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恋

爱情片大陆2012

主演:杨婕,吴启垒,朱海彬,张楚芝,林蔚

导演:郑智敏,业青

 剧照

鮀·恋 剧照 NO.1鮀·恋 剧照 NO.2鮀·恋 剧照 NO.3鮀·恋 剧照 NO.4鮀·恋 剧照 NO.5鮀·恋 剧照 NO.6鮀·恋 剧照 NO.13鮀·恋 剧照 NO.14鮀·恋 剧照 NO.15鮀·恋 剧照 NO.16鮀·恋 剧照 NO.17鮀·恋 剧照 NO.18鮀·恋 剧照 NO.19鮀·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7 12:05

详细剧情

  林奕新(朱海彬 饰)一家在汕头经营一家小杂货店,他和妹妹都在读中学。他在汕头金山中学就读,和同学梁梦洁(卢倩 饰)青梅竹马,互有好感。本来梦洁准备大学考中山大学的,奕新也跟着报了中大。谁料后来梦洁反而去了杭州一所大学,只有奕新上了中大。在大学里,两人仍有书信往来,虽然梦洁也有了男朋友。奕新(吴启垒 饰)被选去演话剧《暗恋桃花源》,和他搭档的是可爱的女生,来自苏州的苏心蕊(杨婕 饰)。日复一日的排练中,心蕊对奕新情愫暗生。然而奕新却对梦洁念念不忘,他无法接受心蕊的爱也有因为心蕊是外省女生的缘故。于是心蕊狠下心来到了汕头,准备了解奕新的成长环境,更好的接近他。奕新和心蕊偶然在汕头重逢,两人回到了广州,正式成了恋人。然而有一天梦洁的突然出现,又扰乱了奕新的世界......

 长篇影评

 1 ) 你喜欢的只是初恋的感觉,却误以为是真爱

      有很多人看了预告片和mtv后都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片子非常像潮汕版的《那些年》。不可否认片子很有台湾小清新的风格。不过话说回来,这部片三年前就开始拍了,那时《那些年》还没出呢。难道这才是小清新的鼻祖。。!
      试映会的版本中,《鮀恋》比《那些年》残酷多了。《那些年》即使最后两人没有成功,起码回忆总是美好的。而《鮀恋》试映会版本看完后,我脑海里不停地重复一句话:你喜欢的只是初恋的感觉却误以为是真爱。让你会不停想到更现实的世界。
     片子所讨论的主题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我想起我一个朋友说起的一件事儿,他初中还是高中喜欢一个女孩子,当然可以说初恋咯。两人互相写了很多信,后来男的去外地上大学,女的留在本地上大学。可能是大家后来面对的世界不一样了,见识的东西不一样,导致话题越来越少。后来我朋友说,最近见到那个女孩子,看到她的谈吐举止,不知道为何觉得那么俗气,那么无聊,甚至有点冲动想删掉她的联系方式。他一直感叹为何当初还跟对方通了那么多的信。
     在片子里,上了大学的林奕新也在努力修复和梦洁那种渐渐缺失的默契。可是越修复越感觉距离远,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他们价值观世界观变了。你也许想批判其中某一个人,可是到头来,你会发现其实自己何尝不是这样。
     有一些朋友有一些曾经对你很重要的人,当两个人所处在的境遇让两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或者通俗说品味习惯发生了变化。也许陌生的不是你们之间的关系而是默契,拉开距离的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心灵的感觉吧。
     我甚至会想,你十几岁喜欢的那个人,也许你喜欢的不是那个具体的谁,而是那种懵懂的爱的感觉。那时候我们第一次意识到爱是什么的时候,而有一个人很符合你对爱的定义,于是你爱上了对方。
     可怕的是有一些人像林奕新一样,固守等待初恋的那个人,却在长大后残酷的意识到,那个人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人。也许青春的残酷就是这样的直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直白的残酷我们才成长了起来。

 2 ) 鮀恋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以前看别的电影从来没有这样的习惯,但是上星期看完鮀恋之后却让我有了打开电脑留下感想的冲动。我不是一个潮汕人,但是这部电影里面家庭的羁绊,爱情的抉择,现实的无奈,都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文笔不好,就随便写一点感想。
  奕新走过了青涩懵懂的青春,把他心中的梦洁留在了那段时光里。走过了逐渐懂事的大学,把心蕊留在了那段时光里。青春莽撞后,和曾经不起眼的普通的女孩晓楠在一起了。想到这里,觉得结局不免有些残酷,但这恰恰就是现实的写照。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这样,沉醉过,执着过,迷惘过,然后选了一条普普通通的路,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经历普普通通的快乐或是痛苦。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你突然回想起曾经你暗恋过的女孩,想起你曾经执着过的梦想,想起一段曾经以为会天长地久的恋情,想起逐渐在你世界里褪色的人或事,你可能只会笑一笑,便把他们搁置在记忆的深处。
  我觉得鮀恋已经并不是潮汕人的自娱自乐,而是发生在这一个特定地方的青春。可能潮汕人看到里面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会心生感触,泪流满面,但是这并不代表一个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人无法看懂其中的苦涩。
  其实我非常佩服心蕊,她虽然是一个女孩,但是为了不确定的爱情可以付出那么多,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认识他的城市。可以为他改变,为他牺牲。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因为周末没事做去参加了一个小型比赛,遇见了W,她是汕头的。当时她穿着黑色的裙子,白色的上衣,扎着马尾辫,带着黑框眼镜,在走廊上打电话通知报了名参赛的人。从侧面看过去有点可爱,有点傻。W并不是很漂亮,但是却给我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很舒服。自从那以后,我偶尔会在她的微博上留言,qq上聊一下天,但是一直没有勇气去追。我一直都尝试着去了解W,听她喜欢听的歌,看她喜欢的动画,了解她长大的环境。这次去看鮀恋也是找了个借口跟她一起去的,结束之后有一种寒假就一个人去汕头的冲动。就在前天,晚上11点过的时候,我和朋友约出去骑车,经过宿舍的时候看到了她和她前男友走在一起,然后就想着,这个故事应该有结局了。
  

 3 ) 切身体会《鮀恋》拍摄

尽管是后来才加入电影的拍摄,但是我错过的情节不多。并不专业的操作,让我们吃了许多苦口,但我们都是在困难中找寻解决方法,因此学到了很多很多。尽管我是负责配乐的人员,却经常跟导演编剧混在一块,讨论演员讨论剧本,这部电影之所以拍了这么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不断改进不断重新拍,尽力做好每个步骤!这部电影是我们从菜鸟向专业进步过程的产物,是我们一群追梦人共同孕育的“孩子”。追梦的旅途,从不停歇……

 4 ) 人生若只如初见《鮀·恋》

一个星期前看完了《鮀·恋》,无数次被戳中泪点,金中明亮的自习室里的奕新和梦洁,离开时挂满金中校服的衣柜被缓缓拉上,那缓缓驶向彼岸的轮渡却好像驶向无尽的远方,站在大学门前奕新那有些迷茫的回眸,母亲的叮嘱,爷爷送奕新离开时在田间小道的谈话,老宅中奕新与母亲的谈话与挣扎,那朵火红的木棉……过了一个星期了,每天醒来有些场景仍然会浮现在脑海,久久无法散去……    <一> 我和C的故事—少年奕新的烦恼 初见 电影中,偷走梦洁照片的奕新是自管会的成员,他在入梦洁班检查时被梦洁的同学起哄,这是许多人印象深刻的一个情节。我和C的初见是在高一上学期的一个晚上,C是站在楼梯口的小自管,我是打球后忘带胸卡被小自管抓住的无脑弟。当时我记的是假名,C也没发现。这件事我从没对C说过,C也应该没有印象。不过从那时起,我就对C有了印象,后来下学期分班,我们俩竟然被分到了一个班,自然就认识了。 心动 后来渐渐与她熟悉,是在高一暑假,大家在放假在群上闲聊,记得JJ说要组队去图书馆自习,我刚好也想,就拉上初中好基友LB加入了,C和HH是JJ的闺蜜也加入了。自习五人组没别的事都会早早来到图书馆占位学习,高一时大家没太大的高考压力,学着学着就开始扯去哪吃,去哪玩,谈东谈西好不欢乐。那时的我,渐渐的,我发现了C身上一系列吸引我的地方,电影中奕新的好基友说“潮汕女人是招牌”,确实,C身上那种潮汕女孩的温柔却又有自己坚持的特质吸引着我,虽然她老说自己任性,最吸引我的是C好傻好美的笑。一天上午,其他人有事不能来,我也迟到了,当我走进自习室时,我看见C在那里坐着看书,身上穿着蓝色的衣服,金黄的阳光洒在身上。她身上特有的那种安静的气质瞬间深深吸引了我。我打了招呼,坐下来翻开了书,却不再只看书了。 高二楼里的懵懂  我们的班主DJ哥喜欢换位。一次,DJ在规划3.0版座位表,要将八列变成十列,坐在最后的我和AY被空了出来,看到C和他同桌HH后面刚好有两个空位,我就把桌子搬了过去,记得C露出了怪怪的表情,别想歪了,这个表情是因为这样:(后来的好长一段时间里)上课听到无聊,我就在最后面和同学扯东扯西,结果C就会转过身来,用她特有的口气说“吵屎人,静!”不知啥,老喜欢那温柔的骂,可以说是一种小甜蜜吗? 金中的生活总是那么惬意,在即将来到的传说中恐怖的高三前,有着共同目标的大家,在高二楼那间西照日的教室里有点紧张地读书,一起探讨问题,聊自己的过去,一起分享带来的零食杂志。渐渐地,我习惯了为晚修下课去观海平台散步或自管执勤的C上一层楼,打好热水,放在C的桌角,这习惯一直持续到了高三最后一天,几百天,上千次,去我甚至练成了一个强大的技能,可以根据温度调节和打睡的时间调节冷热水的比例,让C能喝上温度刚好的水。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前的八天晚上,在与C发短信时,C突然说好奇怪,她的生活老是出现我的名字,沉默了一阵,然后我发了“C,我喜欢你”接下来是一个晚上C流着泪的通话。只是通话以是我们还是朋友结束。星期日晚上晚修前,我站在教室后门,C跟往常一样在图书馆自习到晚修开始前十分钟,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拿出一罐山楂汉堡递给了她,我们相视一笑,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其实,内心不再平静。 石头城里的梦  学业水平测试对金中的学生来说,只是一个感受高考氛围的过程,大家都通过了。考试结束,大家就一起搬到了高三楼,《鮀·恋》中那个墙上有“严谨,朴实,勤奋,进取”八个大字的石头城。我们班在石头城二楼楼梯旁,而我坐在了后门,一个让全校羡慕嫉妒恨的位置——离食堂最近。每天早读结束铃声一响我会飞奔到食堂,点上一碗猪肉猪肝牛肉丸加一块钱青菜“寡条”(好吧我承认我是吃货),速度解决,然后帮C打一份白粥(经常会有卤豆干)放到她的座位上,等在走廊早读回来的C回来吃,然后听C说“肿么又是豆干~”  高中最后一个暑假,我和C还有LL,JY参加了金中师兄师姐办的流星辅导社,帮我们学数学是LL的表哥JD。中午我们会跑来跑去找吃的,公信路的砂锅粥,金涛庄的炒牛肉‘寡条’,JY家的菜脯饭~~~甚至还跑到C家吃了她妈做的煎饺,那是我吃过的一顿奇怪的饭~一个月的高三前暑假很快就结束了,JD也回了中大,记得他发了一条微博,@了我和C,记得几个字:带着镣铐跳舞。  开学后不久,是C的18岁生日,那天晚上的抹茶蛋糕我还记得,那是我不知为什么,不是特别开心,其实我现在还想不清楚那晚的心情。我送C的礼物,是一双白色板鞋,还是堂姐先帮我还钱的。鞋是我18岁前最喜欢的,也是C喜欢的。礼物是托C的室友LL放在C的床上的,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了C的一张纸条。收到礼物C,貌似哭过,我其实也不懂那时的心情,那是一段青涩的回忆。  后来是日渐紧张的高三,大家都有规律有节奏地生活,摸底,期中,期末,统考,一摸,二模,三模,个中生活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每天晚上自修结束后,我会拎着打好的热水等着C,然后一起穿过走廊,经过七一楼旁,穿过七一楼广场,来到宿舍区门口,若那天太累,一路我们会相互吐槽下,然后静静走过木棉花开的那段路,相互说好好休息;若那天遇到了高兴的事,我们会一路笑着走过;有时,我会像《鮀·恋》中的奕新一样问梦洁一样问C,想考哪里,答案是不想读师范。  那年冬天,从小不太喜欢脖子受束缚连高领羊毛衫都不怎么穿的我,收到了人生中第一条围脖,第一次围上,有些别扭,却是暖到心的感觉。  那天春天,是一场模拟考过后,留在学校的几个同学都感到有些累,于是我们走下了山,坐上了那艘有点破旧却十分亲切的轮渡来到了海对面,在广场边租了单车,沿着海边骑了起来,天空是蓝的,水是蓝的,海那边的礐石山是翠绿的,我们用力地踩着单车,欢笑着,自由地让咸咸的海风在耳边掠过,后面的C会骂我,让我控制好方向,我嗯一下,然后骑得更欢了,青春,随着车轮不断掠过~    我是多么希望,时间在此刻停滞。 那年夏天观海平台上穿着礼服的合影,永远珍藏。 <二>再没有那样的山,那样的海,能让我们如此感动 ——《鮀·恋》中美丽的金中  记得这句话,是在11届编的《学子手记》上看到的。15号和同学们通宵之后,16号我得离开珠海了。我高三的前桌JT的男友shawn陪我吃了早餐。他是HK人,他说,觉得你们这样很好,一群同学能从不同学校来,聚在一起看一部电影,我的同学好像做不到。是啊 也只有在金中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一个班才能产生这样的情谊。依山傍海,旭日凌空,火红的木棉开满校园,依山势高低相间的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石头城上看到夕阳下的礐石大桥,观海平台上听到轮渡的汽笛,西校区的蛙声,昭清园的宁静,钟灵源自林海,毓秀集于粤东,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学校,这就是我们引以自豪的金中。  三年时间,大家除了周末,都24小时在一起,来自潮汕各地的学子被集中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封闭空间里,思想外放的途径有限,只能向内不断与同学碰撞,并产生共鸣。还记得晨光点亮天的那一刻,挤在宿舍门口准备去早读的同学;还记得哪个同学身体不舒服了,大家会帮他买药,帮他打饭,写纸条安慰他;还记得天冷的时候被子多的同学会贡献出拿出自己的被子;还记得洗澡时大家一起在澡堂里打闹,往别人的隔间泼冷水;还记得下课前隔空用手势讨论等下冲哪个食堂,吃面汤还是肠粉;还记得在球场上洒过汗水后,抢过同学手中的水就灌;还记得熄灯后卧谈直到宿管的“同学,不要刷话”响起;还记得社办,语多,学术报告厅,小会议室,各个机动教室,大礼堂,各个球场,大树下,都留下了同学们活跃的身影;还记得新晚,篮球赛,排球赛,合唱比赛,辩论赛,合唱比赛,校庆,百日誓师,拔河比赛;还记得调皮同学的斗宿管,玩自管……在人生花季中最美的三年,美丽的金中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那么在陪着你,那样的山,那样的海,注定终生难忘。所以《鮀·恋》开始的满场笑声就不难解释了,那是年少的自己共同的回忆。  现在的金中经过改造,更加逆天的美丽了,那一张张照片让在外许多求学的学子感叹:自己的大学太小,远不如金中处处能发现美。有时会突然想到,在金中做一名老师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可以再那天堂般的地方工作生活。人生终有那一天,我们会真正离开,我希望那时我能被葬在礐石山上,花开花落,永远与母校在一起。    <三>潮人的印记  《鮀·恋》中那三分之二的潮汕话是专属于潮汕人的共鸣。其实关于潮语,关于电影,我们有过自己的尝试。那年的创造节,在石头城204的“潮语魅影——潮汕话演绎外国电影专场”我们用乡音为好莱坞大片配音,活动现场爆满,还有人通过窗爬进来,潮汕话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可见一般。身在省外,遇到家乡朋友同学,就算身边有其他人,大家也会先用潮汕话打招呼。潮汕话,已经是家乡刻在我们身上不可磨灭的符号,一句“胶己人”中包含着无言的感动。《鮀恋》中奕新的妹妹问:“阿哥,在你们学校,谈恋爱是不是叫做男女交往过密?”一半潮汕话,一半普通话。普通话确实有其通用性的优点,年轻一代使用更多,有比我小的小孩已经不能用潮汕话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确实能促进潮汕与外界的交流,可请别忘记自己的乡音,那是我们的根啊!  圣杯,烧金,问老爷,这也是潮汕印记。很多人觉得这是封建迷信,确实这其中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这确实大部分潮汕人的信仰。我外地常背的书包里,就有一张妈妈为我们求的符。一次和我和老乡和外地同学一起出去玩,看到我翻出来得符,同学问这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这是一种念心的行为”,确实念心念心,举头三尺有神明,只有对的起自己的良心,才能求得佑护。有了这种原始的信仰,潮汕人才可以走得跟远更坚定。羁绊潮汕发展的铺张拜神陋习可以必须,但这份原始的精神寄托,应该留在潮人的心中。  除此之外,还有古朴的民居,破败的骑楼,喧嚣的农夫市场,刚出炉的牛肉丸汤,海边的渔船,岛上的妈祖像,热闹的潮剧……其实这些东西与鮀有关,与奕新梦洁心蕊的恋没太大直接关联,但出现在《鮀·恋》中,却无一部勾起我们的恋鮀之情,片中的奕新最终留下,除了因为家族的羁绊,难道就没有因为他对这这些充满鮀味的东西的眷恋?  有人说,导演对潮汕大地爱得太深,电影中出现太多潮汕元素,挤压了故事主线,故事的结尾也让人不太明白。的确,从电影叙事的角度看,多分一些时间描述奕新的心路历程会很好。只是电影的名称是《鮀·恋》,恋除了爱情,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家乡的爱。这座城市让我们相恋,我们也恋着这座城市,我想这也是奕新没有飞远的一个原因。片中潮汕元素的出现还算自然,不过南生百货 骑楼以梦洁的信的方式出现有些前突兀,大家都懂导演呼吁我们要保护好老市区,但我觉得这适合另外拍成一个有头尾的故事,让腾出时间讲下奕新和前桌会更好,而不是老市区有些突然地出现。总之,要感谢剧组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多潮汕印记,这或许也是第一部潮汕本土电影的特殊性要求的吧,希望下部片在叙事方面能有更大的提高。    <四>奕新的选择 ——关于家族的思考  离开了大学的奕新的生活与选择,现在的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却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看过。在巡演之前,大家都说鮀恋是潮汕版的《那些年》,但预告片中那不断出现的“你是不是想说,只有相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女孩,才能融入你生活”让我预感到故事不会那么简单。果然,影片后半部分,家族的羁绊与奕新的自我的冲突,心蕊融入的努力与遭到的排斥不断上演的。  宗族乡里,也是潮汕人心中最深的一块感情。我们的父辈们不断上演着这样的故事:家族中相互扶助,在大家的帮助下,有人发展得比较好,反过来就帮助家族中其他人。家族中的人通过这种不断交织的广系结成一张紧密的网。这种网一紧,自然就有挺强的排外性,难以否认的是,即使是时代不断发展,人们观念不断改变,自身文化特性造成的排他性还是深深存在于潮汕大地,心蕊的遭遇虽然有一点夸张,但确实表现出了许多外地人在潮汕的无奈。这张网除了让外面的人难以进来,也让里面的人难以走出。片中阿公的话“你是孙子里面最出色的,我让弟妹们都要跟你学习”其实无形中就将整个家族的重量栓在了奕新身上;当母亲叫奕新留下遭到反对时,生气的母亲甚至说:“不听话还不如养只狗”……内心不断挣扎后准备出走的奕新,最终因为阿公中风的消息停下了脚步。其实奕新对心蕊“你是不是想说,只有相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女孩,才能融入你生活”这个问题的第一次回答中对包含心蕊的拒绝,我更愿理解为这是对心蕊的保护,他认为身上的担子太重,他走不出,而他也怕心蕊受不了这张网。  其实,奕新最后留下不能说好或坏,到现在这还是许多人的选择,一次在金中食堂吃饭,竟然瞟到对面同学的胸卡上有这样一句话;“家人,唯一的理由”;身边就有同学已经决定读完大学后就回到汕头当公务员,和家人在一起。家族除了羁绊,还有温暖和扶助,母亲的挽留,难到不代表着家族对自己孩子的呵护吗?没有感情,没有对港湾的留念,奕新会留下吗?当奕新和当年的传纸条的前桌(电影在这两人间的叙事太少,以至我们不明他们最终是因为什么走在一起的,是无奈,还是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不得而知)走过金中的校道时,捡起那朵明艳不可方物的木棉时,他,对家庭,又会有怎样的感慨?    <五>寻找温柔前行的力量  一直喜欢宣传海报上的那句话:不经意中发现年少的自己,在记忆中寻找温柔前行的力量。《鮀·恋》最后出现了一句话:献给所有甘于平凡的人。是啊,其实大部分人最后会归于平凡,但有梦的人仍不断前行。感谢《鮀·恋》剧组所有人的付出,或许这部电影还存在这样那样技术上的问题,但剧组成员做到了前人没有做到的一些事,他们将他们对潮汕大地,对自己人生的思考搬到了荧幕上,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与思考。剧组的演员都是业余的,但他们拍的是自己的故事,本色表演让人更加感动。拿什么回望我们的城市?《鮀·恋》让我们思考。当片中去奕新家铺子买烟的大叔习惯性地问“这不会是峡山货吧?”,观影的人们会不会有一丝心痛,造假让汕头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是不是要变一变了?当奕新在居委工作后好友来看望,说windows95的电脑还不如去贵屿卖废铁,观影的人们会不会有一丝心痛,听到被酸洗水彻底污染的练江在哭泣?当奕新和母亲在有些阴暗的老宅里一次次交锋时,观影的人会不会有一丝心痛,如果这座城市不排外,如果这座城市有更广阔的舞台,这种无奈会不会少点?……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鮀·恋》以一种集中的方式向我们展现,激发我们的思考。有无数人讨论过电影究竟是什么,我想电影最重要的是记录生活,反映特定时代特定人群的思想激荡,带给人们感动与反思。《鮀·恋》做到了,它反映出了潮汕大地的许多东西,却没给我们明确的答案,但相信观影的人们都感受到了一种冲击,冲击过后是那种有些温柔的力量,那是对自己的思考,对这这座城市的回望,对那个答案的不断探求……    写在跨越千里看看完《鮀·恋》 之后 再次感谢追梦人带给我们的感动~ P.S如果条件允许,下部片我能当个小剧务,小录音,小摄影或小司机吗?^_^

 5 ) 这部表面沉静的电影的背后是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

       此片感觉是为了拍片而拍。
       故事框架其实还可以,但挖掘得太肤浅,编剧台词水平糟糕,剧情硬伤BUG一摞接一摞,叙事节奏混乱不堪,时而生活化,时而文艺范儿,甚至还有几秒的恐怖片风格的镜头。。。
       旁白是一部细节缺失的影片最后的避风港。
       导演的镜头语言掌握得很多,但更多流于技法的展示,没有好好思考镜头语言的意义,当然,年轻嘛,以后进步空间很大。
       配乐是不错的,但与画面的结合很激进,过度煽情或者过度调皮,本应属于学生的清新自然,瞬间变得狗血庸俗。
       演员就不说了,都是孩子,重在参与。
       
       总评:
       野心不小,力有不逮。
       如果鮀恋剧组不把此片重点放在后期铺天盖地的宣传上,而是认认真真打磨剧本,雕琢台词,思考这个故事的意义,代入剧中角色的内心世界,本片会好得多。感人,不是靠海报上女主脚矫情的注视着海那一边的夕阳就能做到的。
       这部表面沉静的电影的背后是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记住,当你放下名利时,名利不请自来。

       PS:年轻人不要听不得批评,赞美的话留给亲朋好友父老相亲去说吧。

 6 ) 直面平凡的勇气

    这电影的共鸣和触动出乎预料的强烈。诚然,如果从拍摄、剪辑和演技这些方面来品评的话,这片子是有很多瑕疵。然而,且不提创作团队制作过程的不易,光是这共鸣和触动的强度已经让这部电影在我心中的地位变得特别。

    这部电影很真。典型的潮汕文化,无论好坏,都被努力地展现出来。长辈的念叨被传神地呈现,特别是“爷爷”和“妈妈”这两个角色,说的话甚至说话间的举止都不免让人心中惊叹——“暴熟啊”!估计让很多人动容和抵达泪点的是爷爷与奕新在田间的谈话和奕新想去苏州闯一闯时与妈妈的争吵吧!影片切入的角度和探讨的问题都是很值得称赞的。借助片中的角色,很多潮汕人的感受和心声都被浓缩式地传达了。

    从一开始奕新以地域文化差异为由拒绝了心蕊到最后放弃追回因误会而离开的心蕊,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奕新同室友说的那句话—— “过远的距离承载不了太多的责任”。从奕新的爷爷在田间对他说的那番话就知道奕新背负的家族责任有多重,既是温暖亦是负担的宗族之间的帮衬实在是太让人爱恨交织了。在亲情和追求理想生活之间因地域而生的距离问题总让人不断陷入迷惘中,似是无解,至少这问题还是会时不时蹦出来让我纠结一下。而且,在潮汕地区,这种距离更是因为方言而扩大,潮汕话对很多外地人来说极为费解。这种迷惘在80、90后这些面临规划自己未来生活的年轻一代更是普遍吧!且不谈及家族这么大范围,单说同父母之间,这种选择之中的矛盾怕是已经很难寻到解决之法了。

    在另一座陌生的城市,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更好的生活、拥有更优越的经济条件。都说父母更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物质上的那些给予。当然我们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照顾,可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私?适应新环境对我们来说轻而易举,即使是略带口音的普通话也不会对语言沟通造成什么障碍,而对老一辈来说, 方言就是最大的屏障,说上流利的“潮普”都不是那么容易,就算有再好的生活条件,在异地,语言上的不适应和沟通上的不便是怎么也让人舒坦不起来的。而且,亲戚朋友都在这里,父母内心也一定舍不得离开吧!再说,一直传有“汕头是适合养老的城市”的说法,生活节奏和空气质量都是适合的,不少人心里也有“年轻时出去闯闯,最后还是要回来,因为根在这儿”的想法,既是这样,何苦再折腾父母呢?

    我总感觉地域文化差异里很大的比重都在方言这块。片中奕新的妈妈叮嘱他“要谈女朋友,切记别找外省的”还要看八字,看八字这个现在应该是越来越少了吧,但前面那句话大多数观者心里肯定是——“啊哈,暴熟”。其实,生活习惯差异还是可以慢慢互相迁就的,而父母最担忧的应该是没法很好沟通。我感觉方言所引致的问题会在几代之后慢慢消退,但现在面对老一辈,问题依旧困扰着很多人。

    当奕新最后还是决定挣脱束缚去苏州时,却得知爷爷中风了,他最终选择留下,直面家庭的责任,考了当初说不会考的公务员,默默将心蕊深藏在心底。影片最后他和那个当初在同学录里写着将来一定不会嫁给他的晓楠站在一起,也许,这也就暗示了奕新最终选择了现实,和不是最爱的却是最适合的在一起。结局不免令人唏嘘,却难以说是好还是坏,如果说是遗憾,那这样的结局其实也是缺憾之中最好的了。现实生活中,相似经历的人不少也是殊途同归吧!挣脱一切束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固然勇气可嘉,可太理想化太诗意化了。有时候,直面平凡更需要勇气。选择去外地发展的人很多都经历过奕新想去苏州发展时和妈妈争执的那一幕,话都是相似的。这种以爱之名义的桎梏就算是挣脱了,心里那只“迷惘”怪兽还是会时不时跳出来,亏欠感和内疚感还是会隐隐萦绕于心吧!毕竟,亲情的羁绊是人此生最逃不掉的。
  
     在影片快结束时,奕新的一段内心独白让我很感触,因为自己也说过类似的话。“是主观能动还是客观,当初说不会……结果……又说不会……结果又……有段时间我常跟人讲得失,现在想想失的也许本来就不该拥有”。是生活故意开的玩笑吧,你越是不要它越是将你步步引上那条路。与其自怨自艾和感叹造化弄人,倒不如相信,在既定的路途上也会有别样的风景。敢直面与意愿背道而驰的生活亦不失为是一种勇气。生活过得乐与否很多时候看的都是心态。得不到的就让它们留在想象中吧,保存最美好的印象,亦避免了付诸现实的落差感。在现实而既定的路上好好欣赏另一番景致。
   

 短评

好有勇气

10分钟前
  • ssr
  • 推荐

没有选择的人生

15分钟前
  • 醉舟
  • 推荐

旁白略囧,慢镜略装,苏州姑娘长得巴蜀风情,却也有这么一些细节令我忆起一些往事,或者只是那些配乐拨动了我这锈迹斑斑的心弦吧

16分钟前
  • 茉琉
  • 还行

之前不想看,现在自己来到别的城市之后才发现对潮汕有多眷念。快快上映吧!!好歹我也在里面当过背景

18分钟前
  • 远道
  • 还行

青春时候的恋爱说多了满满都是泪。

23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超级期待啊!!!

27分钟前
  • 逍遥·青龙
  • 力荐

除了主角说普通话时特感觉像在诗朗诵的说,其他的蛮精彩,有很多笑点与泪点。

29分钟前
  • 微升骤落
  • 推荐

拍得有点像潮汕版的《那些年》,看这部电影时的心情完全和其它时候不同。有机会了解到潮汕文化,电影每到对白精彩之处场内都有人鼓掌叫好笑声阵阵,是消除潮汕佬和外省仔之间隔阂屏障的好平台。

33分钟前
  • 妳妳妳妳妳
  • 力荐

看完《恋恋风尘》之后看的,发现有很多向其学习(致敬)的镜头,例如男主角在田园中跟爷爷说话。希望有多一点用闽南话拍摄的电影。导演很用心,谢谢。电影没有给出答案,很好。

37分钟前
  • yrh
  • 推荐

这部电影教会我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妄下定论。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期待有人能拍出更好的片子。

39分钟前
  • 夜川直心
  • 推荐

对白不像电影中的语言,略显生硬不接地气。

43分钟前
  • 比尔石
  • 推荐

汕头版,那些年

46分钟前
  • 假装某人
  • 还行

给个鼓励性的三星,除了有植入一些潮汕风俗民情外,其他都是网剧水平。

49分钟前
  • 合纥
  • 还行

我在这儿等着你上映啊~~

50分钟前
  • 冷雪
  • 还行

好多内容都被快进忽略掉了,不过感觉还可以,比较真实。

52分钟前
  • yungChan
  • 推荐

居然是在投毒事件知道这部电影的- -问老爷、八字、圣杯、金中、对父母的听从、排外、潮剧、牛肉丸粿条汤、薄壳等等这些传统的潮汕东西,外人是无法理解的。尽管剧情不足、剪辑混乱、演技生涩,但我还是被它的诚意打动。

54分钟前
  • 灃湮。紀。南城
  • 力荐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但是感触好深 很多场景真的很熟悉 比如说男主角的妈妈对他儿子说找女朋友不要找外省的(其实不是指广东省而是指只能找潮汕人)比如说那些喝茶求神的片段。最后在经历了不同的女孩之后男主角最后选择的是潮汕女孩 这就是命运使然 关于某种风俗的根深蒂固 真的不是我们个人意愿能改编的

58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太过于贴近生活,平淡与琐碎,美好只停留在那个青涩的年代。

60分钟前
  • 茕兔
  • 还行

熬着看完的。

1小时前
  • 麦小糖
  • 很差

8.4是怎么出来的

1小时前
  • 咲鵺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