰当做一个色胆包天的小人,一年学艺赵国卉一直与耿良辰保持距离。直到耿良辰踢馆成功后给她和陈识带回了螃蟹,耿良辰告诉赵国卉自己有了心上人,赵国卉才放下了戒心。日久生情,赵国卉对耿良辰也产生了责任心,在得知陈识要牺牲耿良辰后,赵国卉心生纠结,一方面不想坏陈识的事,一方面又担心耿良辰的安危,提醒了耿良辰“见势不对,要知道逃”。其实通过陈识要去为耿良辰报仇的时候,赵国卉没有阻拦,也能看出赵对耿是有感情的。

赵国卉的扮演者宋佳,无论演技、气质、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她电影演的少,实在是有些可惜。略微的八卦一下,【师父】的监制是电视剧大导张黎,他与宋佳有过不计其数的合作,两人之间也一直有花样绯闻。


接下来说师父,廖凡饰演的陈识。他入局的目的就一个字,名,为咏春在武都天津扬名。武行泰斗郑山傲(金士杰饰)说“高手的生死,决定一技的兴衰”,陈识是咏春最后的高手,所以他是“一个门派的全部未来”。无奈陈识想要在天津开武馆,就“得按世上的规矩来”。先教出一个本地徒弟,打败八家武馆,而后看着徒弟被郑山傲打败,并被逐出天津,他就可以安稳的在天津立足。就连与赵国卉结婚,也是为了在被徒弟打败的武馆找上门时,有个美女媳妇儿做挡箭牌,以此证明他为求安生不会授意徒弟做这种事。陈识以为自己可以为了一门兴衰不择手段,没想到最终还是跨不过情这条线。日久生情,陈识对赵国卉有了爱,对耿良辰有了愧,与郑山傲有了义。陈识其实一直在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起初他对自己说,耿良辰是个小人,牺牲他不可惜。后来这个理由已经无法弥补他心中的愧意时,他又安慰自己说,耿良辰是大才,会伤不会死。可到了事成之日,终究心愤难平,还是憋不住一口气,陈识与整个天津武林为了敌。陈识总结起来是个善人,直至最后一步一战的生死对决,他也未想过取人性命,还想着让年轻人在这些对决中学到些东西,让咏春得以流传下去。

廖凡就不多说了,影帝级演技,人家是正宗的全凭实力吃的演员这碗饭。很讶异为何他还没有凭【师父】中全然不用替身的武打提名几个影帝,毕竟他才只练了短短的两个月,在我这个门外汉看来就已然是一副高手该有的样子。


然后说泰斗,金士杰饰演的郑山傲。三十年天津武行的头牌,靠的是功夫和脑子。入局的目的也是一个字,誉,人老了,想为后世留下些足以写进历史的实在东西。他与陈识是武学上的惺惺相惜,利益上的交易双方。郑山傲是狡猾的,为了试探陈识是否倾囊相授,郑山傲假装在比武中动了杀机,陈识无力反抗,他便知自己已经学会咏春的全部。郑山傲也是义气的,他在将要离开天津之时,最后的话是劝陈识也赶紧离开,还不忘说,“如果好心,带你徒弟走。”郑山傲千算万计,也未想到自己经年累月布的局,最后给自己的徒弟做了嫁衣,还搭上了自己一世的名声。

老戏骨金士杰也不多说了,他的好是少有的与年龄无关的那种,是单纯的作为演员的优秀,如果再将他近古稀的岁数考虑进去,那他的好可真算有些神奇了。他极具特色且富有磁性的声音和说话方式大概是每个男生都想拥有的吧?


再说就轮到军阀了,黄觉饰演的林希文,林副官。他入局,是为了接管武行。我前面说他是反派,这么说并不确切,毕竟男主陈识也不算是绝对的正派,林副官只不过是和男主对着干的人。林副官是郑山傲的徒弟,心在仕途,习武不勤。片中他两次地位提升都来自于用计暗算,但都未把事做绝,给受害者留了出路。区别在于,郑山傲是“聪明人”,走了出路,耿良辰是“有骨气的人”,走了回头路。相较陈识,林希文显然更看重耿良辰,毕竟在他眼中陈识也只是个为达目的可以牺牲别人性命的算计者。也难怪林希文直至最后一刻还记挂着耿良辰,“他如果还活着,武行会有趣些。”算人者恒被算,林希文也不过是邹馆长局中的一粒棋子而已。

我想象中的林副官是永远自觉高人一等的,虽说面上都做得很漂亮,讲规矩和礼数,但心底里即使是对郑山傲他也未曾真心敬重过。黄觉呈现的很不错,演出了一个不徐不疾,阴狠但又克制的林希文。


最后要说掌门人,蒋雯丽饰演的邹榕,邹馆长。邹馆长在小说中是个男人,改成女人后她成了【师父】中最妙的角色,人物之有趣,完全值得为她单独立一部前传,拍一部电影。邹馆长入局的原因借她自己的话说是“男人打天下,女人要守住。”邹馆长的丈夫死于十一年前,郑山傲之前她丈夫是天津武行的头牌,但郑山傲说他天津武行的头牌做了三十年,不知这是个情节漏洞还是邹馆长的丈夫身死之前地位就被郑山傲取代了。邹馆长作为一个武艺不佳的女流,十一年来还能在武行保持仅逊于郑山傲的地位,让一众高手、馆长们唯她马首是瞻,当然靠的不可能只是丈夫留下的名声。至少在【师父】中我们能看出,邹馆长一手借刀杀人玩的实在是妙。

【师父】的故事,当然是先有了陈识北上的布局,再有了郑山傲设的局。林希文在郑山傲的局中看到了取而代之,接管天津武行的可能性,但林毕竟不是武行中人,他的局必定是懂规矩的人帮着设的,这个人多半就是邹馆长。但是邹馆长就是再神机妙算,也必定算不到耿良辰的身死,所以想必借陈识之手除掉林副官这步棋,并不是一开始就布下的,这一石二鸟的计策,既能除掉林副官,还能顺手除掉陈识这个外来者,可见她的城府之深。邹馆长所行的计策,都是在别人的布局之上再布局,让别人达到目的的同时,自己收获更大的利益,而且无论中途事情如何变化,她总是有新的办法借势再向上走。虽然她一直是受益者,但仿佛又像是个旁观者,各种事情总与她没有直接的关系,出了乱子好像还需要她在当中调停。甚至陈识在复仇时,也只列了林副官一个对象,毫无要算上邹馆长的意思。邹馆长无疑是【师父】中最高明的角色。

邹馆长与她的丈夫,年龄上至少相差个二三十岁,老夫少妻。邹馆长戏中一直是利落的短发搭上西装,最为女性化的装饰就是耳朵上的一对金耳钉了,想来这也不是她喜爱的装扮,只不过是必须要在外人面前做出一副强硬的样子,不得已而为之。

蒋雯丽凭邹榕这个角色提名了今年的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她的演绎真是多层次全方位无死角。起初你会觉得这个女人酷劲十足,以一副女中豪杰的气派在一众男人中斡旋。后来你会慢慢看到她女人的一面,不仅有阴柔甚至还偶尔还散发出几丝妩媚。而最后你又能看到她杀伐决断时的果决,大局为重有时就要断了儿女情长,即使敌人慈悲“伤人不伤性命”,她也不会轻易放过。

以上人物都有个特点,就是无论何时都保持着一股自尊者该有的气。人活在世上要讲规矩,就是因为守规矩别人才看得起你,环境才容得下你。但要别人看得起你,你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师父】中还有个角色,原著中没有,是郑山傲家管家的儿子。在陈识遇到耿良辰之前,郑山傲找了此人给陈识做徒弟,他与耿良辰的不同在于,他打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命运是被郑山傲打败而后被逐出天津。等陈识遇到了耿良辰,便不再教这个管家的儿子了。当陈识再遇到此人时,此人就成了林希文手下的护卫,眼看着林希文算计了郑山傲,更直接参与了惩戒耿良辰。在林希文之后,此人又因为邹馆长的几句话就再易其主,整片中换了三套服装,便做了三姓家奴。最后他竟然还有脸端着枪问陈识,“你就这么看不上我?”这便是没有那股“气”的人。

说了这么多【师父】的好,再来说说【师父】的缺陷。【师父】的缺陷很明显,大部分都是技术上的,所以【师父】是部佳作,但离经典还有太远的距离。尤其是结尾,在巷战结束后,三方势力各自有各自的动作,场景杂乱,剪辑跳跃,后来剪辑节奏还变得忽快忽慢,让人没法适应,在一些场景和节奏转换时,甚至连过场都没有。整个感觉乱成一锅粥,观众根本顾不上感情变化,给人一种草草收场的即视感,完全没有了此前的稳重。本片的另一大槽点是突兀的配乐,旋律单一重复,而且几度让人出戏,音画不搭调不说,有些时候还会带来一种尴尬的滑稽感。再说就是影像质感上的廉价了,显然在后期制作时主创花了很大的功夫想把影像质感提升上去,两款不同的预告片中同一个镜头竟然都用了不同的调色,但是还是有不少场景让人有种在看CCTV6电视电影的错觉。还有就是很多场戏的形式感够了但美感不足,不少文戏的用镜太过单一缺少变化。

到这里,我看到的【师父】就大致与各位看官叙完了,【师父】里有情有义,但是没侠没英雄,各个高手都是人味比仙味重,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没有大慈大悲渡世救人的心。但就是他们这些人身上的那股气,放在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多见了。而像【师父】这样热闹、门道兼备的电影,放在今天的中国也已经不多见了。在“错别字三部曲”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真的异常需要【师父】这样的电影来提醒我们,还是有人在坚持做高品质的国产电影的,至少他们不会因为大多数观众的低标准而降低自身的追求。
最后送一张师父与师娘的气质自拍(误)

 短评

片子好不好?好,很好。喜欢不喜欢?不喜欢。徐浩峰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但我感觉就是一位邪派高手,非王家卫、李安这样的名门正派路数。所有角色都有像是导演棋子,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文艺调调、硬桥硬马功夫片、小说戏剧式的叙事……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憋着股劲儿,让人看得不放松,难喘气。

6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推荐

不会配乐就找个日本人啊,规矩都不懂。

8分钟前
  • 小海
  • 推荐

忽如一夜直男来,奇淫怪趣大腿开。

12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三部开宗立派。这部成功踢馆。期待徐老师下一部更大成本的制作,能够弥补一下这一部的些许制作上的遗憾。

15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无规矩,不方圆;坏规矩,如缰锁。守规矩的,是庸人和蠢货;破规矩的,是强者和聪明人。所谓传统,成也规矩,败也规矩。需要传承,亦须颠覆。乱世的江湖,更见人心之险恶;逝去的武林,都在文人的笔端。

1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最有意思的武打片了——恰到好处的舞台化、人物的卡通化及剪辑的程式化制造出了极具趣味的超现实画风,将圈子的仪式感、动作的韵律味和戏曲的表现力都发挥尽致。最后十八般兵刃统统上场的巷战堪称经典。唯一美中不足:廖凡毕竟不是练家子出身,身形沉重不服人。小宋佳惊艳。4.5星。

19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动作干脆利落,台词有底蕴。文武齐全,年度最佳!

22分钟前
  • 曾经我是一朵花
  • 推荐

徐浩峰的电影,人物性格本来就是短板,找这些熟脸来演怎么看怎么怪,配乐太low更是完全出戏

27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往事

30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装逼两个字,一横一竖;装好了站着,装不好躺下。徐皓峰能站着装完一部片也不容易。世上规矩已太多,电影里的规矩居然更多,何必呢?民国题材真是电影宝库。

3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在那个年代,规矩很重要又很不重要······动作戏必须给360个赞,特别是片尾的那场巷战简直就是经典~宋佳不愧是影后,那演技啊·····穿旗袍演民国女子简直就是一祸水啊·····实在是让我这一女子都为之倾心啊·····

35分钟前
  • 黎声如雨
  • 推荐

这样的功夫打法配上这样的剪辑,看上去更加的稳快准很,剪辑也给功夫带来另一种不一样的风味,一个大写的爽。表面上还是处处规矩的江湖,人物都要端出一股范儿,只是人物之间的感情始终上不来,就像功夫或者踢馆一样,一切很凌厉,一切又都冷冰冰的,没情绪始终也就少了情感冲击力。★★★☆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制作上去了,恶趣味依然在。不掩饰对大洋马的喜爱,不掩饰几欲在每个带女人画面当场喷发的直男口味,依然是练家子、老规矩和民国武林那点破事,这次多了点编剧上的阴谋悬念。本以为溜之大吉就烂了尾,结果刀阵大法还是挺满意,当做视觉上的奇技淫巧也好玩啊。败在人物像兵器,还是没感情。

4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这道疤,我留的,是你这辈子的荣耀!”这部电影从此爱上天津!

43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动作架势有板有眼,各种兵器五花八门,画面唯美清新,却并不沉闷。

46分钟前
  • 汤平
  • 推荐

三星半。仍然是徐皓峰味道的武侠电影,所有人都端着演,端着说话,造成一种距离感。不过这个故事很有趣,有阴谋,有爱情,有牺牲,也有义气。而那些武学、门派、规矩之类的讲述,也一如既往的知乎体和科普范儿。让你看到更多的不同。结尾巷战犹如怪奇兵器展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真刀真枪的肉搏,三两下高下立断。妈呀宋佳太美了。旗袍粗布都气定神闲,条儿太顺。男人打天下,女人的天下在方寸之间。茶汤铺子姑娘救耿良辰,二话不说就拔匕首,帅死了。蒋雯丽为守住男人家业,蛇蝎心肠还是帅。这些女人活得好利索好迷人,爱上了,“他犯的事,我担着。”

54分钟前
  • 野象小姐
  • 推荐

依旧是徐皓峰式仪式感镜头与演员调度及写实武打设计,只不过这次终于用对了地方,观赏性和娱乐性显著提升,点映场笑点密集。前半段讲规矩,后半段讲气节,人物和故事都好看。剪辑利落巧妙,台词有风韵而不装逼,各式冷兵器一口气看到爽,动作设计精妙绝伦,铁质音响如在耳畔,看完只想拍掌称快。

5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差不多就是我的年度最佳了吧。极具风格,包括故事、台词、动作设计,和王家卫相比,在影像和配乐方面稍嫌不够精致。冷、硬、利落,消失的武林的大环境,动了情搏了命的小人物,全部中意。

60分钟前
  • 达到厂
  • 力荐

廖凡有种粗糙的肉欲感,宋佳有种刚硬的妩媚态,蒋雯丽有种豁朗的柔韧劲,金士杰有种笑隐的沧桑气,黄觉有种闷骚的纨绔风。很合眼缘的五个人同框,期待值略盖过影片风貌。角色像是捏浮在画纸上,有钝感,缺少一点浑融。

1小时前
  • 不良生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