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莫里斯 剧照 NO.1莫里斯 剧照 NO.2莫里斯 剧照 NO.3莫里斯 剧照 NO.4莫里斯 剧照 NO.5莫里斯 剧照 NO.6莫里斯 剧照 NO.13莫里斯 剧照 NO.14莫里斯 剧照 NO.15莫里斯 剧照 NO.16莫里斯 剧照 NO.17莫里斯 剧照 NO.18莫里斯 剧照 NO.19莫里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0:11

详细剧情

  少年莫里斯·霍尔(奥兰多·威尔斯 饰)在海滩接受了性教育之后,却宣称自己不会结婚。1909年,在剑桥读大二的霍尔(詹姆斯·威尔比 饰)结识了大三的克莱夫·达勒姆(休·格兰特 饰)。1910年,两人的感情突飞猛进,而霍尔也因此被康沃利斯院长(巴里·福斯特 饰)赶出了学院。1911年,眼看着朋友里斯利(马克·坦迪 饰)子爵被判刑,达勒姆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1912年,经过一个半月的深思熟虑,达勒姆结束了与霍尔的恋情。1913年,达勒姆邀请霍尔作为傧相参加自己的婚礼,但他没有想到,他的猎场看守亚历克·斯卡德尔(鲁伯特·格雷夫斯 饰)将会与霍尔相爱……

 长篇影评

 1 ) 两种悲剧

“这世上的悲剧有两种:一种是,想要却得不到;另一种是,得到了。”
——奥斯卡•王尔德

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是古典主义生活方式最后的流连时光。那个喜欢在衿上佩戴铃兰的唯美才子已长眠地下,可这“不能说出口的爱”仍以最不可捉摸的方式降临人间。
  
古老厚重的剑桥校园,在五月的芬芳与喧哗中间,莫里斯,一个高挑恭谨的金发青年,怀揣着对传统的虔敬,和一丝隐约的躁动不安。

一次邂逅,一见倾心,虽含情而不语,实则早已思念彷徨到五内俱焚。美貌的贵族青年克莱,带着聪明人特有的优越感,整天高谈阔论着古希腊文化。可他又那样敏感,小心翼翼地掩饰着对莫里斯的欢喜——“你读了《会饮篇》没有?”在波光粼粼的康河上,他好似漫不经心地将目光投向夹岸的鹅黄橘绿,狡黠秀美的蓝眼睛里很无辜的藏着最甜蜜的勾引。

于是在那个暖阳流转的午后,他轻轻拥他入怀,他的嘴唇厮磨着他发烫的脸颊。柔情似水,却战战兢兢。

如果一切只停留在此刻,让温存驻留成永志弗灭的感激铭篆,那该有多完美。可钟摆兀自嘀嗒,相恋的两人却不能不成长,也许你能保证自己不会改变,可怎么能保证伴侣也始终不渝?

克莱终于发现,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那座希腊神邸竟如此苍白易碎,根本无法保护他“这样的人”免受身败名裂和牢狱之灾,他便瑟缩着满心满眼的恐惧孤独,擅作主张地自放于虚伪的余生。

无所谓对错,没什么可以抵抗时间的侵袭。

埃里克的出现,给了莫里斯一线生机。当他坐在车上,想着为自己放弃了一切的情人,不知还有什么能挽回得了他,何况克莱几句陈词滥调的劝说?埃里克只是个普通的仆人,他拥有的很少,可是这仅有的一点他也为爱而放弃了。

电影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画上休止符——比如,当莫里斯与埃里克用所有力气尽情占有彼此时。

克莱似乎看到莫里斯在萋萋芳草上向自己挥手,是呼唤还是道别?富丽庄严的剑桥在伦敦的雾霭中远去,渊博如她,也解答不了人最底层最原始的困惑。克莱弄丢了自己的爱,连他自己都记不起,究竟何时何地。

 2 ) 有人睡去,有人醒来

最后一幕,当Clive走上前,欲关上最后一扇窗,映上心头的却是几年前在剑桥读书时的情景,不曾动身一同前往,于是挥手告别。而此刻眼睛所流露出的不止是怅然,因为自此心间有了一道永久的缺失。

反观片头,也曾让我看得津津有味,或许你可以说它交代了Maurice的家庭背景,甚至解释这样一个Maurice的成因。站在全片的角度来看,即使有意与后面构成反差或呼应,也终究觉得这片头是那么无关轻重。电影的前半部分清新隽永但隐忍克制,后半部分似乎粘稠紧张却让人心中有快意。

电影结束后,我的思绪也还停留在前半部那段青涩美好时光里,看着这些骄傲,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穿梭在古老的校园里。周身的气息里是友谊,或者不知所起却一往而深的爱情,令相似的灵魂不能自已。

他们两人都曾半睡半醒,但终究是Clive更先知先觉一些。相遇之后,就对两人的关系处于一种引导的地位。你看他悠然弹奏着钢琴,Maurice却在一旁兴奋的不能自已,待到他自己弹奏时,那急促的琴声里,分明有着情欲的张力。Clive每每主动出现在Maurice的房间里,说话时常有种漫不经心的腔调,一旦认真起来便是王尔德式的惊人语。这些都对Maurice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的确,Clive 是危险的。在这里,我不得不说,年轻的Hugh Grant 将Clive的迷人不羁,羞涩笑意,飘忽闪躲的眼神,欲迎还拒的心思,演绎的丝丝入扣。

在许多的故事里,都能觉察到,短暂的分离是感情最有效的催化剂。第二次假期,两人都尝到了想念的滋味,重聚时不自觉的抚摸或者深深相拥这些,都远远不够,于是Clive一吐衷肠,这却让Maurice乱了一时分寸。直到夜里,我们后知后觉的Maurice越窗而入,送上一吻来回应Clive,然后匆匆离去。你才觉得心里有了一思笑意。此时便能猜到,这之后,爱得更勇敢,更猛烈的必会是Maurice。

两人郊外玩耍时Clive不时的拒绝,或者说对柏拉图之恋的维护,及至后来,Risley被捕后Clive心中顿升的悔意与行为上的远离,再然后娶妻,走上仕途,那个年代这些在多问发生似乎都合情合理,旁人也只得叹息。而Maurice还在缓慢地认识自己,迟疑地不知道该睡去或者醒来。

可面对着英伦乡间这般清新的精致,怎么也不愿相信两个俊朗年轻人间的爱情只能发于此止于此了。

婚后的Clive蓄起了胡须,收起了一些不羁,笑容里也不再是羞涩,俨然已是位更迷人的绅士。依然克制地爱着Maurice,渴望着每年为数不多的相见,却也忍受着灵与肉的分离。我并不觉得怨恨他,只是惋惜,特别惋惜。此时的Clive,每每让我想起《断背山》里的Jack,他婚后的形象倒是与这时的Clive极为相似,不说那胡子与笑意,连那种故意表现出优越感的语调都如出一辙,或许Jake在演绎Jack的时候,有意参考了前辈Hugh Grant。

不曾想到,会有那样一位侍者Alec,能够全然知道自己想要,勇敢地爱上主人的朋友。在他纠结苦楚的夜里,越窗而入,共一夜缠绵。即便这只是一夜缠绵,对于Maurice的真正自我认识都是极关键的,更何况这是两人灵肉合一的爱情序幕呢。

Clive不是什么小人,Maurice也不是圣人,Alec这个角色的讨喜和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员。

回想起乡间,青葱草地上,Clive曾对Maurice说,“要是你丢下我的话,我将半睡半醒地度过余生。”可竟是他主动丢下他,待知道永远失去他后,已是连半睡半醒都不能。半睡半醒是人之混沌空白时,佯装睡去或者睡去或许意味着能逃避着许多,却也终归失去了许多。醒来,终究要面对,面对最真实的自己,面对真正的人生,没错,这正是生之意义吧。而他们终于都有了自己的选择,有人睡去,有人醒来。
 
 
 

 3 ) 最后删减片段里莫里斯的告白和告别

正片末尾,Maurice对Clive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No, you may not ask. I'll tell you everything up to this minute—not a word beyond.

不,你不可以问。我以前的事什么都可以告诉你,但是以后一个字也不会了。

其实有个删减片段:

Clive:

No, I care of you a little bit, otherwise I wouldn't stand what you just told me.

我还是有点喜欢你的,不然我不会忍受得了你刚刚说的话。

Maurice:

You care for me a little bit, I do think, but I can't hang all my life on a little bit. You hang yours on Anne. You don't worry whether your relation with her is platonic, you just know it's big enough to hang a life on. I can't hang mine on the five minutes you spare me from her and politics. You'll make me free of the house, and take endless bother to marry me off, because that puts me off your hands. You won't see me, and you don't love me. I was yours till death if you'd cared to keep me once. But I'm someone else's now.

我知道你“有点”喜欢我,但是我不能把我一生押在你这“一点”上。你已经有Anne了,你和她在一起不用担心够不够柏拉图,反正知道这种感情很好,一生无忧。你从她和政治之外只能挤出五分钟给我,我不能把我的一生放在这五分钟上。你让我随便住在这儿,没完没了地给我找女人结婚,觉得这样就能把我推开了。你不愿意见我,你也不爱我。如果你在乎我你不推开我,我会至死属于你。但我现在属于别人了。

--------------------------------------------

You won't see me, and you don't love me. I was yours till death if you'd cared to keep me once.

有这两句话我就够了TAT TAT TAT TAT TAT

我果然没有站错CP【宁愿虐死也不愿站错队TAT TAT TAT TAT TAT

 4 ) 结束与新生

事实上这篇影评起源于半年前一场和朋友之间的争论,修改了一下
--------------------------------------------------------------------------------------- 
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我原本是冲着演员俊美的外貌和同性恋题材去的,于是从未想过它会给我带来这么多的触动,以至于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找来删减片段和原著。
我一向觉得Clive虚伪自私。他的确是一定程度上启蒙了Maurice,应该算是Maurice的初恋,但是大家都高估了他对Maurice的影响。Maurice并不是他掰弯的。不论是影片还是原著中都有提到,Maurice在公学时代就已经有了他称为“猥亵的幻想”,虽然Maurice所处的学校校风非常的严谨,由于上一届出了丑闻,男孩们都被管得死死的。Maurice本来就是同性恋,Clive给他的不过是一个念想,让Maurice以为他可以和一个相爱的人灵肉结合,相携到老。
我不怀疑Clive是爱Maurice的,但是我依然觉得他自私而虚伪。他所执着的恋爱方式——很多人称之为柏拉图式的爱情,我却不以为然。他的爱情不过是精神恋爱的一个幻象。当这个幻象在现实生活中破灭了,他也甘于与这个不合理的社会苟合。他想要得到爱情,所以他去追求Maurice,但是他又不敢承担这禁忌之恋所带来的后果,所以他拒绝与Maurice有肌肤之亲。听听他说的话,“我怕这样会毁了我们”。可是Maurice不怕。Clive还说过,“身体,思想,灵魂,我不认为女人能懂。”可是在Maurice为了他黯然神伤的时候,他却把与女人结合说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也许是唯一幸福的事。”并且得意洋洋地告诉了Maurice。虽然他当时以为Maurice正处于与女性的热恋之中,但是他这种前后矛盾的形态着实令我反感。他不断劝慰Maurice去接受女性,暗示Maurice他同性恋的行为是多么不正常,也不想想当初是谁引诱了Maurice让他义无返顾地追寻这种不可言说的爱,除了令Maurice失去爱人,还给Maurice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简直就是变相迫害。
原著中并没有写Clive是怎么变直的,好像生了一场大病之后就与他的“希腊文化崇拜者”身份一刀两断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原著是Maurice POV的关系。电影中的改编合情合理,我没有办法苛责他在严刑峻法之前的懦弱,但是由于他的懦弱,无缘无故要Maurice去背负这情感的包袱,令我难以忍受。如果他真的要逃离这段感情,他就当与Maurice坦白,而不是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
至于Alec,作者从来也没有把他当成完美的人来描述。Alec有下层人的劣根性,他藐视礼法,自作聪明,然而就是这些粗俗之处衬得他尤为可爱。Clive说他有些小聪明,并且暗示他并不如绅士们那样正直。应该说,Clive的话还算公允。如果对方不是Maurice,我想Alec也许的确会想要敲诈勒索一番。
可是那是Maurice呀!
原著中Maurice离开Clive的家去伦敦的那天,下着雨,Maurice因为五先令的事情对Alec出言不逊。可是在Maurice回城的路上,Alec一直追在他的车后头,一路走。那天还下雨,道路泥泞难行,可是他就那么一路追着,Maurice回头就能从玻璃窗中看见那双在雨雾中闪闪发亮的褐色的眼睛。
我从那里开始就毫不怀疑Alec对Maurice的感情。据Alec所说,他很早就爱上Maurice了,而且仆人间也都知道Maurice和Clive的关系,他一直想着能与这位先生共度一夜就好了。Maurice发出邀请的时候是他在Clive“女人非同凡响”的宣言中备受精神上的折磨的时候,是他最空虚寂寞,最脆弱的时候。Maurice只是向虚空中大喊“来吧”,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他在期待谁。而Alec来了,他一直守候在他的窗台下,听见他的召唤就来了。你可以说Alec趁虚而入,寡廉鲜耻,可他就是那样的人,有种飞蛾扑火般的痴劲。
至于勒索那一段,我一直觉得Maurice对Alec的看法不公正。可能由于身份差异的关系,Maurice对Alec一开始就抱有偏见,觉得底层人是下流卑鄙的。而当Alec拿着信出现,用那些言语威吓他的时候,他的担忧成真了。可是他很快就发现Alec不过是虚张声势,并没有什么守候在门外的哥哥,他也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他所求的很简单,只是Maurice到船库与他共度一夜罢了。他想要做出凶恶的样子,虚张声势地告诉可是可怜巴巴的眼神掩饰不住他的心虚。
Maurice害怕着Alec,怕他会真的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毁掉他的社会地位,Maurice将这天称为“一生中最凶险的一天”。而Alec也害怕Maurice,因为身份的悬殊,Maurice要毁掉他更是轻而易举。可是这个愚蠢的小东西还是来了。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伦敦,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一切都是为了Maurice。伦敦的天气一如既往地阴沉,飘着细雨,他冒冒失失地闯进Maurice工作的地方,特意换了体面些的衣服,一双小鹿般的褐色眼睛好奇而畏惧地打量着这个不属于他的地方。
在大英博物馆里他们表面不合,采取的动作却出奇的一致,气氛甚至有种微妙的甜蜜。作者也说他越往下写,Alec的角色就越鲜活,对这个角色也越喜爱,我深以为然。
很多人觉得Maurice与Alec不是真爱,Maurice只是找到一个人与他共度余生。且不论他们之后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作者也因为之后的时间线将会进入世界大战而避而不谈(他曾设想过让他们在森林中做伐木工人养活自己)。如果不是真爱,我难以相信有人会放弃前程,只为了与某个人在一起。我自问我做不到。就算是真爱我也不一定做得到。
最后是Maurice找Clive,告诉Clive他和他的猎场看守在一起了的那一段。那段里Maurice觉得他应该跟Clive说清楚,有个交代,从此以后自己与Clive两不相欠,再也没有瓜葛了。Maurice这才是作为一个绅士的表现,而不是像Clive一样,一声不吭就离开Maurice,连一句合情合理的解释都没有,甚至第八个才通知Maurice他要结婚的消息。
“我不做队长,安排我在第八个出场。”Maurice对此显然耿耿于怀。他不仅不再是他的爱人,就连他心目中的第一重要的人都不再是。
有人觉得Clive和Maurice才是天作之合,他们都是剑桥学子,绅士阶层,有着满腹学识和优雅的举止,可是要我说,Clive配不上Mauric。Maurice是真性情,可以抛开一切去追求爱的人,无论是灵与肉,他不惧惮身外的一切,而Alec也是如此。可是Clive不一样。因此即使当时的社会风气没有如此险恶,我深觉Clive和Maurice也并非良配。Alec虽然卑微,可是他本来也可以去南美展开一段精彩的人生,更何况不像Clive和Maurice,他本来就是双性恋(他在葡萄架下跟两个女仆打情骂俏的剧情被删除了),他大可以娶妻生子尽享天伦,并且不会像违背心意的Clive那样痛苦万分,可是他为了Maurice一句话就留下来了。
就因为在那个狭小简陋的小旅馆的房间里,Maurice对他说,我们的相遇是万中无一。
后来我有幸看到了福斯特从未正式出版的尾声,Ada在丛林里遇到了相依相伴伐木为生的Maurice和Alec,她将Maurice斥为败坏门风的人。Maurice变黑了,也壮实了,不再是那个翩翩美少年,大约很多人都要为此心碎。可是Maurice是幸福的,他想要的就是和相爱的人在一起,为此他抛家舍业也在所不惜。而这一切Clive永远也给不了。
Clive对Maurice说,如果你抛下我,我的余生将在半梦半醒中度过。结果他抛下了Maurice,而离开了Maurice,他的余生也只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他认不清自己心中所爱,继而失去了他,怨不得别人。
我很喜欢影片结尾的处理方法,让Maurice在去找Alec之前先与Clive诀别,而不是原著中颠倒过来。最后在晦暗的船库里,Alec和Maurice紧紧相拥,在他耳边告诉他,“一切都结束了。”
结束的是苦难,而他们即将迎来的,是新生。

 5 ) 《莫瑞斯》:三个男人的故事

这是由一位同性恋者撰写的、由一位同性恋者拍摄的、讲述一位同性恋者的故事。三个不同时空的人物融会于电影中,也许其中有彼此的印记。 ********* 第一个男人: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一般称作E·M·福斯特,他是《莫瑞斯》的原著作者,本文所真正要讲述的大师。 和本系列之前的那些大师相比起来,他生活得似乎异常平静。没有早夭,没有自杀,没有轰轰烈烈的“丑闻”,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90岁高龄得以善终,这本足以引发人们对他同性恋身份风言风语的《莫瑞斯》直到他死后才得以出版,即便有喧闹也早已留在身后。 福斯特是著名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中的一员。在这个交织着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和群恋的圈子中,身为同性恋的福斯特算不上什么特殊;他的另类也许表现在,在这个充斥着“她爱他,他爱他,他爱她”式情感和性爱的交错关联的圈子里,他竟然没有与其中的任何一个男人或女人产生关系。 《莫瑞斯》是福斯特的第5部小说,动笔得益于福斯特对英国诗人兼同性恋解放运动先锋爱德华·卡宾特的拜访。“大概是我第二次或第三次造访这块圣地的时候,火种被点燃,迸发出了火花。他(指卡宾特)和他的同伴乔治·梅里尔双双给了我极深的印象,引发了我的创作动机。乔治·梅里尔还触了触我腰眼下面的部位──轻轻地,就在臀部上方。……足以证明这部作品是在那一瞬间受孕的。”乔治·梅里尔是工人出身,他与爱德华·卡宾特超过30年的终生之恋仿佛就是《莫瑞斯》的现实蓝本。

爱德华·卡宾特(左)与乔治·梅里尔

这部书福斯特写得“文思泉涌,一气贯通”,于1914年他35岁之际完成。手稿当时只在熟悉的朋友间私下传阅,其间还反复修改。 福斯特还曾在手稿上留下这样的题字:“可以发表,但值得吗?” 历史的回答是肯定的:1971年——在福斯特去世的翌年,《莫瑞斯》得以正式出版。 ********* 第二个男人:詹姆斯·艾沃里(James Ivory)

左为伊斯梅尔·麦钱特,中为詹姆斯·艾沃里,右为鲁斯·普罗·贾

人生如戏。 电影是E·M·福斯特最不喜欢的艺术形式,他生前一直抗拒把自己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但在他身后,他的长篇小说几乎都被搬上了银幕。《印度之行》被大导演大卫·里恩相中,其他作品则成了詹姆斯·艾沃里不离不弃的选择。 看詹姆斯·艾沃里的作品,影片中弥漫的英伦的古典气息、优雅情调,实在很难让人记起他其实是一个美国人。艾沃里生于加州,早年学习美术和电影。1959年,他在印度拍摄了一部纪录短片,当电影在纽约放映时,他认识了一辈子最重要的人——他后来的制片人以及他终身的爱人伊斯梅尔·麦钱特。。 他们两人以及女剧作家鲁斯·普罗·贾布瓦拉结成了牢不可破的“铁三角”,并组建了MIP电影公司,一直致力于改编文学作品的电影风格。 1986年,詹姆斯·艾沃里凭借改编自福斯特作品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终于破茧而出,蜚声影坛。 第二年他们就将《莫瑞斯》搬上了银幕,这部电影让两位主演詹姆斯·威尔比和休·格兰特联手拿到了威尼斯的最佳男主角银狮奖。 其后他们又继续将《霍华德庄园》改编成电影,依旧风光无限。 詹姆斯·艾沃里的电影让福斯特的作品重新被人们发现、关注,福斯特的原著则为艾沃里的电影注入了历久弥新的人性纠结的底蕴,他们得以穿越时光、跨越地域,在电影中相遇神交,完美结缘。 ********* 第三个男人:莫瑞斯(Maurice)

在那个对同性恋依然充满禁忌的年代,《莫瑞斯》像是一个炫耀幸福的“罪恶”故事。福斯特铁心要写一个幸福结局的故事:“尽管是在虚构的世界里,我决意无论如何要使两个男人相爱,并在小说允许的范围内让他们的爱情永远延续下去。” 对于莫瑞斯而言,克莱夫属于过去,美丽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终于在现实面前成了无力的幻影;阿列克属于未来,燃烧着不顾一切的激情,在电光火石般的碰撞间实现灵与肉的合一。 也许很多人为电影中克莱夫最后的镜头伤感:当年的莫瑞斯在阳光下的剑桥校园向他招手微笑。那镜头仿佛美丽幻影,甜蜜到终是要破碎。 然而福斯特更相信的是自我觉醒、自我面对。他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在探讨人敢不敢面对自己、如何面对自己的问题。福斯特将希望给予了敢于正视爱情的莫瑞斯和阿列克,给予了他们一个奔向绿林的近乎不可思议的美好结局;福斯特终究也没有对选择逃遁的克莱夫给予太多同情,粉碎了克莱夫的幻影,也伤感了无数读者的心:“他不曾领悟到这是终结,既没有黄昏,也没有妥协。更料想不到今后再也不会跟莫瑞斯相遇了,甚至没跟那些看见了莫瑞斯的人说了话。” 《莫瑞斯》的故事隐含着福斯特很多的个人印记。 福斯特1897年18岁时进入剑桥大学,这期间,他爱上了同班同学H.O.马里帝斯——这大约就是克莱夫的原型。 然而如同克莱夫不是莫瑞斯最后的归宿一样,福斯特此后的感情选择转向了与他有很大阶级悬殊的下层平民——他们仿佛就是阿列克的缩影。 1917年,福斯特在埃及认识了电车司机默哈默德·艾尔·阿多,两人的恋情持续了两年。1919年阿多结婚后,福斯特离开埃及回到英国,但两人仍保持书信往来。三年后阿多去世,福斯特曾在他去世前从印度回国的途中探望他。 1930年,时年51岁的福斯特结识了28岁的警察罗伯特·巴金汉,成为终身之交。罗伯特结婚后,他的妻子逐渐接纳福斯特成为家庭的一员,他的家也成为福斯特朋友们聚会的场所——这个家就是福斯特的绿林。 ********* 2005年5月25日,伊斯梅尔·麦钱特撒手人寰,留下了相伴40余年的搭档和爱人詹姆斯·艾沃里。“铁三角”不复存在,但他们艺术与爱的烙印却永远留在了光影之间。 1970年7月7日,福斯特在罗伯特的家中去世时,他们的情谊已维系了40年之久。罗伯特一家为他养老送终,罗伯特的儿子和孙子都取名为摩根。 原来,大师们的爱情并不总是惊世骇俗,美丽短命,同样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附:

“大师和他的情人们”这一系列文章中谈到的电影,皆涉及一些作家的同性爱情故事。之所以取这么个俗不可耐兼狗血淋漓的名字,其实也是拜各种译名所赐。就好像Wilde译成《心太羁》本很绝妙,而有人非要译作《王尔德的情人》;又或者如同Maurice不译作《莫瑞斯》而要译作《墨利斯的情人》一样,生怕观众不想入非非,硬是要把“情人”安在上头。

大师和他的情人们(之一)——《心之全蚀》

大师和他的情人们(之二)——《留心那话儿》

大师和他的情人们(之三)——《王尔德》

大师和他的情人们(之五)——《小尘埃》

大师和他的情人们(之六)——《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同类》

 6 ) 默 丽 思(slient, beautiful, thoughts)

高中的时候,我在我哥那里第一次看到Maurice的中文版小说。
那时我已经知道了他的秘密,他只告诉了我,毫无忌讳的。他完全信任我。
我在他那看过几本同性恋小说,莫里斯就是在那时候读的。
小说是萧乾的夫人文洁若翻译的,萧乾在剑桥留学时曾与此书作者Edward Morgan Forster成为朋友,并在1943年时第一次读到Forster寄来的Maurice的手稿。萧乾把Maurice翻译成 “默 丽 思”,并注上了英文示意“slient, beautiful, thoughts”.
小说充斥着大量的哲学性质的对话,总体来讲不太好读,语境也颇为中式,稍有不习惯。
但部分段落却还是打动了我,比如,莫里斯与阿列克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争吵,那个高潮我一直记忆犹新。
后来知道它曾被拍成了电影,就在一门心思的想找来看。但就是找不着。

我习惯于把想看的不得了的电影在自己的“脑内小剧场”先演一遍。
莫里斯已经被我演了无数遍——我幻想着我喜欢的那些段落应该是怎么演最好看……
终于在昨晚,我真正看到了电影。
电影是James Ivory的,我看过他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非常喜欢。
演Clive的是Hugh Grant,而Maurice是James Wilby,我刚刚才看了他的“双城记”。

电影如我想象的一样,像一首祭奠青春的情诗,忧郁,细腻,脆弱,热切。
而这些特质的表现手法又出奇的让人觉得并非那么女性化,它是那么的开阔,就像是面朝大海,注视着波涛下暗涌的海浪。那暗自汹涌澎湃的感情,就随着Maurice热烈的爱,经历着痛苦的折磨,一直贯穿直至末尾。
我自始至终就爱这样的人,他的鲜活的,理想的,炽热的生命力。

电影有140分钟,但对于看过小说的我,一点也不嫌长。
李安说,把文学改编为电影,全靠大胆的想象力。James Ivory加入了一些没有涉及的情节,使故事看起来更圆润流畅,毕竟,这个故事本身是没有排山倒海的剧情变迁的,
它就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唯一的不普通就是主角们对于禁忌的同性之爱的挣扎,所以需要特别突出就是社会背景,门第身份的表现。
不过让我略为失望的一点,就是我最想看到的争吵段落没有被体现。那是书里面的倒数段落,也是全书的准高潮,是莫里斯去见阿列克,然后终于在大英博物馆里爆发争吵:

“You blackmailed me”
“No, sir, no”
“You did”
“Maurice, listen, I only……”
“Maurice am I?”
“You called me Alec, I’m as good as you”
“I don’t find you are!” There was a pause, before the storm; then he burst put, “By God, if you split on me to Mr Ducie, I’d have broken you. It might have cost me hundreds, but I’ve got them, and the police always back my sort against yours. You don’t know. We’d have got you into quod, for blackmail, after which I’d have blown out my brains!”
“Killed yourself? Death?”
“I should have known by that time that I loved you. Too late, everythings always too late.”

“你敲诈我”
“不,先生,我没有”
“你做了”
“莫里斯,听着,我只是……”
“你叫我什么?”
“你叫过我阿列克,我们是一样的!”
“我不觉得我跟你一样!” 莫里斯停了一下,那是暴风雨的前奏;紧接着他爆发了,“我向上帝发誓,你要是向Ducie先生告密, 我就把你揍趴下。我可是花得起几百块钱,对付你这样人,警察是会给我撑腰的。你知道吗,我们会以敲诈罪让你坐牢,之后,我就用枪打穿自己的脑袋!”
“你要自杀?去死吗!”
“直到那时候我才知道我是爱你的。但是太迟了,一切总是太迟了。”

这段的背景是书中的第四部分,莫里斯意识到自己爱上猎场看守者阿列克。阿列克不顾身份的悬殊而爱着莫里斯,而莫里斯却仍旧挣扎于不被社会所认同的同性恋身份而痛苦不堪,从而逃避阿列克。阿列克想以告发自己与莫里斯的交往而威胁莫里斯让他与自己私会,事实证明这是个有效的激将法,莫里斯终于吐露出自己的犹豫,愤恨,以及对阿列克的爱。
我的想象中应该是相互对吼争得脸红脖子粗,毕竟是告白啊。但很遗憾,电影里把它给过渡了,这是我唯一不满意的地方。

不可忽略还有配乐。之前在看不足两分钟的预告片的时候,我就已经被音乐迷住了。Richard Robbins的古朴细腻的旋律,精致的贯穿了这首忧郁的情诗。
我当初看预告时听到的一曲是“Clive and Anne”,它出现在片尾,当Clive站在窗前凝望着窗外,脑海里看到的却是曾经莫里斯在剑桥读书时的身影,配乐随着Clive的回忆而起伏,旋律虽然不变,但钢琴与弦乐交织着循序渐进,由弱到强,犹如被紧紧束缚的心发出的一阵痛彻的怅然。

试听:http://www.digforfire.net/manhuanv/?p=819

 短评

现在应该已经很难看见这样的电影了吧,莫里斯这种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偶然认识到真正的自己、最终能勇敢并幸运地忠于自己的故事,该被拍得多么轰轰烈烈,但这部电影就像那缕初夏的阳光,温暖但不刺眼,哪怕很短暂,曾温柔地存在过,就不必把它视作遗憾了。#4K修复 美如画...

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看到最后一部分时我好怕好怕是个悲剧...以至于我直接跳到结局确保没有苦逼戏才倒回去继续看。在爱情之外更有趣的是90年代初英国社会的缩影,算是同志片中的神作了吧,剧本表演以及各项技术环节都趋近完美。

1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我发誓,我从没想过同性恋题材的电影能够拍得这么纯洁美好,让人一咏三叹,唏嘘不已。年轻的Hugh Grant青春俊美,在剑桥草坪上与莫里斯的一吻,胜过多少日后的风流。

17分钟前
  • 云外清都
  • 力荐

我最爱的电影之一!喜欢英国人处理感情的含蓄。

1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有没有10颗星?我要打10颗星!James Wilby细腻而又大胆,高雅而又热烈,完美!Rupert Graves就像一只等爱渴望爱的漂亮小兽,被他当时的boyish good-looking杀到了。板球眉目传情和船屋热吻情定终生看得我太基动了。

19分钟前
  • jagpumpkin
  • 力荐

电影在处处保留福斯特原著风貌的同时将细节改编得精致惟美;精神恋爱到灵肉合一的转变过程更加自然动人。每个分镜都流淌着美,百转千回的爱情如饮醇酒。不谦虚的说:我不认为有人能在这片字幕的翻译上比我更加的——接近完美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我就说嘛,有钱人恋爱起来磨磨唧唧虚头八脑没劲透了,穷人的爱情才比较动人,因为豁得出去,而且更需要爱。

26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

首先,休格兰特居然是男三号(被他曾经的美貌shock到了)。其次,从头到尾都很优美。最后,阿根廷情人魅力略显不足。

27分钟前
  • 阿烟
  • 推荐

细致平缓,忧伤弥漫。权欲和感情是一对永不可调和的矛盾,一种选择一种命运。最终,Maurice和Alex突破阶层在一起,clive永失所爱。 英伦风情古典雅致

30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力荐

“1885年英国颁布了完全禁止男同性恋的法令,同性恋情被指亵渎行为。1897年E·M·福斯特进入剑桥大学读书,莫里斯故事雏形由此孕育,直至1971年才得以发表,1987年电影《莫里斯》被搬上银幕…百年情仇,英伦风雨路” 只是剧情太慢、太不跌宕、太不抓人。文学化的故事讲述,很难静心看完。

35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最后谁得到了,谁失去了。PS:剑桥和牛津已经成为各种英国文艺片里的搅基圣地了有没有!!!PPS:那时候的Hugh Grant美到你伤不起啊!!!

37分钟前
  • 鸭梨
  • 力荐

不觉得克里夫是gay,只是嘴上说说吧,没看出来他有多喜欢莫里斯。演亚力克的演员没演出来他是gay。相比下莫里斯太可怜了,感觉就像他被俩直男耍了……

41分钟前
  • balabomb
  • 推荐

一蓄鬍子就道貌岸然了,鬍子代表偽道德,這個象徵蠻有趣的。

42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还行

如果你丢下我,我将在半梦半醒中度过余生。最高段的告白,最甜蜜的威胁,最难料的一语成谶。

46分钟前
  • 芝麻糊
  • 力荐

1987年怎么拍得出这么高级的同志片,不容易啊,要加一星。男主角演得好棒哦。细节丰富,镜头和台词暗含好多信息。最后一组镜头,休格兰特进屋,管家问话,关门,休格兰特回房亲吻妻子,妻子眼神的变化,休格兰特逐扇关窗,每个镜头都是隐喻。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48分钟前
  • 🐷🐷
  • 力荐

打开他的心房却抛弃而去,还好他的心房有人进去了,而你,只能忧郁地看着那扇关不上的心窗。

49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那时候,休格兰特年轻羞涩地滴水啊。。。

52分钟前
  • shu
  • 力荐

哦哦哦,男演员就应该在风华正茂的时刻去拍部gay片作为人生的纪念啊啊啊!

57分钟前
  • we are
  • 推荐

不觉得Clive就是该被谴责的那个人,好友残例在前他的害怕是正常,同时他可以退缩可以懦弱,他也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整部影片的主线可能是莫里斯的成长转变,从出口伤人不知收敛的小年轻到成熟稳重冷静自信的帅大叔,从码头下来势在必得的笑太迷人了,敢爱敢恨才能拥抱爱情。

59分钟前
  • CS
  • 推荐

勇敢的人得到了他前途未卜的爱情,懦弱的人得到了他安逸虚弱的人生

1小时前
  • Allen Li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