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木马屠城

爱情片美国2004

主演:布拉德·皮特  奥兰多·布鲁姆  艾瑞克·巴纳  

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

播放地址

 剧照

特洛伊:木马屠城 剧照 NO.1特洛伊:木马屠城 剧照 NO.2特洛伊:木马屠城 剧照 NO.3特洛伊:木马屠城 剧照 NO.4特洛伊:木马屠城 剧照 NO.5特洛伊:木马屠城 剧照 NO.6特洛伊:木马屠城 剧照 NO.13特洛伊:木马屠城 剧照 NO.14特洛伊:木马屠城 剧照 NO.15特洛伊:木马屠城 剧照 NO.16特洛伊:木马屠城 剧照 NO.17特洛伊:木马屠城 剧照 NO.18特洛伊:木马屠城 剧照 NO.19特洛伊:木马屠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4:58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约3000年前的古希腊,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奥兰多.布鲁姆饰)爱上了斯巴达国王(布兰登.格雷森饰)的妻子海伦(黛安.克鲁格),并把她带回了特洛伊。斯巴达王又是嫉妒又是愤怒,他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布莱恩.寇克斯饰),请求他的帮忙,阿伽门农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于是借此机会建立了一支希腊联军以讨伐特洛伊。在这支联军中,第一勇士自然是阿喀琉斯(布拉德.彼特饰),桀骜不逊的阿喀琉斯并不打算向任何人臣服,他向特洛伊进发,是在为自己的名誉而战,而在影片中,我们将会发现,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的,是爱。\r\n  但是,要攻下特洛伊又谈何容易,这是一座被坚固的城墙保护着的城市,易守不易攻,在赫克托耳王子(艾瑞克.巴拉饰)的带领下,特洛伊人民为守住自己的家园而战……

 长篇影评

 1 ) 史诗剧的尴尬

   观看电影《特洛伊》始终是一个平静的过程。没有悬念,没有巧合,甚至没有过多的出人意料。究其原因,我想是由于对《荷马史诗》的内容和情节早已耳熟能详。特洛伊战争(Trojan War)几乎完全来自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女神忒提斯的婚礼没有邀请离间女神厄里斯,怀恨在新的她将一个刻有"赏给最美者"的苹果丢在婚宴上,这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阿西娜,爱与美神阿佛洛狄忒只的争吵,为他们评判的帕里斯将苹果给了爱神,于是,另外两个女神发誓要向特洛伊人抱负。希腊的皇后海伦被特洛伊王子夺走,这成了双方交战的导火索,除了1000只战舰和双方的20万大军之外,奥林匹斯众神都加入到这场大战之中,战争持续了10年,双方都损失巨大,在最后阶段希腊方面的奥德修斯设"木马计"攻破了特洛伊的城池,海伦又被带回希腊。
    就像荷马自己说的那样,阿喀琉斯的愤怒是整部史诗的主线,影片的第一主角仍然是阿喀琉斯。电影也是以阿喀琉斯的出场而掀开帷幕的。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式的开端。两军交锋,势均力敌,各不相让,恰恰需要一个超人式的人物出现来打破僵局。而阿喀琉斯正是这个创造奇迹的关键人物。当主帅传令召他出阵时方知他并未在队伍中,便火速令人回去请他出战。孰料我们的英雄此刻却在自家的纬帐中睡眠正酣。闻听前线有难后仍不慌不忙地更衣披挂,搬鞍认镫。通过这一系列的铺垫已经在观众的心里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期待和渴望。到这里,导演已经很成功地完成了对阿喀琉斯这一英雄人物的初步塑造。这样一个开头尽管充斥着强烈的美国风格,但却很好地避免了史诗中众神争夺金苹果的冗赘的开篇。此之谓编剧的聪明之处。这个开头真是相当精彩。但是若再想影片中寻找类似的精彩之处却寥寥无几了。
    用电影手段重新诠释经典历来是件不讨好的事情,稍有不慎便会招致失败。影史上成功的例子虽然不少但失败的例子也有很多。这部史诗巨片《特洛伊》是否真的重现了史诗应有的恢弘魅力和气质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史诗原作中一切皆由神安排,人类逃不脱神的掌控。其实整个特洛伊传说的悲剧色彩,也正在于此。但是在电影中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把布拉德·彼特扮演的阿喀琉斯以及奥兰多·布鲁姆扮演的帕里斯视为神而不是人。他们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无一不体现出人类的特质。因此在影片中,所有的神都已经人化了。这个问题不知是否应该归咎于导演。
    此外,影片中的众多人物也有许多问题。首先是特洛伊皇后海伦。原作中把她形容为天下第一的美人,但是到了电影中,演员本身的气质不足以表现出美女海伦的全部风采,相貌平平不说,单是寥寥的几句平庸台词就让人感到希腊与特洛伊两个国家因为她而发动持续十年的战争是多么荒唐无比的事情。其次是我们的第一英雄阿喀琉斯。阿伽门农要想胜利,只有依靠勇士阿喀琉斯——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士。傲慢、反叛又不可战胜的阿喀琉斯向来只是为了自己的荣誉而战,他对名声的追逐永不厌倦,这是他才是高举阿伽门农的旗帜攻打特洛伊的真正原因,然而突然降临的爱情决定了他的命运。阿喀琉斯给我的感觉总好像是前后判若两人,人物性格发展得有些太过突兀了。为了国家的纷争而退隐山林,为了兄弟的惨死而怒向刀丛。虽然原作如此但剧情发展得总是显得突然而缺乏条理。褪去神话的光环,单纯表现阿喀琉斯的英勇,一个四肢发达,头脑极度简单的形象便取代了原作中真正的、核心的英雄,同时削弱了他的悲剧英雄色彩。
    总体而言,影片有些穷途末路之感。这也是好莱坞电影发展所必须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但是荷马的巨作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影片的不足。希腊不仅仅在思想及科学领域点燃了西方文明的火花,那个人神共存的世界,同样为艺术奠定了根基。尼采用一本书,论述了艺术的根源便是悲剧性,而这悲剧性恰恰来自于希腊的文化。那些传说,那些被诗人们所吟唱的神与英雄的悲壮事迹,成为整个希腊乃至世界的财富。显然,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2 ) 木马屠城

整部影片,最让我感动的不是Achilles之于他表弟之死的悲愤,不是特洛伊老国王普里阿摩斯(Priam)之于他儿子赫克托耳(Hector)死后所展现出来的胸襟和胆量,也不是所有战士之于Achilles的无限崇拜和向往,是爱情,简单分明的爱情,以及因为爱情所爆发出来的原始的状态,都是那么的美好。同时也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力量,不顾一切,奋不顾身,愿意牺牲愿意放弃,都是深深触动我的东西。但是让我难过的是,到最后战争还是毫无悬念的发生了,是人性的贪婪以及虚荣,再加上一点点的自身的傲慢……
       战争从来都是无情和残酷的,吞噬着美好的一切,不仅亲人朋友痛苦,国家陷入危难,黎民也落于水深火热之中。战争是冷漠的洪水,淹没了幸福的所在;战争是可怕的暴风,摧毁了快乐的生活。战争面前人人都是受害者,战争直接的源泉来自于人们的贪婪和憎恨,如果无法消除心中的愤怒,战争就一触即发,那将带给世间的就是摧毁和灭亡。

 3 ) 这是一个人!

2004年的史诗巨片 196分钟的无删减版

5年前 中考结束的暑假 我是把Troy当商业片看的
5年后 大二的十一国庆 我是把Troy当史诗片看的

撇开如今看来已经做得有些假的特技
撇开本片卖点最大的三位男主角
撇开阿喀琉斯和帕里塞伊斯之爱
总之撇开商业元素
这是一部还不错的史诗片 总的历史框架还是在那的(就我现有的知识来看 - -)
但与原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相比 电影更突出的是人的因素而并非神
原著中 特洛伊与希腊之战可以说就是神与神的战争
人只是其中小小的棋子 不过凭着自己的欲望去杀戮 去毁灭
而在电影中 "人"占了最重要的分量
阿喀琉斯 赫克托耳 电影中最凸显的两个人物
两个身处战争漩涡中无法逃避自身悲剧命运的英雄

阿喀琉斯为了自己而战
赫克托耳为了国家而战
两位都是英雄被歌颂千年
但这也许就是半人半神与人类的差别

不要说阿喀琉斯自私
他从未觉得他属于希腊
他是神的儿子 生来便是战士
即便神谕很早就告诉他:你将死在特洛伊之战中
在庸碌长寿和英雄短命中 他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 这就是阿喀琉斯
他为自己的荣誉而战 他要属于自己的时代

也不要说阿喀琉斯冷漠
他是天生的战士 杀敌与嗜血是必须的
可是当他对着赫克托耳的尸体哭泣
当他得知帕特洛克斯死亡时的愤怒
他在最后关头冲进特洛伊拯救自己心爱的女人
他实在是个有血有肉 有情有义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版的阿喀琉斯让我欣赏的原因
他终于懂得了怎样去爱 怎样去尊重

有人戏言 这部特洛伊不管怎样 能看到布拉德皮特的腿就已经值了
笑.. 皮特确实是挺契合阿喀琉斯这个人物形象的:俊美 强壮 敏捷
皮特很性感 真的很性感
另外 阿喀琉斯与帕里塞伊斯之恋还是让我小小花痴了一把
尽管这一段是虚构的 原著中只是帕里塞伊斯的单恋 阿喀琉斯不过是把她当战利品和床伴
但在电影中 阿喀琉斯的爱还是很深刻的 人类的爱亦可以隽永
也许英雄与美人的故事总是更令人接受吧 英雄为了美人而死就更令人动容了


特洛伊中 个人最爱的还是赫克托耳了 真正的man
他是特洛伊的大王子 最骁勇善战的勇士
他明白自己的责任重大 整个特洛伊背负在他的肩上
他在战前的那句:For Troy!我记了很久 决绝和信念 两个很有力量的词
他是帕里斯的兄长 弟弟为了爱情付下的战争债他来抗
他是一个丈夫和父亲 面对妻儿 他眼里的温柔化开 温暖如同太阳
他多么想看着可爱的儿子长大 变得像他父亲一样优秀 勇敢 英俊
他不能 他背负着全城人的希望 但神让他死 他无力违抗

可以说赫克托耳是特洛伊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了
他的命运高贵而悲凄
他对自己的将士说:男人的尊严就是维护自己的荣誉 保护自己的妻儿 守卫自己的国家
很简单 很朴实 确是真正的男儿之气
与阿喀琉斯之战 他知道这是他生命的终点 也是他杀死帕特洛克斯应该偿还的
他坦然面对 为了国家和自己的尊严出战
神的游戏 人如同玩偶
但赫克托耳不畏惧死亡 在他的身上 人性的光辉异常闪耀
纵然神力强大 人自有自己的高贵之处
他为了国家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书写了自己的英雄时代
赫克托耳 你是特洛伊最伟大的荣耀


尽管神的旨意始终凌驾在人类之上
赫克托耳 阿喀琉斯都是沿着命运的曲线而死
甚至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就是不和女神那罪恶的金苹果
赫克托耳被雅典娜摆布 阿波罗的箭在暗处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脚踵
但他们早已无畏于命运 是为了高贵的人性而存在
电影中的其他 也处处体现着人性
帕里斯 这是一个一直受鄙视的人 因为他懦弱 贪于美色
我却并不那么讨厌他 他本就是个受溺爱的小王子 随心所欲 不问战事
拐走海伦 与赫莫拉涅斯之战 是他想当然的天真
当他终于知道要为了尊严而战 他哥哥在某种程度上因他而死后 他才真正地成长起来
还有海伦 自古人们就把她当成红颜祸水的典型
其实她不过依着自己的心爱上了帕里斯而已
人的感情在诸神看来 或许卑微 但谁又能否认这段爱情的真挚呢


电影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阿喀琉斯对帕里塞伊斯讲的
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这位祭祀爱上了她口中亵渎神灵的人吧
They God envy us
They envy us because we are mortal
Because any moment might be our last
Everything is more beautiful because we are doomed
You will never be lovelier than you are now
We will never be here again
阿喀琉斯说人类的生命正因为会死亡而美丽和珍贵
因为每一刻都稍纵即逝 每一秒都是不同的
知道自己必死 因此要将生命更绚烂的绽放 超出死亡的意义
阿喀琉斯的这段话给我一些启迪
我本是一个惧怕死亡的人 但这段话却削弱了我的恐惧
碌碌无为 即使永生又有什么意思呢
相反 知道时光的逝去 才更能激励人生勃发出光彩呢


特洛伊 今天只是想谈一下电影本身
而不是和原著的比较 即便是原著《荷马史诗》《希腊神话故事》哪个又叫原著呢
《伊利亚特》的结尾本身在赫克托耳的葬礼中就结束了
且希腊神话和史诗本身的一大特点就是民间的口口相传 定稿也较晚
电影中或者为了艺术效果 或者为了人物性格做了改编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骂这部片子的
比如在伊利亚特里阿喀琉斯在木马计之前就已经死了 但电影里他为了爱的女人躲进了木马里
比如电影中的帕里塞伊斯是布鲁塞伊斯+帕里塞伊斯+波吕克塞纳的综合体
比如阿伽门农竟然是被帕里塞伊斯的短剑给杀死的
比如帕特洛克斯从来不是阿喀琉斯的什么表弟
诸如此类 概括来说就是嫌电影不尊重原著 商业味太重云云
其实不用太严肃 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
如果真的那么忠于原著 岂不是要将奥林匹斯山上的12大主神都搬出来了
或者在最后帕里斯将箭射向阿喀琉斯的时候 阿波罗咻一声钻出来 那我真的是要砸屏幕了...
看电影么 终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喜欢的话 就在特洛伊里把值得喜欢的东西挑出来 记一记 就像5年后的我一样
不喜欢么 就把特洛伊当作一部纯商业美国赚钱大片好了 就像5年前的我一样

 4 ) 从史诗《伊利亚特》到电影《特洛伊》

对这类文题有一种中规中矩的写法是:将《特洛伊》与《伊利亚特》比较:比故事、比悬念、比人物……我以为这好比拿《红楼梦》与海岩的现代言情剧比较,对两方都是戏弄。

我不太愿意追究它们之间的联系:毕竟它们在产生的年代里都标示了存在的更真实。只当电影里的Troy与英雄并不是Iliad中的国家与人物,看起来倒并不那么苦大仇深地厌恶了。分别还原到各自的语境中去,或许我们就既不会感情上毛骨悚然于Homer啧啧赞叹的Achilles的兽性的杀戮,也不会愤愤不平于电影把意在占有的男女之情演绎为江山美人的伟大爱情了。

一、 一个小说家的善意——对于译者与导演

鲁迅先生言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和他不同,我却是向来不惜以最好的善意,来推测文化人。只因为这样的或许是一厢情愿,能够让我在环顾周边觥筹交错的场面时,还自以为总能找到几个假想的心心相印的同道者,从而即使自己在过于强大的世俗与幻灭的力量面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平庸与卑微成为自己生命的定义,忍受如此没有诗意和自由不敢放声高歌的生活之时,也会因为有人感着同样的苦痛而祈求苟活于世,继续安然地混迹于一个平庸的时代。

我们看的Troy,中文字幕“误译”颇多,本不需在此赘言。然而我是一个不甘于被动的欣赏者,对一切文本与影像背后隐藏的面孔,总要放纵自己想象的翅膀,做一番小说式的解读方肯罢休。在一个搜索多于发现,储存多于记忆的世界上,我愿意把一些被表面的浮华所埋葬的追求真实的声音从不为人知的沉默中拯救出来,虽然这样的努力每每被证实为小说式的虚构,幻梦般的苍白。对这个素昧平生的译者,我的小说家的能力随着电影的进行开始施展:You gave me peace in a lifetime war显然被故意“误译”为一句三流滥片的惯用语,在不堪入目的字幕后面,译者面目可鄙。然而在结尾处,the time of Hector被“误译”为“野蛮之村”,the time of Achilles被“误译”为“战乱之时”。一边是英雄的名字被深情地诵读,一边是字幕上的“偷梁换柱”,竟无比滑稽地与全片一气呵成,把史诗与电影的矛盾表现得无比自然――这绝不是浅鄙之人能“误”出来的,而更像是聪明人“悟”出来的。译者狡黠的面孔在这一处神来之笔后面若隐若现,捉摸不定的译笔使他的真实面目变得雾纱般的扑朔迷离。我开始作善意的推测:或许译者并非此前想象的那般平庸与媚俗。他并不是以生命为代价推进梦想的理想家,也不是自诩人文守夜人的文化精英,而只是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挣扎求生并坚守真我的小角色。专业分工的支离破碎迫使他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飘荡,疲惫地在各种丝毫不能改变卑微的生命轨迹的译文任务中应接不暇,而这一处恰到好处的调侃式的“误译”或者“悟译”,竟然使得黯淡的译文显现出神迹的光芒。于是,阴霾的夜空被一个平凡的生命偶然闪出的动人的智慧耀亮一隅,而我,一个同样偷生于黑暗的不甘者,也在作了小说式的解读之后,终于没有任何依据地相信了在黑夜的最深处依然有诗人在无拘无束地歌唱。

郑重地重申,我向来是不惜以最好的善意,来推测文化人的。对一切电影本身,我至为苛刻,极难有汪洋恣肆的赞誉,但却愿意以假想的灵犀之心,理解(或是虚构)出一个卑微的生命在可悲的异化过程中,在服从商业规律与寻找精神家园之间的动摇不定。我愿意想象,编剧和导演在金钱和理想的冲突面前进退维谷,左右为难,不得不反复落入商业片的定式和俗套,又挣扎着在影片的叙事结构中插入有关英雄和理想的只言片语。于是,在蒙蔽我们双眼的流畅漂亮精致恢宏的画面之中,充斥了哗众取宠的一招一式,英雄美女的激情场面,美式英语的拙劣甚至恶俗的幽默,但是,在两个小时体现十年战争的跌跌撞撞的狂奔式的情节推进中,导演不惜把三次从头到尾的全景式的描摹,慷慨地给了三次英雄葬礼。这一刻,导演不再吝惜本已紧张的电影时间,镜头在雄雄的火光上往返流连;也不再吝惜以大场面开道的巨片中不肯轻易动用的特写镜头,英雄双眼上覆盖金币这样再简单不过的葬礼程序不断得到长时间的特写。“饭币”是古希腊葬礼习俗,我并非不知;但我愿意想象,导演借这样一处看似随意的细节处理,把金钱和理想的矛盾表现得无比传神。这既是对Hollywood这条大功率的电影流水线的调侃,又是对他们自己“坚定”地向世俗妥协的调侃。如果那金币上依稀显出林肯或是罗斯福的头像,我更会为这绝妙的讽刺击节叫好,只可惜导演还没有足够的勇气,造就一个可以用“大意”来开脱的惊世骇俗的“细节失误”。而经过了译者那神来之笔的“改造”的尾声,终于彻底堕落了电影向史诗靠拢的努力,使整部电影以一种荒谬的形态,现身于一个被金钱搅乱的世界,向无暇考虑什么是更有意义的生命的现代人,彻底宣告了梦想的末日,可能性的终结。

二、史诗到电影的分析与综合
一些电影观感貌似客观地分析电影中Achilles的优点:勇敢、果断、光明磊落、重友情、侠骨柔肠;缺点:固执、粗暴、自私、凶残。进而分析,他的性格中兼有的纯洁与残忍,坚定和懦弱,如何最终造成了他的悲剧。这是一种典型的分析继以综合的“近代思维方式”,像把抛物线分解为横纵两个方向的运动以后再综合一样。只可惜活人不是抛物线,可以写出一个函数表示;也不是一台组装机,可以大卸八块后再拼起来。用这些今天的道德范式去“解构”一个三千年前的英雄人物,和责怪孔子是电脑盲一般荒谬。

先说所谓英雄的爱情——显然,没有爱情的英雄,是Hollywood所不能容忍的。Achilles最终的命丧箭下——最勇敢、最有力的英雄死在曾经最懦弱、最无能的Paris手下,似乎满足不了观众们不甘的心。所以,似乎一定要有一个女人,为他刚硬强悍的生命涂写最后的柔情,让英雄的形象越加符合大众的口味,同时使自己化身成淡淡的悲叹。当然,Homer在歌唱英雄倒下的时候,也不忘为他们的女人送上轻轻的叹息,叹等待只不过增加了她们的痛苦。但是,电影让Achilles死在美人怀里,而不是每一个英雄应该的归属――死在战场。这仅仅引起眼泪流干和感官情欲的轻快,生命的高贵并不因此变得强大。在Iliad里,“英雄世界的价值观的中心内容是time(荣誉、声誉、面子)。他们把个人的荣誉和尊严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因而是更可贵的东西。损害壮士的time,夺走应该属于他的所有,意味着莫大的刺激和冒犯。”  那么,美人的意义更多的表现为个人财产。恰如Agamemnon所说:“在我家里,替我织布,和我同床。”Helen虽是美的化身,但的确是可以争来抢去的――Rubbed from one man to another。女权主义者们对此再愤愤不平也没有办法。

再说看重友情。Achilles的两次“愤怒”行动或许更多是出于对自己荣誉的关心和对包括Briseis和Patroclus在内的“个人财富”的关心,而显然在他的词典里荣誉和个人财富并不是两个词。用我们熟悉的“友情”去臆想,似也欠妥。

电影中,Hector以决斗前的安排告诉我们,他正平静地走向自己宿命的下场。演员用深沉忧郁的神情演绎着一个令人痛心但无奈的结局:一个英雄丧命于另一个英雄的剑下。然而在Iliad中,Hector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并没有银幕上展现的那么从容不迫,他曾在Priam、托起乳房的母亲以及特洛伊人的注视和哀求声里,背负着Achilles那杆木枪冷峻的锋芒和寒光,沿着城墙和迎风摇曳的无花果树逃跑。交战过程也并非只是两个男人在Troy城外的荒漠上四目相对,迈着舞蹈般的步伐,按照预先排演的一招一式挥舞长剑,然后两个伟岸的身躯在不同的时段匐然倒地。在史诗中,两个英雄的战斗过程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对话:Hector内心的矛盾和动摇在一次次的求饶式的话语中显露无疑。这才是真实的Hector,一个在死神降临前曾试图逃离但最后仍然欣然迎战的Hector。

Hector在电影中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而对Iliad中的Hector似乎褒贬不一。人民文学版中译本的前言中说“赫克托耳的蛮横和暴虐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他葬毁了军队的前程,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而韦尔南著《神话与政治之间》却提到很多西方研究者眼中完美的Hector。但是,也许因为这是一场由神主宰着的战斗,个人并不承担责任,所以是非对错,只是后人评说。在Homer眼里,只有英雄与懦夫之分,只有高贵与卑贱之分,只有英雄之为英雄的因素:高贵的血统,一往无前的勇敢,视之为生命的荣誉。

还有Agamemnon,在Iliad中Homer歌唱最多的三个英雄之一,在电影中成为“承罪主体”――在Iliad中虽然有种种弱点,但是不失高贵本色与英雄豪情的建立功勋却不得善终的悲剧的王者,在电影中被赋予了贪婪小人的形象,还非要他死得大快人心不可,似乎不这样不足以平民愤。当然,人物的庸俗化、善恶好坏两个阵营的区分、英雄救美、报应结构,都是从经典文学向电影转化中的常见伎俩,见怪不惊。

这时,观众被文化精英假定为需要拯救,却被电影人假定为需要堕落。

三、“解构”英雄
有这样一种人,生来体内就涌动着奔流不息的狂热血液,注定要追寻荣誉与梦想,哪怕生命短暂,也不放弃那在瞬间绽放出的璀璨辉煌。枪马创立的霸业,汗血浇铸的英名,让后世的人们不厌其烦地宣讲自己的宗谱,从中享受作为他们后代的骄傲,更让一个接一个的后人无法抑制体内那炽烈的激情,从而追随他的足迹,渴慕同样的光荣。

这种人被我们称为英雄。这是Homer时代的英雄,英雄时代的英雄。

以永恒的光明、纯粹的美丽形象,超越生死,超越时光之流,让有限的生命呈现无限的高贵,大约是各个时代的英雄们一致的外在表现——虽然我相信,他们内在的心态必定两两不同。我不想用拙劣的排比来试图构造他们的英雄心态,好像与他们心心相印,好像自己即使不是他们唯一的知音,也是为数不多的知音一样,但我相信,他们面对现实,面对死亡时,内心最深处的经历一定包含了宇宙间的全部色彩。对英雄而言,内心与天命的沟通,以及崇高与神圣所反射回来的回音是远比社会的承认与后世的铭记更值得追求的心理感受。即使命运从他们那里剥夺了能剥夺的一切,他们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富有与最高贵的。

大约是在后来崇尚虚名和浮夸的年代,英雄一词才被染上了文人的浪漫主义色彩。一套评价什么是英雄的体系出现了,要求他们心灵的力量和身体力量一样强大,要求他们于死无怨无悔,带上强者的傲笑。但是我们无法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无法看到他们的心是否在颤抖或是流泪。只因为无论如何卓越的心灵都必须混迹于一个平庸的时代,委身尘俗的他们同样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本来应该同其它人一样,热爱碌碌无为的平凡生活,但他们内心充满热切而神圣的呼唤,充满建功立业的美丽梦想。而在不属于英雄的时代,英雄的雄心下的一切曾经就成为一种悲壮。无论它是只痕片纹,无论它是时代的强音还是哀唱,它总会在自己应该的历史长河中实现它的夙愿。英雄们,没有悲天悯人,没有消沉,没有绮丽,没有浮夸。

而今,英雄又是什么?最近《读书》上有人专门解构关羽形象,试图昭示世人:英雄是被流传的人们不断添油加醋扩大而成的光辉形象。英雄只是在某一个时段具有普通人不具有的勇气,突然爆发出来,或许他爆发之后也会后悔。至于专门为他所设,为他所写,那是文人们的一厢情愿,或者说是不断的理想主义者在文本中塑造他们心目中的形象。而事实上,这些文人们或者理想主义者更为孱弱,更为胆怯。他们的实际性格中缺少这些东西,所以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会不停地讨论,不停地让人相信。英雄也不过就是常人,只不过敢还是不敢在关键的一刻爆发,是不是爆发有所值。诸多具有想象能力的文人不停地臆想,而一旦接触到实质,他们就退缩了。

“解构”到这里,我已经不寒而栗:我不禁怀疑,所谓的英雄只不过是一群宵小,而真正的英雄则可能永远是历史的遗弃者。

我们的时代远离了英雄的时代,也远离了还容得下英雄的平庸时代。这是一个“解构”英雄的时代,一个英雄被弃绝的年代。以生命的激情冲撞命运的锁链的英雄的故事在没有文字的年代里却代代相传,而主宰他们命运的众神的胆小与骄横则受到Homer似笑非笑的讽刺。而今,我们只能把自己的口味降到可以接受庸人窃据英雄之名,把代理商树立起来的男女神衹供在万神庙里的水平,以至每当我们听说“我们的高度文明的时代”几字,都会习惯性地探究说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所在。

四、Homer时代与更早的年代

马克思那句广受引用的话“希腊人是人类健康的儿童”,让我返回了Homer时代:苍凉的荒漠,厚重的古城墙,湛蓝的爱琴海,千帆竞发的战船。枪风剑影里,厚厚的铠甲阻止不了热情的奔泄,就象Hector的肉身阻止不了Achilles那一柄长剑的刺入,就象Achilles的肉身也无法阻止Paris复仇的暗箭的射入。战争与风月无关,与是非无关,只源于最原始的野性。

《神话与政治之间》一书——它被很多同学视为最重要的援引之源——太多的现代政治观念对古典清澈的激情的大规模入侵,不为我所喜。但不得不承认这位法国人做的是第一流的研究。相形之下,中国的研究成果非常可怜。诚然,史诗有“史”的一面,但是,仅仅因为它反映了那个氏族制度解体和贵族社会兴起的过渡时代,就把人物与阶级划上等号,甚至把Achilles封以“政治家、军事家、民主斗士”的名片的研究(如果这也算研究的话),实在是只有史官文化高度发达到了不该那么发达的地步的中国人才做得出来的。

那个时代确实已经是贵族社会的初期,血统的重要性被突出了。在Homer看来,神的血脉,高贵的王家子弟,要是没有过人的勇力,那是荒唐的。血统和勇武在Homer处须臾不可分,而且,力量显然处于更基础的地位。

在Olympus诸神世界的设定里,我看不到严格完善的统治制度,相反像只是个原始部落的简单联合体。Zeus是众神与人间众多英雄美女的父亲,但父权起不到太大约束作用,恐怕最终决定Zeus地位的还是他无与伦比的神力。众神之不敢梦想和他争霸,因为Zeus的勇力远非诸神所能企及。Olympus被公认为人间世界的投影,既然神界的权威更明显地取决于单纯的、不加掩饰的力或体力,那么在人间,出身和阶级虽然重要,但是力量、勇气才是界定英雄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这是更原始的日子——狩猎时代遗留下来的。

“我请熟格战的门道,杀人是我精通的绝活。
  我知道如何左抵右挡,用牛皮坚韧的
  战盾,此乃防卫的高招。
  我知道如何驾着快马,杀人飞跑的车阵;
  我知道如何攻战,荡开战神透着杀气的舞步。”

Hector的自述,很像是对好猎手的描述。无尽的战争可能带来无尽的仇恨与毁灭,但战争本身在那个年代的战士心中,却是神圣的。杀戮和掠夺,都是战士的生活方式;从斗兽场到战场的血光飞溅,都是战绩而非不义。

我愿意想象更久远的年代的情景:在变幻莫测,险象环生的大自然主宰着人类命运的远古,面对莽莽林海中时而出没的野兽,保卫自己,保卫族人的战争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大半部分。猎杀和血腥的战斗里,能够战胜自然、战胜同类而获得成功的,就能脱颖而出。那是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野蛮而又简洁的时代。

Homer的“诗性智慧”,正是继这个时代之后,把阳刚、野性,把对力的崇尚推到极致。虽然人类已经走出丛林,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崇尚力的野性世界——人物的愤怒、血性都是透明的。

五、“莽汉”Achilles
电影中Briseis对Achilles有句对白“我还以为你是个莽汉呢,莽汉本是可以原谅的。”其实,说Achilles是个莽汉,并不是辱没了他。在那个时代,英雄除了莽汉,难道还可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   
他确实是莽汉。他残忍。那是沙漠顶端的一轮骄阳,虽然可以耀眼到刺伤双目,但是容不下黑暗;他是夏日午后的一阵雷声,可以突如其来震耳欲聋,但是其直如矢。

并不是只有天璜贵胄,才有领导的魅力,并不是只有折节下士,才能赢得士兵的爱戴。可以看看追随Achilles的每一个战士说过的话,折服他们的,不是“文韬武略,一统江湖”,不是“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不是“毕生抱负,今得施展”,而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纯粹和野性。组成兵卒队伍的,都是低阶层的人。“兵”追随的,是能够满足他们欲望的人。他们参加战争,无非是想得到从前不可能随心所欲拿到的东西:粮、钱、酒、女人。领导他们的,只需要满足他们最粗俗的愿望,足够勇敢和强大的人,就是他们的天神。

真正的战斗,是在太阳之下,用言语向无偏袒的上天献祭,发出战争的宣言,以天地和三军为证,一枪一剑,光明磊落。这样能取得胜利的人,就是流传千古的英雄。这是每一个战士应求的归属,而Achilles正是这样。

Achilles浑身洋溢了野性的纯真。不管他想要的是什么,他勇往直前,无畏无惧。从他的战斗到他的两次愤怒,彷佛举手投足都能带来天界的震动。

他是天界上空最响亮的炸雷。一旦靠近他,就能追溯到最遥远最深刻的回忆:天高云卷,古木萧森,人类尊奉着火和太阳的神明,簇拥着雷和火而舞蹈,为生存、为自我而战斗。那里有一股最纯粹的英雄气,让人对之难以遏制的崇拜。

因此,士兵愿意拜倒在他的脚下,为他战至最后。Achilles是他们的图腾,他们战斗是为了自己。

只要有这样的认同,Achilles无论是不是Peleus与Thetis的儿子,都有可能做到领袖,成为英雄。我宁愿他是怒撞不周山的共工,是敢与黄帝开战的蚩尤。他可以是政治家,可以是军事家,但他的一生是为自己而活,但他不在乎地位,不在乎权势。他要的是胜利,而胜利却不能让他像其他贵族和军人一样庸俗和倨傲——因为那不符合他。在他眼中,战士的荣誉是第一位的,他要的梦想就是光荣,只是光荣。
“Die; for my part I will accept my fate whensoever Jove and the other gods see fit to send it.”
Iliad BookXXII
Hector死了,他并没有陷于胜利的狂喜,而想到了自己的死。

他可以选择一种生活,但他的战士的性格决定了这种选择对他不足以成为选择。他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死去,但是可以作为英雄的一员而在后代的记忆中永生。他的功勋,几百年后会由Homer吟唱,但这种功勋必须是光荣的。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实际上要长于漫长却平庸的一生,所以大约只有主动的死亡才能欺骗死亡。 

六、金黄色的礼赞
激情的东西,只有在它是崇高的东西时才是美学的。但是,那仅仅来自感性源泉和仅仅以感觉能力的激发状态为基础的活动,从来就不是崇高的,无论它显示出多大的力量,因为一切崇高的东西仅仅来源于理性。
——席勒

席勒的话无疑是经启蒙理性洗礼过的,由于前后文的因素,我们大可不必抠字眼。Homer笔下的英雄之美,是激情的,更是崇高的。

在一个日渐变得复杂的社会里,如此简单的时代发生的如此简单的故事,如何还能让一代代人的心灵嘈嘈切切,鼓荡难平?或者是因为,人之本性早已被沉重的外在压力所湮没,生活本身已经是个负担,心灵的疲累也是难以言传。所以,心底对无拘束的自由、狂放的野性的呼唤,永远都是存在的。从民间小打小闹的斗鸡,到皇家的大规模狩猎,从斗兽场到斗牛士的嬗变过程,都是它的体现。

Homer笔下的英雄并不符合今天的很多英雄的标准:宽厚、审慎、无私,正像第二部分分析的那样。或许他们本身就没有行为规范可言,而这并不是坏事。

聪明的雕塑家舍弃衣服,仅仅给他们表现裸露的体态,因为体面和需要的法则并不是艺术的法则。雕塑家应该和希望给我们表现人,而衣服却掩藏了他。希腊的雕塑家摒弃衣服这种无益而有碍的负担,以便给人性广阔的活动场所。Homer给他的人物解除同样无益而有碍的规范性强制,并解除仅仅矫饰人和掩藏他的本性的一切。英雄们心灵表露得真实、坦率和透彻,一切生命中最本真的激情都获得自由的释放。——这与规则无关,只与真实有关。

小时候学画,静物写生一课,老师曾把梵高之Sunflower一幅用作示范,当即引起了我的怀疑:这样张牙舞爪的画怎么能做写生的示范呢?后又见梵高之Sunflower一共十二幅,每幅均是以对比度不大的墨绿或浅灰为背景色。而最有名的一幅Sunflower(现藏于阿姆斯特丹的那幅),更是背景色亦用浅黄,当时尚年幼的我因其违背色彩之间互补互生的规律,一度颇忿忿于“怎么这样的画都是传世名作”。等到我大一些了,站在一片飞速地旋转和燃烧的暖色前,看一片灿烂而眩目的黄色——金黄、浅黄、深黄、明黄——在眼前绚丽地绽放开,并从中读出了生命的礼赞和圣洁的精神之后,我不再怀疑了,我承认了那片狂野幻境中的盛放是比写生更真实的存在――那是一种本真、清澈、光明、纯粹的生命本身的盛放。艺术规范对于放浪形骸的天才不起作用,尤其是梵高这样在圣俗之间走得最远的人。对有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严格遵守艺术规范的人来说,一切华丽的外衣,他们都有了,只缺一点,就是真实的生命。

绘画用的色彩可以有很多,但是生命的激情却只有一种颜色——火焰的颜色。有焦灼,也有悲伤,但是他们——梵高和荷马——共同的底色,是火焰的颜色,是生命本来的颜色。

 5 ) 很失望

整部片子真正的主角是赫克托尔,连神话里不该死的墨涅拉俄斯都拿来给他做陪衬了,连大埃阿斯这种仅次于神的狂人也拿来被他砍了。
阿喀琉斯的角色塑造的支离破碎,一会就是个莽夫,一会又成了智者,境界有些飘忽,但是完全达不到赫克托尔的高度。还有,阿喀琉斯是死在战场上的,像男人一样带着荣耀死在战场上的!
帕里斯,虽然有一条龌龊的主线为他展开,但是龌龊的又别别扭扭不够彻底,丫要就是一废物,你就别让他再爱国爱民不也挺好的么,你把他改成个情种不也挺好么,而且最可气丫竟然没死!菲洛克忒忒斯甚至赫拉克勒斯也要愤怒!
奥德修斯的机智诡谲看不到,罗马的祖先埃涅阿斯竟然成了个小白脸,还是受了最龌龊男帕里斯的托付,要知道,在特洛伊城,可是除了赫克托尔,就是埃涅阿斯,完全不像话!
至于海伦不够惊艳,阿加门农太过卑鄙,没有看到雅典娜、龌龊神阿波罗参战,就不要再提了。
创作者功力不够,驾驭不了这么多角色和情境,把史诗拿来瞎编乱改,破坏甚至曲解了神话里人物和事件的连贯完整。
好的东西太少,如果你不能让他更好,就把手拿开!我很愤怒。

 6 ) 真英雄何所遇

  重温《特洛伊》,让我心生折服的不是海伦的美貌,不是帕里斯的痴情,也不是特洛伊与斯巴达之间战争的气势雄伟,而是赫克托尔、特洛伊国王,不可避免地还有阿克琉斯。
  赫克托尔,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一个稳重爱家的人,他为了弟弟的爱情,包容下了他弟弟犯下的错,包容下了那位倾国倾城、为特洛伊带来灾难的美丽海伦。他爱他弟弟,这份爱是多么的深沉厚重啊,连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大眼睛孩子也比不上这份爱。当他错手杀死了阿克琉斯的表弟时,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命不久矣。在妻子的苦苦哀求下,在未谙世事的孩子懵懂的眼神中,他还是选择与阿克琉斯挑战。其实,他若卑鄙一点,只是一点点,便可以让城楼上的特洛伊士兵轻而易举地射死单独前来挑战的阿克琉斯,但他没有那么做,他太正直了,心地太淳朴了,本来他不会死,但就是因为他的单纯,他无法抵挡住神勇无比的阿克琉斯,最终还是倒下了……
  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战争总是让人心里窝火,他们总是太坦荡荡,不会在对方不经意的情况下刺对方一下,他们不会用暗器,在观众看来,有许多的可乘之机都被他们放弃,但他们就是不让我们如愿,硬是要直来直往,容不下半点狡猾、奸诈,他们都死得明白,没有丝毫的不瞑目。
  阿克琉斯在特洛伊城楼下四声沉重、近乎咆哮、响彻整个特洛伊城的嘶吼:赫克托尔、赫克托尔、赫克托尔、赫克托尔,终于把赫克托尔迎了出来。两位真英雄的对峙,两位真男子的交锋,在天地之间,在特洛伊城下,在众多焦虑的目光中,他们终于面对面了,像一阵闪电划破天际,像一个旋涡翻转海水,四周无声,万物死寂,只为两位英雄。阿克琉斯将赫克托尔的“箭下留情”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没有感激,在赫克托尔绊了一跤时,他没有乘胜追击向赫克托尔刺下一剑,结束这场结局早已知晓的战斗,但他只是步步逼近赫克托尔,大声对赫克托尔说让他站起来再战。还有比这种战斗更无聊的了吗?还有比这种复仇更可笑的了吗?不,这不是战斗,亦不是复仇,这只是英雄之间的切磋,这只是勇士之间的约定!
  在黑夜中,在帐篷的烛光中,将赫克托尔的尸体拖回来的阿克琉斯没有半点战胜后的快感,此刻在他心中的只是冲动杀死英雄后的悔恨,失去自己很少——不,是从来没有碰到的令自己钦佩的人的痛苦。就在这时,一位不知名的、披着飘逸长袍的老人突然进来了,他没有作自我介绍,也没有跟这个帐篷的主人打招呼,他只是径直跪在阿克琉斯的面前,近乎是以膜拜的神情亲吻着那双沾满他儿子鲜血的手,用祈求的口吻,用一双盈满流水却始终坚忍着没有掉下来的双眼,用一颗受尽悲痛的伤痕累累的心,让阿克琉斯将自己儿子的尸体归还给他,让他最爱的大儿子得到一位王子应有的体面的葬礼。
  我的心在颤抖,我的血液在翻滚。一位父亲的爱啊,这是一位多么沉甸甸的爱,浓得化不开,深得摸不到底,重得让人喘不过气,这特洛伊的国王,他高高在上,他伟大,但他终究还只是一位平凡的父亲,他宽阔的胸怀,他朝圣者般的心,他亲吻着每一个人,包括不懂事的儿子帕里斯带回的“红颜祸水”以及亲手杀死他儿子的阿克琉斯。说不清他像什么,道不明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只知道他是白云深处那岿然不动的山峰,是大海中细细流淌的涓涓清流,是沙漠中不畏干烈、寂寞前行的骆驼。他充满着智慧,像尼采,像苏格拉底;他云淡风清,像是修炼多年的看破红尘的道士;他深沉,像是心中有数不尽的问号在翻滚。最后,他为特洛伊而亡,为自己心中那坚定的信念而亡。但他亦永存!
  英雄的人生总是充满着传奇色彩,万坚不摧的勇士阿克琉斯也无法避免命运对他的捉弄,不,准确地说,应该是青睐。本来是去特洛伊博得一生的荣誉,结果不小心被丘比特的箭射中,遇到了让他坚硬的心融化的女人——赫克托尔的堂妹普瑞瑟丝,她的倔强无礼,她在夜里谋杀他的企图,他都包容了。本来是准备为了爱放弃战争、放弃荣誉、返回希腊的,但上天总是让英雄的命运坎坷艰难,失去表弟的痛让他心里的暴烈又显现出来,刚被融化了一点的硬块又凝结了。他失去了他的表弟,她失去了她的堂兄,他们是对方的仇人,他们也是对方的爱人。在士兵的侮辱中救出她的夜晚,在忍痛放她自由的夜晚,在烈火熊熊燃烧特洛伊城的夜晚,一次又一次,他拯救了她。在战火纷飞中,他爬墙,他杀人,在她险些失掉性命的千钧一发之际,他再次拥有了她,但在还没来得及说一句“我想你”时,在还没来得及互诉思念时,在他们还只是互相深情款款望着时,帕里斯的箭无情地射向了阿克琉斯的脚后跟。接着第二箭、第三箭、第四箭。他的胸膛千疮百孔。但他还坚强地对她说:“我没事,不要担心。”坚硬如他,当时完全还有能力回击帕里斯,但他没有,此时在他眼中只有她,他再也不要战争,再也不想那些无谓的尊严和荣誉,再也不想凯旋而归,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只想让她安心,让她对他的看法改变,让她觉得他并不是只崇尚暴力。他催她快点离开,她也很听话——她转身,他倒下……
  阿克琉斯,他是胜利的勇士,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他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就像英勇刚烈的山峦上开放着情意绵绵的花朵,就像豁达宽厚的海洋中荡漾着狭隘滞涩的涟漪。
  不是不恨帕里斯的。是他在特洛伊与斯巴达友好和平的夜晚潜入了海伦的房间,是他在黎明前的瞬间扼杀了那第一道曙光,是他将斯巴达的王后变成了特洛伊的公主,是他的自私毁灭了整个特洛伊城。但终究还是要感谢他的,同样也是他让三个真英雄复活、战斗、死去,也是他让大家记住了这些本该埋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名字!英雄的背后总是会有个并不是历史主角的人在改变着他们的命运。何其悲哉!何其幸哉!
  英雄,真英雄,孤独的星辰因你们又减轻了一份沉重。
  阿克琉斯,你的热血使荆棘开花,你的冰冷使雪花沿着最初的洁白飞翔。
  赫克托尔,你的勇敢让天地瞬间变小,你的无畏让整个史诗为你鼓掌。
  特洛伊国王,你的坚定虔诚让所有特洛伊人民的魂灵为你咆哮。
  英雄,不要孤独,那沙漠上烛火般的浪花,以及星辰如恒河沙数,都只是为了照亮你们经过的脚步。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满身的伤痕疲惫,是捐弃一切的痛苦决绝,是使邪恶退隐的伟大的自我毁灭!

 短评

希望的结局是 帕里斯:咱们应该把这挫玩意儿烧了祭天 国王:皇儿所言极是,烧烧烧! (特洛伊 完)

9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可以拍出一部三个多小时的真正史诗一般的电影而不让人觉得沉闷冗长,国内的编剧用时间该读读伊利亚特。顺便想以后给孩子讲敬神明,爱妻小,热爱小生活,打不过就跑,不要逞英雄,不得图虚名。

10分钟前
  • iKoala
  • 力荐

明明是个神话故事,没了众神参与,用现代价值观根本没法讲啊。然后果然就很无趣地把重心放在爱情上了,那种英雄的荡气回肠和悲怆感毫无体现。BTW, so sick of Brad Pitt's artistic gymnastics fighting style

13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较差

阿克琉斯和两个女人3p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

1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爱成为他的要害,而非脚踝。

17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brad pitt太不适合出演阿喀琉斯了!

19分钟前
  • Ex
  • 还行

电影的最大问题在于导演非常公正客观地把视角保持中立,在情节设置上没有倾向,所以看两军对战的时候真是缺乏代入感啊——是支持Hector呢还是支持Hector呢还是支持Hector呢?!啊哈哈哈哈哈。视效不错,男色卖得不遗余力,但稗官野史的感觉多,恢弘史诗的感觉少,此外皮特的Achilles总觉得缺少说服力。

2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奥兰多不如皮特,皮特又完败给了巴纳。巴纳演的大王子赫克托尔简直是从神话史诗里走出来的悲情英雄。

28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非常喜欢这种宏大场面的爱情战争片,而且背景时代是我喜欢的

32分钟前
  • sunshinE。
  • 力荐

我大概不可能没有加这一部.又或者加的是另外一部?没错关于战神的传说,美丽的荡妇海伦,花花公子二王子,巨大的木马和对尸体的侮辱.其实故事的外貌下均是政治问题,不过本片没有按照政治的方向拍摄,而是强调了阿喀琉斯的武勇和英雄悲壮.最后永远是弓箭强于刀呢,这样的设置未尝不好

33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雖然海倫讓我鬱悶,但滿目健美的男體……格鬥亦精彩……

37分钟前
  • 趙小漁
  • 推荐

如果你跟我走,我们将永无安宁之日。我们会被追杀,遭众神诅咒。但,我会爱你,直到我死的那一天。我会永远爱你。

38分钟前
  • 沈书君
  • 推荐

雄性荷尔蒙这个激荡啊,看完之后想杀人

39分钟前
  • Orpheus
  • 推荐

很赞!特别喜欢王子的哥哥~

40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皮特演的很棒,女色误国

41分钟前
  • 诗诗小兔
  • 推荐

最性感的阿喀琉斯,最丑的海伦王妃。

43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还行

本片荣获2004年青年选择奖最佳男主角奖(Brad Pitt)。

47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值得看,看过不觉得亏系列

48分钟前
  • 阿离
  • 推荐

brad太性感了!!!!!!!!!!!!!!!!!!!!!!!!!!!!!!!!!!!!!!!!!!!!!!!!!!!!!!!!!!! 就是看了这部之后我把他所有的电影都翻出来看了一遍... - -

50分钟前
  • Violette
  • 力荐

三星半,德国导演给海伦选了张理性主义的脸,又把浪漫到极致的特洛伊战争庸俗化成贪婪人性的恶果,帕里斯这种角色完全能拍出天地震怒也在所不惜的激情任性,结果拍成衬托阿喀琉斯和赫克特的懦弱蠢货。神赐的基片素材被展现得如此干瘪,也不容易。

52分钟前
  • Arcturus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