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变态

喜剧片英国2012

主演:科林·法瑞尔,山姆·洛克威尔,伍迪·哈里森,克里斯托弗·沃肯,艾比·考尼什,海伦娜·马特森,迈克尔·斯图巴,迈克尔·皮特,哈利·戴恩·斯坦通,加布蕾·丝迪贝,欧嘉·柯瑞兰寇

导演:马丁·麦克唐纳

播放地址

 剧照

七个变态 剧照 NO.1七个变态 剧照 NO.2七个变态 剧照 NO.3七个变态 剧照 NO.4七个变态 剧照 NO.5七个变态 剧照 NO.6七个变态 剧照 NO.13七个变态 剧照 NO.14七个变态 剧照 NO.15七个变态 剧照 NO.16七个变态 剧照 NO.17七个变态 剧照 NO.18七个变态 剧照 NO.19七个变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23

详细剧情

  Marty(柯林·法瑞尔 Colin Farrell 饰)是一个爱喝酒的电影编剧,他的好友Billy(山姆·洛克威尔 Sam Rockwell 饰)则和Hans(克里斯托弗·沃肯 Christopher Walken饰)靠偷狗然后把狗还回给失主来赚钱。Marty近期在写 一个叫《七个神经病》的剧本,却没有什么灵感,于是Billy给他提供了一些素材。有一个神经病是一个杀手,每次杀完人都会扔下一张J扑克牌,有一个越南的复仇者,有一个自刎的贵格教徒....Billy偷了一条狗,这条狗是一个黑帮老大Charlie(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的爱犬。Charlie丢了他视如生命的狗,到处在寻找。他找到了Hans住院的妻子并杀害了她。Billy知道这件事后,愤怒的将他的情人杀害,而她也是Charlie的情人,随后Billy扔下了一张扑克牌。原来Billy就是那个神经病杀手。他和Marty、Hans来到野外继续写剧本,同时他也让Charlie单枪匹马前来决斗.....

 长篇影评

 1 ) 爱到极致才是最大的变态啊

        billy是深爱着marty的。导演在前面埋了不少伏笔。比如在赴marty生日宴前对着镜子的自言自语,对狗狗说的非常心酸的自我安慰的话,还有当时放的背景歌曲的歌词。大家有兴趣可以回去再仔细查看一下。再比如billy的日记。导演一直都在暗示我们billy暗恋marty。当然为了给深爱之人提供剧本素材愿意去杀人愿意自己去死更是最大的证据。
        但我认为促使billy自我牺牲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得了性病。根据billy和marty在黑老大车来之前,billy论等待的那个在诊所看性病的玩笑,再结合之前billy跟黑老大女朋友做爱时不肯脱下套套,难道大家不觉得这也是导演的暗示吗?
       

      汉斯爱女儿爱到极致,黑老大爱狗爱到极致,兔兔男爱黑人女子爱到极致(但是杀人狂黑人女子爱神马我就知道了),billy爱marty爱到极致,越南人爱人民爱信仰爱到极致。
       所以这部影片里,爱到极致才是最大的变态啊!
     (我水平真的有限,如果解读有误,千万别对着一个弱智使劲喷啊)

 2 ) 不想笑肿么办(追加,几个月过去以后,更笑不出来了。)

电影前半个小时节奏很棒,让我以为我会看到类似盖里奇风格的故事。

但是这后面一个多小时,反而让我脑子里一点一点勾勒完整的故事全部被打散了。打散了!

个人喜好问题,不爱血腥,不爱没头没尾。

但是故事确实无厘头,笑点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我很喜欢杀手没有假期,也爱柯林那张永远让你觉得无辜的脸。

以为是一部更加精彩的电影,看来果然不能怀有太大的希望。

============================

追加。

很多网友质疑,觉得后半段才是电影的NB所在。

反观自己之前写的东西,确实意识到自己被过往长期形成的观影思维所局限了。

能把一个故事讲好讲完整,一直以来是我判断影片好坏的最低标准。

经验上来看,总觉得,一个好的故事是一个有理有据(在影片本身的价值观里),有假设有验证,有伏笔有呼应,有细节有情绪的故事片才是一个好的故事片。如果能够在看似不合理的观念里,找到属于电影本身的那种逻辑,那就更让我满足了。就像是《12只猴子》,像《两杆大烟枪》,随着影片的进程,观众脑海中总是出现不同的问题,然后一一被解答,最后再直呼过瘾。

《七个神经病》不是那种让我直呼过瘾的电影。

反而让我作为一个观众儿感到迷惑。

这是到底一个什么故事?前面介绍这几个人的背景为什么没有对应的情节?人物存在的意义和内涵到底是什么?

打破既定的传统,打破故事本身的理念,破坏情节内涵定义常理以及一切你能够设想到或者设想不到的规则,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电影的尝试意义所在。

也许就个人喜好来说,我之前期待的,和这部电影呈现给我的南辕北辙,让我无法从一开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出于感性不能给更高的评分。但过一段时间反观来看,理性思考下,确实有更多值得我关注的地方。

只是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成功。

或者说这根本就是一场无厘头的宣泄。

若是为了打破形式而塑造另一种不好的观影体验,这到底有没有背离初衷?

 3 ) 相关影讯

一句话评论

本片很好的协调了黑暗、血腥、讽刺、人物冲突,让这个剧本看起来好像是昆汀·塔伦蒂诺·与艾伦·索金作品的综合体。
——Indiewire

自从《改编剧本》之后最好的一部关于编剧的戏中戏电影,影片富有才气及恶趣味。
——collider.com

幕后制作

  影片是出生在伦敦的爱尔兰导演马丁·麦克唐纳(1970生)的第二部电影作品。他的首部作品《杀手没有假期》(2008)是一部古怪搞笑的杀手喜剧,虽然在票房上无所作为但备受影评人称赞,imdb评分也闯入了top250,被誉为近年来最优秀的黑色犯罪喜剧片。它还为事业一度陷入泥潭的爱尔兰男星科林·法瑞尔赢得了一座意义非凡的金球奖影帝奖杯。时隔四年之后,马丁·麦克唐纳与科林·法瑞尔再次携手,带来了这部更加暴力和恶搞的《七个变态人格》。影片与《杀手没有假期》一样选择在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上举行了首映,并且收获“午夜疯狂”单元(该单元以放映惊悚恐怖功夫类型片为主)的观众选择奖。影片的暴力性以及风格突出的大段台词令人想起昆汀·塔伦蒂洛的早期作品。事实上,早在进入电影界之前,作为一名舞台剧作家的马丁·麦克唐纳就常被拿来同昆汀作比较。

  马丁·麦克唐纳表示自己相当幸运,由于所写的舞台剧有机会在全世界很多地方上演,这给了他相当可观的收入,能够过上舒适的生活并且每四年拍一部电影。“我是个懒人”,在多伦多宣传影片时马丁宣称。在《杀手没有假期》和《七个变态人格》之间的四年间,他只写了一出舞台剧,名叫《A Behanding in Spokane》,由克里斯托弗·沃肯与山姆·洛克威尔主演,2010年在百老汇上演了一段不长时间。马丁承认,这部舞台剧并不很成功。不过这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两个“变态”,后来沃肯与洛克威尔都加盟了在2011年开拍的《七个变态人格》。

  《杀手》与《变态》的剧本创作是在同一段时间。马丁先拍了《杀手》作为“练手”,之后他才能准备好——作为一名导演,去掌握和把控《变态》中必须用到的那些更加昂贵和复杂的动作场面。如果非要为影片找出一个中心思想,马丁说,这是关于“人们心中创作故事的渴望,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的一种焦虑”。“很多人形容这是一部塔伦蒂诺式电影,但是我感到,或者说我希望,这只是从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暴力这一单方面来说。”麦克唐纳接着举出了芝加哥著名女作家崔西·莱茨(Tracy Letts 作品包括《美国的天使》、《怀疑》和《八月:奥塞奇》)的例子,他认为她是当代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之一。“我希望我的所有作品能够拥有某种道德观。并不是说我会在晚上为这个问题转辗反侧。但是当我坐下来开始写关于端着枪的变态分子的电影,我并不希望单纯写一部简单的关于‘持枪变态’的电影。尽管是一部喜剧,我仍然希望它能够感人,并且不那么空洞。”

  谈到塔伦蒂洛时,麦克唐纳有些犹豫。“《低俗小说》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我没有拍出任何任何这样水平的东西”,“话没错,但是他(昆汀)最近的几部电影让我搞不懂。我受不了《无耻混蛋》。这不是他的水平,这不是那个曾经拍出《低俗小说》的人的水准。

  马丁·迈克唐纳的哥哥约翰·迈克尔麦克唐纳也是一名编剧和导演,两个人的关继十分亲密又充满了竞争性。后者去年执导了处女作《坏守卫》由《杀手没有假期》的布兰·丹格里森主演,刷新了爱尔兰本土影片的票房纪录并且口碑爆棚。当这部影片票房超过《杀手没有假期》的那一晚,“他等不及地在半夜给我打了电话”,马丁描述说“自从那之后,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如今哥俩都住在伦敦,每个月会定期打两次网球——没错,输的那一方会心情很不好。已经有人把这对兄弟称为“爱尔兰的科恩兄弟”,尽管他们从不在一起拍电影。

  影片主演访谈

  你是怎样加入这部电影的?拍摄《杀手没有假期》的时候是不是马丁·马克唐纳就已经告诉过你?

  科林·法瑞尔:是的。拍《杀手》期间马丁谈到了这个剧本。他告诉我《杀手》只是一次“彩排”,他想尝试下看看自己究竟是否喜欢拍电影(马丁此前是一位著名的舞台剧编剧和导演,在在伦敦西区和美国百老汇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有一个真正想拍的剧本——比《杀手》要好很多,他说的就是《七个变态人格》。所以在我读到剧本之前,就已经听说了很多。他是个了不起的作家,这一点是实话实说。

  当你第一次读到《七个变态人格》的剧本时有着怎样的反映?

  科林·法瑞尔:时不时地,你会遇到一个会让跳脚的剧本,而《变态人格》就是这样。它先在你脸上抽一巴掌,又将你背摔倒在桌子上,又给你屁股上踢一脚——但总体上是如此过瘾。我很开心和马丁再次合作,我喜欢《变态》的剧本。
  
  片中的一对基友“马蒂”和“比利”之间的互动一定会在观众那里很讨喜。描述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山姆·洛克威尔:马蒂和比利的关系类似于《浮世男女》(HurleyBurley 1988)里面的查兹·帕明特里和西恩潘,亦或是《穷街陋巷》里面的哈维·凯特尔同罗伯特·德尼罗,抑或《大街小瘪三》(The Pope of Greenwich Village 1984)当中的埃里克·罗伯茨同米基·洛克。两个人之间有一种奇怪的相互依存关系,彼此深爱着对方。他们总会原谅对方,尽管彼此造成了大量的不幸,以及愤怒(笑)。

  可以看出来你的角色比利是在一心为马蒂着想……

  山姆·洛克威尔:没错,比利不忍心看到马蒂正在浪费自己作为作家的才华,觉心帮助他。他看到马蒂正在用酒精毁灭自己。比利把马蒂当做一个真正的天才,他不惜做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去帮助马蒂实现。

  科林,你如何看待你的角色马蒂?

  科林·法瑞尔:马蒂作为一名作家,他遇到的问题是,一旦定下了剧本《七个变态人格》(片中,马蒂在创作一个与影片同名的剧本)的名字,他就爱上了它,但他却写不出来任何一个“变态人格”。他希望这个故事是关于和平与友爱,但同时主人公是“变态”。他纠结在这样的设定当中想不出任何办法。他有个朋友叫做比利——我想也许是他唯一的朋友,还有个女友叫卡娅,我想这也是他唯一的女友(笑)。马蒂还喜欢喝上几杯,而这在成为一个大问题。

  影片中的表演和喜剧都很出色,其中有多少是靠演员现场发挥?

  山姆·洛克威尔:事实上我们是相当严格按照剧本来拍。不过还是有一些即兴表演,马丁·迈克唐纳希望这部影片的临场发挥程度比《杀手没有假期》要多。他想要一种更为“凌乱”(messier)的风格,我猜测。

花絮


·事先并没有被媒体披露,《海滨帝国》的两位演员迈克尔·斯图巴、迈克尔·皮特以及《德州巴黎》的老牌影星哈利·戴恩·斯坦通客串出演了本片。

·影片中“扮演”邦尼的是一只2岁的狮子狗,性别为母性,在多伦多电影节宣传期间,这位“主演”全程出席。

·本片是《杀手没有假期》时隔四年之后导演马丁·麦克唐纳再次柯林·法瑞尔合作。两人都来自爱尔兰,其实他们在第一次合作之前就已经相识了五年。

·本片也是导演马丁·麦克唐纳与克里斯托弗·沃肯、山姆·洛克威尔的第二次合作。后两人之前主演了他的舞台剧《A Behanding in Spokane》。

·影片中黑社会老大查理的角色原定由米基·洛克出演。但他后来退出了该片,并且对导演麦克唐纳的为人颇有微辞。最终伍迪·哈里森代替他出演了这个角色。

·麦克唐纳的两部作品《杀手没有假期》和《七个变态人格》都选择在了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举行首映。

 4 ) 戏中戏。剧中剧。

能编能导的Maitin McDonagh是英国电影圈的奇才。无论单线还是多线叙事从不遵循传统的手法。每次看他的片子猜测结局会如何是最大的乐趣,也是最大的折磨。

还想再表态一次:Collin Farrell与其在好莱坞主流商业片里和新人辈出的男星们争得你死我活,不如再多接一些独立制作的片子----那张囧脸天生就适合这种酗酒成性情绪敏感容易失控的失意男子,包括“In Bruges”里落下心理梦魇的职业杀手,这才是适合他的路子。

Christopher Walken 和Robert De Niro 、Al Pacino他们都是这一辈影星里都是最棒的,真心希望他们能多演几年。Sam Rockwell最切合这种疯疯癫癫的非正常人类。最大的惊喜是老屁股Tom Waits,出了演唱之外老爷子参演的电影数量不少,虽然基本没有太多重量级的较色但是每次出现都想噩梦一样让人难忘。那张布满岁月的脸让每一个角色都拥有无比的说服力

 5 ) 可以说我变态,但不能抛弃爱

    《七个变态》采用了一种典型的“元叙事”结构,即把暴露剧本的创作过程作为影片的内容本身。类似的“元电影”叙事手法可以追溯到1929年“电影眼睛派”维尔托夫的《持摄影机的人》,还有费德里科•费里尼摄于1963年的电影《八又二分之一》,以表现一位导演创作思维枯竭时形形色色的际遇完成了电影本身。而在近几年的好莱坞电影中也不乏这种“元叙事”的表现手法,最典型的有1991年科恩兄弟的《巴顿•芬克》以及2002年由查理•考夫曼编剧,斯派克•琼斯导演的《改编剧本》。如果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后两部与《七个变态》具有非常相似的角色设置——通常在这类影片中的编剧(电影主角)都在现实生活中懦弱、苦闷、焦躁无聊,《改编剧本》中的主角查理甚至因为紧张而无法和漂亮女人沟通。他们自以为与自己作品中悬疑刺激的故事保持了安全的距离,却因一系列意外事故,被五花大绑扔到了聚光灯下,“被迫”成为与传统电影主角一样,与邪恶力量对峙的一方。正是这种人物状态的前后反差和结尾反转,让电影具有相当惊人的戏剧张力。比如《巴顿•芬克》撰写的连环杀人案凶手竟然就是住在他隔壁的胖子,他毁掉了巴顿原本无聊生活的一切,最后还来了个手持火铳的超级拉风的出场:“让你看看意志的力量!”而在《七个变态》中导演也很明显的指出片中的编剧马蒂代表的就是自己,充斥着英式黑色幽默的剧情中比利曾讽刺马蒂是个爱尔兰酗酒佬,而导演兼编剧的马丁•麦克唐纳本身正是个爱尔兰人。他借马蒂之口构建了这部影片的结构:“前半部是一些血浆、暴力……但我希望电影的后半部分几位主角开展一场人性的谈话,这部电影的主题是积极向上的。”而最后的电影也正是按照他的构想来完成的。

    但《七个变态》和这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像一部把脚伸出汽车天窗,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的大麻公路片,超现实感和游戏感贯穿了影片的始终。影片的节奏感并不是来自于一条直线的由“苦闷”至“亢奋”的高潮,而是来自于主人公在片中时而清醒而踩下的点点刹车——正如狂欢底色中的落寞。这些短暂放慢的“停顿”也由导演视听语言的刻意渲染而展现出游戏人生底层的悲凉气氛。

    纵观导演马丁•麦克唐纳的前一部口碑之作《杀手没有假期》就会发现,他片中的重口味血浆,那些各色人等接连出场的光怪陆离的“俗世绘”(比如前部的侏儒,这部的变态,以及两部都出现的杀手),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视觉猎奇,而是致力表现世事的无常与不可控性——我们都只是在玩上帝的游戏,既然他已开掷了骰子,那我也只能选择一路疯癫的陪他玩下去。剧中的变态们,他们可以随时掏出一把枪爆头,用锯子锯人,用剃刀割喉,血浆加仑飞。但他们又都有着自己内心最“珍惜”的东西,正是这一样东西让他们的人物形象不是丧失了爱的冷血无情的生物。比如1号变态比利心心念念要帮主人公马蒂激发灵感完成剧本;汉斯是为了心爱的妻女;“鸳鸯大盗”深爱着彼此;越南人爱自己的祖国;而片中最大的恶人黑老大贯彻了剧中那句台词“不能杀动物,女人则无所谓”,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一只狗。“变态们”只是这个荒诞世界的一个隐喻,“杀人”也非杀人,而是自嘲性的游戏精神。导演似乎令观众看到,我们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变态”的世界里,但他保留了这些“变态”的温柔,就像这个无常世界的唯一慰藉。最后,比利实现了心愿(“这电影要用我的结局。”)而基督徒汉斯改写的越南人结局则实现了影片“积极向上”的主题——那就是爱(“你说电影中要有性元素,于是他俩就做爱了”)。一个梦幻式的镜头,越南人回到1963年的西贡街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在这个荒诞世界中,最终没有选择虚无的黑暗,而是选择了光明。

    当然,影片直到最后一秒也没忘抖开最后一个“包袱”。变态鸳鸯大盗里的扎克打电话给马蒂说要预约时间去了结他,而马蒂也坦然承受了这样的命运,他对扎克说:“我会一直在这里。”回到元叙事的角度,即使整部电影,那些变态朋友们都只是马蒂酗酒时的幻想,但他也无疑从这个漫长的故事中获得了成长。他决定坦然接受伴随灵感而来的荒诞、虚无、痛苦和失落。

 6 ) 七个神经病 Seven Psychopaths (2012) 影评z

第一个:专门刺杀意大利裔美国黑手党辛迪加的中、高级成员的连环杀手,手法干净利落,冷酷无情,而且每次“行凶”后都扔下一张方片钩,如同佐罗的印记Z,有推广品牌,向黑手党宣战的意味(面向超越国际的所有黑手党,乃至泛指一切黑恶势力,因为开场不久比利在跟马蒂提供创作构思建议时就分别提到了源于西西里的Mafia和源于日本的Yakuza)。因为目标的特定性而特殊,有惩恶扬善的正义化身意味。这第一位神经病杀手看似并不神经,更像是罗宾汉似的英雄,而且身份最后才揭露,这是一条暗线。
  
  第二个:爱女惨死于刺客之手的贵格教徒,因为教义不能杀生,于是终生追逐跟踪凶手;凶手因为罪孽感皈依宗教寻求救赎,但为了摆脱他的跟踪通过自刭放弃升入天堂(基督教义自杀者下地狱),但临死前却看到他也毫不犹豫的自刎。凶手必然是含着绝望咽下最后一口气。这里由于对西方基督世界文化欠缺了解,我一开始对他当着凶手的面自杀感到莫名其妙——但这恰恰体现了他的偏执的复仇信念:对于饱受自己罪行折磨的凶手来说,最大的痛苦不是死亡或修行,甚至不是下地狱,而是受害者家人时时刻刻的逼视和责问;而对于复仇者来说,最极端的复仇不是手刃仇家以眼还眼,而是手刃自己,做鬼也不放过你。这是一个极度冷酷、偏执,为复仇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让自己下地狱)的人,但他的冷静和决断在常人看来无异于神经病。这种境界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死谢天”等以死或往生为终结的东方文化是有很大不同的,在我们看来毁人最极端不过千刀万剐、食肉寝皮、挫骨扬灰,很难充分体会到这种上天入地也无所遁形的恐怖。
  
  第三个:黑手党查理,典型的黑手党,颠倒是非,冷酷残忍,没有健康的世界观,因为自己的爱犬丢了就大杀四方,连得了癌症的老太太都不放过。他的人生快乐全部来源于一只小狗,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小狗却不这么认为,甚至和绑架它的比利产生默契。
  
  第四个:越南僧人(借鉴释广德形象),冥想在美国绑架妓女带着炸弹汽油去炸越战老兵集会,现实中却是在越南街头泼油自焚以示抗议。虽然同事劝他说这样于事无补,但他觉得至少有希望,于是毅然自焚。有一个以冷静的终结自己生命来实现目标的在常人看来无异于神经病的偏执狂。其实这个形象是汉斯临死前帮助马蒂丰实的,也是汉斯内心的完美投射,所以四号神经病和二号神经病完全是一个路子,自己的生命是可以随时抛弃的。汉斯在妻子被杀害后立刻平静的坐在凶手对面和他聊天(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局面被第七号完全掌控,他还会钉死凶手不放),在意识到查理手下要去杀害比利和马蒂时,淡定的欺骗他们当着警察的面将自己打死以解救朋友。WwW.cnapplemov.cOm
  
  第五、六个:全国流窜刺杀全国流窜连环杀手的连环杀手扎克莱阿和麦琪,扎克莱昂入室盗窃却偶然搭救了法官囚禁的黑人性奴麦琪,从此两人开始了流窜刺杀生涯,刺杀了包括著名连环杀人悬案制造者十二宫杀手(Zodiac)。颇有些侠盗夫妻、神雕侠侣的意境;可惜后来扎克莱阿不想再杀戮,两人遂分手。
  
  第七个:比利,一个热爱生活、单纯善良、无所事事却嫉恶如仇、替天行道的兼具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情怀的杀手,看透世态炎凉,有点种族决定论调,认为对罪恶不能有丝毫姑息,对朋友必须两肋插刀。为了给好友编剧创作灵感不惜化身第一号神经病杀手招惹黑帮,并捎带手的替天行道清理黑帮。理想主义在于他对细节的追求,包括佐罗似的面罩和标记、最后火并地点的选择(西部荒漠),甚至为马蒂和汉斯专用的枪配上了标签,以及对自己必须最后为了救朋友而牺牲的精准把握;革命英雄主义在于他一手操控了整个局面,完全是树立了一个敌人再去打到,颇有与天斗其乐无穷的精神头。
  
  浪漫情怀则非常隐蔽——马蒂因为他杀了女人而与他割席,这看似是比利的一个污点,但其实是更深的一处伏笔:影片开头一号神经病一出场就干掉了两个正在讨论怎么虐杀安吉拉的黑手党,他们是查理派来的,而安吉拉正是查理的女友。查理曾经在提到女友时表达了“些许”不满,安吉拉在得知比利偷了查理爱犬后立刻当着比利给他打电话告状,还提到了“虽然我们之前不顺利”云云。可见安吉拉得罪了查理(可能嫌弃查理的爱犬太臭了),查理派人去杀她,结果比利救下了安吉拉顺便和她勾搭上了,以为解救了一位失足妇女,但这位失足妇女对此毫不领情,宁肯出卖比利也要重回查理怀抱继续失足,比利知道她回去找查理也会被射穿眼睛之类的手法虐杀,所以挽救无望,给查理正式下战书,顺道送她一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侠客似的第一号杀手为什么是神经病——为了帮朋友编剧本而向黑恶势力宣战,偷黑老大的命根子,泡黑老大的女友,杀黑老大的手下,并以身殉“职”,可谓理想到分裂,革命到忘我,浪漫到神经。
  
  第六号神经病最后找到马蒂寻仇,没想到马蒂在两位挚友的影响下已参透生死,非常平静,第六号若有所思,抱着兔子离开了。他当然不会杀马蒂,他只和麦琪一起作,只杀全国流窜连环杀人凶手,只想找回麦琪,而且他75年以后就只过抱着兔子思念麦琪的生活了。
2013-01-20 09:24:10    来自: marquiswill

 短评

不怕疯子不讲理,就怕编剧不要命。

7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暴力+黑色幽默 真是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笑点,以一个拐卖小狗团伙的故事为引子,牵扯出七个神经杀人狂,几个主角身上又带着深深的不靠谱的气息,让人在紧张之余又期待着下一轮笑点被戳爆...风格带点昆汀的痕迹,但是要更偏喜剧一些...结尾又挺悲壮,觉得看了个片把各种感情都调动起来了~ 四星半

9分钟前
  • Joey To
  • 推荐

这种剧中剧的玩法实在是放荡的很,不注意细节就很可能错过大量的亮点;马丁·麦克唐纳这简直就是在卖弄风情,顿时想起了另一个编剧骚人查理·考夫曼。

1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越南男人一腔怒火即将点燃引信,一眨眼却成为僧侣在烈火中重生;贵格教徒阴魂不散刀片割破喉咙,一恍神却化身信徒在地狱里升天。浮生于世,诸般业障,让人执着于一条狗、一张牌,执着于仇恨;向往地狱,烈火烹油,容易忘记了一把枪、一行字,忘记结局。你看这写了七个神经病的剧本,写的不就是你我吗?

1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痞子昆的接班人?剧作结构一度以为会像是【低俗小说】,最终的由点及面再到圆,剧作依旧让人刮目相看,那股荒诞劲抵消了那股情节制造的刻意感,黑色和暴力在让观众爽过之后再次回归到相当正经的价值观,又不失感动悲壮和观影的情绪释放,刘慈欣的【乡村教师】想改编可以考虑忘掉原著学这个。★★★★

2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quirky,psychotic,weird and demented~ 思维奔放的神剧本!Sam Rockwell就长着一张psychopath脸!他真的是在用生命爱基友!我一直觉得他是个被好莱坞underrated的演员。墓地那场戏杀手J躲在一块刻着Rourke的墓碑后面,Mickey Rourke本来也是卡司但和导演有分歧所以退出了,然后…就被导演黑了一把 哈!

23分钟前
  • 叉叉
  • 推荐

"妓女在耶魯大學學過越南語"

27分钟前
  • ryan
  • 还行

哈哈哈哈哈哈哈太喜欢了!老沃肯和吴刚真的长得一毛一样

30分钟前
  • 原来是西门大嫂
  • 推荐

1.演技撑起来的好片,片头的Jimmy和Mr. Rothstein大亮。2.有意思的是预告片里把两个女配也算进了7个人里,但影片里明显不是。

35分钟前
  • Fantasy
  • 推荐

马丁.麦克唐纳的片子里总有一个殉道者。他践行自己确信为对的事,坚定到执拗的固守住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信条,直抵悲情的程度。笑对死亡时直截了当、全无所谓的从容态度,又有些北野武的味道。<杀手无假期>中是费因斯扮那位坚决不杀女人小孩的黑帮大boss,这部中则是坚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沃肯老爷子。

37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预估错了这片子的走向 太over了太致命了! 可是好看到爆啊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 结构 节奏 台词 都太喜欢了 笑到脱力了我! Sam Rockwell我太爱你了! 你太萌了你的人设太逆天了不科学!

39分钟前
  • kidpt
  • 力荐

看不懂

44分钟前
  • 苏晓晓
  • 还行

“邦尼不是黑帮的,这不公平…” 哈哈哈,这里笑死了。片子神神叨叨,神编剧、神段子,只是这些还无法支撑起一个完整好故事,看完觉得自己也是神经病之一。

46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这辈子算是看不懂科林法瑞尔了……我又不喜欢伊,但伊每次都能演到一看名字就让人误以为很好看又好玩的电影让我硬着头皮看下去然后狂呼上当受骗,什么《杀手没有假期》什么《七个神经病》,一点都不好玩!看得伤心死了!

51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马丁·麦克唐纳的剧本总是有一套。由于引入了编剧的概念,就可以让这部片子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玩各种变化和可能。暴力、救赎、黑色幽默,各种故事被揉在了一起。

5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神编剧,戏中戏,利用科林法瑞尔囧眉毛各种扮哭脸,利用山姆洛克威各种卖萌,剧情走向千回百转,鬼才猜得出来,笑点博大精深,每个人都很好笑。基本甚至差点快要挤入年度十佳。

5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果然神经病!角色神经病电影也神经病!电影颇有昆汀的风采,剧本棒,演技佳,以及戏谑自嘲又cult的黑色幽默,算是去年看过的最让人惊喜的电影了!不过我觉得还可以更带劲儿一些。四星半

60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用疯狂的黑色幽默来讲述一个其实屁大的事情,果然神经病们都是违反逻辑的。 不像“杀手没有假期”那么让人回味,只能说凭借荒诞和暴力把故事算是兜圆了。血浆真多...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柯林和山姆这对狗男男!

1小时前
  • Y
  • 力荐

看完我知道了,编剧兼导演是第八个神经病,而我...是第九个.

1小时前
  • jijo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