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恋曲

喜剧片美国2012

主演:乔什·拉德诺,伊丽莎白·奥尔森,理查德·詹金斯,艾莉森·珍妮,伊莉莎白·里瑟,约翰·马加罗,凯特·伯顿,Robert Desiderio,扎克·埃夫隆,克丽丝滕·布什,阿丽·安,格雷格·埃德尔曼,理查德·杜恩,迈克尔·温斯顿,安吉利·赞巴拉娜

导演:乔什·拉德诺

播放地址

 剧照

文科恋曲 剧照 NO.1文科恋曲 剧照 NO.2文科恋曲 剧照 NO.3文科恋曲 剧照 NO.4文科恋曲 剧照 NO.5文科恋曲 剧照 NO.6文科恋曲 剧照 NO.13文科恋曲 剧照 NO.14文科恋曲 剧照 NO.15文科恋曲 剧照 NO.16文科恋曲 剧照 NO.17文科恋曲 剧照 NO.18文科恋曲 剧照 NO.19文科恋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7:10

详细剧情

  已过而立之年的杰西(乔什·拉德诺 Josh Radnor 饰)厌倦了乏味单调的工作,他总是怀念着以往的大学生活,曾经的食堂和寝室、聚会和诗会常常浮现在他脑海。这天,他突然接到大学时代最喜欢的彼得教授(理查·詹金斯 Richard Jenkins 饰)的邀请,希望他能在自己的退休晚宴上做个演讲,杰西简直迫不及待地前去赴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晚宴上他遇到了一位19岁的女学生吉比(伊丽莎白·奥尔森 Elizabeth Olsen 饰),吉比非常喜欢他的演讲,在交谈中,两人竟发现对方在文学、艺术上的爱好几乎一模一样,彼此渐渐互生情愫。然而,现实的年龄差距却似乎总是阻隔在两人之间的藩篱……

 长篇影评

 1 ) 变老没有捷径

       开头看二位听交响乐和歌剧,定期通手写信,两页没横格的白纸工工整整写下来,决口不谈油盐酱醋只谈opera如何神圣空灵,再加上男主列在白纸上的竖式算三十五减十六得多少,我几乎要以为这又是一部类似「成长教育」的电影——charming的中年男人和早熟的文学少女,标配外加眼花缭乱的成人世界背后必须藏着个不大不小的肮脏秘密。
    直到老教授开始坐在办公室里和自己二十年前聘用的人argue一个工作而失败,或者是我始终没认出来的Zac Efron带着小红帽友情客串半夜降临,我才逐渐感觉,「文科恋曲」这个译名不好呀不好。

    要说「Liberal Arts」究竟讲了什么,还不好找一句话概括而谈,但至少肯定more than一段互相成长的恋情。
    剧情脱离「成长教育」是从Jesse在Zibby宿舍看到一本有关吸血鬼的小说开始的。两人就此产生分歧开始讨论这类消遣类书籍存在的意义,Zibby反驳他“你没有看过就直接说讨厌这和独裁政府有什么区别”,Jesse不负众望的花了数天读完了小说,之后再郑重其事的讲它们不该存在的原因。——中二文学中年尚迷恋晦涩的大部头小说和酷酷的英国文学教授,初入大学的少女潜意识中想要把与成熟的人交往变成让自己成熟的捷径。
    可是与此同时,是old and wise的老教授不甘心的想要重回职位。尽管他说,什么地方呆久了,都像监狱。尽管他说,他觉得自己在19岁之后就再没有成长过,但是你得明白,即使你身边都是19岁的人,即使你觉得自己依然19岁,但你不是。
    You can get old, you will get old, but you cannot be sure that if you will be able to be wise.
       于是理所应当的可以预见当问题触及到sex的时候,want to be old and wise的少女和半夜列竖式的文艺男中年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场让关系变化的争议和分歧——一个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为自己负责,一个想着这是个充满consequence的需要脚踏实地的世界。
    好玩儿的是男中二终于在当晚遇到了当年十分崇敬的酷酷的文学教授——被酷酷的文学教授当性工具上了一床后,教授急匆匆的轰他走——男中二瞬间confused,青年偶像幻灭也就算了,but what had happend.
       教授说,life happened。教授还说,人们都是令人失望的。教授点了根事后烟说“你咋还不走?!”
    于是Zibby到底还是明白变老没有捷径,Jesse也终于明白“中二不是姿态是病态”。
    
    好像一场全民的成长教育。我们不能不再读书,可是我们也不能将读书变成逃避现实的方法,书让你开阔也让你狭隘,最后变成你拒绝成长的理由,长在身体里变成抗体,抵御着世界带给你的改变,可是你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不愉快的改变,都是不好的。
    我们不能永远十九岁。也不能当一个英年早逝的天才。我们该做的,是慢慢、慢慢变老。
    你总得取消手机静音,有的时候合上书,出去走走。

 2 ) 泡大叔技能帖及更多

之前看着剧情下载的,隔了好长一段时间今天才看,发现原来是ted老爹自编自导自演啊。目前看了20来分钟,强烈怀疑ted是不是受bunny影响,看了很多女泡学的书,或者微博关注了燕公子,导致女主角用一堆标准技巧泡男主啊。

第一式 解领带
领带的形状和对男人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才第二次见面就上手解人家的领带,暗示和诱惑一触即发。

第二式 共饮茶
共用一个餐具总有间接接吻的嫌疑,而装作不经意的喝同一杯饮料说明了两人的亲密,进一步诱惑。

第三式 触肉体
女主装作不经意地把手腕给男主闻。细腻柔软的肌肤就在唇旁鼻尖,也许还散发着一股年轻女子的体香。哇噻,女主的手腕着实太高!

第四式 牵手
我天,才第三次见面就发展这么神速。年轻女子在大叔眼中最大的魅力莫过于敢爱敢恨捉摸不定古灵精怪了。女主前一秒魂不守舍浑身酒味,下一秒任性地拉着他出去走走。哇噻,要的就是这种年轻的活力!

第五式 we should hug
看到这我已经无语了。好吧,青春/小嫩肉就是要这样!直接爽朗若无其事!你不知道这是友爱的hug还是情爱的hug,但人家就是想hug就hug~意外吧,惊喜吧!要的就是这效果。也不知道女主本来就是这么随性,还是看上男主在使用技巧了。

第六式 we should write
把自己喜欢的音乐推荐给自己喜欢的人。好吧,看到这可以明显看出女主对男主有意思了。不过很幸运,她长得年轻漂亮,大叔也挺喜欢她哒。为什么我就是没有这种勇气呢。活该找不到男友。sigh

jesse这个角色和ted一样,软弱犹豫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常常沉醉于自己的感时伤秋中。而女主zibby坚定积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就去争取。她知道自己喜欢文艺气息的老式爱情,于是碰到一个english major, history minor的腼腆大叔,便动手争取到了她想要的爱情:写信聊音乐聊文学。很可悲,大叔是一个avatar;zibby在他身上种植爱情,而不是从他身上感受到爱情。zibby实在太勇敢大方无畏了,嘤嘤。

Peter说的一句话好赞。“Nobody feels like an adult. It's the world's dirty secret. ”

哈哈,看到第一次那段开始偷笑,谢谢导演导出了这一段,告诉我们在这种场景下一般会发生什么。

女教授这段更精彩。原来导演知道男主的问题,并让这位老女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是酸爽不敢相信~"I've taught this school for 20 years. I've seen the emergence of your kind like an infection - all these effete, overarticulate man-boys who never learn to toughen up. Don't be one of them. Go work with your hands. Build something. Punch someone in the face. ... My advice to you is this: put some armor around that gooey little heart of yours. "原本想说那些hate college的dean和那位反悔退休的peter都是some aspects of jesse, now it's confirmed.

老教授把大学和监狱对比实在精彩。所以大学的另一个名字叫象牙塔。it's just some kind of bubble. "Any place you don't leave is a prison. "

店员说“I started to feel like reading about life was taking time away from actually living life, so I'm trying to like, accept invitations to things, say 'hi' to the world a little more. ”看电影何尝不是呢,终究是别人的故事,而自己只是懦弱地躲在屏幕后面。

zibby最后演出了xo前和xo后的小区别,是个惊喜。

边看边写影评地看完了这部电影。原本以为只是个消磨时间地小清新,没想到完全惊喜。对我这个有点文艺病的大三狗来说恰到好处。谢谢ted老爹的教诲~

这篇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也写得很好: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719818/

参考资料
微博“衣锦夜行的燕公子”
大学生了没20150210 戀愛心機術大公開

 3 ) 如果我是文科生

You have to carry on,
With or without wisdom.
You're getting old,
Reading or not reading poems.
You're a mess,
Whether educated or illiterate.
You're lucky,
When you're not messy.

But life never stops,
Practice it naturally.
Don't intend to check the back cover,
There's no standard answers.

论坛里有人说,男主角每每去书店必读的devastating的后三页的那本书是Michael Cunningham的“The Hours”。于是我走向书架,取下书,读了最后三页两三遍,字句间仿佛接受了悲观后的抚慰洗礼,和这电影也很契合。

沉浸书中是一种生活方式,从书中走出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男主最爱的老师和second favourite teacher都有自己的禁锢,他们深入太多太久,要么走入极端,悲观失望,要么抽身之时,发现难以适应。"Anywhere you don't leave is a prison."

那些伟大的作者,往往可能是失败的生活实践者。"They were miserable men... Byron was probably the happiest of the lot, only because he put his dick in everything."他们经历痛苦,为我们留下或悲观或乐观的美学享受。我们仰视他们,却不羡慕他们的痛苦。不要偏执地走得太深入,回头看看,投入生活,健全自己。

 4 ) 知音难觅需珍惜

这是一部如任何强说爱愁方见少不经事的青葱电影,那些习惯用nonsense来衡量用途的人大可以对它群起而攻之——文科生就如同它们那些躺在经济书架序列后面对国民产出毫无贡献的书本,任你怎么凭核心章节建立模型也不会增加收入,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那些年矫揉造作觉得青春是道跨不过去的坎,然后当life happens的时候,勇敢一跃,加入了浩浩荡荡的生产队伍——比如金融业。

但是我还是深深地、深深地,许久未有地被这部电影打动了。许是我内里与金融大行业格格不入的气质;许是如Jesse提到的我的soft spot被这个故事触及;许是我知道,那些Loneliness simultaneously increased and decreased,而短暂地能够combat loneliness的故事,就像那个与我们分享一样阅读、聆听趣味的情人一般,势不可挡地戳中心里那块无论称作爱情或是暧昧的小角落。

文科生总有思路泉涌的话唠躁狂症状,即使他们和他们的作品看起来安静内敛。文科质的导演总是试图讨论所有问题:中年危机、教育体制、爱情与灵药、孤独与救赎、衰老和新生,以及伪善实用的政治……你讲那么多东西就不怕观众看不过来么?不过海报的设计以及片名的选择都注定了这不是一部会轻易入眼的电影,若不经推荐,也许只有那些恰巧想反观人生某个往事不可追的点、又刚好需要romance来点拨悸动的人才会碰巧看了这部电影。

我想说明下开篇我说这是一部青葱电影的依据:当Peter看到Jesse和Zibby对面坐着,生气的无非是“又一个借以爱情甚至文学之名勾搭无知少女试以温暖自己冷死了的青春”的混蛋,Jesse从后门追出去找连招呼都不和他打的Peter两人开始谈论:“Do you know how old I feel like I am? Since I was 19,I have never felt not 19.Nobody feels like an adult”是的,荏苒的时光并不能带走青春,即使是那些自怨自艾十分钟年华老去的心灵,那些咏怀过往者何尝不是青春的信徒,期待轮回中会再见到年轻?

时下的潮流不管是什么但是绝不是阅读,你在豆瓣看到的向你传递的新书信息并不预示着人文的崛起。你上哪儿还能找到一家既没有应试试题书籍,又不带吧台咖啡雅座的书店?当那些只买成功圣经、美容秘籍或者当代速成文学的读者成为阅读市场的主流的时候,你得承认,附庸风雅就会成为过时和做作。

不知道是白话文改革很大程度上阻断了中文经典阅读的流行,还是工业革命带来的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胜利早就了国外较之中国更好的阅读氛围,总之我认识的大多数外国人都比我认识的绝大数中国人喜爱阅读——bed reading对大多数中年人来说根本不存在,就连我那曾经看《故事会》和《神话传奇》的外婆如今也有足够的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填充她的生活。

这是个焦躁万分的前进社会,任何体制的溃败都无法滞延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步伐,迫不及待是于阅读无益的情绪。我曾经很羡慕那些一目十行,一日三书的同学——速度永远是盲目的罪魁祸首,落后者总以为自己在品质上失败,在意义上无益。

但是我不阅读、我品位低下还是照常生活,人浮于事和万佛在心都只是不同的选择而已。何况快乐,早就被实用主义看透:

They were miserable men who were granted a few moments of transcendence, and they had the talent and foresight to grab pen and paper and write it down. Byron was probably the happiest of the lot, only because he put his dick in everything. My advice t you is this: Put some armor around that gooey little heart of yours.

文艺青年的心灵总是脆弱的,那些对生活满口脏话,对各种狗血来一个杀一个的tough guy才是真正的赢家,就算你只识弯弓射大雕,却依然可以学习我党最高马克思主义理论。

Jesse对Zibby这么个品位崇高的红颜居然喜爱Vampire书籍表示极端的不能忍:

“This is the worst book ever written in English.”

“There’re worse books written in other languages?”

“Probably not,unless this book is translated into other languages.”

这就是我们称之为“代沟”的东西:35岁的你必然会在19岁的我身上看到一些你不能接受的东西,这是时代给一代人的印记,这种印记远甚于某一代人共同经历一场政变或者经济崩溃。后者只有在作用于文化,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或者集体记忆之后才会发生。

用文学对抗孤独也许是懦夫或者交流障碍的体现,并非是精神病对艺术创作有着至关的重要,但是由戏剧性和创作多样性要求构成的文学作品若是出自一棵茁壮的花草之手,多少丧失了点传奇和悲剧色彩带来的快感。

Elizabeth Olsen真的是清纯可人呢,整部电影我都在琢磨到底她比Ellen Page多了什么,明明是后者更为年长两岁,但是Olsen却把熟女的诱人演绎得恰当好处,不失性感柔软又不乏Page的俏皮。当然说Olsen带着加州老家的阳光味道,而Page隐约有更为北方的深沉气质也不为过。

Jesse怀疑红帽人不是real的时候可能就在暗示也许他只是藏在每一个文艺青年心底的精灵,Dean也是,他们两个就像Butterfly-turn-into-time的两面,不管是此起彼伏还是你消我长,都是人生而已,到头来每一个人想要活下去的人都会选择一条出路:敏感是让我们更好地触摸生命防止自我膨胀懂得进取,乐观是阻止我们过分沉溺生命的细枝末节和已逝美好,少年缺少精神伴侣、中年爱情危机、老年功业已定,我们总是试图找到归属感、贴心人、安全与希望并存——我想这就是人生的美好,每一段时期都有各自的快乐和烦恼,不会让你因为青春的美好而在临近毕业之时自杀,也不会让你在老去的路上大小便失禁而生无可恋。

那段“I sometimes feel like I’m looking down on myself, like there’s this older, wiser me watching over this 19-year-old rough draft, who’s full of all this potential, but has to live more to catch up with that other self somehow. I know I’ll get there. It’s just sometimes I think I want to rush the process, you know? And I don’t know. Maybe…maybe I thought you were some sort of shortcut.” 我倒是更愿意理解为善意的安抚,就像不管Jesse找上Zibby多少是为了回首已然逝去的大学。在一起,纯属相互吸引,并不应该追究潜意识动机——Zibby只是为了不让彼此伤感和自责,那些让爱情终结的理由,说出来让当事人彼此相认终究是残忍的,既然不能改变结果,就找一个双方都能深信不疑的借口吧。

Life happens,但是我们也可以长久保持赤子之心。

《娱乐至死》的前言有说到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不管这是不是一个美丽新世界,我们都应该努力做一个崇尚和热爱美好的人,低级趣味不至于毁纲乱纪,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但是如果我们甘愿与低俗为伍,必会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牺牲品。

知音常在,良师依旧,经典在手,美人在侧。这样的中年难道还不够幸福么?

对了,电影里面有一个我个人很喜欢的桥段,Jesse在纠结自己比Zibby年长的时候在本子上做算术,35 VS 19的问题,请问发达国家的数学教育真的这么弱智还是电影里面为了显示他是个文科生所以是个理科白痴?

 5 ) Once there was a song

今天和人聊起这部片子,想起来就写写。

在跟女主差不多大的时候,经历了一场相似的故事。对方来自古典音乐的论坛的大神。第一次见到被颜值惊为天人。偷偷搜索,又被高智商履历折服。一见钟情这个词一点也没有虚假,从此拜为男神。第一次引起对方注意,是他在群里询问了某交响曲某版本的录制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搜索信息,使了心机丢到群里假装自己凑巧知道。然后自是另眼相待,故事就不一样了。

那半年听的古典比往前二十年和往后三年听的都要多。那半年讨论的文艺八卦也是之前之后的总和。凑巧大四也没事,时间就在时差,三锤版和两锤版马六的区别,三球悬铃木和二球悬铃木和中国梧桐的关系这类问题上度过了。聊的什么我一点也不记得了,但是源于德国理科的思维就不自觉融进了习惯里。说话不敢带模糊性词汇,提出的每个fact都习惯性附带reference。性格从此也从欢快明亮的少女突然带上了令人不甚喜欢的刻板和硬朗,从此软妹硬妹再也无法自动切换。讲过一次电话,是在拜托对方改完毕业论文之后,两个小时,半个小时说论文问题,剩下一个半小时根据论文毛病讲研究方法和做人道理。我窘迫的以为电话完了就要被拉黑了。结果,挂完电话,一切照旧。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的申请简历上和一切正经事上。就事论事是好事,可是好为人师恨铁不成钢的毛病从来没改过。

这部电影是两个人是两个人隔着八千公里同时看的。看的时候,每一个古典乐出现的时候,就会被考是什么。最后问答变成了自问自答。我自羞愧地无话可说。贝六,唐豪瑟,皇帝第二乐章,沉思,BWV1065,羽管键琴第一乐章...感觉八千公里之外坐着一个数据库。

故事结束的自然。彼此都有了新欢,成了问好的故人。只是我们从来没有在一起,我们也从来没有相见。

 6 ) Life happens

-I think one of the things I loved the most about being here was the feeling that anything was possible. It’s just infinite choices ahead of you. You’d get out of school, and anything could happen. And then you do get out, and life happens, you know? Decisions get made. And all those many choices you had in front of you are no longer really there. At a certain point, you just got to go, “Oh, I guess this is how it’s going down.” And there’s just something a little depressing about that.
-Well, don’t you think you’re romanticizng youth a bit much? You know, ’cause it’s just as hard and annoying to be young as it is to be old, I’m assuming.


They were miserable men who were granted a few moments of transcendence, and they had the talent and foresight to grab pen and paper and write it down. Byron was probably the happiest of the lot, only because he put his dick in everything.
My advice to you is this: put some armor around that gooey little heart of yours.


Well, any place you don’t leave is a prison.


I sometimes feel like I’m looking down on myself, like there’s this older, wiser me watching over this 19-year-old rough draft, who’s full of all this potential, but has to live more to catch up with that other self somehow. I know I’ll get there. It’s just sometimes I think I want to rush the process, you know? And I don’t know. Maybe…maybe I thought you were some sort of shortcut.


You know, he said the purpose of fiction was to combat loneliness.
Well, on the other hand, spending most of your time with an 1,100-page book tends to put a dent in your social life.
Yeah.Loneliness simultaneously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致命孤独的。整本电影一共就几个演员,但是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孤独的一种。不管是女主角留着自己的贞洁只是因为没有遇到对的那个人,不管是男主角对纽约的抵触,不管是peter教授花了37年以一个纽约人的身份留在了这个小镇而后做不得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是男主角第一喜欢的女老师似乎洞穿了人生的涵义看清了生命的本质,甚至是诗人的本质,还是试图自杀的dean。还有书店的女生,她说她希望自己少读点书,因为从书中品味生活占用了她太多时间,她希望能真正亲身体会生活。每一个人都好可爱。
有人说导演试图像伍迪艾伦致敬。但是除了开头的大段台词和焦虑焦躁的口气以外,我觉得导演都是他自己。故事不需要大起大落,就是平淡和一丝绝望。好在还有一个红帽子的智者在相信着everything will go right。
吸引我看这本电影的因素是文科生和校园。离开校园的感觉就像第一段摘录的台词一样。在校园里,我们感觉一切皆有可能,你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有人觉得你是奇葩。而当你真的离开学校,你必须做出选择,而那个时候你才发现你面前的选择不复存在了。毕业到时候我也像jesse一样舍不得离开,我希望我永远能是大学校园的一份子,可以看一整天书,与书本智慧打交道。进入社会的无助和绝望,真的让人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就像女教授回答jesse的what happens.
Life happens。

 短评

一事无成的35岁屌丝,为何拒绝与自己爱好相通无话不谈还送上门来的19岁萝莉?因为保守?还是因为强烈的卢瑟情结?最后他毫无惊喜地选择了自己能Hold的同龄女性。那个以为谈书谈音乐谈哲学就是爱情的小女生,等你长大就发现大叔不过是个Loser,长大了一切都好,那只不过是成年人肮脏的秘密。

3分钟前
  • 砚小朵™
  • 推荐

想把那些歌都 听听 特别是那首 让所有路人 都看起来很可爱的那首

5分钟前
  • 安东尼
  • 还行

文艺青年就是三十多岁活得依然那么没谱,蛮好,要一直文艺下去啊。

8分钟前
  • 毛利
  • 推荐

所有大学文科学生都必看的一部佳作,清新明快的画面和剧情节奏,没有裸戏没有口水湿吻的暧昧恋情,男女主角典型的文科生思维方式和充满趣味性的对话、较真、拌嘴、争论,像极了学生时代为了一道有分歧的题目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电影非常仁厚给了主角们各自最好的结局,每一个活得拧巴的人都值得被理解

13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推荐

Life happens!太想去热爱生活又对此感到恐惧的人们,时间就在犹豫的时候匆匆过去了。I'm actually trying to read less, for reading about life is taking time away from actually living life. 能遇到什么人是Jesse的幸运,但现实中我依然怀疑那不会发生。ps,现在看这片子真是about the right time

18分钟前
  • Eve|Classified
  • 力荐

《老爸老妈罗曼史》里的Ted叔叔乔什·拉德诺太有趣了,自编自导自演新作,我太喜欢这个剧本了,很多时候我都能在审美趣味方面从看到自己的影子,关于古典音乐、阅读和成熟的话题都一不小心的找到了共鸣。文艺屌丝们的生活缩影,看来全世界的文艺屌丝都一屌样,小情小调小智慧的剧本太赞了。★★★☆

2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2012/09/28 节奏很好,幽默中穿插一点温情和大道理。男主man-boy形象非常到位,女主的眼睛明亮而炽热,美极了。事实上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如果一个人喜欢你认为毫无价值、浅薄或者愚蠢的事物,这个人还值得喜欢吗?

23分钟前
  • livinglow
  • 推荐

从jesse拒绝zibby之后这个故事突然就急转直下,开始obssessed with变老这个问题,完全跑题不知所云。最后大叔回去成年人的世界,小姑娘去慢慢长大。这种天天发生的事干嘛拍电影啊摔!一颗星给josh的大胡子,一颗星给第一封信,一颗给结尾的歌。

27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一个人又导又编又演一个爱情片会不会太yy了

29分钟前
  • Touma
  • 还行

这片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个教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教授了 好酷的女人 一些台词:所有你离不开的地方都是监狱。当你读书占用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时就应该合上书本出去多看看世界 但当你在生活中时 却觉得还不如在床头看本书快乐。

31分钟前
  • 蛋白斯基
  • 还行

there's no short cut for growing up - which is the beauty of it :)

35分钟前
  • woodyallen
  • 推荐

近 100 分钟讲了一件「谈恋爱年龄差距不要超过 15 岁」的故事

40分钟前
  • 饥饿艺术家
  • 推荐

要求有《工科恋曲》和《理科恋曲》,这个看着没有共鸣。

45分钟前
  • 贝塔先生
  • 还行

" Hey kids, so this is your mother."

48分钟前
  • Dreamer
  • 还行

那些毛毛虫,开始只是默默当着毛毛虫。突然有天,成虫细胞在它们体内出现了,说:颤抖吧!破茧成蝶的时刻到了!然而,其他细胞却开始攻击成虫细胞,试图杀死它们,说:去死吧!我们就甘愿当一只毛虫!可成虫细胞依然不断长大,逐渐掌握了毛虫的命运,并开始结茧。猜猜接下来怎样?最终毛毛虫幻化成了蝴蝶。

52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其实这片剧本很不错,例如男主角在草稿纸上算年龄那段,对人物的心理刻画非常精准。到头来仍然是个成长的故事,文青估计会更喜欢。

5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爱上你好像是我成长的快捷方式;爱上你却是我怀念大学时光的方式。好像邂逅是为了圆彼此的一个有关时光的梦而已。竟然颇喜欢这部电影的调调,也没想到故事走向会是这么一回事。浪漫主义的Ted在这部电影里终于回归到了daily life,编剧和导演都做的不错。另外我下载的内嵌字幕太烂,几次看不下去。

55分钟前
  • 凉水
  • 推荐

能看懂这片的一定是文科生,或者至少有文科生范儿。

56分钟前
  • 雪·法妮奥
  • 推荐

泰德果然是个才子。这是2012年电影里我极爱的一部私人电影,里面谈到的很多恰好也是我的问题。爱情并不是主题,真正的驱动力是对成长的恐惧,是惧怕老去。重返大学,交年轻的朋友,爱上萝莉,这都是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所谓的品味与离群索居,孤独感,害怕读太多书失去真实生活,这也是我的困扰,很对味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把文艺还给文艺,让生活拥抱生活。电影拍得虽清新,但努力加入了现实的灰底子,没过分渲染文艺高于生活,几个讽刺的嘴巴还打得啪啪响。3.5星。

1小时前
  • 艾小柯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